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
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提供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流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编制依据
(一)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二)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三)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四) 《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五)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897—91;
(六) 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1.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总平面图、基础结构平面图等进行布设。
3.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点。
4. 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涂上红油漆作好警示标识;
(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测量人员接到业主提供的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场区控制点测量成果后,使用2″级拓普康电子全站仪对控制点进行校测,复测结果证明基准控制点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然后根据控制点7、8、K1、K2测设二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各控制桩位(数字轴1、3、6、8、11、14;字母轴A、D、G、K、N、R、T)。控制网示意图如下:
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规定如下:
等 级 测角中误差(mβ) 边长相对中误差(k)
二 级 ±12″ 1/15000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至少布设三个水准控制点,建立高程控制网。在本工程的'四周拟布设三个高程控制点;
2.水准点应布设在通视良好的位置,距离基坑边线不小于15米;
3.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网的精度;
4.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BM1、BM2、BM3,测设一条三等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出场区所布设施工水准控制点高程,经平差计算后的结果作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位置示意如图:
(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全中误差(mm/km) 仪器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闭合环线次数 平地闭合差(mm)
三等 ±6 DS1DS3 铟瓦双面 往返各一 次 往返各一次 1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 基辅分划测高差之差(mm)
三等 ≤75 ≤2 ≤5 ≥0.3 2.0 3.0
±0.000以下施工测量
(一)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1.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 校测仪器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
(二)平面放样测量
1、开挖线放样。首先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控制轴线,然后根据开挖线与控制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开挖线,并撒出白灰线作为标志。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根据轴线控制桩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开挖边线,并撒出白灰线指导开挖。
2、轴线投测。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并凝固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轴对面方向桩,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细部放样示例:
3、当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4、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主轴线间距 允许偏差(mm)
L ≤30 m ±5
30m
60m
L >90m ±20
5、支立模板时的测量控制
1) 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 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吊线坠校核模板的垂直度,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三)±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 基坑标高基准点的引测方法:悬吊钢尺法。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依据,采用S3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往基坑测设附合水准路线,将高程引测到基坑施工面上。标高基准点用红油漆标注在基坑侧面上,并标明数据。
3、土方开挖标高控制。在土方开挖即将挖到设计底标高时,测量人员要对开挖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即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用S3水准仪抄测出挖土标高,并撒出白灰点指导清土人员按标高清土。
4、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以中丝读数法进行。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立筋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5、标高抄测的精度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下表所示:
高度H 允许偏差(mm)
每层 ±3 mm
H <30 m ±5 mm
30m
60m
90m
±0.00以上施工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各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竖向投测法进行传递。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内控点布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控制点。内控点布置示意图(以D座公寓为例)如下:
2)埋件的埋设
内控点所在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3)预埋件作法
预埋铁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F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预埋件示意图
4)控制点的测设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TOPCON 601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内控点如下图:
5)激光接收靶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
2、内控点竖向投测
1)仪器简介
在进行内控点的竖向传递时,采用仪器为瑞士徕卡仪器公司的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该仪器精度高,向上投测精度1/200000。在我公司承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工程钢结构的施工测量工作中采用该仪器进行内控点的竖向投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eicaZL型激光铅直仪
2) 内控点竖向投测
在内控点上架设好激光铅直仪,打开电源发射激光,在铅直仪度盘0°、 90°、180°、270°四个位置向上投测,作业层测量人员用激光接收靶接收并取四点中点作为轴线控制点。如下图所示:
轴线竖向投测示意图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高度(H) H£30m 5
30m
60m
90m
4、作业层轴线、细部线放样
1)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每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投测正确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轴线测放完毕并自检合格后,以轴线为依据,依图纸设计尺寸放样出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
圆弧柱测量:圆弧柱中心线的控制采用CAD图解法测量放样,在电脑上使用CAD标注功能将圆弧控制线与横、纵轴关系尺寸数据标出,测量人员根据数据放样圆弧及圆柱控制线。
(二)高程的传递
1、首先从高程控制点将高程引测到首层便于向上竖直量尺处(如主舞台周围墙立面),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明高程数据。
2、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
项 目 允许误差(mm)
每 层 ±3
高度(H) H£30m ±5
30m
60m
90m
;② 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⒈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科学。其主要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方面。
①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绘制成地形图,提供使用,称为测定。
②将地形图在实地标定出来,称为测设。
⒉测量学科分类
①普通测量学。
②大地测量学。
③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④工程测量学。
⒊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
①施工准备阶段
②施工阶段
③工程竣工阶段
④变形观测
⒋施工测量工作的实质是什么?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①施工测量工作的实质是确定点的位置,即平面位置(X,Y)与高程H.
②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要素,即水平距离D,水平角B与高差h.
⒌确定点的球面位置的坐标系有哪几类?
确定点的球面位置的坐标系有地理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类。
地理坐标系又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和大地地理坐标系两种。
①天文地理坐标系又称为天文坐标系,是表示地面点的位置以铅球线为依据,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面
②大地地理坐标系又称为大地坐标系,是表示地面点在旋转椭球面上的位置,她的基准是法线和旋转椭球面。
③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通过高斯-克吕格投影后获得的。
④令某一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成一定几何关系(重合,平行或垂直),此时建立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也称为施工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轴方向和象限编号顺序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同。
⒍什么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铅垂线是中立方向线,是测量上的基准线。与铅垂线成正交的平面是水平面。
假想静止不动的水面延伸穿过陆地,包围整个地球,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这个水面称为水准面。其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符合上述特点的水准面有无数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一个基准面。
⒎在我国境内测得的高程以青岛验潮站历年观测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面。
1956年采用青岛验潮站推算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简称:56黄海系
1985年…………………………………………72.26M.85高程基准。
⒏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
⒐地面两点间的绝对高程或相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⒑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整体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原则。
②控制原则,即从控制到碎部原则。
③检核原则,即步步检核的原则。
⒒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①认真学习与执行国家法令,政策与规范,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与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②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③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整齐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④测量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
⑤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
⑥紧密配合施工
⑦虚心学习。
⒓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①验线工作应主动
②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③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校核
④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⑤验线必须独立,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⑥验线部位: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
⑦验线方法与误差处理。
⑵水准测量
⒈什么是高程测量?
确定地面点高程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测量。
①水准测量
②三角高程测量
③气压高程测量
④GPS测量
⒉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竖立于两点上的水准尺上读书,计算出这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在一个测站的水准测量中,高程已知点称为后视点,高程待定点称为前视点。
⒊水准仪的型号
按测量精度由高至低划分等级,我国的水准仪的型号依次为DS05,DS1,DS3,DS10.“D”,“S”分别是“大地测量”,“水准仪”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下标数字表示每千米往返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分别:0.5mm,1mm,3mm,10mm。
DS05,DS1,型属于精密水准仪。DS3为普通型。
按水准结构分类: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三种。
测量望远镜注意用来精确瞄准目标;
水准器用于置平仪器,使某条轴线处于水平或铅垂位置。有管水准器和圆水准器。
常用的水准尺有直尺和塔尺两种。
自动安平水准仪与微倾式区别:在结构上没有管水准器和微倾螺旋,在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装置了补偿器。
水准点是有关测绘部门按国家规范测定的已知高程固定点。
在长距离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点叫做转点。
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三种基本形式:附和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③ 高层建筑物楼层怎么定位放线的
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
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比如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
(3)施工测量验线方法扩展阅读
施工放线,是为了方便工人干活,也是为了能够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一般来说所有的建筑轴线可称之为大线,相应的小线就是结构构件的边线和尺寸线。放线的主要思路就是将设计图纸的尺寸按照图示尺寸,照搬到地面上。
除此之外,放线也是为了所有的施工有个尺寸依据,钢筋工绑扎钢筋要以线为依据,找准位置,木工支模板也要以线为依据,瓦工砌墙也要以线为依据。
④ 怎样放线 怎样根据施工图纸放线
一、基槽开挖边线放线与基坑抄平
1、基槽开挖边线放线
在基础开挖前,按照基础详图上的基槽宽度和上口放坡的尺寸,由中心桩向两边各量出开挖边线尺寸,并作好标记;然后在基槽两端的标记之间拉一细线,沿着细线在地面用白灰撒出基槽边线,施工时就按此灰线进行开挖。
2、基坑抄平
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时,在基槽壁上自拐角开始,每隔3~5m测设一根比槽底设计高程提高0.3~0.5m的水平桩,作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础垫层的依据。水平桩一般用水准仪根据施工现场已测设的±0标志或龙门板顶面高程来测设的。
例:
槽底设计高程为-1.700m,欲测设比槽底设计高程高0.500m的水平桩,首先在地面适当地方安置水准仪,立水准尺于±0标志或龙门板顶面上,读取后视读数为0.774m,求得测设水平桩的应读前视读数0.774+1.700-0.500=1.974m。
然后贴槽壁立水准尺并上下移动,直至水准仪水平视线读数为1.974m时,沿尺子底面在槽壁打一小木桩,即为要测设的水平桩。
砌筑建筑物基础,所挖地槽呈深坑状的叫基坑。若基坑过深,用一般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坑底标高时,可用悬挂的钢尺来代替水准尺把地面高程传递到深坑内。
(4)施工测量验线方法扩展阅读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致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
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
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
⑤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技巧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技巧
测量放线是建筑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下面就我介绍一下,测量放线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前言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用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二、方法
1、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至于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的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
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3、 +-0.000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比如你现在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了.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三、施工测量
关于施工测量的具体方法,有关测量的书籍上讲得很多。本文就此项工作提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应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时将中线、边线撒灰线放出,如果被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应使施工始终能有“线”可依。道路的结构层均为大放脚式,每层结构层的宽度、边线与中线的距离不同,放出线以后又很容易被施工的材料覆盖或被施工机械碾压破坏掉,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放出,如果被破坏应及时恢复。
第二,每层结构层的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实践证明: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测量出现错误。看图纸一定要细致,推算的结果要注意复核。我在某些工地上见到,有些技术人员一边推算高程一边进行测量,工地上很多机械、人员、材料都在等着,在这种比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忙中出错。所以标高应提前推算。要尽量把能够做的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要勤测、勤量、勤校核,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四、测量放线
1、平面轴线主控制线的布置
刚进场时,首先要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原始城市坐标点结合规划图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平面控制线的建立。一般将主控线的两端引测到固定的建筑物或坚实的混凝土地面上,两头必须通视。而且要避开基坑开挖位置。主控线一般设置纵横放向各3根,以方便闭合核对。验线时还是相对楼座和轴线的'关系拉距离。
然后根据布置的主控制线撒出开挖线,这个工作要注意放坡尺寸和预留建筑物外墙的操作架距离。基槽开挖,在开挖线的位置是否留有工作面,还要考虑放坡,然后主要注意标高的控制,注意不要超挖,基槽较深就要一步一步传递,可以要求施工方在基坑边上测出标高,这样每次你可从此位置用钢尺检查(这里插一句就是关于传递时都最好以原始点为依据,防止误差积累),开挖还要注意的是就是积水坑和电梯井的控制,这里要求施工方报基槽开挖验收记录。
垫层放线时必须要检查的,首先查四大角,其他细部用钢尺排,这里验线因为是插筋位置一道墙都不能少的,要求施工方把所有门口 、梁、轴线号都标注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进入楼层施工就是在基坑边投测,由于地下室变化大主要控制的就是变化部位,还有就是施工流水段之间比较看轴线和标高的衔接是否吻合。
2、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检查控制网的布置是否合理,要求其位置在每个施工段都能达到控制点相互通视,检查时仪器不动看四周的点的读数应该一致,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控制网的标高和测绘院给的之间关系还有和正负零之间的关系。
3、放线的经验
3.1、首先放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工控制,操作而用,主要是施工控制线,平面线主要控制模板的安装,防止墙体为宜,在合模时要以控制线为准,墙边线主要调整钢筋位置和保护层用。标高线一般采用建筑50线,主要控制层高,在支顶板时上层钢筋上要用,拉线检查模板高度和平整度,起拱范围,下层打好的墙面,拆模后要抄测建筑50线,也可以控制顶板模板,如果施工不紧张的话,可以弹出模板线(即在模板高度把多层板下皮线或20公分控制线弹出)比较直观。
3.2、用全站仪放超过100m的建筑物轴线,与经纬仪与钢尺配合放。他们之间在距离上有一定的差距,经纬仪与钢尺配合放一般要长3公分左右。例:当仪器在1#与2#个点之间的直线上3#点架镜时,用望远镜看1#点的铁钉,然后镜头倒置看前2#,这个时候发现2#铁钉可能出现偏差。先看远方铁钉在转镜头看近处铁钉,以控制三个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要不偏差有时候很大。
3.3、放线前一定要检查国土局(城建办)给的控制点是否有错误。我刚去那天就因为没检查结果按图纸放出来的厂房位置离红线的距离偏差10cm,一直没发现原因。
3.4、建议房屋建筑放地面轴线还是用经纬仪配合钢尺,大家比较熟练,而且往楼上走钢尺快
总结:施工放线的目的是通过对建设工程定位放样的事先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兼顾完善市政设施、改善环境质量,避免对相邻产权主体的利益造成侵害。希望上面的介绍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