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手術室細菌培養檢測方法

手術室細菌培養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5-03-29 03:33:18

『壹』 內鏡消毒效果監測采樣方法有哪些

4.1消毒內鏡采樣
4.1.1采樣方法:
4.1.1.1監測采樣部位為內鏡的內腔面。
4.1.1.2 用無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應中和劑的緩沖液,從待檢內鏡活檢口注入,用15ml無菌試管從活檢出口收集。及時送檢。
4.1.2 菌落計數:將送檢液用漩渦器充分振盪,取0.5ml,加入2隻直徑90mm無菌平皿,每個平皿分別加入已經熔化的45℃-48℃營養瓊脂15ml-18ml,邊傾注邊搖勻,待瓊脂凝固,於35℃培養48小時後計數。
4.1.3 計算:兩平皿平均菌落數×20
4.2滅菌內鏡及附件
4.2.1腹腔鏡、宮腔鏡、膀胱鏡、關節鏡、腦室鏡等。
4.2.2 內鏡附件: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
4.2.3采樣地點:生物安全櫃、手術室、無菌室等。
4.2.4采樣方法:用無菌棉拭子塗抹後,剪去手接觸部分,放入10ml采樣液的試管中。及時送檢,2小時內檢測
4.3致病菌檢測:將送檢液用漩渦器充分震盪,取0.2ml分別接種90mm血平皿、中國蘭血平皿和SS平皿,均勻塗布,35℃培養48小時,觀察有無病菌生長。
4.4增菌:SCDLP(金葡、銅綠假單胞)、 葡萄糖肉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SF(亞硒酸鹽增菌液)、GN(志賀氏增菌液)、乳糖膽鹽發酵管。
4.5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
5. 結果判定
5.1消毒後的內鏡合格標准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能檢出致病菌;
5.2滅菌後內鏡合格標准為:無菌檢測合格。
5.3 內鏡結構復雜,關節多、孔道細長 (2--6英尺,直徑 幾毫米),
5.4.使用時, 易沾掛血液、黏液、組織、排泄物等。
5.5.胃鏡在應用後,可有105-1010cfu/mL的生物負載。
5.6.支氣管鏡在清洗前, 平均負載為6.4×104cfu/mL。

閱讀全文

與手術室細菌培養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班主任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瀏覽:287
電視機手柄插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19
怎樣鍛煉口才的方法 瀏覽:191
冬天讓自己暖和的方法圖片 瀏覽:302
妊娠霜使用方法 瀏覽:273
qq華夏頭標亮度解決方法 瀏覽:134
氣缸壓力表使用方法 瀏覽:329
中頻電療儀使用方法 瀏覽:386
抖音模仿教學方法 瀏覽:794
鋼結構扭矩扳手調節方法視頻 瀏覽:14
連接電腦和列印機方法 瀏覽:491
鵝卵石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342
波紋管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621
地災怎麼自救方法 瀏覽:887
三點五乘以四點六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99
老咳嗽最快解決方法 瀏覽:571
道家快速補精氣神的方法 瀏覽:909
少油少鹽無糖食用方法 瀏覽:84
榴槤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瀏覽:525
胃炎快速止痛治療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