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環境乾燥,存放溫度保證在零下10攝氏度到60攝氏度之間;濕度在60%以上;微粒不能超過2%。
2,保證檢具模擬塊的外部清潔,插銷、檢測銷、底板等位置一定要保持干凈;把需要拆卸的活動零部件放置在對應的位置上。
3,保養時間可以分半年或一年一次。
4,檢查插銷孔有沒有磨損,若有問題,要馬上更換。
5,查看精密滑道有沒有松動現象,必要時要適時添加潤滑油。
6,檢查定位基準是否磨損和生銹。若有,應及時打磨。
7,及時檢查劃線刻度與塗層有沒有磨損和脫落。
2. 數控機床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求大神幫助
有百分表,游標卡尺,千分表等一些,使用都很簡單方便的。
機床的選擇 車削:車床 CA6140 平面磨削:平面磨床 M820 外圓磨削:萬能外圓磨床 M1432A 絲杠磨削:絲桿磨床 S7432 1)機床的主要規格尺寸應與加工零件的外廓尺寸相適應。 2)機床的精度應與工序要求的加工精度相適應。 3)機床的生產率與加工零件的生產類型相適應。 4)機床選擇應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 2.6.2刀具的選擇 數控車床上用的刀具應滿足安裝調試方便,剛性好,精度高,耐用度好等要求,根據零件的外形結構,加工需要如下刀具:45°硬質合金端面車刀,菱形外圓車刀,外切槽刀,外螺紋刀,中心鑽,鍵槽銑刀。 2.6.3 夾具的選擇 單件小批生產,應盡量選用通用夾具;大批大量生產,應採用高生產率的氣液傳動的專用夾具。夾具的精度應與加工精度相適應。 2.6.4 量具的選擇 (1)單件小批生產應選用通用量具;大批大量生產應採用各種量規和一些高生產率的專用檢具。量具的精度應與加工精度相適應。
(2)工時定額與勞動生產率 工時定額(To)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條件下制訂出來的完成單件產品(如一個零件)或某項工作(如一個工序)所必須消耗的時間。 包括基本時間(Tb)、輔助時間(Ta)、技術服務時間(Tc)、組織服務時間(Tg)、休息和生理需要時間(Tn)。其中: Tc Tg Tn=(Tb Ta)хβ 則工時定額 To=(Tb Ta)х(1 β) 勞動生產率是指工人在單位時間內製造的合格品數量,或者指製造單件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一般通過時間定額來衡量。 (3)切削用量的選擇 1)主軸轉速的確定 ①車外圓是主軸轉速 主軸轉速應根據允許的切削速度和工件的直徑來選擇。計算公式為:n=1000v/ITd。 ②車螺紋是主軸轉速 在車削螺紋時,車床的主軸轉速將受到螺紋的螺距P大小,驅動電機的升降頻特性,以及螺紋插補運算速度等外種因素影響對於不同的數控系統,推薦不同的主軸轉速選擇范圍。公式為N≤(1200/P)-K式中,P—被加工螺紋螺距,K—保險系數,一般取80. 2)進給速度的確定 進給速度是數控機床切削用量中的主要參數。 確定進給速度的原則: 當工件的質量要求能得到保障時,為提高生產率,可選擇較高的進給 速度,一般在100~200mm/min范圍內選取。 再切斷加工深孔或用高速鋼刀具加工時,宜選擇較低的進給速度,一 般在20~50mm/min范圍內選取。 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時,進給量應選小一些,一般在 20~50mm/min范圍內選取。 3)背吃刀量的選擇 背吃刀量根據機床,工件,刀具的剛度來決定,在剛度允許的條件下 應盡可能使背吃刀等於工件的加工餘量,這樣就可以減少走刀次數,提高
生產率,為了保證加工表面質量,可以留少許加工餘量,一般為0.2~0.5 mm。車削用量的具體規劃如下:精車時,首先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 選擇一個較大的進給量,最後確定一個合適的切削速度,精車時,加工表 面要求較高,加工餘量不大且均勻,因此選擇較小的背吃刀量和進給量。 刨削和銑削加工切削用量包括主軸轉速(切削速度)進給速度,被吃刀量和側吃刀量。切削用量的大小對切削力,切削功率,刀具磨損,加工質量和加工成品均有顯著的影響。為了保證刀具的耐磨度,切削用量的選擇方法是:先選擇被吃刀量或側吃到量,其次確定進給速度,最後確定切削速度。
3. 怎麼樣使用檢具
你要看什麼樣的檢具,例如卡尺、千分尺、環規、塞尺……
4. 鎖緊螺母使用什麼檢具檢驗檢驗方法是什麼
你是不是想知道如何檢驗螺母是否鎖緊?或者說想知道螺母的鎖緊標准?
有一種扳手叫「扭力扳手」使用它可以精確的控制螺母的鎖緊力矩。按照您的單位或者國家標準的規定確定扭力數值,這樣無論是裝配操作還是驗收檢驗都有標准可循。
5. 汽車鈑金檢具如何測量
一、汽車檢具的概述:
檢具是沖壓件和焊接件等在線檢測檢驗夾具的簡稱,與其它版本文件提到的樣架有同樣意義。檢具是一種按需方特定要求專門製造的檢測工具。檢具的形面必須根據零件的CAD數據銑削加工,能體現零件的所有參數,對零件進行定性檢測。對於零件上的某些極重要的功能尺寸,還能利用檢具進行數值檢測。檢具還應具有測量支架的功能,但是當檢具在線檢測功能與測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時滿足時,應首先滿足檢具的在線檢測功能。
檢具設計、製造和驗收應以產品圖紙和主模型(或CAD數據)為基準。當零件無主模型(或CAD數據)時,應以產品圖紙和經需方認可的樣件作為依據。
在正常是有頻率和良好的保養維護情況下,應保證檢具與其對應的壓延模具和焊接夾具具有相同的使用壽命。
檢具製作前考慮事項(五點):
1.成品要求精度的部位及精度確認方法。
2.精度要求的重要度及確認方法。
3.成品在沖壓件加工時產生變形量考慮。
4.使用上的考慮(方便、輕量化、快速)。
5.整體結構堅而不變形。
三、檢具的介紹:1.使用目的:
零件的形狀、減邊、折線、孔位的檢查。
2.使用材料:
A、輪廓(外形)表面:
大、中沖壓件:由可加工樹脂材料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樹脂);
小沖壓件:鋁合金或鋼或加工樹脂材料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樹脂);
檢查樣板及其它:鐵材或樹脂。
B、檢具骨架:
大、中沖壓件:本體及分割體:1)樹脂——具有良好之表面及耐磨耗性之樹脂,再經玻璃纖維補強後具充分之強度。2)鋼材。
小沖壓件:鋁合金
C、補強構造:
鋼管——腳架部分為圓形,外徑1cm以上,基座方管外形25×25mm以上,鋼管架構完成後應給予適當熱處理以消除內應力,檢具的構造應具有充分的強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產生任何彎曲變形。
D、基準塊:
大、中沖壓件:鋼鈑或鋼鈑加樹脂;
小沖壓件:鋁合金。
3.塗裝:
A、檢具製作完成後,檢具本體及腳架要進行塗裝作業:
檢查作業性質之區分(本體治具部分):零接觸面:白色;間隙檢查面:3mm間隙(形狀部)綠色;1mm間隙面(孔位部)紅色;非檢查面區:綠色。
B、外觀塗裝:
檢查治具的腳架及本體宜噴藍色或客戶要求。
四、檢具的製作工藝:
A、生產准備:
1.接受任務後,了解模型製造工藝要求、質量要求、速度要求;
2.了解製造主模型所需各種原材料的庫存情況;
3.了解各種設備。
B、審圖:
C、取毛坯:
1.簡單型面用泡沫板,按圖紙手取毛坯,工作表面小型面留6-8mm,中大型留8-12MM,負加工餘量,標注坐標,交檢後刷脫模劑(高速潤滑脂);
2.復雜型面按產品圖尺寸,下好毛坯料,標注坐標線,由數控加工完成後按程序員提供的檢測點對照產品圖檢查型面及輪廓是否有足夠的加工餘量。
D、填充可加工樹脂:
LY-15,甲組份:白色膠泥狀。乙組份:紅棕色膠泥狀,按比例配製;
甲:乙龍苑(2:1),吉大(1:0.8)由攪拌機攪拌均勻;
敷料前應再次揉打(增強密度,減少氣孔發生),敷料壓實厚度為30-40mm(包括加工餘量)。
E、屬支撐骨架製作:
1.小型主模型面管選φ12,大中型選φ16鋼管,型面管應隨形布置,網格間距150-200mm,距周邊留30-40mm;
2.底座框架用鋼管或空心方鋼45度角連接,平行度及相鄰兩角垂直度公差±2mm,橫檔間距350-400mm,順檔間距450-500mm。
3.支撐管兩端面壓扁焊接或砂輪修磨,隨支撐面粘合後焊接,同時焊接80×80×10mm基準骨架及起吊裝置,並用CO2保護焊滿焊,每根管鑽φ3-5排氣孔,交時效處理。時效完後用砂輪機將焊接處修光,並將多餘焊點打平。
F、骨架與型面可加工樹脂的連接:
粘接料按比例配製(LY-15要求同型面料),攪拌均勻後將型面管與型面料之間空隙填實,並將型面關管埋入粘接料中厚度10-15mm。
G、製作假基準:
將30×50×25mm的板料塊或木塊均勻粘接在底部框架上,用高度尺及平鏟修平(大型數控銑銑平),厚度距離方鋼20mm。
H、基準:
1.材料LY-10甲組份黑色糊狀,乙組份淡黃色液體。甲:乙=100:15,在測量尺平台上按照基準位置用基準塊及泡沫板圍好100×100×25的基準方槽,並塗刷脫模劑,然後將主模型基準骨架找正,落入方槽中,並密封好;
2.將LY-10基準料(甲組料因有沉澱,使用前應單獨充分攪拌均勻)按比例攪拌均勻,澆注到方槽內,待24-48小時固化後,標注X,Y,Z基準值、圖號,送數控銑加工。
I、型面精修:
數控加工完後,根據電算提供的檢測點對照產品圖進行檢測,確認尺寸基本滿足要求,數據與產品相符後方可進行精修。
J、表面處理:
型面精修後,用環氧樹脂進行表面處理,使表面針孔填平,補齊增加表面強度,環氧樹脂要求薄而均勻,固化後用水砂紙打磨,工作表面必須棱線清晰。
K、刷漆,打標牌:
金屬骨架根據用戶要求的顏色全部刷漆,打出標牌及坐標標牌,劃出100-200坐標網格線,劃出孔位線、修邊線並塗黑色標記界線。
6. 汽車鈑金檢具測量
一、汽車檢具的概述:
檢具是沖壓件和焊接件等在線檢測檢驗夾具的簡稱,與其它版本文件提到的樣架有同樣意義。檢具是一種按需方特定要求專門製造的檢測工具。檢具的形面必須根據零件的CAD數據銑削加工,能體現零件的所有參數,對零件進行定性檢測。對於零件上的某些極重要的功能尺寸,還能利用檢具進行數值檢測。檢具還應具有測量支架的功能,但是當檢具在線檢測功能與測量支架功能不能同時滿足時,應首先滿足檢具的在線檢測功能。
檢具設計、製造和驗收應以產品圖紙和主模型(或CAD數據)為基準。當零件無主模型(或CAD數據)時,應以產品圖紙和經需方認可的樣件作為依據。
在正常是有頻率和良好的保養維護情況下,應保證檢具與其對應的壓延模具和焊接夾具具有相同的使用壽命。
檢具製作前考慮事項(五點):
1.成品要求精度的部位及精度確認方法。
2.精度要求的重要度及確認方法。
3.成品在沖壓件加工時產生變形量考慮。
4.使用上的考慮(方便、輕量化、快速)。
5.整體結構堅而不變形。
三、檢具的介紹:1.使用目的:
零件的形狀、減邊、折線、孔位的檢查。
2.使用材料:
A、輪廓(外形)表面:
大、中沖壓件:由可加工樹脂材料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樹脂);
小沖壓件:鋁合金或鋼或加工樹脂材料組成(具有良好的表面及耐磨耗性的樹脂);
檢查樣板及其它:鐵材或樹脂。
B、檢具骨架:
大、中沖壓件:本體及分割體:1)樹脂——具有良好之表面及耐磨耗性之樹脂,再經玻璃纖維補強後具充分之強度。2)鋼材。
小沖壓件:鋁合金
C、補強構造:
鋼管——腳架部分為圓形,外徑1cm以上,基座方管外形25×25mm以上,鋼管架構完成後應給予適當熱處理以消除內應力,檢具的構造應具有充分的強度,在正常使用下不得產生任何彎曲變形。
D、基準塊:
大、中沖壓件:鋼鈑或鋼鈑加樹脂;
小沖壓件:鋁合金。
3.塗裝:
A、檢具製作完成後,檢具本體及腳架要進行塗裝作業:
檢查作業性質之區分(本體治具部分):零接觸面:白色;間隙檢查面:3mm間隙(形狀部)綠色;1mm間隙面(孔位部)紅色;非檢查面區:綠色。
B、外觀塗裝:
檢查治具的腳架及本體宜噴藍色或客戶要求。
四、檢具的製作工藝:
A、生產准備:
1.接受任務後,了解模型製造工藝要求、質量要求、速度要求;
2.了解製造主模型所需各種原材料的庫存情況;
3.了解各種設備。
B、審圖:
C、取毛坯:
1.簡單型面用泡沫板,按圖紙手取毛坯,工作表面小型面留6-8mm,中大型留8-12MM,負加工餘量,標注坐標,交檢後刷脫模劑(高速潤滑脂);
2.復雜型面按產品圖尺寸,下好毛坯料,標注坐標線,由數控加工完成後按程序員提供的檢測點對照產品圖檢查型面及輪廓是否有足夠的加工餘量。
D、填充可加工樹脂:
LY-15,甲組份:白色膠泥狀。乙組份:紅棕色膠泥狀,按比例配製;
甲:乙龍苑(2:1),吉大(1:0.8)由攪拌機攪拌均勻;
敷料前應再次揉打(增強密度,減少氣孔發生),敷料壓實厚度為30-40mm(包括加工餘量)。
E、屬支撐骨架製作:
1.小型主模型面管選φ12,大中型選φ16鋼管,型面管應隨形布置,網格間距150-200mm,距周邊留30-40mm;
2.底座框架用鋼管或空心方鋼45度角連接,平行度及相鄰兩角垂直度公差±2mm,橫檔間距350-400mm,順檔間距450-500mm。
3.支撐管兩端面壓扁焊接或砂輪修磨,隨支撐面粘合後焊接,同時焊接80×80×10mm基準骨架及起吊裝置,並用CO2保護焊滿焊,每根管鑽φ3-5排氣孔,交時效處理。時效完後用砂輪機將焊接處修光,並將多餘焊點打平。
F、骨架與型面可加工樹脂的連接:
粘接料按比例配製(LY-15要求同型面料),攪拌均勻後將型面管與型面料之間空隙填實,並將型面關管埋入粘接料中厚度10-15mm。
G、製作假基準:
將30×50×25mm的板料塊或木塊均勻粘接在底部框架上,用高度尺及平鏟修平(大型數控銑銑平),厚度距離方鋼20mm。
H、基準:
1.材料LY-10甲組份黑色糊狀,乙組份淡黃色液體。甲:乙=100:15,在測量尺平台上按照基準位置用基準塊及泡沫板圍好100×100×25的基準方槽,並塗刷脫模劑,然後將主模型基準骨架找正,落入方槽中,並密封好;
2.將LY-10基準料(甲組料因有沉澱,使用前應單獨充分攪拌均勻)按比例攪拌均勻,澆注到方槽內,待24-48小時固化後,標注X,Y,Z基準值、圖號,送數控銑加工。
I、型面精修:
數控加工完後,根據電算提供的檢測點對照產品圖進行檢測,確認尺寸基本滿足要求,數據與產品相符後方可進行精修。
J、表面處理:
型面精修後,用環氧樹脂進行表面處理,使表面針孔填平,補齊增加表面強度,環氧樹脂要求薄而均勻,固化後用水砂紙打磨,工作表面必須棱線清晰。
K、刷漆,打標牌:
金屬骨架根據用戶要求的顏色全部刷漆,打出標牌及坐標標牌,劃出100-200坐標網格線,劃出孔位線、修邊線並塗黑色標記界線。
7. 求鍵槽對程度檢具使用與維護方法。謝謝各位大神。
你是說鍵槽對稱度吧?直接按下圖用慢走絲割一個塞規即可。注意計算好公差就行了。
8. 常用檢測孔的常規檢具有哪些分別如何使用
工具分類測量工具通常按用途分為通用測量工具、專類測量工具和專用測量工具3類。
測量工具還可按工作原理分為機械、光學、氣動、電動和光電等類型。這種分類方法是由測量工具的發展歷史形成的。但一些現代測量工具已經發展成為同時採用精密機械、光、電等原理並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測量工具,因此,這種分類方法僅適用於工作原理單一的測量工具。
塞尺又稱測微片或厚薄規,是用於檢驗間隙的測量器具之一,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在斜邊上有刻度,利用銳角正玄直接將短邊的長度表示在斜邊上,這樣就可以直接讀出縫的大小了。
塞尺使用前必須先清除塞尺和工件上的污垢與灰塵。使用時可用一片或數片重疊插入間隙,以稍感拖滯為宜。測量時動作要輕,不允許硬插。也不允許測量溫度較高的零件。
針規
用於檢查位置,測量孔的尺寸,檢查兩孔距,也可作通止規及測量孔的深度用,是孔的標准化檢測的必備檢具,用國際先進的激光檢測儀檢測工件。
外觀形式有光滑針規、帶柄針規、鍍鈦針規、陶瓷針規等。
水平儀
水平儀用於測量小角度,在生產過程中常用以檢驗和調整機器或機件的水平位置或垂直位置,進而可對機器或機件作真直度或真平度的檢驗工作。
9. 檢具設計的一般原則是什麼
檢具設計的一般原則是:
1、檢具應具有足夠的剛性;
2、應具有足夠的穩定性;
3、應具有足夠的測量精度保證汽車質量;
4、操作應方便保證足夠的測量效率;
5、結構應盡量簡單使用;
6、應具有良好的外觀;
7、應具有足夠的經濟性保證便於整車成本的控制;
8、同時應便於計量和校準。
(9)檢具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1、一般而言,凡是在工業生產過程中,使任何加工程序能加速、方便或安全的輔助裝置工具,均可稱為夾具(Fixture)。
2、廣義的夾具可包括機器夾具(Machine Fixture),沖壓夾具(press Fixture),熱處理夾具(Heat Treatment Fixture),焊接夾具(Welding Fixture),裝配夾具(Assembling Fixture)等等。
3、狹義的夾具,一般即指機器夾具,可簡稱為夾具,它主要用於機器加工,也是機器與工件、刀具之間的橋梁,目前較統稱的定義為「用以裝夾工件的裝置工具「為夾具。「用以裝夾工件並配合引導刀具的裝置工具」稱為治具或鉆模(Jig)。
10. 量檢具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這可難說了 ,這么說吧,基本上什麼方法都有的,但離不開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