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種給土壤消毒方法
1、葯劑消毒法。簡單的操作步驟是:(1)清潔棚室。在上茬結束後,將所有植株殘體清出溫室大棚,深埋或焚燒。(2)深翻土壤。在土壤墒情適合時深翻,深度約35厘米以上,並將大土塊拍打細碎。(3)用葯。可用的葯劑很多。如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土壤施1.5克,可防止根腐病、莖腐病、葉枯病和灰斑病等病害;也可用濃度為2%左右的酒精(用水調和)噴灑在土壤上,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1-2個星期;或是每平方米土壤用等量式波爾多液2.5千克噴灑,對黑斑病、斑點病、灰霉病、褐斑病和炭疽病等效果明顯。
也可以採用熏蒸的方法對溫室大棚進行葯劑消毒,常用的熏蒸劑有:棉隆、氯化苦等葯劑。熏蒸法是用土壤注射器或土壤消毒機將熏蒸劑注入土壤中,並及時在土壤表面覆蓋薄膜等物,以便熏蒸劑的有毒氣體在土壤中擴散,從而達到殺死病菌的目的。葯劑消毒法雖然使用普遍,但長期使用,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環境污染,地力下降,因此應該謹慎對待,最好結合其他措施進行土壤消毒。
2、太陽能消毒法。太陽能消毒法是最廉價也最環保的方法。此法是利用夏季(7-8月間)的高溫,藉助太陽能殺死病蟲害。消毒時,先消除前茬病株殘體並徹底清潔溫室,再對土壤進行深翻(先施有機肥,每畝使用2袋嘉美紅利),隨後灌大水,然後用聚乙烯塑料薄膜全面覆蓋溫室土壤,再在太陽下密閉暴曬15-25天,使10厘米土壤內土溫高達50-60℃以上,可有效預防枯萎病、青枯病、軟腐病等土傳病害,同時高溫也能殺死線蟲及其他蟲卵。但該方法的缺陷是:消毒的有效土層僅為地表下10-15厘米,對根系較深的作物防病效果較差。
3、熱水消毒法。此法是利用鍋爐等設備把水加熱至75℃以上,然後將熱水澆灌到土壤中,使土溫升高來進行消毒。消毒前應該多施些有機肥,後深翻土壤,並把土壤整平,接著在地面上鋪設滴灌管,用質量較好的塑料薄膜封嚴地面,之後通入熱水。給水量因土質、外界溫度、栽培作物的種類不同而不同。一般地,消毒范圍在地下0-20厘米時,1平方米土壤灌熱水100千克;消毒范圍在0-30厘米時,1平方米土壤灌熱水200千克。此法對防治土傳病害、線蟲和雜草效果顯著,效果達95%以上。同時這種方法還有不受季節影響、可隨時進行的好處。
B.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土壤消毒前要做一些准備工作首先是土壤的准備:地表噴葯10-15天後澆水,打破病原菌和雜草的休眠首先平整土地,地表噴葯消毒10-15天後,將需要進行消毒的土壤澆透水,或等雨後5-7天,土壤濕度為65%左右時,用旋耕機進行旋耕,旋耕深度應在750px以上。平整土地,去除雜物充分碎土,清除田間土壤中的植物殘根,作物秸稈和大的土塊、石塊等。施用器械
混土施葯法
1、均勻撒葯
先將棉隆稱量後,均勻撒施於土壤表面。為了撒施均勻,可將一個大可樂瓶底部均勻打上小孔,放於地面,然後將稱好的棉隆微粒劑倒入瓶中,拿取瓶子讓棉隆微粒劑均勻撒入地表面。
2、混土
撒完葯劑後,用旋耕機將棉隆微粒劑均勻混於土中,如防治根結線蟲,混土深度需要達到30厘米。
3、澆水
如土壤較乾燥,施用棉隆後要在土壤表面澆水,以土表1-2厘米的土層全部濕潤為止。
4、覆蓋塑料薄膜
澆水後,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四周壓實。覆膜天數受氣溫影響,溫度越低,覆膜時間越長。
5、揭膜
種植或移栽前7-15天,揭膜。揭膜後,要翻土透氣,土溫越低,散氣時間越長。棉隆應於播種或定植前至少4周前使用。施用棉隆土壤250px的溫度最好在12 ℃以上
C. 番茄的土傳病用什麼防治呢
番茄是大家很喜愛的蔬菜,一直以來受到種植大戶的歡迎,但是番茄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通過土壤傳播的病害,被稱為土傳病害,番茄有哪些土傳病害呢?番茄出現土傳病害怎麼辦呢?
番茄土傳病害及防治方法
1.番茄青枯病
防治番茄青枯病,首先要培育無病健壯種苗。育苗土壤要用80~100倍福爾馬林水溶液淋灌消毒。幼苗期要根部淋施一次800倍47%春蕾·王銅可濕性粉劑水溶液進行滅菌。其次是要做好定植前的土壤消毒工作,在整地時每畝撒施25~30公斤生石灰,以消滅土壤中的假單胞青枯菌。在定植時用硫酸銅和碳酸氫銨作基肥,每畝施硫酸銅8~10公斤、碳酸氫銨40~50公斤,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後,撒施在定植穴內,蓋土後再種植番茄種苗,對減輕番茄青枯病有很好的效果。
再次是在幼苗種植成活後,及時根部淋施和葉面噴灑生物菌劑或細菌殺菌劑進行預防,可以交替使用250~300倍EM菌水溶液、800~1000倍枯草芽孢桿菌水溶液,300~400倍復合生物菌水溶液,500倍0.5%小柴鹼水溶液、600倍20%噻菌銅水溶液、1000倍46.1%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水溶液、1500倍30%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水溶液等進行防治,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每次每株淋灌1.5~2公斤葯液,均勻淋灌在番茄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以水分完全滲透入土壤中不外流為宜,噴灑時均勻噴濕所有的莖葉。
另外,要注意與花生、黃豆、玉米、水稻等作物輪作一季或一年後再種植,注意不要與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連作。
2.番茄枯萎病
防治番茄枯萎病,首先要與水稻、玉米、花生、黃豆等作物實行輪作,能明顯減輕發病。
其次是進行土壤消毒和種子消毒,無論是育苗地還是移栽田,在播種前和移植前都要用600倍8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800倍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澆灌土壤進行消毒。種子也要用1000倍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5~6小時,撈起清洗干凈後再播種。
再次是及時用葯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1000倍30%惡霉靈水劑,或250倍6%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500倍72.2%霜霉威水劑,或500倍0.5%小柴鹼水劑,或5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水溶液等進行灌根防治,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每次每株淋灌0.5~1公斤,均勻淋灌在番茄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以水分完全滲透入土壤中不外流為宜。
3.根結線蟲病
防治根結線蟲病,主要是進行土壤處理。在整地時,每畝地撒施8~10公斤10%氰氨化鈣顆粒劑,然後犁耕翻鬆土地,使氰氨化鈣與土壤充分均勻接觸,經7~10天後再種植,即能有效地殺滅潛伏在土壤中的根結線蟲。在番茄生長發育過程中,每10~15天根部淋施一次1500倍5%阿維菌素、1500倍0.5%藜蘆鹼混合液,連續淋施2~3次,每次每株淋施1~1.5公斤,均勻淋施在番茄植株根部周圍的土壤中,以水分完全滲透入土壤中不外流為宜,即能有效地防治根結線蟲為害番茄根系。
青枯病、枯萎病、根結線蟲病都是番茄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土傳病害,在這里,溫馨提醒番茄土傳病害必須以防為主,防止發病,才能減少損失。
D. 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都有哪些科學的方法
將除草劑施於土壤表層後耕耙的方式稱為混土處理。需要使用混土處理土壤的除草劑,一般都是易揮發或易光解的除草劑。這些除草劑主要是在農作物播種前施葯,用於殺滅土壤中的雜草種子。圃草封,雜環類除草劑,在雜草種子萌發過程中幼芽、莖和根吸收葯劑後而起作用。雙子葉植物吸收部位為下胚軸,單子葉植物吸收部位為幼芽。殺草種類多,防除多種禾本科雜草及我也有使用除草劑的沖動,因為使用除草劑省事有效。可是,我又想,什麼東西都可能是雙刃劍,除草劑除了草,會不會有殘留?除草劑能殺死草,它的殘就不能影響明年的改茬作物嗎。
E. 土傳病害怎麼治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線蟲等。其中真菌為主,分為非專性寄生與專性寄生兩類。非專性寄生是外生的根侵染真菌,如腐黴菌(Pythium spp.)引起苗腐和猝倒病、絲核菌引起苗立枯病。專性寄生是植物微管束病土傳病害原真菌,典型的象尖孢鐮(Fusarium oxysporum)、黃萎輪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um)等引起的萎蔫、枯死。根病的嚴重程度受根端分泌物成分和濃度的左右。因此,抑制根圍系統病原物的活動就成為保護根系並進行土傳病害防治的基礎。但必須重視和考慮土壤理化因素對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間相互關系的制約作用。
常見的土傳病害有:
在溫室中發生最為普遍、危害最為嚴重的瓜
土傳病害
類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腐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和多種細菌性病害等;
茄果類的灰霉病、菌核病、黃萎病、根腐病、枯萎病、綿腐病、綿疫病、褐紋病、細菌性潰瘍病、青枯病、髓部壞死病、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等;
黃瓜枯萎病
豆類灰霉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菌核病、細菌性疫病等。
防治措施:
防治土傳病害,必須認真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減少溫室菌源為中心目的,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消滅菌源
利用溫室封閉性能好的特點,在暑季室內作物換茬時,採取水淹、或火燒、高溫燜室等技術措施,鏟除室內土壤中殘留病菌,凈化土壤,力爭室內無菌,杜絕以上各類病害的初次侵染。常年連作溫室配合80%乙蒜素4000g/公頃,即260g/畝進行土壤處理,消滅土壤殘留越冬菌落,或用土壤菌毒消50%尿酸,每畝使用500-1000g能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和病毒。
加強管理
注意肥料衛生,嚴防帶菌肥料進入溫室;施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過暑季覆蓋塑料薄膜高溫處理、充分腐熟。
土傳病害
管理人員進室管理,要在室外的操作房中更換鞋襪和工作服,防止衣物、鞋襪帶菌入室;室外的操作房地面,要撒有石灰面消毒,鞋襪和工作服,要勤洗勤曬、殺菌消毒;人員進入溫室後,要隨手關門落鎖,嚴禁外來人員、特別是其它溫室的管理人員進入室內,以防其它溫室病害交互感染和室外病菌侵入溫室。
培育壯苗
育苗時,要選用無菌基質配製營養土,徹底殺滅土內殘存病菌,可以用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殺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可於翻耕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再翻耕,以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
①種子滅菌:有為數不少的病害,種子帶菌,育苗前須用1%的高錳酸鉀、或10%磷酸三鈉等葯液浸種10—30分鍾,殺滅病菌。
②加強苗床管理:建苗床時,要在營養土下面鋪薄膜、設灌溉水管、實行土下滲灌,並調控好苗床光照、溫度,搞好病蟲害防治,促成壯苗。深溝高畦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清潔田園,拔除病株,並在病株穴內撒施石灰。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長中後期結合施葯,噴施葉面肥2-3次。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換根,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溫室大棚在夏季高溫季節,可將土壤翻耕,蓋上地膜,再蓋上棚膜,地面溫度可達到50℃以上,以殺滅部分菌源。[1]
③秧苗移栽時,須用葯液細致噴灑苗床和秧苗,做到凈苗入室。以後結合根外追肥和防病用葯,摻加葯液噴灑植株。促進營養體的生長發育,提高光合效率,增根壯秧,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和適應性能,使之減少發病或不發病。
實行輪作
惡化病菌的生態條件,減少侵染;增施有機肥料、磷鉀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調整好植株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維持植株健壯長勢,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一旦發現病害,要針對病害種類,立即採取果斷措施,對症下葯,堅決徹底鏟除之。決不可讓其孳生、蔓延。
F. 瓜菜苗定植時,如何採用葯劑「蘸根」防治土傳病害
建議菜農在穴盤苗定植前,使用葯劑蘸根法,防治蔬菜土傳性病害。由於現在蔬菜育苗基本以穴盤為主,蘸根操作實際上就是蘸盤,非常簡單實用,預防效果好,值得推廣。
蘸根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護和促進根系生長,促使苗子安全快速地度過緩苗期。二是能夠增強根系對不良環境及有害菌的抵抗能力,提前預防病害的發生。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蘸根類產品種類較多,一般常用的葯劑主要分為四類。
現在葯劑復配使用極為普通,但每年都有許多菜農因隨意加大濃度、或者葯劑復配不當而發生葯害,影響根系生長。
菜農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相應的葯劑進行混配,蘸根濃度比葉面噴灑濃度高50%即可。蘸根要求:浸蘸苗盤10餘秒鍾,待根系、基質吸足葯液後,提起苗盤一角、淋掉多餘葯液後,隨即定植、灌水。蘸過葯液的苗子最好及時栽植,不可放置過夜再定植。
最後,為大家推薦一個通用型(適合多種瓜菜幼苗定植)蘸根配方:11%精甲霜靈·咯·嘧菌酯懸浮劑+30%惡霉靈1000倍液+活性促根劑500倍液。
G. 如何高效防治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是因為土壤連年重茬,造成的有害菌在土壤中的一種累積。土傳病害不僅增加了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還會造成作物壞死、品質下降、甚至絕收等負面現象。那麼面對土傳病害這個現象,該怎樣高效防治呢?
還可以實行輪作,也就是換茬工作,比如:將茄果類、根莖塊莖類、葉菜類、秧蔓類、豆類進行輪作種植。這是防治土傳病害經濟有效的措施,特別是在水旱時施行輪作,這對預防土傳病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輪作能使病原菌得不到適宜生長和繁殖的“溫柔鄉”,還可以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同時還可調節地力,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另外,還可以對作物進行嫁接。針對某些危害嚴重的土傳病害,採用高抗或免疫的砧木嫁接,可以有效的控制土傳病害的危害 。
H. 土傳病害很可怕,到底如何防
土傳病害是農作物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害,通常危害植物的根和莖,作物生長前期一旦發生病害,幼苗根腐爛或是莖腐爛猝倒,幼苗很快就會死亡,嚴重影響作物生產。
到底的如何防?如何治?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輪作。輪作是最經濟有效的措施。輪作時禁止相同科屬的蔬菜輪作,例如番茄禁止與辣椒、茄子、馬鈴薯連作,黃瓜禁止與西葫蘆、絲瓜、苦瓜輪作。
二、品種選用。選用抗病或耐病的蔬菜品種,可大大地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
三、栽培防病。即通過改進栽培方法來達到防病的目的。
1、深溝高畦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3、清潔田園,拔除病株,並在病株穴內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增施有機肥,建議使用拉姆拉特種磷鉀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長中後期結合施葯,噴施葉面肥2-3次。
5、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換根,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四、土壤消毒
1、石灰消毒。2、大水浸泡。3、高溫消毒。
五、葯劑防治。
在作物生長期,如發生以上土傳病害,可選用相應的葯劑進行噴霧或灌根,例如,在定植時和定植後,科學使用青枯立克,噴灑土壤、植株澆根,每7-10天1次,連續2-3次,可有效的防治各種土傳病害發生。具體方案需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I. 辣椒土傳病害的防治方法
辣椒土傳病害危害比較嚴重的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解決好辣椒土傳病害防治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
由於土傳病害主要是從蔬菜的根部或莖基侵染造成的,利用青枯立克灌根以較好地保護植株根系,對防治土傳病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育苗期噴施:將靑枯立克稀釋300-500倍進行噴施。起預防作用。
2、定植時蘸根,將靑枯立克稀釋150-300倍蘸根。起預防作用。
3、定植時或定植緩苗後將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釋灌根1次,間隔5-7灌根1次。起預防作用。用葯量視作物長勢即根系大小以澆透為原則。
4、病害初期時(發病率3%以下),立即用靑枯立克300倍液灌根,5—7天一次,連灌2次,用葯量以灌透為原則。有的配合使用80%乙蒜素(一是內吸性;二是刺激生根),有的配合使用生根劑(生根、養根、護根),有的配合使用翠姆葉面肥,有的使用青枯立克上噴下灌(特別適宜於莖基腐病害防治),有的與化學葯復配。
5、病害高發條件下(高於3%),已形成嚴重危害的部位採取隔離措施,避免危害快速蔓延。即拔除(下水頭適當延長)受害作物及周邊用葯初期也可能受害的作物(即隱形病株)。使重病區病原菌失去營養即繁殖條件。
6、對部分發作極快的病害如青枯病、姜瘟病等,採用局部隔離漫灌的方式,按300倍稀釋漫灌。漫灌一次然後再進行2次穴灌。漫灌必須灌透,如姜瘟病應視姜瘟受害部位的深度而定,一般20cm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