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点面结合手法写,秋天
点面结合法,就是将最能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
正文
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更爱家乡的秋天。
一叶知秋,秋天的第一片叶子落了下来,秋天就来了。秋叶仿佛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从它落地的一刹那,稻田变成了金色的波浪,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方飞去,嘴里含着树叶给他的信笺。
柿子像喝醉酒的老汉,红着脸乐呵呵地挂在枝头。只有桂花还笨拙拙的躲在绿油油的小叶子后面,悄悄的绽放。到处飘荡着浓郁的秋的香气,那香气是那样迷人,那样旷远而持久,似乎整个秋天都浸在桂花香里啦!
家乡的秋天是有感情的,当你伤心时,它不忍看见,也偷偷的流泪,那便是秋雨。秋雨绵绵,不是杜甫笔下的润物无声,也不像冬天一样寒冷无情,秋雨是凉爽的,是快乐的,“滴滴嗒嗒,滴滴答答”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一样动听,在屋檐上舞蹈,在小河里跳跃,在树梢上和树叶捉迷藏。
在秋天里,火红的枫叶,迷人的桂花,葱绿的竹林,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灿烂的享受着这个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果农们左手托着苹果,右手拿着剪子,“咔嚓,咔嚓”,一曲收获的赞歌,在空气中流淌,一筐筐的水果,散发着诱人的果香,那些成熟的果实,如同果农们的笑脸,灿烂明媚。
我爱家乡的秋天。
Ⅱ 作文《秋》运用 比喻 拟人 多角度写景 的写作方法
秋天
秋天,在我的印象中是橙色的,散发着淡淡的草香味,风一吹过便会无比的凉爽。秋天,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也可以说是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总之秋天是美丽的。
当我再次踏进秋天的南湖公园时,迎面扑来的不是春天的暖风,也不是夏天的炎热,更不是冬天那刺骨的寒冷,而是秋天的清爽,这清爽使人精神焕发,充满生机活力。
树上的那些叶子好像也被秋天的清爽所吸引,都欢快地飞舞在空中。飞累了,便坐在地上感受一下这秋高气爽的天气。有些爱说话的小叶子还在树上叽叽喳喳地讨论,风神生气了,“呼……”地一下让它们也飞到了空中。
忽然,一片叶子落在了我的掌心。它很美,橙色外衣,红帽子,黄色的鞋子……正当我想要抓起它时,它却又翻了个身飞走了,飞舞在空中感受清爽。
可是小草怎么忽然老了几十岁?绿色的外套已变黄,它们还在不停地向下钻。小草看来是很怕冷,都已经钻进暖暖的被窝里,准备冬眠了。睡一个好觉,为了明年的春天长得更好。
过了一阵儿,叶子们累了,落到了地上,来与久别重逢的朋友小草做伴。叶子说说天上的事,小草谈谈地上的事,好不快活、热闹!这时,抬头看见全身光秃的树妈妈,想着兄弟姐妹都奔向四方,不禁有几分想念,又唱起了歌……
这样看来,秋天又是一个音乐大厅——天上的欢唱,空中的飞舞,地上的伴奏,这简直就是一流的演奏团队呀!
Ⅲ 抓住秋天的尾巴的写作要点
“一叶知秋色”,落叶飘飘成为秋色一景。
秋天的风,吹走了春季的“湿”,吹走了夏季的“闷”,带来了一阵清凉。人们都说,秋风是干燥的。我却不以为然,我喜欢秋风拌面的感觉,它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可以让身上的尘埃飞向远方;可以带我们的灵魂走进秋色。秋风一闪,万树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舞姿,那个场面隆重盛大,不亚于盛大晚会的热闹场面,满天飞舞着蝶一般的落叶。叶子之间碰撞出的响声似乎在向大地母亲报喜,离家的孩子要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激动的心情是无以用言语表达的,也不需要表达,因为秋风已经悄悄地告知大地。
秋天的叶,带走了春季的“绿”,带走了夏季的“壳”,带来了一段满天飞舞的动人场面。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落叶在风中尽情地舞动着婀娜的身姿,时而偏偏下落,时而转圈,时而随风而行,身披黄衫的它们,此时是在以最优美的舞姿向大树告别。感谢大树母亲的养育之恩。秋天的叶铺满了世界各个角落,一走过,犹如在弹奏着动听的钢琴曲,此起彼伏。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气势,“余音绕梁三日”。
秋天的色,涂掸了春天的“多彩”,涂掸了夏季的“火红”,染上了一层深褐色。褐色是秋的主色调。秋的到来,天地万物以此来迎接。褐色让人产生无限暇想。我不喜欢“多彩”,不喜欢“火红”,也不喜欢“洁白”,唯独热爱褐色。它代表着一种庄重、沉稳,同时它也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颗“琥珀”,透明之中裹着一种辛酸。同时褐色也是画家们在描绘秋景时的最爱。秋天的色调朴素。不雍容华贵,不矫柔造作,以质朴征服了我。
秋天的阳光,覆盖了春季的“温暖”,覆盖了夏季的“炎热”,送来了一丝丝“爽意”,秋天的阳光醒来都是挺晚的,消失得也快。算得上“晚出早归”。但并不妨碍它的质美。它不单单照射到万物,同时把人类心灵深处照得通通透透。我想,秋天的阳光是了解我内心的秘密,我不用向谁倾吐。因为秋天的阳光已经告诉大自然的万物,它们会和我一起同喜同忧。
秋天的风,秋天的叶,秋天的色调,秋天的阳光,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图画中埋藏了许许多多的秘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有以揭开;图画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积极求索,就可以领悟。图画中展现了许许多多多姿的人生,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就可以拥有。
秋景——一幅美妙的人生宏图。
Ⅳ 秋天的景色写作文怎么写
秋天的景色写作文如下:
秋天,树叶呈现出绚丽的色彩。枫叶好像一个个红色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挥手与游人作别。梧桐树叶恍如一顶顶金色的皇冠,在枝头招摇。秋天就是树林,地上落满了树叶,有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Ⅳ 如何写秋天来了,写作的步骤
关于《秋天来了》的指导
第一次写话指导得到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
小孩的写话兴趣也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感谢各位家长,让我们再接再厉!
这次写话的主题是
《秋天来了》
,
在课堂上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给了孩子两个选择:一是可以看图写话,就写书中
38
面的图;二
是不写图,将自己眼中的秋天写下来。
先说打算看图写话的,家长怎样指导呢?
1
、
观察图画要有顺序:
从上到下,
从远到近。
依次可以写大雁、
落叶、菊花和小朋友。
2
、写出事物秋天的特点:如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
小朋友穿上了长袖衣服,来到草地上,快乐地捉迷藏。
3
、
表达时用上好词好句。
如学过的
“秋色宜人、
金风送爽”
等,
还可以用上生动的比喻:
秋天来了,
树叶从枝头上飘落下来,
每一片
叶子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跳伞员,美丽极了!
4
、一段话写完后,要有总结。如:秋天真美啊!我爱秋天!
如果打算写自己眼中的秋天,家长可以怎么指导呢?
1
、
先请孩子说说,打算写秋天的哪些变化,然后帮助孩子进
行归类分别描写:动物、果园、庄稼、小朋友
……
2
、
然后试着开个好头。如:秋天,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
画上有黄澄澄的梨、
红彤彤的苹果、
金灿灿的稻子,
还有像火把一样
的高梁。
3
、
试着写一个精彩的结尾:我喜欢秋天,因为那是勤劳的人
们用汗水描绘出的图画。
无论打算看图写话,还是自己写,都
应先说,再打草稿,修改后
抄写在写话纸上。
让我们的孩子在不断的修改中,
去发现写话是一件
精益求精
的事情。
最后,别忘了配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哦!
Ⅵ 如何写秋天的景色作文指导
片段一:
踏上前往田野的小路,一阵凉爽的西风迎面吹来,树叶纷飞,如同仙女散花。落在地面上的落叶如同调皮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跟头。沿路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亲密无间。秋天田野的代表物是那一望无边的稻穗。远远望去,一片片稻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微风吹来,田野里滚着层层波涛,连绵起伏,十分迷人!一株株稻穗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它们摇摆着小脑袋,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片段二:
走进田野,就像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天与地也融为一体,到处都是金黄一色。稻子的长势十分喜人,每颗稻穗都有八十几粒,粒粒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皮,沉甸甸的,直往下坠。它的秆很细,但十分坚韧,尽管已被压弯了腰,但从不趴下。它的根像鹰爪一样,紧紧地抓住大地,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瞧,那边的老大爷正在收割,他技术娴熟地挥舞着镰刀,一会儿,那密不透风的稻田便被割了好几垅,似乎是一条条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远处的谷场上人们也在忙得不亦乐乎……
以上两位小作者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他们让秋天的田野有不同的景色,并描绘出了各自色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一、抓住了秋天田野里最有代表的景物来写:
如落叶、稻子、柿子……并且抓住了它们的特点:树叶飘飞,柿子火红,稻子金黄……
二、另外还用了一些生动的贴切的比喻句:
如:"如同仙女散花","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根像鹰爪一样"让秋天的景物更形象具体;还用了拟人句,如:"如同调皮的孩子在奔跑、打滚、翻跟头","它们摇摆着小脑袋","都挺着个快要胀破似的大肚皮","尽管已被压弯了腰,但从不趴下任凭风吹雨打,丝毫不动。"让我们感到很亲切。
看来,写好这篇习作的要点就是:一要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来秋天景物的特点;二是要应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让文章更生动,另外还要注重叙述的顺序。
豹尾--写好结尾
1、直抒胸臆,总结全文
A、啊!秋天的田野真美啊!
B、多么迷人的田野!我爱秋天的田野!
2、赞美田野,抒发喜悦之情
A、秋天的田野是美好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和欢笑。
B、我爱秋色,更爱秋天的田野。因为它布满了喜悦,布满了希望,布满了生气。
3、以赞美好农民的劳动来升华主题结尾
秋天的田野是果实累累的田野,是丰收的田野,是希望的田野。我赞美它,因为它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出来的。
Ⅶ 写作文秋天怎么写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固然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地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薯仔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秋天来到了花园里,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菊花的颜色真不少: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卷发的小姑娘。流连菊园或独自欣赏一盆艳菊,慢慢地陶醉在那股股清香里。 秋天,给大地带来一片金黄,给蓝天送去棉花似的云朵。秋风,清凉如水,带着一丝寒意染黄了世界。
我喜欢这秋高气爽的季节!
我喜欢有花叶扶疏、朴实无华的菊花的秋天。
我喜欢这独一无二,灿烂辉煌的金秋景色。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割草机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们的谈笑声这些声音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首《金色的秋天》的交响曲。 秋姑娘悄悄地来了,田野里金黄色的稻谷像秋姑娘的长发,在秋风里翩翩起舞。还有那绿绿的小草,在秋姑娘的吹动下也渐渐变黄,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服。
秋姑娘也来到小河边,水面上波光粼粼,一条条鱼儿在水里嬉戏,有时会越出水面,好像也来迎接秋姑娘。 秋姑娘还来到果园里,果树上散发出一阵阵香甜的气味,让人垂涎三尺。你瞧,苹果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果树旁边的几棵枫树被秋姑娘羞红了脸,红红的枫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着,好像在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远处的大山也被秋姑娘染成了黄色,一眼望去像金色的海洋波浪起伏。
夕阳西下,整个大地好像被涂上了五彩缤纷的颜料,像一幅巨大的图画。
秋姑娘带来了丰收,带来了喜悦,带来了快乐。
Ⅷ 小学生作文里怎么写秋天
几场阴雨将上海带入秋天,树叶纷纷落下。记得在小学时代,刚学习作文,老师们常布置与四季相关的主题进行写作。与此同时,一些相应的修辞、句式,甚至思维方式相形而出。写春天,一定要用上“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姑娘来了”等语句;写夏天,就是小狗吐舌头、知了在树上鸣叫,以及“六月天,娃娃脸”;写冬天,得用上“瑞雪兆丰年”、“银装素裹”等辞藻。
那么,“为赋 秋 词强说 秋 ”勉力拗造型拗出来词句都有哪些?关于秋天的作文有什么模版可以效仿?今天,我们一起翻翻小学作文教材,看看“秋天”里必不可少的套路。
偏正短语与比喻拟人
所谓偏正短语,一般是指定语或状语修饰中心词所组成的短语。这也是我们在写景记事作文中,最经常、被训练次数最多的结构。例如,最简单的“湛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ABB式的“黄澄澄的麦穗”、“红彤彤的苹果”都属于此类。在常规的写作方法中,还会将这些短语按照目之所及或是游历的空间顺序进行编排,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常常会写出以下繁复、套路的词句:
我们来到了田野,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弯着腰,把大片的田野染成了金色,一阵秋风吹来,田野里泛起了滚滚的波浪……
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重复和审美疲劳,教辅里还会提醒大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常见的就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像上文中的“谷穗弯着腰”就是最基础的拟人手法的尝试。使用拟人和比喻,从理论上认为它能让景物不仅仅局限在平面上,而且更会富有生机与活力,化静为动,比如:
秋天,有许多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多么像一串串拴在一起的铃铛,风儿一吹,就摇出了秋天的歌吟。秋天把红色给了枫叶,一片片枫叶像一只只蝴蝶,在为秋天的到来尽情舞蹈。秋天把橙色给了桔子,一个个桔子像一个个灯笼,在为秋天举行的晚宴做准备。
虽然套路多多,但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其实属于进阶“技能”,学生要会使用也需要一定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之后才能灵活运用。
刻意的修辞
除了比喻和拟人,教辅里常常有意教授的还有排比与引用。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教辅中,常常都引导学生多写排比,理由是“排比能提高文章观赏性与句子气势的”。当然,如果能将排比、拟人、比喻多种修辞手法复合使用,更是锦上添花,于是范文中出现最理想的语段如下:
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妹妹的脸;圆溜溜的柿子,像一盏盏发光的小灯笼;黄澄澄的桔子,像一个个气鼓鼓的小皮球;紫盈盈的葡萄,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
虽然它没有春天那样,有嫩绿的小草,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不像夏天那样生气勃勃,有蝉在吟唱,有葱翠的大树;也不像冬天那样雪花飞舞,有孩子在堆雪人,滑雪橇。
不同句式的交错使用,虽不及长短句富有韵律美,但也有助于增强节奏感,丰富文章的多样性。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们在开头部分通过引用点题,例如“秋风秋雨愁煞人”,再高阶一些还会用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在行文结构上,教辅常常引导学生以“总-分-总”或是“总-分”的结构,开头定调,中间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是从前往后打一套下来,结尾部分升华抒情。这一模式虽然刻板单调,但可操作性强,教导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不得不承认,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写作初期快速找到方向,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中等的习作。
Ⅸ 要描写秋天的句子。(至少运用三种写作手法)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Ⅹ 小学三年级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1、明确写作目的
要学会用书面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象。能写出内容较具体的片段,懂得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2、抓住写作内容
通过仔细的审读题目(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学会用几句连贯的句子组织成段,懂得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写出内容丰富语言段落。
3、外貌不用“有”
很多作文里总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长长的黑头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挺挺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分析:如果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修改如下:“XXX可漂亮了,一头长长的黑头发自然地垂在肩上。她的眼睛很吸引人,乌黑乌黑如宝石一般。挺挺的鼻子和樱桃小嘴,搭配起来,十分迷人。同学们可喜欢她了。”
4、不滥用成语
例如:写秋天别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一声声大雁鸣叫在湖边荡漾,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吹拂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烂的成语,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精细的难题。
5、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要注重审题,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选材要有根据,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6、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7、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8、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