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按腳的方法圖片

按腳的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22 13:43:56

怎麼按摩腳

腳底有很多穴位,如果非專業的按摩師可以就用一般的。硬石塊或者詩。專門的按摩棒按摩腳底全局就可以了。

㈡ 按摩腳底的手法順序是什麼

第一招:敲擊腳底,每隻腳分別敲100次。

第二招:雙腳晃動,讓雙腳在空中像騎腳踏車,持續5分鍾。

第三招:赤腳行走。光著腳走路。

第四招:腳底浴光。讓腳底享受日光浴。

第五招:腳底摩擦。雙手放在腳底用力摩擦20次。

第六招:揉搓腳趾。用手握住腳趾揉搓2-3分鍾。

第七招:按壓腳跟。用手指強力按壓腳後跟。

第八招:單腳站立。保持金雞獨立姿勢腳尖站立1-2分鍾。

第九招:踮腳登樓。踮起腳尖爬樓梯。

第十招:腳踩網球。用腳轉動網球刺激腳底。

第十一招:刷洗腳底。洗澡時用刷子刷洗腳底進行刺激。

常按腳部這2個穴位

腎氣始於足底,想要延年益壽,養好腎就是養好生命的本源。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腳底的穴位按摩,幫助養腎這兩個穴位分別是太溪穴、湧泉穴。

太溪穴位於腳腕內側,可刺激腎經。採用指腹按揉的方式進行,按10分鍾,微微感到酸脹感就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生殖泌尿系統的功能。

另外一個穴位為湧泉穴,位於腳底前掌1/3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處。可用雙手握拳,輕緩拍打湧泉穴,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經常敲打湧泉穴,可以起到強腎滋陰的功效。、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腳上有2個穴位是補腎要穴,每天按一按,效果不比吃補品

㈢ ,足底按摩圖

1 湧泉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主治疾病: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 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 、 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 、指壓法治療白發等等。

2 大敦穴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緩解焦躁情緒的指壓法等。

3 太沖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內容。

4 太白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病症: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濕疹。

5 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6 申脈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主治病症:申脈穴的主治病症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

7 丘墟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症狀:丘墟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詳細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使自己能承受不幸指壓法等。

8 昆侖穴

取穴方法: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使頭腦清晰的指壓法。

9 行間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主治病徵: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假性近視。

10 里內庭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主治症狀:里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按摩治療麻疹。

11 下痢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

主治疾病: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鍾,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復15次。

㈣ 初學足部按摩手法24步 一學就會

入門足底按摩技巧24

單無名指扣拳術

單無名指扣拳術就是指施術者一手幫扶受術者的足,另一手半握緊拳頭,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指間關節曲屈,以無名指中節近第1指間關節(近側指間關節)骨間為施力點,作指定頂壓。此方法適用腎上腺素、腎、丘腦和脊髓、人的大腦、心、脾、胃、胰、結腸、腸子、前列腺的位置等足底反射區。

手勢操作鉗法
要點:作業者的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第1、2手關節各曲屈90度圍繞於手心,中拇指微屈後插入到被推拿腳趾與另一腳趾中間做為烘托,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90度,第2手關節的尺側邊(靠小拇指側) 放到要提前准備推拿的腳底反射區上,大拇指指肚緊按在無名指第2手關節的橈側表面,借大拇指手關節的伸屈姿勢輕按無名指第2手關節刺激性腳底反射區。

著力點:靠大拇指手關節的伸屈姿勢推動無名指對腳底反射區使力。中拇指不使力只輔助烘托功效。

應用領域:頸推腳底反射區、甲狀腺腳底反射區。

大拇指腹輕按法
大拇指輕按法就是指以大拇指指肚為發力點開展輕按。此方法適用內肋巴骨、外肋巴骨、支氣管、腹股等腳底反射區。

單無名指鉤掌法
要點:作業者的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手關節曲屈90度圍繞於手心,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第2手關節曲屈45度,無名指末節指肚偏向手心,大拇指手關節微屈,手掌放大,產生與無名指對持的平台式,形近一鐮刀狀。

著力點:無名指第1手關節曲屈90度後端點的橈側(靠大拇指側) 或無名指末節指肚的橈側或無名指第2手關節曲屈45度後的端點。

應用領域:足底反射區、足里側腳底反射區、足兩側腳底反射區。

大拇指推掌法
要點:作業者的無名指、中拇指、右手無名指、小拇指的第1、2手關節微屈,大拇指指肚與其他4對於掌,手掌放大。

著力點:大拇指指肚的橈側。

足底按摩流程
1、含苞未放:把腳擦拭,以後擦抹潤膚油。

2、錦鯉擺尾:兩手橫著敲打兩腳兩側,具有釋放壓力小腿肚肌肉的作用。

3、隔牆有耳:兩手握緊一隻腳,向內稍用勁擠壓成型。

4、丹頂鶴展翅欲飛:兩手在腳面處左右搓熱全部足部,具有循環系統血液的功效。

5、相濡與沫:點住腳底推壓,有利於人體代謝廢棄物。

6、淺嘗輒止:輕刮大腳趾,可以改進頭疼頭暈,促進睡眠。

7、火燒連營:中拇指、無名指骨節輕按腳底穴位,可以緩解胸悶病症。

8、仙人指路:無名指輕刮腳指頭,做到舒筋活絡的功效。

9、重如泰山:兩手輕輕地擠壓成型腳側,能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10、洶涌澎湃:兩手交疊按壓腳背與腳底。

11、足底按摩:兩手輕輕地擠壓成型腳側,能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12、大獲全勝:兩手輕捏腳背穴位,能減輕頭疼頭暈等病症。

㈤ 腳部按摩手法有哪些

按摩腳的手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並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鍾,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

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㈥ 足部按摩的方法有哪些

對於那些住宅旁邊沒有正規沐足店,而自己又對足部按摩情有獨鍾的朋友,不妨試一試家庭自我足部按摩。足摩分泡腳葯水製作、指法、按摩三個部分,這和一般沐足店的程序差不多,聽上去比較復雜,操作起來其實並不難。

好足三分泡

取伸脛草、桂枝、艾葉、地附子、紅花、當歸、蘇木、甘草、沒葯各30克。不必那麼精準,家庭使用,只須用手抓少許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每樣30克的用量足以使用10次。然後將葯物放入葯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煮上1個小時,儲藏待用。

每日洗腳時,在腳盆中倒入熱水,加冷水沖溫,溫度略高於體溫即可,大約45℃左右。然後倒入一小勺煮好的葯汁,比例大約是水的十分之一。但要注意的是,許多人喜歡用很熱的水燙腳,這對腳部有一定的損傷,我們一直建議用溫水泡腳,但要注意保持水溫。而且,腳盆最好比普通腳盆略高,這樣可以保證腳的脛骨以下全部沒在葯水中。時間一般以半小時為宜。

手法最重要

正式的足部按摩師,手法多種多樣。對於家庭保健來說,五種手法,足以自用了。

(1)握拳食指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生殖腺、失眠點等反射區。

(2)拇指點按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喉與氣管及食管、心痛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3)拇指推壓法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4)拇指掐法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干、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5)食指刮壓法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足摩「三大紀律」

足部共有五個反射區:分別為腹腔神經叢、脾臟、腎臟、輸尿管、膀胱。這五個反射區無論在按摩的開始或結束時,都必須加強的五個反射區。

(1)按摩的順序:全足按摩,應先從左腳開始,按摩3遍腎、輸尿管、膀胱三個反射區,再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在按摩時,關鍵點是要找准敏感點,這樣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處就會感到酸痛感覺,才會有療效。

(2)按摩的力度: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則無法忍受,所以要適度、均勻。所謂適度,是指以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

(3)按摩時間:在進行按摩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病種、症狀及其體質,掌握好按摩時間,一般對單一反射區的按摩時間為3~5分鍾,但對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必須按摩到5分鍾,以加強泌尿功能,從而把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總體按摩時間應控制在30~45分鍾。

㈦ 按腳的手法 是什麼

第一招:敲擊腳底 ,每隻腳分別敲100次。

第二招:雙腳晃動,讓雙腳在空中像騎腳踏車,持續5分鍾。

第三招:赤腳行走。光著腳走路。

第四招:腳底浴光。讓腳底享受日光浴。

第五招:腳底摩擦。雙手放在腳底用力摩擦20次。

第六招:揉搓腳趾。用手握住腳趾揉搓2-3分鍾。

第七招:按壓腳跟。用手指強力按壓腳後跟。

第八招:單腳站立。保持金雞獨立姿勢腳尖站立1-2分鍾。

第九招:踮腳登樓。踮起腳尖爬樓梯。

第十招:腳踩網球。用腳轉動網球刺激腳底。

第十一招:刷洗腳底。洗澡時用刷子刷洗腳底進行刺激。

(7)按腳的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常按腳部這2個穴位,對腎臟好!

腎氣始於足底,想要延年益壽,養好腎就是養好生命的本源。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腳底的穴位按摩,幫助養腎這兩個穴位分別是太溪穴、湧泉穴。

太溪穴位於腳腕內側,可刺激腎經。採用指腹按揉的方式進行,按10分鍾,微微感到酸脹感就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生殖泌尿系統的功能。

另外一個穴位為湧泉穴,位於腳底前掌1/3處,足趾跖屈時呈凹陷處。可用雙手握拳,輕緩拍打湧泉穴,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經常敲打湧泉穴,可以起到強腎滋陰的功效。、

㈧ 腳底穴點陣圖

腳步踝關節以下,分布著人體60多個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湧泉穴、大拇趾甲根處的大敦穴、足背側的太沖穴、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的太白穴、內踝後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脈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後方凹陷處的昆侖穴、大拇趾背側的行間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內庭穴、拇趾與第二趾中間的下痢穴。以上這些穴位是腳步按揉或艾灸時的常用穴位。

㈨ 腳底按摩的方法以及步驟

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排泄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復退化的器官機能,預防生病。免打針、免吃葯、療效神奇。如果力氣小,可以借用兩根筷子粗的圓柱性物體或者玻璃球等來幫助按摩,效果更明顯!每個地方按摩2分鍾-5分鍾不等!注意,按摩後,要喝適量的水!1.如果想美容的話,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橫行結腸-下行結腸-S狀結腸,兩個部位各按摩5分鍾,有排毒的功效!2.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內關節出和心臟處,有疏通血管的功效;3.如果有經常性頭痛、風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內兩側,有加深腦部供氧的作用;4.
如果頸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側一點開始到腳躬,,注意,不是腳背,也不是腳掌,是腳的內側部位!有通經絡的功效;5.如果暈車,那就經常揉按無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6.如果孩子厭食,成人食慾不振,那就揉按圖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強胃液分泌;7.如果睡覺後,肩膀疼,那就按摩無名指指根出外側,可以適當擴大范圍揉按;8.腎不好,就按腎,,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則傷內臟!9.失眠。搓腳跟!

㈩ 人體腳部有哪些日常按摩方法

中醫認為,腳是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三條經脈的根分別在腳的6個穴位。腳踝部以下共有66個穴位,佔全身穴位數的10%。人們可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對腳進行按摩。這里介紹兩種按摩法:一是全腳按摩法,先左腳後右腳,用食指近心端第一關節頂端與拇指指腹,按腳底腳內側腳下側腳背的順序按摩全腳,此法不限於某個穴位,面積廣泛易於掌握。二是湧泉穴按摩法,湧泉穴位於腳掌部前1/3的凹陷處,被中醫稱為「腎之源」、「先天之本」。對湧泉穴可摩擦100~1000次,直至腳心微熱為止。

閱讀全文

與按腳的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膜解決方法 瀏覽:485
扯麵的正確方法和技巧 瀏覽:494
文彥博樹洞取球方法好在哪裡 瀏覽:853
四川泡洋姜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97
黑檀手串的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816
延遲滿足實驗研究方法 瀏覽:159
種植業污染解決方法 瀏覽:893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瀏覽:124
孩子學習方法不對該如何 瀏覽:836
艾萊依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799
在家怎麼製作果凍方法 瀏覽:50
關於氮和硫的化學計算方法 瀏覽:627
手環核酸檢測方法 瀏覽:417
高層窗戶封閉的安裝方法 瀏覽:127
嫩肉粉煮牛肉的食用方法 瀏覽:124
關羽上王訓練方法 瀏覽:905
旅行社如何引進客流的十種方法 瀏覽:211
禿頂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628
華為清理手機垃圾方法 瀏覽:940
秒開手機殼的方法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