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定固體培養基方法是什麼
在野體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劑,使其成為固體狀態即為固體培養基。理想的凝固劑應具備以下條件:①不被所培養的微生物分解利用;②在微生物生長的溫度范圍內保持固體狀態,在培養嗜熱細菌時,由於高溫容易引起培養基液化,通常在培養基中適當增加凝固劑來解決這一問題;③凝固劑凝固點溫度不能太低,否則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長;④凝固劑對所培養的微生物無毒害作用;⑤凝固劑在滅菌過程中不會被破壞;⑥透明度好,粘著力強;⑦配製方便且價格低廉。常用的凝固劑有瓊脂(agar)、明膠(gdatin)和磚膠(silica gel)。
1.取一個1000ml的燒杯,放入500ml的蒸餾水,並將上述葯品(除了瓊脂)全部溶解在水中。
2.調節PH值。用10%的氫氧化鈉溶液將PH值調到7.2左右,並定容到1000ml。
3.將這些液體分裝在10個錐形瓶中,每瓶裝100ml
4.其中在五個錐形瓶中放入剪碎的瓊脂,每個錐形瓶2.4g,並將十個錐形瓶都加上棉塞,包上報紙。
5.將包紮好的錐形瓶放入滅菌鍋中滅菌十分鍾。
6.到時間後,將錐形瓶取出,待其冷卻後得到的即為固體培養基。
❷ 「細菌培養」的具體培養步驟是什麼
以光合細菌培養方法為例。光合細菌培養的方法,按次序分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養基的制備,接種和培養管理四個步驟。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參考、此處從略。
(二)培養基的制備
1.培養用水
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淡水種,菌種培養可用蒸餾水,生產培養可用消毒的自來水(或井水)配製。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海水種,則用天然海水配製培養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時,不能用磷酸氫二鉀,應用磷酸二氫鉀,不然會產生大量沉澱。
2.滅菌和消毒菌種培養用的培養基應連同培養容器用高壓蒸氣滅菌鍋滅菌。小型生產性培養可把配好的培養液用普通鋁鍋或大型三角燒瓶煮沸消毒。大型生產性培養則把經沉澱砂濾後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後使用。
3. 培養基配製根據所培養種類的營養需要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配方。按培養基配方把所需物質稱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養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時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種培養基配好後,應立即進行接種。光合細菌生產性培養的按種量比較高,一般為20%~50%,即菌種 母液量和新配 培養液雖之比為1∶4~1∶1,不應低於20%,尤其是微氣培養,接種量更應高些,否則光合細菌在培養液中很難占絕對優勢,影響培養的最終產量和質量。
(四)培養管理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測試,生長情況的觀察、檢查以及出現問題的分析處理等三個方面。
❸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
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
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
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❹ 食用菌母種培養基常用配方有哪幾種
母種培養基通常有以下7種配方,可供選擇。
(1)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
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2)PDA加富培養基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酵母粉5克。蛋白腖2克,水1000毫升。(3)PDA改良培養基一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磷酸二氫鉀(KH2PO4)2克,硫酸鎂(MgSO4)0.5克,維生素B110毫克,水1000毫升。(4)PDA改良培養基二去皮馬鈴薯200克,麩皮或米糠50克,硫酸鎂0.5克,維生素B110毫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5)玉米粉蔗糖培養基玉米粉40克,蔗糖1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6)黃豆粉葡萄糖培養基黃豆粉40克,葡萄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7)木屑煮出液培養基去皮馬鈴薯200克,栗樹木屑20克,蔗糖20克,麥芽糖1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
❺ 幾種常見培養基的配方
1、牛肉膏瓊脂培養基
牛肉膏0.3g ,蛋白腖1.0g,氯化鈉0.5g,瓊脂1.5g,水100ml
在燒杯內加水100ml,放入牛肉膏、蛋白腖和氯化鈉,用蠟筆在燒杯外作上記號後,放在火上加熱。待燒杯內各組分溶解後,加入瓊脂,不斷攪拌以免粘底。等瓊脂完全溶解後補足失水,用10%鹽酸或10%的氫氧化鈉調整pH值到7.2-7.6,分裝在各個試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壓蒸汽滅菌:1.05千克每平方厘米、121攝氏度維持15-30分鍾。
2、牛心培養基
取新鮮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細細剁成肉末後,加入500毫升蒸餾水和5克蛋白腖。在細菌培養基燒杯上做好記號,煮沸,轉用文火燉2小時。過濾,濾出的肉末乾燥處理,濾液pH值調到7.5左右。每支試管內加入10毫升肉湯和少量碎末狀的干牛心,滅菌,備用。
3、根瘤菌培養基
葡萄糖10g,磷酸氫二鉀0.5g,碳酸鈣3g,硫酸鎂0.2g,酵母粉0.4瓊脂20g,水1000ml,1%結晶紫溶液1ml。
先把瓊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後分別加入其他組分,攪拌使溶解後,分裝,滅菌,備用。
❻ 培養細菌一般常用什麼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常用什麼培養基
常用的細菌培養基有營養肉湯和營養瓊脂培養基;常用的放線菌培養基為高氏1號培養基;常用的酵母菌培養基有馬鈴薯蔗糖培養基和麥芽汁培養基;常用的黴菌培養基有馬鈴薯蔗糖培養基、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瓊脂培養基和察氏培養基等。
❼ 微生物培養的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培養法是在人為條件下繁殖微生物的方法。根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對養料、溫度、氧氣、水分、酸鹼度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並聯系生產和實驗上的具體要求,可有不同的培養方法。可分好氣培養法和厭氣培養法兩類。中海生物技術的培養基一是好氣微生物培養法,常用:
①搖床培養法,即將微生物接種於盛有液體培養基的三角瓶後,放在恆溫培養室中的搖床上作有節奏的振盪,使空氣不斷進入培養液中,促其良好生長;
②淺盤培養法,又稱表面培養法,在盤內放一淺層培養基,使微生物能夠充分接觸空氣,而有利於生長繁殖,但此法所需空間大,並且容易污染雜菌;
③深層培養法,適用於好氣微生物的大規模發酵培養,在大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通入無菌空氣,並不斷攪拌,可使微生物充分接觸空氣,迅速繁殖並積累代謝產物。二是厭氣微生物培養法,實驗室常用化學還原劑或抽氣機吸除培養基中的分子氧,也有用靜止狀態的深層培養法。在生產中常用密封式發酵罐或不通風的固體發酵法。
❽ 大腸桿菌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有哪幾種
LB培養基、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EMB瓊脂培養基。
1、LB培養基:可用於培養基因工程受體菌(大腸桿菌)。可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生化分子實驗中一般用該培養基來預培養菌種,使菌種成倍擴增,達到使用要求。
2、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用於食品、水、牛奶、冰激凌和肉製品中大腸桿菌的快速檢測。大腸桿菌顯藍綠色,大腸菌群顯無色,其它菌顯黃色或無色,革蘭氏陽性菌被抑制。
3、EMB瓊脂培養基:用此培養基進行平面培養時,若糖被分解,菌落成深紫色;若不被分解,則成淺粉色。1947年列德堡用大腸桿菌進行接合實驗時,曾用這種培養基檢測各種糖的發酵性。以後被用來進行大腸桿菌的許多遺傳實驗。
(8)培養基常用什麼培養方法擴展閱讀:
一、LB培養基的配方如下:
1、胰蛋白腖(Tryptone) 10g/L
2、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L
3、氯化鈉(NaCl) 10g/L
二、EMB瓊脂培養基成分:蛋白腖10g、 乳糖 10g、 K2HPO4 2g 、瓊脂 25g 、2%伊紅Y水溶液 20ml 、0.5%美藍水溶液13ml 、pH 7.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LB培養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EMB瓊脂培養基
❾ 培養基的配製有哪些
1.培養基
培養基的種類較多,常常是不同種的植物要求的培養基成分不同。根據培養植物,選用適宜的培養基。現將常用的幾種培養基組成介紹給讀者,供參考。
(1)MS培養基
(1)MS培養基
(2)White培養基
(2)White培養基
(3)Vacin and Went(VW)培養基
(3)Vacin and Went(VW)培養基
(4)Kundson C(KC)培養基
(4)Kundson C(KC)培養基
2.培養基母液的配製和保存
經常配製培養基,為減少工作量及便於低溫貯藏,一般配成比所需濃度高10~100倍的母液,配製培養基時只要按比例量取即可。配好的母液需裝在棕色小口瓶中,存放在0~4℃冰箱中可使用半年至1年。如發現有沉澱物則不可再用,需重新配製。MS培養基母液配製如下:
3.培養基的配製過程
將母液從冰箱中取出,依次排好,按需要定量吸取,放入量筒中。稱取瓊脂,加少量水後加熱,並不斷攪拌,直到全部溶化。再加入稱好的糖和前面備好的各種成分,不斷攪拌,使之充分混合。測定已配好的培養基氫離子濃度(酸鹼度),用0.1~1.0摩爾/升(0.1~1.0摩)氫氧化鈉和鹽酸將培養基調至所需的濃度。
將配好的培養基分別灌注到培養瓶中(試管或三角瓶),用蓋子(棉塞、橡膠塞、鋁箔)將瓶蓋好,外面再包一層牛皮紙,標明編號。
培養基通常用高壓滅菌鍋滅菌。氣壓111.46~121.59千帕(1.1~1.2千克/厘米2壓力),10~20分鍾。冷卻備用。
❿ 生根培養基配置方法
(1)配製MS大量元素母液 一般將大量元素分別配製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時再分別稀釋100倍。 分別稱取 NH4NO3 165g KH2PO4 17g KNO3 190g CaCl2·2H2O 44g MgSO4·7H2O 37g 各自配成1L的母液。倒入1L試劑瓶中,存放於冰箱中。 (2)配製MS微量元素母液 一般將微量元素配製成100倍母液。 依次稱取 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 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 MnSO4·H2O 1.69g CoCl2·6H2O 0.0025g ZnSO4·7H2O 0.86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試劑瓶中,存放於冰箱中。 CuSO4·5H2O和CoCl2·6H2O 由於稱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確度沒有達到萬分之一,可先配成調整液。 分別稱取 CuSO4·5H2O 0.05g CoCl2·6H2O 0.05g 各自配成100ml的調整液,然後取5ml就還有0.0025g的量。 (3)配製MS有機母液 一般配製成100倍MS有機母液。 依次稱取 肌醇 10g 鹽酸硫胺素(VB1) 0.01g 煙酸 0.05g 甘氨酸 0.2g 鹽酸吡哆醇(VB6) 0.05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試劑瓶中,存放於冰箱中。 (4)配製MS鐵鹽母液 一般配製成100倍MS鐵鹽母液。 依次稱取 EDTA二鈉 3.73g FeSO4·7H2O 2.78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試劑瓶中,存放於冰箱中。 所以MS母液有5種大量元素母液,加上MS微量元素母液、MS有機母液和MS鐵鹽母液,共8種母液。 激素母液的配製 各種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要單獨配製,不能混合在一起,生長素類一般要先用少量95%的酒精或1當量的NaOH溶解,細胞分裂素一般要先用1當量的鹽酸溶解,然後再加蒸餾水定容。一般取100mg配成100ml母液。 2、配製培養基 以配置1L MS培養基為例,按順序進行如下操作: (1)先在燒杯中放入一些蒸餾水。 (2)分別取上面八種母液10ml倒入。 (3)一般稱取30g蔗糖倒入,攪拌溶解。 (4)加蒸餾水用量筒定溶至1L。 (5)按設計好的方案添加各種激素,由於激素的用量很小,而且激素對組培植物的生長至關重要。所以有條件的話最好用微量可調移液器吸取,減少誤差。 (6)用精密試紙或酸度計調整PH至5.7-5.8。(有條件的話使用酸度計,比較精確) 可配1當量的HCL和1當量的NaOH用來調溶液PH值。 1當量HCL配製:用量筒量取8.3ml配成100ml溶液。 1當量NaOH配製:稱取NaOH 4g 配成100ml溶液。 (7)稱取5g左右瓊脂粉(質量好的瓊脂粉),倒入上面配好的溶液中,放在電爐上加熱至沸騰,直到瓊脂粉熔化。 (8)稍微冷卻後,分裝入培養容器中。無蓋的培養容器要用封口膜或牛皮紙封口,用橡皮筋或繩子扎緊。 (9)放入消毒滅菌鍋滅菌,滅菌20分鍾左右。 (10)滅菌後從滅菌鍋中取出培養基,平放在實驗台上令其冷卻凝固。
二、滅菌
滅菌是組織培養重要的工作之一。初學者要清楚有菌和無菌的范疇。有菌的范疇是:凡是暴露在空氣中的物體,接觸自然水源的物體,至少它的表面都是有菌的。依此觀點,無菌室等未處理的地方、超凈台的表面、簡單煮沸的培養基、我們使用的刀、剪在未處理之前、我們身體的整個外表及與外界相連的內表,如整個消化道、呼吸道,即我們呼出的氣體、培養容器無論洗得多干凈等等都是有菌的。 這里所指的菌,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及其他微生物。菌的特點是:極小,肉眼看不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孔不入。在自然條件下忍耐力強,生活條件要求簡單,繁殖力極強,條件適宜時便可大量滋生。 無菌的范疇是:經高溫灼燒或一定時間蒸煮過後的物體,經其他物理或化學的滅菌方法處理後的物體(當然這些方法必須已經證明是有效的),高層大氣、岩石內部、健康的動、植物的不與外部接觸的組織內部,強酸強鹼,化學元素滅菌劑等表面和內部都是無菌的。從以上可以看出:在地球表面無菌世界要比有菌世界小的多。 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死物體表面和孔隙內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體,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質全部殺死。與此相關的一個概念是消毒,它指殺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發生危害作用,顯然經過消毒,許多細菌芽孢、黴菌厚垣孢子等不會完全殺死,即由於在消毒後的環境里和物品上還有活著的微生物,所以通過嚴格滅菌的操作空間(接種、超凈台等)和使用的器皿,以及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都不帶任何活著的微生物。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操作,就叫做無菌操作。 植物組織培養對無菌條件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甚至超過微生物的培養要求,這是因為培養基含有豐富的營養,稍不小心就引起雜菌污染。要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切實有效的方法滅菌,才能保證培養時不受雜菌的影響,使試管苗能正常生長。 常用的滅菌方法可分為物理的和化學的兩類,即:物理方法如乾熱(烘燒和灼燒)、濕熱(常壓或高壓蒸煮)、射線處理(紫外線、超聲波、微波)、過濾、清洗和大量無菌水沖洗等措施;化學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過氧化氫、高錳酸鉀、來蘇水、漂白粉、次氯酸鈉、抗菌素、酒精化學葯品處理。這些方法和葯劑要根據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適當選用。 1、培養基用濕熱滅菌 培養基在制備後的24小時內完成滅菌工序。高壓滅菌的原理是:在密閉的蒸鍋內,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壓力不斷上升,使水的沸點不斷提高,從而鍋內溫度也隨之增加。在0.1MPa的壓力下,鍋內溫度達121℃。在此蒸汽溫度下,可以很快殺死各種細菌及其高度耐熱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鍋內空氣,使鍋內全部是水蒸氣,滅菌才能徹底。高壓滅菌放氣有幾種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凈空氣,使鍋內均勻升溫,保證滅菌徹底。常用方法是:關閉放氣閥,通電後,待壓力上升到0.05MPa時,打開放氣閥,放出空氣,待壓力表指針歸零後,再關閉放氣閥。 關閥再通電後,壓力表上升達到0.1MPa時,開始計時,維持壓力0.1-0.15MPa,20分鍾。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壓時間有所不同,見表。該表所列數字是徹底滅菌很保險的數字,如果容器體積較大,但是放置的數量很少,也可以減少時間。
三、接種
接種時由於有一個敞口的過程,所以是極易引起污染的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由空氣中的細菌和工作人員本身引起,接種室要嚴格進行空間消毒。接種室內保持定期用1%-3%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設備、牆壁、地板等進行搽洗。除了使用前用紫外線和甲醛滅菌外,還可在使用期間用70%的酒精或3%的來蘇兒噴霧,使空氣中灰塵顆粒沉降下來。無菌操作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在接種4小時前用甲醛熏蒸接種室,並打開其內紫外線燈進行殺菌; (2)在接種前20分鍾,打開超凈工作台的風機以及台上的紫外線燈; (3)接種員先洗凈雙手,在緩沖間換好專用實驗服,並換穿拖鞋等; (4)上工作台後,用酒精棉球搽拭雙手,特別是指甲處。然後搽拭工作檯面; (5)先用酒精棉球搽拭接種工具,再將鑷子和剪刀從頭至尾過火一遍,然後反復過火尖端處,對培養皿要過火烤乾; (6)接種時,接種員雙手不能離開工作台,不能說話、走動和咳嗽等; (7)接種完畢後要清理干凈工作台,可用紫外線燈滅菌30分鍾,若連續接種,每5天要大強度滅菌一次。 接種是將已消毒好的根、莖、葉等離體器官,經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塊,放入培養基的過程。現將接種前後的程序連貫地介紹。 無菌接種步驟: (1)將初步洗滌及切割的材料放入燒杯,帶入超凈台上,用消毒劑滅菌,再用無菌水沖洗,最後瀝去水分,取出放置在滅過菌的紗布上或濾紙上。 (2)材料吸干後,一手拿鑷子、一手拿剪刀或解剖刀,對材料進行適當的切割。如葉片切成0.5cm平方的小塊;莖切成含有一個節的小段。微莖尖要剝成只含1-2片幼葉的莖尖大小等。在接種過程中要經常灼燒接種器械,防止交叉污染。 (3)用灼燒消毒過的器械將切割好的外植體插植或放置到培養基上。具體操作過程(以試管為例)是:先解開包口紙,將試管幾乎水平拿著,使試管口靠近酒精燈火焰,並將管口在火焰上方轉動,使管口裡外灼燒數秒鍾。若用棉塞蓋口,可先在管口外面灼燒,去掉棉塞,再燒管口裡面。然後用鑷子夾取一塊切好的外植體送入試管內,輕輕插入培養基上。若是葉片直接附在培養基上,以放1-3塊為宜。至於材料放置方法除莖尖、莖段要正放(尖端向上)外,其他尚無統一要求。接種完後,將管口在火焰上再灼燒數秒種。並用棉塞,塞好後,包上包口紙,包口紙裡面也要過火。
四、培養
培養指把培養材料放在培養室(有光照、溫度條件、無菌)里,使之生長,分裂和分化形成愈傷組織或進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的過程。 1、培養方法 (1)固體培養法 即用瓊脂固化培養基來培養植物材料的方法。是現在最常用的方法。雖然該方法設備簡單,易行,但養分分布不均,生長速度不均衡,並常有褐化中毒現象發生。 (2)液體培養法 即用不加固化劑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植物材料的方法。由於液體中氧氣含量較少,所以通常需要通過攪動或振動培養液的方法以確保氧氣的供給,採用往復式搖床或旋轉式搖床進行培養,其速度一般為50-100r/min,這種定期浸沒的方法,既能使培養基均一,又能保證氧氣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