① 日语当中动词与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活用方法和规则
1、动词ます形(い):
最简单的敬语助动词,属于敬体中的郑重语。对听话者表示尊敬。
2、动词ない形(あ)(简体型):
动词简体的否定形式,简单说“不……”的意思。
3、动词て(逗号,中顿):
动词的这个形式有很多用法, 比如表示动作继起(先后动作的罗列排序,),后一个动作进行的方式,表原因,表并列。但是后边不能接表个人意志的词。
动词た(过去式)(简体型)なかった:
动词的简体过去,完了形式,表示过去或者完成。なかった是动词简体否定形式的过去式,按照形容词规则变化,记住就行。除此以外谓语的た形还表达一定的个人因完成而产生的愉悦感情,常用语口语。
4、动词可能形(え):
你看楼上总结的变形方法就行了,这个表示“可以”意思,表示个人有没有能力,或者情况允不允许。这里有两个词”见える、闻こえる”、区别于”见られる、闻ける”,前者表示“看得见,听得见“,后者是”能看见,能听见“。自己找句子,看着这个翻译方法自己体会吧,具体地你去问老师吧,我怕给你讲糊涂了。
另外,可能形用于口语情况多一些,书面语多用”……ことができる“的方法,同时有时也是为了区别于动词的被动型(和可能性变形一样),防止歧义。这里的こと可以理解成代名词,前边接动词肯定或否定简体,这里可不能接过去哦,没意义。
与わかる一样,这类动词表能力,是非意志动词,只有对象语,没有宾语。变形前接宾语的を要变成が,这是正规变形(除了表示经过点或移动场所的を不能变),近几年沿用を的情况多起来了,本来是不正规的,但是用的多了,就默认了,但是仅限于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一些事物。动词连用形的ます形—たい、—やすい、—にくい也是同样道理,本应该都用が,但是偶尔会看到を。
5、假定形(条件形) (え)ば、れば:
表示假定,既表示纯粹的假设(不考虑是否实现),又表示和と一样的功能,即恒定的自然而然的假定(比如说,一按这个钮,水就出来的这种假定)后边不能存在意志。同时,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和たら一样用于口语,但是たら还表示另一种特别的假设,就是提前与某个时间点的既定假设(一会儿要下课,下了课的话,一起去吃饭吧的这种假设),这个不能与ば互换。なら也有假设的功能,多用于提示主题。
6、动词意志形(お):
我也不知道怎么用成固定的翻译方法,可以理解在句子后边加”……吧“,但是也不一定,反正就是表达内心”我想,我打算……“,跟动词连用形的ます形—たい不太一样,后者表示”我喜欢……“,要是前者也要表达”我喜欢……“,可以变成动词意志形(お)+と思う/と思っている(如此的话,加号前边的也可以换成たい)(PS:好累。。。。。)と思う表示说话人当时产生的想法,と思っている表示说话者一直以来都这么想的,即便别人不问,自己也是早就打算这么做的,同时,只有后者才能表示第三者的意愿(切记)还有别的一些含义,你找书的话会总结的更全。
7、动词命令形(え):
强烈的意志表达方式,大部分场合下只有男性能用,少部分情况下,如比赛加油的时候,女性可以用,别的也有,你可以看看书,那些都是总结的了,你把大部分常用的记住就行。相对应,有禁止形,在动词简体(一般就不变否定了,过去式也不便,就用原形)后边加な。当然有很多表示禁止的方式,如てはだめだ、てはいけない,也有委婉的,像什么ご远虑ください什么的。。。
8、动词被动形:
刚才有说过,和可能性变形一样,表示别动,这里使用时需要区别自动词,他动词的,而且实际发明创造等的要用によって表示施动者,而且有时候不必体现施动者的时候也用被动(如XX被输出往全世界),自动词他动词那个,你找书看吧,我接着说其他的。补充一点,被动还表示自己受害的意思,比如,我被弟弟吃了蛋糕,自己理会吧。
9、动词使役形:
就是”让……干……“的意思,这里也是需要区别自动词他动词的。一般来说不能用于下对上,不然就失礼了,但是表达感情的词可以,比如让XX伤心了,这里可以下对上,这种消极感情可以表达歉意,积极感情的话。。。你自己找吧,我不误导你了,我自己造句的时候会换用别的我觉得合适的。
10、动词的使役被动:
就是使役形再变被动型,成了使役被动,表达“被XX让我……了”,和被动一样,但是完完全全就是表达自己受害的意思,是一种消极的色彩,若换成积极的,应用せて/させて+もらう/いただく表示我请人让我做什么什么。
====以上除了命令,都可以变ます形,表达对听话者的尊敬。
我再说一下和可能被动一样变性的第三种形式,尊敬形,表达轻微的尊敬,是敬语中的尊敬语的一种变形。这种尊敬,只能用于说话中提到的值得尊敬的人的自己的动作,把这个动词变形。
たい没有讲,这个只能用于动词,将动词变成连用形的ます形,然后接这个助动词。
====以上讲的那些变形,有一部分存在约音(像使役被动,还有ば的否定等等。。),音便也算是一种约音现象,只是固定成语法了。正常说话除此以外有更多的约音的方式,你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我讲的这些都是理解上的,要看用法,还要看楼上的。肯定还有不全的,你最好自己找本书好好看看。
② 汉语中怎么用组合功能判断动词和形容词
用组合功能判断是动词还是形容词,有以下方法:
1、多数动词前能够加副词“不”,但不能加程度副词。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而形容词中的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尴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轻松、非常冷、非常热、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优秀、极文静、太草率。
2、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而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如: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紧紧 满满。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③ 一些形容词和动词
participate the activities 参与活动
take part in 参加
active 积极的
excited children 兴奋的孩子们
well-dressed ladies 盛装打扮的女士们
talkative gentlemen 善谈的男士们
sophisticated 世故的,老练的
④ 在语文中问这句话删去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行不行,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这个一般要答不行,动词:表现了作者……(根据文章具体回答)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内容更具体、生动, 这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情形。形容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心情(具体还是根据文章)。用了这个形容词使……(具体还是根据文章)。带上丰富的、耐人寻味的意味。
⑤ 怎样辨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这个区分有两个层次:区分名词和谓词;区分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都可以做谓语,合称为谓词。
1、名词和谓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能否受“不”修饰:名词一般不受副词(如“不”、“很”)修饰。
(2)经常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名词常做主语、宾语、定语。
(3)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修饰。名词前可以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来修饰限制。
2、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除心理动词和助动词以外,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2)能否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重叠形式:双音节动词重叠一般采用ABAB形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采用AABB形式。
判别词性注意要点:
词性的判别是复杂的,这是因为某些词类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语法特点,如动词、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根据某以语法特点并不能确定某一词类。
判别词性要把握以下方面:
(1)熟悉和掌握各类词的语法特点。
(2)辨证灵活地运用这些语法特点,区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区分近似的词类,掌握区分和判别的方法。
⑥ 动词变形容词有哪些方式
这是一个英语方面的问题,因为在中文中没有这样的情况除非是词类活用,有关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动词变形容词
第一,后面加able,afford-affordable;以e结尾的动词则去e加able,love-lovable:表示具有此性质、特点或属性。
第二,后面加ed,scatter-scattered;以e结尾的动词则直接加d,use-used:表示被动性的属性或特点。
第三,不规则的动词则必须记忆,记住其过去分词形式规律不大,意义同上。
第四,后面加ing,run-running,die-dying,变为现在分词形式,有的去e加ing,有的双写加ing,有的改为y加ing,规律同现在分词,表示有正在主动的进行的属性或特点。
⑦ 辨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几种方法
内蒙古/王树义一、从三类词的意义上辨别这三类词的概括意义不同: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从这三种词的概括意义上看,对他们只能作大致的辨认,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没法准确地辨认,因此还要结合各类词的语法特点、作用等进行综合辨认才能达到准确无误。二、从三类词前的修饰词语上辨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三类词前的修饰词语不同。(一)看能否受表示物量的数量词修饰。名词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词直接修饰,构成偏正短语,如“一张纸”“一个人”“一件事”;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不能说:“一张做”“一个做”“一件做”,“一张雪白”“一个美丽”“一件好”。但形容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好事”。还能同表物量的数量词叠加起来一起修饰名词,如“一个美丽的春天”“一件好事”。(二)看是否能受副词
⑧ 怎样赏析动词和形容词
第一步,在该词后加宾语(名词、名词短语或代词)成立为动词;
第二步,在该词前面加“没有”成立为动词.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成立,一般可判断不是动词.
区分形容词:一般可在该词前面加程度副词(如很、十分、非常等),成立的为形容词,不同的不是形容词.
这些方法基本上能把这两种词区分开,但不是绝对的.另外,有些词有兼类现象(如工作,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那得从该词在剧中所担当的句子成分判断了.
⑨ 名词动词形容词最简洁的辨析方法
1,一般看词尾就可以分辨。动词和形容词由词干和词尾。名词没有词尾。
2,动词和形容词有词尾变化。
⑩ 有什么好的方法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运用语言和分析语言的过程中,往 往会遇到一些词性难以分辨的情形。例如,"智慧"和"聪明",词义差不多,但词性并不相同;心理活动动词和形容词,它们的有些语法特点是相同的,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混淆。 下面我们综合这三类词的语法特点,具体介绍几种如何区别的方法。 第一,名词不能同副词组合,而动词、形容词可以同副词组合,因此可用能否加副词"未 ""不",把名词同动词、形容词区别开来。例如"智慧""勇气""颂歌",不能同副词组合,是名词;"聪明""勇敢""歌颂",都能同副词组合,肯定不是名词。 另外,许多名词表示的是人或事物的实体,都有个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一般都可以作"有 "" 无"的宾语;而动词、形容词则不能。因此用能否作"有""无"的宾语,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名词和动词、形容词。例如,"同感""进展""效用"这几个词,都能作"有""无 "的宾语,而且都不能加"未""不",所以都是名词;上面举的"智慧""勇气"也可以作"有""无"的宾语,"颂歌"也可以加上"有"说成"有一支美好的颂歌",所以都是名词。 第二,用能否带宾语把心理活动动词同形容词区别开来。如"尊敬""尊严""感激""激烈""热爱""可爱",虽然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尊敬""感激""热爱"可以带宾语,可以说成"尊敬老师"、"十分感激他"、"热爱祖国",所以是动词;"尊严"" 激烈""可爱"不能带宾语,则是形容词("尊严"表示"尊贵庄严"时,是形容词,如" 上面坐着一位十分尊严的法官";"尊严"表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时,是名词,如" 懂得做人的尊严")。至于"激动",在"情绪很激动"中表示感情受到刺激而冲动,是形容词;而在"激动人心"中表示使激情冲动,且带了宾语,是动词,所以"激动"是个兼类词。 第三,用能不能加程度副词把形容词和一部分动词区别开来。 形容词中,除本身已表示程度意义的形容词(如"雪白""飞快")外,其余的一般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动词中,除少数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外,其余的一般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 饰。根据这一特点,就可以把形容词和非心理活动词区别开来了。例如,"充分""进步" "见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而它们又不是心理活动动词和能愿动词,所以是形容词; "充满""前进""效劳"都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且它们又不是本身已表示程度意义的形容词,所以是动词。 有些动宾短语、兼语短语或动补短语前面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构成动宾短语、兼语短语的动词一般不会同形容词混淆起来。构成动补短语的动词同构成形补短语的形容词则可 用下面的方法区别:形容词带补语后,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可以说"热情极了"、" 热情得很",但不能说"很热情极了"、"很热情得很"。因为形容词带补语已经补充说明其程度了,所以就不能再加程度副词。动补短语前却能加程度副词,如"稍微扫了一下"、 "很看了几回"。根据这一特点就不难把这两种短语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区别开来了。 第四,对那些既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可以用"未"来鉴别。能受"未"修饰的是动词,否则是形容词。例如"觉悟""鞠躬""共同""真正",都不能带宾语,也不能加"很"之类的程度副词,但"觉悟"和"鞠躬"可以加"未",是动词,"共同""真正"不能加"未",是形容词(这两个是非谓形容词,它们经常作定语,如"共同的理想""真正的英雄",但不能单独作谓语)。 第五,用能否重叠来区别。 名词一般不能重叠;有些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但重叠的方式有不同,重叠后表示的附加意义也不一样。 第六,从构词方式来看,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一些常见的构词词缀,根据这些不同的构词词缀也可以帮助我们区别这三类词。 当然,有些词缀并不是某一类词特有的标志。例如:"巴",经常用来构成名词(如"嘴巴""尾巴"),但也可用来构成形容词(如"结巴");"于"可用来构成动词(如"急于" "勇于""善于"),也可用来构成介词(如"对于""关于")、连词(如"由于""至于" " 甚至于")、副词(如"终于""过于")等;"然"既经常用来构成形容词(如"坦然""了然 ""茫然"),又经常用来构成副词(如"陡然""忽然")。至于"性",前面说到它是构成 名词的词缀,是名词的标志,但"任性"中的"性"有实在意义,并非词缀,它不同于"党性"中的"性"。对于这些比较复杂的情况,我们就应结合其他语法特点来进行判定,切不可以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某些外在的标志贸然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