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IUE 是什么意思
UIUE是:用户界面体验。
用户界面设计(英语:User interface design,UI),又称用户界面工程,指的是在用户体验和交互的指导下对计算机、电器、机器、移动通讯设备、软件或应用以及网站进行的设计。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一词由美国学者唐·诺曼所提出,所以他共同创办的尼尔森诺曼集团给的总结定义是最核心的概念。该定义说“用户体验”包含用户与公司的产品与服务交互中的所有面向。
(1)序列效应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用户界面设计包括不同的设计阶段和过程。依据项目的不同,这些阶段或过程重要程度也不相同。注意这里所说的系统指的是包括网页、应用或设备设计在内的所有项目。
1、功能性需求搜集:根据系统所需要完成的项目目标和用户潜在的需求列出其功能。
2、用户分析:通过与系统潜在用户或与其工作的人进行讨论来分析这些用户。一般的问题包括:
3、用户想要系统做些什么?
4、系统如何与用户的工作流程或日常活动相吻合?
6、怎样的界面外观和审美感受比较对用户口味?
7、信息构建:构建系统的程序或信息流(譬如对电话树系统就是一个选项树形图,对于一个网站就是一个显示页面层级关系的站点导航图)。
8、原型(Prototyping):通过纸质原型或简单的可互动的屏幕内容(screens)创建系统的蓝本(wireframes)。这些原型没有任何外观审美的元素及具体内容,仅仅针对交互本身。
9、可用性测试:对一个真实用户测试原型。此过程通常使用出声思维的方式,即让用户把体验过程中的想法说出来。
10、图形界面设计:对最终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界面外观的设计过程。
B. 装修后客户满意度调查表,赶用
陈列展示的目的和原则
一、 陈列展示的基本目的:
1、 站在顾客的立场:
• 明显易看,符合人体工程学、顾客视线角度。
• 容易了解,明确分类,区分生活形态。
• 容易选择,具有商品规定、按照次序陈列。
2、 站在店铺的立场:
• 良好的效率,卖场空间有效的区分、布置。
• 容易进行商品的库存管理,容易了解畅销货品,防止丢失。
• 降低成本,省力化、标准化、手册化。
二、 陈列展示的基本原则:
1、 持整体展示的简洁明了和合理有序,使可能的销售尽快达成。系列产品的组合形象表现始终占有主导和核心地位。
2、 少就是多。(Less is More)。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形式精炼就是内涵丰富:应将主导和焦点系列产品配置适当且对应的POP,以建立必要和明确的展示视觉感应。营造(空框)效应。注意虚实、点面的对比和统一。
3、 明确树立主题。围绕其展开展示内容:以定期更新的中心题材视觉效果暗示、诱导、启发和感染消费者,强化其对品牌表达的特定层次生活方式的认同意识,激发其购买欲望。
4、 充分和综合运用各功能要素完善展示效果和风格。现代商品陈列展示的实施需综合应用消费心理学、社会审美趋向、有关人体工程学、品牌产品设计开发,及其他诸种惯例和共识。
2、 协调色、对比色、补色:
• 首先要读懂色环,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丰富色彩中,红、蓝、黄是基本的三原色,比如绿,是由蓝黄两色调出来的,每两个颜色之间存在着协调、对比、补色三种关系。
• 在色环上挨得越近的颜色越接近,比如红与橘便是一对协调色。隔开的便出现差距,比如绿和紫便是一对对比色。对比最强,反差最大的称之为补色,如红与绿、黄与紫便是补色。
3、 色彩的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深浅)。不同颜色相比较的明亮度。
如:赤橙黄绿青蓝紫中,黄色明度最高,兰色、紫色则最低;
同一颜色中,加入黑色后,明度降低,加入白色后,明度升高。如浅红的明度高于大红,大红又高于深红。
4、 色彩的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和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少,是颜色的纯粹程度。例如:黄色中掺入一点黑,或其他颜色,黄色的纯度就会降低,颜色略变灰。
三、色彩的感觉
1、 色彩的冷暖感: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系;蓝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系。绿紫色和无彩色属于中性色。在无彩色中,白色偏冷,黑色偏暖。
2、 色彩的轻重感:
由色彩的明度决定。明度越高分量越轻;色谱中,黄色最轻,紫色最重。白色轻,黑色重。
3、 色彩的远近感:
由色彩的纯度决定。纯度高的往前进,纯度底的往后退。可以形成色彩的层次。、同类色相配:
指深浅、明暗不同的两种同一类颜色相配,比如:青配天蓝,墨绿配浅绿,咖啡配米色,深红配浅红等,同类色配合的服装显得柔和文雅。
2、近似色相配:
指两个比较接近的颜色相配,如:红色与橙红或紫红相配,黄色与草绿色或橙黄色相配等。近似色的配合效果也比较柔和。
3、强烈色配合:
指两个相隔较远的颜色相配,如:黄色与紫色,红色与青绿色,这种配色比较强烈。
4、补色配合:
指两个相对的颜色的配合,如:红与绿,青与橙,黑与白等,补色相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四章、陈列展示的功能要素
商品展示的功能要素是商品陈列展示入门的起点和检测标准,同时也是其最终目的。它包括商品属性、审美趋向、表现角度、消费行为心理、人体工程原理以及相关惯例和共识等等。上述要素同步综合作用于整个陈列展示的基本操作过程中。
一、商品的属性:
包括色系、款式、功能、商标、质料、设计格调、价位、工艺、规格和产地、工序等等。
• 确立目标切入口,务求“知己知彼”。
二、拓展时段界定
1、 商品推广期——明示商品品质,暗示有关生活格调和方式激发认同。
2、 商品销售期 ——明示设计造型、色彩变化和质料等。
3、 商品清货期 ——明示商品品质,渲染“价廉物美”。
三、表现的视角
1、 介绍产品本体(色彩、造型、质料等)
2、 介绍生活活动(娱乐节目、生活层面等)
3、 介绍生活方式(用途、功能、价格等)
4、 强调商店印象(利用商品以外的元素)
5、 场景式(与商品有关的实际生活情形)
6、 偶发式(与商品无关的象征性幻像)
7、 轻快、庄重、怪异、冷峻、高雅、可爱
8、 男性化、女性化
9、 其他
四、审美取向要素
1、焦点:
• 每一展示面上,率先吸引注意力的视点即为焦点(见图)。焦点通常位于视平线中心或视平线的正上方。色彩对比强烈的主导POP或产品往往被视为焦点。它可有序的牵制、引导和展开消费者的注意力,并起一定呼应和提点的视感效应,同时直接营造主题。显示每一展示面的中心“卖点”(Selling Point)。
• 每个展示面务必设定焦点,以突出主题,做到“以点带面”和“步移景换”。
2、色彩对比和渐变:
1) 色调:冷色 暖色 / 深 浅
2) 明度:暗色 灰色 明色
3) 色彩的质感:凝滞 流动
4) 色彩的性格:冷峻和含蓄 沉静和平和 热烈和活力
5) 应用三效应:
• 虹彩效应
商品陈列展示中较多运用色彩对比设定展示面焦点,或营造货品陈列的色彩渐变效果,这将造成强烈视觉冲击力。使顾客产生符合心里和谐取向的视觉运动和层次感,并轻易锁定目标商品。反之,不经处理的色彩罗列组合,极易引发纷杂、疲劳的视感压力,从而造成反效果。
• 呈均衡视感的展示面内,一般基部色块较大,明度较低;上部则色彩明快、色块相对较小。或周边明度较低,中心明度较高,类似“框圈”效果。
• 店场外部货品的色彩铺排一般较名较浅。由外场至内场,货品色调逐渐变深,色泽变暗。
3、平衡:
1) 符合人们的心理取向,引致视感上的和谐舒展、稳定有序。
2) 平衡通常以色块、形体和数量的合理组合、构成等形式来表现。
3) 冷色调、固态的大色块组合较多应用于平衡展开的基部。自下而上,色调渐暖或色块相对变小。
4) 每一均衡展示面内,通常以大容量陈列方式形成具稳定视感和较大(暗)色块的基部。
5) 平衡的三种形式:
• 对称平衡(镜面效应)
• 非对称平衡(色调、色块、数量对等效应)
金字塔式平衡:1、侧视坡状 2、正视塔状
4、重复效应:
• “重复”的两种形式:(1) 单一展示方式重复(同款服饰以单一叠或挂装方式陈列)
(2) 多样展示方式重复(同款服饰同时以叠、挂装、配衬或其他方式相近位组合展示)
• 重复效应可营造视觉趣味,突出视感韵动节奏和色块、色调构成效果。注重统一和对比,同时高效能灵活利用空间,表达产品系列设计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关重点产品或新季产品的展示,尤其应注重操作中多元化重复陈列的效应,最大限度强化产品系列形象。
5、序列效应
•依次以季节、系列、性别、款号、色系、尺码进行货品分类,并设定相关颜色和尺码序列,使消费者视明确、简洁。
——展示面内应:
1) 新季品居上居前 2) 小码品居上居前3) 浅色品居上居前4) 焦点品居上居中
五、商品容量企划:
1、零售环境各单元中合理的货品承载量。
• 展示容量:零售点内单位面积或单个标准器架基台单元中出样货品的合理承载量。
• 库存容量:零售点内现场必备库存量。
• 货品流转周期容量:零售点单位时段内货品合理销售和常备库存重量。
1) 有效的容量企划能高效利用空间设置。
2) 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损耗,完善货品流转进程管理和期货预订系统。
六、商品配置比例:
合理的比例设置有利于完善系列产品展示的整体形象,掌握销售节奏,突出主题和焦点,适度调整布局并把握销售趋向,最大限度开发销售潜力。
1、 系列产品开发中各配搭单元间比例(譬如上装和下装量比、恤衫和外套量比等等)
2、 店场道具和POP展示与货品陈列各所占空间比例:一般情况下:20%:80%
3、 店场展示货品容量与库存货品容量比例:一般情况下:65%:35%
4、 店场单位时间内货品销售量或与展示/库存总量之间比例
5、 店场单位时间内货品补货量与销售量或与展示/库存总量之间比例
七、人体行为工程原理
惯例和共识:以人为本
1、空间设置: 货品陈列垂直高度与销售指数比照:• 流向流量引导• 货品逻辑组合
2、问号原则:顾客自入口步入店场内,从主流向视角观察到的衣架衣钩缺口朝向一律向内或向左。
3、视听:营业时间内要播放明快或轻柔、舒缓的经典音乐和英文歌曲。若条件许可,应放送公司指定的录像。注意:音量输出不宜过大。
4、灯光: 应注重光源光度的充分和完备,强调对产品色彩、质感的还原表现能力,自然、和谐且富有趣味的开发商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照明应避免形成眩光和不必要的光斑。以免导致错觉和视感压力等反效果。同时应及时撤换、调整和补充以残损的光源。灯光应直接投射于有效展示面,以衬托货品。应避免货品表面光度、照度参差不匀而造成大范围斑驳感或暗角位,最终干扰、涣散消费者注意力。
• 店场照明应随展示变更而作相应调节,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效应。
第五章、商品陈列展示的步骤与操作
一、陈列展示的基本步骤:
1、 根据空间布局设定各展示面焦点,以此明确主体和主导,有序引导消费者注意力。
2、 物以类聚。将产品按季节、系列、性别、款号、色系、尺码等首先分类,综合运用各功能要素对系列产品各单元进行合理组合、构成,并调配各展示单元比例容量。避免形成视觉压力,导致反效果。
3、 以产品为主导,对应配置使用适量POP。虚实对比,点面结合,以强化品牌内涵和产品魅力,提高其价值感。
4、 突出主题:表达氛围和格调故事,以鲜明风格和针对性、适应性、强化整体系列形象。
5、 综合检测:应用各功能要素和《店场展示日常维护检查表》(后附)进行全面评估、解析。
6、 维护、跟进和相关培训。
二、服饰陈列展示规范操作
1、 叠装:
节约有效空间,扩充容量,并配合挂装展示,以增加视觉趣味
和变化统一。
• 折叠法
• 折叠方式
1) 常规式
2) 宽幅式(多用于较厚质料的服饰叠装展示)
3) 图案式(多用于有图案的体育休闲服饰于焦点位或橱窗的展示。着重强调其平面、立体构成的视觉趣味,渲染卖点。)
• 叠装标准:
1) 同季同类同系列产品陈列于同一区域单元。
2) 拆去包装,薄装每摞4件(梭织类衬衣领口上下交错摆放),厚装每摞3件。
3) 每摞常规式、图案式叠装原则上占位不超过12×12英寸。
4) 每摞叠装间距设定在10cm至13cm左右。
5) 每摞尺寸序列为自上而下,应由小至大。
6) 价签需统一置入叠装内里。
7) 下装经折叠后应展示尾袋、腰部、跨位工艺细节特征。(应避免西裤折叠成摞展示)。
8) 每摞叠装需基线平直。肩位、襟位、褶位等齐整。
9) 叠装有效陈列高度应介于60cm至180cm之间,避免60cm以下的叠装展示。尤其要避免暗角位的深色调叠装展示。可频繁变位以免造成滞销。
10) 若缺货,可找不同款但同系列且颜色相类的货品垫底。
注:一般应将暗色调品种置于下部。例如:上鹅黄下棕
黄等。
11) 不同性别服饰叠装应有明确区界。一般以货架、台柜为单元独立分列。
12) 叠装服饰就近位应同时有相关的挂装展示。
13) 避免滞销货品的单一叠装展示。应考虑同时于就近位配衬配搭重复挂装展示。
14) 叠装的色块渐变序列应依据顾客流向,自外场向内场,由浅至深,由明至暗。同时需注意各展示单元内的色块间隔、渐变和对比(运用彩虹/琴键/近似效应)。
15) 过季品或减价货品叠装应规划有独立区域,并以专门器架陈列展示,同时配置明确标识。不得将过季和减价货品与全价应季品叠装混成错杂陈列。
16) 在叠装区域就近位置,应尽量设置全身或半身模特展示其中代表性款式或其组合配衬效果,并需呼应所配置的P.O.P.图示内容。
2、挂装
充分展示服饰自然形态和细部特征,易于形成色块视觉冲击和
气氛。
• 挂装法:
1) 常规单件挂装法
2)侧边夹挂法:(多适用于下装出样)
• 挂列方式:
a、 侧列式:
b、 正列式:
• 挂装标准:
1) 每款服饰应同时连续相邻挂列2至3件。
2) 挂件应保持整洁,无折痕(必要时需整烫)。清除所有别针。
3) 纽扣、拉链、腰带等应全部就位。
4) 无对襟罗圈领针织货品挂装时衣架务必从下摆口探入。
5) 问号原则:顾客自入口处步入店堂内,从主流向视角观察到的衣架衣钩缺口朝向一律向内或向左。
6) 同一种系列款式不得使用不同种衣架。
7) 同一展示单元内,不得同时使用不同种上装衣架或下装衣架。
8) 侧列式挂装宽幅不宜超过1200mm。需考虑间以其他陈列展示方式,如正列或叠装等,以避免造成视觉压力。
9) 侧列式、正列式挂装应同步应用,以增加展示趣味和变化,强化视觉冲击力。充分利用空间。
10) 同一展示单元区域内,下装不得同时正面夹挂和侧面夹挂。
11) 同一展示单元区域内,同款下装不得同时全幅展开和半幅展开夹挂。展示区下部基线应保持平直、均衡。
12) 挂装尺码序列应为:自前向后,由小码至大码:自外向内,由小码至大码。
13) 正列式挂装色彩渐变从外向内,从前向后,由浅至深,由明至暗。侧列式挂装色彩渐变从前向后,从外向内,由浅至深,由明至暗。
14) 挂装水平方向色调渐变应依据顾客流向视角,自外场向内场,由深至浅,由明至暗。
15) 避免滞销货品单一的挂装展示,可适当配衬挂示已形成趣味互补和卖点联想,并显示格调故事。
16) 同类、同系列货品应首先计划挂列在同一展示区域内。男女服饰群应明确界定并分列挂示。
17) 过季品挂装应选择独立区域单元进行挂列,并应同时配置有明确标识。
18) 同一挂通和挂钩上每一挂装间距为一英寸。
19) 当套装配搭配衬展示时,一般将其中长裤侧面夹挂。
20) 服饰挂装时,距离地面高度不得少于5英寸。
21) 侧列挂装区域的就近位置,应摆放全高或半高模特展示侧列挂装中有代表性的焦点款式,或其组合陪衬。同时需注意呼应所配置的P.O.P.内容。
22) 应尽可能将规范配衬配搭的内外套或上下装以专用衣架组合挂示,以营造格调和主题,开发联想,烘托卖点,最大限度感染消费者。
23) 季末缺货时段,应尽可能收缩叠装区面积,扩增挂装区范围。
24) 并将原叠装货品展开挂示,尤其以正列式为主以充填空面,形成色块视觉冲击。
25) 均衡展示面下部,通常以侧列式集群挂装为主。
三、配件的陈列与展示:
1、领带的展示
• 以百鸽架式陈列为主。就近位可考虑正列垂挂展示。同时应特别注意相关展示位与恤衫的配衬配搭可能,造成产品形象互补和呼应,引发消费者的联想。
• 同一展示面内,暗色领带至于下方或外围,亮色领带至于上方或中心。
• 季初,可将最好销领带及配衬陈列于视平线焦点位置,价高者居中居上,价低者居侧居下。
• 季中和季末,应着意将滞销领带通过多元化配搭配衬,提升其形象和格调,形成视觉冲击力,开发顾客想象力。
• 物以类聚。以色系、格调、质料、价格和设计理念等明确区界相关领带。
• 经可能将领带与衬衣、西装连带专区陈列。
• 不得将内裤、袜子等与领带陈列于同一展示单元内。
、 丝巾结饰:
• 方丝巾结饰实例(一):模特展示服装时,部分款式需要用丝巾来装饰(夏季除外),但丝巾结饰要艺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丝巾结不要完全遮盖服装的领形,避免传达错误的销售信息,大的丝巾结可转到左肩上。
3、 袜子:
• 以质料、工艺和价位分类后,考虑其色调因素进行陈列,价高和明色品居上居中,价低且暗色品居边居下。
1) 琴键效应
2) 边框效应
原则上应将袜子与内前类货品同单元连带组合展示。
• 袜子一般不占用各主要展示单元的焦点位置。
4、精品系列:
• 精品柜应配置专用内置光源,用以强化精品质感和光感,突出其感染力。
• 精品展示高度应在1200cm至1600cm之间。尤其注意成套或分类陈列。切忌随意罗列、堆放。
• 应确保所陈列精品的包装完好无损,并渲染其附加价值。
精品展示台
中间的玻璃柜用于陈列精品。如衬衫、领带、皮件等,柜台面上除摆放POP外,一般不摆放物品。以便导购人员操作日常工作。如开票、作报表等。
四、商品陈列展示中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 P.O.P残损、过季并仍未替换。
2、 产品无系列性配衬,单款盲目零散销售。无主题且无感染力。未引发概念消费。
3、 硬性将货品与无关道具、物料和P.O.P.进行配置,充斥展示空间,喧宾夺主,主题含混、牵强。
4、 以我为本、以货为本。按盘点复杂度高低决定货品组合陈列方位。
5、 场内器架列阵庞大,排向单一,强迫流向,引致视觉压力并制约流量。
6、 独立货架上方面1350cm至1650cm间,视面无焦点、无展示。
7、 刻意营造均衡而“凑数” ,盲目增加单元区域内商品数量和品种,忽视“容量”和“比例” 。
8、 刻意营造色块间隔,导致“琴键”反效果。
9、 在墙体、镜面、器架面等处随意贴饰纸质告示或P.O.P.。
10、 太多零散和独立的点缀式摆设,与主题脱节,且刻意营造“情趣”和“格调”。流于夸张并失真,不产生感应。
11、 无明确界定特价品和正价品展示区域单元,且无明确标识。
12、 橱窗展示未同时考虑远视及近视效果,顾此失彼。且白天反光严重,补光遮光不足。
13、 橱窗出样货品未经处理且配衬失误,无仿真、场景效应,导致反效果。
14、 橱窗内同时使用不同质地和不同类型的模特。
15、 橱窗涉及宗教题材。
16、 橱窗展示“多多益善”心态:货品罗列、堆砌、庞杂,且刻意配置点缀大量物料,无明确主题, 无形象互补效应,无趣味和意境。
17、 光源失调、残损、无表现力。照明无自然还原效果,造成错觉和干扰,误导消费者。
18、 照明形成光斑、炫目、高温或大范围暗角位。
19、 器架间距小于1200cm。造成挤迫感和大量盲区。
20、 连续大范围、大跨度单一陈列展示方式,缺乏重点和变化,导致视感单调、疲惫,造成反效果。
21、 展示面罗列铺排货品,单纯以操作繁简为基准,随即组合商品,无趣味焦点、无细节跟进且无主题,阻碍顾客联想。
22、 展示容量失调:多则逼沓拥挤,少则寥若星辰,未经必要调整和变通。
23、 产品陈列方位长期未经调整。季初、季中、季末陈列方式保持不变,导致空间失衡和滞销可能。
24、 精品柜无内置灯光,且视面过低,散品随意罗列、堆放。
25、 货品陈列方位无明确性别区界。男女服饰混成错杂摆放。
26、 女性系列未经配衬展示,且未有系列组合陈列:配衬失误、配搭失调,游离于整场货品格调气氛之外。
27、 促销活动为配置相关图文标识,有关资料仅由导购口头传达。
28、 音响播放嘈杂、尖锐、激烈,影响顾客的下意识判断和感性心态变化节奏。
五、陈列展示的保持和更新:
1、 各展示面设立新焦点,使用新款P.O.P.
2、 变更产品原先的出样展示方式并局部或全部互换位置
3、 每2—3周重新设定正常货品陈列格局、配衬方案及橱窗展示。
4、 每三天更换一次模特支架及挂装区服饰组合配衬效果。
5、 季末缺货时段,可将场中出样货品尽可能全幅展开挂列,并多元化组合配衬,避免不必要空档。同时形成色块冲击和饱满视感,加深消费者视觉形象。
6、 专项促销:有重点重新布置展示,并挂示专题标识或P.O.P.,营造特种气氛。
7、 将独立架台上货品移位至墙架展示以加强效果。
8、 评估器架台的导向性,并重新设置店场空间布局调整流向和流量。
9、 必要的硬件维修和翻新、整改。
10、 重新设置光源。加强暗角位明度,并营造特等灯光效果。
11、 采用新型道具和硬件配置,营造新的展示格局和陈列效果。
12、 播放新的背景音乐(经典类)和店内录像,调节顾客逗留时间。
13、 摆设具鲜明个性和时效的图文、签名或其他促销物品。
14、 视听双重发布促销信息和品牌公关资讯。
15、 即使撤换过季P.O.P.。
16、 男女服饰区方位互换,或各时段交替形成性别主题,应季推出新的视觉效果组合。
四、店面视觉推广及应用
1、店面视觉效果
• 店面视觉推广目的:向顾客推介商品信息及品牌形象。
• 店面视觉推广元素:
1) 商品主要背景展板。
2) POP展板。
3) 促销POP。
4) 夹式POP卡。
2、视觉推广元素的应用:
• 商品主题背景展板设计标准
1) 商品主题说明:采用现代、时尚的表现手法,使用季节元素,传达商品信息,烘托店面环境气氛。
2) 材料:(a)相纸喷绘粘5mm厚轻型展板,加塑料扣边。(b)相纸喷绘,上下加塑轴悬挂。
3) 位置:展台背板。
4) 灵活性强,更换方便。
• 主题展板制作
1) 相纸喷绘背面带胶,平粘在5mm厚轻型展板上(塑基苯板),也可使用万通板。
2) 平粘相纸时,将相纸与展板中的气泡赶出,表面平滑。
3) 相纸贴平后,用美工刀,裁掉多余的相纸边。
4) 将白色或黑色的塑料扣边,扣在展板四周。
5) 用六个小自攻螺丝,将展板固定在背板上。
3、促销POP
• POP展板
1) 设计思想:简洁明了。向顾客推介商品信息和品牌形象。“新品上市、特卖”两种。
2) 材料:相纸喷绘粘5mm厚轻型展板,加白色塑料扣边。
3) 制作:同F-2-03页。
4) 摆放位置:展台之上与模特并列展示。
5) 数量:展板与支架一套,供A类店和部分B类店使用。
6) 注:模特图形可根据新拍新款照片而替换,也可用图形代替。
• POP支板
1) 设计思想:简洁明了。向顾客推介商品信息。“新品上市、特卖”两种。
2) 材料:即时贴、5mm厚轻型展板、卡纸托、白色塑料扣边。
3) 摆放位置:(a)箱体式货柜木层板。(b)箱体式货柜不锈钢层板。(c)背板式木层板。(d)收银台。
4) 数量:40平米以下的店面摆放2个,40平米以上的店面摆放3-4个。
• 夹式POP卡
1) 设计思想:简洁明了。向顾客推及商品信息。“新品上市、特卖”两种。
2) 材料:打印纸、白色卡纸板、塑料夹托。
3) 摆放位置:(a)箱体式货柜不锈钢挂杆。(b)边区货架不锈钢挂杆。(c)中区组合货架不锈钢挂杆。
4) 数量:每个不锈钢挂杆夹放2个,总数量可根据货架的多少而定。
• 吊挂式POP
1) 设计思想:向顾客推介商品信息,专供商品打折时使用,折扣书可随时更换。
2) 材料:即时贴、5mm轻型展板、鱼线。
3) 悬挂位置:橱窗或展台。
4) 数量:根据橱窗或展台大小而定。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因为没具体图纸尺寸服装风格分类,所以把这个楼主看一下参考
C. 在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分析中,或者时间序列预测中,在什么情况下条件下,使用指数平滑法是最合适的
扩展的预测历史数据,也被称为历史隐含的预测。是一个时间序列,可以体现在社会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发展,进行扩展外推法来预测趋势。时间序列,也被称为时间序列,历史复杂或列的动态数。它是列在一个统计指标值的数量,按时间顺序排出形成。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是通过时间序列的制备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过程反射的方向和趋势,类比或延伸,以预测的年的下一个号码的一段时间之后,或者可以到达的时间序列水平。其内容包括:收集和分析的一种社会现象的历史资料的整理;这些数据识别检查,串联排列,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社会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绘制图案,这模型预测的社会现象未来的情况。步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收集历史数据的第一步,组织,时间序列编译和绘制基于时间序列图。时间序列分析,通常可以起到分类作用的各种因素,传统的分类是基于效果或各种因素的影响分为四类特征:(1)长期趋势;变化(2)季节(3)周期的变化;(4)不规则运动。时间序列第二步分析。数值序列中的每个时间段是许多不同因素的综合结果,而以后发挥作用。第三步是寻找时间序列(T)的季节变化(S)和不规则变动(I)值,并选择代表他们的近似数学模型的长期趋势。各种数学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利用得到的技术中的值的一个合适的方法。使用获得的长期趋势不规则运动,季节变化和数学模型,时间序列数据第四步,你可以用它来预测长期趋势的未来价值和季节变化值T s,其中在不规则运动可能预测I的值,然后计算出下列模型预测Y中的下一个时间序列:加法模型T + S +我= Y乘法模式T×S×I = Y,如果不规则运动的预测值是很难找到的,它只是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化的预测值,或者乘以2和预测值是时间序列的总和的乘积。如果在经济现象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季节性或每月每季度的预测数据,预测值的长期趋势是时间序列预测,即T = Y的值,但要注意这种现象的预测值反映只有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使它是正确的趋势线,通过观察所发挥的作用的年代学方面,在本质上只是一个平均效应,实际值会有波动,其周围。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特征[1] 1。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过去的趋势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它的前提是假定事物过去到未来。时间序列分析,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不断发展,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事情过去将持续到未来这一假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骤升不会改变,是一个比较小的进步,二是过去的现象目前的事态发展可能表明当前和未来的趋势活动。这就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在短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近期更显着,但如果推广到更遥远的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局限性,造成了较大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决策失误留下。 2变化系列数据存在规律性和不规则时间序列中的观察结果为每个大小是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结果时,同时发挥作用。从这些因素的大小和方向的时间特性中的视图的变化发挥作用,这些因素引起的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被分成四种类型。 (1)趋势:一个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展或改变自变量,呈现出相对缓慢,但持续上升的长期下降,变化往往停留性质相同,但变化幅度可能不相等。 (2)周期性:由于外部影响与交替的波峰和波谷规律的季节性因素出现。 (3)随机性:个别随机变化的总体统计法了。 (4)综合:实际变化叠加,或几种变化的组合。不规则运动,突出试图预测过滤除去时,趋势和周期性变动。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分类可以用来预测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预测。根据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简单序列当平均法,加权平均股数序列,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趋势预测,指数平滑法,季节趋势预测法,市场生命周期的预测方法。当简单的平均法,又称序列的算术平均值。这是一定历史时期为观测值的统计值,根据预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这种方法是基于以下假设:“在过去,这样的未来将是这样的”,短期和长期的数据,同化的平均,因此只适用于东西走向的预测变化不大。如果事情表现出一定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但不应该使用这个方法。一般的方法是每个时期通过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程度历史数据加权序列加权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为预测值的较低者。简单移动平均法是有一些移动计算作为预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下一个周期。加权移动平均线即将进行加权简单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在确定权重,权重最近的观察应该更大,权重的长期观察应该是较小的。虽然上述几种方法很简单,可以快速计算出的预测值,但不考虑的新趋势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精度差。根据新的情况应该是,预测的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指数平滑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预测值的实际数目?预测指数加权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来自于移动加权平均法演变而来,其优势只要实际值和预测值上期?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下一期的预测值,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数据和数据的处理,以减少存储的数据,该方法是简单的。是一个短期预测方法被广泛使用在国外。季节性趋势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变化指数周期性经济事务季节经常性的年度季节性变化趋势预测。采用不同的方法,季节的常用方法(4月)和其他两个平均移动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一。旺季(五月)不要平均值。会在每年的季度(或月)的平均数值,由总平均每季度(或月)之分,每个季度(月)指数的结果。此方法可用于分析生产,销售,原材料储备和预期的季节性变化和对事物的经济其他方面的流动资金需求项目;移动平均法。这一比例是使用移动平均寻道时间典型的季节性指数计算。生命周期预测方法,市场分析是产品市场生命周期。例如,在产品的销售预测的成长阶段,最常见的方式是基于统计数据,绘制时间序列图,然后将曲线延伸,即让未来的销售趋势。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外延外延,适用于耐用消费品的预测。
D.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有哪些分类,分别适合使用的情况是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根据对资料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简单序时平均数法、加权序时平均数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趋势预测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性趋势预测法、市场寿命周期预测法等。
1、简单序时平均数法只能适用于事物变化不大的趋势预测。如果事物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就不宜采用此法。
2、加权序时平均数法就是把各个时期的历史数据按近期和远期影响程度进行加权,求出平均值,作为下期预测值。
3、简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近期期预测。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
4、加权移动平均法即将简单移动平均数进行加权计算。在确定权数时,近期观察值的权数应该大些,远期观察值的权数应该小些。
5、指数平滑法即根用于中短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所有预测方法中,指数平滑是用得最多的一种。
6、季节趋势预测法根据经济事物每年重复出现的周期性季节变动指数,预测其季节性变动趋势。
7、市场寿命周期预测法,适用于对耐用消费品的预测。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
(4)序列效应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时间序列预测法的特征
1、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根据过去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提是假定事物的过去延续到未来。运用过去的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会发生突然的跳跃变化,是以相对小的步伐前进;过去和当前的现象,可能表明现在和将来活动的发展变化趋向。
2.时间序列数据变动存在着规律性与不规律性
时间序列中的每个观察值大小,是影响变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在同一时刻发生作用的综合结果。从这些影响因素发生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时间特性来看,这些因素造成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动分为四种类型:趋势性、周期性、随机性、综合性。
E. 检测mirna与dna序列直接作用用什么方法
microRNAs(miRNA)是一种大小约21-23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RNA,是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Dicer酶加工后生成,不同于siRNA(双链),但是和siRNA密切相关。据推测,这些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参与调控基因表达,但其机制区别于siRNA接到的mRNA降解。第一个被确认的miRNA是在线虫中发现的lin-4和let-7,随后多个研究小组在包括人类、果蝇、植物等多种生物物种中鉴别出数百个miRNA。
miRNA有高等生物基因组编码,通过和靶基因mRNA碱基配对引导沉默复合体(RISC)降解mRNA或阻碍其翻译。其在物种进化总相当保守,在植物、动物和真菌中发现的miRNAs只在特定的组织和发育阶段表达,miRNA组织特异性和时序性,决定组织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表明miRNA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节过程中其多种作用。
microRNAs的作用机制
miRNA是一类多细胞动物或植物基因组的前体mRNA内含子,miRNA独立转录单位或miRNA基因簇编码的19-25个核苷酸大小的内源性单链RNA,他们在转录后水平沉默特定基因从而对生物体基因表达起到精细调节的作用[1]。绝大多数miRNA基因在RNA聚合酶Ⅱ的作用下形成较长的茎环结构,称为初级miRNA(primary miRNA ,pri- miRNA)。pri- miRNA在Drosha-DGCR8复合体的作用下形成长度约60-70个核苷酸的发夹状RNA,成为前体miRNA(precursor miRNA,pre-miRNA)。随后,pre- miRNA在Exprotin-5复合物[2]的作用下被转运出胞核,在胞浆中由Dicer剪切成为miRNA复合体, miRNA复合物(RNA-inced silencing comlex,RISC)[1]与该miRNA的3’翻译区(3’UTR)结合到位于胞浆的P-body(processing bady)中[3]:如果miRNA与靶mRNA匹配完全,则该复合体降解mRNA;若两者序列部分匹配,尤其是miRNA的5’端2-8个被称为种子序列(seed sequence)的核苷酸与靶mRNA匹配完好,则通过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沉默特定基因。此外,某些miRNA,如miRNA-16能够特异结合于某些基因3’UTA的富含AU元件(AU rich element,ARE),指导Ago等组成RISC区的蛋白与TTP结合,从而改变相应mRNA的半衰期,加速靶mRNA的降解。
此外,miRNA也可能抑制5’UTR含有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rnal ribosome entry sites,IRESs)的靶标分子[4]。
miRNA的表达调控机制
①顺时调控元件 大多数miRNA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含有TA盒,并且含有影响miRNA表达的细胞特异转录调节元件。miRNAs作为转录因子重要的靶分子在细胞功能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表观遗传学 最近一些研究提示,表观遗传学变化会影响miRNA 基因,从而调节miRNA表达。分析基于miRNAse(release 8.0)数据库的332个人miRNA基因序列时,发现其中155个miRNA的基因序列上游或下游2000bp处含有CG岛在miR-127[6],miR-24a[6],let-7a-3[7]和miR-370[8]基因中,均含有CpG岛,并且在相应地肿瘤组织中呈现高度甲基化,这些miRNA在肿瘤中的甲基化沉默将导致他们的靶基因-原癌基因(BCL6,CDK6和MAP3K8等)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发育。转录因子PRDM5可能参与了调解miRNAs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在HEK293细胞中,PRDM5可以募集蛋白甲基化转移酶G9a和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基酶等组蛋白修饰到has-mir-135b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行使抑制功能[9],miRNA在癌症细胞中的表达一般低于正常组织细胞,这表明多数miRNAs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原癌基因的低度甲基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高度甲基化被认为是癌症表观遗传学的主要决定因素。miRNAs基因在肿瘤中的异常甲基化使表观遗传学调控癌症机理更加复杂。
③单核苷酸多态性 存在于pri-mRNAs,pri-mRNA或成熟miRNAs基因序列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能够潜在地影响miRNA调节的细胞功能网络。miRNA基因或靶结合位点及其临近靶位点区域的多态变化时,于miRNA的生物合成及靶位点选择和抑制效应据重要的意义。
④RNA编辑 (RNA editing)是基因在初级转录物上增删或取代某些核苷酸而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从而可调节基因的表达。RNA编辑在miRNA调控基因默过程中其重要作用,不仅影响miRNA表达,而且影响特异miRNA的靶向分子的调控。此外,At编辑也有可能存在于靶分子的种子互补区域。
F. 在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抵消平衡法有哪些
1.排除法排除法(elimination method)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
去.如果外界的噪音和光线影响实验,最好的办法是进入隔音室或暗室,这
样可把它们排除掉.霍桑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会影响实验结果,最佳的办法是
采用双盲实验(double blind experiment).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
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例如,如
果顾虑主试者与被试者的彼此接触会影响实验结果,而采用自动呈现刺激及
自动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则所得结果便不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同类行为
作出推论和解释.
2.恒定法恒定法(constant method)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如果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就可以采用恒定法.不同的实验场
所、不同的实验者、不同的实验时间都是额外变量.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在同
一实验室、由同一实验者、在同一个时间对实验组和控制组使用同样的实验
程序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时强度变化的噪音无法消除,则可以用噪音发生器
发生恒定的噪音来加以掩蔽.除上述实验条件保持恒定外,实验者和控制组
被试者的特性(如年龄、性别、自我强度、成就、动机等)也是实验结果发
生混淆的主要根源,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
归于自变量的效果.用恒定法控制额外变量也有缺点:(1)实验结果不能推
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例如,如果只用男性成人作为被试者进行实
验,其结果不能推广到女性成人.(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
可能产生交互作用.例如,如果被试者是男性,实验者是富有魅力的女性,
实验时,实验者可能使被试者分心.这是交互作用产生的额外变量.
3.匹配法匹配法(matching method)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
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
的作业具有高相关的特点;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者
的特点匹配成相等的.若要做“练习对学习射击成功影响”的实验,先预测
一下被试者打靶的成绩,然后把两个预测成绩相等(击中环数相等)的被试
者分别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匹配成条件相等的两组被试者参加实验.这种
方法在理论上虽然可取,但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因为,如果超过一个特性
(或因素)以上时,实验者常感到顾此失彼,甚至无法匹配.例如,实验者
要同时考虑年龄、性别、起始成绩、智力等因素,力图使所有因素均匹配成
相等而编为两组就很困难了.即使能解决此困难,也将使很多被试者不能参
加这个实验.更何况,属于中介变量的诸因素,如动机、态度等,更是无法
找到可靠的依据进行匹配.因此,匹配法在实际上并不常用.
4.随机化法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地
分派到各处理组中.从界定的被试者总体中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法抽取被试
者样本,由于随机取样使总体中的各个成员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
大的可能性使样本保持与总体有相同的结构.随机取样后,再把随机抽出的
被试者样本随机地分到各种处理中去.例如,有三种处理组:实验一组、实
验二组、控制组.给每一处理组指定一个数字,如0、1、2,并定好先分给
样本A,再分给样本B、C.如果在随机表上遇到“2”,就把样本组A 定为控
制组;再遇到“0”,就把样本组B 定为实验一,依此类推.从理论上讲,随
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根据概率理论,各组被试者所具备的
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它不仅能克服匹配法顾此
失彼的缺点,还能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例如,如果有许
多处理施加于被试者,为了消除系列效应(即前面的处理对后面的处理的影
响),可以用随机法安排各种处理出现的顺序.
5.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用某些
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
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序列效应(sequence effect).如果给被试
者施加一系列以固定顺序出现的不同处理,被试者的反应将会受到时序先后
的影响.如果先后两种处理在性质上无关,就会产生疲劳的影响.这两种影
响都可以使实验发生混淆,因而要加以抵消.如果只有A、B 两种处理,最常
用的抵消序列效应的方法是用ABBA 的安排.即对同一组被试者先给予A 处
理,再给予B 处理;然后倒过来,先给予B 处理,再给予A 处理.如果对几
组被试者给予两种以上的处理,为了抵消序列效应则可采用拉丁方实验
(Latin square experiment).
6.统计控制法上述各种方法都是在实验设计时可以采用的.这些方法统
称为实验控制(experimental control).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上述的
各种方法不能使用,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
除或控制.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做完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共变数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出来,以达到对额外
变量的控制.这种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
制(statistical control).例如,在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以比较两种教学
方法的好坏时,虽然实验者事先知道此两班学生的智力不等,但限于条件,
实验前却无法对智力因素加以控制使两班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显然智力是
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后,使用协方差分析将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
响排除后,就可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了.统计控制法除协方差分析外,
还可用偏相关等方法
G. 短时记忆的序列效应是什么,如何用干扰理论去解释
系列效应即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项目,干扰学说认为是由于前涉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机制的作用,顾名思义,前涉抑制即最先学习的材料对后来学习的材料产生了干扰
H. eviews中怎么确定残差序列是否存在ARCH效应
操作方法:在proc/equation后得到结果,再点击proc/make resial series就可以做残差序列检验,想看残差序列图点击view/gragh就可以。
Eviews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直译为计量经济学观察,通常称为计量经济学软件包。它的本意是对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技术进行"观察"。另外Eviews也是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使用Eviews可以迅速地从数据中寻找出统计关系,并用得到的关系去预测数据的未来值。Eviews的应用范围包括:科学实验数据分析与评估、金融分析、宏观经济预测、仿真、销售预测和成本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