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定黏度和密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各适用于哪些场合
粘度:毛细管法、蒽氏粘度法、旋转粘度法、粘度杯法等密度:固体液体不一样, 固体:浸水天平称量,堆积法液体:密度计法,U型管振动法,比重瓶法。
2.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都有些什么
调查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去除取样法,直接计数法
1、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2、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3、去除取样法
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努力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4、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较大单细胞微生物计数的操作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徽生物计数方法,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直观。
(2)高中生物测量密度的方法适用范围扩展阅读:
种群密度调查则是构建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基础,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逐个计数法,适用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统计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值,是一种精准的方法。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种群个体数繁多,其大小不一,再加之因动物的穴居、隐藏和飞翔等原因,逐一计数是很困难的,这时常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取样调查法(估算法),这就是经常用到的另一种方法。
影响因素:
1 种群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2 密度制约
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3 随机性
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3. 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六种方法
(1)常规法(天平量筒法)
测固体密度: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ρ=m/v天平测质量,排水法测体积;密度比水小,按压法、捆绑法、吊挂法、埋砂法)。
溶于水;饱和溶液法、埋砂法
测液体密度:ρ=m/v天平测质量,量筒测体积
注意事项:天平的使用(三点调节,法码、游码使用法则),m、v测量次序,量筒的选择。
(2)仅有天平测固体(溢水法)
m溢水=m1-m2、v溢水=(m1-m2)/ρ水、v物=v溢水=(m1-m2)/ρ水、ρ物=ρ水m物/(m1-m2)
测液体的密度(等体积法)
m液体=m2-m1(m2-m1)、m水=m3-m1、v液=v水=(m3-m1)/ρ水、ρ液=m液/v液=ρ水(m2-m1)/(m3-m1)
(3)仅有量筒
量筒只能测体积。而密度的问题是ρ=m/v,无法直接解决m的问题,间接解决的方法是漂浮法。
V排=V2-V3、V排=V3-V1、G=F浮、ρ物gv物=ρ液gv排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V2-V1)/(V3-V1);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V3-V1)/(V2-V1);
条件是:漂浮。
(4)仅有弹簧秤
m物=G/g、F浮=G-F、ρ液gv物=G-F;
若ρ液已知,可测固体密度、ρ物=ρ液G/(G-F);
若ρ物已知,可测液体密度、ρ液=ρ物(G-F)/G;
条件:浸没,即ρ物〉ρ液。
密度测量还有很多其他方法如杠杆法、连通器法、压强法等。
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
直接测量法,测体积和质量
间接测量法,测和已知密度物质的关系密度的测量
利用测量流体压力用压差法测量密度:
利用放射性镉109测量流体的密度
参考 网上资料
4. 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哪三种分别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对物质密度的测量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测量物质的密度时要能恰当地选用器材,正确理解测量中的原理、方法以及巧妙地安排实验步骤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现将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用观察比较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观察比较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与确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比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
例题1.将16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甲所示的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
分析:运用观察比较法,首先要确定标准,这一般在“图”中已画出;然后观察对象与标准去比较;最后做出判断.这里的标准就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分度,只有认清它,才能准确读数。
本题要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必须知道盐和水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可以通过图甲读出,然后计算出水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答案:1.1 × 103 kg/m3
二.使用替代法测量物质密度
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平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
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采用溢水法。将被测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细心收集被溢出的水,并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体积,该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固体的体积。
对液体采用标记法。将同一容器分别盛水与待测液体至同一记号处(或盛满),容器内水的体积就是待测液体的体积。
例题2.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石蜡的密度,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不下沉,可用细线把它和一铁块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因此该实验还需要的辅助器材有:铁块、细线。
实验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蜡的质量
将量筒内装入一定体积的水
把铁块放入量筒内,计下水面位置的读数V1
把铁块和石蜡用细线栓在一起,放入量筒内,让石蜡和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水面的位置的读数V2
算出石蜡的体积
,则
三.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
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
,再与物质密度
比较:
若
<
,则为空心,若
=
,则为实心。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
求出
,再与
比较:
若
<
5. 密度测量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②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③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④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⑤根据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方法二]器材:烧杯、天平和砝码、纯水、盐水、记号笔
分析: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0;
②用烧杯取一定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液面处记下记号,并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m1;
③再用烧杯取与水等体积的盐水(盐水液面与记号处相平),并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
④因纯水和盐水体积相等,
有ρ盐水ρ水=m2-m0m1-m0,
得盐水密度ρ盐水=m2-m0m1-m0ρ水.
[方法三]器材:弹簧秤、小石块(或其它在盐水中下沉的物体)、细线、盐水、量筒
分析: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小石块的重力g,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读出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
②将小石块浸没到量筒的盐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和液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
③由f浮=g—f算出浮力,由v=v2—v1算出石块的体积;
④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得ρ盐=f浮gv=g-fg(v2-v1)。
6. 高中生物里所有涉及到的方法 和抽样方法 和他的用法 高分求整理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样方法
(1)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
①样 方: 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 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 ,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样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多采用标志重捕法(捉放法)。就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在标志重捕法中,标志技术极为重要,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如选用着色标志时,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标志动物时,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活动或者导致疾病、感染等。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
3.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标志重捕法的应用比较广泛,适用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
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相比,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要困难得多,而且又费时间。如果要学习这种调查方法,而条件又不允许时,则可以试一下“模拟捉放法,其原理相同。
7. 高中生物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不同方法有不同适用范围,比如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不是微生物层面的。抽样检测法:将试管内培养液摇匀,从中取一部分稀释,再在显微镜下数微生物个数。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显微计数法是计数方法,不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建议学弟(/妹?)列个图解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要记住什么方法是怎样操作的,为什么这个方法适用于这种生物。
8. 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 天平量筒法 方法:直接用天平测质量m,量筒测体积v。 注意点:1、固体 (1)密度大于水的固体 质量在体积前测量,避免沾水后质量偏大;放入水中要排除去气泡,避免体积偏大。 (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 1)按入法:用细铁丝和大头针将物体恰好全部按入水中,便于测体积。 2)助沉法:在量筒中先将助沉物全部浸没水中,测出总体积V1;然后将待测物体和助沉物一起浸没,测出总体积V2,求出待测物体体积V=V2-V1。 2、液体方法: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求出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质量m= m1- m2;同时从量筒读出量筒中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 (m1- m2)/v。此时质量和体积相应,误差较小。 若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2;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求出液体的密度ρ也可。但由于烧杯沾有液体,体积偏小,密度偏大。若先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m1,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求出液体的质量m,又质量偏小,故密度偏小。 二、漂浮法1、漂浮的质地均匀的规则柱体 可用刻度尺量出物体的长度L1,让物体漂浮在水中,测出物体漂浮在水中时,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2,设底面积为S,根据漂浮条件和所测数据,可推出密度ρ=ρ水(L1-L2)/ L1。 若再将其放入另一种待测液体中使其漂浮,测出物体露出水面的长度L3,根据漂浮条件,可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ρL1/(L1-L3)。 注:也可直接测出水下部分的长度。 2、不规则物体 在量筒中放入适量水,记下体积V1;将物体放于量筒中,使其漂浮,记下总体积V2;再将其放入水中,便其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3;则可计算出密度ρ=ρ水(V2-V1)/(V3-V1)。 注意:如是下沉物,可想法使其漂浮(如橡皮泥可捏成空心碗状)。若用柱形容器代替量筒,则可按上述步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水的深度h1、h2、h3,设容器底面积为S,如上可推导求出密度ρ=ρ水(h2-h1)/(h3-h1)。 三、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和水测量水中下沉物体的密度 步聚:1、用弹簧测力计测中空气中物体的重力G, 2、将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计算密度为:ρ=Gρ水/(G-F)四、替代法1、固体方法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把物体浸没水中后取出,称出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两者之差m1-m2,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求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2: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称出总质量,用线吊着物体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底),称出总质量m2,则两者之差为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v= (m2-m1)/ ρ水,求出物体的密度ρ=mρ水/( m2-m1)。 2、液体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将烧杯中装满水(或作好标记),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1:将水倒干,装入同样多的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2:计算密度ρ=( m2-m) ρ水/( m1-m)。 五、U型管法(压强平衡法) 1、U型管法:适用于与水不相容的液体
9. 高中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
<strong> (1)样方法</strong> ①样 方: 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 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叫做样方 。 ②随机取样: 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 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 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 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 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 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 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 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④常用取样:点状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⑤注意事项 a.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地 段的选择应当大小适中,面积过大费时费力 ,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选取平坦、 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b.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植 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象可以是乔木、灌木 和草本,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 该划得大一些;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时,地段应该划得小一些;调查灌木时,调 查地段的大小则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c.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对植物种类的选 择。调查乔木和双子叶草本植物比较容易 ,而调查一些丛生小灌木,丛生或蔓生的 草本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一 株还是多株,所以初学者选择双子叶草本 植物调查。 d.调查时间。取样调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 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 e.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 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 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意: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 ,实心圈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 圆形样方的直径。 ⑥调查误差分析。对调查对象认识不准, 统计偏差;样方的数目、大小不统一;调 查地段种群分布不均匀;计数时对各生长 期的个体统计不全。 <strong>(2)标志重捕法</strong> ①概 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 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 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 ,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 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 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 ③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 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 和昆虫等动物。 ④注意事项: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 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 的伤害。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 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strong>稀释涂布平板法</strong>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 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 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 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 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 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 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 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 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 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 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 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 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 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 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以计数酵母菌为例 (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 母菌悬液的酵母菌个数. (2)样品稀释的目的 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 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 3)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 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 (4)将稀释后的酵 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 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 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 室内.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 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 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 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 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 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 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 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 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 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 含的酵母菌个数.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 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 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四次方 ×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 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 数/80×400×10四次方×稀释倍数 4.血球计 数板的清洁 血球汁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 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 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 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 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 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10. 测定密度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可以用密度计,就是把密度计放入液体中, 直接读取就可
也可用质量除以体积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开发学生思维,本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计法:
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
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
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漂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
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
二、 液体的密度:
1、 称量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计算表达:ρ=(M2-M1)/V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
计算表达:ρ=ρ水(G-G//)/(G-G/)
4、 U形管法:
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
计算表达:ρ=ρ水h1/h2
(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
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