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冬令進補話膏方
一、冬令進補及膏方的淵源
1、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素問直解》曰:「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要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階段。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葯的作用,可以說是投資少,見效快。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時期,民間常講冬天進補,春天打虎。
2、膏方
內服膏方是湯葯(煎劑)濃縮演變發展而來,凡湯劑治療有效者,皆可熬膏服用。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書於戰國至西漢時期的《黃帝內經》。《內經》中豕膏、馬膏是以動物脂肪為基質,主要外用以治療外、傷科疾病。
膏方由皮膚外敷,逐步發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內服治療疾病,是膏方運用的一大進展,東漢末年,《金匱要略》中的一些所謂「煎」,已與現代膏方的製作方法十分相似,如大烏頭煎、豬膏發煎的製法就是現代一般制膏滋方的方法,這也是膏滋方內服的最早記錄。南北朝《小品方》有單地黃煎,是最早的滋補膏方,唐代《千金方》中有個別「煎」方已與現代膏滋方完全一致,南宋《洪氏集驗方》收載的瓊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時至今日,仍廣為沿用。
膏方發展至明清,已進入成熟階段。明朝膏方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小型方書,或大中型的醫學書籍,均備載膏方。如《攝生秘剖》中收錄二冬膏、玄極膏、山梨膏等方,《赤水玄珠》所載膏方則組成更為復雜。清朝膏方的發展甚為繁榮,上至宮廷,下至民間,良方迭出,運用甚為廣泛,製作也考究繁雜。民間醫家醫案眾多,百家爭鳴,各有特色。
現代,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上海雷允上等葯店均有自製膏滋,如首烏延壽膏、八仙長壽膏、葆春膏、參鹿補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獨特之長,在臨床被廣泛應用,在國內外都享有一定信譽。
二、冬令進補的種類
1、補膏:又稱膏方,是將葯物濃濃地煎湯,再加入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膠質葯物,共同煎熬成膏狀,根據需要,可加入冰糖或飴糖等矯味。服用時,取一湯匙補膏,放在杯中以開水沖服,十分方便,配製補膏最好請醫生根據患者體質與所患疾病,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進行處方,如同量體裁衣一樣,製成完全適合於患者的特點的補膏。
2、葯酒:即將葯物浸酒,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服用後可借酒的葯力,促進葯物療效最大程度地發揮。由於酒性本熱,走而不守,有調和氣血,貫通脈絡,振陽除寒,祛濕散風之效,一般適用於能夠飲酒,體質偏於寒者。
3、葯膳:葯膳是中葯與食物組合後,通過烹調加工而成的美味佳餚,它具有強身延年、防治疾病的功效。食補也應辨證而施,陽熱體質的人不宜多服生薑、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溫性食物,陰寒體質的人,不宜多進水果、冷飲、鴨子、蟶子、蛤蜊等涼性食品。否則達不到進補目的,反而易致疾病叢生。
4、中成葯:中成葯進補是指通過服用具有補益作用的中成葯來達到進補的目的。如陰虛者常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陽虛者常用金匱腎氣丸、右歸丸,氣虛者常用補中益氣湯,血虛者常用歸脾丸等。
在諸多補品中,既體現辨證論治特色,又按傳統經驗特製的膏滋葯,尤適合於冬令進補。膏滋一般以補益之品為主組成,
既講補虛,又兼療疾。處方用葯約在20―30味左右,一料膏滋葯的常用劑量,約相當湯劑20―30帖。其製作步驟是:先用水將葯物浸一宿,然後連煎3汁,過濾去渣,文火濃縮,再加入糖類 (如冰糖、飴糖、蜂蜜等)和膠類(如阿膠、龜版膠等)等配料收膏。
三、膏方的適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進補:原來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節,可以結合它的病症,一邊施補,一邊治病,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作用更大。從目前臨床應用膏方的情況來看,不但內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婦科、兒科、外科、傷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葯,氣血陰陽津液虛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過服用膏方來達到除病強身的目的。
2、亞健康者的進補:現代社會中青年工作生活壓力和勞動強度很大(主要為精神緊張,腦力透支),同時眾多的應酬,無度的煙酒嗜好,長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體的各項正常生理機能大幅度變化,抗病能力下降,從而使機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這就非常需要適時進行全面整體的調理,膏方療法就是最佳的選擇。
3、老年人的進補:老年人,由於它的生理特性,人體的各種機能,都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趨向衰退,而冬令進補,則能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4、女性的進補:對於女性來說,脾胃主全身元氣,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飲食中的營養,充分滋養全身臟器及皮膚腠理,當脾胃正常運轉時,全身的營養不斷得到補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隨之增強,臉部就會紅潤,皮膚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
5、兒童的進補:小兒根據生長需要可以適當進補,尤其是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厭食、貧血等體虛的患兒宜於調補。
四、冬令進補前的准備:
在打算冬令進補之前先要看一看我們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補。
首先,補品服用後要經消化吸收才能起作用,一些腸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狀況很差,甚至濕熱很重,舌苔厚膩,平時吃飯都覺得不太消化,經常腹脹的人,再服用滋補品,必然加重上述症狀。對這些人,醫生往往給予開路葯,先用陳皮、半夏、川朴、枳殼、神曲、山楂等葯,煎湯服用,以運脾健胃,理氣化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其腸胃中的濕熱得以清除,腸胃功能恢復,舌苔干凈,吃東西不覺得脹滿,方能進食補品。有的患者,不存在服用膏滋葯的障礙,那麼也可以不必服用開路葯,可直接服用膏滋葯,做到及時進補。
其次,對一些新近患病的人,首先要將疾病徹底治癒。如病人患有感冒、咳嗽、咯痰,則應先將感冒咳嗽治癒,方能進補。否則,如同閉門留寇,不但補葯吃進去令人難受,反而使感冒咳嗽粘膩難愈。
五、如何辨證運用膏方
1、辨證施補
具有近千年歷史的膏方葯,都是在中醫師悉心診察詢問病人的詳細情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後,在中醫整體調整觀念的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全面考慮體內氣血陰陽的變化後制訂的方劑,具有針對性強,作用明顯全面的特點。
比如氣虛體質的人,表現為神疲倦怠、動則氣喘、飲食無味、脈弱無力等,可以選用由人參、黃芪、茯苓、白術等中葯製成的膏方;血虛體質的人,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健忘、失眠少神、脈細無力等,可以選用由阿膠、熟地、當歸、白芍等中葯製成的膏方;陰虛體質者,表現為形體瘦削、口乾咽燥、渴欲飲水、潮熱盜汗等,可以選用由麥冬、沙參、龜板、枸杞等中葯製成的膏方;陽虛體質者,表現為畏寒肢冷、性慾淡漠、尿頻遺尿、腹中冷痛等,可以選用由鹿角膠、杜仲、蛤蚧、核桃仁等中葯製成的膏方。可見,膏方雖好,使用時亦應區別對待,不可盲目使用。
2、老幼婦男,進補有別
老年人每因氣弱而血行不暢,血液有高粘、高凝和易於血栓形成的傾向。所以老年人進補,要通補相兼,動靜結合。因為「補」為「靜」葯,必須配以健運中州,活血化瘀的「動」葯,才能達到「固本清源」的功效。婦女以肝為先天,補品中須以疏泄肝氣為輔。小兒應以補「後天」為主。所謂「後天」是指脾胃,脾胃健運就能健康成長,正常發育。
六、服用膏方注意點
1、服用時間
整個冬季究竟以何時服用膏方為最好呢?一般來說從冬至日起大約50天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冬至以後的頭九到六九(冬至後第一個九天為頭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為二九,以此類推),或服至立春前結束。如果准備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時間可以適當提前。服用膏方葯時還需要配合飲食調理,勞逸適宜,運動保健等,這樣才能使膏方葯的作用發揮至最佳。
2、服用方法與用量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湯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湯匙,均用白開水沖入,和勻服用。如方中用地黃等滋膩葯或配料膠類劑量較大,則膏滋稠黏,難以烊化,則可以隔水蒸化後服用。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將膏汁含在口中,讓膏汁在口中融化,以發揮葯效。
膏方服用劑量要根據病情或患者的身體情況及葯物性質而決定,尤其是與患者消化功能有著密切關系,一般而言,服膏方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湯匙,約5~10克即可,如果患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為早晚各服一湯匙,以加強其治療效果。
3、膏方禁忌
再服用膏方期間,如因誤食所忌飲食,常能使膏方的療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膏方時,應忌食生蘿卜,因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服膏方時一般不宜用茶葉水沖飲,因茶葉能解葯性而影響療效。如患者屬陽虛有寒者,應忌食生冷飲食;如屬陰虛火旺者,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為哮喘患者,宜忌食蝦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發熱,傷食腹瀉等,應暫時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癒後,再恢復服用膏滋葯,以免「閉門留寇」。
4、儲藏方法
膏滋葯應儲存在瓷罐中亦可搪瓷燒鍋存放,但不宜用鋁鍋作為容器。存放在陰涼處,如冰箱里,避免靠近廚房爐火邊,以防霉。當每天取用膏滋葯時,不要每次換一隻湯匙去掏,以免每天將水分帶進罐里,促使發霉變質。應該放一隻固定的湯匙在罐里。
七、膏方的特殊功用
(一) 減肥
中醫古代文獻中記載 「令人瘦」和「消人脂肉」的觀點,記錄了中葯的消脂肪效果。一些中葯具有養陰清熱、清熱利濕、潤腸通便、益氣健脾、利水滲濕、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等作用,可以促進脂肪代謝、降低血脂、抑制代謝、降低體重及改善心悸氣短等作用。如海藻、昆布、荷葉、澤瀉、大黃、赤小豆、薏米、綠豆、魔芋、山葯、茶葉等。
(二)美容
中醫美容以其方法多樣、形式靈活而光艷世界。具有擴張皮膚毛細血管,加快血液循環,營養、抗炎、調節皮脂腺、殺菌、美白等功效,常見有蘆薈、當歸、枸杞子、山葯、蓮子、百合、紅棗、地黃、桃仁、胡麻、杏仁等。
(三)安神
中葯安神具有安眠葯沒有的優點,即不會成癮,也不會產生依賴性的特點,故失眠症者選用中醫中葯進行辨證治療是一很好的治療方法,常用如硃砂、磁石、龍骨、酸棗仁、琥珀、遠志、合歡皮、珍珠母、大棗等。
(四)調節免疫
葯理實驗發現,膏方中常用的黨參、黃芪、白術等補益葯能增強機體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肉桂、仙茅、菟絲子等有促進抗體提前形成的作用,玄參、天冬、麥冬、沙參等有延長抗體存在時間的作用。
(五)清除自由基
人參、五味子、首烏、靈芝等中葯具有抗氧化作用,表現在其可以提高SOD水平,降低LPO水平和脂褐質在細胞內的堆積,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另外一些實驗也表明,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等補腎類中葯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作用,可減少癌變的誘發因素。
(六)增強內分泌的調節功能
服用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溫腎等葯,能促進腎上腺皮質的分泌,巴戟天、肉蓯蓉、鎖陽、杜仲、蛇床子等有促進性腺機能,類似性激素樣作用,鹿茸、仙靈脾還能促進精液的生長和分泌,滋腎陰葯如生地、女貞子、菟絲子、補骨脂等能糾正神經內分泌代謝失調而產生減肥及促排卵的作用,實驗表明,補腎葯是通過性腺軸、腎上腺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調節而發揮作用。
(七)調整中樞神經功能
首烏、人參、黃芪、當歸、知母等中葯對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制有良好的調節作用,能提高智力和加強思維能力,延緩聽力下降以及對皮膚感受的識別力。
(八)促進物質代謝
許多補虛的中葯均有促進物質代謝作用,如人參、淫羊藿、肉蓯蓉、靈芝、黃芪、鎖陽、菟絲子、生地、麥冬等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質、核糖代謝的作用,生地、黃精、山葯、花粉、人參、知母、蒼術等有調節糖代謝的功能,人參、首烏、女貞子、蒲黃、鬱金、決明子等可用來防治脂肪代謝紊亂,防治肥胖和動脈硬化。
(九)改善血液循環
眾多的活血中葯,如丹參、川芎、赤芍、蒲黃、當歸等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改變高黏狀態,改善人體的高黏血症。高黏血症可導致微循環障礙,促使人體患病和衰老。
(十)預防基因突變
由於老年人適應能力和免疫力下降,應激反應降低,易引起基因突變,最終導致癌腫的發生或機體的衰退,而中葯人參、刺五加、白術、黨參、玉竹、淫羊藿等均有抗基因突變的作用,從而可延緩衰老的產生。
此外,膏方的常用中葯還具有降低血脂和血壓,強心利尿,鎮痛鎮靜,調整胃腸,促進骨折癒合等功能,由此可見,膏方對人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防治疾病和延緩衰老方面有著重大的潛力和優勢。
② 冬令膏方,默默助你健康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2848 篇文章
自然界春夏秋冬的氣候、節氣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很大,也是多方面的。如春夏季節,陽氣升發,氣血趨向於表,腠理開泄,人體容易汗出;秋冬之季,陽氣收藏,氣血趨向於里,人體肌膚腠理緊密,汗出少,說明四時與人體氣血運行變化相關。四時季節變化與某些慢性疾病發生和發展也有關系,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多在秋末冬初和氣候突然變化時發生;在冬春季節變化之時、人體抵抗力下降,某些細菌病毒侵入人體,引起各種感染性疾病等。這就告訴我們,遵循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規律,調攝精神,達到氣血陰陽的相對平衡。因此,中醫 養生 強調的是「天人相應」,「天人合一」。飲食起居與自然氣候季節相應,根據個人體質適時服用調節氣血之劑,糾正人體失衡狀態,達到「陰平陽秘」。自然規律中秋收冬藏,對應人體,冬季也是人體精氣進行補益儲藏的最佳時節。俗話說,「冬令進補,來春打虎」就是冬天要積極進行補益、調理身體,來年抵抗力增加,促進身體康復。那冬季如何進補呢?除了飲食調理,葯物糾偏外,中醫 養生 中更為重要的角色就是膏方 養生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談談冬令膏方。
一、冬令膏方的由來
膏方又稱煎膏,「膏」字有「潤澤」之意,又因為膏方有「營養五臟六腑之枯燥虛弱者」的作用,俗稱膏滋。中醫膏方源遠流長,在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膏方的記載。膏方經過歷代中醫醫家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研製,已經成為現代中醫臨床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現在「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黃帝內經》有雲:「冬三月,此謂閉藏……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為冬季生機潛伏,萬物蟄藏,如蟲獸蟄伏、樹葉凋落。在冬季,萬物精氣內藏,人體作為自然界有機環境中的一部分,亦是如此。《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黃帝內經》更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法。冬季精氣的儲藏是次年春日陽氣生發、生長的內在基礎。冬令進食膏方,順勢而為,有利於把精華物質儲存於體內,增加機體精、氣、血的儲備,增強機體抗病祛邪的能力,也就是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是中醫治病中強調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從而減少冬春季節感染性疾病發生,減輕慢性疾病的發展等。
二、膏方是怎麼組成的?
一般膏方分為兩大類:成方膏方和個體膏方。成方膏方是針對一群人進行統一配方,統一流程熬製成膏,劑型固定,批量生產,如瓊玉膏、八珍膏、川貝枇杷膏等,臨床有較好療效,也被許多老百姓接受使用。個體膏方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醫師根據患者病情情況,經過辨證論治,精心組織方葯組成,經加工機構精心加工而成。這種量身定製的個體膏方療效確切,能起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作用,這種也是冬令選擇最多的膏方。個體膏方是根據疾病特點和個體體質特點精心選取中葯飲片和高檔葯材,再加上膠類和糖類以及起到調理功能的食品等,經過浸泡、煎煮、過濾、濃縮、收膏等工序制備而成。滋補飲片有益氣、補血、養陰或溫陽等功能,常見飲片有人參、黃芪、當歸、熟地、麥冬、枸杞等等。對症葯是針對患者當時主要病症的葯物,兼顧祛病和滋補。膠類一則在制備過程中收膏時用,另則具有滋補作用,如阿膠養血止血、滋陰潤肺,鹿角膠可溫腎助陽、生精補髓等。糖類主要為了改善口感,另外可補中緩急。膏方具有葯物濃度高,所需服用劑量少,服用儲存方便等優點。隨著大眾的 養生 保健意識的增強,冬令膏方也越來越受到大眾青睞。
三、膏方的作用
1.膏方重在調養,而非治急,作用緩慢
許多人在服用膏方時期望達到葯到病除的神效,對此有諸多誤解,比如「為何我吃了膏方之後跟以前相比並無差別」、「為何吃了膏方病症卻未見好轉」……膏方旨在利用這一特殊的中葯劑型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調養作用,其作用和緩,並非立竿見影,所以需要長期堅持服用,徐徐圖之。
2.補益為主
膏方中分量最重的是補益葯,最主要的作用是補虛強身,扶正固本。另外加用一些運脾化濕的中葯輔助葯物運化以防礙胃。補益是針對虛損而言,亞 健康 人群、罹患長期慢性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虛損。膏方可根據氣血陰陽的虛損程度不同而投以不同的補益葯。
3.重在調理平衡,以達到陰平陽秘
中醫理論認為,人的生命活動以陰陽臟腑氣血為基礎,陰陽臟腑氣血平衡則體健,失衡則病生。亞 健康 和疾病的發生歸根於體內氣血陰陽失衡。膏方可以利用中葯的偏性來糾正人體氣血陰陽的失衡,達到「陰平陽秘」,逐步向愈。
四、服用膏方有何禁忌?
首先,服用膏方是要忌生冷、油膩、辛辣等難消化或刺激性強的食物。同時根據不同體質和不同的處方,對食物的忌口應有所不同:如含人參、西洋參等的膏方忌食蘿卜;陽虛體質者,忌食螃蟹、瓜果等寒性食物;陰虛體質者,進食牛羊肉、蔥姜蒜等溫熱之品。
其次,在服用膏方期間, 若發生感冒、發熱、咳嗽、腹痛腹瀉或急性疾病時, 要及時停止服用,因為此時屬於外邪侵入,邪氣較為亢盛時,為防止「閉門留寇」,避免膏方滋補助邪。
最後強調一下,由於疾病病機千變萬化、人體體質也有階段性差異,不可自行決定常年累月不更膏方服用,另外,服用膏方期間如出現不適要及時就診和調整方葯。
五、哪些人群適宜服用膏方?
膏方可以應用於各種慢性疾病患者中,對於亞 健康 人群、手術後恢復期以及個體體質偏頗者也適宜服用膏方。
1.慢性疾病人群
在冬季來臨之際,很多需要長期服葯的慢性疾病人群選擇服用膏方。由於這類人群體質較為固定,其服用的膏方可根據自身體質和疾病的需要,著重向疾病傾斜,提高膏方中針對病症的葯量。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這部分人群而言,服用膏方並非直接作用於疾病本身,而是著重補虛培元,扶正固本,增強人體正氣和抗病能力。故不能以膏方完全代替長期的西醫治療。
2.手術後恢復期人群
手術本身耗傷氣血,術後一段時間患者多人體虛弱、氣血不足,需要調理,補充氣血,恢復精氣神,膏方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補益手段。根據患者術後虛損程度和何種物質虧損,予以合理配製中葯飲片,製成膏方,恢復體力,可以收到較好療效。
3.亞 健康 狀態人群
亞 健康 人群是處於 健康 與疾病之間的一類人群。現如今,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以及不 健康 的生活習慣,導致此類人群大幅度上漲。膏方可及時調整氣血陰陽失衡,使人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4.中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逐步退化。因此中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可在冬令進補膏方,以達到益壽延年,防止衰老的目的。
六、哪些人群不適宜服用膏方?
膏方具有良好的 養生 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但並不是人人均可服用膏方。以下人群不適宜服用膏方。
1.沒有疾病的青壯年
中葯各有偏性,若本身不存在氣血陰陽失衡、不適症狀和疾病,盲目服用膏方反而會打破原有平衡,引起不適。
2.體質 健康 的小兒
很多家長 養生 保健之心過勝,給孩子進食膏方。一方面小兒脾胃虛弱,膏方多為滋膩之品,易阻滯脾胃氣機,致使痰濕內生、食慾不佳。另一方面,盲目進食膏方可能會導致性早熟。
3.其他
各類疾病的急性發作期,如哮喘急性發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期,冠心病不穩定期,高血壓未的良好控制時等等均不能盲目服用膏方。
小貼士
(一) 服用方法:
1.一般宜空腹服用, 1日2次,每次1~2勺。溫開水化開後服用或直介面中噙化。冬令膏方偏滋補,服用劑量應遵循逐步遞增的原則,由少至多,以使脾胃逐步適應。
2.對於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痰濕阻滯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建議先服用開路方1~2周。
(二)服用膏方「兩原則」
1.「一人一方」原則:不同的人由於體質、氣血陰陽失衡的性質和程度不同,遣葯組方也不盡相同,需遵循一人一方。
2.「過猶不及」原則:要正確看待補法。膏方也是葯,各具偏性。不可小病大補,更不能在沒有虛損的情況下濫補。
作者:上海中醫葯大學 碩士研究生 王柳
上海中醫葯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主任醫師 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