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鹼性過強導致乳化現象的解決方法

鹼性過強導致乳化現象的解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0 17:42:36

A. 乳化現象的解決

把乳化的萃取液超聲,但只能消除一小部分,請問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大量消除乳化嗎
可以將乳化層先單獨分出,而後繼續加入乙醚繼續萃取,乳化現象即可明顯改善,分出的乳化層可以通過靜置過夜,或離心,或抽濾(必要時可通過硅藻土濾過以破壞乳化層),有時加入Nacl或少量乙醇也可破壞乳化層。
我用過乙醚萃取,用的比例為1:5,很少發生乳化,只是有一兩個出現過這種狀況,但是離心後就完全破乳了(大過2000r就可以破乳了),但是不知道萃取效果是否會有影響。我覺得可能是你乙醚的比例太小,建議提高比例,最好大於1:3
你可以嘗試一下下面的辦法,應該有用的。
1.長時間靜置,一般可一分離,但浪費時間。
2.水平旋轉搖動分液漏斗,可將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緩慢地旋轉搖動,這樣可以消除界面處的乳化層。
3.用濾紙過濾,用質地密緻的濾紙,減壓過濾。過濾後會比較容易分層和分離。
4.加熱,將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溫熱至50℃,有利於分層。
5.補加水或溶劑,再水平搖動
向乳化混合物中緩慢地補加水或溶劑,再進行水平旋轉搖動,則容易分成兩相。至於補加水,還是補加溶劑更有效,可將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試管中預先進行預試。
6.加乙醇,在乳化液中,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緩緩搖動,則可促使乳化液分層。但是萃取劑中混入乙醇,由於分配系數減小,有時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7.離心分離
將乳化混合物移入離心分離機中,進行高速離心分離。
8.加無機鹽及減壓,加入食鹽、氯化鈣等無機鹽,使之溶於水中,可促進分層。

B. 如何處理「乳化現象」

(一)長時間靜置


將乳濁液放置過夜,一般可分離成澄清的兩層.


(二)水平旋轉搖動分液漏斗


當兩液層由於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時,可將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緩慢地旋轉搖動,這樣可以消除界面處的「泡沫」.促進分層.


(三)用濾紙過濾


對於由於有樹脂狀、粘液狀懸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現象,可將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質地密緻的濾紙,進行減壓過濾.過濾後物料則容易分層和分離.

C. 求大神解,如何解決萃取和洗滌中遇到的乳化現象( 加酸加鹼,加熱,加飽和食鹽水,靜置。 )

1.靜置。
2.加鹽。
3.加酸鹼。
4.稍微搖晃。
5.用玻璃棒攪下乳化部分。
6.對著乳化部分用電吹風吹熱風加熱下。

D. 如何處理乳化現象

預防乳化比事後消除更加重要.如果開始時只將提取液慢慢地滲入被提取液中,或只是輕輕地旋盪.乳化的傾向是能被抑制的.長時間勻緩的混合,而在圓燒瓶中利用磁棒攪拌來進行液-液萃取.這樣做,兩相間的界面很小,為達到平衡,甚至需要攪拌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之久,但為了防止頑固的乳化,這樣做還是值得的.當發現被提溶液中存在懸浮固體時,最好在提取之前就加以過濾.
至於消除乳化,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長時間靜置
將乳濁液放置過夜,一般可分離成澄清的兩層.
(二)水平旋轉搖動分液漏斗
當兩液層由於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時,可將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緩慢地旋轉搖動,這樣可以消除界面處的「泡沫」.促進分層.
(三)用濾紙過濾
對於由於有樹脂狀、粘液狀懸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現象,可將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質地密緻的濾紙,進行減壓過濾.過濾後物料則容易分層和分離.
(四)加乙醚
比重接近l的溶劑,在萃取或洗滌過程中,容易與水相乳化,這時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將有機相稀釋,使之比重減小,容易分層.
(五)補加水或溶劑,再水平搖動
向乳化混合物中緩慢地補加水或溶劑,再進行水平旋轉搖動,則容易分成兩相.至於補加水,還是補加溶劑更有效,可將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試管中預先進行試探.
(六)加乙醇
對於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緩緩搖動,則可促使乳化液分層.但此時應注意,萃取劑中混入乙醇,由於分配系數減小,有時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七)離心分離
將乳化混合物移入離心分離機中,進行高速離心分離.
(八)用電吹風加熱乳化層
(九)加鹽

E. 水解反應為什麼會乳化

一般情況下水解都在鹼性條件下完成,溫度過高,攪拌時間過長。對於水解反應乳化影響比較大,鹼性過強也是一方面,解決乳化的方法可以適當降低溫度,通二氧化碳中和,即可解決!哈哈!!!

F. 破乳化的方法有哪些

破乳化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長時間靜置,這需要耐心。

2、搖動分液漏斗,使其中液體形成漩渦,等到靜置時,大部分泡沫會沉降下來。

3、補加溶劑。這個比較有講究,當你要的有機溶劑在上層,最好補加密度較小的乙醚,否則就補加密度較大的二氯甲烷或者氯仿。

4、加入適量的乙醇。若是因鹼性而產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酸破壞或採用過濾方法除去。

5、加入無機鹽或其飽和溶液。包括飽和食鹽水,硫酸銨,氯化鈣等等。

6、加酸鹼調節水相的pH值,最好使其接近中性。

7、將乳化層上離心泵分離,若是由於兩種溶劑(水與有機溶劑)能部分互溶而發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電解質(如氯化鈉等),利用鹽析作用加以破壞。另外,加入食鹽,可增加水相的比重,有利於兩相比重相差很小時的分離。

8、將乳化層在鋪有硅藻土的布氏漏鬥上抽濾,濾液自然清涼透明,分為兩層。不過如果乳化層含有太多的水,抽濾會非常緩慢,並且有可能抽穿濾紙,強烈建議在硅藻土下面墊雙層濾紙!

9、加熱,溫度要控制好,加熱以破壞乳狀液,或滴加幾滴乙醇、磺化蓖麻油等以降低表面張力。實在不行就梯度上升找到最適合的溫度。

G. 在鹼性比較強的情況下萃取很容易出現乳化現象。請問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謝謝

主要是用二氯甲烷萃取時容易發生這個現象。
使用乙酸乙酯在20℃以下,最好10℃以下萃取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有時乳化是因為裡面有少量固體及粘的東西,在布氏漏斗里鋪一點硅藻土濾一次,有時也能好分的多。
四氫呋喃也行,用於非常強的鹼性情況下,就是得用固體氯化鈉進行乾燥。注意不是無水硫酸鈉!

H. 溶劑做萃取時如何消除乳化現象一般有哪幾種實用的方法

在萃取時碰到乳
化現象實在常見,
乳化現象主要是由於所萃取物的酸鹼度過強,或者所用溶劑密度過於接近,或者
所萃取溶液有較大的粘度造成的,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乳化,我們可以用不同方
法予以消除,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方法
1,長時間靜置,一般會管用,但對於沒有耐心的同學,或者著急趕進度的同學不適用。
2,搖動分液漏斗,使其中液體形成漩渦,等到靜置時,大部分泡沫會沉降下來。
3,補加溶劑。這個比較有講究,當你要的有機溶劑在上層,最好補加密度較小的乙醚,否則就補加密度較大的二氯甲烷或者氯仿。
4,加入乙醇。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這一招對表面活性劑類型的溶液非常管用,不過一定適可而止,不能多加哦。
5,加入無機鹽或其飽和溶液。包括飽和食鹽水,硫酸銨,氯化鈣等等,剛才師姐已經建議了,不再多說。
6,加酸鹼調節水相的pH值,最好使其接近中性。估計這一方法對剛才哪位同學會有幫助,你的體系中有KOH,用稀鹽酸或者飽和氯化銨中和一下,估計會好起來。但是這一操作要控制好量,不可加過頭,特別是所分離物品種有對酸鹼敏感的基7,以上方法還不行,建議將乳化層單獨分出,我們用必殺技將其解決!
7.1,將乳化層上離心泵分離,一招見效,永不復發。沒有離心泵?別急
7.2,將乳化層在鋪有硅藻土的布氏漏鬥上抽濾,濾液自然清涼透明,分為兩層。

I. 在萃取中,何為乳化現象如何消除

在進行萃取,洗滌操作過程中,混合液在分液漏斗中發生乳化,可能是由於所萃取物的酸鹼度過強,或者所用溶劑密度過於接近,或者所萃取溶液有較大的粘度造成的,對於不同原因造成的乳化,我們可以用不同方法予以消除,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方法:

(一)長時間靜置

將乳濁液放置過夜,一般可分離成澄清的兩層。

(二)水平旋轉搖動分液漏斗

當兩液層由於乳化而形成界面不清時,可將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緩慢地旋轉搖動,這樣可以消除界面處的「泡沫」。促進分層。

(三)用濾紙過濾

對於由於有樹脂狀、粘液狀懸浮物存在而引起的乳化現象,可將分液漏斗中的物料,用質地密緻的濾紙,進行減壓過濾。過濾後物料則容易分層和分離。

(四)加乙醚

比重接近l的溶劑,在萃取或洗滌過程中,容易與水相乳化,這時可加入少量的乙醚,將有機相稀釋,使之比重減小,容易分層。

(五)補加水或溶劑,再水平搖動

向乳化混合物中緩慢地補加水或溶劑,再進行水平旋轉搖動,則容易分成兩相。至於補加水,還是補加溶劑更有效,可將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試管中預先進行試探。這個比較有講究,當你要的有機溶劑在上層,最好補加密度較小的乙醚,否則就補加密度較大的二氯甲烷或者氯仿。

(六)加乙醇

對於有乙醚或氯仿形成的乳化液,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緩緩搖動,則可促使乳化液分層。但此時應注意,萃取劑中混入乙醇,由於分配系數減小,有時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這一招對表面活性劑類型的溶液非常管用,不過一定適可而止,不能多加哦。

(七)離心分離

將乳化混合物移入離心分離機中,進行高速離心分離。

(八)加無機鹽及減壓

對於乙酸乙醑與水的乳化液,加入食鹽、硫酸銨或氯化鈣等無機鹽,使之溶於水中,可促進分層。另外,將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溫熱至50℃,或用水泵進行減壓排氣,都有利於分離。對於由乙醚形成的乳化液,可將乳化部分分出,裝入一個細長的筒形容器中,向液面上均勻地篩撒充分脫水的硫酸鈉粉末,此時,硫酸鈉一邊吸水,一邊下沉,在容器底部可形成水溶液層。

(九)加入表面活性劑。

(十)用高頻高壓電場破乳

(十一)將乳化層上離心泵分離。

(十二)將乳化層在鋪有硅藻土的布氏漏鬥上抽濾,濾液自然清涼透明,分為兩層。不過如果乳化層含有太多的水,抽濾會非常緩慢,並且有可能抽穿濾紙,建議在硅藻土下面墊雙層濾紙。

J. 有機化學

萃取是利用系統中組分在溶劑中有不同的溶解度來分離混合物的單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兩種方式:
液-液萃取,用選定的溶劑分離液體混合物中某種組分,溶劑必須與被萃取的混合物液體不相溶,具有選擇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須有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並有小的毒性和腐蝕性。如用苯分離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機溶劑分離石油餾分中的烯烴;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叫「滲瀝」或「浸瀝」。
雖然萃取經常被用在化學試驗中,但它的操作過程並不造成被萃取物質化學成分的改變(或說化學反應),所以萃取操作是一個物理過程。
萃取是有機化學實驗室中用來提純和純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過萃取,能從固體或液體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這里介紹常用的液-液萃取。

利用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化合物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同時,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不論所加物質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屬於物理變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分別表示一種化合物在兩種互不相溶地溶劑中的量濃度。K是一個常數,稱為「分配系數」。
有機化合物在有機溶劑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機溶劑提取溶解於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實例。在萃取時,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電解質(如氯化鈉),利用「鹽析效應」以降低有機物和萃取溶劑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從溶液中完全萃取出來,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夠的,必須重復萃取數次。利用分配定律的關系,可以算出經過萃取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設:V為原溶液的體積
w0為萃取前化合物的總量
w1為萃取一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2為萃取二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w3為萃取n次後化合物的剩餘量
S為萃取溶液的體積
經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1/V;而萃取溶劑中該化合物的濃度為(w0-w1)/S;兩者之比等於K,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經二次萃取後,則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經n次提取後:
wn=w0 ( KV )
KV+S
當用一定量溶劑時,希望在水中的剩餘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總是小於1,所以n越大,wn就越小。也就是說把溶劑分成數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劑作一次萃取為好。但應該注意,上面的公式適用於幾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劑,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與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劑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還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預期的結果。
儀器:分液漏斗
常見萃取劑:水, 苯 ,四氯化碳。。。
要求: 萃取劑和原溶劑互不混溶
萃取劑和溶質互不發生反應
溶質在萃取劑中的溶解度遠大於在原溶劑中的溶解度
相關規律:有機溶劑溶易於有機溶劑,極性溶劑溶易於極性溶劑,反之亦然

閱讀全文

與鹼性過強導致乳化現象的解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蟲牙土方法怎麼治 瀏覽:291
水膠體敷料使用方法 瀏覽:828
粉絲的訓練方法 瀏覽:777
鋁蓋發霉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16
做生意都有哪些賺錢的方法 瀏覽:441
黃金三角手臂鍛煉方法 瀏覽:11
根號15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圖片 瀏覽:912
語音提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204
c32漏電保護空開連接方法 瀏覽: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335
36x1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58
高阻計使用方法 瀏覽:951
水質超標的解決方法 瀏覽:575
英語大師教學方法 瀏覽:155
男性眼袋怎麼消除簡單方法 瀏覽:907
鈦金條有幾種安裝方法好看 瀏覽:829
披薩餅的製作方法和視頻 瀏覽:387
青田玉鑒別方法 瀏覽:914
魅族3夜間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4
如何清理水垢的好方法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