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肌间沟怎么定位
体位:病人取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双手臂紧贴身体。
先让病人自己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找到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
沿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后缘,在平对环甲软骨处可触及前斜角肌肌腹。
在前斜角肌外缘还可触及一条大小相等的肌肉即中斜角肌。
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的凹陷即为肌间沟。在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肌间沟相交处,为肌间沟阻滞的穿刺点。
若病人肥胖或肌肉欠发达,在锁骨上2cm处的肌间沟作为穿刺点。
B. 第二肋间如何定位
第二根肋骨的部位在哪儿
膈肌由十二对肋及肋软骨、一块肩胛骨、十二节腰椎根据骨节肌腱联接而成。肩胛骨坐落于膈肌前正中间,在肩胛骨上段有骨性凸起,称之为胸骨角。明确第二肋巴骨能够采用下列几类方式 开展。
1.碰触胸骨角,胸骨角平对的肋巴骨便是第二前肋。
2.男士两乳头平对第四前肋空隙,明确第四肋巴骨后,先后往上可明确第二肋骨位置。
3.根据X线透视还可以明确第二肋巴骨的部位。锁骨中线第二肋空隙常做为胸穿入针点。
第二根肋骨的位置在哪?
肋骨疼是什么原因
1、经常熬夜是肋骨疼的原因
经常熬夜会造成 右侧肋骨下疼痛,经常熬夜对内脏器官的伤害非常大,经常熬夜会造成 肝脏负担重,肝脏气血不通,造成经脉停淤,能致右侧肋骨下疼痛。
2、饮食不规律也会造成 肋骨疼
饮食不规律会造成 右侧肋骨下疼痛,这类群体理应警醒脂肪肝和胆囊炎的产生,脂肪肝病人一旦出现右边肋骨下方疼,通常可能早已发展趋势来到轻中度,肝脏脂肪变性坏死,损害比较严重,出现右侧肋骨下疼痛。
3、抑郁症也会引起肋骨疼
现代都市综合征、压力太大、心情郁闷等也会造成 右侧肋骨下疼痛,中医学说: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症,如遇情绪郁积,肝火失于肃降,络脉遇阻,经气运作不畅,均可发为肾区疼痛。
第二根肋骨的位置在哪?
4、慢性肝炎会造成 肋骨疼
最普遍的便是慢性肝炎造成 的右侧肋骨下疼痛,慢性肝炎病况亚急性发病,迁推迟转活跃期,肝脏体细胞损害加剧,肝脏发炎愈来愈显着,常出现右边肋下疼痛。
5、肋软骨炎是肋骨疼的原因
肋软骨炎,别称前胸骨综合症,是前胸口疼痛普遍的原因,因为疼痛位置在胸口,非常容易于心绞痛搞混,病人常误认为自身有冠心病,发病原因一般与创伤相关,在大家运送吊物,大幅度扭曲或因胸部挤压成型等使胸肋骨节软骨导致亚急性损害、或因漫性肌肉劳损或风寒感冒造成病毒感染感染,造成 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变厚的无菌性炎症反映而病发
C. 肌肉注射的两种定位方法是怎样的
我是一名实习生,肌注的时候不懂怎么定位
D. 肌肉注射(臋大肌)的定位方法
两种方法,十字法:臀裂上缘做一水平线,髂嵴最高点做一垂线,做成一个坐标,在外上象限避开内角可以注射,直线法:尾骨与髂前上嵴连线外三分之一可以注射。
E. 臀大肌肌内注射有哪些常用定位方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F. 如何快速定位中府穴位,此穴位有何作用
按摩中府穴的作用与好处 提高兴欲、丰胸、治疗高血压、咳嗽、腹胀、气喘、乳腺炎,中府穴位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按摩中府穴的手法: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太大的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就行。
(6)肌间沟快速定位方法扩展阅读:
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按摩中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胀满等;
2、呼吸系统疾病:咳嗽、肺结核、气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兴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
按摩中府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疏散风热、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等。养兴功能:中府穴是肺经上的大穴,经常按摩可以顺畅肺的经脉,有丰胸的作用,还可以强化淋巴循环,减轻胸闷、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中府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按这里肯定很敏感,因为有淤阻,所以要经常通通中府穴。
参考资料:网络—中府穴
参考资料:网络—中府
G. 髂前上棘的定位方法
定位方法:平卧位,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
H. 肌内注射十字定位法避开内角的原因
I. 肌肉注射(臋大肌)的定位方法
[目的]
注入药物
[操作步骤]
1、 洗手
2、 物品准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
3、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4、 取注射器, 抽吸所用药液;
5、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6、 选择注射部位
7、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8、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9、 排气
10、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1、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12、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儿童):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 长期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行注射。
你也可以上网搜一些肌肉注射的视频进行学习.
J.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