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学类问题,骨骼肌肉神经学,为什么人在抽筋的时候无法正常的活动——小说的需要。
是肌肉的强直收缩造成,主要原因是:
1、肌肉受到刺激,比如冷刺激。
2、身体却钙。
3、身体缺少微量元素,比如钠,钾等。
建议:
1、睡觉时注意保暖。
2、口服锌钙特口服液
3、吃些金维他
抽筋时要小跳,可以减轻疼痛。
关节脱臼
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因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脱位;因关节病变引起者为病理性脱位;脱位后,关节面完全丧失对合关系者为完全脱位;部分丧失者为半脱位。外伤性脱位较多见,且多发生在青壮年。最易发生脱位的关节是肘关节,其次是肩及髋关节。
复发性脱臼复发性或俗称习惯性肩关节脱臼,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可以把肩关节弄脱位,然后,又可以再弄回正常位置,也就是患者可以”表演〃自己的肩关节自由进出;第二类是最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创伤,也就是经由外力造成肩关节脱位后的后遗症。
编辑本段成因第一类的习惯性肩关节脱臼的患者,没有明显创伤的病史,
脱臼而且身上多处关节也可能有过度伸展及松弛的现象。譬如说,大拇指可以轻易后折并触及前臂;肘关节或膝关节过度挺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先天性身体的组织较松弛而造成的关节不稳定,而且是多方向性的。至于第二类,其因受伤后造成的习惯性脱位,多是因为明显的创伤,如运动伤害,像投掷动作太过用力,或投掷过程忽遇阻力,柔道、角力等身体接触的技击运动;又如摔倒时以手撑地,或是肩膀着地等意外的动作,造成肩关节脱位,几乎都是前方向的脱臼,在保守治疗(关节复位)后,又再发生脱位或半脱位的情形。
临床表征第一次的肩关节因受伤而脱位的经验是非常深刻的,原因不外剧痛,感觉肩膀脱出,并且随之卡住而动弹不得。如果乱拧,会发出咯咯声,感到剧烈疼痛。大多数的人都需要再次经由外力(西医或中医)才能将肩关节”复位〃,少部分的人可经由自己或同伴的协助而”拉〃回去。总之,经过一番折腾之后,”脱落的肩膀又回去了〃,在经数周休养,肩膀又恢复了正常的功能。但是某一天,患者在运动或是工作时做肩膀上举、外转及外展的动作,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类似投掷的动作,肩关节又掉出来了,卡住、剧痛,其无法自己”弄〃回去,这是复发性脱位;也可能是感觉”卡〃一声,肩膀扭到了而且突然不听使唤,但可以自己将其转回去,这是复发性半脱位。脱位再复发的机率和第一次发生脱位时的年纪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第一次因创伤造成肩关节脱臼,如发生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则以后再复发脱位的机率为60%到95%;如发生在20至30岁的人,则复发机率为40%到70%;发生在30岁至40岁,则其复发机率为10%至40%;如发生在喜好运动的年轻人,则复发机率亦可高达80%。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但复发性脱位开始发生后,就会限制了许多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及动作,不仅无法从事许多运动及工作,即便自己再小心、再注意,都常会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不经意的发生脱位或半脱位,如拉扯重物、穿脱衣服, 睡觉翻身等。脱位的次数愈多,就会发觉肩关节愈易脱位,自己也愈会“自行复位术”,当然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就受到更多的限制。
病理问题出在第一次受伤时,肩关节内维持稳定的重要构造(肩盂唇韧带),
关节脱臼伤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及出现畸形,多可据此作出诊断。为了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X线检查是必要的。对脱臼者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越早越好。复位后应使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2~4周;解除固定后还应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以利恢复关节功能。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因关节脱位而从间盂的边缘撕裂,并且和骨头剥离。之后虽然关节复位,但受伤的部位没有愈合,形成一永久性的缺口,而无法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度。90%以上的肩关节脱位都是由前方脱出,所以,肩盂唇韧带剥离处亦位于肩盂的前下方,也就是如此;再脱位都发生在肩上举外展及外转的动作。另外脱位次数多了,前方的关节囊亦被”撑〃的变成愈来愈松弛,也使得脱位愈易发生。脱位一次,关节就受伤一次,不但会造成关节软骨磨损或是剥离掉落,甚至也会造成上盂唇韧带的撕裂。大多数的病人对于肩关节”进进出出〃的不稳定不以为意,认为只要多加注意某些不良姿势或避免某些活动,其就可以减少脱位发生的机会;有些人也认为许久才脱出一次影响不大;更有人认为自己愈来愈会自行复位,是否病情减轻了?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报告及我们自己的经验显示,常时间的肩关节不稳定,累积了多次的脱位或半脱位,这都会造成关节软骨的磨损,而有很大的机会得到肩关节炎。
编辑本段治疗对于先天性的习惯性脱位的治疗,由于没有明显病灶,问题出在组织结构松弛,
脱臼所以原则上以保守(非手术)复健治疗为主,训练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加强肌力来帮助稳定关节。成效约为80%,除非得已,才以手术方式缩紧关节囊膜,减少关节活动的范围以维持稳定。至于,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则分两方面来说:在急性期,也就是第一次脱臼发生时,以往都是使用保守关节复位术后就”静观其变〃,但是对于年轻人及爱好运动患者的高复发率(80%―95%),也让我们开始思考更好的治疗方式以降低”明明知道,必然会发生〃的不良预后。近年来,由于关节镜手术的发展,以微创伤口的手术技术,针对年轻人,运动员,爱好运动的患者,或特殊职业的军人、警察等在其第一次肩关节脱臼后,适时予以修补剥离的肩盂唇韧带,以减少日后复发的机会及所带来的困扰,与复发后再治疗的复杂性。关节镜手术的结果可以将这些高复发率患者复发的机会降至10%―20%以下。另一方面,保守复健治疗对于创伤后习惯性脱位的效果并不好,成功率不到20%。但这些病灶如果以手术的方式矫正,缝合撕离的韧带并收紧松弛的关节囊膜,术后以肩吊带保护二至四周,并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八周开始肌力训练,十二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四至六个月恢复运动。我们统计过去10年间手术成功率可达95%。近年来,我们更开始使用关节镜手术的方式来治疗,除了前述急性期第一次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更对于某些习惯性脱位而其病灶受伤并不是太严重的患者进行修补。关节镜手术的好处是伤口小(三个小洞),术后较不痛,较容易复健,关节不易僵硬,容易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及功能。短期的治疗效果和开放式手术的结果差不多。
建议不要轻忽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重要性,诊断要先确定(病史询问、理学检查及磁振造影),才决定治疗方向。非因受伤引起的习惯性脱臼最好以复健的方式治疗。由受伤造成的脱臼则最好已手术的方式治疗。唯有将不稳定的关节转为稳定的关节,才有机会享受无拘无束的活动,并减少关节炎发生的机会。
关节脱臼基本常识关节脱臼是运动伤害中,一种常见的急症。人体的关节分为不可动,部份可动及可动关节。脱臼系指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的现象。
脱臼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严重者会合并骨折的发生。临床的表征包括:关节突出及功能丧失,关节变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 对于任何骨折及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动,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医就诊。同时在急救过程中,不论是固定前与固定后,都要测量脉搏及运动感觉功能。
测量的方法一,检查脉搏:在伤侧距离心脏的远处摸脉搏,例如手肘脱臼检查桡动脉,肩部脱臼检查肱动脉,足踝脱臼检查足背动脉等,并在病患伤肢的指甲上,施压后放松,测其恢复正常颜色的时间,正常值应小于两秒,若摸不到脉搏或指甲颜色恢复很慢,表示受伤严重或固定包扎的力度太紧,必须加以放松。二,检查远端运动及感觉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摆动上,下肢体,触摸病患手指或脚趾,视其是否能辨识清楚,若患者意识不清,则轻轻掐患者观察其疼痛反应情形。 肩部关节就如同一个球在手套中的感觉一样,比较不稳固。若受到打击,跌跤,抽筋,用力丢球等,都极有可能会造成肩部脱臼。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患,其肱骨头会被迫向前,肩关节脱臼还会合并上肢骨折,兼韧带裂伤或血管及神经受伤。病患除无法动弹外,有时会因剧烈疼痛而昏倒,若仅有肩部痛而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就必须先将病患发生的原因来评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觉,伤侧与健侧运动功能之比较,衰弱的情形与无力感等。
编辑本段急救处理方式首先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伤,应帮助其坐下或躺下,检查是否有其他伤处,并检查远端脉搏,让病患安静,温暖并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脱臼部位是减轻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杂志,厚报纸或纸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将手肘固定在胸部,就可以避免肩关节的活动,减少疼痛。禁止进食,因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疗,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注意力,以减少其痛觉,另使用冰敷减少病患疼痛及肿胀,若要移动病患,尽量让她自己动,若其无法自动,则以托手肘及腕部来帮忙他,同时可用一个小枕头或软垫,置放在病患伤侧上肢内侧及胸部之间。 如在病患可以忍痛下,立即给予复位是非常好的。就肩部脱臼而言,可考虑双手紧握病患伤肢手肘,呈九十度,施救者另一只脚采着患部腋下,用力向前,向下拉,有时就可以使它恢a复原状。
⑵ 咸宁麻塘知道肩关节不稳定要做哪些检查吗
相对严重的肩关节不稳,我们是需要手术治疗的,现在主要通过肩关节镜修补下方的前下方的撕裂的盂唇,也就是说俢裂bankart的损伤,我们通过小型的微型铆钉把它给缝合回去,恢复下方的一个悬吊结构,后方的Hill-sachs损伤,我们可以用后方的肌腱来填充,增加后方的牵引力,然后减少脱位的机会。
一般来说通过微创的手术,病人可以很快的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创伤也非常小,切口也非常小,不影响美观。
⑶ 什么是肩关节镜
1.肩关节镜的优点 20世纪80年代后期,肩关节镜不只是用于提高诊断水平,更多地开始开展镜下治疗,并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肩关节镜技术可以直视下观察肩关节内部及肩峰下的一些病变(后附图1), 以明确诊断, 弥补了传统 X线、CT、MRI的不足, 并可直接在镜下进行手术或指导切开手术方法的选择。在肩关节镜下进行手术 , 保持关节原有的解剖生理结构,创伤小,准确率高,且术后恢复快。肩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许多肩关节疾病如肩关节盂唇撕裂、肩袖疾病、肩关节不稳的最佳诊疗方法(后附图2)。 2.肩关节镜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肩关节镜术包括诊断性关节镜检查和治疗性关节镜手术。适应证: (1)肩关节紊乱 症:怀疑盂唇损伤者; (2)顽固性肩峰下疼痛或功能障碍:怀疑肩袖损伤者; (3)非典型性肩关节疼痛:怀疑软骨损伤或软骨性游离体; (4)肱二头肌腱长头腱的损伤(见后附图3); (5)既往肩关节手术失败者手术过的肩关节,MRI检查常有异常信号,判断肩关节病损非常困难,常有假阳性表现。所以只能用关节造影判断肩袖情况,用肩关节镜全面判断肩关节情况。 禁忌证:切口周围有感染 或全身状况不许可,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者。 3.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合并症 肩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其术中和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很低。主要有:关节内、外周围组织结构损伤、关节内出血、感染、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肌肉功能障碍、器械损坏残留形成异物等。预防措施有:术前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要认真进行准备。
⑷ 怎么判断是不是肩周炎
自我判断肩周炎主要通过以下3点:
(1)如果一旦出现一个肩部的酸困疼痛,还伴有夜间休息功能障碍。比如,肩部疼痛影响休息,翻身肩部的疼痛影响到夜间休息。在没有明显的有外伤的情况下,一定首先考虑到我们肩关节。
(2)我们超过50周岁后,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比如说我们最近有感冒,如果我们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劳损的病史同时我们又伴有夜间的一个酸困疼痛,我们一定也会考虑到肩周炎的一个发生。
(3)夏天开空调。我们发现这几天肩部疼痛了、活动功能障碍了。尤以受风寒之后,这个疼痛是加重的,我们一定得首先考虑。
⑸ 肩关节不适怎么办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它在多个方向上都能运动,如向前、向上、外展、内收、以及后伸等。但肩关节活动度大的同时也更易受伤和出现不稳定。某些职业也与肩关节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清洗墙壁、挂窗帘和做园艺工作;游泳、网球和举重运动员,尤其是投掷运动员易发生肩关节损伤
。如果肩关节发生损伤或出现肩关节疼痛,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如果存在上述问题,应去医院诊治。
正常肩关节活动机理
肩关节是杵臼关节。它由三块骨组成:肱骨上端,肩胛骨和锁骨。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窝组成盂肱关节。肩胛骨的关节窝被一层软组织围绕,肱骨头表面覆以光滑坚韧的关节软骨,关节里还有一层很薄的滑膜,可减小肩关节摩擦。肩胛骨前上方高出的部分是肩峰。锁骨的一端与肩峰连接组成肩锁关节。锁骨的另一端与胸骨相连组成胸锁关节。关节囊是包裹肩关节的一薄层纤维。关节囊的存在允许肩关节有更大的活动度,同时保证肩关节的稳定性。肩袖是一组与上臂和肩胛骨相连的肌肉和肌腱。肩袖覆盖肩关节和关节囊。肩袖能举起手臂,摸到头顶上的东西,也能参与投掷、游泳等活动。覆盖在肩袖和肩胛骨之间的滑囊可在活动时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
肩关节损伤包括肌肉、韧带和肌腱等部位。常把肩关节问题分为以下几类:肩袖损伤每年在美国因肩关节问题求医的超过四百万,在年龄超过 40 岁的患者中,肩袖损伤是一个最常见的原因。 肩袖是在肩关节前面、上方和后面包绕肩关节的肌腱组织,可稳定肩关节。肩袖能举起手臂,拿超过头顶高处的东西。外伤和反复的上举活动易造成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后易出现肩关节持续疼痛,做上举肩关节活动时加剧,影响肩关节功能。肩袖损伤后易出现肌无力, 上举手臂时乏力;肩关节出现夜间疼痛,患侧侧卧时尤甚,严重影响夜间睡眠;活动肩关节时存在摩擦感或弹响,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撞击征
肩关节撞击征由肩袖和肩峰的过度摩擦引起。 当经常参与一个需要上举手臂的活动时,可能会发生撞击问题。症状类似肩袖损伤。如果不经妥善治疗可能导致较严重的肌腱损伤,引起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关节不稳肩关节由于活动或暴力,脱出原来正常位置,这种情况叫做不稳定, 有的可造成肩关节完全错位。 当肩关节出现不稳定抬起手臂时,肩关节会产生疼痛,同时也可能感觉到肩关节要滑出正常位置。
早诊断是避免严重肩关节损伤的关键。肩关节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改变日常活动、避免手臂上举过头动作和积极的个体化康复训练。如果非常疼痛,或对休息及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肩峰下类固醇注射,约8成患者可因此而缓解,但不可重复多次注射,否则会损伤到旋转肩袖,注射无效需考虑手术。
做肩峰下减压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已合并有肩袖破裂的病人,建议手术治疗,包括切除喙突肩峰韧带,清除前、下侧的肩峰骨赘
。如果肩袖破裂,也一并做修补手术。肩峰下减压在关节镜下进行可减少术后不适,加速康复,目前技术已趋成熟。减压的目的在把较厚、较弯曲的肩峰作削薄、削平处理,以避免上臂做前举、内外转动作时,肩袖不再被肩峰所磨擦。关节镜下手术只要几个小切口口即可解决,因此是未来的治疗趋势。
做肩袖修补术时,要清理干净破裂的边缘,并松解挛缩的肩袖,使之无张力地固定在肱骨大结节上。固定的方法有多种,如采用锚钉固定等方法。如果延误治疗,破裂残存的肩袖组织结构可能不好,固定缝合后会再裂开。目前,在关节镜下做肩袖修补术是骨科趋势,采用几个小切口在关节镜下把破裂的肌腱钉在肱骨大结节上。关节镜下手术可减少术后不适,缩短康复时间。
肩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治疗:肩关节不稳定以前向不稳居多,往往损伤了肩关节的盂唇韧带复合物,可在肩关节镜下重建韧带附着点、折叠或拉紧软组织来重建肩关节稳定性。
⑹ 肩关节损伤的肩关节不稳
1.严重的外伤史可导致肩关节脱位,外伤后摄片可证实有肩关节前方脱位或后方脱位。肱骨头从肩胛盂窝中脱出,破坏了软组织的限制作用,尤其是前下方盂唇的损伤(Bankart损伤)。创伤性肩关节不稳,还可能合并肩盂前下缘缺损(骨性Bankart损伤),或肱骨头后上方的凹陷性骨折(Hill-Sachs损伤)。
2.反复牵拉也可导致肩关节不稳。这些患者可能从未有过肩关节脱位病史。但反复过顶的运动(例如,游泳、网球、排球等)不断牵拉肩关节周围韧带而使其松弛,韧带松弛后很难维持肩关节稳定性。另外,很多工作也需要做出反复过顶动作。
少数患者可能合并有全身性的关节松弛。还有些患者可能存在精神心理因素,可主动选择性收缩肌肉而脱位。 1.关节镜治疗:对于创伤性肩关节不稳者,<25岁的患者肩关节脱位复发率>60%,因此建议初次脱位即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补术。
对于>25岁的复发性创伤性肩关节不稳患者,影响生活和功能的,可行关节镜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以修补盂唇损伤为主(Bankart修补术)。如肩胛骨骨质缺损(骨性Bankart损伤)>25%,需行Latarjet手术;而啮合型肱骨头凹陷性骨折(Hill-Sachs损伤),需行Remplisage手术
3.保守治疗:>25岁的复发性创伤性肩关节不稳,复发次数少,生活和功能影响小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全身性关节广泛松弛者,手术需慎重,首选保守治疗。
⑺ 冻结肩怎么治疗比较好
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保守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痛点局部封闭,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综合疗法。同时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包括主动与被动外展、旋转、伸屈及环转运动。当肩痛明显减轻而关节仍然僵硬时,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自我按摩的步骤及方法为:
1、用健侧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侧肩关节的前部及外侧,时间1~2分钟,在局部痛点处可以用拇指点按片刻。
2、用健侧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关节后部的各个部位,时间1~2分钟,按揉过程中发现有局部痛点亦可用手指点按片刻。
3、用健侧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联合动作揉捏患侧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时间1~2分钟。
4、还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况下,用上述方法进行按摩,一边按摩一边进行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钟,对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进行治疗。
肩周炎通常容易跟4种疾病混淆
1、胸出口综合征。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肩臂痛、手臂发麻乏力等,患臂持重或上举时症状加重。与肩周炎的鉴别主要借助一些特殊体征,即Wright试验、Adson试验等。X线平片有时可见部分病人存在颈肋。
2、肩手综合征。本病为一反射性交感神经障碍,通常在损伤后发生。主要症状为肩、上肢及手部疼痛及运动障碍,伴血液循环障碍。患侧肢体肿胀、水肿、皮肤温度升高,发热、充血。手指喜取直伸位,被动屈曲时疼痛加重。
3、神经性营养障碍。本病临床表现为以肩为中心,肩周围肌肉急性剧痛,随之出现广泛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上举功能障碍。根据其疼痛更加严重、肥肉萎缩更广泛,并出现肌肉麻痹等特点,可与肩周炎相鉴别。
4、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为肩关节不稳定,通常由于运动损伤引起。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及反复的关节交锁。被动强制外旋、外展可出现疼痛、半脱位和不稳定感。惧痛试验阳性。在前后方向上作肱骨头被动推拉试验,可发现肩肱关节过度松弛现象。X线片在患肩上举前后位照射,可见盂肱间滑落现象。碘水、气体双重对比造影可见前关节囊膨隆,盂唇缺损或剥离现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肩关节周围炎
⑻ 肩关节损伤有哪些特殊的诊断技术
肩关节造影:用于肩袖破裂、复发性肩脱位的诊断,已有较长历史,近代由于X线监视及录象技术的引入,使过去的静态图象发展为动态观察及动态分析,提高了对肩袖病变、肩关节发育异常及肩关节松弛症的诊断水平。 肩峰下滑囊造影:用于肩袖病变、滑囊病变及不同投照角度X线摄片测量,提供了对盂肱关节滑脱和不稳定的放射学诊断方法。 B超、CT、MRI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也用于肩部病变的诊断,其成像更加清晰,图象更易分辨和解释。对肩袖病变、肌腱、滑囊、关节囊病变的诊断达到实用化的成熟阶段。 关节镜技术:镜下直视可观察到关节囊、盂唇、盂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袖、关节软骨和滑膜等病理变化,并进行活体组织采集等。由于其低创伤性,不但扩大了肩肘外科治疗的适应症,而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轻了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⑼ 髋关节外展前倾角度定位
第一节 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一)手法检查及分级
临床常用的手法检查及肌力分级法系K.W.Lovett于1916年提出,以后具体操作续有修改,但其原则未变.此法使受试肌肉在一定的姿位下作标准的测试动作,观察其完成动作的能力。由测试者用手施加阻力或助力。
测试结果 Lovett分级 M.R.C.分级 Kendall 百分比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运动至测试姿位或维持此姿位 正常(Normal,N)
正常-(Normal- 5
5- 100
95 同上,但仅能抗中等阻力 良+(Good+,G+)
良(Good,G) 4+
4 90
80 同上,但仅能抗小阻力 良-(Good-,G+)
好+(Falr+,F+) 4-
3+ 70
6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测试或维持此姿位 好(Fair,F) 3 50 能抗自体重力运动至接近测试姿位,能在消除重力姿位运动至测试姿位或加小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好-(Falr-,F-)
3-
40 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中等幅度运动或加中等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差+(Poor+,P+)
2+
30 能在消除重力姿位作小幅度运动或加较大助力能运动至测试姿位 差(Poor,P) 2 20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差-(Poor-)
微(Trace,T) 2-
1 10
5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零(Zero,O) 0 0
测试操作的一般程序是先将肢体放置到适当姿位,以便当待测的肌肉收缩时,能使远端肢体在垂直面上自下向上运动。必要时由测试者用一手固定近端肢体,然后令试者尽量用力收缩被测肌肉,使远端肢体对抗自身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如能完成,说明肌力在3级或3级以上。应用测试者的另一手在运动关节的远端施加阻力,根据受试者能克服的阻力的大小来判定肌力为4或5级。不能承受外加阻力则为3级。如不能克服重力作全幅度运动,则应调整体位,将肢体旋转90°,使肢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以消除重力的作用。测试远端肌肉时可稍托起肢体,测试近端肌肉时可在肢体下放置光滑平板,或用带子将肢体悬挂,以消除磨擦力的影响。在此条件下能完成大幅度运动,可判定为2级肌力,如仅有微小关节活动或未见关节活动,但可在主动肌的肌腹或肌腱上扪到收缩感,则为1级肌力,扪不到收缩感觉为0级。在测试3级以下肌力时,为了避免改变姿位的麻烦,也可施加助力,根据所需助力的大小判定为2级或1级肌力。
此法虽有分级较粗略,评定时也带有测试者的主观成分等缺点,但应用方便,可分别测定各组或各个肌肉的肌力,适用于不同肌力的肌肉测试(很多器械测试仅适用于4级以上的肌力测定),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实际工作。
常用方法如下:
1.等长肌力检查
在标准姿位下用测力器测定一个肌肉或肌群的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力。常用检查须目如:
(1)握力 用大型握力计测定。测试时上肢在体测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到适宜的宽仪式。测试2~3次,取最大值(图2-1-1)。以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好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应高于50。
(2)捏力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可测得质量力(图2-1-2),其值约为握力的30%。
(3)背肌力即拉力,用拉力计测定。测时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盖高度,然后用力伸直躯干上拉把手(图2-1-3)。以拉力指数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为:男150~200,女100~150。此法易引起腰痛病人症状加重或复发,一般不用于腰痛患者而用府卧位手法检查代替。
(4)四肢各组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下通过钢丝绳及滑轮拉动固定的测力计,可对四肢务组肌肉的等长肌力进行各别测定,方法见图2-1-4,2-1-5。这组设备可组合成一架综合测力器,以便使用。
一组正常中青年成人的四肢等长肌力测试结果。妇女上肢肌力约为男性的55%,与国外资料的56%相近。下肢肌力约为男性的62%,较国外资料的72%为低。一般认为肌肉每平方厘米横断面积可产生3~4kg肌力,男女相同。男女的肌力差异主要因肌腹大小不同而非肌肉质量有异。
A.屈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B.伸腕肌力测定(腕中立位)C.屈肘肌力测定(肘屈90°)
D.伸肘肌力测定(肘屈90°)E.肩外展肌力测定(肩外展45°)
A.踝屈伸肌力(踝中立位)B.伸膝肌力(膝屈45°)C.屈膝肌力(膝屈90°)
拮抗肌的肌力对比关节的稳定有意义,因而对肌力锻炼有指导价值。由表2-1-2可见,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比在腕、肘、踝、膝分别约为2:1,3:2,1:1与2:3。文献资料中这些比例有些差异,可能因调查对象及测试方法不一致。
表2-1-2 四肢肌力等长测定
男(67例) 女(55例) 左 右 左 右 腕屈
腕伸 28.15±5.89
11.63±2.21 30.27±5.70
13.82±3.20 15.32±4.40
7.11±1.73 16.37±5.00
8.17±1.99 肘屈
肘伸 19.43±4.22
12.77±3.32 21.04±4.65
13.19±3.30 10.30±2.21
6.75±3.12 11.60±3.86
7.58±2.65 肩外展 8.74±1.68 9.35±1.83 4.17±1.53 5.49±1.49 踝背 伸
踝跖屈 19.28±4.29
20.54±5.59 19.58±4.16
19.93±5.52 11.49±3.23
13.30±4.41 11.73±3.41
12.91±4.83 膝屈
膝伸 19.13±5.23
30.46±6.93 19.89±5.33
30.80±7.16 11.13±4.11
18.79±5.66 12.98±3.70
20.10±6.21
*表内数字为kg数
2.等张肌力检查
即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作1次运动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i repetition maximum,I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时能克服的最大阻力(10RM),测定时对适宜负荷及每次测试负荷的增加量应有所估计,避免多次反复测试引起肌肉疲劳,影响测试结果。运动负荷可用哑铃、砂袋、砝码可定量的负重练习器进行。此法在康复医学中应用较少。
3.等速肌力检查
用带电脑的Cybex型等速测力器进行(图2-1-6)。测试时肢体带动仪器的杠杆作大幅度往复运动。运动速度用仪器预先设定,肌肉用力不能使运动加速,只能使肌力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此力矩的变化由仪器记录,并同步记录关节角度的改变,绘成双导曲线,并自动作数据记录。这种等速测试法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女手段。
图2-1-6 用Cybex 等速测力器作膝屈伸肌力测试
(三)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检查结果准确、稳定、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与可比性,应使操作过程严格规范化。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采到正确的测试姿位,在等长测试时要特别注意使关节处于正确的角度。
2.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3.作适当的动员,使受试者积极合作,并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可作简单的准备活动。
4.规定适当的测试时机,在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作肌力测试。
5.每次测试都要作左右对比,因正常肢体的肌力也有生理性改变。一般认为两侧差异大于10%有临床意义。
6.记录时可采用绝对肌力或相对肌力,后者即单位体重肌力。作横向比较时宜用相对肌力。
7.注意禁忌证。肌力测试特别是等长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测试时如持续地闭气使劲,可引起乏氏反应(Valsalva effect),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有高血压或心脏疾患者慎用,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忌用。
8.注意肌力测试不适用于上位运动神经损害的运动功能评估,如中风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不宜采用肌力检查。对于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评估,应采用Brunnstrom法或Fugl-Meyer法,或上田敏法,请参阅中风康复章节。
二、关节活动度(ROM 检查
(一)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检查的一般事项
1.ROM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
(2)判定障碍的程度。
(3)提示治疗方法。
(4)作为治疗、训练的评价手段。
2.ROM的种类
(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
(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
(3)关节除被动活动外,还有非生理性的关节附加活动度(accessory),主要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
3.基本姿位
全身所有的关节凡按劳取解剖的姿位放置者则为0°。前臂的运动手掌面在呈矢状面上状态为0°轴、面的概念与解剖学一致。
(二)ROM表示方法
文献中有关ROM的表示方法不尽相同,一种以解剖部位为“O”不论屈或伸,当关节伸直受限时,测量的角度数可能成为负数。另一种在屈曲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O”,在伸直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180”,这样可避免出现负数,但使关节总活动度的计算变得复杂化,本书采用前一种方法。
(三)ROM受限因素
1.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异常。
2.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关节囊粘连、韧带损伤,肌腱挛缩等。
3.运动关节的肌肉软弱无力。
4.拮抗肌张力过高。
(四)ROM测量注意事项
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
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
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
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
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
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
(五)ROM测量方法
1.普通量角器法
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见图2-1-7),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随着关节远端肢体的移动,在量角器刻度盘上读出关节活动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1-3。
图2-1-7 关节量角器
表2-1-3 关节活动范围检查
关节 运动 测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标志 0点 正常值 中心 近端 远端
肩 屈、伸 解剖位,背贴立柱站立 肩峰 腋中(铅垂线) 肱肌外上髁 两尺相重 屈180°
伸50° 外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80° 内、外旋 仰卧,肩外展肘屈90° 鹰嘴 铅垂线 尺骨茎突 同上 各90° 肘 屈、伸 解剖位 肱骨外上髁 骨峰 尺骨茎突 两尺成一直线 屈150°伸0°
腕 屈、伸 解剖位 桡骨茎突 前臂纵轴 第二掌骨头 两尺成一直线 屈90° 尺、桡屈 解剖位 腕关节中点 同上 第三掌骨头 同上 桡屈25°
尺屈65°
髋 屈 仰卧,对侧髋过伸 股骨大粗隆 水平线 股骨外髁 两尺成一直线 125° 伸 仰卧,对侧髋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5° 内收、外展 仰卧,避免大腿旋转 髂前上棘 对侧髂前上棘 髌骨中心 两尺成直角 各45° 内外旋 仰卧、两小腿桌缘
外下垂 髌骨下端 铅垂线 胫骨前缘 两尺相重 各45° 膝 屈、伸 仰卧 股骨外踝 股骨大粗隆 外踝 两尺成一直线 屈150°
伸0°
踝 屈、伸 仰卧 内踝 股骨内踝 第一跖骨头 两尺成直角 屈150° 伸0° 内、外翻 俯卧 踝后方两踝 小腿后纵轴 足跟中点 两尺成一直线 内翻35° 中点 外翻25°
2.方盘量角器测量法
范振华在1974年设计了一种方盘量角器,用正方形,每边长12cm,上有圆形刻度盘的木舯,加一指针及把手构成(图2-1-8)。在木盘刻度面处于垂直位时,方盘中心的指针由于重心在下而自动指向正上方。使用时采取适当姿位使关节两端肢体处于同一个垂直面上,并使一端肢体处于水平位或垂直位,以方盘的一边紧贴另一肢体,使其刻度面与肢体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读得关节所处的角度。各关节测量的具体操作法见表2-4。
图2-1-8 方盘量角器
表2-1-4 用方盘量角器作关节活动度检查
关节 运动 测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位置 量角器刻度盘方位 正常值
肩 屈、伸 站立,头、背、骶部紧贴立柱 上臂后方中段 0点指向近端 屈180°伸50° 外展 同上 上臂内缘中段 同上 180° 内、外旋 仰卧,肩外展,肘屈90° 前臂尺侧缘中下段 0点指向远端 内旋80°、外旋90° 肘 屈、伸 坐,上臂平贴桌面 前臂中段背侧尺
骨皮下面 0点对向尺骨 屈150°伸0° 前臂 内、外旋 站立,上臂外侧紧贴柱面,肘屈90°,手紧握量角器把手 量角器把手紧贴掌心 0点指向桡侧 内旋55°,外旋135° 腕 屈、伸 前臂平贴桌面,掌心向下 第三掌骨背面 180°点对向掌骨 屈80°、伸
70° 尺、桡屈 同上,掌心垂直,拇掌屈 第二掌骨桡侧缘 同上 尺屈40°,桡屈20° 髋 屈 仰卧,对侧髋过伸 大腿前缘中段 180°点对向大腿 120° 伸 同上,对侧髋屈曲 同上 同上 15° 内收外展 侧卧,一直尺两端族两髂前上棘上,测此尺寸倾斜度,于内收、外展测量结果中减除之 大腿外侧中段 同上 各45° 内、外旋 仰卧,两腿分开伸直 足掌内侧缘 0点指向远端 内旋50°,外旋65° 膝 屈、
伸 坐或仰卧 在肌前中段、小腿前中段各测一次,相加 180°点指向膝部
180°点指向膝部 屈160°,伸5°
屈160°,伸5°
踝 跖屈 站立足掌不离地,小腿尽量后倾 胫前缘中段 0点指向近端 40° 背伸 同上,足跟不离地,小腿前倾 同上 同上 25° 内外翻 向患侧卧,小腿平贴诊察台,外踝在桌缘上 紧贴足掌横弓 0点指向足内侧 内翻45°,外翻20°
三、步态检查
1.步态的基本情况
从一侧的足跟着地起,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为一个步行周期(gait cycle)。其中每一足都经历了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支撑期(stance phase)及一个腾空挪动的摆动期(swing phase)。支撑期由5个环节构成,依次为足跟着地(heel stride,HS),脚掌着地(foot flat,FF),重心前移至踝上方时支掌中期(midstance,MSt),身体继续前移至足提起时为足跟离地(heel off ,HO),最后为足趾离地(toe-off)。摆动期从足趾离地开始,经加速期至下肢垂直位为摆动中期(midswing ,MSw),以后经减速期止于足跟着地,一侧足跟着地至另一侧足跟着地为一单步(step),至同侧足跟再次着地为一复步(stride)。
在步行周期中支撑长于摆动期,因此每一步行周期中约有15%的时间即自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双腿都处于支撑期,称为双侧支撑期(double support)。是为步行的特征,如没有双侧支撑,相反出现双足腾空即为跑步。
步频(cadence)指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成人约为110~120步/分,快步可至140步/分。步幅(step width)指一单步移动的距离,与步频、身高等因素有关,一般男性为70~75cm。
步行时身体重心沿一复杂的螺旋形曲线向前运动,在矢状面及水平面上的投影各呈一正弦曲线,向前运动有交替的加速及减速成。为了使重心在轴位上的运动趋于平稳,减少上下左右移及加速从而减少能耗,配合髋、膝、踝各关节的运动,骨盆也有前后左右倾斜及水平侧移。
步行时以上活动的正常变异构成各人的步态特点。因病理因素使变异超出一定范围即构成异常步态。检查者熟悉了正常步态的构成及常见病理步态的基本特征后,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进行步态评定,必要时可用多维连续摄像、电子量角器及多导联肌电图等方法作分别或综合的观察,以取得肌肉、关节或身体重心在步行时的活动谱,以与正常的活动谱进行比较分析。正常的关节活动及肌肉活动谱例如图2-1-9。肌肉的工作包括向心及远心收缩。
图2-1-9 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活动
正常步态效率很高,特别是以每小时4.5~5km的速度步行时,单位距离耗能量少,此时肌电活动也最少。步行时身体前移的工实际上主要由重力及惯性提供而不是完全由肌肉收缩提供。步态异常时能耗增加,截瘫及截肢时更着,因而使步速受限,如扶拐步行的截瘫患者,步速一般限于每小时1.6~2.4km。
2.常见的病理步态
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
(1)短腿步态 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 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着。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
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两侧髋外展肌损害时,步行进上体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
(6)肌痉挛步态 因肌张力过高引起。如:
①偏瘫步态:常有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放松屈曲,为了避免足部拖地,摆动时常使患肢沿弧线经外侧回旋向前,故又称回旋步。上臂常呈屈曲内收,摆动停止。临床所见的偏瘫步态可有较多的变异。
②剪刀步:又称交叉步,多见于脑瘫或高位截瘫患者。因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膝互相磨擦,步态雀跃不稳。内收肌严重痉挛使两腿交叉难分,步行成为不可能。
(7)其他中枢神经损害
①小脑性共济失调时,步行摇晃不稳,状如醉汉,故称酩酊步态。
②帕金森氏病或其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手臂摆动缩小或停止,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8)奇异步态不能有已知步态解释者应考虑是否为癔病性步态,其特点是动作表现不一贯,有时用更慢更费力的方式完成动作,与肌力检查结果不一致,肌张力检查时可有齿轮样反应(cogwheel response)等。
3.步态检查
作临床步态检查时,应嘱病人以其习惯的姿态及速度来回步行数次,观察其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各时期下肢各关节的姿位及动幅是否正常,速度及步幅是否匀称,上肢摆动是否自然等。其次嘱病人作快速及慢速步行,必要时作随意放松的步行及集中注意力的步行,分别进行观察。并试行立停、拐弯、转身、上下楼梯或坡道、绕过障碍物、穿过门洞、坐下站起、缓慢地踏步或单足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有时令患者闭眼步行,也可使轻度的步态异常表现得更为明显。
用手杖或扣拐步行可掩盖很多异常步态,因此对用拐杖步行者应分别作用拐或杖及不用拐或杖的步态检查。
步态检查常须结合一系列的基本情况检查,如神经系物理检查,各肌群肌力及肌张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下肢长度测定以及脊柱与骨盆的形态检查。这些检查对确定异常步态的性质,原因及矫治方法有很大意义。
必要时在步行中作肌电图、电子量角器、多维摄像等检查,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4.异常步态的矫治原则
(1)异常步态病因的矫治
①短腿步态患者须用矫形手术或矫形鞋来平衡两下肢的长度。
②关节挛缩畸形时,须通过关节活动度锻炼或矫形手术改善关节活动度,消除畸形。
③因疼痛引起步态异常时,须用理疗、局封、按摩、药物等治疗消除疼痛。因关节不稳或骨关节炎引起疼痛时,须用免荷支架减轻局部负荷。
④肌肉软弱时,可通过肌肉锻炼得到加强。锻炼难以收效时,考虑肌肉重建手术或用支架进行功能替代。
⑤肌肉痉挛时用放松练习,包括肌电反馈练习、按摩、被动牵伸、热敷或冷敷、解痉药物、神经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方法缓解痉挛。
(2)步态训练步态训练一般对着镜子进行。治疗师从旁指出需要纠正之处,指导纠正,经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与巩固。步态训练应设定可以达到的近期目标。可以从步态检查中所用的各种动作中选取病人勉强可以完成但有缺点及困难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进行系统练习,达到目的后再改选难度更高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练习时应令病人适当集中注意力,但不宜引起过度紧张,特别在肌痉挛时。练习一般每日进行1~2次,每次1~2小时,包括间歇休息,避免明显疲劳。
步行练习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适当的支架、拐杖、步行器、平行杠等。或给予人工的保护或扶持,防止跌倒,并使病人有必要的安全感。
步态训练中要注意病人的全身适应能力,必要时进行坐、站的耐力练习、上肢及腹背肌肌力练习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锻炼,即用上肢运动或蹬车等方式进行的耐力运动练习,以适应步态异常时步行能耗的增加。
⑽ 右肩膀脱臼。。。。求救。
脱臼又称关节脱位。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因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脱位;因关节病变引起者为病理性脱位;脱位后,关节面完全丧失对合关系者为完全脱位;部分丧失者为半脱位。外伤性脱位较多见,且多发生在青壮年。最易发生脱位的关节是肘关节,其次是肩及髋关节。伤后关节局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及出现畸形,多可据此作出诊断。为了确定脱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X线检查是必要的。对脱臼者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越早越好。复位后应使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2~4周;解除固定后还应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以利恢复关节功能。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应行手术切开复位。 关节脱臼是运动伤害中,一种常见的急症。人体的关节分为不可动,部份可动及可动关节。脱臼系指骨骼由关节中脱出,产生移位的现象。 脱臼通常会造成韧带的拉扯或撕伤,严重者会合并骨折的发生。临床的表征包括:关节突出及功能丧失,关节变形疼痛,中度到重度的肿胀。若脱臼的骨骼压迫神经,会造成脱臼关节以下的肢体麻木;若压迫到血管,脱臼以下关节肢体会摸不到脉动且发紫。 对于任何骨折及脱臼的病患,一定要测量脉搏强度及检查感觉功能,若摸不到脉动,则表示肢体已无足够的血流供应,必须立即送医就诊。同时在急救过程中,不论是固定前与固定后,都要测量脉搏及运动感觉功能。 测量的方法如下:一,检查脉搏:在伤侧距离心脏的远处摸脉搏,例如手肘脱臼检查桡动脉,肩部脱臼检查肱动脉,足踝脱臼检查足背动脉等,并在病患伤肢的指甲上,施压后放松,测其恢复正常颜色的时间,正常值应小于两秒,若摸不到脉搏或指甲颜色恢复很慢,表示受伤严重或固定包扎的力度太紧,必须加以放松。二,检查远端运动及感觉功能:要求患者自行摆动上,下肢体,触摸病患手指或脚趾,视其是否能辨识清楚,若患者意识不清,则轻轻掐患者观察其疼痛反应情形。 肩部关节就如同一个球在手套中的感觉一样,比较不稳固。若受到打击,跌跤,抽筋,用力丢球等,都极有可能会造成肩部脱臼。百分之九十六的病患,其肱骨头会被迫向前,肩关节脱臼还会合并上肢骨折,兼韧带裂伤或血管及神经受伤。病患除无法动弹外,有时会因剧烈疼痛而昏倒,若仅有肩部痛而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就必须先将病患发生的原因来评估,如疼痛的位置,感觉,伤侧与健侧运动功能之比较,衰弱的情形与无力感等。 急救处理方式 首先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伤,应帮助其坐下或躺下,检查是否有其他伤处,并检查远端脉搏,让病患安静,温暖并防止休克,通常以坐姿最舒服。 固定脱臼部位是减轻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杂志,厚报纸或纸板托住手肘,另外使用三角巾,将手肘固定在胸部,就可以避免肩关节的活动,减少疼痛。禁止进食,因为可能需要全身麻痹治疗,可以聊天方式分散病患注意力,以减少其痛觉,另使用冰敷减少病患疼痛及肿胀,若要移动病患,尽量让她自己动,若其无法自动,则以托手肘及腕部来帮忙他,同时可用一个小枕头或软垫,置放在病患伤侧上肢内侧及胸部之间。 如在病患可以忍痛下,立即给予复位是非常好的。就肩部脱臼而言,可考虑双手紧握病患伤肢手肘,呈九十度,施救者另一只脚采着患部腋下,用力向前,向下拉,有时就可以使它恢复原状。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