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练的过程要注意方法的掌握,不然会越练越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顾节奏、接拍关系的慢弹。以为反正是慢练,好像节奏、节拍关系上怎么弹都无所谓。
2、为慢了,于是“有功夫”加进了许多多余的动作,把连贯的联系不起来,好像完全是两回事。
3、用很大的动作幅度和力度,几乎是孤立地弹每一个音。这对发展手指机能是有益的。不过,这与保持动作连贯、线条完整、节拍准确前提下的慢练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一个预备阶段,但不能代替后者否则,仍然难以达到流畅、快速。
4、最后,还要考虑到,有时并不是方法不当,而是因为练习得还不够充分、持久。练习不一定“火候,”慢练之“量”是不会突变为快速之“质”的。所以慢练,也是毅力、耐心的锻炼。学生从心理上最好不要祈求“速度”。
总之,慢练是贯穿钢琴练习全过程,保证练琴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正确理解了钢琴慢练的作用和意义,并把它合理地运用到钢琴学习中,才能收到良好的练琴效果,真正做到高效、科学地学习钢琴
。
孩子启蒙阶段学钢琴,可以尝试在线学钢琴。在iPad里试试【音乐蜂巢】这个软件,在家就能上课,陪练永久免费,我家孩子跟着学了两年,效果还挺好的,而且还赠送钢琴使用权。
、
‘贰’ 为什么学钢琴要进行慢练
要练好一首曲子,总会碰到各种困难,每首乐曲或练习曲总是有几个地方在技术上特别困难。在这种时候,教师们总是要求学生一定要慢练、分手练,这些都是很好的衷告,但有时会发现有些段落的技术,虽然放慢练了,但一回到原速仍然弹不好。这种情况也是经常见的。
对于困难的段落首先一定要分析困难在什么地方,如有些是属于音程上跨度大,准确性不够,有的是手指弹得不均匀,弹不快,有的是碰到了新的课题,有三度、六度等长串的进行等等。造些情况大多数是由于指法不熟练,肌肉不适应,或指法走走向的规律性掌握不好。类似这些问题,应该把这些段落拿出来慢练,使之加大动作,熟练指法,或特别加强某一手指的训练来达到平衡。但必须注意到在慢练时不能脱离音乐的需要,要练出本句中的走向(即倾向性),如果光是机械地往下弹,不加分析地放慢练,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
例如在弹奏贝多芬《献给爱丽丝》这首乐曲里一大段三连音琶音时,总是弹不均匀,速度也快不起来,这时决不能机械地慢练。必须分析:
(a)这一段是a小调的琶音,是用三连音组成,弹奏时指法一组一组是同样的,特别要求大指不要紧张,关键在于大指找准四度音的跨跃。
(b)每小节中,前六个音要渐强,后三个音要往回收一些(象划船一样),这样才能推动下一小节向前,连续三次,一次比一次强。并强调每次大指要贴键过去,不要弹出重音来,从第一组音开始就要想到最后一组音,要一口气向上。同时可以把三指到大指的音程拿出来单练,结合加速一块进行练习。
(c)右手练好后,必须和左手一块儿练。左手的和弦虽是一样的,但不能弹成同样的声音,要有规律地渐强,直到最后一个和弦。处在第三拍的和弦必须有弹性,相对要轻一些,才能有推动力,推动下个小节的第一拍和弦。
(d)强调整串琶音一气呵成。总之分析此段难点一是三连音节奏的连续性,一是右手大指的准确性。
我相信只要讲清以上的问题,多次反复就能比较好地表进出应有的效果。
但是,有时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技术难点上下了慢练的功夫,也懂得了各种音乐上的要求。但只要一弹快,就通不过。这种现象除了慢练以外,相反还要加速练快的(逐渐加快),才能达到弹奏上的顺利。因为有些快速乐句是从未接触过的,速度、肌肉和心理状态都没有应有的准备,只是逐步加快练习和反复用快速训练使肌肉手指的是活性增强,才能适应快速的效果。如果此时一味强调慢练,其结果是慢练时清楚,快速时就通不过了。
‘叁’ 钢琴基本功如何练
练钢琴提升基本功的方法:
一、练习高抬指。高抬指的要领有三:
1)在保持放松手型的前提下,由指根部位(掌关节)把手指高高抬起,自然重力下键,一关节要站稳,有助于把手指韧带拉开。
2)下键快而有力。这里强调用力是一刹那的。一定要用手指自身的力量向下击键,千万不能靠手腕的力量。
3)用完力以后立即放松,用力和放松几乎在同时,没有放松就不要抬下一个手指。高抬、下键、指力、强度、力度控制以及时间分配,是掌握高抬指弹奏技巧的几个关键。
二、真正懂得练习音阶、琶音、和弦(三者是音乐的重要语汇)的重要和益处。
1、音阶的内容包括:大调,小调。而大,小调又分为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旋律小调,五声音阶,半音阶等。
2、它的练习又可分为:同向、反向,从一个八度到四个八度,可于不同的节奏变化来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手指下键后起键要快,每个手指要做好准备,集中力量,快速又均匀。
除了手腕要放松以外,更重要的是穿、跨指的准备。穿、跨指要求快,手指提前到位来做好准备。用手腕配合。穿、跨指后手指要马上返回,做好下一个准备的工作,而琶音的练习和音阶是同样重要的。
三、正确的读谱同样是基本功之一。乐曲是作曲家内心的感情的表现,也是为了让演奏者能了解作曲家的创造意图,因而在开始练习时就首先要读谱,用正确的方法读谱来提高视奏能力。
(3)钢琴慢练的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钢琴的演奏技巧:
1、单音的运用及八度或数个八度的重复。
2、各种音程的双音。
3、各种三音组成的和弦。八度音程重复的(完全重复或不完全重复的)三音和弦。
4、各种四音和弦及四音和弦的八度重复。
5、各种旋律与伴奏的织体。
6、各种类型的对位(复调)结构。
7、各种结构的综合音型。
8、踏板的运用。一般钢琴有三个踏板,左边为弱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余音甚少,多用于弱奏;右边为延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后,琴音可延长,声音响亮,多用于长时值音符或强音的演奏。而中间的脚踏会因应钢琴的设计而有不同用途,在立式钢琴为减音脚踏,用法不只是踏一下,而是要踏下后再向左推。
9、转调。钢琴是十二平均律乐器,而且不是电子的乐器,所以转调是需要演奏者去操控的。
钢琴的音域宽广,音色洪亮、清脆,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独奏时,可演奏各种气势磅礴、宽广、抒情的音乐,亦可演奏欢快、灵巧、技巧性很高的华彩乐段;钢琴在乐队中,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它还经常作为伴奏乐器使用。
‘肆’ 求一些弹钢琴入门的诀窍
首先我自己就是钢琴教师,我这有一个公众号很好用,叫【秦怡钢琴】,我会在里面更新有关钢琴的文章,还有我收藏的钢琴曲谱,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钢琴的基本知识如下:钢琴,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 制音器,琴弦和踏板。现代钢琴的键盘达七个八度,最高音为A;也有再加一个小三度的,最高音为C(88键)。
首先,初步的理论基础是要有的,钢琴多用固定调读谱,这就要求你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五线谱初步:在高音谱表中:下加一线以上的线上的音分别是1357间上的音是246,下一个八度则相反。相邻的线或间,前后音的关系是3度,比如一线是3,二线就是5相隔的线与线或间与间的关系是5度,比如第一间是4,第三间就是高音1低音谱表中,第二间是1,其他规律同上。乐理学习指引:初学习钢琴,并不需要完全学透乐理,只要着重掌握记谱法,音程,调与调式就够了,在后来,和弦部分的知识也会变得很重要。
立式钢琴采用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与厚度。在此之前的立式钢琴高度达2.4米。现在的只有1-2米高。三角钢琴有 2.7米长。
应用谱号:高音部: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低音部: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 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踏板机械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琴弦列:高、中音琴弦由钢丝制成;低音琴弦 由钢丝加上紫铜缠丝制成。音板:木质结构。 木材要求质地柔软、有弹性、易传导振动,以白松或 梧桐为最佳。支架:包括铸铁支架和木支架两部分。
键盘系统:黑白琴键由象牙或电木制成;音棰常用木制。 踏板机械:金属结构。外壳:漆饰木板结构。
乐器特色: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 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
‘伍’ 钢琴学习方法
小孩子对形状各异、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远不就充满了好奇心的,乐器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好玩的兴趣很快被乐器学习中家长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转移。大多家长将乐器学习的关注点放在结果上,不断地要求孩子学会演奏曲子,于是孩子渐渐地在枯燥、机械的训练中甚至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对乐器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学乐器的热情呢?
方法1:兴趣
在乐器学习中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利用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如一首乐曲在练习之前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在练习中仿佛走进故事情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练习。乐器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方法2:激励法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乐器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乐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方法3:游戏法
乐器学习要讲求方法与策略,不要让乐器学习变成机械式的训练,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可以一起即兴玩奏创编新的节奏等,在积极地探索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经验。
方法4:因材施教
1.对性格倔强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家长和老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建立学习的规则,什么时间练习,练习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2.对于好动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要仔细发现他们在乐器学习中的长处,并进行具体的鼓励,如:这一小节演奏起来很难,你却练得很好,很认真。要经常鼓励他们的长处,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性格好动的孩子玩性太大,学习乐器的时候,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陪同孩子进行乐器学习。
‘陆’ 怎样练钢琴才是最好的方法
音阶练习,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可我的儿子在练琴时,特别不爱练音阶,作为业余辅导员,我做了一点尝试。 我儿子在音阶练习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经常是时好时差,很不稳定。主要问题时:碗硬;抬指不放松;穿指慢;手指力度差;五指不立;指法错。指导他学琴的老师,每次课上都认真纠正,起初我总认为是练琴时间短,不用心,就让他多练习,随着练琴时间增加,练习方法的改进,孩子终于爱练音阶了。 我对它练琴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有三条原因;一是不愿练。他觉得练音阶乏味,枯燥,没有新鲜感,不详弹奏乐曲优美动听,越练越有兴趣。因此,对弹奏乐曲比较认真,面对音阶马马虎虎,会弹就行,不下工夫。二是缺乏耐心。他是属于好动,淘气坐不住的男孩子,练音阶时间太长,就厌烦了。三是手指条件不太好。手指瘦小细软,掌关节韧带发紧,导致抬指差,双手五指立不住。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请教钢琴老师,在老师的指点下,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让孩子真正懂得练习音阶的重要和益处,启发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告诉他练习音阶,一可以提高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反映速度,二可以熟悉指法,巩固记忆;三可以熟悉键盘位置,熟悉调试及其转换,提高视奏能力。特别强调基本功的练习,不是三天两早上就练好,而是需要坚持长期训练,就象练书法,尽管会写字了,但要真正写好,必须下功夫坚持每天练习,不能间断。让他树立坚持长期训练的思想,消除厌烦心理。
2. 树立明确的目标,一段时间集中克服一个毛病。首先解决一个“立”字。解决五指不立和掌关节发紧,办法就是靠苦练。弱奏时有意识注意:不练琴时,有空儿就在桌子上,脚上练习抬指和立指。二是学会一个“慢”字。只有会慢练,才能逐渐加强力度,增加耐力,并为以后的加速打下坚实基础。三是防止一个“混”字。A大调,#f小调,g小调,C小调,这几套关系大小调,很容易混淆,指法易错,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经常巩固,直练到准确无误。
3. 采取分组练习法。将学过的音阶分为四组,每次练琴时先弹两组音阶,再弹乐曲,而后再弹音阶,交叉进行,每组慢练五次,快练一次,逐渐增加次数。除此之外,对于每次练琴中取得的小小进步,及时帮助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调动他练琴的积极性。
‘柒’ 想要弹好钢琴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跳音分为2种,第一种手臂跳音,第二种手指跳音。刚学习钢琴的同学只听说过跳音。其实手臂跳音的弹法和贴键基本是一样的。只需要做到在推键的时候,更加快和更加有力。需要注意的仍然是手腕要松,指尖的和关节的爆发力要强。手指跳音就是欢快的,快速的弹法。需要手指的第一关节有力,并且反应迅速。这样弹出的声音需要短促,活泼,灵活的感觉。提醒大家的是,收放的越低就越容易。
‘捌’ 学习钢琴的技巧与方法
一、从人体的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具体说,从人的手臂来分类。
从手臂分类,钢琴基本技术分为三个方面的技术——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臂技术。
二、从钢琴曲的织体结构分类。
从钢琴曲的织体结构分类,钢琴基本技术分为四个方面的技术:
单音技术;八度技术;和弦技术;其它特定形态的技术。
单音技术,是指弹奏一个个单音音符接连进行的技术性钢琴织体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四大类型:音阶与琶音;颤音;重复音;其它无统一模式的单音织体。
八度技术,是指同时弹下两个相互距离为八度之同音的技术。
和弦技术,是指弹奏由几个互为一定音程关系的音组成之和弦的技术。
其它特定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前面说过的那几种最常见的钢琴织体形态以外的其它钢琴织体。如:单手双三度;分解八度;分解和弦。
以上讲的钢琴从两种角度来分类,是互相关联和统一的。
所谓单音技术,主要就是手指技术,在整个手臂中,弹奏单音的技术,最关键的部位是手指。
所谓八度技术,八度技术=手腕技术,主要为手腕技术,弹奏八度的技术最关键部位是手腕。
所谓和弦技术,和弦技术=臂膊、手腕、手指共同技术。弹奏和弦的技术最关键部位是这三个部位。
单音技术的正确弹奏方法
首先强调两点:
1、以弹音阶与琶音的正确方法来说明单音技术。因为,音阶与琶音是钢琴技术性单音织体中最基本、常见的织体形态,世界上钢琴曲中的技术性单音织体,大部分实际上都是音阶与琶音或它们的演变。就是那些非音阶与琶音型单音织体,其弹奏方法一般也同于或基本同于音阶与琶音。因此,以音阶与琶音来说明整个技术性单音织体的正确弹奏方法,是最形象、贴切的。一个严格学钢琴的人,一定要坚持不断地练音阶与琶音,因为音阶与琶音技术是整个钢琴技术的基础。
2、所要讲的弹奏方法,是基本方法,也是进行音阶与琶音基本练习方法,而不是根据乐曲的不同音乐要求而需变化运用的种种特定弹法。
音阶与琶音的正确弹奏方法可分十五点
一、手指要弯曲,以指尖部位触键。触键时,除大姆指尖外,其它指尖与键面成90度直角后倾少许的基本垂直角度。触键时,各手指最前端小关节要挺立,形成向外支撑的弧形状。
弹琴时手指要有一定硬度,弹出的音才会结实,有力.而指尖要有硬度,手指小关节就必须挺立;如塌陷,一定松软无力,也就弹不出充实的声音.这就是手指小关节要挺立的原因。
弹琴时,指尖触键时间越短,琴音的泛音震动延留也越长。一般人弹琴如手指弯曲,指尖反应力会比手指平直更敏捷,触键时间也就能比手指平直更短,这是手指要弯曲的又一原因。
二、弹琴时,手指要抬高,每个指头弹每个音之前、之后都要抬高,暂间隔不弹的指头也要抬高。抬时,手指要保持弯曲。
弹琴时手指抬高,指头才能距琴键一定距离,才可产生足够的惯性力,弹出结实有力的声音,使声音有足够的泛音震动延留。再者,练琴时手指抬高,还可加大指头的动作量,增强手指弹奏机能的训练效果。这就是手指抬高的原因。
三、以手的掌关节为发力点
要以手指与手掌相交处的掌关节为弹奏的主要发力点。掌关节要发出足够的力量,必须做到:1、动作敏捷;2、动作幅度尽量大;3、动作用力。
四、弹音阶与琶音,手指要用力,手腕和小臂要放松。
手腕和小臂这两处弹琴最易紧张,酸累的部位,要尽量放松。这方面,不少人都遇到一个矛盾:手指用力,手腕和小臂即下意识地随之用力和紧张;手腕和小臂放松,手指也随而软弱无力。要尽力协调二者的关系,使前者用力,后者放松。这一课题较难,但必须解决。
五、弹音阶与琶音,要用手指处自身的独立力量,切勿用手腕、小臂来加压、加力。
不少人弹奏,由于手指无力,一味用手腕、手臂加压、加力,这就往往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手腕、手臂因而酸累不堪,致难于持续弹奏,个别严重者甚至把手弹坏,变成所谓‘职业病’;一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由于的手指无力而借助手腕、手臂;又由于借助手腕、手臂,手指养成对借助手腕、手臂的依赖性,自身之力就总练不出,总要借助,依赖。衡量借助手腕、手臂有无加压、加力的外观标准,是看弹奏时手腕和小臂有无强烈抖动。如抖动强烈,则表明在加压、加力;反之,如加以约束使之强烈抖动不得,则失去加压、加力的可能。因此,克服手指因无力而借助手腕、手臂这一毛病的有效办法就是,弹奏时严格约束手腕和小臂的强烈抖动,便手指在无外力借助下自行活动,逐渐练出独立功力。
人体手臂的大多处,即手掌、小臂、大臂乃至肩,弹琴都有可能酸累;唯有一处,就是日夜不停地弹,也永不会累,就是手指。因此,只有当手指练出充分独立功力,弹奏不须依赖其它外力,弹琴才能持久、自如,才能弹好。
六、弹音阶与琶音,手掌、手腕和小臂要大体成一直线,并与键面基本平行。
手腕最好略低于手掌,而绝不可高于手掌。因为,有条规律:手腕略低于手掌,弹出的音就能结实、有力,果粒感强;而手腕高于手掌,弹出的音必轻飘、模糊、缺乏果粒感。当然,有些乐曲中的音阶或琶音织体,音乐表现特别要求轻飘或模糊的效果,手腕只得高于手掌来弹,这是特定情形,另当别论。
有些人弹琴,手腕高出两边的手掌和小臂,像个驼峰。还有些人除此另加手指不弯而直伸,像只爬行的乌龟,弹出的音也模糊不清。这些坏毛病都必须纠正。
七、弹音阶与琶音,手背内、外两端高低要大体相等,整个手背呈基本水平状。
人的手指中,四、五指最弱,不少人弹琴因四、五指无力支撑,致手背外端四、五指处向外下斜塌陷,形成手背内高外低,四、五指弹出的音也因而软弱模糊。这样,还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四、五指无力致手背外端下陷,手背外端下陷,又压住四、五指,使之不能充分抬动,而练不出自身力量,致手背外端下陷得不到改变。克服这一恶性循环的办法是,弹奏时严格限制住手背外端下陷,甚至在使用四、五指时,有意识地将手背外端微微提高,给四、五指以足够空间充分活动,使其力量慢慢练出。四、五指充分抬动,弹出的音就能清晰、明亮、有力了。
八、弹音阶与琶音,大指前半截应自然向里微微弯曲,后半截与手掌要稍有间隙。
有些人弹琴,大指前半截不向里弯,而向外逆撇,后半截与手掌紧紧并贴,这种姿势完全违反生理自然。大家可以试试,大指若外撇,不仅大指本身紧绷、僵硬,连手的整个内侧半边也必然紧绷、僵硬。
九、弹音阶与琶音,手指、手掌,特别是掌关节处都要凸起、挺立,整个手,形成一个自然形态的“架子”、“模子”状。这个“架子”、“模子”既不能紧绷、僵硬,又不可松垮、散软,而要松紧、软硬适当,呈自然状态。
有些人弹琴,手绷得又紧、又僵、又硬,像只铁爪;有些人弹琴,手松垮垮、软棉棉、像团棉花,都是不对的。
十、弹琴,包括弹音阶与琶音时,整个手臂要置于自己感到适当、舒适的自然位置。
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紧紧夹着身子。也有些人弹琴两手肘、两臂过分外撇和高悬。这都是坏习惯,应纠正。
十一、弹音阶与琶音,右手往上弹或左手往下弹时,两手大指每弹完一个音后,应即刻向内弯曲收进掌心下。
大指收进时,须做到几点:
1、松弛、自然、不可紧张、生硬;
2、在下个弹奏手指弹奏之时同时收,不可迟后;
3、果断迅速收,不可迟疑、缓慢;
4、一收到底,不可只收一半;
5、收时,手腕高低不变,手腕不可拱起。
为什么大指要收进呢?因为音阶与琶音中要用大指弹的每个琴键之间,隔有其它琴键,而且互有一定距离大指每弹完一琴键后,如收进,其再弹下一琴键时,恰到下一琴键位置,就能从容弹出。如不收进,该弹下一琴键时,大指尚在原琴键处,离下一琴键还有一定距离,只能生拐硬跳去弹。大指一次次生拐硬跳去弹必带起手腕和小臂一下下摇晃拐动,非但样子难看,弹出的音也是一团团的。对于大指要收进这一重要要求,许多弹琴者都忽视未顾,甚至根本不知。特别提醒大家要重视。
十二、弹音阶与琶音,右手往下弹或左手往上弹时,两手三或四指继大指之后弹时的抬高动作,要切实做出。
因为,这里三或四指弹时,要交迭越过大指上方,跨度较大,动作较难。不少人弹到这里,往往困难,而只顾使三或四指弹对位置、发出声音,对于这两指的抬高及相应的弹奏效果则忽略不顾。有些人为使三或四指够到目标琴键,甚至拐动臂肘、手腕一起去够弹,弹出的音混浊、模糊,样子也很难看。
正确弹法是:大指下弹时,三或四指同时弯曲地抬高,再弹下;三或四指抬高时,掌关节及手掌前端亦一并上抬;而手腕要保持原有高度,勿上拱。
十三、弹音阶与琶音,手指触键有两条重要准则:
1、要尽量集中手指触键那一瞬间的力量;
2、要尽量缩短手指触键那一瞬那的时间。
为达到后一条,手指下弹时动作要敏捷,弹下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
很多人都以为,弹琴手指动作中最难、最重要的环节是手头下弹;其实,下弹后指头离键上抬的环节同等重要,而且,从一定角度说,难度还超过下弹。
以上所说手指下弹后要尽快离键抬起,不针对音阶与琶音的慢速弹奏。因为,慢弹时,手指每弹一键,都要在键上停顿片刻,方可接弹下一键,不可能迅即离键抬起。
十四、弹奏包括音阶与琶音在内的钢琴技术性单音织体,手的各部位中,以两处最为关键,即掌关节和包括手指小关节在内的指尖部位。
掌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启动手指的弹奏动作,发出手指的弹奏力量,和支配手指的指头变换。
指尖的主要功能是将手指弹奏的力量传导至琴键,并在此过程中对手指触键进行细微控制、调整。
一些人弹琴手指技术欠佳,归根结底是掌关节和指尖功力不足。因此,训练手指弹奏技能,应着重掌关节和指尖的训练。使掌关节灵活、有力,指尖坚硬、敏锐。
十五、弹音阶与琶音,弹奏者在内心观念与自我感觉上,要以每一个音、每一个琴键、每一个手指各为一独立体,音与音、键与键、指与指之间互不依附、混淆、粘连,一个是一个,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清清楚楚。
‘玖’ 请问一下钢琴老师,学习钢琴有什么窍门吗,什么方法学得快
小孩子对形状各异、能发出不同音色的乐器远不就充满了好奇心的,乐器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发的热情与兴趣,但是这种好玩的兴趣很快被乐器学习中家长存在的功利思想所转移。大多家长将乐器学习的关注点放在结果上,不断地要求孩子学会演奏曲子,于是孩子渐渐地在枯燥、机械的训练中甚至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对乐器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学乐器的热情呢?
方法1:兴趣
在乐器学习中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利用孩子喜爱的故事游戏,如一首乐曲在练习之前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在练习中仿佛走进故事情节,让故事中的主人公陪伴孩子练习。乐器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带给孩子快乐与好奇心。
方法2:激励法
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乐器学习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会弹多少乐曲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乐器学习增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甚至是保持一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乐器学习中善于运用鼓励与激励法,可以更好地保持孩子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方法3:游戏法
乐器学习要讲求方法与策略,不要让乐器学习变成机械式的训练,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游戏中去尝试与体验。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也可以一起即兴玩奏创编新的节奏等,在积极地探索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经验。
方法4:因材施教
1.对性格倔强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家长和老师可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决定建立学习的规则,什么时间练习,练习多长时间,并且严格执行。
2.对于好动的孩子,引导他学习乐器时,要仔细发现他们在乐器学习中的长处,并进行具体的鼓励,如:这一小节演奏起来很难,你却练得很好,很认真。要经常鼓励他们的长处,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性格好动的孩子玩性太大,学习乐器的时候,很难长时间坚持,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陪同孩子进行乐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