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物理高中分析情景方法

物理高中分析情景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7 21:41:54

❶ 高中物理(思路问题)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图片
5、不管学哪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
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种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当然”。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怎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
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图片
8、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特别注意,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单位上。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9、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
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画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审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避免审题出错。审题时一定要与题给的图像结合并且要在草纸上画出大致过程或状态;当具体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确时,再在试卷上下笔。此时的慢审题,反而增加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0、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每个周末的晚上回顾章节知识
这种过电影似的回顾会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并使得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
回顾的时候从主干知识到次干知识再到细节知识,回顾的越详细越全面效果越好,当天晚上没有想出来的知识第二天起床后尽快复习查看。
这样做有两样好处:既巩固了知识,避免了遗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顺了知识关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和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夯实巩固并系统化物理知识的方法。
11、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12、从规范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中只要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比如有很多学生因为规范性差、粗心大意(审题、计算错误)造成的失分。而这些只要平时养成好习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严肃一些来说是否认真、是否细心乃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图片
13、避免“个别错误”克服“共性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会有“共性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个别的错误”必须得攻克,因为别人都会,而你不会,你就会被落得更远。“共性的错误”是出题人本来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共有的缺点,从而设下陷阱故意让你去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笔之前、审题之时就识破其圈套。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比别人先胜一筹,从而更能稳操胜券。
1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过程阶段化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平时我们“遇到复杂问题要绞尽脑汁、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了匆匆审题,匆匆做题的习惯,结果导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错”。这部分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扩展思维,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做题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平时的每一次练习、做题、听课、反思整理时都要有长远的打算,要有远见卓识
现在会的、懂的知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忘记。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或者结论及时的归纳整理下来,把一些知识的死角整理到一块。多抓联系、多反思归类、多对比,以备后用。
16、面对每一次考试都要有一种精神严谨细致的思维,百算无误的精细,舍我其谁的自信
对待学习要有“做别人的榜样”的自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范!

❷ ★250分★请教高中物理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物理过程,就是弄清物理过程的具体细节,分析其前因后果、制约条件及其本质特征。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环节。

如何分析物理过程?

1.弄清过程细节,寻找联系“桥梁”

分析物理过程首先必须弄清物理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以及它们的制约条件。大量的物理题(尤其是综合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复杂的,然而它们往往是由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子过程各有个性,各有其不同的物理特征,服从不同的物理规律,但是,这些子过程又不是孤立的,通常它们总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或制约关系,总可以寻找到它们的联系“桥梁”,从而将各个子过程组合起来。

例1:如图,半圆形槽内壁光滑,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槽左侧地上固定一木桩,另将一小球从槽内壁左上端无初速释放,已知槽质量为M,小球质量为m,槽半径为R,求:小球第一次到达槽右侧的最大高度(相对于槽内壁底部)。

[分析]:小球从槽内壁左上端开始运动至槽右侧最高点的过程可以分解成两个子过程。第一个子过程是从小球开始释放到槽的最低点;第二个子过程是小球从槽的最低点到右侧最高点。这两个子过程的物理特征不同,第一个子过程中,小球沿槽内壁运动而槽不动;第二个子过程中,小球沿槽内壁向右侧运动,由小球和槽的相互作用带动槽本身亦向右运动,两个子过程的联系“桥梁”是:小球到达槽最低点速度。

2.抓住本质特征,剔除次要因素

这是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在物理过程细节清楚的基础上,应仔细分析题述中的各种因素以及他们对物理过程的制约作用,剔除非本质的干扰因素,提取反映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必须指出,提取本质特征时,应依赖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不能跟着感觉走,否则就会使对物理过程的判断发生失误。另外,抽象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必须从多方面去分析。

只有揭示了物理过程的本质特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例1中,第一个子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只有小球重力做功;第二个子过程的本质特征是:除小球重力做功外,小球和槽的相互作用内力也做功,但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显然,由这些本质特征可知,前者系统机械能守恒;后者,系统机械能、水平方向动量均守恒,具体解从略。

3.捕捉关键语句,挖掘隐含条件

在许多情况中,题述中的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几个字就隐含了整个物理过程或某一子过程的关键条件,这些语句往往具有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的特点。有时,能否捕捉到关键语句成为能否弄清物理过程的前提。那么,找到关键语句,物理过程是否就一定清楚呢?否!因为多数情况下,关键语句较抽象,并不具体反映物理过程的特点,因此,捕捉到关键语句后,还应将这些“密码”翻译成具体的物理内容。

❸ 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哪些

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我认为多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与物理定律、规律结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实验,老师给与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种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物理,进而学好物理。

❹ 高中物理情景分析,请高手指点

从能量去考虑。
假设B比A低H,在速度为4的过程里面,摩擦力消耗的机械能等于mgH,
速度是6 的时候,由于摩擦力的作用,B处的速度小于6,但是因为开始的动能比速度为4的时候大,因此速度大于4。 等于4好像不可能。

速度为3的时候的答案好像有些奇怪了。

❺ 怎样能学好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学好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关键

大数学家笛卡儿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习物理也重在学习思路和方法,学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的提高解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一种解题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比会解若干个具体的物理问题更为重要。在物理中,各个板块都有其解题的一般思路。 如在讲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分析思路: 有了解题的一般思路,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就不至于陷入理不清头绪,束手无策。物理的解题同样也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常用的科学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微元法、守恒法等。如在讲“功和能”的三种关系时:①动能定理: (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②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③重力以外的力做功: (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都是运用了守恒法。可见,如果懂得会用这些科学的方法,那么解题的思维过程就能有一定的方向,就会纳入一定的轨道,从而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要养成以下良好的解题习惯必不可少

1、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是分析问题的“灵魂”。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❻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追及问题求解 方法 详细

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t,则运动时间关系为。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模型要点】
追及、相遇问题特点: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一定要抓住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特别说明】
1. 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物体
若二者速度相等时,追赶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赶者,则追赶者永远追不上被追赶者,此时二者有最小距离;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刚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若二者相遇时,追赶者的速度仍大于被追赶者的速度,则还有一次被被追赶者追上追赶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
只要时间足够长,追赶者一定能追上被追赶者发生碰撞。当二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若位移相等即追上(同一地点出发)。
在相遇问题中,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到即相遇,解决方法同上;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之和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❼ 高中物理的物理场景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首先,,你的物理情景要奠定在物理规律上。。不同人对物理情景的理解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如果你一开始就是想不出那个情景。。那你最好先去叫会的人把这题的情景讲的非常详细给你听,,,然后,,你去回想他刚刚讲的那个场景。看能不能理解。。如果能理解,,这样讲几题你就会对物理情景有些感觉。。。。注意,,如果你不懂,一定要别人把那个物理情景讲得详细点。。。不要怕啰嗦,,越详细越好。如果别人把一个详细的(详细一般讲起来比较长)情景给你听,,回去摸索后你能理解,,,那么对于你锻炼物理情景的能力会有提高

❽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高考状元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步骤/方法
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2)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3)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2)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 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3)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
1、端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6
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 /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上课记好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老师的要求,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工作。

❾ 高中物理解题的方法 谁来总结一下,谢谢啦

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总体来看力学上有这样的三条规律,第一是功能关系,比如动能定理、重力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克服安培力做功与电能生成量之间的关系等;第二是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相结合,但在高中阶段只研究简单的运动过程,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等;第三条是动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当然这是现在的选学内容,如果学到那了,就可以用它来解决相关的系统碰撞或类碰撞问题。
具体方法得看情景而定,望斟酌

阅读全文

与物理高中分析情景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米荞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浏览:647
论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浏览:90
前列腺癌治疗新方法上海 浏览:755
怎么股癣治疗方法 浏览:97
化学消毒剂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620
越南蒸鸡肉的正确方法 浏览:488
自动水管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74
仁和雪莲精华使用方法 浏览:75
降血糖的方法图片 浏览:569
色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245
治疗失眠的好方法周教授 浏览:752
三星手机恢复出厂设置的方法 浏览:829
如何改善唇深的方法 浏览:203
地球计算方法最新2012 浏览:491
儿童游泳的正确方法图解 浏览:637
如何用卡纸做灯笼手工制作方法 浏览:346
灭蚁灵分析方法 浏览:953
接触器连接方法和图例 浏览:105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选择 浏览:230
狐臭治疗方法手术 浏览: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