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上课运动负荷的计算方法

上课运动负荷的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3 16:43:58

‘壹’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要做到运动负荷适宜十分复杂,需要掌握、分析大量的运动负荷数据,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反复多次测定课的运动负荷。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运动负荷偏大,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畏惧,欲望受到压抑,行动变得迟缓;负荷偏小,学生很难从运动中体验到动作的内在魅力及练习过程的愉悦心境;只有负荷适宜时,学生的学习情绪方能高涨起来,心理得到满足,行动变得轻快,目标也容易实现。

运动负荷的大小,是评定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达不到锻炼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



运动负荷的注意要点

1、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

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

‘贰’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拜托各位了 3Q

1、生理负荷的结构 (1)量和强度是构成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生理负荷的两个层面。学生做完身体练习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变化,测得这些变化的数据,称为负荷的内部数据,而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为负荷的外帮数据。 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能不同,反之也如此。 在安排和分析负荷时,既要考虑外部数据,又要考虑负荷的内部数据。 (3)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①休息的量是指在负荷后机体体力恢复前休息时间的长短。例如,在体育课、上跑60米×3,跑完第一次休息2分钟,跑完第二次休息3分钟,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等。休息的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明显不一样。恢复的强度是指在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过程的水平。例如上述实例中学生跑三次60米,跑完第一次后休息2分钟,心率从140次/分降到110次/分;跑完第二次后休息3分钟,心率从145次/分降到115次/分;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心率从150次/分降到100次/分,可看出机体恢复水平是不同的。 。

‘叁’ 一般来讲,计算对身体影响的最佳运动负荷的公式

高职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P25

可用接近极限运动负荷的心律(一般假定每分钟200次)- (减去)安静的心率后乘以70%,再加上安静时心率基数 即运动时的心率
得出结果 x次/每分钟
这就是最佳运动负荷

‘肆’ 运动负荷怎么计算

运动负荷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控制训练过程的重要内容,是训练监督的重要指标。

‘伍’ 简述人体运动负荷评价的基本方法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学生承受两种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 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 连续立定跳远。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 次/分之间,而每节课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到10 分钟以上为佳,并以“中中结合”(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学期教学活动中,随着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根据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在教学开始阶段,如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堂课,运动负荷可适当小些,以后逐渐加大。具体安排一堂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时,要遵循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的要求,在教学开始阶段,运动负荷适当小些,在课结束前,也要逐步减少运动负荷。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心中有学生,就是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及气候变化、场地和卫生情况等。2.及时调节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20 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40-160 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70-180 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合,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陆’ 运动负荷强度计算

运动负荷的强度是根据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定的,对于经常锻炼的朋友来说,你们身体的运动负荷强度是比较好的,但是缺乏运动的朋友你们运动的时候是需要多注意负荷的,因为你们运动出现负荷过大的情况是很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腰肌劳损或者腰酸背痛的症状,建议大家应该要注意运动的负荷强度。

‘柒’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2分钟跑"是美国健身运动专家肯尼斯·库琅博士在宇航员体能测试中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评定训练对象的体能级别的测试方法。
"12分钟跑"运动的体能测试指标是与专业运动员不同的,这是群众性健身活动中一种动态的心肺系统健康检测指标,包括运动的时间、距离和脉搏率的测定。具体办法是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进行分组,规定在12分钟内应跑出的距离,然后根据相应的健康标准评判出参跑者的心肺功能属于哪个档次。评价分为:"非常好"、"良好"、"及格"、"不及格"、"很差"5个等级。

‘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指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运动的数量和强度这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运动的量是指练习的次数和延续的时间,练习的总距离和总重量等。运动的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一般以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跨跃的高度和远度等来表示。运动负荷应根据运动的数量和强度来综合评定。同时,动作的质量(即动作的规格要求)对运动负荷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课的运动负荷应适当,过小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健康。检查和评定课的运动负荷,一般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教育观察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
②学生自我感觉了解学生的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对练习的兴趣、练习后的身体的疲劳程度、肌肉是否酸痛以及其他不适反应等。
③生理测量是检查运动负荷较为客观的方法。包括用仪器测量学生的脉搏、 血压、 吸氧量、呼吸频率、肺活量等。用心率遥测仪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 130~170次为宜。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 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
计算运动负荷平均心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面积法是通过计算曲线面积所包含的心率次数求平均心率。以下图(图1、2)为例:由图中各点向横坐标作垂线(以虚线表示),将整个面积划分为若干区(以Х1、Х2、Х3……表示),先求各区心率次数,以ΣХ1、ΣХ2、ΣХ3……表示。因各区呈梯形,故求梯形面积即得。计算公式是:
ΣХn表示某区心率之和(n表示第几区);
α 表示各区心率的低频数(次/分);
ь 表示各区心率的高频数(次/分);
t表示各区的时间(以分为单位)。
根据公式计算,各区心率次数为:
再求总面积心率次数。将各区心率次数相加即得,以Σ X表示。计算公式是:
根据公式计算,全课心率次数总和为:
最后,求全课平均心率。计算公式是:
根据公式计算,全课平均心率为:
点算法是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将所测各次心率数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计算公式是:
Х1,Х2,Х3……Хn表示各次心率数; n表示测量次数。
按上例,根据公式计算,平均心率为:!
(安静心率不列入计算)
点算法求得的平均心率是近似值。为了缩小误差,在计算时可用加矫正点的方法进行矫正计算。

‘玖’ 学生上体育课时运动心率负荷指数的计算方法是( )

一节课的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小强度为1.2--1.4,中强度为1.4--1.6,大强度为1.6--1.8,最大强度为1.8--2.0

‘拾’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怎么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8

阅读全文

与上课运动负荷的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浏览:424
真假海螺肉的鉴别方法 浏览:772
胡子有点黄用什么方法洗 浏览:246
安卓手机亮屏时间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58
激光笔的使用方法 浏览:625
架接果树方法视频 浏览:685
名师阅读教学方法 浏览:759
长发快速剪发方法视频 浏览:74
铜丝球连接方法 浏览:42
驳口金油使用方法 浏览:858
足背伸的锻炼方法 浏览:794
牛舍风机安装方法 浏览:392
道路绿地覆盖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766
做木珠子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96
灯光控制手机的使用方法 浏览:83
目的基因检测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浏览:678
分数混合计算方法总结 浏览:374
英语教学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浏览:929
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运用 浏览:784
aca电蒸锅使用方法 浏览: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