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5 20:30:52

‘壹’ 在软土地区地铁施工要注意什么问题

地铁施工时主要的不良地质体为:

1)暗挖隧道穿过淤泥、软土段时易出现坍方;建于淤泥、软土上的地面建筑物若承载力不足,隧道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将使地面沉陷量大而破坏地面建筑;

地铁施工时要特别注意的是:

1)在许多地段要防止地面过大的下沉,特别是区间隧道通过居民楼或重要建筑物下时,深基坑旁有重要建筑物时,地面较大的不均匀下沉将使地面建筑物遭受破坏;


-----------------------------

在软土地层修建地铁车站,需要尽快恢复上部路面交通时,车站基坑施工方法宜选择( )。

A.明挖法

B.盖挖法

C.盾构法

D.浅埋暗挖法

【答案】:B

【建设工程教育网名师权威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盖挖法施工技术。盖挖逆作法是基坑开挖一段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支撑和浇筑结构内衬的施工方法。盖挖逆作法施工基坑暴露时间短,用于城市街区施工时,可以尽快恢复路面。

答案及解析由网校老师整理而成,据学员反映部分网站未经许可擅自转载,且出现内容错误,请大家以本网为准。


-----------------------------------------------------------------------

浅谈软土地区地铁盾构施工监测控制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日趋增多,密集度越来越大,能够被利用的城市地面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为缓解日益拥挤的交通,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方兴未艾。盾构法隧道施工是地铁隧道施工常见施工方法,监控量测作为盾构施工的眼睛,是施工成败的关键。
1 研究背景
某城区地铁隧道采取盾构法施工,在施工前期勘察中,发现施工场地上方有天然气管道一条,盾构隧道和管道相交的位置位于A站以西238m的位置,管道位于区间隧道上行线第210,211环,下行线第206,207环上方。因盾构下穿段管道埋深无相关资料记载,施工之前采用管线仪对其位置进行大致测定,之后采用钻探勘测得其深度,为确保天然气管道安全,钻探使用钻头为塑料钻头。鉴于该区间软土地质特征,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区域性地面沉降;盾构在软土地层中穿越天然气管道,地面沉降不易控制,直接导致管道变形不易控制,极易造成管道破裂等事故。该区间隧道埋深为12m,管道的埋深为1.0m。
2盾构施工原理及监控量测必要性
盾构法工作原理是:盾构机刀片在前面切削岩体时,盾构外壳在隧道开挖前端进行预先支护,形成外部支撑;盾构机在盾构外壳的支护下继续向前开挖岩体和拼装隧道管片衬砌;盾构外壳由内部结构支承,而盾尾部分则无内部结构进行支承,故盾尾需及时拼装隧道管片衬砌;盾构机掘进或调整方向是通过顶在己经拼装完成的隧道管片衬砌上的液压千斤顶操作的。在地质环境较恶劣时,通常还需要利用其它相应措施对盾构掘进前方工作面进行土体改良。
盾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是盾构施工过程的一部分,是指导施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是处理好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各种力学问题的过程,施工现场监控量测直接记录和反映着各种力学作用现象,为施工提供第一手资料。一方面通过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直接指导隧道施工;另一方面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做到动态设计,随时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施工质量,不断提升隧道工程建设的水平,不断优化盾构隧道施工技术。
3地铁盾构监控量测施工措施
盾构监控量测是盾构施工成败的关键,监测内容及方法在不同施工条件下有所不同。
(一)一般条件下的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一般条件下的地铁盾构监测施工,应根据地铁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施工等级分别对基准点、施工基点及沉降监测点进行控制。当基准点和监测点两者之间形成闭合或者是与水准路线附合后,应取两次监测数值的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当作初始高程值,与此同时,在对水准线路进行观测时应与基准点或者是施工基点保持同步,监测得出的各项数值结果的偏差应控制在相关要求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对于地铁普通部位的水平位移监测,应采取小角度观测法对地铁盾构普通部位的各个基点进行监测,监测达到相关施工要求合格后,应利用高精度电子全站仪对已经监测过的各基点之间的小角度及距离进行准确测量,并精确计算各基点与实际基准线之间存在的偏差,计算得到的偏差就是地铁盾构垂直线路方向的位移量。
(二)地铁盾构关键部位沉降监测
地铁盾构关键部位沉降监测一般采用电水平尺法,电水平尺具有较全面的功能及良好的效果。电水平尺在安装时紧贴被测对象的,不会对行车带来影响,同时能自动读取监测数据,适合于行车封闭路段时进行全方位连续的沉降监测。电水平尺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该工具对地铁盾构关键部位进行监测,能够捕捉小到1”的倾角变化,使用电水平测量出来的数据具有较高可靠性。在地铁盾构关键部位沉降监测过程中将多个电水平尺首尾相连进行测量,能够准确计算出地铁盾构的绝对位移,并且根据这些测量数据可推断出地铁盾构的沉降断面。此外,在盾构监测中运用电水平尺与数据采集器进行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盾构实际状况的连续监测,实时掌握盾构施工中的沉降变化,如果遇过大或者影响盾构施工安全的沉降量,即启动自动报警功能。综上,电水平尺在盾构各个部位沉降测量中的应用给盾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4监测控制具体研究方法
(一)监测点布置
地面监测点埋设,沿线路方向每5环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横断面监测点布置3排,第一排位于200环,断面监测点7个,第二排位于205环,断面监测点3个,第三排位于210环,监测点3个,监测点间距2.4 m,在194环、202环分别埋设深层沉降监测点,埋设深度8m。
(二)深层分层监测技术
盾构机通过天然气管道后,对200环、205环、210环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掘进过程中地面下沉,通过后变化速率趋于0,并略有回升,最后保持稳定,地面最大变化量下沉5 mm。盾构机掘进推力800t左右、土压0.12、出土量38方、注浆量都是3 m3,在埋深12 m的地层中此为合理掘进参数,地面沉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第200环断面监测数据显示,盾构机通过断面过程中,地面隆起单次变化在1mm内,下沉在3mm内,沉降变化速率小。第205环断面监测据显示,盾构机通过断面过程中,地面降起单次变化在2mm内,下沉在4mm内,沉降变化较小。第215环断面监测数据显示,盾构机通过断面过程中,地面隆起单次变化在2mm内,下沉在5mm内,沉降比较稳定。在200环、205环、210环的累计沉降变量中,隆起最大值为4 mm,下沉最大值为5 mm,控制地面沉降在规定范围之内。盾构机刀盘到达194环深层沉降管处,监测数据显示,30号监测点隆起6 mm,通过后下沉6 mm,监测数据变化小,变化在2 mm左右,盾构机下穿时,对隧道上部2 m左右地层的扰动变化在6mm左右。盾构机刀盘到达深层沉降管处,上部2.3 m处上升4 mm,下部上升4mm,穿过管道后,上部变化在3 mm左右,下部变化2mm左右。
上述数据显示,盾构机在穿越管道过程中,地下7 m处,沉降变化小。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刀盘对上部两米左右部分土体扰动较小,变化值最大为5 mm左右。盾构通过后注浆对土体的扰动很小,变化在2 mm左右。在盾构机下穿天然气管道的过程中,即196-203环推进过程中,对每一环进行了4次取样,经过检测,取土样品不含油脂,土质无污染。天然气管道没有发生渗漏等现象。通过深层分层监测,最终保证了盾构顺利穿越天然气管道。
5 小结
盾构法是当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常用方法,本工程运用深层监测技术对软土地层中的盾构地铁隧道施工进行了监测,将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地层实际变形情况实时反馈至操作面,直接用于调整施工参数和判定管线的安全情况。最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并确保了管线的安全性,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纪平.盾构法隧道施工的监测[J].建筑与工程,2008(11)
[2]郑淑芬.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J].湖南:中南大学,2010
[3]冯超.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11

‘贰’ 地铁如何实施沉降监测,如果发生沉降如何实时监测的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沉降观测记录的内容为:工程名称、不同观测日期和不同工程状态下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与其逐步沉降量的记录。
1)沉降观测的仪器及方法
沉降观测宜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铜水准尺进行,在缺乏上述仪器时,也可采用精密的工程水准仪(带有符合水准器)和刻度精确的水准尺进行。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也宜固定。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差不得大于1mm,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3√n(mm)的要求;
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6√n(mm)的要求。
(n为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安设的次数)
2)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应在不同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进行的沉降观测,不得少于4次。建筑物和构筑物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至下沉稳定(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为:砂土地基2年,粘性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当建筑物和构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1次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建筑物的裂缝观测,应在裂缝上设置可靠的观测标志(如石膏条等),观测后应绘制详图,画出裂缝的位置、形状和尺寸,并注明日期和编号。必要时应对裂缝照相。裂缝宽度可用刻度放大镜观测。
3)其他
观测点编号一栏内各测点的编号应与沉降观测示意图中的编号一致。
工程状态:
对一般民用建筑以某层楼面(或标高)为状态标志;对工业建筑以不同荷载阶段为状态标志。
每次沉降观测,应检查每一次观测用相邻观测点间的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如果沉降过大或沉降不均匀,应及时采取措施。

‘叁’ 赵文的科研项目

(1) 非平衡条件下岩石变形系统失稳特性的研究(1995-1997),主要参加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沈阳市地铁一号线施工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研究(2004-2005)项目负责人,地铁工程指挥部。
(3) 沈阳站旅客出站地道工程基础托换施工监测(2005),项目负责人,沈阳市铁路局沈阳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
(4) 沈阳地铁施工土工公害研究(2005-2007),项目负责人,沈阳市科技局。
(5) 沈阳市地铁一号线黎明文化宫站及站后区间施工监测(2005-2007)项目负责人,中铁九局。
(6)岩石破裂过程中能量场变化的数值模拟与红外热像实验研究(2005-2007)(50174013),主要参加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沈阳市地铁一号线第五标段施工监测研究(2006-2008),项目负责人,中铁九局。
(8)沈阳地铁盾构法施工引起的管线变形规律及地表沉降预测的新技术研究(2007-2008),项目负责人,中铁九局。
(9)沈阳市地铁二号线第11标段施工监测研究(2007-2009)项目负责人,中铁十九局。
(10)城市地铁全断面富水砂层动态降水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研究(2007-2008),项目负责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1)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2009-2010),项目负责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12)富水砂砾层中盾构法施工技术研究(2009-2010),项目负责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13)大连地铁一号线医大二院站、黑石礁站、学苑广场站暗挖法施工数值模拟分析(2009-2010),项目负责人,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14)大连地铁车站暗挖法施工结构受力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2009-2011),项目负责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5)楼面板上吊装大跨度管桁架及基坑开挖对下部盾构隧道的影响研究(2010-2012),项目负责人,中铁九局。
(16)大顶山隧道下穿沈丹高速公路监测与力学分析(2012-2013),项目技术负责人,合作科研,中铁十三局。
(17)沈阳华强基坑施工监测研究(2011-2014),项目负责人,华强集团。
(18)基于物联网的地铁施工安全实时监测技术研究(2012-2015),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肆’ 地铁施工监测主要内容

钢结构应力监测、大型施工项目应力变化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等。

施工监测的常见类型为钢结构应力监测、大型施工项目应力变化监测、结构健康监测、基坑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监测、轨道、码头监测、隧道围岩位移监测等。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掌握施工过程中工程自身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通过了解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沉降,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构)筑物与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4)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扩展阅读:

施工监测的相关要求规定:

1、制冷系统和盐水系统的工作压力,直接通过系统上安装的压力表量测。制冷系统和盐水系统的温度通过安装的温度计直接读取或用测温仪量测。

2、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以±lOmm作为累计报警值,±3mm作为日变量报警值。周围建筑物沉降累计沉降报警按地下管线报警值为参考,其差异沉降推算为房屋倾斜率报警值为1/300。

3、积累资料和经验,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自身变形(或受力)的基本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

‘伍’ 隧道结构变形有什么检查方法你知道吗

1、变形监测的精度,测量等级及精度取决于变形观测目的、变形观测体的级别以及预计变形量的“必要精度”。隧道施工期要求拱顶下沉的监测精度为0.1mm(相对于水准工作基点)。为了保证监测精度,作业组人员组成应精干合理,整个变形观测期间应以不更换观测员和主要观测仪器为佳,每次观测次序和行进路线也应尽量相同。

2、测量仪器设备,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拱顶下沉监测用DS1型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观测和用TOPCN(拓普康全站仪进行测距三角高程观测相结合。三维位移观测法又可分为绝对坐标观测法和相对位移观测法。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先进和经济实用,要尽可能的应用快速高效的作业方法。3、隧道内监测基准点、工作基点和监测点的建立,我们应该尽可能布置较少控制点作为隧道内拱顶部分的监测点和基准点,监测点和基准点随隧道开挖逐步向前布置。因隧道开挖过程所做导线点容易破坏,导线每周进行一次复核和延伸。

‘陆’ 变形监测的资料

变形监测或称为建(构)筑物变形测量,它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整个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 主要因素有:1、基础的原因(地质构造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土基的塑性变形);2、环境的原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3、外力的原因(建(构)筑物本身的荷重、风、震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工程建(构)筑物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裂缝等现象——变形。我记得特例有09年7月中旬,成都市“校园春天小区”原来距离就很近的两栋楼房居然微微倾斜,靠在了一起。 还有2009年11月15日,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 类型有: 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着时间推移变形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发觉的变形。 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其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按变形特征分: 自身形变:变形体自身形变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 刚体位移:变形体刚体位移包含整体平移、整体转动、整体升降和整体倾斜四种变形。按变形速度分: 长周期变形:指在较长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如大坝在运营期受水压/温度等影响而产生的年周期变形。 短周期变形:指在较短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过,如高大型建筑物在日照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周日变形。 瞬时变形:是指在短时间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瞬间变形,如烟囱/塔柱等高大建筑物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等。按变形特点分: 弹性变形:当作用的荷载在构件的弹性范围内而发生的变形一般为弹性变形,其特点是当荷载撤销后,变形也将消失。 塑性变形:当荷载作用在非弹性体或者荷载超过了构件的弹性限度,则会产生塑性变形,其特点是当荷载撤销后,变形没有或者没有全部消失。 在实际工程中,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会同时存在。

‘柒’ 地铁施工监测方案执行标准是什么

地铁施工监测方案执行标准主要有:

1 地铁限界标准 CJJ96-2003 技术
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质量

3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技术
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2 技术
5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l0204-2002 技术
6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04-87 安全
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质量

8 建筑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质量
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 2003 质量

10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8-2002 技术
11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护技术规定 GJB02-98 技术
12 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 YBJ-225-91 技术

13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042-94 技术
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安全

15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程 JGJ106-2003 试验
16 钢筋焊接与验收规范 JGJ18-2003T 质量
17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114-97 技术
18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4:99 技术
19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测量

20 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资料

2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质量

2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 建设部141号文令 质量
2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安全

24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GB10070-88 安全

25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81 质量
26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质量

27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GB50152-92 试验

28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测量
2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捌’ 变形监测的成果表达式有哪些形式

1、简述变形监测的任务和目的。(P1)
任务:确定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目的:监测变形体的安全状态,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或地壳运动的假说,以及建立正确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
2、导致地表局部变形的原因有哪些?(P3,19-20);防止和减弱变形的措施有哪些?举2例。 原因:人类开发自然资源活动(抽取地下水、采油和采矿等)会引起局部地表变形,如在人口密集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地下采矿引起矿体上方岩层的移动,严重的会造成地面滑坡和塌方,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措施: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监测 滑坡体滑动监测
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监测
3、简述滑坡体滑动的主要因素。(P3,9-12)
内在因素: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岩石结构的高度非均匀性、地形地貌以及地应力的复杂性。 外在因素:地下水、降雨、温度等因素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4、简述倒垂线法观测坝顶位移原理。(P11,10-15)
利用钻孔将垂线一端的链接锚块深埋到岩基中,从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准点,垂线另一端与一浮体箱连接,垂线在浮力作用下拉紧,始终静止于铅直的位置,形成一条铅直基准线。倒垂线的位置与工作基点相对应,利用安置在工作基点上的垂线坐标仪可测定工作基点相对于倒垂线的坐标,比较其不同观测周期的值,可求得工作基点的位移。 5、举例说明变形点的具体精度要求,举三例。(P23)
(1)对于有连续生产线的大型车间,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因此,对于观测点高程的精度,应在1mm以内。
(2)地铁穿越隧道要控制地面沉降,可允许范围根据不同情况为5-20mm
(3)悬索桥的基础和锚碇的沉降变形只有几毫米,主梁的中跨、塔顶的位移则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4)楼体最大沉降一般应小于16mm
(5)高速磁悬浮列车架空轨道挠度应小于1mm (6)滑坡变形监测的精度一般在10-50mm
(7)特种工程设备一般要求变形监测的精度高达0.1mm 6

7、建筑物变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35
既包括地基沉降、回弹,也包括建筑物的裂缝、倾斜、位移及扭曲等。 8、简述砂土地基和粘土地基沉降特点。P135-136
(1)砂土地基: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完成;可分4个阶段: 第1阶段是在施工期间,沉降速度较大,年沉降量达20-70mm;第2阶段,沉降速度显着减慢,年沉降量约20mm;第3阶段,为平稳下沉阶段,年沉降量约1-2mm;第4阶段,沉降曲线基本水平,即达到了沉降停止的阶段。
(2)粘土地基:沉降完成较慢,达到稳定时间较长,沉降在施工期间只完成了一部分。
9、在压缩性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其沉降原因有哪些因素?P136 (1)荷载影响 (2)地下水影响 (3)地震影响 (4)地下开采影响 (5)外界动力影响
(6)其它影响,如地基土的冻融、打桩、降水等。 10、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有哪些。P137 (1)建筑物沉降监测 (2)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 (3)建筑物倾斜位移监测 (4)建筑物裂缝监测 (5)建筑物挠度监测
11、建筑物变形监测周期一般是如何确定的?P137
(1)沉降监测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如砂土层上的建筑物,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根据这种情况,沉降监测周期应是变化的。在施工过程中,频率应大些,一般有三天、七天、半月三种周期;到竣工使用时,频率可小些,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
(2)在施工期间也可以按荷载增加的过程进行安排监测,即从监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第一次监测,当荷载增加25%时监测一次,以后每增加15%监测一次。
(3)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情况下,可以在第1年监测4次,第2年2次,第3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4)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黏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12、建筑物是否进入稳定阶段的判别标准是什么?P137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监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当建筑物又出现变形或产生可能出现第二次沉降的原因时,应对他重新进行监测。
13、简述一般性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采用的等级及精度要求。P138

布设监测点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基础形式、结构特征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
(1)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沉降变化较显着的地方,并考虑到在施工期间和竣工后,能顺利进行监测的地方; (2)在建筑物的四周角点、中点及内部承重墙上均需埋设监测点,并应沿房屋周长每隔10~12m设置一个监测点,但工业厂房的每根柱子均应埋设监测点。
(3)由于相邻影响关系,在高层和低层建筑、新老建筑连接处,以及在相接触的两边都应布设监测点; (4)在人工加固地基与天然地基交接和基础砌深相差悬殊出以及在相接触的两边都应布设监测点;
(5)当基础形式不同时,需在情况变化处埋设监测点,地基土质不均匀,可压缩性土层的厚度变化不一等情况需适当埋设监测点;
(6)在振动中心基础上要布设监测点,对于烟囱、水塔等刚性整体基础上,应不少于3个监测点;
(7)当宽度大于15m的建筑物在设置内墙体监测标志时,应设在承重墙上,并且尽可能布置在建筑物的纵横轴线上,监测标志上方应有一定的空间,以保证测尺直立;
(8)重型设备基础的四周及邻近堆置重物之处,即有大面积堆荷的地方,也应布置监测点; (9)沉降监测点的埋设标高,一般在室外地坪+0.5m较为适宜,但在布置时应根据建筑物层高、管道标高、室内走廊、平顶标高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同时还要注意所埋的监测点要让开柱间横隔墙、外墙上的雨水管等,以免所埋监测点无法检测而影响监测资料完整性; (10)在浇筑基础时,应根据沉降监测点的相应位置,埋设临时的基础监测点。 15、简述全站仪3维监测原理。P151-152
为了减少量测仪器高误差对成果的影响,提高高程测量精度,可采用无仪器高作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假设测站基准点高程为
,仪器高为,定向基准点高程为

阅读全文

与地铁施工变形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杂化方法 浏览:846
桃木剑打磨方法视频 浏览:643
脑神经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35
眼睛黄素瘤治疗方法 浏览:829
回血鸽子配对方法视频 浏览:183
蜂蜜怎么熬制作方法 浏览:214
平板闪退的解决方法 浏览:453
单色釉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434
适用于对比研究的方法 浏览:311
荒岛上快速获得淡水的方法 浏览:157
增多肌肉的训练方法 浏览:846
劓刑读音是什么行刑方法 浏览:621
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浏览:671
嘌呤片计算方法 浏览:271
室内隔热条的安装方法 浏览:542
紫草油宝宝使用方法 浏览:293
沙漠空气取水方法图片 浏览:385
治疗香港脚的方法 浏览:270
郑强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196
研究方法中的测验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