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瓷烧制的八个过程是什么
陶瓷烧制的八个过程是:
1、练泥:采取瓷石,用铁锤敲碎到鸡蛋大小的块状,再用水碓舂打成粉状,经过淘洗,去除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2、拉坯:把泥团摔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顺着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基本模样。
3、印坯:印模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把晾到半干的坯,覆盖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再脱模即可。
4、利坯:把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边转动车盘,边用刀旋削,当坯体的厚度适当即可。
5、晒坯:把加工成型的坯,摆放在木架上进行晾晒。
6、刻花:使用竹子、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干坯体上刻画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一般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是用吹釉。
8、烧窑:先把陶瓷制品装进匣钵里,烧窑时间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还要测看火候,由此决定停火时间。
2. 如何制作陶瓷,具体是步骤是什么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的制作步骤如下:一、制坯:制坯的方法分手制成形(手捏、土条、土片挖空、拉坯等)和模具成形(模制成形可大量翻制)。
二、阴乾:阴干的速度依作品的大小、厚薄及气候而定,正常的天气下约一周左右,若需加速干燥,可将生坯先用电扇吹至表面变色后,排放于电窑内,以10~20安培数持温200度C之窑温烘干,此时窑盖需开约20公分,使土坯内蒸汽排出。
三、素烧:土坯在呈皮革硬度时,使用光滑石头、汤匙、灯泡、、等表面光滑的器物打磨坯体,使其表面光滑。素烧后不上釉,可在窑外以纸、木屑、树枝、树叶、稻壳、甘蔗等为材料,利用烧的烟熏染作品,使坯体表面转变成黑且光亮的效果。亦可用锡箔纸将作品与木屑包裹后放入电窑内烧至500度C即可达熏烧效果。
四、釉上彩:坯体经过素烧高温釉烧后,将釉上彩的颜料涂于坯体上,在经过第三次的窑烧才完成。(※釉上彩多用低温【700~900度C】处理,且因釉彩原料含铅,所以用釉上采制造食用器皿时,需特别注意安全性。
五、釉下彩:先将一些特别的颜色料,画在坯体上,然后再上釉,釉烧后使作品呈现特别的效果。
陶瓷的制作就讲这么多了,如果您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关注们齐家论坛。
3. 陶器有怎样的制作方法
陶器以泥质和夹砂质为主,制法主要是手制、轮制和模制。手制陶器大多采用泥条盘筑法,特别是瓮、罐类大型器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成型。轮制多为小件器皿,如小陶罐;模制只限于鬲的下半部,工艺上使用了空心锥体形的陶内模,或以原有的陶器袋足为模子,外部敷泥拍打,制作而成。鬲﹑斝,在制陶工艺上使用了空心锥体形的陶内模,或以原有的陶器袋足为模子,外部敷泥拍打,制作出鬲﹑斝﹑鬹﹑盉等器物的袋足部分。在鬲、斝类陶器袋足的内壁上常常可以看到“反篮纹”或“反绳纹”的印痕,因而知道这些器类应该都是用模子作出来的。
有些小型陶器则直接捏塑成型。在斗门镇发现一件长10多厘米的光面空心的内模标本。这种用内模制造陶器袋足的方法,只见于陕西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白陶鬶
4. 瓷器制作五个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1、揉泥,用羊角揉的方法可以让泥巴干湿不匀的地方充分揉均匀。
2、当泥料里面有空气的时候用菊花揉可以将气泡挤破。
3、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4、利坯,将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5、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6、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7、施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度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
8、最后一部分就是烧窑了。
5. 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介绍一下
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部分,分别是由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组成。景德镇陶瓷烧制过程中的主要原料是瓷土和釉料,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从宋朝以后,景德镇的瓷土原料就采用了二元结构法,在一般粘土中加入了高凝土,提升了瓷器的洁白度以及致密性,制成的瓷器非常美观,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将成型的坯体放在干燥的地方进行晾晒,干燥结束之后,可以利用刀具在坯体上刻画出需要的花纹。在画出花纹之后,用特殊材料打出釉料,用不同的方法涂抹在修好的坯上。最后一步烧制陶瓷的步骤便是烧窑,将制成的陶瓷放在耐火材料中,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对坯体造成污染。景德镇的陶瓷烧制过程大概就是这样,希望能给人们带来帮助。
6. 陶器制作步骤简介
对于陶瓷,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会感到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也被世界各国称为是“陶瓷的故乡”。而陶瓷中的“陶”就是指的陶器。朋友们对于陶器由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陶器,以及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什么是陶器?
陶器是指以黏土或陶土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后加工制作成型的一类物品。
陶器有着很多种分类,可以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等。但是不管哪一种陶器,其都具有着其独特而又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因为制作陶器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质制作出符合自己意志要求的东西。那么,陶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下面小编就为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吧。
第一步:准备工作。
制作陶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将制作陶器的工具准备齐全,另外,还要讲制作陶器的黏土或者陶土准备充分。
第二步:原料加工。
原料加工主要是指配泥,即将陶土或者黏土中的杂质清除出去,同时,安装需要将不同产地的陶土或者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成符合自己要求的熟土。另外,如果是制作有釉的陶器,就需要配釉工作。
第三步:泥坯塑制。
泥坯塑制过程,即是揉泥和成型的过程。其中,揉泥是拉坯的准备工作,具体就是将泥团放于车面的圆心部位,转动辘轳的同时用双手以相反作用力把泥团把握在圆心之中,然后双手把泥团反复几次上下托拉。待揉泥完成后,制作成型。
第四步:陶器施釉。
此一步主要是针对有釉陶器而言的。主要的施釉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浸釉、涂釉和喷釉。
第五步:陶器煅烧。
在陶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陶器煅烧了。一般情况下,将制作成型或者施釉完成后的陶器放入窑内进行煅烧,其最适宜的煅烧温度在800℃至900℃左右。
以上就是陶器制作方法及其大体的制作步骤,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7. 陶器的制作方法
制作一件陶器之前,最基础的工作是选择适合的黏土。黏土是制陶的原料,而它又分为陶土和瓷土。瓷土含铅量较少,没有很多杂质,氧化铝含量较高,熔点也较高,而陶土却有可能含一些微量的金属或其它草类,所以陶土成形需要的温度低,瓷土成形需要的温度较高。
接下来就是动手做了。首先把你要的形状(在此我们制作一个变形的花瓶)在脑袋里构思好,再来要依靠拉胚机把湿泥拉成圆柱体,然后随着拉胚机的旋转,把圆柱体向你构思的形状靠近。
根据瓶形制作底部造型,等到陶土半干的时候,再沾上水将瓶形和底部粘合,就是很简单的器皿了。
接着把泥浆倒入器形,让泥浆在接近底部的部分进行凝结,时间根据温度、泥浆浓度、自我需要等因素自由控制,到了一定的厚度,把里面的泥水到出,直到没有水为止,等泥浆半干后仔细的修整器形,直到自己满意。
再拿去窑里烧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
8.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有哪些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
(8)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扩展阅读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4,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
6,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9. 陶艺制作的步骤是什么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
(9)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扩展阅读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4,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
6,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10. 陶器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陶器的制作方法
揉泥。
揉泥是陶艺创作中首先要掌握的技巧或者是训练的方法,是成型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揉泥,目的在于排空泥料中的气泡,使得泥料进一步紧致。缺少这一道工序,则容易出现坯体中含有气泡,坯体干燥烧制时容易破裂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