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方法可以使粮食储存的更久
在粮食的储存里可以放入干海带来帮助储存。
在面袋和米袋中放入一些干海带结,可以保持粮食干燥。因为粮食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潮气,时间长了,会导致粮食变质、发霉。干海带可以有效吸收粮食中的水分,如果海带变湿,可拿出晾干后再次放入。这样做并不会影响海带的质量,也不会影响到粮食。也可以把干海带随时取出来。
粮食存储环境与室温:
家庭储藏粮食时,要控制粮食水分和储藏条件,在储藏期间水分含量过高,粮食的呼吸代谢活动就会增强而发热,而霉菌、有害昆虫也容易生长繁殖,造成粮食霉变和腐败变质。
另外,储藏温度和湿度过高也是增加粮食发霉和变质的危险性因素,所以还应隔离潮气,防止粮食返潮;注意通风,尽量降低储藏的温度和湿度。平时还应经常检查粮温和水分的变化,可用眼看、鼻闻、口尝、手捏等办法,检查粮食的色泽、气味及粮食的硬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贰’ 如何控制粮食当中水分活度,达到长期储藏的目的
由于水分活度对微生物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水分活度对我们日常的微生物检测也有这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大多数种类的微生物都会有一个生长繁殖的水分活度的最低临界值,一般情况下,粮食的水分活度低于这个临界值,这种微生物在该粮食中就很难生长,所以目前粮食加工企业、粮库等都通过快速检测水分活度的方法来控制质量,
‘叁’ 测量粮食水分的仪器怎么使用
推荐使用日本Kett水分仪 单粒水分仪 PM-8188-A
‘肆’ 简述粮食贮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常规储藏
粮食经清理晾晒、待粮温降至气温后装入储粮装具。然后封好进出粮口,做好防虫、防潮、防鼠及日常的粮情检查等工作。
(二)热密闭储藏
该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使粮温升高后趁热入仓,达到杀虫效果。晒麦时要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上午晒场晒热以后,将小麦薄摊干晒场上,使麦温达到42℃以上,最好是 50~52℃。到下午4点钟左右把粮食收拢,堆成一堆,热闷半小时至重小时,在下午5点钟以前趁热入仓。用晒热的席子、草帘等覆盖粮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密闭。热密闭最好一次人满仓,以免麦温失散,影响杀虫效果。热密闭储藏要求:应预先做好清仓消毒工作,装具不能有虫;小麦的含水量不能高于12%,最好在 11%以下。
(三)自然缺氧储藏
自然缺氧储藏不使用杀虫剂,而是在一密闭的环境中利用粮食、害虫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环境中的氧气,使害虫处于缺氧状态而窒息死亡。新收获的粮食呼吸旺盛,而陈粮的呼吸较微弱。因此,自然缺氧储藏方法只适用于新收获的粮食,陈粮不能采用自然缺氧方法储藏。方法是:将新收获的粮食尽快晒干、扬净,在收获后一周内完成入仓密闭工作。进出粮口一定要确保气密。自然缺氧储藏期间,要经常检查进出粮口的密闭情况及整个粮仓的完好情况。如发现密闭不严或仓体破损,则不能继续采用自然缺氧的方法储藏。自然缺氧储藏必须使用气密性高的储粮装具,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拌和防护剂储藏
防护剂种类
防护剂是专门用来拌和在粮食中防止储粮害虫感染的一类化学药剂。我国目前允许在粮食中使用的防护剂有保粮磷和谷虫挣。保粮磷和谷虫挣是粉状的防护剂,可以直接拌粮,使用方便。其他农用化学药剂不得用于储粮。
防护剂的使用方法
防护剂的作用主要是防虫,但当粮食中害虫较多时难以奏效。因此防护剂应该在粮食还没有生虫时使用。防护剂可与粮食按一定的比例入仓前在晒场上拌和,也可以在粮食入仓时边入仓边拌和。经过防护剂拌和,平时做好防止外界害虫感染的工作,一般可以保持粮食一年以上没有虫害。
注意事项
施用防护剂时,粮食质量要符合安全水分标准(小麦含水量低于12.5%),害虫密度应属于基本无虫粮。施药时应敞开房门,施药后必须及时更换衣服,用肥皂洗净手脸。施药前后不要饮酒,施药后要注意休息。如发现人员中毒,应及时抢救并尽快送医院治疗。防护剂应由专人保管,防止人畜误食,储存在阴凉干燥处。
‘伍’ 贮藏粮食的方法
储存粮食的方法是比较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有:常规储存,低温储存,以及地下储存。
一、常规贮藏
常规贮藏在仓房内适时,通风或密闭保管的贮藏方法。
一般是在大气温、湿度低于粮温和粮食水分时,打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
反之,则以密闭为主,或在粮食上压盖结构疏松的物料,以保持粮食温湿度。
二、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利用低温限制害虫、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粮食呼吸作用,以达到安全贮藏的方法。
根据低温的来源可有3种方法:1.冬季冷却。2.机械通风。3.机械制冷。
三、地下贮藏
地下贮藏地下粮仓粮温的降低与升高都极缓慢,所能获得的低温常因地理位置不同而相差甚大,故应用上受一定限制。
如在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地下仓库,可以分别达到12~15℃和18~20℃的低温;
而在南部则很难获得,这样理想的贮藏温度。
即使粮食保存得好,十几年没有发霉、长虫,其实它已经基本陈化了,所以不建议粮食存放时间过长。
‘陆’ 粮油检测知识
粮油检测的工作内容:
1、物理检测
这项检测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粮油食品的外观,观察其物理特性以及品质。例如米粒是否完整、是否含沙、粉类的粗细程度等。通常物理检测是针对食品的加工方面,能够保障产品的加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2、化学检测
这项检测是对粮油食品的化学性质或者化学成分特性进行检测。主要通过仪器进行分析,对粮油食品中的添加物以及营养物质进行检测。例如是否含有重金属、残留农药、真菌毒素等。化学检测的精准度较高,主要针对的是粮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感官检测
这是较为传统的检测方式,通过人类的感官来进行对粮油食品的品质进行判断。例如看粮油食品的光泽、闻粮油食品的气味、尝粮油食品的口感、通过制作其他食品来检测粮油食品的品质等。这样的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也不需要仪器,但主观性太强,误差也较大。感官检测用于补充其他检测方法的数据,也是粮油食品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粮油质量检测技术要点:
a.收购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首先,应重视对收购阶段粮食质量的检测。当前,国家就粮食检测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标准,要求粮食检验流程、方式等都要遵循国家粮食质量检验标准。其次,收购方应及时整理收购回来的粮食,将不同年度所收购的粮食依照不同规范来存放。通过对粮食质量的检测,发现粮食发生霉变,需要清理掉霉变的粮食,防止其他粮食被污染,还要做二次检验,避免出现粮食质量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应对不同品质、类型的粮食进行单存与单收,便于控制收购粮食的质量。
b.储存粮食质量检测。
检测储存粮食质量时,要求依照国标检验规范实施。检查粮食储藏质量时,检查人员需要依照国标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来开展,检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检测粮食质量时,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法与重金属检测技术等是最常使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粮食中是否含有重金属时,样品前期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与消解法等,检测重金属的技术包括原子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同时,还可使用生物传感器法、免疫检测法与电化学分析法等快速检测技术。
c.粮食出库质量检测。
储存粮食时,对于使用过化学药剂的粮食,应重点对其药剂残留量进行检验;若粮食出现气味、色泽异常,需加强卫生指标检验;省级粮食部门需要结合辖区中粮食可能受到真菌感染、有毒物质污染的情况,强化卫生检验。做好粮食出库检验是控制粮食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粮食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
d.粮食卫生质量检测。
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在粮食卫生质量检查上,各地区的粮食部门需结合《粮食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法》等卫生标准对粮食开展卫生检测,结合粮食受污染度或霉变度来调整检测项目。若粮食卫生指标不合格,各个地区需要建立相关的卫生质量检查机制,结合实况作妥善的处理,防止不合格的粮食进入市场。在检查粮食卫生质量时,若粮食经营者未能履行质量义务,需结合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或根据处罚的权限移交给相关部门。
e.市场粮油质量检测。
检测粮食质量时,检验机构需积极地协助工厂、质检部门、粮食部门等来监管粮食市场,结合《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的具体规定来发挥人员、技术、设备等的优势。市场粮油质量的检测与监管,应加强市场准入机制建设,重视对粮油质量的安全抽检,避免有害、有毒粮油流入市场。检测市场粮油质量时,应运用色谱分析、免疫分析与光谱分析等优质的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和主要掺伪鉴别检测技术来检测食用油产品的质量。
‘柒’ 怎样健全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网络,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一)健全监管体系。
一是健全监管机构。建立市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和食品药品安全评审认证中心。成立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办公室。合理设置和适当增加基层监管所,加快基层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员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和充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重点引进专业人才,尽快补充空编人员。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工作制度。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配齐监管、监测人员,提高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二是提高检测能力。加快建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市农产品综合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基层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加强快速检测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快速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扩大检测覆盖面,增强检测公信力。三是拓展监管载体。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追溯系统,逐步对学校食堂、酒店厨房(三星级以上)实行在线监管。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设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四是构建共治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辨假能力。调动民众参与、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执法监管。
一是强化抽检监测。增加重点品种抽检频次,提高药品抽检监测覆盖率。规范食品药品监测数据的报送、分析和通报工作,提高发现和处置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二是深入治理整顿。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开展瓶(桶)装水、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和农村食品市场、食品生产企业、校园及周边食品、传统节庆特色食品专项检查,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推进综合执法。公安机关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对隐蔽性强、危害大、涉嫌犯罪的案件,根据需要提前介入,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三)增加财政投入。
各级政府落实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专项经费,将食品、电子监管、风险监测、监督抽检、科普宣教、投诉举报奖励、基层监管站所建设、协管人员经费等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强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装备建设,增加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四)完善政策法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依法赋予设区市地方立法权的部署,推进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完善促进食品药品产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化食品药品物流配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完善扶持措施,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根据我市实际,积极向省上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建议。
‘捌’ 如何科学储粮的内容
秋收季节,广大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可如何科学地储藏粮食,避免粮食发霉、生虫和被鼠啮,却成了广大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为此,9月25日笔者专程采访了泸州市纳溪区粮食局局长付小刚,让他为广大农户科学储粮支招——
稻谷
保管特点——
稻谷的谷壳比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但稻谷容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藏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均容易沤黄。生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曝晒的稻谷,或曝晒后突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曝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多,不利储藏,应及时降低表层水分。
保管方法——
入库质量 水分大、杂质多和不完善粒多的稻谷,容易发生霉变,不耐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如我们南方地区种植的籼稻在13%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果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过筛或风选清除杂质。
适时通风 新稻谷由于呼吸旺盛、粮温和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是一到秋凉,粮堆内的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采取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温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低温密闭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食温度降到10度以下,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季气温上升时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玉米
储藏特点——
玉米的原始水分高,主要胚胎水分不易散失。
玉米的成熟度是均匀,不利于安全储藏。
玉米胚大,呼吸旺盛,吸湿性强,而玉米的呼吸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败。同时玉米的胚部带菌量大,容易霉变,是虫、霉首先危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储藏方法——
分级 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储藏。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充分晾晒,等到水分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
低温密闭 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即收获后的玉米进行充分干燥,在降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也可以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晾降温,待粮温降到0度以下,然后过筛、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果穗储藏 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广大农民采用。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51.7%),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尽管高水分的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内变化温度小。在冬春季长期通风的条件下,玉米逐步干燥。当水分降到15%左右,立即脱粒储藏。同时,玉米果穗储藏有利于增加籽粒养分,还对虫、霉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小麦
储藏特点——
吸湿性强 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后熟期长 小麦后熟期较长。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储藏稳定性不强。
耐高温、耐储存性好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经过50度左右高温品质保持不变,正常的小麦在常温下能保持3至5年。
易受害虫危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同时,小麦在成熟、收获和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极易造成虫害发生。
储藏方法——
严格控制水分 由于小麦吸湿性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曝晒,使其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入库。小麦入库后应注意降水、防潮,并注意后熟期可能出现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趁热入库密闭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方法。通过曝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在曝晒和入库过程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
小麦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气温高的天气,将小麦晒到50度,保持2小时高温,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
低温密闭储藏 小麦可以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低温状态。金其云 郭峰 采访整理
编后
全力以赴保丰收,千方百计确保颗粒归仓,如果在储存上出了问题,岂不功亏一篑!国家专门储粮机构近年来研究出不少先进的储存办法,农民朋友赶快学习一下。
‘玖’ 浅谈如何做好粮食质量检验
粮食储备工作在我国始终具有战略意义。粮食质检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是新农村的铺建队伍,二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和促进力量。粮食流通工作的主要对象在农村,把扎根农村的各类粮食购销、储存和加工业建设成现代化的机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粮食部门面对面服务于“三农‘’,在科学引导、便利优化、帮辅传带、科技兴粮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本着确保以国家为主储备粮食,充分发挥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原则,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建立了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直属库实行垂直管理。那么,直属库如何面对新形势发展,在科学装备和技术下确保储备粮有效管理和利用呢。
一、推陈出新,建立适应新时期科学储量标准
大量事实证明,储备粮的质量是安全储粮的基础,是满足国家粮食需求的前提。以往,在粮食供销存和加工等环节的中,我们在重数量前提下,对粮食的质量的检验更多的是只是从容重、杂质、水分、生虫、发霉等这些外表方面上加以判析,要求水分和等级符合要求,然而,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其储存和食用品质及其变化上,这样很容易出现因储藏粮食的食用和加工品质差,销售困难,更严重的是造成大量囤压或品陈化的现象。所以,上述表面的质检工作已经不再适应中储粮管理的要求标准,必须通过科学地分析和严格的掌握粮食的品质变化,有效合理地指导轮换;应用科学的保粮方法延缓粮食的陈化反映,力求保持粮食的食用品质、种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陈腐的旧观念,以粮食的“最佳食用品质和用途”以及“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为目标进行粮食的质量管理工作,进逐渐挖掘和开拓粮食质检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科学、真凭实据地发挥粮食检验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科学储最检验工作的三个要求
1、入库储粮检验严把关、重质量
收购工作过程中,粮食检验流程直接确定并划分了粮食的等级,是靠质量说话、让品质论价的基础。在入库时,质检工作人员必须要贯彻收购质量标准,严把收购质量关卡,以“便于安全储存、便于轮换”为原则,收优质粮(多收干、饱、净、无虫、无霉的高等级粮)、将陈化粮、“三高粮”芽麦等不合格粮关在库门之外。这是仓储有效管理底线。 2、储粮检验准确、全面
购进粮食在收储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自然分解代谢自身的营养物质与能量,从而发生品质上的逐步陈化和相应劣变。检验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储粮技术规范和要求,坚持频繁检测品质,并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标准,全面、准确地检测面筋吸水量、粘度、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油脂过氧化值、酸价等,从而取样化验分析、根据实际结果判定该品种粮油是否宜存状态,并将此作为轮换的科学地指导依据。
3、勤检验,严防储量虫害与霉菌
在储粮工作过程中,需要定期并机动的进行粮情检测,及时观察粮食的虫害和霉菌反映、及时掌握储藏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这是粮储工作的基本要素。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检验粮情,尤其对仓内边缘、仓底、四角等易发隐患部位要着重防患,在季节或者气候变化时期固定增加进仓检查的工作量,这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和迅速解决问题;尚无虫霉和结露等问题时,要提前做好预防和预警工作。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粮情变化,防止陈变及连带,规避储粮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三、构建绿色储粮新体系.质量经济共建双管
由于粮食种植的客观规律,作物很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残留农药以及添加剂重的污染有害元素,霉变粮食的致病菌和霉菌等,这些粮食如果被人们常规食用不可避免地会危害身体健康。因此,粮食卫生指标的检测也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确保食用安全是国家法律的要求。直属库应该积极探索和研发绿色储粮的新思路,有效进行低温冷冻等储藏,竭尽全力避免虫害滋生,减少熏蒸残留,达到绿色储粮的要求。
对直属库来说,粮食的质量体现的不只是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程度,更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力。伴随着存储时间的延长,粮食品质很有可能发生劣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检验人员不断学习研究、提高专业检验和管理技术水平,再三探索减缓和防治粮食品质陈化劣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确保粮食最终优秀使用品质的前提下,使存储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加强粮食品质检验工作,让粮储的经济效益和质量管理同步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计民生的要求。
四、总结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繁荣发展新形势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给我们直属库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系统的要求,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更需要不断地强化专业标准、充实更新检验和仓储知识、提高和完善粮食检验工作,切实有效地延缓粮食陈化劣变;以粮食的品质引导农业生产,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优化粮食的种植结构,充分适应市场要求
‘拾’ 几种食物储藏方法
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适应的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储存食物首先要熟悉各种食物的特点.了解影响食物变化的原因,采取适当的存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持食物的外观(形状、色泽)和内在的质量(质地、营养成分),防止烹饪食物发生腐烂、腐败、变质等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避免浪费。
方法/步骤
1
一、低温储存法
低温储存法是储存烹饪食物级常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低温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减弱食物内的化学反应,较好的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低温储存按其温度的不同可分为冷藏法和冷冻法,冷藏的温度是在冰点以上。
采用冷藏的食物主要有蔬菜、鲜肉、鲜鱼、水果、奶制品以及熟制品和半成品等食物。冷冻法是将食物在低于冰点的环境中冻结,适用于储存动物性食物等。冷冻法可以使食物保存较长的时间不变质。但是长时间存放,虽然食物的质且变化不大.但水分减少,其背养价值降低,吃起来口感也不好。另外,两种以上食物存放在同一个冷冻箱内时,要用无毒害的食品袋密封隔离。预防气味相互污染.同时也可减少食物水分的流失。
2
二、高温储存法
高温储存法是餐饮业储存食物经常使用的方法,因为微生物对高温的承受能力弱,当温度提高时可有效地杀灭微生物.并破坏酶的活性.可防止微生物对食物的影响,达到储存食物的目的。其方法是先将食物用开水煮透或蒸透(达到100度以上的高温),取出或仍用原汤泡上.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不搅动,防止食物重新被污染。采用此方法可使食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变质。这种方法适用于保存动物性食物的成品和半成品以及水发干货类等食物。
3
三、通风储存法
通风储存法主要适用于保存粮食、干货食物和需要风干的食物.它们的特点都是怕霉、怕捂。例如米、面、花生、蔬菜等食物,在储存的时候都需要通风.这样可使霉菌不易生长,保持食物的原有成分,减少霉变。
4
四、腌、渍、酱、泡储存法
此种方法一般是用盐、糖、醋、酱和五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方法加人食物内,使食物吸收一定的浓度。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长期保存食物的目的。例如:腌菜制品有咸萝卜条、咸豆角、糖醋蒜等。酱菜制品有酱五香大头菜、酱黄瓜、酱八宝菜等。泡菜制品有泡洋白菜、泡辣椒、泡茄子等。
通过腌、渍、酱、泡等处理后的食物,一般营养价值会降低,因为食物中一部分维生素、无机盐被破坏和损失.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纤维肌会变硬.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但是加工烹调后香味浓郁,口味极好。这种储存食物的方法简单易行,在饮食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5
五、烟熏储存法
烟熏是用锯未、松拍枝等材料,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烟气来熏烤食品的一种方法,经烟熏后的食物不但减少了食物内部的水分,而且烟气中有杀菌和防腐作用的木焦油、杂酚油等附在食物的表面上.能防止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防腐储存的作用,一般常见的熏制品有熏鱼、熏鸡、熏肉等。
6
六、真空密封保存方法
真空密封保存方法是使食物在真空的状态下,不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进行密封保存食物的一种方法,如罐装制品、真空包装制品等。此方法适用于多种食物的保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储存食物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核辐射储存法、气调
法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方法,它们的主要原理就是控制或杀死食物中生长的微生物,延缓原料内部组织新陈代谢,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提高储存的质量,达到保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