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银杏树的雌雄株从树形上如何区别的问题。
中国银杏网:
不同性别的银杏,具有不同的用途。要生产干果,一定要栽雌树。而雄树,除了用以配置授粉树外,还可用于绿化、营造速生用材林等。近来深入的研究发现,银杏叶内某些有效药用成分的含量还与性别有关。所以,迅速而正确地区分川银杏的雌雄性别,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www.zgyx.com
(一)形态和构造上的区别 银杏雌株的苗木表现为茎干矮壮,发芽早,落叶迟的特点;成年树叶片外缘缺刻浅,枝条开张,具层性,长枝比例小,树冠稀疏。雄株则相反。但是,这些细微差别也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有时变得难于辨别,只因方法简便,故也可用作初步判断。www.zgyx.com
口本学者阪本荣作在检查了大量银杏的雌雄株叶柄后发现,雌树叶柄下方维管束周围有油状空隙,而雄树叶柄则无此构造。所以,叶柄的构造,亦可用于判断银杏植株的性别。www.zgyx.com
<二)对化学药品的反应有区别 日本学者岩崎文雄,分别用重铬酸钾、硫酸铜、硫酸锌、氯化钾、2,2—二氯丙酸、2,4—D处理银杏叶,结果都是雌树叶子的反应明显。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剪取银杏枝条,先在清水中浸2天,取出后再插入0.03%的氯酸钾溶液中,先在黑暗中放两天,而后让其见光,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并换上清水,一周后雌树枝条上的叶片先开始凋萎,再过几天,雄树枝条上叶片才开始凋萎。www.zgyx.com
用药物处理判别银杏的雌雄性别,其原理是两者的酶系统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区别。雄树酶活性强,解毒作用也强,所以受害较迟较少。雌树则正好相反。由此可见,除了上述药物,如果使用其他氧化剂处理,有可能也能得到相似的结果。www.zgyx.com
(三)酶活性和酶谱方面的差别 浙江丽水林校测定了雌雄银杏叶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发现雄株明显高于雌株,其活力相差1.4倍以上。
我国北京大学和四川林科所,还有日本学者等,先后采用同工酶技术来判别银杏的性别。试验的结果是:两者在酯酶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是,过氧化物酶谱则有很大不同。只是测定的具体结果有很大的区别。北京大学用春季幼叶做试验,测定的结果是:雌株在等电点4,5,5.1,6.0三个区段出现谱带,而雄株只在等电点4.5一个区段出现谱带。以后用已经展开的叶片试验,仍然见到了雌树显示较多谱带的规律。四川林科所测定的结果也见到了雌株谱带多、雄株谱带少的规律,只是出现的数量和位置与北京大学测定的结果有不同。而日本学者测定的结果是:无论雌树或雄树,都有三条谱带。只是分布有所不同,雄树具浓c带,而雌树具淡的A带。
不同研究人员的不同研究结果,可能与采用的方法和试材不同有关。
(四)染色体上的区别 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银杏雌雄性别的鉴别还是以染色体的测定最为可靠。
银杏的染色体为2N=24,由一对中部着丝点的大染色体、一对小型的中部着丝点的小染色体和十对小型近端着丝点的小染色体所组成,其中前两对染色体见随体。 李正理和EarlH.Newcomerl956年同时在美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了雌雄银杏染色体有所区别的结沦,但具体意见绝然不同。随后30多年,没有人继续作深入研究。这是因为如果利用银杏的茎尖和叶原基作离体处理,染色体既少又长,难以进行染色体研究,假如延长前处理时间,离体的茎尖和叶原基就会死亡。虽然利用银杏的种子胚根作活体处理24—28小时,可以提高分裂指数,缩短染色体长度,但这种方法又不适于用作银杏性染色体的研究。所以,关于银杏的性别,在染色体方面究竟有何种区别,一直得不到正确的回答。
1992年,中国南开大学生物系陈瑞阳等,对选用的30年生雌雄银杏植株的根尖,通过0.2%秋水仙碱离体处理4—5小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银杏染色体。利用去壁低渗法(Chenetal,1979)制取染色体标本,采用Li和Chen的方法作核型分析,利用GiemsaC—带和Ag—染色技术对银杏染色体重新仆深入研究,发现银杏的性别决定机制为WZ型,雄性为2n 24=22A+ZZ,雌性为2n=24=22A+WZ。雌树—对近臂大染色体为异型染色体,其中一条短臂顶端具大而明显的随体和NOR区(z染色体),而雄树全部为同型染色体,一对大染色体为近等染色体,短臂顶端具有一对相同的小随体和NOR区,其形态与雌树中的一条大染色体(Z染色体)完全相同。陈瑞阳先生同时发现,银杏性染色体与NOR区同处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其雌雄株的核仁组织区分别为w—NOR区和Z—NOR区。这与昆虫界和鸟类等动物所具有的性别决定机制相似,在植物中实属罕见,现有报道中只有草莓和木麻黄属于这种类型。由此可见,对于银杏染色体的深入研究,还一定能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很多新信息。
网友提供:
一、外观辨别
雄株主干与主枝间夹角小,短枝短且分布较密,一般2至4厘米。树枝多为向上生长,层次清楚,植株较高大,冠形较窄,呈塔形。雌株生枝、主干之间夹角大,有的枝呈平展状,短枝稀且数量少,但较雄树短枝要长,最长可达到8厘米。树冠较广,呈卵性或着圆头形。
雄株叶片中心裂缺深,多超过叶片中部。而雌株叶片裂缺极浅,不到叶中部。叶的萌发和脱落,都以雄树早而雌树晚。雄株属“先花后叶”植物,雄树的花芽饱满,顶端较平;雌树花芽顶部较尖。在正常情况下,雄花比雌花早开放3天左右。雄花单生并集中呈轮状,分布在短枝的顶芽基部,而叶子在花的上部簇生,4月初伴随芽萌发后雄花开放。此时雄花短而粗,到4月中旬,雄花为柔荑花序,花多而松散,初为草绿色,熟时外皮黄色。银杏雌花与叶同放,花期为4月上旬,每个雌花在叶腋内单生,即每个新发出的叶腋基部均着生一雌花,一般每个短枝有雌花4至7朵不等。刚开放的雌花柄短且直立,顶端着生一二个胚珠呈绿色。花柄及胚珠不断延长,果实成熟时花柄下垂,柄的顶端一般有2个分叉。
二、叶柄鉴别
日本的阪本容作先生作过研究,对雌、雄树叶柄作镜检观察,可见其区别。
雌树叶柄下方维管束周围有油状空隙,雄树叶柄未见油状空隙,
三、化学鉴别法
不同性别的银杏叶片对化学试剂的反应有所区别。
采集新鲜的生长期叶片,分别作如下处理,观察其供应:
1.浸泡于重铬酸钾溶液中,浓度:0.4%、0.5%、1%。
2.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浓度:1%、3%、5%。
3.浸泡于硫酸锌溶液中,浓度:5%。
4.浸泡于氯化钾溶液中,浓度:3%、5%、7%。
5.浸泡于2,2-二氯丙酸溶液中,浓度:5%、8%。
6.浸泡于2,4-D溶液中,浓度:1%。
浸泡时间分别为6、8、10、24小时。结果雌树叶片的各种反应均较雄树强烈。
雌树的耐药性较差。取带有20片叶子的银杏树枝,清水浸泡两天后,浸于0.03%氯酸钾溶液中,暗室培养两天。再换至清水光下培养一周。此时雌树的叶片已经脱落,而雄树叶片要在几天后才开始枯萎。
四、用酶谱鉴别
以酶学方法测定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雌树酶带有5条,而雄树酶带只有2条。见表1。
表1 雌树、雄树过氧化物酶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比较
性别 酶 带
1 2 3 4 5
雌树 0.26 0.31 0.35 0.40 0.46
雄树 - - 0.37 - 0.46
雌树酶带的迁移距离较均匀,1号、5号酶带显时间长(5min)且色浅,2号、3号、4号酶带显色时间和深度中等。
雄树1号酶带显色快、深,为活性较强的特异酶带。其Rf值介于雌树的3号、4号酶带中间。
可见,从分子水平上可以轻易地将雄树、雌树区分开来。
五、酶活测定
试验表明,雄树银杏叶片的生命力强大,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约为雌树的1.4倍。
取花后叶片,以滴定法计算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酶活大于500(过氧化氢毫克分子数/克鲜重.分钟)的,为雄树;酶活低于300的为雌树。
‘贰’ 植物如何分类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
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
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⑶雌性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的。
⑶雌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
⑷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⑷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长成新植物体。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本知识
一、茎
一茎的性质 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又分木质藤木和草质藤本。
二茎的生长习性 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几种。
二、叶
一叶序 是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每个节上长一叶的为互生,长二叶的为对生,长三叶以上为轮生,茎极短而节密集,其上着生二片以上叶子的为簇生。
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裂
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侧脉由叶基或主脉发出,彼此平行的为平行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平行脉。侧脉从主脉发出并多次分枝,细脉互相联结成网状的为网状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网状脉。
八单叶和复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的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的为复叶,这个叶柄称总叶柄,每个小叶的柄称小叶柄。小叶排列在总叶柄(或其分枝)两侧的称为羽状复叶;小叶集中着生在总叶柄(或其分枝)顶端的称为掌状复叶。只有三个小叶的称为三出叶,柑桔类的复叶两侧小叶退化成翅或边,总叶柄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称单身复叶。
三、花
一花序
根据花序中花的开放顺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的花由下至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常见的有下列类型: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圆锥花序等。有限花序由顶端(或中心)的先开放,花序轴不能继续伸长。也有多种类型,通常称为聚伞花序类。
二花冠类型
花冠有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不同植物花瓣排列成不同的花冠形状:有蔷薇花冠、蝶形花冠、十字形花冠、舌状花冠、轮状花冠、唇形花冠、钟状花冠、漏斗状花冠、筒状花冠等。
三花瓣和萼片(或它们的裂片)在花芽中的排列方式有镊合状、旋转状和覆瓦状三种。
四雄蕊类型
根据花丝和花药的离合情况,雄蕊有下列主要类型: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四强雄蕊、二强雄蕊。
五花药着生方式
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有基着药、背着药、丁子着药、广歧药和全着药。
六花药开裂方式
花药成熟后以一定方式开裂散放出花粉,开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纵裂、孔裂和瓣裂。
七雌蕊类型
根据花中心皮数目和离合情况,有单雌蕊、复雌蕊和离心皮雌蕊三种。
八子房位置类型
根据子房与花托结合的情况,分为上位子房、中位子房、下位子房三种。
九胎座式
胎座式因心皮数目和连合情况不同而异,有边缘胎座式、侧膜胎座式、中轴胎座式、特立中央胎座式、基生胎座式、顶生胎座式等。
十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的各部分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称为花程式。通常P代表花被;Ca代表花萼;Co代表花冠;A代表雄蕊群;G代表雌蕊群;*代表辐射对称;例如,百合的花程式为* P3+3 A3+3 G(3:3)其含义为百合花辐射对称;两性花;花被两轮,每轮3被片;雄蕊两轮,每轮3枚;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3室。用花的横切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和排列等情况,称为花图式。
四、果实
[一]单果 由一朵花中仅有的一个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叫单果。又可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肉质果有浆果、核果、柑果、瓠果、梨果等类型。干果有裂果和闭果两类。裂果有荚果、蓇葖果、角果、蒴果等类型;闭果有瘦果、颖果、翅果、坚果、分果等类型。
[二]聚合果 由离心皮雌蕊群形成的果实整体叫聚合果,其中每一个离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叫小果。每一个小果可分为小瘦果、小核果、小坚果等。
[三]复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一个果实叫复果(或叫聚花果)。
第四节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个纲的主要区别是: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⑴胚有 2 枚子叶
⑴胚有 1 枚子叶
⑵主根常发达,多为直根系
⑵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
⑶茎内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⑶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一般无次生结构,
⑷叶多具网状脉
⑷叶多具平行脉或弧形脉
⑸花各部基数为 5 或 4
⑸花各部基数为 3
‘叁’ 9种植物的叶序、叶形、叶尖、叶缘、叶裂、脉序
脉序(leaf venation) 指叶片叶脉布类型
1. 网状脉序(reticular venation) 叶片1条或几条主脉主脉向两侧许侧脉侧脉再许细脉相互连接网状双叶植物叶脉数属类型(
网状脉序主脉数侧枝支同再羽状(网)脉(pinnate venation)掌状(网)脉(palmate venation)前者梨、枇杷、茶、桑、柳等叶脉;者棉、南瓜、蓖麻叶脉
2. 平行脉序(parallel venation) 叶片脉侧脉都自叶片基部发致互相平行至叶片顶端汇合或侧脉平行与脉呈定角度各平行脉间细脉横向连接网状单叶植物叶脉属类型
平行脉直(平行)脉脉与侧脉平行自叶基直达叶尖水稻、麦、玉米等叶脉;侧(平行)脉侧脉与脉垂直自脉平行直达叶缘芭蕉、香蕉等叶脉;射(平行)脉各叶脉基部辐射棕榈叶脉;平行脉自基部发叶部彼距离逐渐增呈弧状布叶尖汇合车前、紫萼等叶脉
‘肆’ 植物单叶复叶是什么意思
复叶是在一个叶柄上着生两个以上叶片的叶。整个复叶的叶柄称作总叶柄,复叶的叶片叫做小叶,小叶的叶柄叫做小叶柄,总叶柄着生小叶的部分称作叶轴。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复叶是经由单叶的裂片进化而来的,当单叶的叶裂深入主叶脉或者叶基并产生小叶柄后,单叶就过渡为复叶,因而复叶较单叶更为高等。
根据形态复叶可以分为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等不同类别。
三出复叶是总叶柄上着生三枚小叶的复叶,如果顶生小叶无小叶柄,称掌状三出复叶,若顶生小叶具小叶柄则称羽状三出复叶。
掌状复叶的叶轴退化,所有小叶集中着生于总叶柄的顶端,各小叶呈掌状伸展。
羽状复叶的叶轴很长,各小叶在叶轴两侧如羽毛状排列着生,若叶轴顶端无小叶,则称偶数羽状复叶;若叶轴顶端有小叶着生,则称奇数羽状复叶。有些植物在总叶柄的叶轴上并不着生小叶,而是伸展出若干次级叶轴,在次级叶轴撒上着生小叶,这种复叶叫做二回羽状复叶;除了二回羽状复叶,还有一些植物有三回羽状复叶。
单身复叶是形态最为特殊的复叶,单身复叶在叶轴上只有一个小叶着生,在小叶柄与总叶柄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关节。单身复叶被认为是由三出复叶两侧的小叶退化而形成的。单身复叶常见于芸香科柑桔属的植物。
‘伍’ 植物叶子的形状
叶形 叶形是指叶片的外形。不同的植物,叶形的变化很大,即使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上,或者同一植株的不同枝条上,叶形也不会绝对一样,多少还会有一些变化,但也不是说同一种植物的叶形是变化无究的,它的变化总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常见的叶形有:
(1)针形:叶片细长而顶端尖锐,如松属植物。横切面呈半圆形,如黑松;横切面呈三角形,如雪松。
(2)披针形:叶片长约为宽4至5倍,中部以下最宽,向上渐狭,如垂柳、桃;若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披针形,如杨梅。
(3)线形(条形): 叶片狭而长,长为宽的5倍以上,且从叶基到叶尖的宽度几乎相等,两侧边缘近平行,如韭菜、水杉。
(4)剑形: 坚实的、通常厚而强壮的叶片,具尖锐顶端的条形叶,如凤尾丝兰。
(5)圆形:叶片长宽近相等,形如圆盘,如猕猴桃。
(6)矩圆形(长圆形): 长约为宽的3至4倍,两侧边缘略平行,如枸骨。
(7)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3至4倍,但两侧边缘不平行而成弧形,顶、基两端略相等,如桂花。如长为宽的2倍以下,为宽椭圆形。
(8)卵形 :叶片形如鸡卵,长约为宽的2倍或更少,最宽处在中部以下,向上渐狭,如女贞;如中部以上最宽,向下渐狭,则为倒卵形,如海桐。
(9)匙形:叶片狭长,上部宽而圆,向下渐狭似汤匙,如金盏菊。
(10)扇形:叶片顶部甚宽而稍圆,向下渐狭,呈张开的折扇状,如银杏。
(11)镰形:叶片狭长而少弯曲,呈镰刀状,如南方红豆杉。
(12)心形:叶片长宽比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凹缺,如紫荆;如顶部宽圆而凹入,则为倒心形,如酢浆草。
(13)肾形:叶片两端的一端外凸,另一端内凹,两侧圆钝,形同肾脏,如如意堇。
(13)提琴形: 叶片似卵形或椭圆形,两侧明显内凹,如白英。
(14)盾形:叶柄不着生在叶片基底边缘而是生在叶片背面,如蓖麻。
(15)箭形:叶片形如箭状,即叶片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后并略向内,如慈姑。
(16)戟形:叶片形如戟状,即基部两侧的小裂片向外,如田旋花。
(17)菱形: 叶片近于等边斜方形,如乌桕。
(18)三角形:叶片基部宽阔平截,两侧向顶端汇集,呈任何一种三边近相等的形态,如扛板归。
(19)鳞形 :专指叶片细小呈鳞片状的叶形,如侧柏。
(20)管状: 长度超过其宽度许多倍,多汁,横切面多少成圆形,中空,如葱。
(21)钻形 :长而细狭的大部分带革质的叶片,自基部至顶端渐变细瘦而顶端尖。
(22)带形 :宽阔而特别长的条形叶,如玉米。
以上是几种较常见的叶形,其实在各种植物中,叶形远远不止这些,也不完全长得像上述那么典型,例如它即像卵形,又像披针形,因此只能称它为卵状披针形;有时它即像倒披针形,又像匙形,就称它为匙状倒披针形。
在观察叶形时,要注意有些植物具有异形叶的特点,就是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二种明显不一致的叶形。如薜荔,在不开花的枝上,叶片小而薄,心状卵形;在开花的枝上,叶大呈厚革质,卵状椭圆形,两者大小相差数倍,但这两种叶都可出现在同一植株上。水生植物菱亦如此,浮于水面的叶呈菱状三角形,沉在水中的叶则为羽毛状细裂,两者相差悬殊。异形叶的现象出现在同一种的不同植株上,就比较麻烦,如柘树的雄株与雌株叶形不一,时常会被人误认为两种植物。
‘陆’ 树叶都有什么形状都是什么名称
树叶有椭圆形、心形、掌形、扇形等等,其名称按照树的种类进行命名,例如樟树的叶子呈椭圆形,称之为樟树叶或樟树树叶。
(1)下图所示为椭圆形的樟树叶,橡皮树、茶树、黑枣树等树木的叶子形状也呈椭圆形。
(6)测量植物叶基叶裂间夹角的方法扩展阅读
树叶的形状除了与树木的种类相关,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类树木,因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光照条件、湿度、土壤等因素不同,其树叶形状叶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树叶的形状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一般来说,掌形树叶、扇形树叶、心形树叶比椭圆形树叶的光合作用要强一点。当然,根据具体树种的不同,其光合作用效果可能会有部分差异。
参考资料
樟树叶-网络
紫荆树-网络
梧桐叶-网络
银杏树叶-网络
‘柒’ 写出10种植物叶的类型,叶序,叶形,叶尖,叶缘,叶基,脉序,叶裂,单复叶类型
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捌’ 叶基的植物学名词
叶基是指即叶片的基部,亦称下部。主要类型有心形(Cordate)、耳形(Auriculate)、箭形(Sagittate)、楔形(Cuneate)、戟形(Hastate)、盾形(Peltate)、偏斜(Oblique)、穿茎(Perfoliate)、抱茎(Amplexicaul)、截形(Truncate)、渐狭(Attenuate)、具鞘的(Sheathed)等(图)。
楔形: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较平直,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枇杷)。
渐狭: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弯曲,向下渐趋尖狭,但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樟树)。
下延: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平直或弯曲,向下渐趋狭窄,且叶片下延至叶柄下端的叶基(如鼠曲草)。
圆钝: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钝角,或下端略呈圆形的叶基(如蜡梅)。
截形:基部近于平截,或略近于平角的叶基(如金线吊乌龟)。
箭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箭形,两侧叶耳较尖细的叶基(如慈菇)。
耳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耳形,两侧叶耳较圆钝的叶基(如白英)。
戟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戟形,两侧叶耳宽大而呈戟刃状的叶基(如打碗花)。
心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心形,两侧叶耳宽大圆钝的叶基(如苘麻)。
偏斜形:基部两边大小形状不对称的叶基(如曼陀罗、秋海棠)。
‘玖’ 鹅掌柴叶缘叶尖叶基叶形叶裂叶脉是什么是单叶还是复叶及叶序
叶缘:全缘
叶尖:微凹
叶基:楔形
叶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倒披针形
单叶还是复叶:掌状复叶
‘拾’ 动物植物分为几大类请说明..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分类方法 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二自然分类方法 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
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
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
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⑶雌性生殖器官常为单细胞的。
⑶雌性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的。
⑷生殖过程简单,有性生殖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而直接形成植物体。
⑷有性生殖的合子发育成胚,再长成新植物体。
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本知识
一、茎
一茎的性质 依茎中木质含量多少分为木本和草本。木本植物茎含木质多,坚硬,寿命长。其中主干明显且高大的为乔木;基部分枝,主干不明显且较矮的植物为灌木,仅基部木质,上部不甚木质的矮小植物为半灌木。草本植物含木质少,多汁,较柔软。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另外,茎细长而不能直立的为藤本,又分木质藤木和草质藤本。
二茎的生长习性 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几种。
二、叶
一叶序 是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每个节上长一叶的为互生,长二叶的为对生,长三叶以上为轮生,茎极短而节密集,其上着生二片以上叶子的为簇生。
叶形、叶尖、叶基、叶缘、叶裂
七脉序 是叶脉的排列方式。侧脉由叶基或主脉发出,彼此平行的为平行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平行脉。侧脉从主脉发出并多次分枝,细脉互相联结成网状的为网状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网状脉。
八单叶和复叶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的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的为复叶,这个叶柄称总叶柄,每个小叶的柄称小叶柄。小叶排列在总叶柄(或其分枝)两侧的称为羽状复叶;小叶集中着生在总叶柄(或其分枝)顶端的称为掌状复叶。只有三个小叶的称为三出叶,柑桔类的复叶两侧小叶退化成翅或边,总叶柄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称单身复叶。
三、花
一花序
根据花序中花的开放顺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的花由下至上或由边缘向中心开放,常见的有下列类型: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头状花序、隐头花序、圆锥花序等。有限花序由顶端(或中心)的先开放,花序轴不能继续伸长。也有多种类型,通常称为聚伞花序类。
二花冠类型
花冠有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不同植物花瓣排列成不同的花冠形状:有蔷薇花冠、蝶形花冠、十字形花冠、舌状花冠、轮状花冠、唇形花冠、钟状花冠、漏斗状花冠、筒状花冠等。
三花瓣和萼片(或它们的裂片)在花芽中的排列方式有镊合状、旋转状和覆瓦状三种。
四雄蕊类型
根据花丝和花药的离合情况,雄蕊有下列主要类型:离生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多体雄蕊、聚药雄蕊、四强雄蕊、二强雄蕊。
五花药着生方式
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有基着药、背着药、丁子着药、广歧药和全着药。
六花药开裂方式
花药成熟后以一定方式开裂散放出花粉,开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纵裂、孔裂和瓣裂。
七雌蕊类型
根据花中心皮数目和离合情况,有单雌蕊、复雌蕊和离心皮雌蕊三种。
八子房位置类型
根据子房与花托结合的情况,分为上位子房、中位子房、下位子房三种。
九胎座式
胎座式因心皮数目和连合情况不同而异,有边缘胎座式、侧膜胎座式、中轴胎座式、特立中央胎座式、基生胎座式、顶生胎座式等。
十花程式和花图式
花的各部分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称为花程式。通常P代表花被;Ca代表花萼;Co代表花冠;A代表雄蕊群;G代表雌蕊群;*代表辐射对称;例如,百合的花程式为* P3+3 A3+3 G(3:3)其含义为百合花辐射对称;两性花;花被两轮,每轮3被片;雄蕊两轮,每轮3枚;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上位,3室。用花的横切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和排列等情况,称为花图式。
四、果实
[一]单果 由一朵花中仅有的一个雌蕊发育形成的果实叫单果。又可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肉质果有浆果、核果、柑果、瓠果、梨果等类型。干果有裂果和闭果两类。裂果有荚果、蓇葖果、角果、蒴果等类型;闭果有瘦果、颖果、翅果、坚果、分果等类型。
[二]聚合果 由离心皮雌蕊群形成的果实整体叫聚合果,其中每一个离心皮雌蕊形成的果实叫小果。每一个小果可分为小瘦果、小核果、小坚果等。
[三]复果 由整个花序发育形成的一个果实叫复果(或叫聚花果)。
第四节 被子植物分科概述
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个纲的主要区别是: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⑴胚有 2 枚子叶
⑴胚有 1 枚子叶
⑵主根常发达,多为直根系
⑵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
⑶茎内维管束成环状排列,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
⑶茎内维管束散生,无形成层,一般无次生结构,
⑷叶多具网状脉
⑷叶多具平行脉或弧形脉
⑸花各部基数为 5 或 4
⑸花各部基数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