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

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4 22:59:38

如何确定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天然地基承载力是岩土工程勘察文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也是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的基本依据。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对工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影响极大。鉴于此,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做了以下工作:
(1)对原位测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主要方法,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汇总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地区性经验公式,为不同地区的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便利与参考。
(2)基于莫尔—库仑强度理论,重新推导了K_0≠1条件下的地基临界荷载计算公式,该公式避免了人为的过高估计地基承载力的缺陷。由于莫尔-库伦理论忽略了中间主应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导致地基强度不能充分发挥。在上述基础上,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静止侧压力系数K_0≠1条件下的地基临塑与临界荷载公式。结合实例,对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Mohr-Coulomb准则的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⑵ 桩基础的检测方法与验收

一、施工前的质量验收

钢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验收

二、施工过程中质量验收

(一)沉桩的质量控制及检验

打(沉)桩的质量控制

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作参考。

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等,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参考。

贯入度已达到,桩端标高未达到时,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为准。

振动法沉桩,以最后3次振动(加压),每次10 min或 5 min,测出每分钟的平均贯入度,以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为合格。

(二)打(沉)桩验收要求

桩位偏差表

对桩承载力的检验:桩的静荷载试验根数≥总桩数的1%,且≥3根;只有50根时, ≥2根。

桩身质量检验:高、低应变, ≥桩总数的15%,且每个承台不少于1根。

预制桩的检查,钢筋笼的检查。

施工中桩的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桩顶质量进行检查。

电焊接柱,抽10%作焊缝探伤检查。

(二)灌注桩质量要求及验收

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要求;桩顶标高至少要比实际标高高出0.5m。

沉渣厚度要求:

试块要求:

桩静载试验的根数要求:

桩身质量的检验及数量要求;

对原材料的检验

三、桩的质量检验

(一)检测内容:

桩基础施工完后,应对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与评价

1.桩身完整性 2.桩身缺陷 3.桩的强度(桩的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

(二)检测方法:

1.破损试验

(1)静载试验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钻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

钻机钻取芯样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连续性,判定桩端岩土性状

(2)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1、钻芯检测法:

由于大直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荷载一般较大,用静力试桩法有许多困难,所以常用地质钻机在桩身上沿长度方向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察和测试确定桩的质量。但这种方法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的小部分混凝土质量,而且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昂贵,不宜作为大面积检测方法,而只能用于抽样检查,一般抽检总桩量的3~5%,或作为无损检测结果的校核手段。   

2、振动检测法:

它是在桩顶用各种方法施加一个激振力,使桩体及至桩土体系产生振动。或在桩内产生应力波,通过对波动及波动参数的种种分析,以推定桩体混凝土质量及总体承载力的一种方法。这类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激振机械阻抗法、瞬态激振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   

3、超声脉冲检验法:

该法是在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是在桩的混凝土灌注前沿桩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埋若干根检测用管道,作为超声检测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检测时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中同步移动,沿不同深度逐点测出横断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各项参数,并按超声测缺原理分析每个断面上混凝土质量。   

4、射线法:

该法是以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吸收、散射等现象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当射线穿过混凝土时,因混凝土质量不同或因存在缺陷,接收仪所记录的射线强弱发生变化,据此来判断桩的质量

⑶ 施工测量放样的方法有哪些

施工放线。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 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 “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 4 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 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 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说白了就是把图纸上的形状按 1:1 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学会看图纸,学会必要的仪器操作。线工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种,不仅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识图,并且能快速地记忆数值,要求精确的操作等等。首先学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然后学习识图,最好是能画图,接着熟悉图纸,从放大线开始,确定轴线位置,最后放局部轴线,弹出墙体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练习,勤问人,等你放一两栋楼的线就会慢慢熟练的。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用 6、 10m, 8、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具体一点: 1、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至于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的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 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 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 3 个孔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3、 +-0.000 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 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 n 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 1 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 n 层. 比如你现在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 1 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了.四、测量工作程序 1、机构设置针对本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我公司在本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2、职责划分 2.1 测量小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2 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2.3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2.4 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五、基础施工测量 5.1 控制网的建立 5.1.1 场区控制网因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控制网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5.1.2 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以及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由于两幢住宅楼及车库轴线关系较复杂,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对B车库的桩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桩位,方法是,先按总图坐标,计算出各桩位在总图上的坐标,再跟据点出的坐标和测设的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靠B车库的场地控制点上,定出各桩位的坐标,同时建好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将控制轴线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轴线对各桩位进行复核。对于A车库,先用全站仪定出事先在总图上点出的Qa 轴上的两个轴线交点,再用 DJD2-1GJ 激光经纬仪配合 50 钢卷尺定出各主控制线,并以主控制线为中心线,用 50m 钢卷尺分出其它各条轴线,作为下一步柱基开挖线的放线依据。基础施工轴网设置详见附图。 5.2 控制桩的设置方式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 300×300,深度不小于 5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5.3 基础施工测量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 50m 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 S3 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⑷ 机械部件怎样现场测绘方法具体的说下。

直接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就可以了,最好先画个外形图。

⑸ 如何测量基坑的位移和沉降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
围护设施必须安 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 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 树根桩止水。
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 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 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 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 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 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2、观测点的布设
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基地 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地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 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原则上,能埋的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应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 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位移的测点应直接安 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只有道路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挖样洞设点,则可在人行 道上埋设水泥桩作为模拟监测点,此时的模拟桩的深度应稍大于管线深度,且 地表应设井盖保护,不止于影响行人安全;如果马路上有管线设备(如管线井、 阀门等)的话,则可在设备上直接设点观测。 测斜管(测地下土体、围护桩体的侧向位移)的安装:测斜管应根据地质 情况,埋设在那些比较容易引起塌方的部位,一般按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以 20~30m 的间距布设;围护桩体测斜管应在围护桩体浇灌混凝土时放入;地下土 体测斜管的埋设须用钻机钻孔,放入管子后再用黄砂填实孔壁,用混凝土封固 地表管口,并在管口加帽或设井框保护。测斜管的埋设要注意十字槽须与基坑 边垂直。 基坑在开挖前必须要降低地下水位,但在降低地下水位后有可能引起坑外 地下水位向坑内渗漏,地下水的流动是引起塌方的主要因素,所以地下水位的 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重要内容;水位监测管的埋设应根据地下水文资料,在 含水量大和渗水性强的地方,在紧靠基坑的外边,以20~30 m 的间距平行于基 坑边埋设,埋设方法与地下土体测斜管的埋设相同。
分层沉降管的埋设也与测斜管的埋设方法相同。埋设时须注意波纹管外的 铜环不要被破坏;一般情况下,铜环每1m 放一个比较适宜。基坑内也可用分层 沉降管来监测基坑底部的回弹,当然基坑的回弹也可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解决。 土压力计和孔隙水压力计,是监测地下土体应力和水压力变化的手段。对 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都须安装。孔隙水压力计的安装,也须用到钻机钻孔, 在孔中可根据需要按不同深度放入多个压力计,再用干燥粘土球填实,待粘土 球吸足水后,便将钻孔封堵好了。土压力计要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时一起安装, 注意它的压力面须向外;并根据力学原理,压力计应安装在基坑的隐患处的围 护桩的侧向受力点。这两种压力计的安装,都须注意引出线的编号和保护。 应力计是用于监测基坑围护桩体和水平支撑受力变化的仪器。它的安装也 须在围护结构施工时请施工单位配合安装,一般选方便的部位,选几个断面, 每个断面装二只压力计,以取平均值;应力计必须用电缆线引出,并编好号。
3、数据观测
根据经验知道,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 倍,因此,沉降 观测所选的后视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后视点不应少于二点。
沉降观 测的仪器应选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精密水准观测方法测二测回,测回校差应 小于±lmm.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都应在基坑开工前测取初始值。在 开工期问,应根据需要不断测取数据,从几天观测一次到一天观测几次都可以; 每次的观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即为累计量,与前次的观测数据相比较即为日变量。
根据公认的数据,日变量大于3mm,累计变量大于10mm 即应向有关方面报警。 位移监测点的观测一般最常用的方法是偏角法。同样,测站点应选在基坑 的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外方向的选用应不少于3 点,每次观测都必须定向,为 防止测站点被破坏,应在安全地段再设一点作为保护点,以便在必要时作恢复 测站点之用。初次观测时,须同时测取测站至各测点的距离,有了距离就可算 出各测点的秒差,以后各次的观测只要测出每个测点的角度变化就可推算出各 测点的位移量。观测次数和报警值与沉降监测相同。当然也可用坐标法来测取 位移量。
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的观测,首次必须测取水位管管口和分层沉降管管口 的标高。从而可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的初始标高。在以后的工程进展中, 可按需要的周期和频率,测得地下水位和地下各土层标高的每次变化量和累计 变化量。地下水位和分层沉降的报警值,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来确 定。
测斜管的管口必须每次用经纬仪测取位移量,再用测斜仪测取地下土体的 侧向位移量,再与管口位移量比较即可得出地下土体的绝对位移量。位移方向 一般应取直接的或经换算过的垂直基坑边方向上的分量。应力、水压力、土压 力的变量的报警值同样由设计人员确定。 监测数据必须填写在为该项目专门设计的表格上。
所有监测的内容都须写 明:初始值、本次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工程结束后,应对监测数据,尤其是 对报警值的出现,进行分析,绘制曲线图,并编写工作报告。因此,记录好工 程施工中的重大事件是监测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

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 发 展到目前最深已达 20m 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 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 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 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 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
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 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
第三,可及 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 目。

⑹ 地基承载力的测量方法

(1)原位试验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种通过现场直接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包括(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等,其中以载荷试验法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测试法。

(2)理论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理论公式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3)规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据室内试验指标、现场测试指标或野外鉴别指标,通过查规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载力的方法。规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规范),其承载力不会完全相同,应用时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条件。

(4)当地经验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种基于地区的使用经验,进行类比判断确定承载力的方法,它是一种宏观辅助方法。

(6)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下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的理论及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的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⑺ 地基怎么测量

使用经纬仪或者全站仪拨90度角的方法,如果没有经纬仪或者全站仪,用皮尺拉一个“勾三股四弦五”,也能得到一个直角,只是精度要差一些。

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地球的一部分。

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

(7)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讲地基,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地基就是基础下面承压的岩土持力层。天然地基是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其节约工程造价,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天然地基为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就可以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地基设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有时只需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有时则需考虑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方面。

若上述要求达不到时,就要对基础设计方案作相应的修改或进行地基处理(对地基内的土层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技术处理,如表面夯实、土桩挤密、振冲、预压、化学加固和就地拌和桩等方法),以改善其结构性质,达到建筑物对地基设计的要求。

⑻ 测量方法有哪些

1、按是否直接测量被测参数,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被测参数来获得被测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较仪测量。

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尺寸有关的几何参数,经过计算获得被测尺寸。

2、按量具量仪的读数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数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读数值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标卡尺测量。

相对测量:读数值只表示被测尺寸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

3、按被测表面与量具量仪的测量头是否接触,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

接触测量:测量头与被接触表面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

非接触测量:测量头不与被测零件表面相接触,非接触测量可避免测量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测量等。

4、按一次测量参数的多少,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对被测零件的每个参数分别单独测量。

综合测量:测量反映零件有关参数的综合指标。如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时,可分别测量出螺纹实际中径、牙型半角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等。

5、按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其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从而及时防治废品的产生。

被动测量:工件加工后进行的测量。此种测量只能判别加工件是否合格,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6、按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测量相对静止。如千分尺测量直径。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测量头模拟工作状态中作相对运动。

水准测量原理

从验潮站的高程零点,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设立于验潮站附近由国家设计里的水准原点的高程,作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点。我国水准原点设立在山东青岛市。从国家水准原点出发,用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定布设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等水准点。

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骨干,三、四等水准网遍布全国各地,以上总称为国家水准点。在国家水准点的基础的上,为每项工程建设而进行工程水准测量或为地形图测绘而进行图根水准测量,同城为普通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竖立在欲测定高差的两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根据读数计算高差。

⑼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有哪些检测方法

地基检测。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天然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岩土性状评价,处理土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施工质量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及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评价。检测方法可选择平板载荷试验、钻芯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土工试验、低应变法、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

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内容包括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检测、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钻芯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等。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基础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可采用基础锚杆抗拔试验。

支护工程检测。支护工程检测内容包括土钉和支护锚杆抗拔力检测、土钉墙施工质量检测、水泥土墙墙身完整性检测、地下连续墙墙体质量检测、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检测、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土钉和支护锚杆验收试验、钻芯法、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

基础检测。基础检测内容包括各类基础及桩基础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各类基础及桩基础承台的施工质量检测可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采用结构钻芯法和回弹法。

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科标可以检测

⑽ 浅基础的一般施工方法是什么

浅基础的一般施工方法是直接放线开挖即可,由于基础浅没有安全隐患,可以直接进行施工。

阅读全文

与浅基础的现场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婴儿食道检查什么方法最好 浏览:888
初中化学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852
客厅空调开关插座安装方法 浏览:935
种植荆芥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980
艾灸条的食用方法功效 浏览:78
电火花检测仪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01
最厉害的计算方法 浏览:519
狗不吃饭还吐简单方法 浏览:98
投影仪连电脑安装方法图解 浏览:471
锂电池电量显示器安装方法 浏览:814
垫脚石的鉴别方法 浏览:595
幼儿活动教学组织方法有哪些 浏览:57
用球怎么做地球仪简易方法 浏览:15
平滑移动计算方法 浏览:988
华硕手机电池校对方法 浏览:220
如何自制去除汗渍的方法 浏览:899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主要特点 浏览:193
测量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浏览:25
鉴别茅台酒的方法每年不一样 浏览:267
貂衣服怎么保养方法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