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萤石ct6c重安装方法

萤石ct6c重安装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21 03:43:46

⑴ 4 鉴定方法

4.1质量

4.1.1方法原理

实测被测样品的质量,以克(g)表示。

注:国际珠宝业通常用克拉(ct)作为珠宝玉石的计量单位,1g=5ct,即1ct=200mg。本标准规定在使用克拉时必须在克的后面加括号表示,如:2.000g(10.00ct)。

4.1.2仪器

电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样品质量<100g时,所用衡器感量不大于1mg;样品质量>100g时,所用衡器感量不大于1g。

4.1.3操作步骤(电子天平)

a.电子天平预热,稳定至零位。

b.将样品清洗后轻放至样品台。

c.稳定后读数。

4.2密度

4.2.1方法原理

在本标准中,密度(p)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cm3

4.2.2仪器

电子天平或其它衡器,感量小于等于1mg。

4.2.3操作步骤

a.调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b.根据样品选择所需要的液体介质。

c.分别测量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m)和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m1)或直接测量其两者之间的差值(m—m1)。

d.代入密度计算公式。

4.2.4结果的表示

样品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n——样品的折射率。

N——周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的N≈1)。

采用近红外光做光源,测得抛光良好样品平面的反射率值,计算或仪器自动换算成折射率值。

4.3.2.2仪器

反射型宝石折射仪,精确度为±0.005,测量范围为1.300~2.999。

4.3.2.3操作步骤

a.清洗或擦拭被测样品表面。

b.将样品的抛光平面朝下,水平放于折射仪测试窗口上,将样品罩盖于样品上。

c.水平旋转样品一周,从读数盘上读出样品折射率值(单折射)或最大、最小的两个折射率值(双折射)。

d.被测样品的抛光平面必须大于测量窗口,而且光洁度较好,否则影响测量精度。

4.4吸收光谱

4.4.1方法原理

观察样品在可见光(700~400nm)照射下所产生的黑色谱线或谱带。

4.4.2仪器棱镜式分光镜或光栅式分光镜。精密度:±2nm。

4.4.3操作步骤

a.根据样品情况选择反射光或透射光。

b.将样品固定,使光斑位于待观察处。

c.调节分光镜镜头高度与倾斜角度,使样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进入镜筒。

d.调正标尺,观察光谱,调节狭缝旋钮,使光谱清晰。

e.读出吸收谱线或吸收谱带所在区域波长(线)或波长范围(带)。

注:a.样品太小时,吸收光谱不易测定。

b.样品为不透明时,吸收光谱无法观察。

c.在本标准中,所列光谱数据为整数。

d.由于样品产地、颜色等因素的变化,不是所有同类样品都能见到标准的吸收光谱。

e.本标准中所列吸收带数据是指该谱带近于中间的值;吸收线数据指常见典型值。

f.在实测样品的吸收光谱数据与标准数值不符时,不作为重要鉴定项目。

4.5光性特征

4.5.1方法原理

绝大多数珠宝玉石为晶质体,少数为非晶质体。按光学特征,晶质体珠宝玉石分成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在正交偏光镜下,非晶质体宝石和各向同性的晶质体,任意方向转动360°,均为全黑(全暗、全消光),为光性均质体(简称均质体);各向异性的晶质体宝石除垂直光轴方向外,转动360°出现4次明,4次暗,为光性非均质体(简称非均质体);各向异性晶质集合体的珠宝玉石,任意方向转动360°,有些晶体明,有些晶体暗,综合表现为半明。由于应力作用及其它作用,有些珠宝玉石呈异常消光。

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镜)和消色板可以确定各向异性晶质体宝石的轴性(一轴晶,二轴晶)和光性(正光性,负光性)。

4.5.2仪器

偏光镜和偏光显微镜。

4.5.3操作步骤

a.使仪器上下偏振片处于正交位置(全黑)。

b.把样品置于样品台上(透明度差的珠宝玉石无法观察)。

c.转动样品或载物台,观察样品的明暗变化,确定样品为光性均质体或光性非均质体(在油浸槽中观察效果更佳)。

d.如须测定样品的轴性和光性,要先找出光轴所在位置,即干涉色最高位置,将干涉球置于样品之上,根据干涉图形态确定轴性(即一轴晶、二轴晶),再用消色板判断样品的光性(正光性、负光性)。

4.6多色性

4.6.1方法原理

在光性非均质体的有颜色的宝石晶体中,由于晶体各个方向质点排列差异,所以不同方向上光的偏振吸收不同,选择吸收也不相同,具有多色性的特点。非均质体有色宝石可有二色性或三色性,强度分为强、中、弱。光性非均质体的无颜色宝石不具多色性。

4.6.2仪器

二色镜。

4.6.3操作步骤

a.样品要求为有颜色的晶体,有一定的透明度。

b.使用自然光或白炽灯光。

c.将样品置于二色镜前适当位置。

d.转动样品和二色镜,使样品至少两个垂直方向都得到观察。

e.观察二色镜中出现颜色的变化(有颜色深浅的变化或色彩的变化)。

4.7放大检查

4.7.1方法原理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和样品内部所呈现的各种现象。主要有原始晶面、晶纹、色带、色块、双晶纹、解理、断口、包体、生长纹、双折射线等。

4.7.2仪器

宝石显微镜,放大镜。

4.7.3操作步骤

a.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b.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c.记录观察现象,以作判断依据。

4.8紫外荧光

4.8.1方法原理

当紫外光照射到某些样品时,激发样品产生的一种发射可见光现象。有些样品无此现象。按发光强度及是否发光分为:强、中、弱、无。某些珠宝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后,仍继续发出可见光,称为磷光。

4.8.2仪器

紫外荧光仪,长波365nm,短波254nm。

4.8.3操作步骤

a.在未打开紫外灯开关之前,将样品放在样品台上。

b.分别按长波和短波按钮,观察样品的荧光反应。

c.如需观察磷光性,关闭开关,继续观察。

4.9钻石热导性

4.9.1方法原理

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为热导性。钻石的热导性为最高,据此设计的钻石热导仪成为鉴别钻石的方法之一。

4.9.2仪器

热导仪。

4.9.3操作步骤

a.打开热导仪开关,预热。

b.将样品置于样品台上,根据室温和样品大小,调至适当位置。

c.用针头垂直接触样品。

d.鸣响并指向钻石区,判断为钻石。

4.10滤色镜检查

4.10.1方法原理

某些颜色相近的样品具不同光谱特征,所以在透过特定波长的滤色镜下呈现某种颜色。如染色的绿色翡翠滤色镜下常呈红色,而天然绿色翡翠滤色镜下无变化。

4.10.2仪器

查尔斯滤色镜。

4.10.3操作步骤

a.将样品置于自然光或其他白光下,用反射或透射光均可。

b.光源强度适中,且需靠近样品。

c.手持滤色镜靠近眼睛,离样品约30cm处观察样品的颜色。

4.11摩氏硬度

4.11.1方法原理

用被测样品对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矿物硬度计进行刻划比较。此方法有微损,不作常规重要鉴定项目。

4.11.2测试标准

矿物硬度计,共分10级: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4.11.3操作步骤

a.选择被测样品的尖锐位置。

b.在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矿物硬度计平面进行刻划,刻划硬度的测试由低到高依次进行。

c.观察硬度计平面有无刻痕,轻擦平面,以防被测样品的粉末留在硬度计上,使判断失误。

d.若硬度计平面有划痕,则样品硬度大于硬度计。再依次测试更高一级的硬度计,直至介于两个硬度级别之间或相当于某一硬度计为止。

4.12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4.12.1方法原理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通过测定样品在某一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对该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4.12.2仪器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4.12.3测量条件

温度:5~40C,且相对稳定。

相对湿度:≤80%。

样品:洁净,透光度好。

4.12.4操作步骤

a.开机,预热。

b.测试条件的选择。波长范围:200~1100nm(根据测试样品而定)。扫描时间、光通量等设置。

c.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

d.开始扫描。

e.图谱判读,与标准图谱对比分析。

4.13红外光谱分析

4.13.1方法原理

红外光谱是根据组成物质的离子基团在红外光范围内(远红外:50~400cm-1,中红外:400~4000cm-1,近红外:4000~7500cm-1)的吸收谱带,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3.2仪器

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b.光栅红外光谱分析仪。

4.13.3测量方法

a.粉末制样法:微损,适用于玉石和未加工的宝石原料。

b.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适用较大且具抛光平面的样品。

c.透射红外光谱:无损,适用于薄至中等厚度的宝石原料或成品。

d.显微红外光谱:微区透射、反射均可测定。

4.13.4测量条件

温度:5—40℃。

相对湿度:≤80%。

样品:洁净,尽可能减少有机物污染及手污。

4.13.5操作步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a.开机,预热。

b.测试条件的选择(扫描次数、分辨率、扫描范围等)。

c.背景扫描。

d.样品测量。

e.图谱处理、分析、判读、对比。

4.14无损化学成分分析

4.14.1方法原理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或电子探针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是通过X射线管发出的初级X射线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产生的荧光X射线通过探测器的测量。根据各种元素特征X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电子探针是运用电子束激发样品的荧光X射线,通过X射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种元素所产生的荧光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14.2仪器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

电子探针分析仪。

4.14.3测量方法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4.14.4操作步骤

a.开机,预热。

b.测试条件的选择(时间、分辨率、扫描范围等)。

c.样品测量。

d.数据处理并计算结果。

⑵ 玉的鉴定方法

这就是看真假这是比较简单的鉴定真假的方法!
1;就是把玉石贴在脸上,觉的很冰凉,过两三秒有不凉说明是真的。因为玉石传热快散热也快!如果贴在脸上不凉就是假的。
2;就是那放大镜要10倍或30倍的来看里面的晶体,看看有没有像蜘蛛网的小裂缝,还有就是颜色是不是在裂缝上或在玉石的表面上如果有那就是假的。和田玉看上去想米糊一样因为晶体比较细腻,颜色比较统一。翡翠看上去有的像苍蝇翅,有的像一点点沙星,还有像玻璃碎的一样、因为翡翠晶体不够细腻颜色不统一有很多种颜色在同一块玉上面。
3;就是破坏的鉴定,拿火烧。就是烧黑了、烧焦了、烧黄了、有臭味。黑和黄如果那水洗不掉,和原来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假的。焦和臭那更假。(真的那火来烧会有小水珠附在玉石的
假的就没有小水珠附在玉石上
)
鉴别玉的优劣鉴别玉的优劣,英美珠宝协会有“色、透、匀、形”四个标准。我国则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
1.色
不论哪一种颜色的玉,玉色一定要鲜明。“白如割脂”,“黄如蒸粟”,“绿如翠羽”,“黑如墨光”,是古人对玉色的绝好概括。有杂色的、发暗的、不属佳品。在各种颜色中,玉以绿色为佳。红、紫二色的价值又为绿色的五分之一。含四色的玉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称为“福禄寿”。
2.透
透明似玻璃者称翡翠玉,此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者称为中级玉或普通玉。清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者才称为翡翠玉,现在翡翠玉泛指透明的玉,以透明而带绿者居多。
3.匀
指色泽均匀。玉的色泽贵在均匀,如含绿色但色泽不均匀则价值很低。
4.形
愈大愈值钱,愈厚愈值钱。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这些裂纹一般不易观察到,敲一敲,可由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的存在与否。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在灯光下(忌较强灯光)用10倍放大镜一照,便可一览无遗。
此外,在购买玉时,还要注意看工艺。玉制品造型讲究精巧别致,形象生动,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纹饰古朴典雅。带颜色的,要因色生巧。浅平雕刻、虽平面如镜,其景物却要远近相宜。镂空的,要剔透玲珑,惟妙惟肖。
购买玉器时,切忌在较强的灯光下进行。因为灯光的照射容易使玉失去原色,甚至会掩饰一些瑕疵。所谓“灯下美玉”就是这个道理。

⑶ 工业粉尘都有什么危害

粉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类物质状态,比如社会大众关注的PM2.5,其实也是粉尘范畴内的一种颗粒物,它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
不过,职业卫生工作者只关注生产性粉尘,也就是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
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
总粉尘指可进人整个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的粉尘。
呼吸性粉尘指可到达肺泡区的粉尘。
石棉也被纳入粉尘范畴,是一种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分两大类:蛇纹石类(温石棉);闪石类,石棉纤维是指直径<3μm,长度)5μm且长度与直径比>3:1的纤维。
就粉尘检测而言,有更加具体的定义。
总粉尘=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GBZ/ 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呼吸性粉尘=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测定方法,从空气中采集的粉尘。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分散度高、表示小粒径的粉尘占的比例大,分散度低、表示小粒径的粉尘占的比例小。常用的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测得的投影粒径计算数量分散度。分散度越高说明粉尘进入肺泡的可能越高,但此指标很少用。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粉尘致矽肺病的能力除与能进入肺泡的可能性大小有关外,还与另外一个指标紧密相关,那就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检测方法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石棉的检测方法为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有关粉尘的接触限值,可见于GBZ 2.1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性有害因素。由于去年开始,职业卫生标委会开始修订GBZ 2.1,估计很快颁布,本日志的讨论内容引自征求意见稿。
大多数粉尘的限值标准有两种,一种是总粉尘PC-TWA,一种呼吸性粉尘PC-TWA。对这类粉尘,应首先选择测定呼吸性粉尘的TWA,条件不具备的也可测定总粉尘的TWA。
PC-TWA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的主要指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定期危害评价、系统接触评估,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需要对工作环境影响重新进行评价时,尤应着重进行TWA的检测、评价。
个体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劳动者个体实际接触水平和工作场所卫生状况,是评价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的主要检测方法。
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定点检测除反映劳动者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粉尘尚未制定PC-STEL,一般采用超限倍数2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漂移)。即使当日TWA实测水平没有超过PC-TWA值,其短时间接触水平也不应超过其超限倍数值2。
当实测的粉尘的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其PC-TWA值的2倍时,一个工作日内的这种短时间接触的总时间不应超过30min。
对于每日接触时间超过1h但不足8h或每周工作时间不足40h的,以8h或40小时计。
每日接触时间不足1h的,可根据2倍PC-TWA进行评价。
粉尘的接触限值有49种,既有总尘又有呼尘标准的有15种:白云石粉尘、大理石粉尘、滑石粉粉尘、煤尘、凝聚SiO2粉尘、石膏粉尘、石灰石粉尘、石墨粉尘、水泥粉尘、碳化硅粉尘、矽尘、萤石混合型粉尘、云母粉尘、珍珠岩粉尘。从限值表中看出,如果这个粉尘来源于地球构造(土壤、石块),先做游离SiO2,如果其含量≥10%,则归为矽尘。比如谷物、硅藻土、滑石粉、麻尘、煤尘、水泥、稀土等7种粉尘中可能含有土壤,要做游离SiO2检测,只有当含量<10%,才使用这个本身名称的粉尘的限值,否则是矽尘。
容易被搞混的是其他粉尘的概念,它指游离SiO2低于10%,不含石棉和有毒物质,而尚未制定容许浓度的粉尘。
很多机构在识别其他粉尘的时候,一开始就写其他粉尘四个字,并没说明理由,建设单位与安监部门不知其性质,建议写清楚来源。
游离SiO2的含量在判别粉尘的性质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10%≤free SiO2≤50%,总尘PC-TWA为1,呼尘为0.7;50%<free SiO2≤80%,总尘PC-TWA为0.7,呼尘为0.3; free SiO2>80%,总尘PC-TWA为0.5,呼尘为0.2。其他类型的粉尘大多总尘在2-8之间。由此可见,对矽尘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
在自然界中,游离SiO2分布很广,在16km以内的地壳内约占5%,在95%的矿石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SiO2。石英中的游离二氧化硅达99%,故常以石英尘作为矽尘的代表。
游离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分为结晶型、隐晶型和无定型三种。
结晶型游离SiO2的硅氧四面体排列规则,如石英、鳞石英,存在于石英石、花岗岩或夹杂于其他矿物内的硅石。可导致肺癌。
隐晶型游离SiO2的硅氧四面体排列不规则,主要有玛瑙、火石和石英玻璃。
无定型游离SiO2主要存在于硅藻土、硅胶和蛋白石、石英熔炼产生的二氧化硅蒸汽和在空气中凝结的气溶胶中。
但尴尬的是游离SiO2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焦磷酸法是一个化学方法,其原理是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能溶于加热到245-250℃的焦磷酸中,游离SiO2几乎不溶,而实现分离,然后称量,计算其在粉尘中的百分含量。这个方法有几个缺点,一是温度很难控制,二是如果有金属颗粒物比较大,难以溶解,三是不能区分游离性与非游离性的二氧化硅。尽管如此,因为其方法与所需设备简单,被广泛使用。样品最好使用分子筛筛除掉颗粒较大的颗粒物。
其他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与X线衍射法,也有优缺点,虽然理论上比焦磷酸法准确,很少使用。
粉尘所致疾病比较多,成分不同所致疾病不同。
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
其他疾病:
1.棉尘病
2.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3.硬金属肺病
4.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除此之外,有些粉尘有刺激作用,如工业酶混合尘、聚乙烯粉尘、铝尘、木粉尘、桑蚕丝尘等。
报告书常见毛病是描述粉尘对健康影响的时候,没针对性。把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一股脑粘贴过来。

此外,还有其他化学物质组成的粉尘,如铅尘、药物性粉尘、锑尘等,这些粉尘有的有单独的限值,如铅尘、锑,还有绝大部分是没限值的,比如药物粉尘。药物性粉尘是特殊性粉尘,有些药物是抗癌的肿瘤药物,其细胞毒性非常强,对这类粉尘要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密闭化生产,高水平个人防护。其他毒性不强的粉尘或者惰性粉尘,有些职业卫生工作者把它们归类为其他粉尘看待。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6.1.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1.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1.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1.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1.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矽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1.1.1。
6.1.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1.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按6.1.2.3a)执行;
c)矽肺患者原则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1.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1.3.1目标疾病:职业病:矽肺。
61.3.2检查内容:同6.l.2.2。
6.1.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1.4.1检查对象:接触矽尘工龄5年以上的矽尘作业人员。
6.1.4.2目标疾病:
职业病:矽肺。
6.1.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1.4.4检查时间:接触矽尘工龄在10年(含IO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3年1次。若接触矽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2煤尘
6.2.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2.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同上
6.2.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2.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2.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煤工尘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2.1.1。
6.2.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2.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3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煤工尘肺患者,按6.2.2.3a)执行;
c)煤工尘肺患者每1-2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2.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2.3.1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
6.2.3.2检查内容:同6.2.2.2。
6,2.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2.4.1检查对象:接触煤尘5年以上的煤尘作业人员。
6.2.4.2目标疾病:职业病:煤工尘肺。
6.2.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2.4.4检查时间:接触煤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煤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15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5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3石棉粉尘
6.3.1石棉粉尘分类
6.3.2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3.2.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3.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2)选检项目:肺弥散功能。
6.3.3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3.3.1目标疾病:
a)职业病:
1)石棉肺(见GBZ 70);
2)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见GBZ 94)。
职业禁忌证:同6.3.2.1。
检查内容: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心电图;
2)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CT检查、胸腔穿刺和病理检查、肺弥散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健康检查周期:
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2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1年1次;
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石棉肺患者,按6.3.3.3a)执行;
石棉肺患者每年检查1次,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3.4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3.4.1目标疾病:
职业病:
a)石棉肺;
b)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6.3.4.2检查内容:同6.3.2.2。
6.3.5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3.5.1检查对象:石棉作业人员。
6.3.5.2目标疾病:同6.3.4.1。
6.35.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2)选检项目:侧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
6.3.5.4检查时间:接触石棉粉尘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石棉粉尘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21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3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注:根据职业病目录,系指炭黑粉尘、石墨粉尘、滑石粉尘、云母粉尘、水泥粉尘、铸造粉尘、陶瓷粉尘、铝尘(铝、铝矾土、氧化铝)、电焊烟尘等粉尘。
64.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4.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4.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肺功能。
6.4.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4.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见GBZ 70);
b)职业禁忌证:同6.4.1.1。
6.4.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心电图、肺功能;
2)选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
6.4.2.3健康检查周期:
a)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b)X射线胸片表现为观察对象者健康检查每年1次,连续观察5年,若5年内不能确诊为尘肺患者,按6.4.2.3a)执行;
c)尘肺患者每1-2年进行1次医学检查,或根据病情随时检查。
6.4.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4.3.1目标疾病:职业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6.4.3.2检查内容:同6.4.2.2。
6.4.4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
64.4.1检查对象:接触粉尘5年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
6.4.4.2目标疾病:炭黑尘肺、石墨尘肺、滑石尘肺、云母尘肺、水泥尘肺、铸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
6.4.4.3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喘息、咯血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后前位X射线高仟伏胸片或数字化摄影胸片(DR胸片)。
6.4.4.4检查时间:接触粉尘工龄在20年(含20年)以下者,随访10年,接触粉尘工龄超过20年者,随访15年,随访周期原则为每5年1次;若接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
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5.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5.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6.5.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6.5.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5.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棉尘病(见GBZ 56);
b)职业禁忌证:同6.5.1.l。
6.5.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
b)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肺功能;
2)选检项目:胸部X射线摄片。
6.5.2.3健康检查周期:
a)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b)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5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c)棉尘病观察对象医学观察时间为半年,观察期满仍不能诊断为棉尘病者,按6.5.2.3b)执行。
6.5.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5.3.1目标疾病:
职业病:棉尘病。
6.5.3.2检查内容:同6.5.2.2。
6.6有机粉尘
注:如动物性粉尘(动物蛋白、皮毛、排泄物)、植物性粉尘(燕麦、谷物、木材、纸浆、咖啡、烟草粉尘等)、生物因素如霉菌属类、霉菌孢子、嗜热放线杆菌、枯草杆菌等形成的气溶胶。
6.6.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6.6.1.1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a)致喘物过敏和支气管哮喘;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6.6.1.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花粉、药物等过敏史、哮喘病史、吸烟史、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及有无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喷嚏、流涕等症状;
b)体格检查:
1)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
2)鼻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过敏性鼻炎;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血嗜酸细胞计数、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 2)选检项目:有过敏史或可疑有过敏体质的受检者可做非特异性气管激发试验(气道高反应性激发试验)。
6.6.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6.6.2.1目标疾病:
a)职业病:
1)职业性哮喘(见GBZ 57);
2)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见GBZ 60);
b)职业禁忌证:伴肺功能损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6.6.2.2检查内容:
a)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反复抗原接触史,发热、无力、咳嗽、胸闷、气短、进行性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b)体格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注意肺病湿性罗音的部位和持续性)、心血管系统;
c)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必检项目:心电图、肺功能、胸部X射线摄片;
2)选检项目:肺弥散功能、血气分析。
6.6.2.3健康检查周期:
a)劳动者在开始工作的第6-12个月之间应进行1次健康检查;
b)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I级,4-5年1次;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Ⅱ级及以上,2-3年1次。
6.6.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6.6.3.1目标疾病:
职业病:
a)职业性哮喘;
b)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
6.6.3.2检查内容:同6.6.2.2。

阅读全文

与萤石ct6c重安装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口服甲泼尼龙治疗间质性肺炎方法 浏览:300
男生洗头脱发治疗方法 浏览:191
圆周不均布4孔位置度检测方法 浏览:741
萤石ct6c重安装方法 浏览:162
不属于相关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浏览:657
水杀菌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 浏览:854
砂锅熬粥不糊锅解决方法 浏览:913
花种植方法图解 浏览:149
高粱米面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709
如何增加音乐的方法 浏览:499
洁尔阴泡腾片使用方法 浏览:787
宝马x1全车不通电解决方法 浏览:721
补水喷雾器使用方法 浏览:888
去掉手机垃圾的方法小妙招 浏览:38
暖风炉安装方法 浏览:489
春风带我去散步教学方法设计 浏览:522
蒙牛奶粉鉴别方法 浏览:825
脸部青春痘治疗方法 浏览:676
大众前摄像头安装方法 浏览:220
房间快速除味方法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