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級財務會計商譽怎麼算
商譽的整體評估可採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割差法。
1、超額收益資本化法是把被評估企業的超額收益經本金化還原,來確定該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為:
商譽價值=企業預期年超額收益*適用的本金化率
其中:企業預期年超額收益=企業預期年收益額-(該企業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行業平均收益率)
或:企業預期年超額收益=該企業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該企業預期收益率-行業平均收益率)
企業預期收益率=企業預期年收益額/企業個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100%
在對經營狀況好,收入穩定的永續性企業商譽進行評估時,可採用此方法。
2、收益割差法的基本公式:
商譽的評估值= 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含可確指資產)
(1)商譽有哪些計量方法擴展閱讀:
採用資本化率把企業超額收益還原求得商譽價格的,而資本化率實際上又是投資(投入資本)報酬率,企業超額收益經過還原所得的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本額。
所以,應把商譽的價格看作為資本化價格。商譽的值有正值,但當企業虧損時,或企業收益水平低於本行業平均獲利水平時,商譽也可有負值。
商譽的評估方法取決於對商譽含義的理解,商譽價值量的大小是通過企業的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而它又屬於集合性、附著性強的一種無形資產,只能採取整體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確指的無形資產那樣單項進行計算。
超額收益法原理:
這一方法運用企業收益超過行業平均收益部分並加以資本化來對商譽的價值進行估算。
可按下列程序進行估算:
1、對企業單項有形資產和單項可確指無形資產進行評估,將它們加總而得出企業單項資產值總和;
2、收集估算行業平均資金收益率;
3、把企業單項資產評估值總和乘以行業平均資金收益率,取得按行業平均的收益水平計算的企業各單項資產總和所創的收益值;
4、以企業過去若干年收益為依據,預測未來的年平均收益值;
5、用企業未來的年平均收益值減去企業各單項資產總和所創的收益值,就是企業由商譽創造的超額收益;
6、選用適用的資本化率把企業年超額收益還原,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產額,即商譽的評價值。
Ⅱ 自創商譽的自創商譽的計量方法
商譽雖然符合企業資產的定義,但又不同於企業的其他資產,因其產生與發揮效益與企業整體密不可分,無法單獨存在,商譽的價值一般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甚至根本沒有為形成商譽價值而支出。目前,自創商譽的計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超額收益現值法。該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商譽的本質——能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因而未來每年超額經濟利潤現值之和就是企業自創商譽的評估價值。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因為影響商譽不確定因素很多,而且很復雜,所以商譽未來每年能給企業帶來多少超額收益是很難准確估計的。另外商譽存續期也無法預計,人為確定商譽的折現率也失合理性。最後,折現率也容易為人為所操縱,因為影響折現率的因素包含同行業之間平均利率,銀行存款利率水平和通貨膨脹的影響程度。
有人認可第二種方法即將企業已經實現的超額收益和差值形成出來,即商譽價值=企業整體價值-單項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之和。因為,企業整體價值可以由某一時點上企業整體可轉讓價值來確定,而單項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可按現行市價或重置成本來確實。(假定目前公允價值的確認來計量的原則與技術較成熟),但是我國目前股票市場存在許多不規范的地方,對公司整體價值的評估應採取合適的方法。當然企業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來選擇。
Ⅲ 並購企業商譽的初始計量與後續計量中,是否可以引入資產評估事務所之類的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企業評估
並購企業商譽的初始計量與後續計量中,,不可以引入資產評估事務所之類的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企業評估。
企業合並商譽的計量
(1)商譽的初始計量。
商譽初始成本的基本計量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超額收益法,另一 種是超額成本法。超額收益法是將商譽視為企業獲取未來超額收益的能力,依據的是「 一項資產的價值等於它所創造的未來收益的折現值」的會計理論觀點,認為由於商譽為 企業所創造的是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以上的超額收益,所以這種超額收益的現值可以作 為對商譽價值的一種計量。這種方法符合商譽的經濟實質,所取得的計算結果也應更貼 近於會計理論意義的商譽價值,但其最大的缺陷在於缺乏可驗證性。使用該方法必然要 面臨預測企業未來的贏利能力,估計企業賺取超額收益的持續時間以及選擇確定恰當的 折現率等問題,整個實施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地做出人為的假設和判斷,因此其計量結果 的可靠性較差。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可用於自創商譽的計量,也可用於外購商譽的計 量。超額成本法是以購並時的購買成本與購入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 確認商譽的價值。與超額收益法相比,超額成本法的優點在於其更為客觀、可靠和易於 驗證,因而也更容易為傳統的會計模式所接受。在這種計量方法下,商譽只有在企業被 收購時才予以確認和計量。
(2)商譽的後續計量。
商譽的後續計量方法主要有:
1)將商 譽立即注銷。先把商譽記錄為一項資產,隨後予以注銷。這種方法曾在英國使用,現已 取消;
2)對商譽在有效的使用年限內進行攤銷。對商譽進行攤銷的理由:一是商譽的 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需要合理攤銷;二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應 將商譽成本在其受益期內合理分攤;
3)對商譽不攤銷但進行價值減損評價。這種觀點認 為,由於自創商譽的存在,商譽的價值不會下降,新的商譽會重置舊的商譽,在新的商 譽費用化的同時攤銷舊商譽,會造成費用重復確認。另外,任何攤銷方法和攤銷期限的 選擇都是缺乏客觀性的。商譽攤銷不能保證決策有用性,不能真實公允地反映 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只有不攤銷商譽而進行減值測試才是比較 合理的做法。
4)攤銷和減值並用。將商譽確認為資產,對其耗費和損耗應通過攤銷來反 映。但是有一部分商譽是非消耗性的資產而具有無限壽命,這部分商譽不應攤銷,只能 對其進行價值減損評價。如果對所有的商譽都進行攤銷,會降低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商 譽的有效壽命和它被耗費的方式都是難以預計的,而其攤銷又依賴於這些預計。因而, 任一期間攤銷的商譽都只是對該期間商譽價值下降的估計,商譽攤銷的局限性可通過對 商譽價值進行減損評價來彌補,即對商譽進行攤銷的同時進行商譽價值減損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