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的污水处理排泥量怎么计算的
1剩余污泥量计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艺中,为维持生物系统的稳定,每天需不断有剩余污泥排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降解有机物BOD所产生的污泥增殖,二是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的沉积。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计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统每日产生的剩余污泥量,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数;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d;
Y1+Kdθc———污泥净产率系数,又称表观产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进、出水中有机物BOD浓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的百分数;
SSi,SSo———进、出水中悬浮固体SS浓度,kgSS/m3。
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制订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计算表达式[1]。此式与式(1)本质相同,只是更加细致,考虑了活性污泥代谢过程中的惰性残余物(约占污泥代谢量的10%左右)及温度修正。综合污泥产率系数YBOD(以BOD计,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积项)写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内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温度修正系数。
比较(1),(2)两式,可知在ATV标准中动力学参数Y,Kd分别取值0.6和0.08d-1,进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悬浮固体(fP部分)占总进水SS的60%。由于剩余污泥中挥发性部分所占比例与曝气池中MLVSS与MLSS的比值大体相当,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4)与式(1)是一致的,均需确定Yobs。
㈡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污泥量怎么计算
污泥浓度、泵每天排泥多少吨(含水),污泥池的体积,泥龄(一般25天,也就是每天排出污泥池1/25的量),脱水率,就可以算出来了。
㈢ 已知污泥流量,污泥干重怎么算
一般污泥回流量按8g/L计算,1立方污泥干重8kg
污泥进压滤系统一般30-50g/L,1立方污泥干重30-50kg
㈣ 污泥计算.帮我><
240吨水8小时处理完,一小时处理30吨,一分钟处理0.5吨,
投加PAC1200mg/L,则每分钟使用PAC1200*0.5=600g/min
投加高分子1000mg/L。则每分钟使用高分子1000*0.5=500g/min
每天的投加量用每分钟的乘以24*60即可。配制浓度另外根据要求计算。PAC一般配制浓度10%,高分子千分之一。
SS绝干泥量=(585-35)*1200/1000=660kg
含水率80%的污泥量=660/(1-80%)=3300kg=3.3吨
含水率98%的污泥量=660/(1-98%)=33000kg=33吨
33/6=5.5h,那么一台脱水机处理含水率98%的污泥需要5.5h。
㈤ 污水处理污泥投加量如何计算
厌氧启动: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 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 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 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 60%。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好氧启动: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 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 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 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㈥ 每吨废水产生多少污泥 如何计算
物理沉降阶段产生的无机污泥,可以通过沉降前后废水中SS的减少量计算;生化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增加可以通过废水BOD5的消减量计算,公式为0.68*BOD5消减量(此时单位为BOD5的单位);两种污泥之和则为单位废水量产生的污泥总量。
㈦ 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比较简便 比较准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你知道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吧
用进二沉池前的污泥浓度-二沉池出水SS的浓度不就是二沉池沉淀的污泥量吗
絮凝池根据质量守恒定理知道
产生的污泥量就等于进出水SS的差+加药剂的量
㈧ 工业污泥量怎么计算
有两种估算法:
第一种根据COD减量,根据COD降解的量加上混凝药剂,折算成干污泥量。然后根据出泥的含水率放大成污泥量。
第二种是初略算法,比如印染废水处理的污泥大约是0.3%(含水率在80~85%)。
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数量,依污水水质与处理工艺而异。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计算。例如,当沉淀时间为1.5h,含水率为95%,每人每天产生初沉池污泥量为0.4~0.5L/d·人。污泥量也可通过物料平衡来推算,但实际上一般是通过经验积累实测数据。
㈨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如何计算 最好详细一些。
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数量,依污水水质与处理工艺而异。城市生活污水按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计算。例如,当沉淀时间为1.5h,含水率为95%,每人每天产生初沉池污泥量为0.4~0.5L/d·人。
也可通过物料平衡来推算,但实际上一般是通过经验积累实测数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按照南方的多个城市统计;1万吨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值1吨/日绝干污泥,折合含含水率80%,产污泥5吨。10万吨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产污泥50吨/日。一般夏季多一点,冬季略少一点。
(9)一般固废污泥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分类
根据污泥从污水中分离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类:悬浮物浓度一般在1%~10%,低于此浓度常常称为泥浆。由于污泥的来源及水处理方法不同,产生的污泥性质不一,污泥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
1、按来源分
污泥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工业废水污泥和给水污泥。
2、按处理方法和分离过程分
污泥可分为以下几类:初沉污泥():指污水一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
活性污泥(activitedsludge):指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二沉池产生的沉淀物;
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如生物滤池、生物转盘、部分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污水处理工艺中二次沉淀池产生的沉淀物。
化学污泥:指化学强化一级处理(或三级处理)后产生的污泥。
3、按污泥的不同产生阶段分
沉淀污泥(primarysettlingsludge):初次沉淀池中截留的污泥,包括物理沉淀污泥,混凝沉淀污泥,化学沉淀污泥。
生物处理污泥(biologicalsludge):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由污水中悬浮状、胶体状或溶解状的有机污染物组成的某种活性物质,称为生物处理污泥。生污泥(freshsludge):指从沉淀池(初沉池和二沉池)分离出来的沉淀物或悬浮物的总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污泥产生量
㈩ 高分求污泥产生量计算方法
先计算出每天剩余污泥的产量:
剩余污泥产量=n*进水水量*(进水BOD-出水BOD)/[(1-p)*1000000]
n为污泥产率系数,一般取0.4
p为剩余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9%
这样算得剩余污泥量为112立方米。
然后根据剩余污泥的含水率和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计算出干污泥的产生量。这个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