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体受力分析的依据是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就是力。对一力来说,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就是说没有脱离开物体的作用而独立存在的力。这表明:(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那么一定能找到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凭空设想的,是无中生有的。(2)如果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那么一定存在力的作用。忽视这个客观存在的力,就将该力遗漏了。这样,从力的本质出性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既可以防止将力遗漏,又可以防止凭空设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力。例如在地球表面的物体A,地球通过重力地对物体A的作用,这里既有施力物体(地球)又有受力物体(物体A),物体A必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对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力分析,应考虑物体受到重力作用(除题设条件可忽略外),千万不要遗漏这个力。又如从正在竖直上升的直升习机上落下一重物(忽略空气的作用),这时重物受到哪些力?有些同学说:“重物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即除重力外,还有一个向上的力。不然,重物怎能做竖直上抛运动呢?”其实这是由于惯性,的在离开飞机时做竖直上抛运动,不能认为惯性就是力。我们只要再问一下,这个向上的力是哪个物体作用的呢?问题就清楚了。没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凭空硬造出来的,是不存在的。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有作用力一定同时有反作用,两者分别作用在彼此作用着的物体(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我们在分析某一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考虑它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力,而不考虑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更不要把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作为自己所受的力。因此在物体受力分析时,必须分清谁对谁的作用,切忌张冠李戴。
二、物体受力分析应结合运动情况分析进行
我们知道,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也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利于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避免不应有的错误。例如在水平传送带上放着一个物体,当传送带载着物体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在这两种情况下受到哪些力?有些同学说:“在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即除受到重力G和支承力N外,还受到一个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f。不然,物体怎能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呢?”我们应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作具体分析,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当传送带载着物体作匀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地面虽然是运动的,但相对于它接触的传送带,既没有相对运动,也没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这时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只是由于惯性,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作匀速运动。当传送带载着物体作匀加速运动时,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这时物体受到一个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正是这个摩擦力使物体随传送带一起作匀加速运动。可见,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是不同的。当作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重力G和支承力N的作用;当作匀加速运动时,物体受于重力G、支承力N和摩擦力f的作用。
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即明确我们是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起施加力的作用,并作出图示,这是常用的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物体受力的顺序上,应是先易后难,即先找物体受到比较明显的力(如重力、给定的已知外力等),然后再找物体受到不易确定的力(如弹力、摩擦力等),经过周密的分析,逐一找全,做到正确无误。这个是复制来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吧
Ⅱ 受力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有一句话可以帮你。“重力必记,接触找力”。
就是对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时,要知道每个物体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G,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另外就看物体与什么接触,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找物体受到的力。
如:用一根绳子吊一物体,并将物体放入水中,问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它与绳子接触,受到绳子向上的拉力F1,与水接触,受到水给的向上的浮力F2。
Ⅲ 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
找准受力物体,先重力再弹力而弹力又分压力、支持力等最判断力的性质。。
Ⅳ 如何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方法分别有隔离法、整体法、假设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和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搞清物体的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的方法
1分析方法
1.进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隔离体法,即将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从它所处的环境中隔离出来,然后依次分析环境中的物体对所选定的研究对象施加的力。分析的依据,一是力的性质和各种力的产生条件;二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入手分析。
2.整体法:即选择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既可用于研究整体的受力,也可作为分析某个物体受力情况的辅助方法。
3.假设法:即在某个力的有无或方向不容易判断时,可先假设这个力不存在,看物体的运动会受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如分析弹力可用假设拿开法,分析静摩擦力可用假设光滑法等。
4.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
5.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样会使问题形象直观。在不涉及转动问题时,一般要将力的作用点平移到物体的重心上来,示意图不但要表示力的方向,还要定性表示力的大小。图画的越准确,越便于分析解决问题。
2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系统。
(2)隔离: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
(3)画受力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4)检查:受力分析完后,应仔细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Ⅳ 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有哪些说详细点!
你好1.整体法:把多个物体集中看成一个整体,不考虑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只分析外界多整体的作用力
2.隔离法:单独的对每一个物体的受力分析,考虑相互接触或间接有力的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 例如:两个叠放在一起的箱子AB,A在上面B在下面。 整体受力分析:AB整体受重力和地面给整体的支持力
隔离分析:A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B受重力,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大致就是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Ⅵ 物理受力分析的技巧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
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
5.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3)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例如,有人认为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至最高点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实际上这个向心力是重力与绳拉力的合力,是“效果力”,不属于单独某一性质的力,不能重复分析.
Ⅶ 怎样分析物体受力
级别:二级教员
2008-01-11 12:09:49
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它所受的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力;
(2)一般应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再分析弹力。绕研究对象—周,找出研究对象跟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由几个接触面(点)就有可能受几个弹力。然后在分析这些接触面(点)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挤压,若有,则画出弹力。
最后再分析摩擦力。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弹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受摩擦力。然后再根据接触面是否粗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画出摩擦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及物体周围的其它物体的分布情况,分析待定力,并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4)根据力的概念、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其特例为平动平衡方程和转动平衡方程)来检验所分析的全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是否满足题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一定有遗漏或多添了的力等毛病,必须重新进行分析.
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例如,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的物体A,当用一个沿着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问物体A受几个力?从一般的受力分析方法可知A一定受重力G、斜面支持力N和拉力F,但静摩擦力可能沿斜面向下,可能沿斜面向上,也可能恰好是零,这需要分析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及其方向才能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例如:A、B两物体并排放在水平面上,现用以水平恒力F推物体A,A、B两物体一块运动。B物体只受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1,A物体对它的推力N2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而不存在推力F,不能认为F通过物体A传递给了B。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例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不能认为物体受到重力mg、斜面对它支持力N和摩擦力f以及mgsinθ、mgcosθ五个力的作用.mgsinθ、mgcosθ只是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每画一个力都要按力的方向画上箭头并标上符号。
如还有问题请追问
Ⅷ 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和关键之一.由于同学们初步认识力,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算是一个盲点,特别是在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更不知道如何下手,哪些力应该分析,哪些力是不需要分析出来,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它所受各种力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因此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某一指定物体或系统(研究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分析时要逐个找全,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做到准确无误.同学们一定要铭记:认准研究对象,只分析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要去考虑这个物体施给其他物体的力.下面我就简要谈谈.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直观地表示一个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通常用来表示力的作用点,一般将物体所受各力都看作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画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物体受力分析重在画图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就可以了,即不需要精确画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方向画正确,作用点画出(共点力)并大概画出力的大小即可.特别要注意同一个物体只能画出一个作用点,这个作用点一般就画在物体的重心上,这样便于力的分析.
二、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2.在分析物体受力的顺序上,因力比较多,一般按照这样的顺序分析力:一重力、二弹力(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场力,电场力、分子力等).这样才不会漏掉力,逐一找全,做到正确无误.
三、物体受力分析一般采取以下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
即据题意弄清我们需要对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按照分析力的一般顺序找力.一重力、二弹力(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四其他力(如:磁场力,电场力、分子力等).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殊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要注意各个力的符号.
四、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每分析出一个力,应找出该力的的施力物体和该力对物体产生的效果,否则,该力的存在就值得考虑.
2.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施给其他物体的反作用力.
3.不要把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相混淆,“合力”是物体实际所受各力的“等效力”,“分力”是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出来.“合力”、“分力”都不是物体受到的真实力,因此在分析受力时,不要画出“合力”、“分力”的图示,即要保持其原滋原味.
4.为使问题简化,常要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运动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及水的阻力,轻杆、轻绳、轻滑轮等轻质物体的重力可以不考虑等等.
5.当解决问题先后要对几个物体进行受力析时,通常会先分析受力个数较少的物体的受力.
6.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作用点可以平移到同一点上,一般为重心处.
综上所述,要正确进行物体受力分析,应认准对象,看清环境,从力的本质出发,结合物体运动情况去周密分析,逐一找全,以免漏掉一个力,而每找一个力(在惯性系中),都要问一问施力物体是什么,是否存在这个力,有无重复多算,以免凭空多加一个力.在分析过程中,应重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能力.
Ⅸ 受力分析步骤
受力分析: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物理情景中所受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
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系统.
(2)隔离: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
(3)画受力图: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它场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4)检查:受力分析完后,应仔细检查分析结果与物体所处状态是否相符.
Ⅹ 受力分析怎么分析
所谓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什么力作用:不多、不少、不错;确定力的方向;完成力的图示。有时需要分析各个力之间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分析力的变化情况等等。而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功。
一.受力分析的方法
受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不同性质的各种力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重力:重力的大小G=mg,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论是否接触;重力与质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同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不同,质量不变。
弹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就会有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形变。分析弹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接触,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例如,铅球被运动员奋力推出,铅球在空中只受重力,而没有弹力.也没有向前的冲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静止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μN。μ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接触面积大小、相对速度大小无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必然联系。分析摩擦力时,去找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有接触面,再分析这些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