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1.心肌细胞为短柱状,一般只有一个细胞核,而骨骼肌纤维是多核细胞。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结构。该处细胞膜凹凸相嵌,并特殊分化形成桥粒,彼此紧密连接,但心肌细胞之间并无原生质的连续。心肌组织过去曾被误认为是合胞体,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间有明显的隔膜,从而得到纠正。心肌的闰盘有利于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这一方面由于该处结构对电流的阻抗较低,兴奋波易于通过;另方面又因该处呈间隙连接,内有15~20埃的嗜水小管,可允许钙离子等离子通透转运。因此,正常的心房肌或心室肌细胞虽然彼此分开,但几乎同时兴奋而作同步收缩,大大提高了心肌收缩的效能,功能上体现了合胞体的特性,故常有“功能合胞体”之称。
2.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部,形状似椭圆或似长方形,其长轴与肌原纤维的方向一致。肌原纤维绕核而行,核的两端富有肌浆,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和线粒体,以适应心肌持续性节律收缩活动的需要。从横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直径比骨骼肌小,前者约为15微米,而后者则为100微米左右。从纵断面来看,心肌细胞的肌节长度也比骨骼肌的肌节为短。
3.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看到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质网、线粒体、糖原、脂肪等超微结构。但是心肌细胞与骨骼肌有所不同;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粗细差别很大,介于0.2~2.3微米之间;同时,粗的肌原纤维与细的肌原纤维可相互移行,相邻者又彼此接近以致分界不清。心肌细胞的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多种哺乳动物均有纵轴向伸出,管径约0.2微米。而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A-I带交界处,无纵轴向伸出,管径较大,约0.4微米。心肌细胞的肌质网丛状居中间,侧终池不多,与横小管不广泛相贴。
❷ 心脏各心房和心室分别和什么相连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接不同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构成心底的大部分,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在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左心房的前下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左心房前部向右前突出的部分,称左心耳。 左心室有出入二口。
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2)心肌细胞的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之间。收缩时如本人的拳头大小。心的前上面邻胸骨和肋软骨;后面为食管和胸主动脉;下面紧贴膈肌,上面为进出心脏的上腔静脉、主动脉和肺动脉。心表面有三条沟,冠状沟为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前、后纵沟为左右心室的表面分界。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其内部分为四个腔。上部两个为心房,由房中隔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部两个为心室,由室中隔分为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互不相通,而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心脏
❸ 心肌细胞的介绍
心肌细胞又称心肌纤维,有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属于有横纹的不随意肌,具有兴奋收缩的能力。呈短圆柱形,有分支,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一般只有一个。各心肌纤维分支的末端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广义的心肌细胞包括组成窦房结、房内束、房室交界部、房室束(即希斯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的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以及一般的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细胞。
❹ 心肌细胞的基本活动是什么
根据它们的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区别,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型,两类心肌细胞分别实现一定的职能,互相配合,完成心脏的整体活动工作细胞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工作细胞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即不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它具有兴奋性,可以在外来刺激作用下产生兴奋;也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但是,与相应的特殊传导组织作比较,传导性较低自律细胞另一类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其中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它们除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之外,还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故称为自律细胞,它们含肌原纤维甚小或完全缺乏,故收缩功能已基本丧失还有一种细胞位于特殊传导系统的结区,既不具有收缩功能,也没有自律性。只保留了很低的传导性,是传导系统中的非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是心脏内发生兴奋和传播兴奋的组织,起着控制心脏节律性活动的作用
❺ 许多相连的心肌细胞形成一功能繁体,主要靠什么连接
心肌传导方式:以局部电流方式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直接扩散至相邻细胞使心室肌细胞同步收缩
❻ 心肌细胞彼此相连,形成功能整体的结构是
应该是闰盘吧
❼ 心脏连通示意图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中2、3、8、9结构的名称依次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3是右心室连通6肺动脉,9左心室连通5主动脉.2右心房连通1上腔静脉和4下腔静脉,8左心房连通7肺静脉.可见与心房连通的血管是静脉,与心室连通的血管是动脉.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故答案为:(1)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6;肺动脉;5;主动脉;1上腔静脉;4下腔静脉;7肺静脉;静脉;动脉.
(3)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❽ 常见的细胞连接方式有哪些
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也称闭锁小带(zonula occludens)。这种连接为点状,斑状或带状,常见的为带状。位于细胞(如上皮细胞)的顶端,呈箍状围绕细胞。相邻细胞间的顶部细胞间隙被封闭,相邻细胞膜表面有呈网状的嵴,嵴与嵴相连处细胞膜紧贴而封闭细胞间隙,这种连接除有机械性的连接作用处,并封闭了细胞顶端的细胞间隙,可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在胃肠道的上皮细胞顶部就广泛存在着这种连接。
2、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
也称粘着小带(zonula adherens)。此种连接多为长短不一的带状,将细胞粘着在一起,相邻邦细胞间有宽约 15-20 nm 的间隙,内充满密度较低的均质性物质。在细胞膜的胞质面,附着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粗约 5 nm ,一端附着于细胞膜的内层,另一端在细胞质内交织成网(终末网)。这种连接多见于上皮和心肌细胞。
3、桥粒(desmosome)
也称粘着斑(macula adherens)。呈长型小盘状大小不等,此处细胞间隙宽约 20-30 nm ,其中充满低密度的物质,中间有一致密的中线由丝状物质交织而成。细胞膜内侧有深暗的致密的较厚的板状结构,称为附着板(attachment plaqne)。胞质中有许多直径 10 nm 袢状张力丝(tonofilament),附着其上,起一定的支持作用。桥粒的连接甚为牢固,多分布于易机械性刺激和磨擦较多的地方。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与深部结缔组织的相邻面,有半桥粒的结构,将上皮固着于基膜上。
4、缝管连接(gap junction)
斑状,细胞间隙为 2-3 nm ,相邻邦细胞膜间有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连接点处细胞膜上有小管相通连,使相邻细胞相通,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小分子物质(荧光素等)相邻细胞间交换化学信息,此种连接处电阻低,易进行离子交换和传递电冲动,此种连接分布较广,上皮、肌细胞、骨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都有。
❾ 心肌闰盘处有什么结构
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心肌纤维的肌浆较丰富,多聚在核的两端处,其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及少量脂滴和脂褐素。后者为溶酶体的残余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在该处相邻两细胞膜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有横纹,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
(9)心肌细胞的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心肌闰盘处注意事项:
从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出,是由厚纤维层和薄纤维层交错组成,厚纤维是由肌凝蛋白(myosin)构成,第一肌凝蛋白分子是由两条链交织构成的,链体部分称为轻链,而其头部(重链)则由两个网球拍状的亚体组成,和链体大体上垂直。薄纤维层则是由肌动蛋白(actin)构成,和肌凝蛋白相平行。
肌凝蛋白的端部固定在M带上,不论心肌是处于休止状态,或者是收缩状态,位置不变。而肌动蛋白则可以滑动,肌纤维在休止状态时,远离开M带而滑动,当收缩时则向M带滑动,使肌节缩短。
❿ 心脏的结构及其所连接的血管
:(1)心脏分四个腔,图示中J、K、C、F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G、H、I、A、E是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2)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