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传染病污水消毒水配比
医院污水含有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若不消毒处理,即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水源,就会传播疾病、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那么,传染病污水消毒水配比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每吨污水投加5-10克二氧化氯;医院污水大量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一般医院污水按每吨污水投加20-50克二氧化氯,传染病医院按每吨投加50-80克二氧化氯,投加方式可采用每小时按污水流量大小连续投加,也可采用每天按污水量大小间断性投加。
一、二氧化氯的消毒灭菌性能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1、高效、强力。在常用消毒剂中,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仅为Cl2的1/2。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2、快速、持久。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而0.5ppm的Cl2的杀菌率最高只能达到75%,试验表明,0.5ppm的ClO2在12小时内对异养菌的杀灭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杀菌率才下降为86.3%。
3、 广谱、灭菌。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ClO2对病毒的灭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4、无毒、无刺激。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积累性试验结论为弱蓄积性物质。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5、安全、广泛。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ClO2对还原性阴、阳离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为主(H2S、SO32-、CN-、Mn2+),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这些产物到目前的研究为止,均证明是无毒害用的,并且ClO2使用剂量极低,因此用ClO2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二、二氧化氯灭功消毒剂的应用范围
(1)各种场合下的生活、饮用、自来水的消毒;
(2)餐厅、宾馆、家庭、摊档餐具和卫生设施的灭菌消毒与空气环境消毒;
(3)食品、饮料厂、发酵工业的设备、管道、容器的最终灭菌消毒;
(4)乳品厂、屠宰厂、发酵工业的设备、管道、容器的最终灭菌消毒;
(5)医院污水的灭菌消毒处理;
(6)游泳池循环水、浴池水的灭菌消毒;
(7)医疗、卫生、临床器械消毒、灭菌、除臭和防霉处理;
(8)家庭、宾馆、饭店、水果蔬菜、鱼肉食品的保鲜及最终淋洗消毒和卫生器具消毒;
(9)高层建筑给水的二次消毒处理;
(10)配制各种口腔消毒液、除臭液及创口清洗液等;
(11)公共场所环境空气、冰箱、冷库、办公室、宿舍、车厢及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清洁、消毒、除臭。也可用于病家、病区及病人物品的杀菌消毒;
(12)鱼虾疾病防治,池水消毒与增氧,杀灭毛蚶甲肝病毒及磨菇生产灭菌消毒保鲜处理等,达到防病、增产、提质的效果;
(13)鱼虾类加工过程中消毒控制杂菌、大肠杆菌等污染及保鲜;
(14)动物禽畜饲养场舍及饮水的消毒,蚕茧养殖器具消毒;
(15)中水回用中的灭菌与脱臭;
(16)面粉与各种食品的漂白剂;
(17)造纸、印染行业的漂抓药剂;
(18)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除藻灭菌处理;
(19)二氧化氯在注水采油中作解堵剂,完全能够氧化堵塞岩层的有机生物质和任何聚合物残渣。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传染病污水消毒水配比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居家安全的知识。请您多多关注倍领安全网吧!
‘贰’ 医疗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多少算是达到环保指标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如比色卡)就能测出来的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总氯排放限值值为0.5mg/L(日均)。
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已经对医院、兽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污水排放要求做出规定。
自该标准生效之日起,代替包括《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试行)》(GBJ48-1983)在内的18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自1998年1月1日起,《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试行)》GBJ48-1983已经作废。
(1)水质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严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水质 采样技术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 495-2009)、《水质 采样技术导则》(HJ494-2009)和《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方法为认证有效方法。
(2)所有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规定开展工作。
(3)所用监测仪器通过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4)各类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进行三级审核。
‘叁’ 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用30%到35%的NaOH水溶液低于10度时吸Cl2,滤去NaCl,再冷至-20度可得NaClO-5H2O晶体,低于10度真空脱去结晶水即得
‘肆’ 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含氯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浸泡法:将待消毒或灭菌的物品放入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3、喷洒法:对一般污染表面,用1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30分钟以上;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的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60分钟以上。
4、干粉消毒法:对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1/5用量加入排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2-6小时,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小时后排放。
(4)诊所污水投含氯药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含氯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的作用,金属和有色织物慎用。
2、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3、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远离火源。
4、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不得与还原物质共储共运。
5、不可与洁厕灵等同时使用。
‘伍’ 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为哪些
国内、外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仍以卤素为主,尤其是氯消毒剂。
①含氯制剂:含氯饮水消毒剂种类较多,如漂白粉、次氯酸钙、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由于水源水质不同,加氯量应根据需氯量试验来确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的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加氯量0.5~1.5毫克/升。水质较差则加1.0~2.5毫克/升(或1~4毫克/升)。加氯量是否适当,可请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帮助。
②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是WHO推荐的处理饮用水最安全的化学药剂,是消毒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在消毒、去味、除铁等许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类致癌物质。它消毒水时,受水温的影响很小,对劣质水的杀菌效果比氯更好。
③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其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目前主要用于对饮水的消毒、空气消毒和食品的保鲜等。臭氧消毒方法,通常多以干燥空气或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中的高压电场制备臭氧。消毒时,将溶有臭氧的吸收液与水充分混合即可。一般加臭氧量0.5~1.5毫克/升作用5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应在0.1~0.5毫克/升,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毫克/升。近年来有人研制了电解水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无噪声,产物中无有害的氯化物,可直接用于饮用水消毒。
历史研究表明埃及人首先采用明矾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估计在文明开始时,人们就推荐将水煮沸后饮用。一份4000年前的古印度文件给出了最早的饮用水标准,指示在饮用不干净的水之前应将其煮沸,在日光下曝晒,将一块灼热的铜在水中浸泡数次,并采用土制容器过滤和冷却。据历史记载,波斯的法规规定饮用水必须储存在铜器或银器之内。
希腊医师Hippocrates指出了水对健康的重要性,但他更着重于选择较佳的水源而不是对水的处理。公元8世纪,阿拉伯化学家Geber采用蒸馏法来净化水。公元11世纪,波斯医师Avicenna推荐旅行者要饮用布过滤后的水或开水。1627年,英国科学家F.Bacon发表了许多净化水的方法,包括渗滤、煮沸、蒸馏和混凝。
在18世纪80年代中期细菌致病理论建立之前,人们认为臭味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并据此假设发展水和污水消毒的实践。
19世纪下半叶英美出现了许多报道和专利,多涉及用电压、磁场、电流、氯、高锰酸钾和次氯酸处理水。人类主动地利用化学药剂杀菌消毒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一开始主要是氯系化合物的使用。
如1820年漂白粉被发明后,人们将其用到饮用水消毒和感染创伤治疗上,效果良好。这是化学杀菌消毒法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人们在饮用水消毒剂方面又开发了第二代消毒剂二氯异氰脲酸和第三代消毒剂三氯异氰脲酸,它们目前仅用于小规模的消毒。二氧化氯被称做第四代杀菌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