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用油的制作方法
冷压(压榨油)采收→清洗→烘培→冷压》植物纤维过滤(冷压橄榄油、花生油、芝麻油和茶油)。
2.精制 (浸出油)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一般像精制椰子油、大豆油、玉米油和菜子油)。
3.氢化 采收→清洗→薄片→化学溶剂萃取→蒸馏→去胶质→精制→漂白→除味→加防腐剂→氢化(氢化棕榈lv油、人造奶油和酥油)。
所谓氢化,就是在每个植物油分子里加两个氢原子,使原本顺式脂肪酸变成反式脂肪酸。变成常温下(25℃)是固态,相当稳定。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相当有害!
㈡ 看图填空: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完全正确,如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相关数据
(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游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50g+5g+1.4g=56.4g;
(2)倒出的油的质量=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即m=73.2g-56.4g=16.8g;
(3)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液面凹面底部平行;如图所示,倒出的油的体积为20ml=20cm3;
根据密度公式ρ=
m |
V |
16.8g |
20cm3 |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 倒出适量油后烧杯和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3) | 油的密度(g/cm3) |
73.2 | 56.4 | 16.8 | 20 | 0.84 |
㈢ ABB词语 填 空 油( )( )
油腻腻 油汪汪 油乎乎 油亮亮 油光光 油花花
㈣ 油脂填空题
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是油料在成熟过程中由糖转化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是油籽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分布十分广泛,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油脂,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丰富。人体中的脂肪约占体重的10%~20%。
油脂中的碳链喊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脂是食物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热量约39kJ,大约是糖或蛋白质的2倍。成人每日需进食50~60g脂肪,可提供日需热量的20%~25%。
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油脂同时还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摄入过量脂肪,可能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可能会诱发乳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因此在饮食中要注意控制油脂的摄入量。
液态油类可根据它们在空气中能否干燥的情况分为: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三类。除三甘油酯外,并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磷脂、甾醇、色素和维生素等。化合态的或游离态的脂肪酸,有饱和的如月桂酸、软脂酸、硬脂酸等。有不饱和的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油脂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如烃类、醇类、酮类、醚类和酯类等。在较高温度,有催化剂或有解脂酵素存在时,经水解而成脂肪酸和甘油。与钙、钾和钠的氢氧化物经皂化而成金属皂和甘油。并能起其他许多化学反应如卤化、硫酸化、磺化、氧化、氢化、去氧、异构化、聚合、热解等。主要用途是供食用,但也广泛用于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油漆、油墨、乳化剂、润滑剂等。制法有压榨法、溶剂提取法、水代法和熬煮法等四类。所得的油脂可按不同的需要,用脱磷脂、干燥、脱酸、脱臭、脱色等方法精制。
动物的脂肪组织和油料植物的籽核是油脂的主要来源。在室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叫脂肪,呈液态的叫油。脂肪中含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较多,油中含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较多,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即R、R′和R〃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各种油脂都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一种油脂的平均分子量可通过它的皂化值(1g油脂皂化时所需KOH的毫克数)反映。皂化值越小,油脂的平均分子量越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常用碘值(100g油脂跟碘发生加成反应时所需I2的克数)来表示。碘值越大,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大。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常用酸值(中和1g油脂所需KOH的毫克数)表示。新鲜油脂的酸值极低,保存不当的油脂因氧化等原因会使酸值增大。有些油类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硬而有弹性的薄膜,有这种性质的油叫干性油(碘值大于130),例如桐油和亚麻油。蜡跟油脂一样,也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酯类。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含有偶数碳原子的高级饱和脂肪酸跟高级一元醇组成的酯,例如,白蜡的主要成分是蜡酸蜡酯(C25H51COOC26H53),蜂蜡的主要成分是软脂酸蜂蜡酯(C15H31COOC30H61),鲸蜡的主要成分是软脂酸鲸蜡酯(C15H31COOC16H31)。由于习惯的原因,有些称蜡的不是酯类。例女石蜡是高级烷烃,高聚乙二醇是合成蜡。
由于脂肪酸为一种酸,因此可用显碱性的肥皂洗去.
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并能在人体内储存起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物质。
㈤ 成语填空:油()水()
油光水滑
【解释】: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
【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示例】:这东昌巡道衙门住扎临清;因临清是马头所在,有那班~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
◎《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㈥ 豆油怎么制作具体步骤
一种豆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1)煮豆:选取优质的山黄豆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捞出; (2)蒸豆:将煮好的山黄豆放入蒸笼内闷蒸约0.5-1小时; (3)发酶:将蒸好的山黄豆平摊在竹箕上,并将竹箕放入湿热的环境中进行发酶,时间1-2天; (4)洗酶:将发酶后的山黄豆用清水洗净酶菌; (5)浸泡:将洗净后的山黄豆每次加入1-5倍的热水,反复漫泡多次; (6)熬油:将山黄豆的多次浸泡液混合后倒入浓缩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慢熬制,直到浸泡液成稠状为止。这样就可制成豆油。
㈦ 填空油什么什么
油光光、油晃晃、油幌幌、油浸浸、油渍渍、油浸浸、油卤卤、油滋滋、油乎乎
㈧ 食用油提取方法有哪些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化学)和压榨法(物理):
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
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
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 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 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按接触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喷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 料胚浸泡在溶剂中完成浸出过程的叫浸泡式浸出。属浸泡式的浸出设备有罐组式,另外还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喷淋式浸出 溶剂呈喷淋状态与料胚接触而完成浸出过程者被称为喷淋式浸出,属喷淋式的浸出设备有履带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 这是一种喷淋与浸泡相结合的浸出方式,属于混合式的浸出设备有平转式浸出器和环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艺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 直接浸出也称“一次浸出”。它是将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工艺过程。此工艺适合于加工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②预榨浸出 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过程。此工艺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艺的选择依据及基本的工艺流程 浸出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与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到油厂投产后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操作条件等诸多方面。因此,应该采用既先进又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①根据原料的品种和性质进行选择 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如加工棉籽,其工艺流程为:棉籽→清洗→脱绒→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胚→蒸炒→预榨→浸出;
若加工油菜籽,工艺流程则是:油菜籽→清选→轧胚→蒸炒→预榨→浸出;
根据原料含油率的不同,确定是否采用一次浸出或预榨浸出。如上所述,油菜籽、棉籽仁都属于高含油原料,故应采用预榨浸出工艺。而大豆的含油量较低,则应采用一次浸出工艺。
大豆→清选→破碎→软化→轧胚→干燥→浸出;
②根据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进行选择 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应随之改变,如同样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来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脱皮,以减少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提高蛋白质含量,工艺流程为:
大豆→清选→干燥→调温→破碎→脱皮→软化→轧胚→浸出→浸出粕→烘烤→冷却→粉碎→高蛋白大豆粉
③根据生产能力进行选择 生产能力大的油厂,有条件选择较复杂的工艺和较先进的设备;生产能力小的油厂,可选择比较简单的工艺和设备。如日处理能力50吨以上的浸出车间可考虑采用石蜡油尾气吸收装置和冷冻尾气回收溶剂装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指出,对大部分油料来说,不管是压榨还是浸出,得到的毛油因为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农药残留等,不能直接食用,都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蒸馏脱臭等精炼工序后,才能得到可供我们食用的油。因此,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制取采用压榨还是浸出工艺,主要是由后续的精炼工艺决定的。
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
我国国标规定食用油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制取工艺,这是为了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并不意味着两种制取工艺在食品安全上有差异。
㈨ 请写清楚液压油箱压油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换油分两步分,第一部分就是将油箱里面的油放掉,然后清洗油箱,更换滤芯,最后盖上盖子。第二部分是排出油缸里面的旧油,具体是拆掉油管,借助外力将油缸伸缩一遍就可以。伸缩一遍排完油以后接上油管,将新液压油注入油箱,启动运行即可。
㈩ 油腻腻的什么食物,如何填空
1、油腻腻的(猪板油)。
2、油腻腻的(肥肉)。
3、油腻腻的(炸鸡)。
4、油腻腻的(烧烤)。
5、油腻腻的(糕点)。
(10)油的填空方法和步骤扩展阅读:
油腻腻,拼音是yóu nì nì,汉语词语,是满是油污的意思。
解释:
1、形容含油脂多。
2、形容满是油污。
词语出自:魏巍《壮行集·山雨》:“大妈移过一个油腻腻的枕头,让孩子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