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身高体重正确测量方法
身高计应靠墙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试人员要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测试前,应对机械身高计“0”点进行检验。常用方法是采用“标准钢尺”放置在身高计底板上,检验身高计刻度,最小刻度不得大于0.1厘米,检验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使用电子身高计时,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将水平压板移至挡板处,按“按键”,显示屏显示90.0,表明身高计已进入工作状态。
测试时,受试者赤足,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
足跟、骶骨部、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呈“三点一线”站立姿势。
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
读数时,测试人员双眼与水平压板水平面等高;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
记录时,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使用电子身高计测量时,受试者应按要求站立在身高计底板上,测试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下滑至受试者头顶。显示屏显示身高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
使用智能身高计测量时,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测量,测试数值将自动写入IC卡内。
常见错误
(1)受试者头顶上的发辫、发结未放开,饰物未取下,应让其放开发辫、发结,取下饰物后再测。
(2)受试者头过低或过高,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未呈水平位,或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未与立柱相接触,或穿鞋站立于身高计上,应纠正后再测。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测试人员读数完毕后,要将水平压板推回到安全高度,以防碰坏水平压板或碰伤受试者。
(3)智能型身高计的水平压板是自动升降的,测试人员不要强行将其停止或上下移动。测试时,严禁拔卡。
体重项目介绍
体重是反映学生身体重量的常用指标,与身高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与营养状况。该指标的测试适用于小学至大学的各个年级。
测试方法
体重采用电子体重计或杠杆秤进行测量,不允许使用弹簧式体重计。
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
测试前,应对体重计进行检验。灵敏度检验的方式是将备用的100克标准砝码加到体重秤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读数增加了0.1千克,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准确度检验的方式是采用备用的10千克、20千克、30千克标准砝码分别进行称量,检验误差不得大于0.1千克。
测试时,男性受试者身着短裤,女性受试者身着短裤、短袖衫,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中央,保持身体平稳。
测试人员读数时,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录员复述后进行记录。
使用电子体重计时,受试者按要求站立在体重计中央,3—5秒后,显示屏显示体重数值,测试人员记录数值。
使用智能体重计时,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测量,测试数据将自动写入IC卡内。
常见错误
受试者没有站立在体重计中央,穿鞋站立于体重计上或持物品站立于体重计上,应纠正后再测。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不得进行剧烈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不要大量饮水;
(2)杠杆秤每天都要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避免系统误差。
什么是BMI?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它的定义如下: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举例说明: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1.75^2)=22.2(千克/米^2)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
BMI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在测量身体因超重而面临心脏病、高血压等风险时,比单纯的以体重来认定,更具准确性。
⑵ 身高体重正确测量方法
身高需要准确的测量,才能够监测到孩子的生长速度是不是正常。准确的测量身高的技巧如下:
1、保证测量的工具是精准的,就是测量孩子不同时期的身高所用的工具尽量是同一个工具;
2、负责测量的人尽量的是同一个人,因为不同的人测量时手法会有差异;
3、测量的对象要有一个标准的姿势,要求孩子将头、肩胛间、臀部尽量贴在同一条直线上面;
4、测量的时间的选择上面,需要尽量在大概的同一时间。比如说在上午测量的尽量的都在上午测量,在下午测量的尽量都在下午测量,因为对同一个孩子而言,他一天中的身高在早晨、中午、晚上是有差异的,差异大的孩子早晨和晚上的身高甚至有1cm以上的差距。
正常体重计算方法:首先可以利用公式:身高(cm)-105来计算 ,正负10%为体重正常,正负10%-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另一种计算方法: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24为超重,≥28为肥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代谢综合征中的肥胖的标准定义为BMI≥25。男性腰围≥85cm和女性腰围≥80cm为腹型肥胖。
⑶ 人体测量的方法有哪些
最简单的人体测量内容包括︰头颅的长与宽之比,即所谓头骨指数;鼻的长宽之比;上臂和下臂的比例等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人们所熟悉的器物如公尺测量计、测径器、卷尺等来测得。只要选好可靠的测量点,亦即人体上的所谓陆标,同时把测量方法标准化,所得结果可以非常精确。
通过这类调查方法所得大量数据,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由一些体质人类学者们用来描述不同的种族的、民族的、乃至国民的各种群体的特征,就是以他们所独有的或是具有典型性的体质和外貌作基础的。
(3)人体测量具体的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作用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其测量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人体特征进行数量分析。人体测量学以对人类大量个体各部位的测量、记录和描述为基础,研究人类个体发育、体质特征,进而通过复数测量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
主要有活体测量和骨骼测量两种类型。人类测量学要求建立标准化的方法和技术,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从而使解释和检验成为可能。
⑷ 测量人体体温的方法有哪些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口温法、腋温法、肛温法。口温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识不清者均可选用此法。测量体温前
⑸ 教你如何准确测量身体各部位尺寸
⑹ 人体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头型的测量
(一)实验原理
人的形态体形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但是环境因素也影响着形态体形的多样化。根据人类学的研究,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短头化现象,头型有逐步园头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头型具有同血缘家族和同民族的类似性,但是同民族不同居住环境其头型也有所不同,而营养水平的高低对头型的园头化也有一定影响。根据人体测量的标准测量点表,收集我国大学生头型数据,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对头型形成的影响。
(二)测量工具
弯角测径规,数码相机。
(三)测量方法和指标
1、头长的测量
测量部位:眉间点到枕后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受测者取坐姿,身体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测量者站在受测者的侧面进行测量。
2、头宽的测量
测量器具:弯角测径规
测量部位:左右头侧点之间的距离
测量方法:受测者姿势同山。测量者站在受测者前面进行测量。
3、头长宽指数
头长宽指数=头宽/头长×100
4、马丁四分法
长头型 X ——75.4
中头型 75.5——80.9
园头型 81.0——85.4
超园头型 85.5——X
2、头型测量:采用马丁四分法,详见测量办法。
3、数据分析:将数据根据性别、民族、居住地分为不同的组,采用t检验对比男女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南北不同温度条件下头型是否有区别。(t检验属统计学方法,将在卫生统计学中详细讲授,目前统计方法学部分由教师统一来做)
二、的性别差异观察与测量
(一)实验原理
骨骼性别的鉴定,无论在人体测量学上或是法医学上,都是重要的事情。现代人的两性差别在骨骼上表现得不如化石人那样明显。对于性别特征显着得骨骼进行鉴定,并不是难事。但是对于一些特征不显得骨骼,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在大量得骨骼材料中,总有一部分骨骼的特征处于男女两性变异范围得重迭部分而难于辨认。单就颅骨(缺下颌骨)决定性别,一般有80%的标本可以确定,有下颌骨时可达90%,如再有其他的骨骼,特别是骨盆来帮助鉴定,则可以确定的标本可达95%以上。未成年骨骼的性别鉴定比成年骨骼为困难。所有的性别差异几乎都是相对的,很难用绝对值来表示。一般来说,男性颅骨比女性颅骨较为粗壮。男女主要骨的性别差异见表1、2、3。通过对颅骨、骨盆等标本的观察,判断标本的性别,加深对骨学标本的认识,并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表1、男女性颅骨的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较大而重,骨壁较厚 小而轻,骨壁较薄
颅腔较大 较小
肌嵴及肌线强烈发育 发育较弱
脑颅欠膨隆 较膨隆
颅骨较向后倾斜,凸度较均匀 额鳞下部较陡直,上部突然向后上弯曲
额结节、顶结节均欠明显 显着
颅面宽指数大 指数小
面骨较大 较小
面高宽指数大,即面部较狭长 面部较低矮
眉间和眉弓强烈发育 较弱
眶上缘较厚 较薄
犁状孔较高、较狭 较低、较宽
上齿槽突较高 较低矮
牙齿较大 较小
颧骨较高、较粗壮 较低,较薄弱
颧弓较粗 较细
颞骨鼓部较大 较小
颞骨乳突较大,乳突上嵴显着 颞骨乳突较小,乳突上嵴发育较弱
茎突、蝶骨嵴、翼突、枕髁均较粗壮 都较细弱
枕外隆凸、项上线等均粗大 都不明显
枕大孔较大 较小
鼻后孔相对较小 较大
表2、男女下颌骨的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较大、较厚、较重 较小、较薄、较轻
下颌体较高、尤以联合区为明显 较低
下颌支较宽 较狭
下颌角区较粗糙,往往外翻 较细致
下颌角角度较小 较大
关节突较壮实 较细弱
颏突较重,往往近于方形 较小而欠凸出
表3、男女骨盆的性别差异
性状 男性 女性
耻骨弓 夹角较小 较大
坐骨耻骨支 稍向外翻 显着外翻
联合部 高 较矮
闭孔 大,较近卵圆形 较小,较近三角形,相对较宽
髋臼 大,较朝外侧方 较小,较朝前方
坐骨大切迹 窄而深 宽而浅
髂骨 高,较为陡直 较低,上部较向外张开
骶髂关节 大 较小和较斜
耳前沟 不常有 较常见和发达
骶骨 较高而窄,可有五节以上 较短而宽,上部曲度较小,骶岬较显,一般为五节
整体骨盆 粗壮,肌嵴明显 较细致
骨盆缘 心形 约呈圆形或椭圆形
真骨盆 较小 较斜、较浅和较大
(二)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弯角测径规,数码相机。
(三)观察测量方法与指标
1、颅骨及下颌骨的观察:将颅骨置于法兰克福平面(简称FH平面,又称为眼耳平面,由三点组成,即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缘点构成的平面。如果左侧眶下缘点损坏,可用右侧眶下缘点),然后进行观察及测量,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2、骨盆的观察测量:将骨盆置于解剖学标准姿势,然后进行观察及测量,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3、对于各项指标,应尽量采用定量数据进行描述,对于描述性数据应采用基本统一的标准。
⑺ 身体成分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水下称重法。最准确的测试方法是水下称重法。因为人体脂肪和非脂肪成分的比重不同,在水中的浮力是不同的。因此人们认为,将人体直接浸在水里所称得的体重要少于在正常情况下测得的体重,这个差值就是由脂肪的比重差造成的,因而可用它来推算体脂重量。
方法二:生物电阻抗法。生物电阻抗法,即给被试身体通以安全的电流,观察他从手腕到脚腕的电流情况。由于人体组织中非脂肪成分(含水较多)具有比脂肪组织更小的电阻抗,当交流电流加于人体时,电流将主要通过非脂肪组织。所以,脂肪含量高的人,电流通过他身体的速度要比脂肪含量低的人慢。
⑻ 如何正确测量身体围度 详细
在减肥开始之前应该全面测量一次身体围度,并记录下来。然后每周固定一天(比如每周二),
在早饭前测量一次围度。要注意饭前饭后腰腹围度一般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晚上的小腿围度
通常也比早晨测量时要粗,这些都是正常情况,所以固定在某一个时段能更好地排除干扰因素。
接下来就看看如果正确测量身体围度,清楚的了解赘肉到底分布在哪儿。
胸围:除去上身所有的衣物,然后上身前倾30
度,将软尺圈在胸部慢慢收紧,一手将乳房轻轻托
起后,另一只手慢慢调整软尺松紧,注意不要挤压乳头,这样测量的就是胸围数据。
腰围:直立,手臂微微弯曲时手肘的位置就是腰部的理想位置,一般在最细的地方。腹部保持正常
姿势,暂停呼吸,在肚脐上方测量最细部位。
腹围:测量腹部最突出的部分参考标准位置为肚脐以下3
指的地方。测量时使软尺的下部分完全贴
紧身体,但不要勒紧腹部。
臀围:直立,两腿并拢,皮尺绕小腹下缘,在臀部最突出部位量出臀围。
手臂围:直立,手臂伸直下垂于体侧,皮尺沿上臂最粗部位绕一周,量出放松时的上臂围。
大腿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用力均匀地、平行地站立,然后在大腿根下3
厘米处水平地(呈圆圈形)进行测量。
小腿围:站姿,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用皮尺量出小腿肌肉最粗处的围度。
⑼ 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有哪些
(一)人体测量类型
静态测量: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固定尺寸。
动态测量:测量人体或某一部分的空间运动尺寸,即活动范围,同时还要测量最适宜的范围。
(二)人体尺寸测量方法:最常用的人体测量方法为马丁法。
⑽ 怎样量身高才标准
测量身高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需要光着脚,立正的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脚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紧靠身高计的立柱上。测量者站在被测量人的左右均可,将其头部调整到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的最低点齐平,再移动身高计的水平板至被测量人的头顶,使其松紧度适当,即可测量出身高。
2)测量要求:每次测量身高均应赤脚,并在同一时间(一般早晨测量更准确),用同一身高计,身体姿势前后应一致,身高计应放在地面平坦并靠墙根处。每次测量身高最好连续测两次,间隔30秒。两次测量的结果应大致相同。身高计的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测量上身长度的方法和要求:
1)测量方法:被测量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坐板上,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坐时头正直,眼平视,躯干挺直,两腿并拢,大小腿间保持90度的夹角,两脚踏在地面或身高计的垫板上,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测量者的站位与操作同测身高。
2)测量要求:被测量人头的枕部、两肩胛间的脊部和骶部三点应贴在身高计的立柱上。其余与测身高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