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飲食烹飪方法
1.拌。拌是將生料或者涼透的熟料改刀後,加上調味品拌勻的一種烹調方法。拌菜多以醬油、醋、香油作調料,具有酸辣、清涼爽口之特點。通常有蒜拌、姜拌、蔥拌、胡椒拌、辣油拌、芥末拌等。
2.熗。熗是將原料改刀後用開水燙過或者用油滑熟後,加上食鹽、味精、花椒油拌勻的一種烹調方法。有的菜餚中,還需要加醬油、香油、姜米等原料。
3.腌。腌是將菜餚原料用食鹽擦抹或放在鹽水中浸漬的一種烹調方法。
4.鹵。鹵是將原料放人調好的鹵汁中,用旺火燒開後,改為小火慢慢烹煮至酥爛,涼透後食用。菜餚原料一般用大塊動物原料,上桌時帶有鹵汁。
5.醬。醬與鹵大致相同。區別在於醬的原料是用醬油和鹽先腌一腌,再進行醬制。醬汁多加入醬油,汁要熬濃,可熱吃。
6.凍。凍是將燉爛的主料和原湯凝固在一起的烹調方法。它是在醬、鹵的基礎上進行的。成品色澤有紅、白兩種。紅凍多採用糖色、醬油調味。白凍多用食鹽調味。
7.熏。熏是將鹵過、醬過的原料趁熱放在木屑、茶葉、柏葉、花生殼、糖等原料上面,用慢燃時發出的濃煙熏制的烹調方法。通常用紅糖最佳。
8.氽。氽大都用於小型的或經過刀工處理加工成片、條、絲或製成丸子的原料,它是將湯或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鍋,加以調味.不勾芡,開鍋即可。
9.涮。涮是用火鍋燒沸湯水,將主料切成薄片,放人火鍋中燙片刻,蘸上調味品,邊涮邊吃的一種烹調方法。它能使主料鮮嫩,湯味鮮美。
㈡ 水煮牛肉菜譜和烹飪技巧
相傳北宋時期,在四川鹽都自貢一帶,人們在鹽井上安裝轆轤,以牛為動力提取鹵水。一頭壯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精疲力盡。故當地時有役牛淘汰,而當地用鹽又極為方便,於是鹽工們將牛宰殺,取肉切片,放在鹽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其肉嫩味鮮,因此得以廣泛流傳,成為民間一道傳統名菜。後來,菜館廚師又對「水煮牛肉」的用料和製法進行改進,成為了流傳各地的名菜。此菜中的牛肉片,不是用油炒的,而是在辣味湯中燙熟的,故名「水煮牛肉」。該菜色深味厚,香味濃烈,肉片鮮嫩,突出了川菜麻、辣、燙的風味。
現在的水煮牛肉,已經不是簡單的清水加花椒了。是將牛肉切成一寸五分長、八分寬、一分厚的薄片,盛在碗里,加精鹽、醬油、醪糟汁、濕 澱粉拌勻。油鍋中放郫縣豆瓣、干辣椒炒成棕黃色,再下花椒、蔥段、萵筍片炒香,加肉湯燒開,將牛肉片下鍋,煮至肉片伸展,外表發亮,盛入碗中,淋上辣椒油,即可食用。這菜的特點是麻辣味厚,滑嫩適口,具有火鍋風味。若以豬肉作原料,便叫水煮肉片。
牛肉 - 牛肉富含肌氨酸: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
這里給大家介紹了兩種水煮牛肉的做法!
材料1:
牛肉150克、蔥和蒜50克、干辣椒6克、花椒1克、鹽2克、調水澱粉20克、豆瓣醬20克、醬油15克、香油10克、精煉油25克、姜5克、料酒20克、高湯適量。
製作方法1:
牛肉切成片,蔥切成段。 將豆瓣醬放入熱鍋中,炒香。 高湯倒入鍋中,放入牛肉片、蔥段。 在鍋中煮3分鍾。加入調料、收汁即可。
用料2:
牛裡脊肉250克,青蒜150克,白菜心150克,芹菜心100克,干辣椒15克,郫縣豆瓣40克,清油200克,醬油15克,味精1克,薑片10克,蒜片15克,水豆粉、清湯各適量。
製作方法2:
將牛肉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的薄片,裝入碗中,用醬油、料酒碼味,用水豆粉拌勻。青蒜、白菜、芹菜擇洗干凈,分別切成6.5厘米長的段和塊。 鍋內油熱下干辣椒、花椒,炸呈棕紅色(不要炸煳,以出色出香為度),撈出剁細。 鍋內原油下青蒜、白菜、芹菜,炒至斷生裝盤。 鍋內油熱,下郫縣豆瓣,炒出紅色,加湯(要適量,過多則味淡;過少豆粉易掉,湯汁粘稠)稍煮,撈去豆瓣渣,將青蒜、白菜、芹菜再放入湯鍋中,加醬油、味精、料酒、胡椒面、鹽、薑片、蒜片,燒透入味,撈入深盤或荷葉碗內。將肉片倒入微開的原湯汁鍋中(湯要微開。如湯不開,豆粉會脫落;湯大開,肉片易老)。用筷子輕輕撥散,剛熟就倒在裝配料的盤或碗中,撒上干辣椒末、花椒末,隨即淋沸油,使之有更濃厚的麻辣香味。
水煮牛肉的選料
應選擇無筋、無皮、無油、無脂為最佳。從部位來看,應選擇牛後腿部位的元寶肉、子蓋、黃瓜條為首選,已纖維緊密、肉質紋路極細者為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使其形成易切薄片,上漿不碎,下鍋易熟,細嫩化渣,稍食味濃的特點。
水煮牛肉的配菜
水煮牛肉配用青蒜,原因有二:一是增加色澤;二是增加鮮香味。做過的人都知道,配菜其實不是很講究,什麼都可以,都主要以針葉菜為主,例如豆芽,芹菜等,但是製作時要注意一點,就是先要用油將其煸炒,目的是把水分煸出。這樣做是使蔬菜更有油氣,才能使得成菜後視為到更為濃郁。反之,如果有生味,將破壞菜餚整體的味道濃郁的特點。
【營養價值】
1.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物別適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中醫認為,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下陷、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2.多吃些黃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維生素B2缺乏證。所含的維生素E能保護皮膚和毛細血管,防止小動脈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壓。黃豆芽富含維生素C,是美容食品,常吃黃豆芽能營養毛發,使頭發保持烏黑光亮,對面部雀斑有較好的淡化效果。吃黃豆芽對青少年生長發育,預防貧血等大有好處。
3.萵筍含鉀量較高,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萵筍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對人的基礎代謝、心智和體格發育甚至情緒調節都有重大影響。因此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幫助睡眠。不同於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能改善消化系統的肝臟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慾,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㈢ 每天做飯不知道做什麼菜好,求日常燒菜菜譜
用料
三黃雞1隻干香菇30克;干木耳25克姜、蔥、蒜;蚝油醬油;八角2隻青紅椒各1隻;紹酒鹽;冰糖胡椒粉;陳皮鹽;水澱粉
做法
將三黃雞斬成小塊,用鹽、胡椒粉、紹酒腌漬
干香菇干木耳用清水泡開
姜切片,蒜頭紅蔥頭稍拍一下,青紅椒切片
鍋中放油,煽香姜蔥蒜
放入腌好的雞塊煸炸出香味,緊實
放入醬油將雞肉炒上色
倒入熱水,放入香菇、蚝油、八角、陳皮、冰糖、鹽,煮開改用小火燜15分鍾
開蓋放入木耳、青紅椒、雞精略炒
最後用水澱粉勾芡,出鍋就行了
用料
雞全腿2隻;土豆1個;青椒1個;干香菇10朵;八角2顆;花椒10粒;生抽2勺;老抽1勺;料酒1勺;冰糖少許;姜5片;蔥5根
做法
10朵干香菇冷水泡發至軟,一切為二,香菇水備用;1個土豆洗凈去皮,切滾刀塊;1個青椒洗凈,去蒂去籽,切塊;2個雞全腿洗凈切小塊,入冷水鍋焯水,撇去浮沫,備用。
(雞肉焯水這一步我是用鍋子做的,沒有煤氣灶的同學,也可以用燒熱水壺解決。)
雞腿塊和泡好的干香菇放入電飯煲中,倒入香菇水沒過雞腿塊,加2顆八角、10粒花椒、5片姜和蔥結,再倒入1勺料酒、2勺生抽、1勺老抽和少許冰糖,關蓋按下煮飯鍵。
煮至40分鍾左右時,開蓋加入土豆塊和青椒塊,關蓋繼續煮10分鍾。
開蓋盛出,電飯煲黃燜雞完成!
㈣ 食物的烹調方法有哪些
烹調是東方飲食文化中所特有的,其技法多樣,只要正確掌握和運用,對於提高家庭飲食質量有很大幫助。
燒是將油炸或蒸煮過的原料,再放入配料爆鍋添湯的鍋內,湯煮沸手,移到溫火上煨,至干時出鍋即成。燒可分紅燒和白燒,紅燒的調料加醬油和糖炒色,色深至紅。白燒是調料中不加醬油和糖,只入食鹽。
炒這是最常用的一種烹調方法,鍋內入少量油,用旺火把油燒至滾熱後,放入原料翻炒至熟,立即出鍋,由於炒菜時間短,火候急,汁水少,可以保持鮮菜的脆嫩和色澤,且營養損失較少,炒可分生炒、熟炒、軟炒等數種。
煮是將原料放入多量水或湯汁中,先用旺火煮沸,再將溫火煮到熟爛,煮肉時,如將生肉放入沸水中煮,由於肉類表面蛋白質遇熱凝固,肉中浸出物減少,肉湯鮮味濃,而肉味鮮美。
?蒸這是蒸氣加熱、蒸熟食物的烹調方法,這種烹調方法不但能保持食物的鮮嫩,而且也可減少食物養料的損失,食物裝在器皿中加調料和湯(或清水),上蒸籠蒸熟,蒸制間,隨原料的性質和烹調要求而有所不同,蒸菜根據用料不同,可分為清蒸(如清蒸魚)、粉蒸(如粉蒸肉)、包蒸(如荷葉鳳脯)、扣蒸等。
拌這是一種製作冷盤的方法,拌菜是將生食品或烹調食品切後加上各種調味佐料拌勻,拌菜多以醬油、醋、鹽、香油、味精等作調料,冷盤一般分生拌(如海米拌黃瓜)和熱拌(如拌雞絲、粉絲)等。
爆爆與炸很相似,要求急為熱油,操作迅速,其方法是:用旺火把油燒熱,立即投入原料,迅速顛翻出鍋,因此,用這種烹調方法的原料都是細、薄的,並預先配好調料,以使迅速加入,爆菜可分油爆(如油爆肚)和醬爆(如醬爆雞丁)等。
煎是將掛糊或不掛糊的原料,放在帶有少量的熱油鍋內煎成兩面呈金黃色,煎熟即可,這稱為干煎;如果加入適當配料或佐料再進行蒸,燜即成為煎蒸、煎燜等。
炸是旺水多油的烹調方法,一般是鍋內放多量油,火力要旺,由於油溫很高,食物外層很快形成焦黃層,傳熱性變慢,特別是炸肉類時,若肉塊太大,往往外面已焦黃變脆而裡面還不熟,這是很不衛生的,所以應該把肉切小,可以間隔重復2-3次,使之炸透,由於原料的性質和味道要求不同,炸的方法可分為清炸、干炸、軟炸等多種,炸的食物具有香酥、嫩、脆的味道,但由於含油較多不易消化。
熬一般用於片、塊、丁、條等小型原料,先在鍋內加少量油,燒熱油後加蔥、姜爆鍋,放進主料稍炒,加湯汁或水和調料,用溫火煮熟即成。此法操作簡單,有湯有菜,多適宜於家庭做菜。
氽多用於切成片、絲、條或製成丸子的原料,先將湯或水在旺火上煮沸,將已切好製成的原料放入鍋內,加入調料,經短時間滾煮即成,其特點是:食物鮮嫩,湯多,如氽豬肝、氽雞片等。
燴燴菜多是將數種小型原料摻在一起,用湯和調料製成帶湯菜,一般是先用少量油加蔥、姜爆鍋,再將調料和湯汁製成,這種方法多用於燴制瘦嫩的肉絲、肉片,如燴肉片、燴三鮮等。
蜜汁是甜菜的製作方法,常用的是將糖用少量油稍炒,再加入水調溶(加蜂蜜更好),再將食物放入熬煮,至食物熟爛,糖汁變濃即成,如蜜汁山葯,也可將食用油炸透,鍋內放少量油,燒熱油後放白糖炒至金黃色並起油泡,加入少量水,再加入白糖和炸好的食物,攪拌均勻後,盛入盤內即成,如蜜汁蘋果。
溜分炸溜、滑溜等,以炸溜最為多用,炸溜是先將切好的生食品用調料拌漬,再用濕團粉掛糊成沾勻乾麵,放入油鍋內炸熟取出,然後在另一鍋內放少量油加蔥、姜爆鍋,再放入適當調料和湯汁,加濕團粉調濃湯汁,將湯汁淋在剛剛炸好的食物上,攪勻即成,如炸溜裡脊、炸溜排骨等。
拔絲也是一種甜菜製作方法,將食物切成小塊、片,先用油炸熟(或煮,蒸熟),另鍋內放少量油,加糖炒至金色並能拔出細絲時,取鍋離火,隨即將炸好的食物放入糖汁中,進行顛翻,掛勻糖汁即成,如拔絲山葯。
㈤ 食物的吃法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吃法,人們對食物的吃法從上帝造人時就開始了,一開始可能是沒有任何處理,直接吃,後來經過人類的不斷發覺掌握了對火的使用,發展至對食物的多樣吃法,我們常見的烹飪方式有炒、爆、熘、炸、烹、煎、貼、燒、燜、燉、蒸、汆、煮、燴、熗、拌、腌、烤、鹵、凍、拔絲、蜜汁、熏、卷、滑、焗。
㈥ 一日三餐食譜
1、早餐:牛奶250ml、麵包(麵粉200克)、煮雞蛋50克。
2、午餐:米飯(粳米200克)、蘑菇炒肉片(鮮蘑菇50克、豬肉50克、植物油5克、料酒、澱粉、蛋清、味精)、炒青菜(青菜200克、植物油5克,味精、鹽適量)。
3、晚餐:饅頭(麵粉150克)、百合蝦(蝦仁50克、胡蘿卜25克、柿子椒25克、植物油5克、百合、澱粉、味精、鹽適量)、牛肉菜湯(捲心菜50克、豆腐乾50克、胡蘿卜50克、土豆50克、牛肉50克、植物油5克、番茄50克,味精、鹽適量)。
注意事項:
三餐的具體時間應根據工作起居而定,兩餐的時間間隔在4~6個小時為宜。但早餐在幾點吃,還要看具體的起床時間。最好能做到三餐時間固定。
如果來不及吃某一餐,建議大家在辦公室或包里准備一些食物,比如大棗、巴旦木、牛奶、酸奶等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零食,但餅干、蛋糕等高熱量低營養的甜食則不適合。沒時間吃飯,千萬不要一直餓著,否則不但傷胃,消化道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也會發生紊亂。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營養與健康:一日三餐怎麼吃最合理
人民網-3個早中晚三餐的健康食譜
㈦ 用烤箱烹飪食物!~求食譜!~
焗帶皮小土豆
原料:小土豆,無鹽黃油,錫紙,黑胡椒,鹽。
製法:① 小土豆帶皮洗干凈,放入容器中;
② 放入微波爐內,高火10分鍾至半熟;
③ 用刀在小土豆上面劃十字口,錫紙平鋪在桌面,放上切好的小土豆;
④ 將黃油切碎,加鹽及胡椒,均勻地灑在切好的土豆上調味;
⑤ 把錫紙包好,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220℃烤制10分鍾,取出小心劃開錫紙(小心燙手哦)搞定,趁熱開吃!
西芹培根卷
原料:西芹,培根,芝士粉,小西紅柿(少許)。
製法:① 西芹洗凈切段備用;
② 培根攤開分別包入2~3段西芹,卷緊,在卷至末尾處插上牙簽固定後放入烤盤;
③ 烤箱預熱後放入烤盤,150℃烤10分鍾後取出,拔出牙簽,表面撒上芝士粉,配上小西紅柿即可上桌。
洋蔥雞翅
雞翅一斤(約8-9隻),先用蚝油、鹽、糖、雞粉、醬油(老抽)腌制1-2小時,雞翅我不喜歡用刀切幾刀入味,而是用吃西餐的叉子在雞翅兩面刺洞,看起來比較美觀!2個拳頭大的洋蔥,橫切成洋蔥圈,平鋪在放好鋁錫紙的鐵盤上,再把腌好的雞翅放在上面,腌制的汁均勻的倒在鐵盤中。預熱200度的烤箱,雞翅放進去後調20分鍾,在10分鍾的時候用筷子將雞翅翻身。如果雞翅是塊頭比較大,可能要多烤5分鍾,時間自己掌握。
烤肋排
肋排一斤,同樣腌制1-2小時。西紅柿3個、洋蔥2個,西紅柿切成2-3公分塊狀洋蔥還是切圈。先鋪洋蔥,後鋪西紅柿,最後擺肋排,腌汁倒進鐵盤。肋排要烤25-30分鍾,如果怕不熟的話,可以在腌制之前,把肋排放開水中煮2-3分鍾,用冷水沖洗,等肋排不熱在腌,如果焯過水的肋排,只要烤20-25分鍾就夠了。
果香烤鴨腿
主料:鴨腿3隻。
輔料:蘋果2個,土豆1個,梅子醬,蜂蜜,飴糖,蔥,姜。
調料:鹽、白糖、料酒、醬油、水果醋、花椒面、黃油。
做法:
1、起鍋坐水,水中放入蔥段、薑片、料酒,鴨腿放入鍋中煮到6成熟撈出。
2、鴨腿加、老抽、花椒面腌制10分鍾入味。
3、蘋果切片,土豆切片,放入鋪好錫紙放上黃油,在烤盤中鋪滿一層,再將腌制好的鴨腿擺入烤盤中,放進提前預熱的烤箱上、下火180度烤10分鍾。
4、拿出鴨腿,將鴨腿翻面,刷上調稀的飴糖和水果醋,再進烤箱上下火180度燒烤8分鍾。
5、用梅子醬和蜂蜜調一個蘸醬汁備用,拿出鴨腿擺盤即可。
肯德基的蛋撻
材料:低粉200克 (我 用的中粉和玉米澱粉混合)牛油100克(我用的黃油60克色拉油適量) 蛋黃2隻(分開) 砂糖50克
撻水材料:蛋黃3隻 (我用的全蛋2隻吉士粉少許) 鮮奶油100ml (沒有,省略了)牛奶80ml (我用的有150ml左右)煉乳1勺(我用的加量了有3勺) 砂糖30克
做法:1,低粉過篩放入攪拌盆,放砂糖,混合均勻
2,牛油切粗粒放入1中,用手搓成鬆散的粉粒狀。
3,加入一隻蛋黃揉成面團
4,將面團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1小時。
5,將面團取出後平均分成12個小團,取一個用手壓扁置入撻模。將面團從模底推向撻邊,撻底要薄,邊要厚,這樣好吃
6,完成後在撻底刺數個洞,邊上掃上蛋黃,備用
撻水做法:1,把除蛋黃外所有材料放鍋內加熱,並攪拌,不要煮干
2,放涼一點後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3,用湯匙把撻水倒入撻模8分滿
4,烤箱預熱200度烤20--25分鍾,焦黃即可。
香烤魚頭王
·原料: 鰱魚 2000克。
大蒜(白皮) 200克 大蔥 100克 姜 100克 鹽 15克 味精 5克 胡麻油 50克 花雕酒 100克 蚝油 100克 魚露 100克 甜面醬 50克 辣椒醬 75克 白砂糖 50克 各適量。
·特色: 造型大氣,味鮮美,皮焦香肉嫩滑,魚香、蔥香、酒香、蒜香、醬香融為一體。
·操作: 1.鰱魚頭去鰓洗凈,由魚頜部用刀劈開成一大扇形,放盆中加魚汁,蔥姜腌2小時。
2.魚頭皮朝下放烤盤中加大蒜瓣,入烤箱急火烤10分鍾,取出刷魚汁,蔥椒油,用慢火燒15分鍾,取出再刷魚汁和油,然後翻身皮朝上,再用急火烤10分鍾至熟,表面呈金紅色時取出,反盛大盤中,蒜瓣撒在魚頭四周。
3.食用時與醋薑汁、大蒜汁、花椒油汁三碟同上
蔥油烤魚
·原料: 加吉魚500克。
辣椒(紅、尖)30克 圓白菜300克 蘿卜300克。
姜10克 胡椒粉2克 味精3克 香油50克 小蔥100克 香菜50克 鹽3克。
·特色: 鯛魚,閩南及台灣俗稱:「加力魚」。此魚品種多樣,其魚體側扁,鱗粗,味極醇厚鮮美,含豐富的磷、鈣、高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為魚中珍品;
·操作: 1.將收拾干凈的魚由腹部去骨,腹內撒上胡椒粉、鹽和味精與切成細絲的蔥、姜、辣椒拌勻;
2.蘿卜去皮切大方塊後,刻成魚網狀;
3.部分高麗菜(圓白菜)切細絲待用;
4.取六大片高麗菜平鋪烤盤上,放上魚,燒熱烤箱至204℃,放入盛魚之烤盤,將魚烤約20分鍾至熟取出;
5.高麗菜絲墊盤底,擺上烤魚,周圍鋪滿蔥、姜、辣椒絲;
6.麻油燒至極熱,淋於魚及蔥、姜等絲上,蓋上蘿卜刻成的魚網,以香菜裝點彩盤即可。
貼士:
1.蔥、姜、辣椒絲宜先浸水去粘液,可使顏色更美,高麗菜絲浸水後,亦有同樣的效果;
2.烤魚時間的長短應視魚的大小而定。本菜鯛魚重約500克。此外,調味料應避免抹在魚身外表,不然會破壞美感。
㈧ 甲魚的烹飪方法
烏雞甲魚湯的做法
原料:
甲魚500克、烏骨雞1000克。
調料:
鹽20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料酒25克、姜25克、枸杞60克、大蔥25克。
做法:
1、將甲魚宰殺放血後,先用70℃的水燙一下;
2、再放在90℃的水中燙一下撈起;
3、颳去頸、爪、裙邊上的粗皮,用刀順著裙邊將其劃穿,除去內臟,漂洗干凈;
4、用刀將甲魚爪尖斬去,然後用沸水焯,出水後洗凈,烏雞洗凈切塊,用沸水除盡血水;
5、鍋中摻入鮮湯,放入烏雞、甲魚、鹽、胡椒粉、枸杞、姜、蔥、料酒,用小火慢燉至雞塊與甲魚質地軟透;
6、揀去姜、蔥,調好味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烏雞又名烏骨雞,因皮、肉、骨、嘴均為黑色,故而得名。含有蛋白質、鈣、脂肪、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煙酸等營養物質,有養陰退熱、補益肝腎、養血美顏的葯用功效,適用於虛弱、瘦弱、脾虛的人群。甲魚學名鱉,是人們喜愛的滋補水產佳餚。甲魚的葯用功能包括滋補肝腎、清虛熱,是久病體虛的食療補品。
甲魚與烏雞二者同燉,就是汲取兩者之精華,營養價值和葯用功效雙雙倍增。本湯偏於滋補肝腎、滋陰清熱,脾腎陽虛者慎用。
㈨ 烹飪食譜
家常菜譜做法
家常豆腐 材 料:北豆腐1盒、豬瘦肉100克、紅椒1根、青椒1根 調 料:郫縣豆瓣2匙、生抽2匙、料酒2匙、糖1匙、生粉1匙、鹽少許、姜、蒜 做 法: 1、將豆腐切成厚約半厘米,寬約4厘米的片,豬瘦肉切片用生抽、生粉腌制,青紅椒切去籽去筋切成菱形 2、在鍋中倒少許油,將豆腐煎至兩面發黃 3、炒鍋燒熱倒油,油燒至5成熱時下剁碎的郫縣豆瓣炒香,下薑片、蒜末炒香 4、下肉片炒開,加生抽、料酒 5、下煎過的豆腐同炒 6、下青紅椒同炒,最後加適量鹽、糖調味 清炒藕絲 材 料:新鮮蓮藕 調 料:姜、花椒、醋、鹽、味精、白糖 做 法: 1、選新鮮蓮藕(嫩的最好)數節,削皮、洗靜,縱向切成片,然後再切成絲。將藕絲浸入清水洗盡澱粉後瀝干水待用; 2、生薑切5~6薄片後,再切成絲,與藕絲放一塊; 3、鍋內放油燒熱,然後放入少許花椒(喜辣的可同時放些干辣椒)爆香,立即將藕絲和姜絲放入鍋,同時滴入少許的醋,快速地翻炒幾下,然後滴少許水蓋上鍋蓋; 4、蓋上鍋蓋悶上十多秒開蓋,放鹽和少許味精(不放也可),炒勻即可。 5、如果喜酸甜的可放多一點醋,出鍋前放些糖即可 梅菜扣肉 材 料:五花豬肉700克,梅菜100克。 梅花扣肉
調 料:植物油600克(實耗約60克),大油120克,雞湯100克,濕澱粉10克,白糖20克,醬油30克,蒜茸少量。 做 法: 1.將肉用湯煲在文火上煮到6~7成熟,取出來。用醬油塗抹上色。 2. 炒勺倒入植物油,燒到7~8成熱,把煮好的肉放入,炸到大紅色,撈出來以後,隨即放進清水中漂透(用流動清水漂至沒有浮油為准,這是本菜製作的關鍵環節)。 3.將肉切成長10厘米、厚0.8厘米的大塊薄片,皮向下逐塊拚擺在碗里。 4. 將梅菜洗干凈切碎。炒勺放旺火上倒入大油,爆香蒜茸,下入梅菜、白糖炸勻,取出來放在肉上面。 5.用雞湯、醬油調成汁,倒入肉碗內,上籠屜用旺火蒸40分鍾。 6. 倒出原汁,將梅菜扣肉復扣於盤里。原汁加入濕澱粉勾芡,淋入肉面上即成。
㈩ 中國飲食烹飪方式
中國烹飪的方式有煎、炒、炸、蒸、汆、涮、煮、燉、煨、鹵、醬、熏、烤、熗、腌、拌、拔絲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方式:
1、蒸法
蒸法即蒸制方法,是中式烹飪的技法之一,在菜餚的烹制中運用十分廣泛,它是利用水蒸汽的熱量使食物成熟的一種烹制方法。
2、燉法
作為烹飪術語的「燉」,是指把食物原料加入湯水及調味品,先用旺火燒沸,然後轉成中小火,長時間燒煮的烹調方法。屬火功菜技法。其中分為:隔水燉和不隔水燉。3、鹵法
鹵是一種冷盤的製法。將加工好的原料或預制的半成品、熟料,放入預先調制的鹵汁鍋中加熱,使鹵汁的香鮮味滲入原料內部成菜,然後冷卻裝盤。
4、煨法
煨,烹調技法,將加工處理的原料先用開水焯燙,放砂鍋中加足適量的湯水和調料,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後加蓋,改用小火長時間加熱,直至湯汁粘稠,原料完全松軟成菜的技法。
5、腌法
腌制的方法很多,有鹽腌、糖腌、醬腌、酒腌、硝腌等。最常用的是鹽腌,即將洗凈的原料用鹽抹擦或放入鹽水中浸漬。腌制可使原料中的水分滲出,鹽味滲入,使腌制食品保持原有的清脆、味香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