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三种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1)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2)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4)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蜻蜓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比完全变态少了一个什么时期(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了解决不孕症,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了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1997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都属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 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3、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是( )
A、30对 B、15对 C、15条 D、30条
4、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 )
A.后代易得传染病 B.后代都回得遗传病
C.后代存活率很低 D.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
6、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 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的Bb的患病者, 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 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
A. 25% B. 50 C. 75% D. 全部
7、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8、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9、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
A.人类的皮肤的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
C.ABO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杆细穗小
10、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12、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1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_______进化来的。( )
A.原始藻类 B.古代蕨类植物 C.古代苔藓植物 D.原始生命
14、下列不属于生存竞争的是( )
A.同一片森林里的树木争夺阳光、水份和营养物质
B.食性相同的动物争夺食物
C.狼与鹿的捕食与反捕食
D.大豆从根瘤菌中获取氮素,根瘤菌从大豆中获取养料
15、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品种来,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16、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 )
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
B.抗菌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
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17、小张患了感冒,需要用药,以下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
A.感冒糖浆很甜,可以多喝点
B.用茶服药,可以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C.到医院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到医院药房拿药
D.当感冒病情减轻,就停止服药
18、我国早在10世纪,人们就已经采用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 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 抗原 特异性免疫
19、下例实例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例子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挡细菌进入 B.泪液或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C.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病菌 D.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有不再感染性
20、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是( )
A.生活有规律 B.合理膳食 C.合理用药 D.适量烟酒
二、填空题
21、右图为生产上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中的___________方法,其中①是_____
22、“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青蛙的发育属于很特殊的一类,它的
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发育,试写出青蛙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现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的__________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4、2005年10月17日,搭乘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神州6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随之返回的还有不少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受到太空射线的照射,使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培养出新作物品种,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这个过程属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________。
25、很多野生动物本身就是一个 体,如青蛙、蛇、穿山甲携带钩虫、旋毛虫等;鸟、鼠、兔、刺猬、蝙蝠等可能有病毒潜伏。
26、法国着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患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病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甲组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请回答:实验中,甲组绵羊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属于 免疫;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27、从生物进化的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_________到_________,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
28、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_____________,是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手段。
29、亲代的性状通过___________传给子代。
30、2007年1月15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新发现2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对于禽流感病人采用集中收治、隔离治疗的方法符合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___________环节。
31、下表为某家庭成员特征调查表,根据表格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类型
父亲性状
母亲性状
女儿性状
眼睑特征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耳垂特征
有耳垂
无耳垂
无耳垂
舌头特征
能卷舌(Aa)
能卷舌(Aa)
能卷舌
①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女儿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此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出现双眼皮的几率为____________。
②父亲有耳垂,母亲无耳垂,女儿无耳垂。可知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女儿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
③已知能卷舌相对于不卷舌为显性,父母都是能卷舌,女儿也能卷舌,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若此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出现能卷舌的几率为____________。
32、验证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室常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学生在实验时配制如下的不同浓度梯度的酒精:1%、3%、5%、8%、10%、15%、20%等。在15℃左右的室温中经过大量的实验,并在实验中选择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为材料,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平均数值。现将在不同酒精浓度梯度下的水蚤在10秒内的心脏跳动次数列表如下:
酒精浓度
清水
1%
3%
5%
8%
10%
15%
20%
10秒内心脏跳动次数
33
30
28
24
22
21
18
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上数据转在坐标系内表示出来,并将其连成一条曲线。
(2)上述图表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___________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
(3)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导致___________。分析其原因,就很容易得出,酒精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所以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33、艾滋病是人类社会最为关注的一种疾病,在2002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16.7%,累计感染总人数已增长到100万人。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专家估计到2010年时,我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2005年12月1日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遏制艾滋”。 强调了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恪尽职守、履行承诺。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对待艾滋病人?谈谈你的看法。
(3)如今因吸食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的人不计其数,每年的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请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倡导人们珍惜生命,远离毒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5.C B D C D 6~10.A C D D B 11~15.C A B D B 16~20.D C D D D
二、21.嫁接、接穗 22.变态、受精卵→蝌蚪→青蛙 23.遗传、变异
24.变异、人工选择 25.病原 26.特异性、对照
27.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28.计划免疫 29.精子或卵细胞
30.控制传染病 31.(1)变异、Aa、Aa、aa、75%
(2)Aa、aa、aa (3)遗传、75%
32.(1)略 (2)酒精 逐渐减少 (2)死亡 麻醉
33、(1)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2)(3)略
❸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A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问题,A错误;摩尔根等采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C正确;用样方法可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❹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10高考题)及其答案
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
第一章 基因工程
(江苏卷)18.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人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撷宰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项正确;由于植物与害虫间是相互选择的,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项错误;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项错误。
答案:A
(全国卷二)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解析:基因工程是把一个外源的基因导入到细胞内,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的。A为细胞工程,B为基因工程,C为人工诱变,D为自然基因重组。
答案:B
(浙江卷)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能识别该序列,不能对其进行切割。
答案:A
(浙江卷)6.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培养基中无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无根的幼苗不能产生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产生芽。
答案:B
(江苏卷)27.(8分)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圈l、圈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 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 。
(3)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rna Ⅰ切割,原因是 。
(4)与只使用EcoR I相比较,使用BamH 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 。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 酶。
(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 。
(7)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 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解析:(1)质粒切割前是双链环状DNA分子,所有磷酸基团参与形成磷酸二酯键,故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从图1可以看出,质粒上只含有一个SmaⅠ的切点,因此被改酶切割后,质粒变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因每条链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因此切割后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由题目可知,SmaⅠ识别的DNA序列只有G和C,而G和C之间可以形成三个氢键,A和T之间可以形成二个氢键,所以SmaⅠ酶切位点越多,热稳定性就越高
(3)质粒抗生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由图2可知,标记基因和外源DNA目的基因中均含有SmaⅠ酶切位点,都可以被SmaⅠ破坏,故不能使用该酶剪切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4)只使用EcoR I,则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的粘性末端相同,用连接酶连接时,会产生
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连接物,而利用BamH Ⅰ和Hind Ⅲ剪切时,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的粘性末端不同,用DNA连接酶连接时,不会产生自身连接产物。
(5)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该过程需要连接酶作用,故混合后加入DNA连接酶。
(6)质粒上的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用于鉴别和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7)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后,含有重组质粒的个体才能吸收蔗糖,因此可利用蔗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受体细胞,含有重组质粒的细胞才能存活,不含有重组质粒的因不能获得碳源而死亡,从而达到筛选目的。
答案:(1)0、2 (2)高 (3)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4)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5)DNA连接
(6)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7)蔗糖为唯一含碳营养物质
第二章细胞工程
(广东卷)22.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PCR技术只能用来扩增核酸,不能用来扩增蛋白质;利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答案:BD
(宁夏卷)38.[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 ,繁殖种苗的速度 。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 。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
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 ,而与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 (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进行的,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因为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营养物质丰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诱导试管苗生根,而如果要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芽,则需要与细胞分裂素配比。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应该使用生长素类似物——2,4-D。
答案:(1)遗传特性 快 遗传信息 (2)微生物 (3)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4)逐渐减小 先增加后下降 不能 (5)降低
(浙江卷)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保留有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 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解析: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原代培养到一定程度后要进行传代,因为细胞有接触抑制现象,当细胞接触时就会停止分裂(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进行的为有丝分裂,所以培养出来的多数细胞基因型相同),但是细胞在培 养过程中,传代次数也是有限的,一般为50次就会死亡,留下来的细胞就是发生了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具有不死性,但是仍保留接触抑制现象,所以还是要传代培养,这个也就是人体中癌细胞会转移的原因,所以答案为D.
答案:D
(福建卷)32.[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分)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逆子疗肾衰性贪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O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订、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胸生成素(rhEPO),其简要生产流程如右图。
请回答:
(1)图中①所指的是 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 ,③所指的物质是 。
(3)培养重组CHO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其更换 。
(4)检测rhEPO的体个活性需要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 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而成。
解析: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用PCR 扩增技术、人工合成)。图中①以核DNA为模板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为PCR技术。进行反转录的模板是mRNA。由题意可知重组CHO细胞适用于生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所以重组CHO细胞能过表达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或者红细胞生成素。培养动物细胞是用液体培养基——即培养液,细胞从培养液中吸收营养,并同时向培养液中排放代谢废物,当代谢废物积累时会危害细胞,因此要不断更新培养液。制备单克隆抗体是让淋巴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然后由杂交瘤细胞来分泌抗体。
答案:(1)PCR (2)m RNA rhEPO (3)培养液 (4)杂交瘤
第三章 胚胎工程
(江苏卷)16.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繁殖优质奶羊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B.人工授精后的一定时间内,收集供体原肠胚用于胚胎分割
C.利用胚胎分剖技术可以获得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胚胎
D.一次给受体母羊檀人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比例
解析:本题考查了胚胎工程及考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行胚胎分割要用囊胚或桑椹胚期的胚胎,B项错误。
答案:B
(江苏卷)17.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血管中有一种特殊的β一淀粉样蛋白体,它的逐渐积累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β一淀粉样蛋白体的产生和积累。下列技术不能用于老年痴呆症治疗的是
A.胚胎移植技术 B.胚胎干细胞技术
C.单克隆抗体技术 D.基因治疗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采用胚胎干细胞技术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定向改善免疫能力,基因治疗技术可以从基因水平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而胚胎移植技术则不能治疗老年痴呆,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天津卷)7.(26分) Ⅰ.(14分)下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金银,BamHI、HindIII、SmaI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 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 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 (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 B. tetR C.复制原点 D. ampR
(3)过程①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填字母代号)。
A.农杆菌转化 B. 大肠杆菌转化 C.显微注射 D. 细胞融合
(4)过程②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 。
(5)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这利用了细胞的 性。
(6)为检测人乳铁蛋白是否成功表达,可采用 (填字母代号)技术。
A.核酸分子杂交 B. 基因序列分析 C.抗原—抗体杂交 D. PCR
解析:I(1)据图,仅将人乳铁蛋白基因切割出来,需要在人乳铁蛋白基因的左侧用BanHI切割,右侧用HindIII切割。当人乳铁蛋白基因和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后,TETR基因被人乳铁蛋白基因隔开,不是完整的,而anpR基因是完整的,所以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肝菌首先需要字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2)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在启动子上。
(3)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常采用显微镜的方法。
(4)过程②的左侧是早期胚胎,右侧是代孕牛,过程②采用的生物技术是胚胎移植。
(5)将细胞培养为个体,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6)检测目的基因在手提细胞中是否表达,常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答案:Ⅰ.(1)HindⅢ和BamHⅠ;氨苄青霉素 (2)A (3)C
(4)胚胎移植技术 (5)全能 (6)C
(海南卷)26.(18分)[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问题:
(1)应用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试管牛”。试管牛的培育需经过体外受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母体中发育和产出等过程。
(2)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_________。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时期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次级卵母细胞和__________。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激素处理可使其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使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
(4)利用基因工程可以获得转基因牛,从而改良奶牛的某些性状。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若要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则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必须包括:某种牛乳腺分泌蛋白基因及其启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复制原点等。将该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为获得能大量产生人干扰素的转基因牛,该基因表达载体应导入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受精卵、乳腺细胞)。
解析: 试管牛的培育过程是:将精子与卵子取出体外受精,将受精卵在体外培养获得早期胚胎,将早期胚胎移植到母体内进一步发育,成熟后从母体内产生。精子与卵子受精时,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卵子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要想使使奶牛产生更多的卵子,通常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基本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培育转基因动物时,,一般用受精卵和胚胎干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因为这些细胞的全能性最大,易培养在一个新个体。当动物细胞作受体细胞时,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
答案:(1)早期胚胎培养(1分)胚胎移植(2分)
(2)获能第一极体(每空1分,共2分)
(3)促性腺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4)获取目的基因(2分)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2分)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分)人干扰素基因(或目的基因)(1分)
终止子(1分)标记基因(1分)显微注射法(1分)受精卵(1分)
(山东理综)35.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1)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_____;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2)在体外培养受精卵时,除了给予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外,还需要提供____气体以维持____。
(3)图中过程A称为_____,它在胚胎工程中的意义在于_____。
(4)研制能够产生人类白细胞介素的牛乳腺生物反应器,需将目的的基因导入牛受精卵,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是____;获得转基因母牛后,如果_____即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
解析:精子与卵子受精时,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卵子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备受精能力。在动物细胞培养时,要提供一定量的O2以维持细胞呼吸,同时还要提供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
答案:(1)使卵母细胞成熟(或:使卵母细胞获得受精能力) 获能
(2)CO2 培养液(基)的pH (3)胚胎移植 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
(4)显微注射法 牛奶中含有人类白细胞介素(或:牛乳腺细胞已合成人类白细胞介素)
❺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模型方法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也可以借助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或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而不是对认识的对象进行形象化描述,B错误;
C、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因而不能用来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C错误;
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尽量防止标志物脱落,否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D正确.
故选:D.
❻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1:正确,是最基本的方法。
2:正确,可以说是一种在人为干预、控制所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客观事物的手段。
3: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
4: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一般用于心理学。
答案为A
❼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系统的方法。
1、观察描述法
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
2、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3、实验法
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4、系统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
(7)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考题和答案有哪些扩展阅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几千年来,中国在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实践中,积累了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丰富知识。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确立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❽ 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它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方法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般方法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
❾ 谁有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什么都可以)
生物化学习题(答案不太全)
第一章 绪 论
一、问答
1.什么是生物化学?它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生物化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各时期一二例重大成就。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一、问题
1.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2.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写出其结构通式。
3.蛋白质中有哪些常见的氨基酸?写出其中文名称和三字缩写符号,它们的侧链基团各有何特点?写出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式。
4.什么是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进行计算?
5.何谓谷胱甘肽?简述其结构特点和生物学作用?
6.什么是构型和构象?它们有何区别?
7.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
8.简述蛋白质的a-螺旋和b-折迭。
9.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一级结构中起作用?
10.为什么说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11.碳氢链R基在蛋白质构象中如何取向?
12.多肽的骨架是什么原子的重复顺序,写出一个三肽的通式,并指明肽单位和氨基酸残基。
13.一个三肽有多少NH2和COOH端?牛胰岛素呢?
14.利用哪些化学反应可以鉴定蛋白质的N-端和C-端?
15.简述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机理,并概要说明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16.简述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7.试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蛋白质如何分类,试评述之。
二、解释下列名称
1.蛋白质系数 2.变构效应 3.无规则卷曲 4.a-螺旋
5.<
生物化学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A、ACP B、肉碱 C、柠檬酸
D、乙酰肉碱 E、乙酰辅酶A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 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是(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E、直接由核糖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是(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 项是错误的(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成都是连续进行的
E、子代与亲代DNA分子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19、肌糖元不能直接补充血糖,是因为肌肉组织中不含( )
A、磷酸化酶 B、已糖激酶
C、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醛缩酶
20、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
A、α— 球蛋白 B、β—球蛋白
C、清蛋白 D、凝血酶原
E、纤维蛋白原
21、体内能转化成黑色素的氨基酸是( )
A、酪氨酸 B、脯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E、谷氨酸
22、磷酸戊糖途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
A、细胞核 B、线粒体
C、细胞浆 D、微粒体
E、内质网
23、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供体是( )
A、G-1-P B、G-6-P
C、UDPG D、CDPG E、GDPG
24、下列关于氨基甲酰磷酸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它主要用来合成谷氨酰胺
B、用于尿酸的合成
C、合成胆固醇
D、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
E、为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产物
25、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无关的因子是( )
A、起始因子 B、终止因子
C、延长因子 D、GTP
E、P因子
26、冈崎片段是指( )
A、模板上的一段DNA
B、在领头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C、在随从链上由引物引导合成的不连续的DNA片段
D、除去RNA引物后修补的DNA片段
E、指互补于RNA引物的那一段DNA
27、下列哪组动力学常数变化属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
A、Km增加,Vmax不变
B、Km降低,Vmax不变
C、Km不变,Vmax增加
D、Km不变,Vmax降低
E、Km降低,Vmax降低
28、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血浆脂蛋白主要是( )
A、VLDL B、CM C、HDL
D、IDL E、LDL
29、结合胆红素是指( )
A、胆红素——清蛋白
B、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D、胆红素——Z蛋白
E、胆红素——珠蛋白
30、合成卵磷脂所需的活性胆碱是( )
A、ATP胆碱 B、ADP胆碱
C、CTP胆碱 D、CDP胆碱
E、UDP胆碱
31、在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连接的方式是( )
A、2′-3′磷酸二酯键
B、2′-5′磷酸二酯键
C、3′-5′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糖苷键
32、能抑制甘油三酯分解的激素是( )
A、甲状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E、生长素
3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尿素合成过程的中间产物( )
A、甘氨酸 B、色氨酸
C、赖氨酸 D、瓜氨酸
E、缬氨酸
34、体内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
A、硫酸 B、乳酸 C、CO2
D、柠檬酸 E、磷酸
35、下列哪种物质是游离型次级胆汁酸( )
A、鹅脱氧胆酸 B、甘氨胆酸
C、牛磺胆酸 D、脱氧胆酸
E、胆酸
36、生物体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有多少个( )
A、1 B、2 C、3 D、4 E、5
二、填充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PI)时,以__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以______离子存在,在PH<PI时,以______离子形式存在。
2、血浆脂蛋白用超速离心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3、饱和脂酰COAβ—氧化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步反应,β—氧化的终产物是______,每次β—氧化可产生______克分子ATP。
4、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______组成,核心酶组成是______,参予识别起始信号的是______。
5、根据激素的化学本质,可将其分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
6、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第一相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相反应是______。
7、大多数真核细胞的MRNA5′一端都有______ 帽结构,3′一端有______结构。
8、体内硫酸根的供体是______、甲基的供体是______、磷酸核糖的供体是______。
9、常见的一碳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携带它们的载体是_______。
10、下列氨基酸的脱羧产物分别为:组氨酸______,色氨酸______,谷氨酸______。
11、对神经肌肉应激性Ca+2起______作用,K+起______。
12、VitD的活性形式是______。
13、合成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14、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是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Watsan-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中,______处于分子外边,______处于分子中央,螺旋每上升一圈bp数为 。
16、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7、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18、血钙可分为______和______,血浆钙中只有______才直接起生理作用。
19、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辅助因子。
20、人体铁的贮存形式有______、______。
21、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哪 些活性物质______、______和______。
23、生物体物质代谢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4、肾小管的“三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功用是换回______。
25、线粒体呼吸链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酮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7、核苷酸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成分组成。
28、DNA的三级结构是______结构,核小体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三、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
3、糖异生
4、氧化磷酸化
5、呼吸链
6、载脂蛋白
7、r-谷氨酰循环
8、DNA半保留复制
9、不对称转录
10、酶原的激活
11、胆色素
12、反向转录
四、问答题
1、简述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2、磷酸戊糖途径分哪两个阶段,此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3、试述成熟红细胞糖代谢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4、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机体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5、简述蛋白质及肽类激素的调节机制。
6、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是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E 2、D 3、B 4、A 5、B 6、B 7、D 8、C 9、D 10、B 11、D 12、B 13、D 14、D 15、B 16、E 17、E 18、D 19、D 20、C 21、A 22、C 23、C 24、D 25、E 26、C 27、A 28、A 29、C 30、D 31、C 32、C 33、D 34、C 35、D 36、C
二、填充题:
1、两性离子、负离子、正离子
2、CM、VLDL、LDL、HDL
3、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乙酰辅酶A、5
4、α2ββ′σ、α2ββ′、σ
5、蛋白质和多肽类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类固醇激素、脂肪酸衍生物
6、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
7、M7G 、POLYA
8、PAPS SAM PRPP
9、-CH3、=CH2、-CH=、
-CHO、-CH=NH、FH4
10、组胺 、5-羟角胺、r-氨基丁酸
11、降低、升高
12、1,25-(OH2)VitD3
13、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14、铁卟啉化合物、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胆素
15、磷酸核糖、碱基、10
16、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
17、酪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18、非扩散钙、可扩散钙、Ca2+
19、丙酮酸 脱羧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TPP、硫辛酸、FAD NAD CoASH
20、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21、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
22、胆汁酸、类固醇激素、VitD3
23、细胞水平、器官水平、整体水平
24、泌H+、泌K+、泌、NaHCO3
25、NAD+或NADP+、FAD或FMA、铁硫蛋白、辅酶Q、细胞色素类
26、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27、含氮碱基、戊糖、磷酸
28、超螺旋、DNA、组蛋白、
三、名词解释
1、物理或化学因素(如加热、酸、碱等)引起蛋白质结构变化,并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变性时不涉及一级结构改变或肽键的断裂。
2、必需基团相对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直接负责结合及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区域。
3、由非糖物质如乳酸、甘油等在肝中转变为糖的过程。
4、生物氧化的释能反应同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的吸能反应,二者偶联,称为氧化磷酸化。
5、定位于线粒体内膜,由一组H和电子传递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所构成的,能把还原当量(2H=2e+2H+)氧化成H2O的反应链称为呼吸链。
6、载脂蛋白是存在于血浆脂蛋白中的一类蛋白质。现一般将其以A、B、C、D、E表示分为五类,其中有的又分若干亚类(以Ⅰ、Ⅱ、Ⅲ等表示),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促使脂类溶于血浆转运,稳定脂蛋白结构。有的尚有激活有关酶、识别受体等特殊功能。
7、是指氨基酸从肠粘膜细胞吸收,通过定位于膜上的r-谷氨酰转肽酶催化使吸收的氨基酸与G-SH反应,生成r-谷氨酰基-氨基酸而将氨基酸转入细胞内的过程。由于该过程具有循环往复的性质,故称其为r-谷氨酰循环。
8、一个亲代DNA分子复制一次所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两条链里的一股是来自亲代,另一股是新合成的,即“新、旧”各半,称半保留复制。
9、双链DNA分子上分布着很多基因,并不是所有基因的转录均在同一条DNA单链上,而是一些基因在这条单链转录,另一些基因的转录在另一条单链上,DNA双链一次只有一条链(或某一区段)可作为模板转录,称之为不对称转录。
10、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酶原的激活。
11、胆色素是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产物,它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因其具有颜色故名胆色素。正常时随胆汁排泄。
12、以病毒RNA为模板,以4SRNA或色氨酸RNA为引物,4种dNTP为原料,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反向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
四、问答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