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SARS的发病原理是什么
SARS是21世纪新发现的由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肺炎,病毒主要损伤肺组织,引起肺膨胀肿大,颜色暗红、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纤维素渗出、肺透明膜形成等病理改变;肺泡内的渗出物、透明膜的机化和肺泡间隔的纤维母细胞增生融合,最终导致肺泡闭塞和萎缩,导致全肺实变。引起肺损伤的机制与病毒攻击的靶细胞或病毒感染使免疫细胞进入活化状态,释放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在参与抗病毒过程中,导致严重的损伤与凋亡。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21世纪新发现的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传染性肺炎,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根据临床、核酸水平的SARS�COV检测、尸体解剖、超微结构研究认为:SARS�COV由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侵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进而引起病毒血症。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累时损伤呼吸膜的血气屏障,同时伴有炎性充血水肿、浆液、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渗出,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凝固成纤维素,与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共同形成透明膜。机体对SARS�COV感染的反应可表现为肺间质内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释放细胞因子和自由基,进一步增加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诱发成纤维细胞增生。受损的肺泡上皮脱落到肺泡腔内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在肺泡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形成巨细胞。SARS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肺损害,肉眼观察病变全肺明显膨胀、肿大,质量增加,颜色暗红灰褐色。
Ⅱ 非典诊断盒作用及机理是:A诊断非典,利用抗原-抗体反应 B 诊断非典,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 选哪个原因
该试剂盒原理应该是利用PCR反应来鉴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SARS病毒,就是根据SARS病毒的序列设计特定引物,然后从患者血液中提取RNA进行PCR扩增,如果有目的条带存在,则是非典。所以应该选B。
Ⅲ SARS病毒来之何处
SARS就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全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情进展快速。
一、传染源
目前的研究显示非典型肺炎患者、隐性感染者是非典型肺炎明确的传染源。传染性可能在发热出现后较强,潜伏期以及恢复期是否有传染性还未见准确结论。2003年5月13日,日本冲绳生物资源学院的科学家发现,导致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作用因子是一种鸟类病毒的变异形式。但动物是否是传染源,目前来说仍有争议。
二、传播方式
SARS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近距离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等。另一种可能性是SARS可以透过空气或目前不知道的其他方式被更广泛的传播。
三、易感人群
因为SARS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以往未曾在人体发现。所以不分年龄、性别,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发病概率的大小取决于接触病毒或暴露的机会多少。高危人群是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病人的家属和到过疫区的人。
编辑本段SARS如何导致非典型肺炎
病毒的生命力要比原先预测的要强
导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的生命力要比原先预测的要强: 它在人体外一般存活数小时,但在人类排泄物中存活长达4天,在零摄氏度时 时代杂志封面
甚至可以无限期存活。 根据世界各地一些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非典"病毒可以在室温情况下在一个塑料表面存活至少24小时,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存活更长时间。该病毒在零摄氏度时甚至可以无限期存活,不过它们在36.9摄氏度时就会死亡。 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病症的病原体被确定后,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症的特点而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此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血液里病毒含量十分高,并有明显症状,如打喷嚏等易播散病毒。SARS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病毒在侵入机体后,进行复制,可引起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破坏,导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时SARS病毒可以直接损伤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细胞。 其实在医学界,人们对2003年发生的这场传染病的名称存在争议,因为已经查明,这种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 病毒在侵入人体的过程
炎”,而是“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 对于这种型传染病,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渐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状病毒”。我国广东医生在与病魔的搏斗中,根据其临床上有发烧、咳嗽、肺部有阴影等肺炎共性症状,但与由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相比,症状不够典型,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而且有传染性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等特征,于1月22日首次使用“非典型肺炎”来命名它,世界卫生组织也确认了其医学名称Atypical pneumonia,简称ATP。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大夫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情况将其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简称SARS),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以此取代了ATP。 病毒原型
事实上,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这一命名也没有充分反映该病症的本质特征,早有人建议应该将其命名为“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果真如此,可缩略为“冠肺”)。这种建议虽然尚未被社会和医学界接受,但足以佐证了SARS和非典一样,都是反映人们一定阶段对事物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目前已经找到治疗方法,中国和欧盟科学家联手,成功找到了15种能有效杀灭非典病毒的化合物,为合成非典治疗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欧科学家2005年6月9日在杭州结束的“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 香港大学的新近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SARS病毒野生宿主 计算机汉字输入专家周钢曾于2003年建议“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称为“肺痶”。 不过,仍然建议应该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命名原则,在医学界称之为SARS(音“萨斯”)。香港医学界在第一时间与WHO一样,改称为SARS,中国大陆地区,因为民间一直以简称“非典”来称之,故在词条本身,不建议更改。
编辑本段非典型肺炎的来源和治疗
传统医学上的非典型肺炎是相对典型肺炎而言的,典型肺炎通常是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抗菌素治疗有效。非典型肺炎本身不是新发现的疾病,它多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引起,症状、肺部体征、验血结果没有典型肺炎感染那么明显,一些病毒性肺炎抗菌素无效。 非典型肺炎是指一组由上述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不是一个明确的诊断。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 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年末,与典型肺炎相对应,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20世纪60年代,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随后又发现了其他病原体,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和立克次体(引起Q热肺炎),尤以前两者多见,几乎占每年成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1/3。这些病原体大多为细胞内寄生,没有细胞壁,因此可渗入细胞内的广谱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其治疗有效,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效。而对于由病毒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抗生素是无效的。 --------------------------------------------------------------------------------------------- 黄杏初,中国首例报告SARS病人(即中国大陆地区俗称的“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 ------------------------------------------------------------------------------------------------------------ 传统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对本病疗效相对于两种方法单独使用,疗效更好。
编辑本段SARS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史
1.1 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1.2 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SARS正在流行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 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 3.实验室检查 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SARS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 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
SARS重症病例诊断标准
SARS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SARS的重症病例: 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0mmHg。 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SARS是由于病毒引起,所以,针对细菌有效的任何抗生素类药物,均对此疾病无明显疗效。 传统意义的“非典型肺炎”,可能是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引起,或由罕见细菌引起,则可能会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敏感性,即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红霉素类)可以作为特效药物治疗。 但若传统意义上的“非典型肺炎”也是由于病毒引起,则抗生素也无效。此时,若运用抗生素,实为抗生素的滥用。 ----------------------------------------------------------------------------------------------------------------
编辑本段非典的预防
——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 ——对地面、墙壁、电梯等表面定期消毒。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g/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对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品、食饮具定期消毒。对人体接触较多的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食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溴为250-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2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浸泡、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抗击非典
——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亦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作用30分钟。 发现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时的终末消毒措施指引: ——对于体积较小的房屋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时,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 ml(即每立方米用过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小时,再开门窗通风。熏蒸消毒时要注意防火,还要注意过氧乙酸有较强的腐蚀性。 ——体积较大的房屋,密闭后应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按每立方米20ml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调系统应停止使用,整个供风设备和送风管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宣传画
——对地面、墙壁、电梯表面等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3%~0.5%过氧乙酸溶液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g/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若不能集中在消毒站消毒时,可在疫点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作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物品,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250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必要时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生活污水等进行消毒。
已经找到治疗非典的方法
目前已经找到治疗【非典】的方法,中国和欧盟科学家联手,成功找到了15种能有效杀灭【非典】病毒的化合物,为合成【非典】疗药物提供了新方法。中欧科学家2005年6月9日在杭州结束的【中国--欧盟、非典,诊断及病毒研究】项目学术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
SARS病毒
目前所知,造成全球非典灾难的病毒为冠状病毒,该类病毒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还有人冠状病毒、鼠肝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初生犊腹泻冠状病毒、大鼠冠状病毒、火鸡蓝冠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等。 人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在美国华盛顿D.C.地区,连续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24%。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 据科学家研究,此次引发非典蔓延的(SARS)病毒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 一种RNA病毒,它与现在已有的冠状病毒比较结果显示,其核苷酸水平的相似性极差。当RNA病毒(比如HIV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活细胞内迅速增殖(基因组复制和病毒体装配)时,它们可以在短期内较容易地在不同组织中改变其遗传结构,变异性极强
编辑本段疫苗研究新进展
临床疫苗
1. 应用粘膜疫苗和抑制性抗体进行免疫预防(基于对猴子所做的动物实验模型)。 2. 对SARS疫苗的免疫可诱导产生针对冠状病毒的抑制性抗体,表明粘膜免疫可引发系统免疫反应。动物实验中,给予冠状病毒后,对照组动物均有病毒传播,而在接种过SARS疫苗的猴子中无一发病。 3. 研究者用抑制性人类单克隆抗体治疗被SARS病毒感染的雪貂,显着减少了病毒在肺部的复制,阻止肺部发展到典型病理阶段,未见病毒在咽部分泌传播。 4. 研究显示动物模型中呼吸道粘膜免疫及免疫接种能有效预防SARS。 来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公共卫生管理培训讲义(美国南加州大学供稿)
编辑本段新含义
中国大陆漫画家刘飒的作品爱好者及其追随者的总称,也可作其形容词性衍生词使用。
编辑本段SARS的并发症
SARS死亡率 sars可能引起休克、心率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消化道出血等。[1]SARS死亡率 卫生部门公布目前SARS累计病例达2781例,死亡111例。全球范围内可能SARS病例的死亡率为4%。 大多数SARS发生在青壮年。这种疾病传染模式反映了医护人员、他们的家人和有社会关系的接触者以及国际间旅行者多处于该年龄段。基于目前的数据,儿童较之成人更少受到SARS的传染威胁。
防范SARS要做到四勤三好
勤洗手。这是预防病毒传染的第一道防线。要时常保持双手洁净,洗手时手心、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缝都要清洗,肥皂或洗涤液要在手上来回搓10—15秒,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应照此办法重复两到三遍。触摸过传染物品的手,至少应搓冲五六遍。 勤洗脸。脸部容易寄居病毒。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鼻、咽和眼侵入人体的。洗脸可把病毒清洗掉,使鼻、口腔和眼等病菌容易侵入的部位保持洁净,大大减少感染的机会。 勤饮水。春季气候多风干燥,空气中粉尘含量高,鼻粘膜容易受损,勤饮水可以使粘膜保持湿润,增强抵抗力。同时,勤饮水还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有利于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勤通风。室内经常通风换气,可稀释减少致病的因子。非典型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空气流通后,病原菌的浓度稀释了,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使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口罩戴得好。戴口罩犹如给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使病毒和细菌不能进入人体。但口罩没必要出门就戴,在进入医院看病、探视病人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建议戴上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口罩最好“四小时一更换、一用一消毒”,家庭可用微波炉消毒或用蒸汽熨斗熨烫。 心态调整好。对非典型肺炎我们应正视它的存在,不必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的传染性极强,对生命健康会带来一定威胁。只有以健康的、科学的良好心态生活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才会免遭侵袭。 身体锻炼好。眼下正值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大家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出旅游,多到户外、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安排运动量。
Ⅳ 疫病诊断的试验方法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 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和创新,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从生物中心法则来看,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的疾病作出实验诊断,其技术的发展对疾病诊断学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众所周知,在评估一项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时,检测DNA可以反映基因的存在和缺陷,分析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RNA或蛋白质)则反映基因的表达量,方法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组合或联合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DNA定量技术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近不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阴性者的人群中检出了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G1896A)。研究表明,突变将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继续复制,因此这一信息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又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耳聋,且已证明线粒体DNA中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是氨基糖苷灶抗生素诱发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基础[8,9],即只有带有突变的个体在使用氨基糖抗生素后才发生耳聋,因此,检测12S rRNA基因突变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最近我国研制的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覆盖了SARS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旨在检测SARS病毒的同时全面监测该病毒全基因组变化,这种病毒全基因组时代。蛋白芯片[10],特别是免疫芯片(immunochip)等分子诊断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肿瘤学(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学(检测数种不同激素)、自身免疫诊断(检测各种过敏原)、血液学(输血筛选)及环境微生物监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2000年,Joos等[11]应用免疫微数组实现了18种自身抗原的诊断;2001年,Huang等[12]实现了基于抗体微数组的2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而且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产”奠定了基础。
三、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针对性强、诊断快速等优点,但其存在操作复杂和难经进行临床检验诊断,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方法的标准化。《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曾在2001年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的方法和实验室资历质等;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方式,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回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专家认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往往存在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性的问题,也缺乏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导致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建立分子诊断方法的金标准和标准操作等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re,SOP),并尽早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分子诊断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Ⅳ 非典病毒是谁检测出来的
不是单独一个人检测出来的,以下是SARS的发现过程:
2002年底,中国广东等地出现了多例原因不明的、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随后,越南,加拿大和香港等地也先后报道了类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将此类疾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 。随后世界各国的实验室都致力于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香港大学最先于2003年3月22日宣布分离出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随后,有多个实验室在NJEM、Lancet等国际知名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该病原体的研究论文。2003年4月12日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中心(BC Cancer Agency‘s Genome Sciences Center)首先完成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2003年4月16日,WHO在上述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式宣布一种前所未知的冠状病毒,为导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
Ⅵ SARS病毒的变异过程
1)冠状病毒与人体细胞共有的化合物是 和蛋白质,它能感染人体,与细胞表面的
的识别作用有关。
(2)冠状病毒复制时,对组织细胞进行破坏。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病毒寄生于一些动物体内而动物不患病,这种机理值得研究。据此回答:野生动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什么价值?
(4)此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却能幸免遇难,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否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
,原因是 。
(5)中国传染病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利用已经测得的SARS病原体的基因组,制备得到了DNA探针试剂盒,可以快速地检测病人是否感染了SARS病原体,诊断原理是 。
(6)从目前掌握的非典型肺炎的传染过程来看,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传染性主要在 期
题1答案:(1)RNA 糖蛋白(糖被)(2)冠状病毒为非细胞生物(即无染色体)并以复制方式繁殖,无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过程 (3)直接使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4)不一定 如果短时间内再次感染同种SARS的病毒,可以具有免疫能力;如果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由于该病毒的单链RNA不稳定,容易突变,以后再感染的SARS病毒可能已经突变,原来体内产生的特异抗体就没有用了,就还会被感染。(5)由SARS的RNA逆转录来的单链DNA与未知的RNA互补配对,就表示未知的RNA就是SARS。(6)急性期(发病早期),尤以刚发病时为强。
Ⅶ 关于非典的来龙去脉,越详细加分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别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非典,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英文别名: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就诊科室:传染科
常见发病部位:呼吸系统
常见病因:SARS冠状病毒
传染性:有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分享
病因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加拿大、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实验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果,宣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称为SARS冠状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检查
1.血常规
病程初期到中期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下降,淋巴细胞则常见减少,部分病例血小板亦减少。T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T细胞均显着减少。
2.血液生化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等均可不同程度升高。血气分析可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
3.血清学检测
国内已建立间接荧光抗体法(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检测血清中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IgG型抗体在起病后第1周检出率低或检不出,第2周末检出率80%以上,第3周末95%以上,且效价持续升高,在病后第3个月仍保持很高的滴度。
4.分子生物学检测
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查患者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大便等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的RNA。
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将患者标本接种到细胞中进行培养,分离到病毒后,还应以RT-PCR法来鉴定是否SARS病毒。
6.影像学检查
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早期即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多呈斑片状或网状改变。起病初期常呈单灶病变,短期内病灶迅速增多,常累及双肺或单肺多叶。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双肺周边区域累及较为常见。对于胸片无病变而临床又怀疑为本病的患者,1~2天内要复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以玻璃样改变最多见。肺部阴影吸收、消散较慢;阴影改变与临床症状体征有时可不一致。
鉴别诊断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必须排除其他可以解释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经过的疾病。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
治疗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2)避免剧烈咳嗽,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
(3)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因可能引起Reye综合征;或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
(4)有心、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应该做相应的处理。
2.氧疗
出现气促应给予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1)鼻导管或鼻塞给氧常用而简单的方法,适用于低浓度给氧,患者易于接受。
(2)面罩给氧面罩上有调节装置,可调节罩内氧浓度,不需湿化,耗氧量较少。
(3)气管插管或切开经插管或切开处射流给氧效果好,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和保持气道通畅。
(4)呼吸机给氧是最佳的氧疗途径和方法,常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
3.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应有以下指征之一。
(1)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
(2)48h内肺部阴影面积扩大超过50%。
(3)有急性肺损伤(ALI)或出现ARDS。
4.抗菌药物的应用
为了防治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覆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临床上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等)、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如果痰培养或临床上提示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Ⅷ SARS病毒是怎么回事啊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1965年,医学专家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这冠状病毒。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系。国家曾于1975年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据香港卫生官员说,非典型肺炎通常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肺炎也可能由生物体引起。冠状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高于儿童。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0%至60%,前苏联的抗体阳性率则在53%至97%。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1975年,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冠状病毒科的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
Ⅸ 询问一个关于SARS的问题
SARS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SARS的病因已经找到,是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已经证实对于SARS病人采取隔离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非典的传播,因此如何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受到冠状病毒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准确地诊断,才既能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又能不影响正常人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目前对于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有以下三种诊断方法,分别是:
1. 血清学方法:ELISA(IgM/IgA)方法能够可靠地检出出现临床症状20天后SARS病人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某些病人在14-21天时,已经可以检测到抗体。
2. 细胞培养方法:利用VERO细胞来检测SARS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血液样品,阳性结果则表示SARS病人感染了冠状病毒。
3. 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运用PCR的方法对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唾液和漱口液等临床样本的核酸提取物进行体外的扩增后,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针对目前的状况,血清学方法与细胞培养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困难。虽然细胞培养方法是诊断有无冠状病毒感染最可靠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所需的实验条件、诊断的周期等因素都限制了在临床上广泛地采用细胞培养方法。血清学方法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进行诊断,但由于目前对冠状病毒表面的蛋白如S、M、N蛋白还处于研究、分析其特异表位的阶段,所以还不能制备出ELISA方法所需的特异性单抗。
因此,虽然PCR诊断方法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等缺陷,但由于其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还是目前进行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最为可行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针对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出特异性引物,对样本的核酸提取物进行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分析判断是否被冠状病毒感染。
一. 吉泰公司针对广大进行SARS诊断试剂盒研究开发的厂家推出了用于生产PCR试剂盒的各种所需原料与试剂:
dNTPs
货号 包装 价格(1-4) (5-10) (10+)
GP0003 40μmol/each 385 350 305
GP0005 10μmol/each 145 130 110
进口原装产品,纯度大于99%,HPLC纯化,每个包装中含4管,分别为dATP、dCTP、dGTP、dTTP
UNG酶(Uracil-DNA-Glycosylase)
货号 包装 价格(1-4) (5-10) (10+)
GP0009 100U 300 250 220
GP0011 500U 1150 1030 900
GP0013 1000U 2100 1890 1700
该酶用于PCR试剂盒的防污染系统,可以消化含有dUTP的双链DNA。
DNA聚合酶
货号 包装 价格(1-4) (5-10) (10+)
GP0015 100U 50 45 38
GP0017 500U 225 200 170
上述DNA聚合酶都具有5’-3’的聚合功能、5’-3’的外切功能,不含有其他核酸酶,可以用于定量PCR试剂盒。
热启动PCR聚合酶
货号 包装 参考单价(RMB)
AB-0908 250U(含有单独的MgCl2) 1462。5
AB-0908/b 2500U(含有单独的MgCl2) 12675
AB-1908 250U(缓冲液内含15mM的MgCl2) 1462。5
AB-1908/b 2500U(缓冲液内含15mM的MgCl2) 12675
AB-1057 250U(含高效缓冲液与单独的MgCl2) 1462。5
AB-1057/b 2500U(含高效缓冲液与单独的MgCl2) 12675
该酶进行了化学的修饰,在常温下没有聚合活性,在95˚C保温15分钟后出现聚合酶活性,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PCR过程中非特异的扩增,避免假阳性的出现。
MMuLV逆转录聚合酶
货号 包装 参考价格(RMB)
AB-0322 10000U 1331
AB-0322/b 50000U 5325
该酶可以用于cDNA合成与RT-PCR,RNase H的活性很低,不会引起RNA的降解。
AMV逆转录聚合酶
货号 包装 参考价格(RMB)
AB-0321 500U 1835
AB-0321/b 1000U 3268
该酶也用于cDNA合成与RT-PC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与热稳定性。
REVERSE-IT逆转录聚合酶
货号 包装 参考价格(RMB)
AB-0914 5000U 2914
AB-0914/b 10000U 5192
该产品实际是MMuLV逆转录聚合酶与AMV逆转录聚合酶的混合物,利用了MMuLV逆转录聚合酶的低RNase H活性与AMV逆转录聚合酶良好的热稳定性,并在上述2个性能间达到了很好的平衡。该酶在57˚C以上仍可进行RT-PCR,可以避免由于二级结构引起的扩增失败,可扩增出100fg的RNA分子。
二. 针对广大的科研用户吉泰推出了一步法的RT-PCR试剂盒,使用者在获得SARS的RNA分子后使用该试剂盒可以方便、快速地得到相应的ssDNA分子。
BD TITANIUM One-Step RT-PCR Kit
货号 包装 参考价格(RMB)
639503 30次 1663
639504 100次 4688
该试剂盒进行RT-PCR时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RT的温浴与后续的PCR扩增在一个试管内完成,既简化了操作,又防止了多次实验步骤导致的交叉污染。试剂盒采用热启动技术,有效解决非特异扩增问题;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可以从10pg的总RNA中扩增到目的片段。
三. 目前PCR诊断试剂盒在技术上已经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过度,定量技术的出现使得诊断结果对于临床更加有意义。针对这一状况,吉泰公司推出了RNA定量试剂盒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试剂盒中包括了所有定量RT-PCR所需的试剂,并且采用Master Mix的方式提供,方便使用者的操作;
试剂盒中的酶学系统采用REVERSE-IT逆转录聚合酶与PCR聚合酶,具有良好的检测灵敏度;
该系列提供多种规格的产品,能与所有的定量PCR仪器兼容,应用范围广。
Absolute QRT-PCR Mixes产品系列1
货号 包装
AB-1205/a 100次
AB-1205/b 800次
AB-1206 200次
AB-1207/a 100次
AB-1207/b 800次
AB-1208 200次
系列1的产品内不含有校正荧光Rox,适用于无需使用校正荧光的定量PCR仪。后三种试剂盒内用dUTP替代了dTTP,与UNG连用可以防止污染。
Absolute QRT-PCR Mixes产品系列2
货号 包装
AB-1209/a 100次
AB-1209/b 800次
AB-1210 200次
AB-1211/a 100次
AB-1211/b 800次
AB-1212 200次
系列2的产品内不含有校正荧光Rox,适用于需要使用校正荧光的定量PCR仪。后三种试剂盒内用dUTP替代了dTTP,与UNG连用可以防止污染。该系列产品中的Rox已经加入了欢缓冲液体系,其终浓度为500nm。
Absolute QRT-PCR Mixes产品系列3
货号 包装
AB-1213/a 100次
AB-1213/b 800次
AB-1214 200次
AB-1215/a 100次
AB-1215/b 800次
AB-1216 200次
系列3的产品与系列2的产品大致相同,只是校正荧光Rox为单独包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实验的需求来决定是否用Rox以及其在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后三种试剂盒内用dUTP替代了dTTP,与UNG连用可以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