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方挖填方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道路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按下列规定计算:
1、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
总计算为:S=(a+2+2) ×(b+2+2)=a×b+4×(a+b)+16。
土石方的基准特征
基准特征零件建模的参照特征,其主要用途是辅助3D特征的创建,可作为特征截面绘制的参照面、模型定位的参照面和控制点、装配用参照面等。
此外基准特征(如坐标系)还可用于计算零件的质量属性,提供制造的操作路径等。
基准特征包括:基准平面、基准轴、基准点、基准曲线、坐标系等。
‘贰’ 怎样计算土方量
土方量计算公式
V坑=(a+2c+kh)*(b+2c+kh)*h+1/3k*k*h*h*h
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
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例题: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 基坑上底长14m ,上底宽10m 开挖深度3m ,开挖坡率1:0.5 求基坑开挖土方量。
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 S上=140 S下=60
V=1/3*3*(140+60+√140*60)=291.65m2
1、计算你这个土石方有很多种方法,但“计算方法”跟你会CAD软件没有什么关联,CAD没有现成的计算场平土石方的功能。
2、要说有没有其它软件,回答是肯定有的,如《鸿业土方计算6.0 For R16》就是专门计算像你所说的这样的土方量了。好不好学不好说,根据不同的学者是不一样的学习效果。这个软件它属于市政道路专业设计软件《鸿业市政道路》系列软件之一。
(2)房屋土方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主要计算规则
(1)平整场地: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即
平整场地=底层建筑面积+外墙外边线长度×2+16
(2)挖沟槽:按沟槽长充乘以沟槽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
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地槽底宽度+工作面宽度)之间净长度计算。
沟槽宽度:按设计宽度加施工工作面宽度计算。
如有凸出墙面的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内计算。
(3)挖基坑、挖土方:
不放坡时:按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以立方米计算。
需放坡时:按H/6(F1+4F0+F2)以立方米计算。
其中,H为挖土深度(m),按图示坑底至室外设计标高的深度计算;F1为坑上底面积(m2);F2为坑下底面积(m2);F0为坑中截面积(m2)。
‘叁’ 土方量计算公式
V坑=(a+2c+kh)*(b+2c+kh)*h+1/3k*k*h*h*h
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
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肆’ 土方计算公式是什么
土方计算公式如下:
挖基槽(地沟)
① 不放坡时:V挖=L×(B+2C)×H
② 有放坡时:V挖=L×(B+2C+KH)×H
挖基(地)坑
① 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
② 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a+2c+KH)×(b+2c+KH)×H+1/3K2H3
③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 。
相关如下:
基槽横断面的形式:分放坡与不放坡进行计算。
挖土深度H:一般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根据土的性质、开挖深度以及施工方法确定土壁是否放坡。放坡的宽度根据放坡系数计算,即KH。为保证工人的正常操作,基底宽度应在基础宽度的基础上增加工作面宽度2C。在对土方量进行计算时,要考虑到地形特征、精度要求以及施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达到最优的目的。
‘伍’ 土方怎么算一方
1、断面法计算: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断面法的表达式为
(5)房屋土方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在建筑过程中,不管是原地形或设计地形,经常会碰到一些类似锥体、棱台等几何形体的地形单体。这些地形单体的体积可用相近的几何体体积公式来计算,此法简便,但精度较差,多用于估算。
(1) 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
(2)用S1及S2各相应边的算术平均值求S。的面积。
例:设有一土堤,计算段两端断面呈梯形,二断面之间的距离为60m,试比较用算术平均法和拟棱台公式计算所得结果。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两相邻断面的高,计算方法同断面法。
‘陆’ 建筑工程中,怎么计算土方开挖量
计算方法:
一、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土石方量精度与间距L的长度有关,L越小,精度就越高。
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 尤其是在范围较大、精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若是为了减少计算量而加大断面间隔,就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所以断面法存在着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的矛盾。
二、方格网法
对于大面积的土石方估算以及一些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适宜用格网法。这种方法是将场地划分成若干个正方形格网,然后计算每个四棱柱的体积,从而将所有四棱柱的体积汇总得到总的土方量。
工程计算
散点法:
根据各项目片现状地形,确定平整田块。根据地形条件选择土方计算方法。这里各项目片内地形虽有起伏,但变化较均匀,不太复杂。所以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过程是:确定田面设计高程→计算挖填平均深度→计算挖填方面积→计算挖填土方量。方法如下:
1、确定田面设计高程H:
Ha=(H1+H2+...+Hn)/n
式中:Ha为田面平均高程 (m);
H1、H2...Hn为各测点高程 (m);
n为高程点个数。
2、计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区平均填高:ht=H-∑Ht/L
挖方区平均挖深:hw=∑Hw/m-H
式中:L为测点高程小于H的测点数;
m为测点高程大于H的测点数;
Ht为高程小于H的各测点高程(m);
Hw为高程大于H的各测点高程(m)。
3、挖填方面积计算:
填方面积:At=Aa×ht/(ht+hw)
挖方面积:Aw=Aa×hw/(ht+hw)
式中:Aa为田块总面积。
4、挖填土方量计算:
填方量:Vt=At×ht
挖方量:Vw=Aw×hw
5、种植土土方量计算:
需要确定剥离层厚度、挖方区剥离、回填起止深度,填方区剥离、回填起止高度
例如:本项目表土厚度以15cm计,挖方区,挖方深度小于1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填方区,填方深度小于40cm的不进行表土剥离;根据相应的挖填面积之和乘以种植土层30cm(剥离15cm层加上回填层15cm)。
土方量--网络
‘柒’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有: ( l )体积法:用求体积的公式进行土方估算。 ( 2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相互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 3 )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与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方格网法的具体工作程序为:在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依据设计意图,如地面形状、坡向、坡度值等。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施工标高,划分填挖方区,计算土方量,绘制出土方调配图及场地设计等高线图。土方施工按挖、运、填、夯等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未进行,以达到建设场地的要求而结束:
‘捌’ 土方计算公式是什么
土方计算公式分以下几种情况
1、挖基槽(地沟)
① 不放坡时:V挖=L×(B+2C)×H
② 有放坡时:V挖=L×(B+2C+KH)×H
2、挖基(地)坑
① 矩形不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
② 矩形放坡的地坑土方量为:
V挖=(a+2c)×(b+2c)×H+KH2×(a+2c)+KH2×(b+2c)+4×1/3K2H3=(a+2c+KH)×(b+2c+KH)×H+1/3K2H3
③k为放坡系数。放坡宽度b与深度H和放坡角度a之间是正切函数关系,即tana=b/H,不同的土壤类别取不同的a值,所以不难看出,放坡系数就是根据tana来确定的 。
土方量计算的作用
土方量的计算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预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费用概算及方案选优。在现实中,一些工程项目由土方量计算的精确性而产生的纠纷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何利用测量单位现场实测出的地形数据或原有的数字地形数据,快速准确的计算出土方量就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比较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断面法、DTM法、和平均高程法(散点法)、等高线法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土方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