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简述波动光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简述波动光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发布时间:2023-08-08 02:45:09

A. 波动光学的详细介绍

19世纪60年代,J. C.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给出了电磁波的波速公式。随后H. R.赫兹用实验方法产生了电磁波。光与电磁现象的一致性使人们确信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的经典波动理论与电磁理论融成了一体,产生了光的电磁理论。将电磁理论应用于晶体,对光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给出了严格而圆满的解释。19世纪末,H. A.洛伦兹创立了电子论,他把物质的宏观性质归结为构成物质的电子的集体行为。电磁波的作用使带电粒子产生受迫振动并产生次级电磁波,根据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分子光学现象。这种经典的电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因在关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问题上涉及微观粒子的行为,必须用量子理论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波动光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在应用领域,以干涉原理为基础的干涉计量术为人们提供了精密测量和检验的手段(见干涉仪),其精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衍射理论指出了提高光学仪器分辨本领的途径(见夫琅和费衍射);衍射光栅已成为分离光谱线以进行光谱分析的重要色散元件;各种偏振器件和仪器用来对岩矿晶体进行检验和测量,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应用光学的主要内容。 19世纪的光学是由英国医生托马斯·杨以复兴波动说的论文揭开序幕的。1801年,杨向皇家学会宣读了关于薄片颜色的论文,文中正式将干涉原理引入到光学之中,并且用这一原理解释薄片上的颜色和条纹面的衍射。在这篇论文中,杨还系统提出了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光波长的概念,并给出了测定结果。正是由于光波长太短,以至遇障碍物拐弯能力不大,这也是人们很难观察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又于1803年发表了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对双缝干涉现象进一步作出了解释。在180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讲义》中,杨系统阐述了他提出的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
几乎独立的提出的波动说的还有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1788~1827)。1815年,他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光学论文,文中仔细研究了光的衍射现象,并提出了光的干涉原理。后来,菲涅尔与杨齐心协力,在波动学说基础上的光学实验大量涌现,使19世纪在波动光学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

阅读全文

与简述波动光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与路由器连接的方法 浏览:447
两种方法鉴别真假普洱茶 浏览:895
整数简便方法计算的五年级上册 浏览:279
伊思蜗牛面膜的使用方法 浏览:608
红掌种子的种植方法 浏览:766
在研究射线时用什么方法 浏览:298
直接测量是收集数据的方法之一吗 浏览:31
茶桌椅子安装方法 浏览:508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浏览:764
最简便做泥方法100成功用 浏览:176
走水不好看漂的解决方法 浏览:279
学校常用管理基本方法 浏览:288
clia法是什么方法 浏览:155
硫钾元素检测方法 浏览:850
泡沫胶填缝剂使用方法 浏览:446
小儿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浏览:412
双音听力训练方法 浏览:561
海杆报警器使用方法 浏览:986
中医治疗感音性耳聋的方法 浏览:808
农药药效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