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肌力的检查方法和训练原则

肌力的检查方法和训练原则

发布时间:2022-06-10 03:44:58

Ⅰ 简述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原则

1、大负荷原则:

此原则是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个基本原则。力量训练的负荷由负荷强度,负荷量和训练频率决定。通常,只要不超出人体的承受能力,运动的负荷越大,肌肉的生理反应也越大,反复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肌肉的适应性。运动负荷越小,生理反应越小,其效果越不明显。

2、针对性训练:

专门的项目有专门的训练内容,不同的项目训练方法也不同,不能按部就班。在通常情况下,两类运动中动用的肌群是一样的,但运动的形式却是不一同的。短跑运动员,往往不是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反之亦然。

同样地,训练中动作的节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专门训练时,练习的动作节奏与速度也要和正式的运动相一致。

3、练习顺序原则:

训练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习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先练多关节,后练单关节;单一肌群训练时,大强度训练在前,小强度训练在后。

4、合理间歇练习:

每一次超量恢复训练都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充足的休息时间才有利于身体快速恢复,从而进行下一次训练。不仅仅是超量恢复要有间歇,在训练环节中要间歇,组间中也要有间歇,通常在环节间歇是90S,组间间歇为5min。

5、系统性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练习应长期系统地安排。研究表明,练习频率高、肌肉力量增长很快者,停止练习后消退也快;而练习频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肌肉力量缓慢增长者,力量保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Ⅱ 肱三头肌肌力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皆在评估肌力大小,确定肌力障碍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

一、肌肉分类

人类肢体的复杂动作需要靠多组肌肉恰当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据这些肌肉参加动作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复杂的精细动作和运动。

1.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为主动肌,协助或帮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的称为副动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也称为动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肌肉的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分为二种类型:

1.向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2.离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二)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也称为静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此时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

三、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发达程度 最直接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5.杠杆效率

四、6级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5 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患者仍不够明白,给予必要的示范,以取得患者患者配合。

2.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方法和技巧,根据患者全身的功能状况、关节活动的质量、关节有无异常的病理形态以及患者的配合意识,按照检查的基本原则,确定肌力检查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检查体位和姿势。

3.减少肌力检查的干扰因素,患者的疼痛、疲劳、衣服过厚或过紧都会影响肌力检查的准确性。还应防止其他肌肉的代偿出现的假现象。

4.检查前详细了解被检查部位的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在肌力检查中长时间的等长收缩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故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6.充分固定肌肉附着的近端关节。

六、检查方法

1.颈前屈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

0-1级,仰卧位,肩部放松,固定胸廓,当患者试图屈颈时,0级,不能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

1级,可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无动作出现

2级,侧卧位,托住头部可做全范围屈颈

3级,仰卧位,可做全范围屈颈,但不能抵抗阻力

一、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4-5级, 仰卧位,抬头屈颈,能抵抗加在前额部中等或较大的阻力

2.颈后伸 主动肌:斜方肌、颈部竖脊肌

3.躯干前屈 腹直肌

4.躯干后伸 竖脊肌、腰方肌

5.躯干旋转 腹外斜肌

6.上提骨盆 腰方肌

二、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肩胛骨

1.肩胛骨外展及上旋 前锯肌

0-1级 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

0级,未触及前锯肌收缩

1级,可触及前锯肌收缩

2级,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可见肩胛骨活动

3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患者能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4-5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检查者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向下,向内施加中等或较大的阻力,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2.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肩胛提肌

3.肩胛骨内收 斜方肌中部、菱形肌

(二)肩关节

1.肩关节屈曲 三角肌前部、肱肌

2.肩关节后伸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3.肩关节外展 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4.肩关节水平后伸 三角肌后部

5.肩关节水平前屈 胸大肌

6.肩关节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7.肩关节内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三)肘关节

1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2.肘关节伸展 肱三头肌

(四)前臂

1.前臂旋后 肱二头肌、旋后肌

2.前臂旋前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五)腕关节

1.腕关节屈曲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2.腕关节伸展 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三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髋关节

1.髋关节屈曲 腰大肌、髂肌

2.髋关节伸展 臀大肌、肱二头肌

3.髋关节外展 臀中肌

4.髋关节内收 内收肌群、耻骨肌

5.髋关节外旋 闭孔内外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6.髋关节内旋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二)膝关节

1.膝关节屈曲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2.膝关节伸展 股四头肌

(三)踝关节

1.踝关节跖屈 腓肠肌、比目鱼肌

2.踝关节背屈合并内翻 胫前肌

3.踝关节外翻 腓骨长、短肌

Ⅲ 肌力是怎样分级的,有哪些锻炼的方法

在医学上,根据肌肉的不同状态,可将肌力可划分为五级。锻炼肌力的方法有很多,重点就在于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肌力分类

0级肌力属于最差的肌肉状态。这种情况下,肌肉基本没有收缩,可以断定为是完全瘫痪状态。1级肌力说明肌肉有轻度的肌肉收缩,但不能够产生关节运动。而2级肌力又能分为三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抗引力,以及在抗引力状况下能否完全运动。3级肌力同样分为3种,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抗引力并在抗引力时是否能够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4级肌力,说明我们的肌肉在中度抗阻时能有完全运动幅度,到了5级肌力时,说明我们在抗最大阻力时能够有完全的运动幅度。最后最为重要的一点,锻炼肌肉需要我们经常保持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肌肉的力量与耐力。但是要切记不能够进行超负荷训练,导致我们的肌肉纤维流失。

Ⅳ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肌肉力量训练的一些基本的方法以及各方面的原则,是按照自己身体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要求性的决定,相关的动作只是一个辅助。

1、拉力器“伐木者”式

侧腹肌的锻炼需要的是阻力训练,侧卷腹虽然动作不错,但是这种没有阻力的锻炼的效果从长期来看并不明显。

额外的阻力能够帮助你持续刺激你侧腹肌的增长。将拉力器固定在最低的位置,然后往身体的另外一侧发力,拉至两手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2、悬挂式收腹

一般悬挂的动作相对来说难度都比较大,但是其锻炼的结果却是非常令人满意的。通过将小腿靠近你的胸腔,能够锻炼到自己腹肌的下半部分。再加上一点角度上的收腹,更是让你的侧腹肌得到锻炼。

3,蹬车式收腹

这项动作并不需要你很快地完成,反而你应该是把动作给慢下来。背躺在垫子上,两手放在脑后,利用手指微微支撑自己。

蹬车动作时,注意在一条腿靠近自己胸部时心里默数一个数作为停顿,整个过程保持腿离地。尝试3-4组,每组10-12个。

根据每个人肌肉力量锻炼的不同都是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但是大部分的动作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锻炼。

Ⅳ 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超负荷原则超负荷运动时肌肉对抗大于平时已经适应的负荷,称为超负荷。
肌肉或肌群超负荷时,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超负荷可使肌肉得到极大刺激,并产生一定生理适应,使肌肉力量增加。
应当注意的是,超负荷并不是超过本人的最大负荷能力,而是指这种负荷应超过平时的一般负荷阻力。或超过自己过去已经适应的负荷。
(二)、渐增阻力原则超负荷训练使肌力增加,使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已经适应的负荷,而不是超负荷了。这时如果不增加训练负荷量,使之达到新的超负荷,就不能使力量继续增加了。只有逐渐增加负荷量,使负荷重新成为超负荷,训练效果才能不断地增进。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如何确定负荷以及何时增加负荷是人们经常关心的问题。
Fox指出:以8-RM负荷为例,当随着力量的增加8-RM的负荷逐步变成可重复8次以上,直至受训练者能使8-RM负荷重复12次,即这一负荷变成12-RM时,就要考虑增加训练的负荷。使新增加的负荷又成为8-RM。这就是所谓的“负荷到8,训练到12”。当然,渐增负荷的标准也要区别对待,如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或是力量较弱者,可以采用“负荷到10,训练到15”,或“负荷到15,训练到20”等。为了发展绝对肌肉力量,也可采用“负荷到1,训练到5”的训练原则。

(三)、由大到小原则所谓由大到小原则是指在负重抗阻训练中,先进行主要由大肌肉群参与的练习,然后进行小肌肉群的练习。
由大到小原则的生理机制是:
①当一块肌肉受到训练而增加力量时,身体其它肌肉的力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因此先练习大肌肉群,这种相互影响会更加明显;②小肌肉群容易疲劳,一块肌肉的疲劳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能对其它肌肉的工作能力有所影响。因此,先练习大肌肉群可推迟肌肉疲劳的出现。
(四)、专门性原则力量训练的专门性原则包括:
①进行力量练习的身体部位的专门性②练习动作的专门性。
即:进行负重抗阻练习时,应包含直接用来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并尽可能地模拟其实际的动作结构及动作的节奏与速度。身体部位的专门性和动作结构的专门性,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协调调节能力,以及肌肉内一系列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男子投掷铁饼成绩与各肌群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肩带肌r=0。735躯干肌r=0.629腿肌r=0.680根据这一关系,对力量训练的部位比例按排应为:
肩带肌力量练习占45%下肢肌的力量练习占25%躯干肌的力量练习占15%全面力量练习占15%运动技术的专门性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在一些情况下,两类运动中使用的肌群是相同的,但运动的形式却是不同的。专门训练的重要性,甚至在一些参与工作的肌群和动作结构基本一致的同类运动项目中也可以见到。
例如:卓越的短跑运动员,往往不是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反之亦然。短跑和长跑只是跑步的速度不同。显然,训练中动作的节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专门训练时,练习的动作节奏与速度也要和正式的运动相一致。

Ⅵ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肌力测试方式主要有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检查。

一、徒手肌力检查

徒手肌力检查是检查者用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技能和判断力,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范围以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代表肌肉收缩的耐力。

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二、器械检查

在肌力超过3级时,为了进一步做较细致的定量评定,须用专门器械作肌力测试。根据肌肉的不同的收缩方式有不同的测试方式,包括等长肌力检查、等张肌力检查及等速肌力检查。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

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

2、等张肌力检查。

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

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

3、等速肌力检查

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

(6)肌力的检查方法和训练原则扩展阅读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产牛张力,导致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也可将其视为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肌力测定是康复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

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评定的目的及意义 :

1、肌力评定可以帮助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围与程度。

2、发现导致肌力低下的原因。

3、为制定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4、检验治疗、训练的效果。

Ⅶ 肌力的检查方法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与肌力的检查方法和训练原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年高效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465
氨氮分析仪检测方法 浏览:977
636减去197的简便方法 浏览:417
考起清华北大有哪些方法 浏览:712
电瓶充电线和插座连接方法 浏览:721
薏米红豆代餐饼的食用方法 浏览:330
重庆偏瘫自我训练方法有哪些 浏览:593
老公帮小孩吸奶有什么方法 浏览:249
电流导入仪使用方法 浏览:498
提拔领导的正确方法 浏览:628
成本核算方法应用研究 浏览:688
博美犬减肥方法技巧有哪些 浏览:498
用什么方法去老年斑 浏览:599
鱼轮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646
大月份怀孕母牛肚胀治疗方法 浏览:849
测量尽量准的方法 浏览:199
研究课题具体研究方法 浏览:149
电脑电源串联的方法 浏览:785
肛瘘治疗有什么新方法 浏览:438
水培生根粉的使用方法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