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科研论文如何选题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
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着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
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
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㈡ 植物嫁接方法大全图解
嫁接,是植物的人工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的方式分为枝接和芽接。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
中文名
嫁接
外文名
graft;engraft
术语
植物学
繁殖类别
无性繁殖
种类
枝接和芽接
快速
导航
生物题中影响因素嫁接意义作用嫁接场所嫁接用具嫁接方法发展概况实际应用发展趋势注意事项
嫁接原理
嫁接,也就是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生殖的一种。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到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这就是嫁接的原理。
生物题中
嫁接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
根据接穗的不同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
嫁接的关键是让接穗形成层紧贴砧木的形成层。
影响因素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㈢ 土木工程与软件工程专业嫁接是什么意思
专业分方向的时候可以往土木方向发展也可以往软件工程方向发展。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软件的工程方法的学科。它涉及到编程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的成本和进度下开发适用的、有效的、可修改的、可靠的、可维护的、可重用的、可移植的、可跟踪的、可互操作的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并减少维护困难。
1、有效性:软件系统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各种软件都以系统的时间/空间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在很多情况下,追求时间效度和空间效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么牺牲时间效度来换取空间效度,要么牺牲空间效度来换取时间效度。时间/空间的权衡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技术。
2、可修改性:允许在不增加原系统复杂性的情况下修改系统。它支持软件的调试和维护,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3、可靠性:防止软件系统因概念、设计、结构不完善而出现故障,具有恢复软件系统因操作不当而出现故障的能力。
㈣ 什么是嫁接技术怎样嫁接要注意哪些在哪些情况下进行
嫁接
嫁接方法
嫁接,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时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
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这就是嫁接的原理。
编辑本段在生物题中
嫁接能说明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
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影响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编辑本段意义
嫁接对一些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柿,柑橘的一些品种)的繁殖意义重大。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编辑本段作用
1.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可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同时还可推迟霜霉病的发生期;用CRP(刺茄)、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后,基本上可以控制黄萎病的发生。
2.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明显耐低温。如:用黑籽南瓜嫁接的黄瓜在低温下根的伸长性好,在地温12~15℃、气温6~10℃时,根系仍能正常生长。
3.有利于克服连作危害。黄瓜根系脆弱,忌连作,日光温室栽培极易受到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伤害,换用黑籽南瓜根以后,可以大大减轻土壤积盐和有害物质的危害。
4.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根系比自根苗成倍增长,在相同面积上可比自根苗多吸收氮钾30%左右,磷80%多,且能利用土壤深层中的磷。
5.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4成以上。番茄用晚熟品种作砧木,早熟品种作接穗,不仅保留了早熟性,而且可以大大缩小结果期,提高总产量。
编辑本段场所
嫁接最好在温室内进行,高温季节要用遮阳网或草帘遮荫、避免强光直射使幼苗过度萎蔫影响成活。如深冬茬茄子7月份嫁接正值高温期,防暑降温是关键。低温季节(如黄瓜、番瓜越冬茬的嫁接在9月底10月初)要以保温为主温度低不利于伤口愈合,嫁接时适宜的温度应当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湿度不够时要用喷雾器向空中或墙壁喷水增加湿度。
编辑本段用具
1、刀片:即一般剃须的双面刀片,嫁接时将其一掰两半,既节省刀片,又便于操作。
2、竹签:一种是插接时在砧木上插孔用的,其粗细程度与接穗苗幼茎粗细一致,一端削成楔形。另一咱粗细要求不严,一端削成单面楔形,靠接时用它挑去南瓜生长点。
3、嫁接夹:用来固定接穗和砧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嫁接夹有两种,一种是茄子嫁接夹,一种是瓜类嫁接夹。
旧嫁接夹事先要用200倍甲醛溶液泡8小时消毒。操作人员手指、刀片、竹签用75%酒精(医用酒精)涂抹灭菌,间隔1~2小时消毒一次,以防杂菌感染伤口。但用酒精棉球擦过的刀片、竹签一定要等到干后才可用,否则将严重影响成活率。
4、嫁接机器:由于瓜类连作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蔬菜嫁接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育苗专业户、育苗公司也应运而生。对于育苗专业户和育苗公司,如果靠人工嫁接,由于工作效率低和嫁接技术水平低,容易耽误嫁接时机。他们希望采用嫁接机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目前的嫁接工具中台湾进口梭诺嫁接机器为半自动式嫁接机,最高生产率为310株/小时左右,嫁接成功率为90%,由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不仅在国外、我国都有一定的销量,适于果树枝条、西瓜、黄瓜等瓜类蔬菜苗的半机械化作业。
编辑本段方法
1、靠接法:操作方法与番瓜靠接法相同。
2、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长点及心叶,在两子叶中间垂直向下切削8~10毫米长的裂口;接穗子叶下约厘米处用刀片在幼茎两侧将其削成8~10毫米长的双面楔形,把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轻轻插入,使二切口贴合紧密,嫁接夹固定。
3、插接法:先用竹签去掉瓠瓜苗真叶和生长点,同时将竹签由砧木子叶间的生长点处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将西瓜苗由子叶下1㎝处用刀片削成约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插入,这是直插法。另一种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与接穗等粗的单面楔形竹签,将竹签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向另一侧,竹签尖部顶到幼茎表皮或赐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幼茎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后移入棚内加强管理。
4、机器实现法:采用嫁接机器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目前的嫁接工具中台湾进口梭诺嫁接机器为半自动式嫁接机,最高生产率为310株/小时左右,嫁接成功率为90%,由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不仅在国外、我国都有一定的销量,适于果树枝条、西瓜、黄瓜等瓜类蔬菜苗的半机械化作业。
编辑本段发展概况
人们很早就发现林中树木枝条相互摩擦损伤后,彼此贴近而连结起来的自然嫁接现象,中国古代称为“木连理”。嫁接就是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生产技术。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学者普利尼都先后提到过嫁接。 5世纪枝接和芽接技术在地中海地区的应用渐多。16世纪英国已有劈接、冠接和舌接等枝接方法。芽接技术在欧洲普遍应用是在17世纪以后,当时主要用来繁殖桃、油桃、杏等核果类果树。
中国关于嫁接的早期记载见于《氾胜之书》,内有用10株瓠苗嫁接成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北魏《齐民要术》对果树嫁接中砧木、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期以及如何保证嫁接成活和嫁接的影响等有细致描述。 在6~13世纪的几百年中,嫁接技术在牡丹和菊花等观赏植物和果树方面有很大发展。南宋时韩彦直在其着作《橘录》中赞美柑橘嫁接技术的神妙时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13世纪由于蚕桑的发展,桑树嫁接受到重视。17世纪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谈到嫁接和培养相结合可促进植物变异。到了清初,《花镜》等着作进一步肯定了嫁接在改变植物性状方面的效果。
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嫁接的历史还不足100年,但发展十分迅速。
编辑本段应用及图片
嫁接在果树生产上除用以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外,也用于提早结果、克服有些种类不易繁殖的困难、抗病免疫、预防虫害;此外还可利用砧木的风土适应性扩大栽培区域、提高产量和品质;以及使果树矮化或乔化等(图 3)。在观赏植物等的生产上,常用接根法(图3a)来恢复树势,保存古树名木;用桥接法(图3b)来挽救树干被害的大树(见树体保护);用高接法来改换大树原有的劣种,弥补树冠残缺等。利用高接换种还可以解决自花授粉不结实或雌雄异株果树的授粉问题,以及特殊观赏树木品种如龙爪槐、垂枝桃、垂枝梅的繁殖造型等。
嫁接机应用效果
在遗传育种方面,嫁接可用来造成无性杂种,利用先期营养接近法,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等。林木育种中多采嫁接技术矮化母株,以便利杂交操作和建立种子园、采穗园。利用特殊砧木促进植物开花,如甘薯接于蕹菜或月光花上以达到杂交目的,更是育种家常用的方法。
此外,嫁接还常被用作研究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组织发生学等的手段。许多学者为了阐明某些物质在个别器官中的局部合成过程和阶段发育等问题,常利用嫁接。
嫁接机器的应用:
嫁接机器
由于瓜类连作障碍问题越来越突出,蔬菜嫁接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育苗专业户、育苗公司也应运而生。对于育苗专业户和育苗公司,如果靠人工嫁接,由于工作效率低和嫁接技术水平低,容易耽误嫁接时机。他们希望采用嫁接机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目前的嫁接工具中台湾进口梭诺嫁接机器为半自动式嫁接机,最高生产率为310株/小时左右,嫁接成功率为90%,由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不仅在国外、我国都有一定的销量,适于果树枝条、西瓜、黄瓜等瓜类蔬菜苗的半机械化作业。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嫁接技术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除果树和观赏树木外,草本植物如蔬菜以及林木和其他经济植物如橡胶树、可可树等应用嫁接的日益增多。就嫁接材料看,从普通的枝接、芽接发展到嫩枝接、叶接、胚芽接、生长点嫁接、鳞茎和块茎的芽眼嫁接,乃至花序、柱头、子房和果实的嫁接等,几乎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可用来进行嫁接。1980年以来,又在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微体繁殖和微体嫁接。在灭菌的组织培养中,用0.10~0.14毫米的离体茎尖微体嫁接可以培养柑橘、苹果等果树的无病毒苗,中国、美国、西班牙都已有应用。除了嫁接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外,进一步探索嫁接亲和力的本质与砧木影响的机理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编辑本段注意
一、选择亲和力强的砧木和接穗
亲和力是指砧木和接穗经嫁接而能愈合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亲缘关系越近,亲合力越强,嫁接的成活率也就越高。
二、选择生活力强的砧木和接穗
生活力与砧木和接穗的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有关,营养器官积累的养分越多,发育越充实则生活力就越强, 因此,在嫁接前应加强砧木的水肥管理,让其积累更多的养分,并且选择发育成熟,芽眼饱满的枝条作接穗。
三、选择最佳的嫁接时机
一般枝接宜在果树萌发前的早春进行,因为此时砧木和接穗组织充实,温度湿度等也有利于形成层的旺盛分裂,加快伤口愈合。而芽接则应选择在生长缓慢期进行,以今年嫁接成活,明年春天发芽成苗为好。
四、利用植物激素促愈合
接穗在嫁接前用植物激素进行处理,如用200~300PPM的萘乙酸浸泡6~8小时,能促进形成层的活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五、规范技术操作 嫁接时动作要迅速,并严格按技术削好砧木和接穗,接面要平滑,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联接,绑扎松紧适度,并适时解绑。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张)
你的问题比较专业,我在网上收到的知识发给你希望能
帮上你。
㈤ 什么叫“软件工程(与英语专业嫁接)”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5)学科嫁接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
1、有效性:软件系统能最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各种软件无不把系统的时/空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很多场合,在追求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时会发生矛盾,这时不得不牺牲时间有效性换取空间有效性或牺牲空间有效性换取时间有效性。时/空折衷是经常采用的技巧。
2、可修改性:允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它支持软件的调试和维护,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3、可靠性: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
㈥ 为什么要学习社会科学
(1)教育作为培养人事业,在宏观层面涉及人类的古往今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的各种门类。教育活动是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由下而上,包括物质活动系统,生理心理活动系统,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系统,精神文化活动系统。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庞大基石。为了说清楚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把一代又一代的自然人培养成社会化个性化的人,并使之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机会,就必须运用各种有关人和社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如果只用某门学科的眼光去看初等教育,难免重演盲人摸象和削足适履的错误。(2)世界和中国初等教育的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许可以说,地球“小”了,教育“大”了;科技提速,经济换代,文化变迁,社会聚焦于教育,教育必须作出应答。当代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时代、信息时代、终身教育体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的教育;对当代中国的初等教育来说,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儿童为中心,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形成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刻不容缓。(3)当代中国初等教育科学体系突破的出路,就是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开展跨学科嫁接式研究。比如素质教育目前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从积极酝酿、初步形成到迅速发展,从几乎“流产”、不被认可到广泛传播,走过了一条曲折道路,通过跨学科嫁接式研究,终于打开局面,取得初步成果。这也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必由之路
㈦ 嫁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目前主流技术采用3种嫁接方法。
(1)插接法插接的适宜时期是在接穗播种后7天左右。此时砧木的第一片真叶有手肚大小,接穗的子叶刚展开。先将砧木的生长点及真叶用刀片切去,再用与接穗下胚轴粗度相同的竹签(图10),从砧木一侧子叶的基部向对侧朝下斜插0.3~0.5厘米,但是竹签尖端不要插破茎的表皮,也不要插入髓部(图11)。黄瓜在子叶下0.8~1.0厘米的地方用刀片切成楔形,切口长约0.6厘米,接穗切好后(图12),立即拔出竹签,把接穗插入砧木胚轴的孔中,并使接穗的子叶同砧木的子叶交叉成十字形。
图16 黄瓜断茎插接法1.砧木准备 2.接穗准备 3.砧木插接孔的位置 4.接穗插接位置
㈧ 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有哪三股新潮? 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首先是教育的复杂性。初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庞大基石,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又系统地把一代又一代的自然人培养成社会化、个性化的人,并使之获得终身教育的能力与机会,就必须运用各种有关人和社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其次现代初等教育面临时代新课题。当代中国的初等教育,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信息时代、终身教育体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的教育,这些新的时代课题都要牵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第三,现代初等教育科学体系需要突破、需要完善、需要向教育学以外的众多学科开放门户,开展跨学科嫁接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