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注射液除菌过滤可采用什么方法

注射液除菌过滤可采用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8 15:54:50

㈠ 请阐述常用的灭菌方法

加热灭菌法

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酶、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加热灭菌又分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主要是因湿热灭菌时,有水分存在,蛋白质容易变性。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润湿,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

干热灭菌法 常用的有火焰灭菌法与干热空气灭菌法两种。

紫外线灭菌法

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53.7nm。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较易穿透清洁空气及纯净的水。因此本法适用于照射物体表面之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不适用于药液的灭菌、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线,因此装于玻璃容器中的药物不能用此法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会发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开启紫外线灯1~2小时,关闭后人才进入洁净室。如果必须在人进去后仍要开紫外线灭菌,则人的皮肤及眼睛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一般在6~15m3的空间可装置30瓦紫外线灯一盏,离地面2.5~3m为宜。

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定时间70%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国产紫外线灯平均寿命一般为2000h。
2、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50倍。

3、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4、紫外线灭菌效果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关,这需要通过验证来确定照射时间。
5、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灭菌方法的验证采用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生物指示剂多用枯草芽孢杆菌。

微波灭菌法

微波是指频率在30~3000MHz之间的电磁波。水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极性分子转动,分子间的磨擦而生热,且升温迅速,靠热力而灭菌。在数十秒至几分钟之内可达100~150℃,并全部杀死液体中的微生物,适于水溶性注射液的灭菌。另外,固体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丸剂、散剂、胶囊粉等)也含少量水分,微波能穿透到固体内部,由表至里被均匀加热,而起干燥、灭菌的作用。多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灭菌,有望用于注射液的灭菌。但可能对某些药品的PH值、含量、颜色有影响。

辐射灭菌法

辐射灭菌是应用γ射线、β射线杀灭细菌的方法,又称电离辐射,前者由钴-60或铯-137发出,穿透力强;后者由电子加速器产生,带电荷,穿透力弱,灭菌效果差。

化学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系指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同一种化学药品的低浓度时呈现抑菌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则能起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可能是: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死亡,或与酶系统结合影响代谢,或改变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常用的方法有消毒剂消毒法和化学气体灭菌法等。

消毒剂消毒法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化学消毒剂大多仅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而不能杀死芽孢,能控制一定范围的无菌状态。可将消毒剂配成适宜浓度,采用喷淋、涂擦或浸泡等方法对物料、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0.1%~0.2%苯扎溴铵溶液、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常用于物体表面灭菌。但要注意其浓度不要过高,以防止化学腐蚀作用。洁净室的墙面、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仪器、操作台、车、桌、椅等表面以及人体双手(手套)在环境验证及日常生产时,应定期清洁并用消毒剂喷洒,无菌室用的消毒剂必须在层流工作台中,用0.22μm的滤膜过滤后方能使用。

化学气体灭菌法

系指利用化学药品的气体或产生的蒸汽进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1.环氧乙烷灭菌法

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杀菌的方法。它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可应用于工衣灭菌、不耐加热灭菌的药品、医用器具、设施、设备等的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系统,主要有下列四项互相制约的重要因素影响灭菌效果:
1、温度;2、湿度;3、气体浓度;4、灭菌时间。因为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物质,明火可以引起燃烧,同时由于气体分解还可能引起爆炸,环氧乙烷灭菌中应十分注意安全问题。

2.甲醛等蒸汽熏蒸法

采用甲醛、丙二醇或过氧醋酸等化学品,通过加热产生蒸汽进行空气环境灭菌。
(1)、计算房间体积,按10g/m3的比例称出甲醛。
(2)、将甲醛倒入甲醛发生器或加热盘或烧杯中,并放好加湿用水,必要时还需加入高锰酸钾(2~3g/m3),然后加热(甲醛发生器用蒸汽加热,加热盘或烧杯用热水盛入其中加热)使其蒸发成气体。
(3)、灭菌流程:空调器停止运转→启动甲醛气体发生器或在加热盘中加热甲醛 →让甲醛气体扩散约30分钟→启动空调器让甲醛气体循环约30分钟→停止空调器,房间熏蒸消毒,时间不少于8小时→ 房间排气,用新鲜空气置换约2小时→ 恢复正常运行。当相对湿度在65%以上,温度在24~40℃时,甲醛气体的消毒效果最好。

3、臭氧消毒法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遍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为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种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霉菌也很有效。

㈡ 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式有哪些

(1)加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来杀死微生物(超过最高生长温度)的方法。加热灭菌的原理:当高温作用于微生物时,首先引起细胞内生理生化反应速率加快,机体内对温度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尽而导致细胞内原生质体的变化、酶结构的破坏,从而使细胞失去了生活机能上的协调,停止了生长发育。随着高温的继续作用,细胞内原生质便发生凝固,酶结构完全破坏,活动消失,生化反应停止,渗透交换等新陈代谢活动消失,细胞死亡。加热灭菌可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

1)干热灭菌 利用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而没有饱和水蒸气参加的灭菌法称为干热灭菌法。由于干热灭菌使用方便,方法简单,故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如火焰灭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烧死,故又称焚烧灭菌法。采用此法灭菌既彻底又迅速,但只适用于金属制的接种工具、试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处理。热空气灭菌法:即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利用干热空气来灭菌。

2)湿热灭菌 即利用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湿热灭菌又分为高压、常压、间歇灭菌和巴氏灭菌4种。

①高压蒸汽灭菌 由于高压蒸汽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较常压高的温度,能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质在湿热条件下容易变性,在热蒸汽条件下,细菌的芽孢在120℃,经20~30分钟可全部被杀死。如灭菌材料体积较大,不易被穿透时,可将压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长至1~2小时。在高压蒸汽灭菌中,灭菌温度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图2-6)。

图2-7 简易常压灭菌法

③常压间歇蒸汽灭菌法 这是利用常压蒸汽反复几次灭菌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待灭菌物品放在锅内,100℃处理1小时左右,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让其冷却至30℃左右,此时芽胞会萌发,再以同样方法加热处理,反复3次,可达到灭菌目的。该方法可用于不耐高温的药品、营养物、特殊培养基的灭菌。

④低温巴氏灭菌法 即在60~70℃下,经一定时间,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适应于不耐高温的物品消毒。有些培养基,在高温下遭到破坏,用此法既可杀死致病微生物的营养体,又能使培养基的成分不致受到严重破坏。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堆积发酵工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杀死其中的病虫、杂菌。

(2)过滤除菌法

又分液体过滤和空气过滤两种,就是采用机械的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通过机械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或空气从筛孔流出,各种微生物菌体则留在筛子上,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如动物血清、蛋白质、酶、维生素等)及气体的灭菌。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带菌空气通过过滤灭菌形成无菌空气,从风洞中吹出,来造成工作台范围的无菌状态。过滤灭菌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常用的过滤器有用硅藻土制的、石棉制的、陶瓷土制的,也有用火棉胶、硝化纤维素滤膜制成的。

(3)辐射灭菌法

利用辐射产生的能量进行杀菌的方法称辐射灭菌。辐射可分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和质子、微波等属电离辐射,紫外线、臭氧、日光为非电离辐射。

1)紫外线灭菌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用灯管直接照射细菌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将细菌细胞质诱导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而发生变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紫外线的有效作用距离为1.2~2.0米。紫外灯一般悬吊在接种室或培养室的上方,个数依房间大小而定,容1~2个人操作的接种室,安装一个30瓦的紫外灯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种前,应将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种室(箱)内,然后打开紫外灯照射。如果接种室体积较大,开灯照射2小时才能达到灭菌效果;如果较小,只需开灯半小时左右既可达到灭菌效果。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滤过,因此,只适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灭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尤其是眼睛有杀伤作用,应避免直视,工作时应将紫外灯关闭。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场所如果处在稍暗无光的情况下,能提高杀菌效果。细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线照射后,随即给予可见光照射,部分细菌有复活的可能。干细胞比湿细胞对紫外线的抗性强,孢子比其营养细胞对紫外线更具抗性。

2)微波灭菌 由于微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被极化,并随着电场方向的改变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分子之间高速度摩擦产生热能,这种热能不同于外部加热,可在短时间里使细胞爆破而物体本身的温度却只有极微增加,从而达到灭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炉只需60秒钟就能杀死食品中192万个大肠杆菌。

3)臭氧发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核酸。O3也是一种暂态物质,常温下能自然分解,还原成氧。其灭菌原理实际上和紫外线消毒极相似。

㈢ 过滤灭菌法是什么

过滤灭菌跟注射器的针头的装置一样不过是个隔膜 通过压力吧要灭菌的液体通过滤膜原理是:由于滤膜的孔径小于细菌的直径 所以能把细菌隔离在滤膜之外 这样除菌的~

㈣ 注射剂用什么方法除热原最好

注射剂生产中,原辅料、溶剂本身附有大量的热原物质。热原的体积很小,一般为0.5~5纳米,可通过一般滤器;常用的除菌滤器孔径也在0.1~0.8微米之间,对热原不能完全滤除;超滤膜孔径为0.001~0.02微米,能除去热原,但对药液主药成分截留较严重,不经济,局限性大。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且有助滤脱色作用,在注射液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使用时用量一定要视原料质量、药液澄明度和其本身质量而定,一般为溶液总量的0.1%~1%。可以说,活性炭是去除热原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使用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其使用方式。

㈤ 过滤除菌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过滤除菌法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酒类生产中的应用
1.纯生啤酒的过滤除菌
纯生啤酒的生产不经过高温杀菌,采用无菌过滤法滤除酵母菌、杂菌,使啤酒避免受到热损伤,保持了原有的新鲜口味,最后一道工序采用严格的无菌灌装,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质期一般可达180天。纯生啤酒与一般的生啤酒有区别, 一般的生啤酒虽然也没有经过高温杀菌, 但它采用的是硅藻土过滤机,只能滤掉酵母菌,而杂菌不能被滤掉,因此一般的生啤酒保质期一般在3-7天。无菌过滤法是常用的冷杀菌法,经硅藻土过滤机和精滤机过滤后的啤酒,再进入无菌过滤组合系统过滤,包括复式深层无菌过滤系统和膜式无菌过滤系统。经过无菌过滤后,要求能基本除去酵母和其他所有微生物营养细胞。
2.黄酒的过滤除菌
由于黄酒是一种非蒸馏酒,未经处理的原酒中含有大量的浑浊物、胶体物、细菌及其它微生物。为提高黄酒的品质,延长存放时间,必须对黄酒进行过滤灭菌后方可投入市场销售。采用过滤除菌法替代传统的蒸汽灭菌法,由于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出去大肠杆菌及其它杂菌、悬浮杂质,对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黄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3.白酒、葡萄酒等其它果酒的过滤除菌
用无机膜对白酒、葡萄酒等其它果酒进行过滤除菌,经过滤后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微生物,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澄清度,保持产品的色、香、味,提高产品的保存期。
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
1. 酱油的过滤除菌
由于酱油的生产过程多数暴露在自然空间,在原料发酵分解过程中,伴随着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细菌类、放线菌类、酵母菌类等微生物。这些菌类的存在,不但影响着酶的正常分解作用, 而且产生一些异样气味及现象,致使酱油发生变味、甚至变质。在酱油生产出来后,及时地将这些杂菌杀死或除去,以保证酱油质量不变,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酱油的生产实践可知,在过滤除菌法中使用不大于0.5μm的过滤膜便可把酱油中的杂菌完全除去。
2. 醋的过滤除菌
液态由稀醇生产醋的发酵过程中,由于黑色杆菌的存在导致液体产品的浑浊,通常采用无机膜及氧化锆连续的错流过滤可以去除浓缩物中的黑色杆菌,使液体产品得到澄清,并可以除去细菌。
牛奶的过滤除菌
陶瓷膜在脱脂牛奶的除菌和牛奶的浓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
果汁饮料的过滤除菌
20世纪80年代初,无机膜过滤除菌技术就在法国果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除去很容易引起果汁变质的细菌、果胶及粗蛋白质,而且过滤果汁品质优良,比巴氏杀菌生产的果汁更具有芳香味。
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超滤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主要应用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地表水处理、海水淡化、中水回用等方面。饮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超滤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重金属、氟化物、氯化物、消毒副产物和农药残留物等都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的物质,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3]
空气的过滤除菌
使用过滤法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是一种比较简易的空气消毒方法。虽然经过滤空气尚不易达列完全灭菌,但由过滤处理中一般不使用热力和消毒剂,因此为人们所乐于接受。门前该法已普遍用于建筑物均通风、个人防护和生物制品工业中。

㈥ 右旋糖酐注射液的灭菌方法是什么

采用热压灭菌法,在115℃下30分钟灭菌

㈦ 手术室无菌物品灭菌方法有哪几种适用范围以手术室内物品举例说明每一种灭菌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医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通常包括热力、紫外线、辐射、超声波和滤过除菌等.
(一)热力灭菌法
热力能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核酸解链崩裂,从而导致其死亡.
1.干热灭菌法 常用焚烧、烧灼和干烤等方法.
(1)焚烧与烧灼 焚烧仅用于废弃的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垃圾、人及动物尸体等.烧灼用于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金属器械、试管口、瓶口等的灭菌.
(2)干烤 使用干烤箱灭菌,一般需加热至160℃~170℃经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金属物品等的灭菌.
2.湿热消毒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 法国学者巴斯德创用而得名.主要以较低温度杀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使物品中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此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加热61.1℃~62.8℃、30min;另一种方法是加热71.7℃、15~30s.现在人们多用后种方法对牛奶进行消毒.
(2)煮沸法 煮沸100℃、5~1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芽胞则需要煮沸1~2h.常用于注射器、食具与饮水的消毒.
(3)流通蒸气法 用阿诺(Arnold)蒸锅或普通蒸笼,加热100℃、15~30min,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若将消毒后的物品放入37℃孵箱培养,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蒸一次,如此连续三次以上,可达到灭菌效果,这种方法称为间歇灭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糖类、血清和鸡蛋培养基等的灭菌.
(4)高压蒸气灭菌法 是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灭菌方法.使用高压蒸气灭菌器,利用加热产生蒸气,随着蒸气压力不断增加,温度随之升高,通常压力在103.4kPa(相当旧制的15磅/吋 2 或1.05kg/cm 2 )时,器内温度可达121.3℃,维持15~30min,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此法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及敷料等耐湿和耐高温物品的灭菌.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1.日光与紫外线 日光消毒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将病人的被褥、衣服、书报等在日光下曝晒数小时,可杀死表面的大部分微生物.日光中杀菌的成份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紫外线的杀菌原理,主要是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红外线能透过石英,但不能穿过一般玻璃或薄纸,因此,紫外线只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例如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
2.电离辐射 X射线、γ射线和阴极射线等电离辐射,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因而可产生较强的致死效应.其机制在于产生游离基,破坏DNA.此法常用于大量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亦可用于中药成药和食品的消毒,而不破坏其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
(三)超声波
超声波是不被人耳感受的高于 20千周/s的声波.其杀菌机制主要是它通过水时发生空化作用,而破坏了细菌细胞质的胶体状体,使其胞膜、胞质分离,胞壁及胞膜破碎致细菌繁殖体死亡.此法主要用于粉碎细胞,以提取细胞组分或制备抗原等.
(四)微波
是一种波长为 1mm到1m左右的电磁波,称微波.它能穿透玻璃、塑料薄膜与陶瓷等物质,但不能穿透金属表面.目前用于消毒的微波有2,450MHz与915MHz两种,常用于检验室用品、非金属器械、无菌病室的食品用具及其它用品的消毒.
(五)滤过除菌
滤过除菌是用滤菌器阻留过滤液体和气体的细菌,以达到无菌的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常用滤菌器有蔡氏滤器、玻璃滤器、薄膜滤器及高效颗粒空气滤器四种.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二、化学消毒法
许多化学药物都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按作用不同分为化学消毒剂和化学治疗剂两类,用于消毒、防腐和治疗疾病.
(一)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
具有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消毒剂.消毒剂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只能外用,不能内服.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伤口、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消毒剂在低浓度时也可作防腐用,但防腐剂的关键是应要对人体无毒性作用.消毒剂种类浓度与用途见表 13-1.
表 13-1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与用途
类别
名称
浓度
用途
重金属盐类
红汞
2%
皮肤粘膜的小创伤消毒
升汞
0.05%~0.1%
非金属器皿浸泡消毒
硝酸银
1%
新生儿滴眼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
高锰酸钾
0.1%
皮肤粘膜消毒
过氧化氢
3%
皮肤粘膜创口消毒
过氧乙酸
0.2%~0.5%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碘酒
2.0%~2.5%
皮肤消毒

0.2ppm~0.5ppm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漂白粉
10%~20%
地面、厕所与排泄物消毒
醇类
乙醇
70%~75%
皮肤、体温表消毒
酚类
石碳酸
3%~5%
地面、器具表面的消毒
来苏
2%
皮肤消毒
醛类
甲醛
10%
物品表面、空气消毒
戊二醛
2%
精密仪器、内窥镜消毒
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
0.05%~0.1%
皮肤粘膜、器械消毒
杜灭芬
0.05%~0.1%
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类消毒
染料
龙胆紫
2%~4%
浅表创伤消毒
酸碱类
醋酸
500mml/100m 3
加等量水蒸发
空气消毒
食醋
2%溶液,
3~5ml/m 3
熏蒸消毒空气
生石灰
加水 1:4
或 1:8
配成糊状
排泄物及地面消毒

㈧ 关于实验室抽虑除菌的操作

问:最近要做一些培养基,有一些糖类需要过滤除菌,但不知道怎么操作,还需要什么辅助设备?
答:你只要有滤膜和配套的过滤器就可以了,一般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滤膜用0.22微米或0.45微米两种规格,指的是滤膜的孔径大小吧。一般0.22就够了!
答:如果溶液的量比较大,超过500ml,可以采用已灭菌的抽滤瓶,预先垫好0.22um 的滤膜。抽滤瓶灭菌前要检查封口用纱布或棉花堵牢,使用时,不用在无菌室中进行,只要保证收集瓶无菌状态就可以。抽滤后,过滤好的溶液在无菌条件下倒进已灭菌的空试剂瓶中。
如果用小量的溶液过滤,无菌室内用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0.22um滤膜(millipore或pall都有卖)就可以。
答:看过滤的量,如果量小,用注射器加滤器、0.22微米滤膜过滤,滤器加上滤膜后盖紧,稍旋松,饭盒密封100度蒸馏水煮沸30分钟灭菌,用来承接无菌糖水的瓶需高压。用时在无菌操作台上操作,并先旋紧滤器,注意滤器外流下去的哪怕一滴也会造成染菌;过滤应该是费力的,如果感觉很轻松,则滤膜已破。0.45微米的滤膜一般用于两次过滤的第一次,以防止0.22堵塞。注射器,若能高压更好些。
如果量大,正压可用蠕动泵接皮管接不锈钢滤器大张滤膜,这些都是要高压的。负压可用抽滤。

阅读全文

与注射液除菌过滤可采用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烧烤烤盘使用方法 浏览:941
两轮特技训练方法 浏览:401
丹参染色鉴别方法 浏览:623
细胞免疫的研究方法 浏览:781
华为云电脑dnf游戏按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77
青光眼自我检测方法 浏览:409
水准测量车站检验方法 浏览:929
阴道冲洗器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103
快速教小孩算数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40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识别方法有哪些 浏览:354
大面积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791
戴尔电脑的使用方法 浏览:465
跳绳中学生训练方法 浏览:542
oppoa9手机震动关闭方法 浏览:892
研究作者生平算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222
防火墙的自定义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
心律规整测量方法计算题 浏览:753
快速治痛风最好的方法 浏览:442
橱柜平台计算方法 浏览:781
干隆黄地粉彩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