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训练内功的方法

训练内功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1 09:47:32

⑴ 道家练内功的方法

道家内功是强身健体的无上神功,武当是道家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所传功法更是神奇奥妙。
武当有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秘传五形功、天罡气功、十二段锦、武当祖师功等等。
此次为 123RMB 提供“中国道教秘传养生强身术——武当祖师功”。

武当祖师功:
一、前言�
武当祖师功属道教秘传养生强身术,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合一的内家功夫。这套古老功法全国流传很少,其渊源无从细考。据传一百多年前,湖北省均县(今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附近的樊城西边有个叫竹筱铺的小镇,镇上有家药店,药店里有名叫熊楚的佣工。其人沉默寡言而身怀武功绝技,世人也不知他的身世。常有患痨病来店求医者,医生无法医治熊楚就代为医治,一经其手莫不妙手回春。熊楚还传给病人一套练功法,病人习练后不仅身体越来越强壮,且日久身体经得起外力排打。人多惊奇问他这是什么功夫?他说:“这个功夫是从武当山真武祖师那里传下来的,传到我手里也不知是第几代了,反正我师父授功于我时说这叫武当祖师功。”熊楚后来把这套功法完整地传给了竹筱铺附近孙家营的一位名叫孙洪斌的拳师。�
1917年,张子野先生在襄阳鹿门中学读书,因患肺结核不能升学,为了治病拜武术名师孙洪斌先生为师学习了这套武当祖师功。经过锻炼不仅病愈而且身体健壮。一直坚持习练,张子野先生很少患过大病,整个腹肌、腹内壁坚实,经得住外力击打,几个壮小伙子对其腹部重拳重脚冲击也无损伤。1988年张子野先生病逝,享年89岁。� 这套功法是1987年张子野先生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时,安陆市武术协会主席杨国友先生为了搞好武术气功的挖掘整理而根据张子野先生的述录整理的。十余年过去了,武术界各期刊未见有此功的撰写者,遂由我整理并将功法拍摄成照片奉献给《中华武术》杂杂的读者朋友们。本功法曾得到杨国友先生的鼎力指导,好友朱朝彬配合动作示范,在此一并致谢!�
二、功效�
(1)通过该功的习练可以祛病强身,防治许多慢性病。�
(2)抗老益寿:凡是通过武当祖师功锻炼的人大多数能享有高寿。孙洪斌先生本人活到92岁,张子野活到89岁。�
(3)功成后腰腹部能承受外力较大冲击,而且功夫上身后永不消失。�
三、练功要领�
(1)循序渐进。武当祖师功共二十一个把子(气功术语即动作姿势也叫势子、式子),每一把子练两天后加一新把子。讲究从易到难。排捶(即用拳头排打),也是由轻到重,由下到上;下重上轻,由少至多;排捶腹部重两肋轻。排捶之前,先用手指探测功夫的深浅及其达到部位,只能在功下面排不能在功上面排,排捶的声音实而脆就加重,空如鼓声就轻排。这种循序渐进逐步加重的方法使练功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运动强度,提高了人体抗击打能力,功夫也就一天一天地加深。�
(2)整体锻炼。武当祖师功锻炼的范围全面。从身体的上至下,从左到右,从内而外,全身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胳、内脏及神经系统都受到锻炼。�
(3)功法特殊。练功时既不意守丹田,也不气沉丹田,而是讲究气不沉而自沉,意不守而自守,自然而然地达到调心、调息、调意、调神的目的。很多把子只注意腹部肌肉及内脏的收缩而使气下沉,实际上它包含意念、气血、力量都在下沉,比调心的效果要大,范围也广,而且不会出偏差。�
(4)内外兼修。在整体锻炼的基础上,内部修持与外部排打借以增强机体抵抗和修复的能力,达到内外双修。�
(5)每一把子多拗武、拗劲,借以增加运动量和效果。如虎爪势、金线运斗、云里背剑、天台贯顶、云里担枪、千斤坠等都是采用这一方式。�
四、功法名称�
全套功法共有二十一个把子、一个帽子。�
功法名称开列于下:�
(一)帽子——金线运斗。在练每一把子之前,做金线运斗一次,因而叫做帽子。�
(二)把子即每一功法的动作姿势。 1贯膀、2锁喉、3腰穴、4锁肋、5云里背剑、6手脉平挺、7天台贯顶、8云里担枪、9平步、10步、11织女渡河、12尾子、13脊干、14千金坠、15九步蹲下、16顶功、17息功、18捧珠、19仙人打坐、20坐默丹田、21总功。每一把子,先做一次帽子 ,接着做七次把子,共做七次帽子 ,四十九次把子。每一把练两天,加新把一次,按上列顺序依次加练,四十二天加完。每加一新把子,新旧一起练。�
五、功法解析�
(一)帽子——金线运斗�
1、自然站立,头上顶,身体上部与下端成一直线,两眼平视,口微闭,舌尖舔抵上颚,含胸拔臂,松肩垂肘,两手成半握拳垂于体侧。�
2、两手成虎爪向上弯屈,手心向下,两成虎扑向内屈指相对。从小腹前两膀伸直下按至脚背,两爪指转向前方脚尖沿两腿如拉物状,慢慢上拉至丹田翻向左右分开,两掌复拳停于两腰际。
3、两拳变爪,屈指相对,两膀伸直向上至印堂;两爪变掌左右向下拍打大腿外侧,向上拳拍胸部(乳上部)。�
4、接着两手变爪置于丹田下边,两爪相对,手心向下;两手伸直上举至印堂,两爪变掌向下旋转后翻掌变拳,拳心向上,迅速甩至丹田前面,两拳相碰,同时上体前倾,腹肌收缩气下沉。� 要领:上身微倾,腹肌内收下沉,两拳向内旋转迅猛甩至丹田,各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进行。�
(二)把子�
1、贯膀:自然站立,两掌相交于胸前。左手变拳向左平直冲击,右手变拳向右屈肘如拉弓状,与肩相平。右边动作相同。�
2、锁喉;自然站立,右脚震脚下踏左足向左跨一步;右手成爪置左肩上侧,左爪置左后右腰际处,手心向后;以两脚尖为轴上身向右转180度,左膀右旋置于右肩侧。左右旋转相同,互成弓步。�
3、腰穴:自然站立,右手仰掌置右上方,左手成俯掌向右下方迅猛按去,同时上身前倾,腹肌内收,腹下隔膜和气血随左手猛按而下沉。左手仰掌右手俯掌向左下方迅猛按去与左同,只是方向相反。�
4、锁肋:动作与腰穴相同,只是变掌成拳,向左移时左拳心向下,右拳眼向上。向右移动做法相同,只是拳势相反。� 5、云里背剑:右脚震脚,左足向左跨一步,两掌成虎爪掌心向下屈指相对约七厘米,由右腰际向左移动至脐右上方双爪向左下迅速猛下按。两爪过脐后向左后移动至180度与肩同高,成左步。向右动作与左同。�
6、手脉平挺: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跨一步,同时两手成虎爪,屈指相对,手心向前猛向前推出;双爪用力后拉至胸部两侧,同时左腿后撤与右腿靠拢。右边动作与左相同。要领:双手推拉与两腿同时进行,手脚要协调一致。胸腹一开一合,一弛一张,使胸腹得到锻炼。�
7、天台贯顶:两脚尖相接近成倒八字,两腿弯曲,双膝靠拢;两手在头顶相叉交,上身向左右尽力弯曲但不能前俯后仰。起练功壮腰之作用。�
8、云里担枪:手腿脚与天台贯顶相同,只是向左右后面扭动腰部,眼看后方。�
9、平步:左脚向左跨一步,屈左腿成左弓步,两手在头顶部上方相叉交;身体向左弯曲,但不可前俯后仰。右边动作与左同。�
10、陟步:动作与平步相同,只是左右运动时脚尖上翘,上体左弯翘左脚尖,上体右弯翘右脚尖。� 11、织女渡河:马步与肩略宽,左手在头上绕三圈(顺时针),右手同时在右胸部向内绕三圈(逆时针);三圈绕毕两手成虎爪相对如蟹鳌状,身体向左后转动180度成左弓步;上身右转恢复原状。右边与前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12、尾子: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右手握拳从右胯旁划弧向左脚掌内侧打去,左手握拳置左臀后方。右边动作同左,唯势子相反。�
13、脊干:自然站立,右脚比左脚前出一脚,两手握拳,左前右后相接,拳眼向前,拳上举, 两手腕向上弯屈成拳心向上;两手伸直,两拳下按直达右脚尖。左边动作相同,唯左脚置右脚尖前不同。�
14、千金坠:动作同脊干相同,唯右脚前至左脚掌中端,即1/2处习练。右边与左同。�
15、九步蹲下: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成弓步:两手变爪上举过头顶,伸腰:两爪随着身体向左前弯屈,下扑直达左脚尖两旁,右与左同。�
16、顶功:墙脚斜放木板一块,上放布垫。头顶木板上,全身倾斜伸直,两手放脊背上,舌舔上颚,力注头顶。待口中津液满后缓缓吞下,顶1至2分钟起立。做帽子一次再顶,共顶七次。时间长短以各人体力为转移,逐渐延长决不勉强(患高血压者不做此功)。�
17、息功:左手握拳放在地上,全身侧卧伸直使身体重心压在左拳上,右手置于右侧上举。头与上体向下倾接近地面,嘴唇以接近左拳为度。初学者不易做到,右足可以放在腿前面,头部和上体下倾适可而止,不要勉强。换右拳练习。(注:此动实象单手卧撑)。�
18、捧珠:左脚向左前方跨半步成虚步,两手变剑指相对上举与印堂同高;左脚回撤成屈膝为马步,两手下按击撑。开始要轻,逐步加重。右边相同,唯右脚向前回撤成马步。
19、仙人打坐:前面栽两木桩横穿一棍,约四指高两足宽,后放板凳,人坐凳上两脚伸入横棍下;两手握放小腹上,上体后仰头部距地约二寸。�
20、坐默丹田:坐默丹田,设备与上同,只是后仰时双掌背后拍掌,坐起时前面拍掌。�
21、总功: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左拳在下右拳在上,拳眼均向上,两拳向下伸直,同时上体向后弯,两拳上下相互变换。�
收功:还原成并步,全功完毕。

也可以到 网络 > 武当祖师功(http://ke..com/view/1063711.htm) 详细阅读。
(呵呵! 网络 > 武当祖师功 的创建者也是在下)

⑵ 内功怎么

练真气运行法,没骗你的,大多数人练: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本功法具有健肾补脑作用,督脉贯通后,真气在任督脉内运行(小周天),头项百会穴和丹田产生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量,这样肾中元阴元阳可上达髓海而还精补脑,五脏精华又下归丹田,补充肾精,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人体由衰返壮。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可促使肾上腺和脑垂体间互相激惹、互相滋补、生机旺盛。早在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中已有真气运动的记载,内中指出: “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 经会阴、尾闾、命门向后窜动,夹脊向上,透玉枕直达脑海,继而又下行丹田,称为小周天。兹将练功法介绍如下:

基 本 内 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声,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如果仍然夹念纷扰,可用 “ 数息法 ”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声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 - 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 - 10天,每次呼气时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时间:依法每日3次,每次25 - 35分钟,10天就可气沉丹田。
反应:每次呼声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流,随着功夫的加深,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待力量蓄足后,即可向下游动,此刻练功者有时会感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可因人而异。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对阳痿有一定疗效,对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意守丹田40天后,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上行时,意识应伴随着真气(勿忘),如果真气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这种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田之力来决定的。若实力尚不足,它就会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充实后,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须任其自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项就可以通过了。
时间: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或一小时左右。至于通关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人刹那间就通过了,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也很大。有人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
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练功者自觉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真气活跃(即 “ 肾间动气 ” )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拨的感觉,头部则有箍紧之感,这是通督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这一阶段必须坚持练功,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通督是一个飞跃,故称为 “ 积气冲天 ” 。
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这时才能体会到 “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 的真谛。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强。凡肾精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都会逐步消失。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方法:一般仍意守丹田。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项百会穴处出现的活动力量,可意守头项。灵活掌握,所谓 “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 也就是练功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
时间:每日3次,每次1小时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之力显得更加集中旺盛。
反应: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全身常似有流窜动、皮肤发痒似虫爬等感觉,这都是经络通畅,真气旺盛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惊慌失措,安心坐下就会自然平复。坐到极静时,以上现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内部真气则更加集中旺盛。
效果:真气越充足,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就越充分,因而使人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强,大大减少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痼疾,坚持锻炼就可以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功夫是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真气运行过程中,身体会有三种不同变化。第一、二、三步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 “ 练精化气 ” ,这是第一阶段;第四步运用丹田积蓄的真气,冲通督脉,直达脑海,这一段叫做 “ 练气化神 ” ,这是第二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由于经络畅通无阻,真气在而运行自如,此为高级阶段,称 “ 练神还虚 ”,掌握真气运行法的五步、三阶段,才能收效显着。

如何练内力

内功: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功夫。内功是通过气的练习而成的,练气讲究呼吸吐纳,多用腹式呼吸法,精神集中,循序渐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内部器官的目的。武术中可以提高耐力、战斗力和极强的自我保护作用等。

说起内功,大家可能会想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里那些玄妙的东西。又有不少人说内功根本是胡说八道。那么到底有没有内功这种东西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了,这篇小文就叫内功简介嘛,没有内功还简介个X啊~~那么我来说一说吧。先来澄清一个事实,轻功和硬气功不算内功。这两种功夫虽然用气,但用得不系统。较之内在的力道来说,更倾向于外在的力道。硬功重在皮肉,轻功重在腰腿。它们的气是在长期的锻炼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专门练出来的。我来逐一说明:
一,轻功。轻功的练法很多,大多是渐进着练的。比如说,用一个大竹笸箩(直径约2米),内装满沙子。在笸箩边上走,熟练了就跑。要求是不能把笸箩踩翻。当然,在一开始,这个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然后用一个碗从笸箩里把沙子掏出去一碗,再跑。熟练了以后再掏一碗沙子……如此练习,当笸箩里的沙子全部掏空的时候,你就达到身轻如燕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很自然地形成一股气。正所谓“提气轻身”。不过大家不要尝试,因为你怎么练也不太可能达到标准,因为这里面还有用气的诀窍是不能说出来的。如果有谁知道这些用气的诀窍的话,运用这些诀窍,并勤加苦练的话,最多1年,可以达到身轻如燕的境地。
二,硬功。硬功大多是用木棒等物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用这种刺激来减轻身体被打到时的痛苦,也就是所谓的抗击打练习。外在的皮肉练到一定地步,再加上硬功用气的诀窍。身体也会产生一股自然而然的内力。
也许这些东西你们已经觉得很神奇了,但是,这不能算是内功。因为他们的气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本身的控制用出来的。那么,内功难道还要神奇吗?从外观上来看,是的。从科学上来看,不是的。正如乱影说的,任何人都不能打破自然科学规律的束缚。也许有些东西自然科学也解释不了,不过,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大米白面变成核武器。内功也有他的极限。一个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种种近乎“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人的肉体永远都打不过飞机大炮。
说内功之前,先说一些自然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
第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西方人大多不相信这些,中国人基本相信这个。从解剖学上解释不出来,不过穴位和经络的存在是确切无疑的。印度的瑜珈中也有类似穴位的理论。瑜珈认为人的脊柱上有14个生命能源点,瑜珈的修炼正是刺激这14个能源点,从而达到强身的功效。中国的穴位理论更加详细,穴位不仅存在于脊柱,更存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而经络起到一种类似于纲领的作用。奇经八脉把人身的穴位贯穿起来。
第二,气。气这种东西,连很多中国人也不相信,主要是因为没见过。当然,气是看不见的东西,我也没见过,不过亲身体验过。它的存在也是确切无疑的。连中医里也有很多关于气血的理论。
下面说说内功的理论。各家的内功理论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各家的内功心法不同。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内家有太极、八极、形意、八卦等等。不论哪一门,都有一种所谓的“气拳”,每一个招势都要静止很长时间,这就是内功的修炼。用行话来说叫“桩功”。初级的桩功只是为了体验气,比如某一个姿势,你要感觉到有热气从脚下向上蔓延,直到腰间。有这种感觉说明练对了,没有就说明练得不对。当你对于内力的行走很熟悉了,就练习更加高深的桩功,这时,就涉及到各家各派的心法了。如何引导、控制你的内力,并使之在身体里如何运行。
内功的最高境界叫做“身知”,就是“身体本身知道气的运行”的意思。再说得“武侠”一点,叫做“打通任督二脉”。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学中医的人都学过穴位,同时有一首口诀,讲的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顺序和时间。子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午时运行到哪一个脏腑……一天12个时辰正好周身运行一遍。这就是一个周天(先天大周天)。这个周天是人生来就不停运行的。练内功的人,控制他的内力在身体内快速运行,把本来应该一天完成的运行用一个小时完成,他还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吗?而这个周天(后天周天)又分两种,一种是大周天,一种是小周天。小周天是指控制气血只绕行于任督二脉(上起头顶百汇穴,下止裆部会阴穴。身体前面中央线为任脉,身体后面中央线为督脉),速度快但是长功慢。大周天是指控制气血绕行身体所有经络,长功快但是速度慢。这种程度的内功修炼则是只有“身知”的人才能作到的。
达到“身知”的人真的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有一位太极名家(已故),身高1米6多,生前(当时已八十多岁高龄)坐于一把藤椅上,一个身高1米9的壮汉双手压住他的胳膊,全身用力压住他。老人家只是大喝一声,就用内力把壮汉弹出2米多远,这就是“身知”的威力。
另外,还有一种不为打人的内功。武当派的老道有一种功夫叫“寒暑铁布衣”,是张三丰创立的,练这种功夫,可使人不畏寒暑,四时只穿单衣蔽体而能云游四海。这种内功不仅涉及到上面所说的理论,还要提到道家独特的宇宙观和养生理论。在此不赘述。不过还是那句话,内功也是有极限的。像我现在在长春,经常下雪,天气较冷,但是我仍然只穿一件衬衣一件外套,不穿毛衣和羽绒服。寒暑铁布衣比我还要狠,但是也绝不可能只穿一个小裤衩到南极科考去。
以上是关于内功讲解来源于书籍及民间的传说,尚无考证及科学依据 内功来源于中华武术,尚有许多的深奥之处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中国内功应该诞生于1932年,它的“发明”人叫做李寿民。李寿民还有一个笔名叫“还珠楼主”,他与张恨水等人都是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领军人物。 李寿民的代表作是《蜀山剑侠传》,但他最为着名的成就是开创了“武侠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将古代传说中的神话、志怪、剑仙、武侠融合于一体,创作出繁盛的武侠小说,开一代先河。 李寿民是在《青城十九侠》中首先提到“内功”的,而后,他在《武当七女》、《长眉真人传》等书中将“内功”“学说”进一步完善。并在书中提出武当派是“内家功夫”、少林派是“外家功夫”的“学说”。解放后,李寿民改名李红,并于1956年开始,奉上级指示在报纸上对自己创作的“封资修大毒草”,做出深刻的自我批判。五年后,他被革命小将“批判”致死。 在李寿民接受批斗的同时,港台作家金庸等人开始接过李寿民的旗帜,深化他的内功“学说”,并开始创立各种武林门派,由此,李寿民创立的这种小说流派发展壮大,并从鸳鸯蝴蝶派中独立出来,成为后来为大陆津津乐道的“武侠小说”。 李寿民死时,武侠小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好事者根据那些着名武侠作家所创立的武林门派,或者他们书中设定的主角所偏好的门派,把他们封为各大门派掌门人。比如梁羽生,他在书中创立了一个天山派,并喜欢把主角或者正面人物设定为天山派弟子,故而被人称作是“天山派掌门人”。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武侠作家八大门派掌门人,十大门派,十八大门派掌门人的滥斛。 据说,有一位柳姓武侠作家,老是偏好在书中给主角喂一些古代蔬菜——比如古代西红柿(书中常被写为赤霞珠,或者朱果),或者古代茄子(昆仑紫瓜)等等,所以他在被定为某派掌门人后,又被人戏称为“野果派掌门人”,也称“古代蔬菜派掌门人”。而后,那些也偏好给书中“猪脚”猛喂古代蔬菜的作家,也都被统称为“野果派弟子”。 李寿民出生前,或者说《青城十九侠》诞生前,中国决不会有“内功”存在。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中从未提起过“内功”之说,所以在诞生于明初的《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没有内功。甚至连《封神演义》、《西游记》里的神仙也不会内功,那可是武当张三丰活着的时代啊!

一直到了清代,《新儿女英雄传》里的侠客也不会内功。

⑷ 怎样才能练内功

有的,练内功首先需要练的是吐纳方法和站桩,至少形意拳是这样的

⑸ 内功怎么练

气法真言秘要

第一步养气功夫:

一般没有练习拳法的普通人,大多不是气虚就是气实,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血行不旺,叫做气虚。而多数身体看似强壮的人,血气方刚,但气浮且燥,叫做气实。这两者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因而内功第一步就是要纠正这两种状态。平衡气血阴阳,使虚弱的人强壮,使气实的人沉实,然后才能说到练习拳法武功。

(一)弥陀登天立足法:

本法可以调补身心,使人元气充足,通达周身,转弱小而成强壮。其法虽简,效力宏大,素为少林僧众入门必习的功夫。先选择一个空气清新的场地,收整身心使安定下来,两足开支等肩宽。胸平背正,头领目张,闭口抵舌。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摆好姿势后,先深深地吐三口浊气然后再尽量习、缓、深长地向忧陀那(丹田)吸气,同时脚后跟提起。吸足气后再缓缓以口呼气,脚跟下落。初时以四十九次起落呼吸为度,日后渐增。

(二)立地成佛沉气法

气实浮燥的人虽然强壮,但稍经运动劳累就全身颤抖面青嘴白,气喘吁吁。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血运行状态不稳定,后劲不足,元气不沉实不牢固的结果。本法乃我少林高僧结合禅法而作的秘传功夫,专门对治中气不定气燥浮扬。其法先用高位马步桩,双手合十于面前鼻下,或系心于呼吸,或走念于忧陀那(丹田)、或想佛与菩萨的庄严宝像。总以有为人无为,念念不生,由静而走*散火收功的方法依旧是摩腹,浴面,拍头,不可马虎、务必使气尽归气海藏于芥子。此法行功以一时辰为度,若有余时也可增加时间,总而言之是一分练一分功。

第二步调气功夫:

元气因养面得到壮大,但仍然要经过调练才能使之或出或入,或上或下,或显于外,或行于内,运使自如。因此养气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加练调气功夫。

闭息法:

姿势取或坐或立,选取空气请新的场所。先尽量缓慢地将全身浊气呼出体外,再均匀地分三口吸气入忧陀那(丹田)部位。如此反复十余次后,再用吸气、尽量闭气保持,后以口发“扑”音喷呼体内之气,再闭气一会,吸气,反复行之,多多益善,本法调节呼吸,调换全身清气浊气、使气血运行,内力充沛、实在是一大妙门

运使法:

此法在于练习拳术的过程中,采用柔缓慢练的方法,身心状态自然而已着,将呼吸配合于拳法招式中。凡是出手出脚,就呼气至手心(天空)、脚心(地空)、顶心(天极)凡是收束手脚身形就吸气沉入忧陀那(丹田)。呼气则舒展于全身,吸气则收敛于内密务必使呼吸深长柔顺,元气自然通畅,绵绵不绝,不勉强、不郁结,不喘息。久久纯熟,拳技的运用就气力充沛沉稳,收枚自如,变化莫测。

⑹ 怎样练内功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入静的方法
呼吸人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穴位见图5)。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体感人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⑺ 如何练内功

内功:主要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打开身心内力,所谓内力由内心感触发自感觉一股气道,如把握住这股气到可以控制的为所欲为你已经迈开一大步。第二阶段,人体腰背部穴位: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至阳 脊中 治喘 肩井 曲垣 天宗 命门 腰俞 腰阳关 上仙点 六华灸穴把气道一一巡游每个部位每日3次支持半年已然达到小成境界。迈开小成开始第三阶段练内识意念: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精神力,分别把气道分股为5~10分由人体承受差异分配每日温养大脑细胞从而产生意识力可观察人体心灵反映俯视起脑可观察思想但却然不可控制他人思想负责可能会走火入魔,本门禁忌很多造成内家心法很多都失传,这编分为刘家内功心法始篇。切忌看完马上删除。

⑻ 内功的修炼方法

给你介绍两种简单适合自修的功夫。得者珍视。但练功前
必须弄懂功法,勿盲目练习。
功法一
龙罡内劲功
龙罡内劲功心法采天地精气行功,练气生力,气贯周身自然疏通全身经络,不必求周天之术,内气自然充足全身,丹田只是根源而已。绝大部分人练功开始即有强烈气感,本心法简单易行,不受时间、场地限制随处可行。若做全盘功法,可使得周身内气护体,不使任何器械行功,即可做到周身任击无恙!出手伤人之能!按本心法认真练习一次便可知本功真伪!领略中华真功神妙!
摆架高马式:两脚平行站立同肩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小腹不可凸,胸部不可鼓,头亦中正,舌抵上腭,双手重叠掌心向内,右手放在左手背(女子左手在外),将手心贴在肚脐下一寸五的地方(这里是气海穴,也是下丹田所在地,脐下一寸五指自己的两指宽距离)。双目轻闭,将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小腹内),内视下丹田(假设看着下丹田)。呼吸缓慢、均匀、深长(图1-1)。练习2分钟左右。
摆架采阴式:在高马式的基础上两臂微直左右分开,手心向下,手指微直,两手臂在体侧成"一"字,与肩同高,随着吸气;意念:纯阴地气被我从地下吸出,入掌心劳宫穴、经双臂、肩内流入心口,两股气在心口融合。呼气;内气团、落入小腹丹田,小腹外鼓,仔细体会气流流动的手感,和在体内流动的感觉(图1-2)。练习5-10分钟左右。
摆架采阳式:接上式;双手上翻,手心向上,吸气意念:温暖柔和的太阳之气被我从掌心劳宫穴吸入、经双臂、肩内流入心口融合为一体。呼气;内气团、落入小腹丹田,小腹外鼓,仔细体会气流流动的手感,和在体内流动的感觉(图1-3)。练习5-10分钟左右。

收功式:姿势恢复成" 摆架高马式",意念:两股采集的阴阳之气在丹田内旋转融合为一个红色发光的气团。呼吸依然保持缓慢、均匀、深长。练习5-10分钟左右。
第二章 内劲五式
此章在内功心法的基础上主练内劲功夫,若成此技,可使周身宛如一体、浑身如棉裹铁。坚持行功一个月必见齐效。内劲五式是练就气血鼓荡、抗击、攻击的重要功法。
准备行功:摆架高马式2分钟。
第一式:气贯双掌;双手成掌,自身体两侧直臂抬起与肩同高、立掌、以掌刀为力点(图2-1)。要点:吸气时以丹田为中心全身微收,闭气:头掌腿暗劲伸向各方。意念;吸气入丹田,闭气意贯双掌,坚硬如铁,呼气放松。反复练习10-20次。
关于闭气详解:吸气满后,刹那间闭住呼吸,并全身用力,牙扣住,脚趾抓地,肛门用力收缩。浑身的每一处肌肉都要绷紧,颈部、整个手臂、胸腹、臀部、大小腿,脚关节,总之;全身都要紧张,可以用思想检查一下,身体看看那里没有紧张绷紧。尤其以腹部绷紧最为明显。时间3-5秒。闭气也是中华特有的硬气功经常使用的呼吸方式,经常伴有哼、哈、嘿发声助力,由于函授不容易掌握,所以不加介绍。
注:通过此式训练可使气血聚于掌刀,为手掌开石、技击打下基础。可使手掌坚硬、增强肌力。闭气可使人体静电力大增,已刺激肌肉长力。

第二式:铁拳固臂:接上式;双掌变拳(图2-2),拳背向上,吸气入丹田,闭气力贯双臂,用力上抬10厘米,呼气放松。反复练习10-20次。细则同上式。(图2-3)
注:通过此式训练;可练坚硬拳、臂。拳功具有穿透力。

第三式:催指穿壁:接上式;双肘收到肋旁,手掌平伸,指尖向前,小臂与大臂成90度角(图2-4),吸气入丹田,闭气丹田之气涌入十指,坚硬如铁,用力伸直手臂,意念十指插入坚壁内(图2-5),呼气放松。反复练习10-20次。
注:此式可练十指坚硬,内劲增强,会有内气催动手臂、贯入手指发涨的感觉。为以后更高深的指功二指禅打下基础。

第四式:双龙抢珠:接上式;双肘左右向外抬起,双手心相对分开大于肘,双手成爪(图2-6),吸气满;闭气,双手爪内劲用力握成拳,双臂同时向内用力(图2-7),呼气放松,还原。意念:双手坚硬将铁球抓扁。反复练习10-20次。
注:通过此式练习可以提高抓力、指力、坚韧度,强化此式可用于擒拿,威力巨大,并为高级鹰爪力,拿穴功夫,打下基础。

第五式:金刚震体:接上式;双肘外展同肩高(图2-8),吸气满;以鼻喷气,同时双臂回击身体肋部,双臂震体(图2-9)。意念:吸气入丹田,喷气气血鼓荡抵抗来力。反复练习15-30次。
注:此式可直接提高内脏抗震能力,提高抗击能力。
收功:行高马式2分钟。或者吞气5-10口,参照"易筋经"第12式

第三章 护体劲功

所谓:"要学打人,先学挨打"。学习武功,自身不被击伤的功夫当为首选。通过本功短期练习即可获得较深的功力,使来力不入体内,并能用鼓荡劲将对手震伤、震断木棍。
准备行功:可接内劲五式的收功练习,如果单独练习要先行高马式2分钟。

第一式:喷气护胸:吸气同时双手自两侧分开与肩同高,手心向前(图3-1)。吸气满稍停,然后双手以掌用力击打胸部同时以鼻喷气以抵来力(图3-2)。喷气时胸部要紧绷。意念:吸气入丹田,稍停时提入胸中、喷气、坚如钢铁,并具有弹性。反复练习40次。胸气回丹田。
注:拍击可使胸部弹性增强,胸肌越练越发达。胸内是肺脏之所在,深吸气可使肺脏充满氧气,拍胸喷气可强壮肺脏,胸中内气更足,不但起到了气体的保护作用,而且弹性增强可起缓冲力的作用,长久练习可使拳脚来力不入,凡胸肌瘦小,宗气不足,体格过胖或瘦弱过渡的人必练此以充实强壮。练习半月以后可加入拳拍打,也可不加。

第二式:铁丹田:接上式;吸气时左手握拳上举过头(图3-3),吸气满,左拳下落力砸丹田同时以鼻喷气丹田鼓荡反弹来力(图3-4),左右拳共打100次。然后:吸气时双手握拳上举过头(图3-5),吸气满;双拳下落力砸丹田两侧同时以鼻喷气,小腹鼓荡反弹来力,共打50次。意念:吸气入丹田,稍停布满小腹,喷气如铁般坚硬。

第三式:铁肚功:接上式;吸气时左手拳上举过头,吸气满,左拳以拳轮下落力砸腹部同时以鼻喷气腹部鼓荡反弹来力(图3-6),由心口延直线向下击打至肚脐,反复练习,左右手共打100次。然后,双手握拳上举过头,吸气满,双拳下落以拳轮力砸心口制肚脐两侧(图3-7),同时喷气鼓荡来力。由上而下击打至与肚脐平行,由中线部位直接到接近肋部区域都要打到(图3-8)。反复练习50次。意念:吸气入丹田,稍停布满腹部,喷气如铁般坚硬。
注:铁丹田的训练,由于拍打内部时丹田所在,通过力打可使丹田气机启动,内外如一,丹田如铁,一般人练习3-7天左右抗击功力渐渐形成。20-30天便可抗与自身素质相仿之人重拳力击而不伤不痛。铁肚功因由心口所在,练之较难,但通过刻苦练习,掌握此技也非难事。一般训练5-10天抗打功力渐渐上身,20-40天便可经的起自身素质相仿之人力击。拳砸自身要握实心拳并以拳轮击打,打击力度要以内脏由震动感为宜,只是皮疼内脏不受震动是长不了什么功力的。

第四式:铁肋功:接上式;意念:吸气入丹田,再行至左右肋部部,然后举起左手,右拳握紧用拳拍打左肋(图3-9),自上而下密密麻麻打到腰间(图3-10),并以鼻喷气鼓荡来力,意肋似铁。以同样方式击打右肋(图3-11、3-12)。以上为一遍,共打9遍。气回丹田。
注:本式在练习到自己能承受拳打的时候,可以用小沙袋拍打效果更好。20天左右抗击力渐渐形成,30-60天的刻苦练习可经得起同等素质之人带拳击手套击打,虽功力增长可抗脚踢。

第五式:铁背功:接上式;以拳背击打肾区50次(图3-13、3-14),打时要喷气鼓荡,意行肾区,然由伙伴自上往下踢击后背,受击时要喷气,绷紧后背。自己练习也可以用后背撞击结实的墙壁。
注:后背本来就很结实,所以稍加练习就会抗脚踢,练习应该由轻至中重。
收功:行高马式2分钟。或者吞气5-10口。

第四章 硬功三绝

精选简单快捷的三种硬功练习方式供大家选择练习。

罗汉铁头硬功速成
此功是从传统功法中提炼出来的精简之式,是易学、速成、安全的功法,经我的学生们实践证明,练习3-5天就可以头开酒瓶,3周开砖。40-60天功力可以做到撞断石板,击断钢板等功效。对治疗神经衰弱也有效果。
行功方法:双脚开立同肩宽,以头顶百会穴顶住水泥地面(地不可太凉),双手放到背后,或抓住裤脚(图4-1)。意念:吸气入丹田,呼气意守百会穴,坚持10分钟,闭气九口,起身做气沉丹田三次(图4-2、4-3)。呼气松胸小腹外鼓,将头顶之气下行导引到小腹内。活动一下颈部,然后用头袋(长一尺半、内装半尺绿豆、粗直径7、8公分)闭气快速击打头顶发际处20次(图4-4),呼气放松,反复练习15-20组。也可以击打的时候喷气抵抗。收功气沉丹田。

铁骨拳劲
练习本功双拳坚硬似铁,出拳可碎砖石,中拳者无不受重创,用作实战增加数倍威力,在打完沙袋、或者壁袋以后练习效果更佳。
行功方法:把左拳面撑于水泥地面上,两脚重叠,身体伸直(图4-5),意念:吸气入丹田,呼气内气冲向拳面,沉入地下,坚持2分钟,在换由拳练习左右共练12分钟。
注:练完以后,轻轻揉搓拳面,抖抖双手手腕,不可击打硬物。这种简单的练习方式对提高双拳硬度有奇效,出现双拳骨节变黑,脱皮,是正常现象。

震山脚功
练习本功10日可将砖踏碎,20-50天可将敌移交踹出丈外并受重伤(需要配合易筋经的练习),轻易踏碎石板断3-5砖,而练法极为简单。
行功方法:吸气入丹田,并沉入脚底,然后抬起左脚,膝盖与肚脐同高(图4-6),然后踏向地面的砖块(图4-7),每次200此。换右腿练习。
注:刚开始练习力量应该轻一些,免得功夫没练好倒伤着自己了,以后适应了才可以增加力度。砖块开始放一块,以后等到应脚即碎的时候在酌情添加。

第五章 修炼事项
1、饭后1小时内不得练功,功后1小时内也不能吃饭。
2、雷鸣闪电的时候不得练习内功心法,其它可练。
3、练习本功2个月内不得练习其它气功类功法。
4、练共一定要心专意静。
5、酒后不得练功。
6、大风天不得在室外练功。
7、练功30分钟内不得用湿毛巾擦汗、洗澡、有汗不可让大风吹,用干毛巾擦。
看着可能麻烦点,但还是遵守的好。

功法二
岳家拳高级功法----
生铁运功
序 说
自《岳武穆遗书探密》及《岳家元霸功》、《沥泉功》
公布之后,一时佳评如涌,习者如潮。今特将生铁运功整理面世
生铣运功和元霸功、沥泉功及十八练功法同属岳家上乘气功。其特点是:以意导气,以气催力,得气快,内功足。功法练成后,虽患久病,病愈气功犹存,若真传实练,可以指代枪,以掌代刀,以皮代甲1全身硬似生铁浇铸, 达到登峰造极之
境界。
笔者张业金系中国岳家拳、岳家气功研究会主任,湖北省武穴市体委副主任兼
武术总教练;杨直峰系武穴市民间老拳师,张奇钢系张业金之子。其一脉为岳家第
二十代孙无尚道人传田德和、翟庆元、库伯芝、来付业、张为松。其另一脉为翟庆
元传杨晓春(杨茂廉、杨云礼。今三人以强身健体为美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将祖国之魂宝——岳家生铁运功整理成文,与各门各派良师益友共同探讨,造福人
类。
概说
话日:练成岳家真功,皮层与内皆松。
以气推血活络,强筋壮骨健身。
气是动力,气推动血液运行。由嘴吸气进入肺部转入各个器官,流注周身皮层
与肌肉层之中。
功是动作,人的周身范围,气不能运到全身,只有通过动作催逼,强制它前进,
才能按照人的思想意图运送到各个部位。
岳家《生铁运功》共为十二节,气的吸进与呼出是一样,但十二节动作各不相
同。
吸气用嘴两角先右后左一丝细风慢慢的吸进,要细长、均匀。进气一次进足,
随即吞津,一口分三咽,并要求全部注入丹田,练功时,舌尖顶住上胯,排除杂念,
集中思想,意守丹田。
呼气是气进入腹内以后,进行某节功动作作动行,待气在腹内不能再忍受的一
发之际,用嘴(微张)将气快速呼尽并发“贼”音。
功 法
一、佛手阴阳
1、身体直立,双足略宽于肩,平行站立,全身放松,调整呼吸, 舌顶上腭,
意守丹田。
2、双手从身体两侧直臂上举至头上万后沿任脉下按至丹田部位, 手背朝上,
十指相对,大拇指内扣,双臂紧挟两肋;上动同时嘴微张吸气,气吸足后提踉震踵
注入丹田,全身带劲,双手用力下按,气在丹田内运行至忍耐不住时将气全部呼出。
3、双手掌心向上从身体两侧直臂上举至头上万十指相对,沿任脉下行至丹田,
双臂紧挟身体两肋;上动同时,嘴微张吸气,气足提跟下震,全身用劲。咬紧牙关。
气在腹内运行至忍耐不住时将气全部呼。
功应:胸、腹、背、凤翅。
二。仁贵担山
1、身体直立,双手直垂于身体两侧,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平行站立, 舌顶上
腭,全身放松调整呼吸、意守丹田,双眼似闭非闭。
2、双臂屈肘, 两手掌心向下从身体两侧各自上升至腋下后向两侧平伸如扁担
形;上动同时嘴微张吸气,气吸足后提跟震踵。气注丹田牙关咬紧,全身用劲,将
丹田之气用力向手两侧运行。少许,嘴微张将气呼出。
功应:两臂、手心、十指。
注:气运行至两臂、手心、十指时,应感到两臂似两山下压,十指尖端有气外
射!
三、天王托塔
1、身体直立,双手直垂于身体两侧,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平行站立, 舌顶上
腭,全身放松调整呼吸,意守丹田。
2、双手掌心向上, 两臂屈肘从身体两侧各自上升至腋下后向两侧平伸于扁担
形;上动同时,嘴微张吸气,气吸足后提跟震踵,注入丹田,牙关紧咬,全身用劲,
丹田之气随意向十指两侧暗运,气在腹内运行少许,将气用嘴呼出。
功应:双燕入洞、内外关、掌心。
注:气运行到双燕人洞、内外关、掌心时,应关闭双燕人洞两穴,两掌似托起
两座于年古塔。
四、元霸举鼎
1、身体直立,双手直垂于身体两侧,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平行站立, 舌顶上
瞪,全身放松,调整呼吸,意守丹田。
2、双掌心向上,直臀从身体两侧上举至头上万,十指相对,掌心朝天; 上动
同肘嘴微张吸气,气吸足后提跟震踵,气人丹田后紧咬牙关,全身用劲,气在腹内
运行后至两掌心,少许将气从嘴呼尽。
功应:两肋、两腿、涌泉。
注:气在腹内运行至两掌时,两掌似千斤巨鼎下压,此肘两臂、两肋、两腿应
似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干斤下压之力。
五、玉骨顶心
1、准备一根长二米的木棍(白腊杆最好),面朝墙站立,两脚略宽于肩, 全
身放松,调整呼吸,舌顶上腭,意守丹田,肛门上提。
2、将棍的一端顶在墙脚下,另一端顶在心窝穴上,嘴微张吸足气,提跟震踵,
吞津同气齐注入丹田,丹田之气上引至心窝穴,身体重心前倾,两手握住棍端,给
心窝穴增加顶力,气在体内运到少许呼尽。
功应:心窝穴。
注:心窝穴系人之死穴,是三十六大穴中除头、裆部穴位外最薄弱的穴位之一,
较易受伤,气运到心窝穴时,顶棍的力度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余强求,以免受伤。
六、浪子划船
1、身体直立,双手垂于身体两侧,双脚分开略宽于肩,平行站立,舌顶上腭,
全身放松,调整呼吸,意守丹田,肛门上提。
2、双手掌心朝上,从身体两侧两肘上托紧贴于身体软堂(即肋骨之下, 髋骨
之上较软和的部位),两侧;上动同时,嘴微张吸气,气直注入丹田后提跟震踵,
咬紧牙关,全身用劲,上半身徐徐向左边倒压,气在体内运行少许将气呼尽。
3、紧接上动,嘴微张吸气,气吸足后提跟震踵,咬紧牙关,全身用劲, 上半
身向右边慢慢倒压,气在体内运行少许,将气用嘴呼出。
功应:左右软堂。
注:①人体软堂部位的组织比较软弱,功成的速度比其它部位要慢些,练功是
不能求之过急。
②练本部功时,当身体倒用那一侧时,气要从丹田运行到那一侧,此时的感觉
似腹内有气外鼓,腹外用掌使力内挤。
七、生铁铸身
1、身体直立,两手各自直臂垂直于身体两侧,双脚略宽于肩,平行站立, 全
身放松,调整呼吸,舌顶上腭,肛门上提,意守丹田。
2、吸气,双手握拳,拳心向内,两臂屈肘从身体两侧上升至腋下。
3、上动不停,两拳各自经山尖穴横淮至任脉相碰。
4、上动不停,两拳紧贴胸腹沿任脉用力缓缓下扎至丹田,少许,将气呼尽
功应:两肋、山尖、膻中、丹田、膀耽。
注意:1、气随两拳行走路线而行,两拳行至身体某部位时, 某部位气感应明
显。
2、吸进之气吐尽时,全身带劲,直到不忍受时才放松。
八.张飞擂鼓
1、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全身放松,
舌顶上腭,肛门上提,嘴微张吸气入丹田,提跟震踵,将气布满全身。
2、双手握成实心拳,屈肘于胸前和背后同时甩打。
3、双拳变掌从身体两侧下按,嘴微张将气用力吐尽。
功应:胸、腹部位。
注:①此功开始可用双掌拍打,后再用双拳甩打,最后可用铁沙袋甩打。“昏
憋气时间(也就是排打时间)可由短到长,但不可一意强求长时间憋气。;
九、童子拜佛
1、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舌顶上腭,身体放松,肛门上提, 调
整呼吸后,嘴吸气人丹田,两掌从身体两侧上举至头上柑会(十指朝上,掌心相对)
屈肘下压至胸前。
2、上动不但,腰徐徐向前弯压,两掌直下伸,指尖着地少许,将气呼尽。
功应:背部、腰部。
注:练此功开始时,下腰不必强求手指触地以免腰部受伤。
十、猛虎扒地
1、身体直立,两脚略宽肩平行而立,全身放松,舌顶上瞪,意守丹田, 调整
呼吸,肛门上提。
2、两腿屈膝,上体前俯下蹲,两臂前伸,双手直垂于地。
3、紧接上动,两臂前伸约0.17m,十指张开着地。
4、接上动,嘴吸气人丹田,身体全俯,两膝相并伸直, 脚尖与指尖负荷全身
体重,全身斥劲,气运两臂,两肘屈,全身下扑(以胸不贴地为宜)。
5、接上动,两臂直伸将上体撑起。
6、气在腹内行少许,上体直,两腿屈膝下蹲将气呼尽。
功应:两臂、全身。
十一,铁禀锁喉
1、身体直立,两脚同肩宽平行站立。全身放松,舌顶上腭, 两手自然垂于身
体两侧,调整呼吸后吸气人丹田。
2、将丹田之气上运至颈,颈粗。双手握拳击打后颈。
3、上动不停,用双拳击打颈两侧。
4、上动不停,双拳变掌,用十指戳击颈两侧。
5、上动不停,双掌大拇指、无名指、小指屈,用食中指戳在咽喉穴。
功应:喉部。
注:①此功练到一定时候,可用枪尖顶刺喉部。
②、可用筷子顶住喉部击打,将其击断。
十二、天门封顶
1、身体直立,两脚与肩同宽平行站立。舌顶上昭,两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吸气人丹田。
2、将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运至头部,咬紧牙关,头部带劲, 双手握拳在百会穴
上拍打。
3、承上式,双拳面紧贴两太阳穴用力擂压。
4、接上动,双拳后移拍打后脑。
5、两掌从身体两侧下按并将气呼出。
功应:百会、太阳、后脑。
注:①初练此功时,双掌拍打后脑时不要过急应循序渐进,由轻到重。
②双拳拍打百会穴后,随着功力的增高,可用头撞墙、用棍击背、用棍击腰、
和用棍击腹。
注意事项:
1、每6保持练功两次,每次各30分钟以上。
2、练功期间切忌吃冰冷食物。
3、练功100天内禁房事。
4、初练此功时,师傅最好站在旁边辅导。
5、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

⑼ 内功怎么练啊

练真气运行法,没骗你的,大多数人练: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本功法具有健肾补脑作用,督脉贯通后,真气在任督脉内运行(小周天),头项百会穴和丹田产生相互吸引的磁性力量,这样肾中元阴元阳可上达髓海而还精补脑,五脏精华又下归丹田,补充肾精,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使人体由衰返壮。
从生理学观点看,督脉贯通后,可促使肾上腺和脑垂体间互相激惹、互相滋补、生机旺盛。早在战国初期的《行气玉佩铭》中已有真气运动的记载,内中指出: “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 经会阴、尾闾、命门向后窜动,夹脊向上,透玉枕直达脑海,继而又下行丹田,称为小周天。兹将练功法介绍如下:

基 本 内 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
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
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 功 方 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方法:取站、坐、卧式,口唇微闭,舌舐上腭,双目微闭,排除杂念。先注意观鼻尖片刻,随即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使其别发粗声,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如果仍然夹念纷扰,可用 “ 数息法 ” 。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数,再从一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入静后,呼气时真气要入丹田,不要在呼声上打扰。 时间:每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钟,一般认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3 - 5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5 - 10天,每次呼气时都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不自然,这是自然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变得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方法:当第一步功夫练到每一呼气,即感心窝发热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呼气时应延伸下沉的过程,慢慢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用力过大可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时间:依法每日3次,每次25 - 35分钟,10天就可气沉丹田。
反应:每次呼声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时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运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表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有改善等。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第二步功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可任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时间: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所需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流,随着功夫的加深,气流也越来越大,小腹力量充实。待力量蓄足后,即可向下游动,此刻练功者有时会感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可因人而异。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对阳痿有一定疗效,对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意守丹田40天后,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上行时,意识应伴随着真气(勿忘),如果真气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导引(勿助)。这种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田之力来决定的。若实力尚不足,它就会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充实后,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须任其自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项就可以通过了。
时间:每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延长到40分钟或一小时左右。至于通关时间则因人而异,有的人刹那间就通过了,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也很大。有人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
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练功者自觉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真气活跃(即 “ 肾间动气 ” )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拨的感觉,头部则有箍紧之感,这是通督前必有的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这一阶段必须坚持练功,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通督是一个飞跃,故称为 “ 积气冲天 ” 。
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这时才能体会到 “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 的真谛。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强。凡肾精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等症状都会逐步消失。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方法:一般仍意守丹田。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项百会穴处出现的活动力量,可意守头项。灵活掌握,所谓 “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 也就是练功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
时间:每日3次,每次1小时以上,时间越长效果越好。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之力显得更加集中旺盛。
反应:在通督脉的前后数十天内,全身常似有流窜动、皮肤发痒似虫爬等感觉,这都是经络通畅,真气旺盛的表现。遇到这种情况,既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惊慌失措,安心坐下就会自然平复。坐到极静时,以上现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内部真气则更加集中旺盛。
效果:真气越充足,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就越充分,因而使人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增强,大大减少和排除致病因素,治愈痼疾,坚持锻炼就可以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以上五步功夫是循序渐进的,在整个真气运行过程中,身体会有三种不同变化。第一、二、三步是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这个阶段古称为 “ 练精化气 ” ,这是第一阶段;第四步运用丹田积蓄的真气,冲通督脉,直达脑海,这一段叫做 “ 练气化神 ” ,这是第二阶段;第五步以后,功夫更加纯熟,由于经络畅通无阻,真气在而运行自如,此为高级阶段,称 “ 练神还虚 ”,掌握真气运行法的五步、三阶段,才能收效显着。

⑽ 怎样练好内功

我介绍一下, 罗汉门内功之罗汉七式的锻炼方法。这是少林罗汉拳传统内功的入门修法。
起式:
习者自然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下垂,十指微屈,两目平视,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精神集中,静守丹田。呼吸要自然,缓慢、深长、细匀,以7息为宜,气血运行通周身。
1、顶天立地:
两手从体侧向上抱于头顶上方,十指交叉,掌背朝上,同时吸气,然后反掌心朝天,掌背不可触及头顶,慢慢做屈膝下蹲,同时呼气;要求下蹲时头身正直,不要前倾,屈膝尽量不要超过脚尖,意守涌泉穴,然后缓缓起立,同时吸气,如此蹲起7起,气血运行通周身。
2、日出东山:
两手握拳屈肘举于肩两侧,高与目平,正好与头成山字,拳心朝前。仍然是慢慢做蹲、起,配合呼吸,7次为宜,其余要求同上。
3、合十拜佛:
两手合掌胸前,掌心相合,同样慢慢做蹲、起7次,呼吸与其他要求同上。
4、怀中抱月:
两臂合抱圆形,两手指尖相对,掌心朝内,还是慢慢做蹲、起7次,其余要求同上。
5、双龙吐珠:
两手握拳,两臂胸前平屈肘,成平衡相对,拳心朝下,仍慢慢做蹲、起7次,其余均同上。
6、吞阴还阳:
两手反掌相叠于背后腰间,掌心朝外,同样缓慢做蹲、起7次,其余要求同上。
7、万法归一:
两手掌相叠,掌心朝内,合于小腹丹田,配合呼吸缓慢做蹲起7次,意守丹田。同样要求头正身直,屈膝不过脚尖。
收式:
方法要领同起式。罗汉七式要点:蹲起时,屈膝不要前倾超过脚尖,更不可低头弯腰,两目始终平视,身体要中正,脊椎尽量要直。

二、罗汉练气
“少林罗汉练气开合内劲桩”简称“罗汉桩”,本桩练气开合,增生内劲,在晚上月光下练功时,双手十指做抱球拉练,会看到丝光出现。此功对打通小周天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并可治失眠,肠胃炎,心悸,对高血压,低血压,头昏,头痛等症有一定的疗效,然后开始站罗汉桩。
先按“罗汉七式”练一遍功,然后开始站罗汉桩。
起式:方法要领同“罗汉七式”之起式。站桩形状:两手轻轻捍抱于胸前,两臂合抱圆形,两手指尖相对,距离3--5公分,掌心朝内,与胸相离约30公分,这和“罗汉七式”中之4式怀中抱月相同。两腿略屈膝向蹲,全身放松,头正身直,闭口舌抵上腭,自然呼吸。
1、开胸罗汉:两手慢慢向外拉约10公分,同时吸气;再缓缓向内合,同时呼气。当两手指合到约2公分时,两手再慢慢向两侧拉开,如此两面三刀手来回开合练习,要求两面三刀手并合动作越慢越好,并要与呼吸相配合一致,两手分开时吸气,合拢时呼气,呼吸细长匀。练功者在两手开合中,会感到两手指在拉时有一种拉不开的感觉,象是弹簧收缩,而在合时两手指感觉有一股吸力。刚开始初学者,两手拉开稍远时就没有了感觉,宜微开微合,逐渐随着气的增强而小开小合,最后两手能拉开至肩宽,仍有气感是为大开大合,两手之间形成的这种引力气感,能使感觉中枢与运动中枢产生平衡,达到经络疏通与气血循环。
每次练功做两面三刀手并合动作时间以20--30分钟为妙,此时浑身发热或出汗,余兴未尽,即作“万法归一”(见“罗汉七式”)收功,当达到每次一练功两手就有气感,并感觉两手之间有股很大的阻力而拉不开,且大开大合同样气感明鲜。即可练习“丹田开合”。
2、丹田开合:
先按“开胸罗汉”作开合动作,当两手气感很大时,两手下落至小腹处,十指相对,两掌如抱球队,仍如上法作两手开合动作,开合时丹田随开合而开合。按此练功,不出几日,就会感到丹田发胀或发热,此时要两手握成拳,击打丹田部位,使之充实,初开始宜轻击,渐渐加重,每次击打10余次,每练丹田开合几分钟后,作“万法归一”收功。
当丹田出现气感后,练功时间要加长,每次以超过40分钟为好。丹田排打随时练天数而逐渐加重,以自己能承受为宜。
3、通天彻地:
当丹田气充实后,在开合拉气时,意念百会和涌泉变随之开合,等练到相当程度后,整个身体与随之一开一合,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自感妙趣横生。收功时将两掌相叠放在小腹丹田处即作“万法归一”收功,能感到一股暖流通遍全身.

阅读全文

与训练内功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java类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924
6听筒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4
柳树种植方法 浏览:387
美雄诺龙的检测方法 浏览:267
99乘78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66
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浏览:232
微博主页皮肤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4
本金罚息计算方法 浏览:490
治疗肚子疼的最快方法 浏览:944
胯打开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173
波菜种植方法和时间 浏览:243
忧郁症如何治疗方法 浏览:953
双胶纸张厚度计算方法 浏览:439
国外手机截图方法 浏览:701
现实suv侧方停车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62
宽容哪些方法 浏览:980
中考实心球的方法与技巧 浏览:531
如何瘦脸练成瓜子脸的四种方法 浏览:949
肾阳不足的锻炼方法 浏览:576
新鲜莲子的食用方法视频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