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现代分离提取方法有哪些,并且比较其优缺点及应用
1、超高压提取法属于非加热处理加工法,可以克服传统的加热处理方法提取出的活性物质活性低下的缺点。
优点:压力迅速、均匀作用到要提取的素材,可以开发出与热处理方式不同物性的成分,具有与热处理同样高的提取效率。
缺点:设备投资高昂,难以分解残留的农药,不同素材的压强研究进展缓慢。
2、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多种不同的超声波,引起分子振动的技术。相比传统的热水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不会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损失较少,同时,通过Cabitation过程可以稳定地提取有效成分。
优点:反应速度非常快,破坏植物组织很容易,可短期内提取出所需物质最大限度维持活性物质的功效,没有残留物。
缺点:只有对物理上稳定的素材才适用,活性物质容易被破坏,需要大量提取时效率低下。
分离提取的应用:
一,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
二,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
三,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
四,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1)提取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分离提取也叫萃取。
分离提取的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溶剂萃取工艺过程一般由萃取、洗涤和反萃取组成。一般将有机相提取水相中溶质的过程称为萃取(extraction),水相去除负载有机相中其他溶质或者包含物的过程称为洗涤(scrubbing),水相解析有机相中溶质的过程称为反萃取(stripping)。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
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参考资料:网络:萃取
❷ 细胞DNA的提取一般用什么方法
高中:原理: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在沸水浴时被二苯胺染成蓝色。方法步骤: 1.提取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稍快,稍重。 5 min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mL,逆时针方向搅拌,缓慢 4.过滤:取黏稠物 5.再溶解:顺时针方向搅拌,较慢。3 min 6.过滤:取滤液。 7.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逆时针方向搅拌,稍慢。5 min 8.DNA的鉴定:沸水浴5min 大学 DNA提取分为三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可根据样品种类、影响提取的物质以及后续步骤的不同而有区别。利用研磨或者超声破碎细胞,并通过加入去污剂以除掉膜脂。加入蛋白酶,醋酸盐沉淀,或者酚/氯仿抽提,以除掉细胞内的蛋白,如与DNA结合的组蛋白。将DNA在冷乙醇或异丙醇中沉淀,因为DNA在醇中不可溶而黏在一起,这一步也能除掉盐分。另外,目前也有利用吸附过柱的方法提取DNA的商业化试剂盒。 2.细胞的破碎细菌有坚硬的细胞壁,首先要破碎经胞。方法有三种;①机械方法:超声波处理法、研磨法、匀浆法;②化学试剂法:用SDS处理细胞;③酶解法:加入溶菌酶或蜗牛酶,都可使细胞壁破碎。 3.DNA提取的几种方法 (1).浓盐法 A. 利用RNA和DNA在电解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将二者分离,常用的方法是用1M 氯 纳提取化钠抽提,得到的DNP粘液与含有少量辛醇的 氯仿一起摇荡,使乳化,再离心除去蛋白质,此时蛋白质凝胶停留在水相及氯仿相中间,而DNA位于上层水相中,用2倍体积95%乙醇可将DNA 钠盐沉淀出来. B. 也可用0.15 MNaCL液反复洗涤细胞破碎液除去RNP,再以1MNaCL提取脱氧核糖蛋白,再按氯仿---异醇法除去蛋白. 两种方法比较,后种方法使核酸降解可能少一些. C.以稀盐酸溶液提取DNA 时,加入适量去污剂,如SDS可有助于蛋白质与DNA 的分离。在提取过程中为抑制组织中的DNase对DNA 的降解作用,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作为金属离子的烙合剂.通常用.15MNaCL,0.015M柠檬钠,并称SSC溶液,提取DNA. (2).阴离子去污剂法; 用SDS或二甲苯酸钠等去污剂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DNA .由于细胞中DNA与蛋白质之间常借静电引力或配位键结合,因为阴离子去污剂能够破坏这种价键,所以常用阴离子去污剂提取DNA (3).苯酚抽提法:苯酚作为蛋白变性剂,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离心分层后取出水层,多次重复操作,再合并含DNA 的水相,利用核酸不溶于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DNA 。此时DNA是十分粘稠的物质,可用玻璃漫漫绕成一团,取出。此法的特点是使提取的DNA保持天然状态(4).水抽提法:利用核酸溶解于水的性质,将组织细胞破碎后,用低盐溶液除去RNA,然后将沉淀溶于水中,使DNA充分溶解于水中,离心后收集上清液.在上清中加入固体氯化钠调节至2.6M.加入2倍体积95%乙醇,立即用搅拌法搅出.然后分别用66% ,80%和95%乙醇以及丙铜洗涤,最后在空气中干燥,既得DNA样品.此法提取的DNA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故一般不用.为除蛋白可将此法加以改良,在提取过程中加入SDS.
❸ 溶剂提取方法有哪些分别简述
一般指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叫溶剂提取法。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通过细胞壁透入细胞内,溶解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多次往返,直到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再加入新溶剂,可把所需成分大部分溶出。
溶剂提取法分冷提法和热提法两种
1.冷提法
(1)浸渍法
本法简单可行,
但浸出率低,如用水注意防腐
(2)渗漉法
上、下形成浓度差,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
2.热提法
(1)煎煮法
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浸出方法,适用于水提取。
(2)
回流法
适用于有机溶剂提取,过滤回收溶剂
(3)
连续提取法
中途不需过滤,
溶剂用量少
❹ 常用的生物碱提取,分离方法是什么
一、生物碱的提取:
1.水或酸水提取法
(1)生物碱在植物体内都以盐的形式存在,常以无机酸水提取。使生物碱的大分子有机酸盐变为小分子无机酸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且方法比较简便。
(2)常用0.1%~l%的硫酸、盐酸或醋酸、酒石酸溶液作为提取溶剂,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
(3)主要缺点是提取液体积较大,浓缩困难,且水溶性杂质多。故用酸水提取后,一般可采用下列纯化和富集生物碱的方法:
1)阳离子树脂交换法
生物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生物碱阳离子,能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被交换到树脂上。交换完全后,用中性水或乙醇洗除柱中的杂质。最后,再用适当的方法(酸水或酸性乙醇)将生物碱从树脂上洗脱下来。
2)萃取法
将酸水提取液碱化,生物碱游离后,如沉淀,过滤即得;如不沉淀,以适当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回收溶剂,即得总生物碱。
2.醇类溶剂提取法
(1)游离生物碱或其盐均可溶于甲醇、乙醇,可用醇回流或渗漉、浸渍等方法提取。
(2)优点:适应性广,不同碱性的生物碱和盐均可用,提取出来的水溶性杂质较少。缺点:脂溶性杂质多。
(3)还可配合酸水-碱化-萃取法处理去除脂溶性杂质。
具体方法是醇提液回收醇后加稀酸水搅拌,滤过,滤液调碱性后以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回收溶剂即得总生物碱。
3.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
(1)大多数游离生物碱都是亲脂性的,故可用氯仿、苯、乙醚等提取游离生物碱。可采用浸渍、回流或连续回流法提取。
(2)但一般要将药材用少量碱水湿润后提取,以便使生物碱游离,也可增加溶剂对植物细胞的穿透力。
(3)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升华的生物碱如咖啡碱可用升华法提取。
二、生物碱的分离:
1.利用碱性差异进行分离
(1)总碱中各生物碱的碱性不同,可用pH梯度萃取法进行分离。
(2)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以不同酸性缓冲液依pH由高至低依次萃取,生物碱可按碱性由强至弱先后成盐依次被萃取出而分离,分别碱化后以有机溶剂萃取即可。
(3)将总生物碱溶于酸水,逐步加碱使pH值由低至高,每调一次pH值,即用氯仿等有机溶剂萃取,则各单体生物碱依碱性由弱至强先后成盐依次被萃取出而分离。
2.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1)游离生物碱:如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分离,可利用氧化苦参碱极性稍大难溶于乙醚,苦参碱可溶于乙醚的性质,将苦参总碱溶于氯仿,再加入10倍量以上乙醚,氧化苦参碱即可析出沉淀。汉防己中汉防己乙素极性大于甲素,故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甲素,借此可用冷苯法将两者分离。
(2)生物碱盐:不同的生物碱与不同酸生成的盐是溶解度也不同:如麻黄中分离麻黄碱、伪麻黄碱,即利用二者草酸盐的水溶性不同,提取后经处理得到的甲苯溶液,经草酸溶液萃取后浓缩,草酸麻黄碱溶解度小而析出结晶,草酸伪麻黄碱溶解度大而留在母液中。
3.利用特殊官能团进行分离
(1)酚性或含羧基生物碱在碱性条件下成盐溶于水,可与一般生物碱分离。
(2)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可在碱性水液中加热开环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而与其他生物碱分离,在酸性下又环合成原生物碱而沉淀。
4.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1)吸附柱色谱: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作为吸附剂,有时也用纤维素、聚酰胺等。
(2)分配柱色谱:对某些结构特别相近的生物碱,可采用分配色谱法。
(3)其他: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性薄层色谱、干柱色谱、中压或低压柱色谱等也常用于分离生物碱。
❺ DNA提取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哪种是现在最常用的
关于DNA的提取方法在《分子克隆》一书中有详细介绍,其中最常用的质粒提取方法包括:
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煮沸裂解法制备质粒DNA牙签法小量制备质粒DNASDS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这其中SDS碱裂解法又是最常使用的提取方法。
当然针对不同组织样品DNA的提取方法是不同的,具体还是要参考《分子克隆》等工具书。
另外,针对不同组织的DNA样品,就是都有很多成熟的试剂盒可以使用。如果不是大批量使用或者经费充足的话,可以考虑购买试剂盒,一般可以提取到更高质量的DNA,并且也可以节约不少自己摸索的时间。
❻ 金矿石提取金的五种方法是什么
金矿石提取金的方法:
1、金精矿焙烧:
(1)绝大部分难处理矿石中的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采用浮选法可使载金硫化物得到充分有效的富集,产出金精矿,并能获得较高的浮选回收率。
(2)由于浮选金精矿组成复杂,且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高,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较低。 因此,对该类型难浸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热压氧化工艺:
(1)热压氧化法分为酸性热压氧化和碱性热压氧化。碱性热压氧化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含金难处理矿石,酸性热压氧化适用于处理含硫砷难浸金精矿,因此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的应用更加广泛。
(2)热压氧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分解,因此无论金颗粒多么细小都会被解离,使得金的浸出率较高。
3、联合预处理工艺:
(1)对于组成复杂、干扰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典型难处理金精矿,采用单一预处理工艺很难得到最佳效果。
(2)例如:在精矿中含有锑和有机碳的情况下,若采用焙烧法除碳,由于锑的挥发温度较低,会在焙烧过程中生成锑酸盐及锑合金,对金形成二次包裹,严重阻碍金的浸出.
(3)若采用生物氧化法或热压氧化法除碳,虽然这些方法对锑不敏感,但不能破坏有机碳的结构,无法消除其“劫金”性,因此金的浸出指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黄金的形态及特性:
1、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色,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2、金具有耀眼的光泽,白光下反射率平均为74%,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金的挥发性极差,在熔点温度之上至1300℃几乎无挥发性,但在煤气和CO气氛中挥发性大大增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矿石
❼ 化学提纯一般有什么方法
常见的提纯方法:
过滤
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距,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结晶
利用溶剂对被提纯物质及杂质的溶解度不同,可以使被提纯物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而让杂质全部或大部分仍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蒸馏
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在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
萃取
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层析
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❽ 一般提取的方法有哪些
是说化学分析中的吗?
有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分离法;色谱法(包括纸色谱、薄层色谱法);离子交换分离法(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现在又有固相萃取、液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兴方法。
❾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浸渍法:浸渍法是将原料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
取适量粉碎后的原料,置于加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并密盖,间断式搅拌或震摇,浸渍至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浸出。取上清夜,过滤,压榨残渣,合并滤液和压榨液,
过滤浓缩至适宜浓度,
可进一步制备流浸膏,
浸膏,片剂,冲剂等。
按提取温度和浸渍的次数可分为冷浸溃法,热浸溃法,重浸溃法。
渗漉法:渗漉法是将原料粗粉湿润膨胀后装入渗波器内,顶部用纱布覆盖,压紧,浸提溶剂连续地从渗涟器的上部加入,
溶剂渗过原料层往下流动过程中将与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办法。
不断加入新溶剂,
可以连续收集浸提液,
由于原料不断与新溶剂或含有低浓度提取物的溶剂接触,
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差,
浸提效果要比浸溃法高,提取比较完全,但溶剂用量大。渗滚法可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渗漉法。
煎煮法:煎煮法是指用水作溶剂,将被提物加热煮沸一定时间,以提取其所含成分的一种常用方法,
又称煮提法或煎浸法。
该法是将原料适当的切碎或粉碎成粗粉放入适当容器中,加水浸过原料面,充分浸泡后,加热煎煮2一3
次,每次l
h左右。直火加热,要不断搅拌以免焦糊。分离并收集各次煎出液,经离心分离或沉滤过后,浓缩至所需浓度。该法使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
对湿,热均稳定且不易挥发的原料。
回流提取法:
回流提取法是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原料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却,重复流回浸出容器中浸提原料,
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回流法提取液在蒸发锅中受热时间较长,故不使用于受热易破坏的原料成分的浸出。
连续提取法:为了弥补回流提取法中需要溶剂量大,操作较繁的不足,可采用连续提取法。当提取的有效成分在所选溶剂中不宜溶解时,
若采用回流提取需提十几次,
既费时又过多耗费溶剂,在此情况下,可用连续回流提取法,用较少的溶剂一次提取便可提取完全。
❿ 精油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提取精油的方法有许多种,每一种都需要特制的设备。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你将看到大部分的提取工艺都基于这一事实。大多数的精油和植物油、脂肪、乙醇以及其他的溶剂混合在一起,但是没有水。一些方法对于某些特定的植物更有效,具体的选择取决于植物的化学结构。
蒸馏法
大多数纯精油是通过蒸汽蒸馏的方法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将新采摘的植物悬于滚水上方,蒸汽会将精油从植物中带出来。上升的蒸汽被一个容器捕获,顺着管子下流。这时热的蒸汽快速冷却,重新凝结成水。从而将精油从水中分离出来,并将精油收集起来。
提取精油后剩下的水是蒸馏法的副产品。一些植物含有极易溶于水的芳香剂,蒸馏完后他们留在了水中。这些水非常的香,并且被芳香治疗专家看重,他们将她视为水溶胶。在芳香疗法中,水溶胶在肌肤保湿产品中被大量使用。
最常见的精油,如薰衣草,薄荷油,桉树,被蒸馏。原植物材料组成的花,叶,木材,树皮,根,种子,或剥离,投入过水的蒸馏器(蒸馏装置)。由于水被加热时,蒸汽通过植物材料,汽化的挥发性化合物。的蒸汽流通过一个线圈,在那里它们冷凝的液体,然后将其收集在接收容器。
压榨法
最直接的生产精油方法是压榨植物的果肉、种子、植物的皮--与获取橄榄油的方式类似。这种工艺被大量应用于柑橘属植物的果皮,例如桔子、柠檬、酸橙或者葡萄柚,因为这些植物果皮中的精油很容易被榨出来。
一般可用压榨法萃取的精油有:柠檬、桔子、葡萄柚、红柑、佛手柑。
脂吸法
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今天除了在法国外,其他地方已经很少使用。它的流程长,工序复杂,从而导致精油的价格高昂。花瓣被置于热的油脂上从而将精油从花中分离出来。过去主要使用动物油或者猪油,时至今日更普遍的使用植物油。一旦精油溶于油脂中,就用新鲜的花换掉旧的。这个过程重复多次,直到油脂充满香味。然后用溶剂将油脂分离出来,留下的就是精油了。
一般可用脂吸法提取的精油有:茉莉、玫瑰、橙花。
溶剂法
芳香疗法专家趋向于避开通过化学溶剂获取的精油,他们担心本应该被完全清除的溶剂仍有极少量的残留。首先,植物溶于苯,乙烷或者亚甲基氯化物等溶剂。这些溶剂的沸点很低,他们将蒸发掉。有些时候,我们也用利用真空或者离心力的机器来将溶剂和精油分离。
这样产生的精油称为“净油”。类似的,有使用石蜡作为溶剂的,石蜡没有被蒸发掉,石蜡的存在使得最终的产品为固态,因此被称为“凝结精油”。
即使蒸发掉的溶剂被回收,冷却成液体被重新使用,这种方法还是代价高昂的。因此,这种方法被保留用于不能被蒸馏提取的贵重的精油,像兰草、香草之类,或者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因为用这种方法提取玫瑰精油比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要稍微便宜一点点。
一般可用溶剂法提取的精油有:肉桂、鼠尾草、安息香。
二氧化碳萃取
这种萃取方法始于1980年,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方法,其仪器和设备非常复杂。
将二氧化碳加压到半液体半气体状态,萃取出植物的芳香分子。再利用压力的改变,使气体挥发,剩下的就是精油了。用这种方法萃取出的精油,可称为“CO2精油”。
这种CO2精油品质非常好,很接近天然植物体中的状态,与蒸馏法相比,香气十分完美。
不过,由于价格昂贵,这种精油并不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