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算:如藉助於計算軟體PKPM、天正結構、ANSYS、SATWE、SAP、TAT 等等;
手算:手算都是近似計算,比較准確快速的首推內力連續代入法(即迭代法或叫卡尼法)、其次彎矩分配法、分層法及D值法等。
Ⅱ 框架結構柱中柱的軸力及彎矩設計值是如何得出的
1、如果不用計算軟體,必須用手算。
2、手算步驟:①從結構體系中抽取擬計算的平面框架計算簡圖,因手算時需將空間體系按照力學原理轉為平面,分別對橫向框架、縱向框架進行計算,直接對結構空間體系做手算是幾乎不可能的;計算簡圖中包括跨度、跨數、柱高、荷載、樑柱剛度等;②在計算簡圖上用迭代法(對框架計算方法較多,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迭代法)進行內力計算,計算完成後,就能得出你需要的柱的軸力及彎矩值,還包括梁的內力值。
Ⅲ 結構設計涉及到的計算有哪些
結構設計中,首先要明白結構模式,框架還是磚混,或者純剪,框剪,然後是確定基礎形式。
最常見的是框架結構,其中涉及到的計算主要有,主體結構的計算,包括梁,板,柱的配筋等(注意要根據幾種《規范》選擇混凝土的標號和鋼筋的級別配筋),一般使用PKPM結構計算軟體,然後根據建築主體軸向荷載和基礎形式(基礎形式很多,計算方法也不一樣,選擇基礎形式要根據第三方或設計院提供的地質資料)計算基礎配筋。最後是樓梯及其相關的細部節點(根據建築圖所給出的做出計算,一般是手算配筋)
其他結構模式的建築大概涉及到的計算也是這些,大同小異。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框架結構的計算用什麼方法
一般現在都用軟體計算。
PKPM是比較常用的軟體,出圖也比較規范。
計算的畫看課本吧,上面介紹的很清楚。我好久沒看課本了。
算抗震可能有底部剪力法和陣型分解法,PKPM的SATWE是按有限元陣型分解法計算的。
Ⅳ 框架結構建築中各梁和各柱的計算方法
手算框架結構,分層法、彎矩分配法、D值法都不及卡尼法(即迭代法又叫內力連續代入法)快捷准確的算出彎矩,再用桿件兩端彎矩來修正梁端剪力,用桿件兩端彎矩來計算柱端剪力。
電算框架結構,一般都用有限元法。
Ⅵ 計算框架結構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哪兩種
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應譜法
Ⅶ 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下常用的內力分析方法有哪些
框架結構水平荷載作用下得計算方法有如下幾種:
1,反彎點法.適用范圍是橫梁線剛度與柱剛度之比大於等於3時,且假定樓板為剛性.底層柱反彎點距下端為2/3層高,其餘各層柱子的反彎點在柱中點位置.反彎點處的彎矩為0,剪力不為0.
2,D值法,也叫做修正後的反彎點法.柱的反彎點高度取決於框架的層數,柱子所在的位置,上下層梁的剛度比值,上下層層高與本層層高的比值以及荷載的作用形式等.反彎點位置確定後,柱剪力,彎矩的計算與反彎點法相同.
3,門架法,門架法假定樑柱的反彎點位於它們的中點處,柱中點處的水平剪力按各柱支承框架梁的長度與寬度之比進行分配.
Ⅷ 框架結構計算方法分層法、反彎點發概念
分層法:
將框架結構沿高度分成若干無側移的開口框架,並以每層的全部框架梁以及與其相連單飛框架柱作為該層的計算單元;根據各層樑上的豎向荷載,分別計算各梁的古段彎矩,計算梁、柱的線剛度和彎矩分配系數。各個節點的彎矩根據相鄰桿件的線剛度進行分配;梁和底層柱的傳遞系數均按遠端固定支座取為1/2,其餘柱由於將彈性支承簡化為固定端,因此傳遞系數改用1/3。分層法適用於計算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柱等高的框架。目的是得出框架節點各桿端的彎矩,彎矩有分配系數,荷載效應組合有各種荷載的分項系數、過去也曾提過抗力的分項系數(其倒數就是現在的結構重要性系數)。
反彎點法:
豎向荷載為主時,框架分析得到的彎矩圖里,框架柱腳彎矩和柱頂的彎矩方向是相反的,一正一負經過零,零點位置叫反彎點,反彎點都位於柱中點附近。反彎點法是一種手工計算的簡化近似計算方法之一種。適用於規則框架。就是利用這個(反彎點都位於柱中點附近)特性,設每層柱子中點彎矩為零,把多層框架截成每層每層的計算簡圖來計算。
特點1:各桿的彎矩為直線分布
特點2:在固定端處,角位移為零
特點3:同層各柱具有相同的層間位移
性質:
風荷載或水平地震對框架結構的作用,一般可簡化為作用於框架節點上的水平集中力,其受力與變形具有如下特點:
(1)各桿的彎矩為直線分布,且每個桿均有一個零彎矩點即反彎點;
(2)在固定端處,角位移為零,但上部各層節點均有轉角存在,節點的轉角隨樑柱線剛度比的增大而減小;
(3)如忽略梁的軸向變形,同層內各節點具有相同的側向位移,同層各柱具有相同的層間位移。
鑒於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具有上述受力變形特點,如能求出各柱的反彎點位置及反彎點處的剪力,就可以利用靜力平衡條件求出各桿件的內力。因此解題的關鍵是確定各柱反彎點的位置及反彎點處的剪力。
應用:
1、計算假定
梁的線剛度與柱的線剛度之比無限大(ib/ic≥3)(柱上、下端無轉角)
梁端彎矩按左、右梁的線剛度分配,並滿足節點平衡條件(規定了梁的彎矩計算)
2、反彎點位置
底層:距支座2/3層高處
其餘層:1/2層高處
3、剪力在各柱中的分配
層間剪力按各柱的抗側移剛度在樓層的各柱中分配
柱的抗側移剛度
Ⅸ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可近似地採用分層法。
在進行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時,可假定:(1)作用在某一層框架樑上的豎向荷載對其他樓層的框架梁的影響不計,而僅在本樓層的框架梁以及與本層框架梁相連的框架柱產生彎矩和剪力。(2)在豎向荷載作用下,不考慮框架的側移。
計算過程可如下:
(1)分層:分層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為固定端支承,
(2)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用彎矩分配法或迭代法進行計算各個獨立剛架單元。。而分層計算所得的各層梁的內力,即為原框架結構中相應層次的梁的內力。
(3)疊加:在求得各獨立剛架中的結構內力以後,則可將相鄰兩個獨立剛架中同層同柱號的柱內力疊加,作為原框架結構中柱的內力。
疊加後為原框架的近似彎距圖,由於框架柱節點處的彎矩為柱上下兩層之和因此疊加後的彎距圖,在框架節點處常常不平衡。這是由於分層計算單元與實際結構不符所帶來的誤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對節點,特別是邊節點不平衡彎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