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如何看懂诗经的方法

如何看懂诗经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9 21:00:54

㈠ 怎样解读诗经里面的古诗《芣苢》

《芣苢》是诗经里面的一首古诗,《芣苢》这是古代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

古诗里面“采采”二字,以《诗经》其他篇目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㈡ 怎样才能领悟到《诗经》的美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哥哥你若是爱我念我,就撩起衣服渡过溱水来看我。

你若是不来,难道就没有其他人要我?

你这厮,狂什么

活脱脱一个古代版的野蛮女友,自信满满,大胆示爱,完全是一种天性无拘无束的自然流露。

《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纵使世上有万紫千红,我却对你情有独钟

东门外的女孩多得像天边的云,只有那个白衣绿巾的女子,他看着温暖。

在目光落定的一瞬间,灵魂和灵魂相撞,这一刻仿佛化成永恒。

纵使世上有万紫千红,他也只求和她共度一世红尘……

《诗经·郑风·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唯美年代

有了手机,有了E-mail的今天,小女生们再也不用登上城楼企盼。

没了青色的领襟和佩玉,也没了悠悠的思恋心境。

那望穿秋水的相思情长,是早已灭绝的美丽一日三月的相思滋味,怕是现在也难寻了。

《诗经·陈风·月出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下的盛宴

月儿高挂,像盏暖暖的灯,银光洒在美人身上,平添妩媚风韵。

月亮太美,人儿太美,这好似特意安排的视觉盛宴,满足了观众的眼睛,好男儿也禁不住心跳加速。

月光如水,俊俏的美人儿步步弄影,一切都阴柔静美,不看不成。

《诗经》之美,美在让我们重寻失去的诗意和情感,重回诗意的栖居地;美在让我们重温爱情的滋味,重回感情的温暖港湾;美在让我们重现古礼乐的尊严,重回中华文明的家园。

㈢ 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3)如何看懂诗经的方法扩展阅读:

1、现实主义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

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2、语言风格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3、社会功用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㈣ 如何读诗经

就具体阅读方法而言,前人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学习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孔子所提出的“思无邪”的读《诗》方法,即要从正面理解诗意,不能想歪了,想邪了。《诗经》是中华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她与大厦的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着大厦倾颓。其次是缩短与《诗经》的时间距离。也就是说,在观念中,不要把她当作古诗,要看作就是自己或身边人作的。即如朱熹所说:“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读《诗》正在于吟咏讽诵,观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诗,自然足以感发善心。”“千古人情不相违”,纵然《诗经》是数千年前旧物,事态万殊,而人的情感反映则与今人无别。在略检注解,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把她的意思品读出来,而后与自己及身边、眼前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其中的道理、情感自然会汩汩流出,使自己进入情景之中,去体会其心灵的脉动。在这种情景下,你可能会把外在的什么赋比兴之类,统统淡化,而感受的是她的精神力量。其三是静心平读,反复涵泳,不可有丝毫私意掺杂。朱熹说:“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须是打迭得这心光荡荡地,不立一个字,只管虚心读他,少间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个道理。”朱熹曾批评人说:“今公读《诗》,只是将己意去包笼他,如做时文相似,中间委曲周旋之意尽不曾理会得,济得甚事?”(上引皆见《朱子语类》卷八十)这就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诗上,而要通过反复涵泳,让诗意自然流出,而与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汇。王*明《传习录》中有训蒙的《教约》,他说:“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王*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这是让《诗经》的精神汇入自己血液的一种方法。

怎么学习四书,和诗经,求学习方法。

《论语》《孟子》对于《大学》《中庸》来说,可以说是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别,二手资料是对一手的补充说明,而一手也能让我们更能读懂二手。
嗯~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吧,理论、系统的,自然好理解些,想偷下懒,走下捷径,并且也有这个理解力,自然《大学》《中庸》开始看好些。
如果是《论语》《孟子》那就要下心思了。
《周易》自然不是课外读物或选修那么简单,只是那么早拿来读,也不见得有什么感悟就是了。
其它的可能配合着《论语》《孟子》会好些。《诗经》就不用专门拿来看了,有时间,喜欢文字,言词什么的,多拿来翻翻。真空出时间来看,可以考虑配合《礼记》《尚书》察民风观民情,情之一字,古今一也,毕竟都还是人。
感觉还是看原文比较好,要选择的一般是翻译,到书店去,多翻几个译本为好,最好大陆的、台湾的、古人的、今人的都有。当然,自己能看懂就更好了。反正有名的,都可以拿来看看。在书店翻,翻到你觉得看着顺眼的就可以了。
其实,从感觉上来说,读《论语》《孟子》时,配着《老子》一起读会好些,如果你愿意,《金刚经》《心经》也可以一起读,可以说是从三个角度看一个问题,殊途同归。
不过,如果你喜欢,在这中间可穿插《说文解字》。

㈥ 如何看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看懂诗经,只需要一本翻译书。或者一个注释详尽的版本。
押韵的话,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就差不多了。旧韵另说。

㈦ 诗经怎么理解诗经.读不懂

最好是买书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之类的看看别人的解读,实在想自己解读就只好先掌握好文言知识了,关于诗经也有很多另类的解读,都看看,选自己最认可的那个就好了,想一下子看完诗经是不可能的,慢慢来,加油。

㈧ 诗经怎么读才对如何在众多版本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阅读十种经典版本的《诗经》,如果选择三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读本来读,应该如何选?

这十种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最浅,除了《诗经词典》之外,凡是附带译文的,如《诗经译注》等,都是初步读本、粗浅读本;第二级是今人只注不译的,如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第三级是古人注本,其中又分为两种,一种如《诗集传》《毛诗正义》《诗三家义集疏》,它们不是欣赏类而是集注类,注疏内容相对深奥,另一种如《诗经原始》,属于欣赏类,是古人注疏相对浅显的。

这十种书确实照顾到由易到难的各个层次。就我个人而言,是不主张今译的,因为古文译成白话文就没法读了,尤其是《诗经》,翻译成白话文,一点诗的味道都没有了。

如果让我挑三种书,由易到难,第一种是程俊英、蒋见元的《诗经注析》,这是最浅的读本;第二种是方玉润的《诗经原始》;第三种我选三本,分别是《诗集传》《毛诗正义》《诗三家义集疏》,这三本书正好可以相互参照,不能相互替代。因为三家诗和毛诗不是同一派,看法不同,而朱熹的看法与它们又不完全相同。


《诗经译注》在周振甫先生去世后出版,是他最后的一个经典注本。先生另有《文心雕龙注释》等,广受欢迎。他是做编辑的,很能体会读者的需要。有今译,比较贴合原文。读这个注本,能时时体会到周先生那种嚼饭喂人、朴实平易、好学深思的态度。适合初学入门。

㈨ 诗经的表现手法怎样区别 特别是比兴的用法怎么看

在赋、比、兴之中,赋的解释比较简单。《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的说法是根据郑玄来的。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象大家都知道的名篇《魏风·伐檀》、《豳风·七月》都是“赋”。由于“铺陈”的意义,又演变出《离骚赋》、《汉赋》的“赋”。

至于比、兴,历来的解释既纷纭,又复杂,但追本溯源,都是从东汉两位姓郑的大经学家郑众、郑玄的说法中派生出来的。在《周礼·大师》注中,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

郑玄说: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很显然,郑玄的解释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说的误解,也是汉人解经牵强比附,把一切都扯到政治上去的老毛病,而且他的理论和实践又互相打架。比如《王风·扬之水》,郑玄说这是“兴”,比喻周平王的“政教烦急”,恩泽不及于百姓。先不管诗的本身是否能这样解释,但照郑玄的理解,明明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的“比”,又如何就变成了“兴”呢?然而郑玄这条自相矛盾的意见却影响深远。连刘勰这样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也未能出其窠臼,《文心雕龙》中专门有一篇《比兴》,通篇都是讲比兴的技巧,一开头给比兴下了定义说:“比显而兴隐。……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似乎同意郑众的意见,但紧接着一转,“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劝喻)”,唱的依然是郑玄的老调子。刘勰以后也陆续有不少解释,但大多隔靴搔痒,没有说到要害。一直到朱熹的《诗集传》,才对比、兴下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定义: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两种解释不仅完全撇开了郑玄,而且比郑众要周密明快。本文中申述的一些意见,就是以朱熹的解释作为基础的。

比,就是比喻。比喻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活动现象。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把不同事物属性中某一相同点在思维中联系起来,使难言的情状变得鲜明,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诗经》中的比喻方法,已经相当多样化,有的专家把它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对喻、详喻等等。这种分类,在修辞学上也许有意义,但是在实际欣赏分析中,就不一定要这样去硬套了。大致来说,《诗经》中的比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通篇是比,例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以硕鼠比剥削者,以鸱鸮比强暴者。这类作品不多,它类似于寓言诗,无须多说。要说的是第二种情况,就是个别的、局部的比喻。一般来说,这种比喻在使用的喻体之前,往往加上“如”、“若”、“犹”或者否定的“匪”字,明确地表明这里是在用比。从手法上来说,可以认为这是比喻的技巧还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人所使用的喻体,往往贴切而新颖,譬如常常为人称道的《卫风·硕人》便是一例。这首诗形容那位大美人卫侯夫人庄姜:

手如柔荑②,肤如凝脂③,领如蝤蛴④,齿如瓠犀⑤,螓首蛾眉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同样是形容白而且嫩,一连使用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无不恰当自然。这一串比喻,对后代的文艺创作影响极为深广,几乎成了描写美人的一个套子。《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讨武瞾檄》“蛾眉不肯让人”,凝脂、蛾眉还成了皮肤和女性的代指。《楚辞》里对美人的那些“铺陈排比”的写法,大多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文艺贵在创新,《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不仅在表现方法上仍然使用《诗经》的老一套,而且喻体也并没有新鲜之感,所以没有人记得。可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却成了着名的片段,而且发展而为写美人的另一种套子,那就因为宋玉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东家之子”的美,她的身材、容貌是一切美女的标准、典范,那怕增减一点点,都会成为“过”或者“不及”。同样的意思在《神女赋》中概括成“襛不短、纤不长”,就缺乏形象感。再到后来,就是曹植的《洛神赋》。“皎若太阳升朝霞”⑦、“灼若英蕖出渌水”固然新鲜,但更精采的还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描绘洛神凌波微步的轻盈、飘逸,同样是“比”,已经由写形进而写神,即写到了体态风度。这些出色的名句,多少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发展关系。上面说的《硕人》是喻体前加“如”“若”等字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举一端可概其余。还有的比喻,从诗人的用意和表达来说,比《硕人》还要深刻而高一个层次,例如《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天上的银河如同镜子,然而不能照见影子;织女星一夜移动七次位置,然而不能织成纹理;牵牛星那么明亮,然而不能驾车;箕星不能簸扬粮食;斗星不能酌取酒浆:这一串比喻,既无“如”“若”等字明白标出,而且喻体是实,主体是虚,就是孔颖达所说比喻“徒有名而无实也”。这样无拘束的想象,对于形象的高度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出现在距今将近三千年的时代,不能不使我们吃惊而且赞赏。和《硕人》一样,《大东》中的这种技巧,也为后代开出了不二法门,但大多陈陈相因⑧。有较大突破的是中唐诗人贾岛《客喜》的结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以丝比喻白发,似乎平淡无奇,然而接着一翻,从喻体再联想起“不堪织寒衣”,使用的是同一类型的比喻法,但内容却是新的,感慨于人生的衰老和贫穷,这也不妨比喻成旧瓶子里装上了新酒。

㈩ 怎样理解《诗经》独特的艺术手法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二、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三、《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四、《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五、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三百皆有曲调。《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颂》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皆羽调。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诗与乐的这种关系在上博简《采风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马承源先生认为:“简文是乐官依据五声为次序并按着不同的乐调类别整理采风资料中众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时可依此类别定出腔调,如《诗经》那样,而简文所记约是楚地流行的音乐。”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懂诗经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旅行社如何引进客流的十种方法 浏览:209
秃顶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625
华为清理手机垃圾方法 浏览:940
秒开手机壳的方法 浏览:652
胎儿月份计算方法 浏览:298
电暖地暖的安装方法 浏览:757
季节性肠炎治疗方法 浏览:105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论文 浏览:551
40425的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842
定性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浏览:408
青芒果的食用方法 浏览:832
塑料瓶微生物检测方法国标法 浏览:484
ahc眼膜使用方法 浏览:330
最简单的补肾治早泄方法 浏览:520
静电手环的使用方法 浏览:997
开账的步骤与方法 浏览:280
养金鱼简单方法 浏览:827
手机遥控长虹电视方法 浏览:36
蒸芋头粉中间夹生有什么补救方法 浏览:503
非瘟治疗土方法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