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经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入木三分
晋代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书成换白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坦腹东床
坦腹东床,又叫东床坦腹。故事主人就是王羲之。王羲之被当朝太尉郗鉴选中为快婿,这就是“东床快婿”的来历。东床快婿或称 “东床娇婿”、“东床娇客”。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璇,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 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带上厚礼,来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这些刻意打扮的王公贵族,无不卯足了劲,唯盼雀屏中选。 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着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阮裕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后来阮裕把王羲之袒胸露腹的事,禀告郗鉴,郗鉴不禁拍手道:“真有此事!好一个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公子呵!”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不避“之”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
㈡ 用王羲之写的福字单春联的理由是什么
过去听过一个故事,当年王羲之书法成名以后,只要是他写的,哪怕随便一片纸,甚至只有一个字,也会被人视若珍宝。
那一年春节来临,王羲之美滋滋地把写好的春联贴在家门口,可奇怪的是,第二天一早就发现春联不见了。
王羲之还以为被风刮走了,于是又写一副贴在门口,可第二天一早发现又不见了。
如此反复好几次,王羲之明白了,这是有人趁夜揭走了他的春联。
王羲之略一思考,就计上心来,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又重新贴在门外,果然,这次没人敢揭了。
到了除夕夜,王羲之提笔在春联下面各加了几个字,于是春联变成这样: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㈢ 王羲之为何能排书法第一,王羲之的字妙在哪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之所以被推崇至高的原因在于:王羲之名门之后,在西晋文化中,王羲之的爷爷辈誉为西晋文化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后被拜为丞相,是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父亲,束缚都是着名的书法家,可谓家族传承。 再加上王羲之是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书法实力深厚。一代帝王李世民对王羲之极其推崇,可谓是铁粉丝,李世民可以算是王羲之的骨灰级粉丝,他不仅到处以重金收购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还给贡献王羲之书法作品的臣子们升官加爵,几近癫狂的方式来收藏偶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更能展现书法美, 王羲之书法在楷、行、草方面一改汉魏书法质朴粗犷厚重之风,形成了灵动飘逸潇洒的书风,主要表现在其结体劲健遒美,点画疏密相间,动感十足,包罗万象;其笔法精妙,如行云流水;章法布局独具匠心,自然舒畅。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所以说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㈣ 王羲之怎样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㈤ 王羲之的对联
“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㈥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对联妙在哪里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出处:
解释及故事:一年腊月,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年),从老家山东移居到浙江绍兴安家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春之乐,王羲之情兴大发,挥写了一副春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王羲之叫儿子贴于门口,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此联又被酷爱他手迹的当地书法爱好者偷偷揭去了。临至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写一副。王羲之略沩一沉思,嘲笑着取过文房四宝,又捻笔写了一副,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果然再没有人敢揭到自家门口去贴期。
初一凌晨,幽默的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于是就变成了下面这副对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街邻一看,无不抚掌称妙。
妙在福至祸去,寓意喜庆却对仗工整
㈦ 王羲之妙书春联可信吗为什么
迄今为止最早可知的春联是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作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此时距王羲之的时代已经有600年了。
王羲之所在的东晋时期,没有春联的风俗,只是在门的两侧挂神荼、郁垒的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㈧ 王羲之的对联: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副春联好在哪里·
据说这副对联出自王羲之。因为王羲之的字很好,所以春节将近,他所写的春联刚挂家门口,第二天就不见了,因为会有人趁夜里偷偷摘走挂自家门上。如此者再三,王羲之为免遭偷窃,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命人挂在门外,这下真没人敢偷了。等到除夕晚上,王羲之又写了几个字,分别续在这幅对联上,即: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幅对联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前半句的不祥都被后半句的吉祥所淹没。祸去福来更显吉利。本来说福无双至,但又今朝至,而昨夜就已经行过了祸不单行,即使再严重的祸事,都已是昨夜风雨烟消云散了。
㈨ 王羲之的春联 为什么众人看后会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王羲之妙书春联作文。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小学六年级作文《王羲之妙书春联作文》。”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㈩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横批不知,作者王羲之。
因其字好,很多人欲求一副而不可得,故常在深更半夜去揭他家春联,他写了:“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贴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