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解決方法 > 大黃葯典檢測方法

大黃葯典檢測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1 15:01:24

1. 中葯材大黃的薄層色譜分析,在TCL分析時如何選擇顯色劑

摘要 目前《中國葯典》2015年版本中大黃的薄層鑒別方法為: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泡1小時,濾過,取濾液5mL,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加熱迴流30分鍾,立即冷卻,用乙醚分2次振搖提取,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葯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大黃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五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後,斑點變為紅色。但是該方法所用的時間過長。

2. 什麼是大黃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者。

【應用】
1. 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2. 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葯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葯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葯,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婦女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品種考證
大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吳普本草》雲:「生蜀郡北部或隴西(今四川北部、甘肅西部。」《名醫別錄》亦謂:「生河西山谷及隴西(今甘肅)。」可見自古大黃就以甘肅、四川北部為主要產地。《本草圖經》曰:「大黃,正月內生青葉似蓖麻,大者如扇。根如芋,大者如碗,長一二尺,傍生細根如牛蒡,小者亦如芋。四月開黃花,亦有青紅似蕎麥花者。莖青紫色,形如竹。」所述青葉似蓖麻、根如芋、開黃花的特徵,與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1.相符,而開青紅似蕎麥花的特點與掌葉大黃R.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黃R.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一致。《本草圖經》所附大黃附圖,基生葉具長柄,葉寬卵圓形,具淺或深裂,根莖粗大,具殘存托葉鞘,與大黃屬掌葉組植物特徵吻合。綜合上述大黃的產地、形態、附圖,可以認為古今所用大黃是一致的。

化學研究
大黃含有蒽類衍生物、苷類化合物、鞣質類、有機酸類、揮發油類等。

1. 蒽類衍生物分為:⑴ 游離蒽醌衍生物,如蘆薈大黃素(aloe emodin)、土大黃素(chrysaron)、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異大黃素(isoernodin)、蟲漆酸D(laccaic acid D)、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酸(rhein);⑵ 結合蒽醌化合物,有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大黃酚的單和雙葡萄糖甙;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的單糖甙;蒽酚和蒽酮化合物:大黃二蒽酮(rheidin)、掌葉二蒽酮(palmidin)以及與糖結合的甙如番瀉甙(sennoside)A、B、C、D、E、F等。

2. 苷類化合物:土大黃甙(rhaponticin)、3,5,4』-三羥基芪烯一4』-O-β-D-(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羥基茋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 stilbene-4』-O-β-D-gluranoside)。

3.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 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決明松(torachryson)。

4. 鞣質類:沒食子醯葡萄糖、d-兒茶素、沒食子酸、大黃四聚素(tetrann)等。大黃四聚苯經水解,得沒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黃明(rheosmin)。此外合有樹脂。

尚含有有機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異丁烯二酸、檸檬酸、延胡紊酸等。

大黃中還含有揮發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

葯理研究
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1)瀉下作用:
作用表現:一般在服葯後6~10小時排出稀便。
瀉下有效成分:認為主要是番瀉甙類。
瀉下作用機理:番瀉甙在腸道細菌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黃酸蒽酮,大黃酸蒽酮可刺激大腸粘膜,使腸蠕動增加而瀉下。另外還可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酶,阻礙Na+轉運,使腸內滲透壓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進腸蠕動而瀉下。
(2)利膽、保肝
(3)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4)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止血作用:
特點:作用確切、見效快。
止血有效成分:α-兒茶素、沒食子酸。
止血作用機理:促進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增加血小板數和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使受傷局部的血管收縮
(2)降血脂:
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及過氧化脂質。

抗感染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譜:
敏感的細菌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淋病球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等。
敏感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孤兒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其他敏感微生物有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血吸蟲及鉤端螺旋體等。
抗菌有效成分: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
抗菌作用機理:影響葉酸的酶系統;抑制細菌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抑制細菌生物氧化酶系統;誘生干擾素。
(2)抗炎、解熱作用
(3)免疫調節: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異性免疫功能。

葯典標准
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颳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鑒別】
本品橫切面:根木栓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韌皮部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並含多數澱粉粒。根莖髓部寬廣,其中常見黏液腔,內有紅棕色物;異型維管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位於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於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粉末黃棕色。草酸鈣簇晶直徑20~160μm,有的至190μm。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非木化。澱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或多角形,直徑3~45μm,臍點星狀;復粒由2~8分粒組成。
取本品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可見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漬1小時,濾過,取濾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置水浴上加熱30分鍾,立即冷卻,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ml,合並乙醚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對照葯材0.1g,同法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再取大黃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葯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五個橙黃色熒光主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置氨蒸氣中熏後,日光下檢視,斑點變為紅色。

【檢查】
土大黃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溫浸10分鍾,放冷,取上清液10μl,點於濾紙上,以45%乙醇展開,取出,晾乾,放置10分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不得顯持久的亮紫色熒光。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 105℃乾燥6小時,減失重量不得過15.0%(附錄Ⅸ G)。
總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0.8%(附錄Ⅸ K)。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0.1%磷酸溶液(8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理論板數按大黃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大黃素、大黃酚對照品各5mg,分別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精密量取大黃素溶液1ml、大黃酚溶液2ml,分別置25m 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大黃素每1ml中含4μg、大黃酚每1ml中含8μ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1g[同時另取本品粉末測定水分(附錄ⅨH 第二法)],精密稱定,置50ml錐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迴流30分鍾,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5ml,置50ml圓底燒瓶中,揮去甲醇,加2.5mol/L硫酸溶液10ml,超聲處理5分鍾,再加氯仿10ml,加熱迴流1小時,冷卻,移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滌容器,並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層,酸液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約8ml,合並氯仿液,以無水硫酸鈉脫水,氯仿液移至100ml錐形瓶中,揮去氯仿,殘渣精密加甲醇10ml,稱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熱溶解殘渣,放冷後,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兩種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大黃素(C15H10O5)和大黃酚(C15H10O4)的總量不得少於0.05%。

【炮製】
大黃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晾乾。
酒大黃 取凈大黃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熟大黃 取凈大黃塊,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內外均呈黑色。
大黃炭 取凈大黃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色。

【性味與歸經】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與主治】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

【用法與用量】
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制劑】
大黃流浸膏

~~~~~~~~~~~~~~~~~~~~~~~~~~~

--2.植物

蓼科(Polygonaceae) 大黃屬(Rheum)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及根供葯用(見彩圖大黃)。栽培種主要為掌葉大黃(R.palmatum),次為唐古特大黃(R.palmatum var.tanguticum) 和葯用大黃(R.officinale)。中國用大黃於醫葯有悠久歷史,西漢初已成批運銷歐洲。為中國主要出口葯材之一。

掌葉大黃莖中空,高2米左右。 根狀莖及根部肥厚,黃褐色。基生葉有長柄,葉片廣卵形,掌狀半裂;莖生葉互生,具膜質鞘狀托葉。圓錐花序,頂生,夏季開淡黃色花。瘦果有 3翅。唐古特大黃葉片深裂,裂片窄長。葯用大黃的葉片則為淺裂,裂片呈寬三角形。喜涼爽乾燥氣候,耐寒。適宜陽光充足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忌連作。用種子繁殖時,育苗移栽或直播均可。春季或秋季播種,而以秋播為好。如用子芽繁殖,可於收獲根莖時切取子芽種植。用種子或子芽育成的幼苗均在次年秋季定植。栽後3~4年,在莖葉枯萎時採挖根狀莖及根,陰干或烘乾即成商品。主要病蟲害有大黃輪紋病、大黃炭疽病及金花蟲等。青海、甘肅等地主產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商品稱「北大黃」。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主產葯用大黃,商品稱「南大黃」。

大黃根狀莖含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游離蒽醌衍生物,均無致瀉作用。另含以上物質的葡萄糖苷及番瀉葉苷 A、B、C等結合狀蒽醌衍生物,均有致瀉作用。此外尚含鞣質等。大黃根狀莖及根有清熱瀉下、破積去瘀、抗菌消炎等作用。生用為峻下葯,炮製後使用為緩下葯。炒炭後又可用於止血。小劑量服用時有健胃、收斂作用。

~~~~~~~~~~~~~~~~~~~~~~~~~~~~~~~~~~~~~~~~~~~~~~~~~~~~~~~~~~~~~~~~~~~~~~~~~~~~~~~~~~~~~~~~~~~~~~~~~~~~~~~~~~

3.大黃

【內容介紹】:

大黃 (《本經》)

【異名】黃良、火參、膚如(《吳普本草》),將軍(李當之《葯錄》),錦紋大黃(《千金方》),川軍(《中葯材手冊》),峻(藏名)。

【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葯用大黃的根莖。

【植物形態】①掌葉大黃,又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

根粗壯。

莖直立,高2米左右,光滑無毛,中空。

根生葉大,有肉質粗壯的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厘米以上,3~7掌狀深裂,裂片全緣或有齒,或淺裂,基部略呈心形,有3~7條主脈,上面無毛或稀具小乳突,下面被白毛,多分布於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互生;葉鞘大,淡褐色,膜質。

圓錐花序大形,分枝彎曲,開展,被短毛;花小,數朵成簇,互生於枝上,幼時呈紫紅色;花梗細,長3~4毫米,中部以下具1關節;花被6,2輪,內輪稍大,橢圓形,長約1.6毫米;雄蕊9,花葯稍外露;子房上位,三角形,花柱3,向下彎曲,柱頭頭狀,稍凹,呈V字形。

瘦果三角形,有翅,長9~10毫米,寬7~8毫米,頂端微凹,基部略呈心形,棕色。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於山地林緣半陰濕的地方。

分布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②唐古特大黃,又名:雞爪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與上種相似。

莖無毛或有毛。

根生葉略呈圓形或寬心形,直徑40~70厘米,3~7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再作羽狀淺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莖生葉較小,柄亦較短。

圓錐花序大形,幼時多呈濃紫色,亦有綠白色者,分枝緊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較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

瘦果三角形,有翅,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於山地林緣較陰濕的地方。

分布青海、甘肅、四川。

西藏等地。

③葯用大黃,又名:南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

莖直立,疏被短柔毛,節處較密。

根生葉有長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厘米,掌狀淺裂,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先端銳尖,基部心形,主脈通常5條,基出,上面無毛,或近州'脈處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於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柄亦短;葉鞘簡狀,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

圓錐花序,大形,分枝開展,花小,徑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綠色或黃白色,2輪,內輪者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邊緣不甚整齊,外輪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

瘦果三角形,有翅,長約8~10毫米,寬約6~9毫米,頂端下凹,紅色。

花果期6~7月。

多生長於排水良好的山地。

分布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莖或嫩苗統稱為大黃莖,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採集】9~10月間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颳去粗皮及頂芽,風干、烘乾或切片曬干。

【葯材】①北大黃為掌葉大黃及唐古特大黃的乾燥根莖。

商品有兩類:一西寧大黃:多加工成圓錐形或腰鼓形,俗稱蛋吉,長約6~17厘米,直徑約3~10厘米;外皮巳除去或有少量殘留,外表黃棕色或紅棕色,可見到類白色菱形的網狀紋理,俗稱錦紋(系由灰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錯而成),有時可見菊花狀螺旋形星點,一端常有繩孔。

質地堅硬,橫斷面黃棕色,顯顆粒性(習稱高粱碴),微有油性,近外圍有時可見暗色形成層及半徑放射向的橘紅色射線,髓部中有紫褐色星點,緊密排列成圈環狀,並有黃色至棕紅色的彎曲線紋,亦稱錦紋。

氣特殊,味苦而微澀。

主產於青海同仁、同德等地。

此外,尚有涼州大黃、河州大黃和岷縣大黃,亦皆屬西寧大黃一類。

其中涼州大黃又名涼黃、狗頭大黃,因其整個的形有如狗頭,頂端平圓;下部漸細而鈍圓,品質亦佳,產於甘肅武威、永登等地。

二銓水大黃 一般為長形,切成段塊,個大形圓者常縱剖成片,質地較松,內色較西寧大黃淡,錦紋不甚明顯,斷面星點亦排成圈環狀,其它與西寧大黃相似。

主產於甘肅銓水、西禮等地。

屬於銓水大黃型的商品,尚有文縣大黃、清水大黃、庄浪大黃等數種,產於甘肅文縣,成縣、清水等地。

②南大黃又名:四川大黃、馬蹄大黃。

為葯用大黃的乾燥根莖。

多橫切成段,一端稍大,形如馬蹄,少數亦呈圓錐形或腰鼓形,長約6~12厘米,直徑約5~8厘米,栓皮已除去,表面黃棕色或黃色,有微彎曲的棕色線紋(錦紋)。

橫斷面黃褐色,多空隙,星點較大,排列不規則,質較疏鬆,富纖維性。

氣味較弱。

商品有雅黃、南川大黃等,主產於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南川等地。

此外,陝西、湖北、貴州、雲南、西藏等地亦產。

以上各種大黃,均以外表黃棕色、錦紋及星點明顯、體重、質堅實、有油性、氣清香、味苦而不澀、嚼之發粘者為佳。

另有一種山大黃為同屬植物波葉大黃的根莖及根,又稱苦大黃。

常呈不規則圓柱形,外表紅褐色而黃,無橫紋,質堅而輕,斷面無星點,無錦紋,有細密而直的紅棕色射線。

氣不香,味苦而澀。

質次。

服後有腹痛感。

【炮製】生大黃(又名:生軍):原葯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酒大黃:取大黃片用黃酒均勻噴淋,微燜,置鍋內用文火微炒,取出晾乾(大黃片100斤用黃酒14斤)。

熟大黃(又名:熟軍,制軍):取切成小塊的生大黃,用黃酒拌勻,放蒸籠內蒸制,或置罐內密封,坐水鍋中,隔水蒸透,取出曬干(大黃塊100斤用黃酒30~50斤)。

亦有按上法反復蒸制2~3次者。

大黃炭:取大黃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噴清水,取山曬干。

《雷公炮炙論》:凡使大黃,銼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干。

卻灑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劈如烏膏樣,於日中曬干用之。

【性味】苦,寒. ①《本經》:味苦,寒。

②《吳普本草》:神農、雷公:苦,有毒。

扁鵲:苦,無毒。

李氏:小寒。

③《別錄》:大寒,無毒。

④《葯性論》:味苦甘。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陽明經。

②《綱目》: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厥陰五經血分葯。

③《本草經解》:入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陰心經。

手少陽三焦經,兼入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功用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

治實熱便秘,譫語發托,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後重,瘀停經閉,症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

①《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穀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②《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③《葯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④《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並敷-切瘡癤癰毒。

⑤《綱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宜忌】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3. 大黃偽品有哪些

大黃的來源從種屬上來說有3個即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和葯用大黃,從入葯部位來說又分根和根莖兩部分,因產地、加工方法不同市場上曾經又出現西寧大黃、涼州大黃、銓水大黃、文縣大黃、雅黃和南大黃,可以說要把這些都能詳細區分開來,沒個3-5年的經驗摸索還真不能做到。
大黃的性狀鑒別相關資料在葯典或相關的專業書上都有表述,我就不贅述了,下面著重講干貨:1、星點(即異常維管束)在根莖中有,根中無;2、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和葯用大黃的區分:掌葉大黃切面星點為2環,其下1環或散在,唐古特大黃橫切面多具有紅棕色分泌物,葯用大黃根莖橫切面斷面星點凸起;3、斷面熒光下不得顯亮藍紫色熒光。
偽品有河套大黃、藏邊大黃、華北大黃、天山大黃根莖斷面無星點,斷面在熒光下顯藍紫色。

4. 論文:中國葯典中大黃近幾年的最新研究進展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中心。
2.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文章層次。

3.感受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和句義,領會詞句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深層含義。
6.欣賞文章中優美、精闢的語句,初步欣賞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寫,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7.閱讀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寫的人或事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體會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8.閱讀小說,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故事的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5. 大黃是什麼

(肖培根)

大黃(Rheum palmatum L.) 別名葵葉大黃、北大黃、天水大黃。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主產我國甘肅、青海、西藏;此外,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陝西也有少量生產。野生、栽培或半栽培,產量甚大。為常用中葯和重要出口商品。以根莖及根部入葯。葯材含蒽醌衍生物1.01—5.19%,其中以結合狀態為主,游離狀態僅佔小部分。結合蒽醌衍生物中的番瀉甙A、B、C、D、E、F是瀉下有效成分;游離蒽醌衍生物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及其葡萄糖甙、大黃素甲醚,此外,還含有拉丹寧等單寧類化合物,沒食子酸等。味苦,性寒。有瀉水通便、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主治實熱便秘、食積痞滿腹痛、瀉痢里急後重、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各種出血、產後瘀阻、熱淋、癰腫瘡毒、水火燙傷。除葯用外,國外還用於製作酒類飲料。

除大黃外,其近似植物唐古特大黃(R.palmatum L.var.tanguticum Maxim.ex Regel)及葯用大黃(R.officinale Baill.),我國葯典規定一樣葯用。

一、形態特徵

植株高2m左右。根狀莖及根部肥厚,黃褐色。莖直立,中空。基生葉有肉質粗壯的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徑可達40cm,上述3種大黃的區別主要在葉的掌狀分裂程度上,葉淺裂不達到葉片的1/2為葯用大黃;掌狀半裂達葉的1/2則為大黃;如掌狀深裂超過葉片的1/2,且裂片窄長,則為唐古特大黃,莖生葉較小,互生,具短柄,托葉鞘狀,膜質。圓錐花序大形,頂生;花小,數朵成簇,黃白色、粉紅色至紫紅色;花被片6,2輪;雄蕊9;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圖14—15)。

圖14—15 大黃形態圖

1.葉 2.花序 3.花 4.果實 5.根狀莖

二、生物學特性

(一)適生條件

1.海拔與氣溫

大黃適生於海拔2000—4000m的高寒冷涼地區。年平均溫度在10℃左右。夏季涼爽,平均氣溫10—18℃(5—9月)為宜。無霜期90—130天。

2.水分

年降雨量400—700mm,相對濕度50—70%。土壤濕潤,但排水必須良好。過濕及過干對大黃的生長均不利。

3.光照

大黃需較多的光照,因而不需蔭蔽。

4.土壤

以土層深厚、肥沃的黑砂壤土為佳。喜腐殖質較豐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大黃喜肥,因而在野生狀態下常成片生於曾放牧過牛、馬富含廄肥的地帶。大黃不宜連作,主要是易罹致病害之故。

(二)生長發育

種子播種後,一般8—12日後即可發芽。發芽的最適溫度為15—25℃(表14—25)。

表14—25 大黃種子的發芽與溫度及天數關系

繼子葉後長出第一枚真葉為全緣圓形,此後長出有鋸齒的真葉。主根在發芽後死去,並長出許多側根。一般在種植的第三年開花。第三年後,隨著開花次數的增加地下部變成堅實的木質化,外層栓皮逐漸加厚,根莖隨著年齡增長常出現空心及腐爛。在高山地帶,生長發育一般為:4月下旬萌芽;5月中旬抽出花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花;至7月中旬至下旬果實成熟。

大黃在野生狀態下全株呈綠色,但經多年栽培後植株帶有紅色。這種性狀多少會遺傳,致使最終出現帶紫紅色的植株。大黃這個性狀在遺傳選種時可以利用。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及整地宜選擇高寒山地,土層深厚,土壤濕潤,富含腐殖質以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質粘重、地勢低窪的地點不宜種植。因大黃不宜連作,宜與蔬菜、馬鈴薯等進行輪作,以恢復地力和防止病害。在選好的種植地,深耕30—40cm,每畝可施廄肥3000—4000kg作為基肥,然後作寬為130—150cm的畦。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在植株生長良好的留種地,待果實變褐色但尚未完全成熟時剪下花莖,曬干並脫粒精選後,貯放在通風良好的竹筐或布袋內。種子最好在當年或次年播種,在室溫下貯存2年後的種子發芽率為58%,超過3年發芽率明顯下降。

(1)播種期

分春、秋兩季播種;春播在4月初至6月初;秋播在8月末至9月初,采種後即可播種。

(2)播種方法

直播 按行株距55×55cm開穴,穴深3—4cm,每穴播種子8—10粒,覆土2—3cm。每畝播種子1.5—2kg。

育苗 按行距9—10cm開溝均勻播種,覆土2—3cm,每畝播種子約5kg。播種後應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即可出苗。應經常清除苗床內雜草,至苗高9—10cm時即可移栽。

(3)移栽

宜在陰雨天進行,按行株距55×55cm挖穴,穴深5—6cm,將苗立放穴內,用細土培實,穴面應低於地面以利培土。

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唐古特大黃根有廣泛分枝性,這與商品要求的「蘿卜形、檳榔槎色和質堅體重」的標準是矛盾的。據觀察,大黃根頸有向上生長的特性,根頸向上延長時有抑制側根發育的作用。因此,試驗用穴栽(低於地面10cm)、平栽和壟栽(高出地面10cm)三種方式栽種大黃,三年後觀察壟栽和平栽的均為牛頭黃(主根很短,側根多且粗壯),而穴栽的全是蘿卜黃(主根粗壯,側根細小)(表14—26)。這是因為穴栽的逐年給其根部壅土,滿足了根頸向上延長的條件所致。

表14—26 不同栽種方式同大黃質量的關系

2.根芽繁殖

通常在9—10月間收獲時進行。當收獲3年生以上植株時,選擇母株肥大、帶芽和大形根的根莖,將根莖縱切3—5塊,切口外粘上草木灰。按行株距55×55cm挖穴,每穴放一根莖,芽眼向上,覆土6—7cm,踩實。根芽繁殖雖然費工,但生長較快,一般第二年即能開花,第三年開始即可收獲。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出苗後於4—5月間可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並結合培土。至7—8月再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要求種植地內無雜草,根頭不露土。

2.摘取花莖

種植2年的大黃,於5月間從根莖部抽出花莖。為保證地下部有充足的養分,應及時摘去花莖,並用土蓋住根頭部分和踩實,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後腐爛。

3.追施肥料

大黃喜肥,種植後每年應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末,每畝可施廄肥1500—2000kg,第二次於8月末,可施草木灰或磷、鉀肥,後者每畝用量15kg左右。第二年的2—3次追肥,每畝可施過磷酸鈣3.5kg,硫酸銨9kg,每次均可在根側開溝施入。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輪紋病

(Ascochyta rhei Ell.et Ev.)

受害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紅褐色,具同心輪紋,邊緣不明顯或無;病斑上密生小黑點(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發生重時,常致葉片枯死。病菌以菌絲在病葉病斑內或子芽上越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擴大為害。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葉並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機肥,適時中耕除草,促進植株生長健壯;③出苗後二周開始噴1∶2∶300波爾多液或井岡黴素50ppm液噴霧防治。

2.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sp.)

被害葉片上病斑圓形、近圓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紫紅色,以後生有小黑點(病原菌分生孢子盤),後期病斑穿孔。防治方法:同輪紋病。

3.霜霉病

(Peronospora rumicis Corda)

罹病葉片上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黃綠色,無邊緣,葉背生有灰紫色霉狀物(病原菌子實體)。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葉的病斑上越冬。低溫高濕有利發病。本病於4月中旬開始發生,5—6月嚴重。防治方法:①輪作;②雨後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為害;③發病初期噴40%霜疫靈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4.根腐病

(Fusarium sp.)

發病植株萎蔫,根部腐爛,7—8月間雨水較多時,容易發生。防治方法:雨後及時排水;生長期經常鬆土,防止土壤板結;發病期用50%托布津800倍液澆灌病株根部,控制病株蔓延。

5.斜紋夜蛾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

6—7月間,初齡幼蟲啃食下表皮與葉肉,僅留上表皮和葉脈成紗窗狀。四齡以後咬食葉片成缺刻,僅留主脈。幼蟲老熟後即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發生期及時消滅卵塊或初孵幼蟲;利用黑光燈誘殺;發生期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

6.大黃擬守瓜

(Gallerucida sp.)

分布於陝西。成蟲和幼蟲為害各種大黃及酸模等蓼科植物葉片,造成孔洞,影響植株生長和產量。一年發生一代,以成蟲在寄主植物叢中、雜草及附近土縫中越冬。越冬成蟲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開始活動為害,8月陸續死亡。幼蟲發生期為6—9月,當代成蟲發生期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方法:鏟除雜草;清園及秋冬或早春翻地,破壞其越冬棲息地,以壓低越冬蟲口基數;忌連作,以與川芎或黃芪輪作為好;發生期可用50%可濕性西維因500倍液噴霧防治。

此外,還有田鼠為害,可用磷化鋅毒谷、大隆毒餌誘殺。

(五)採收加工

大黃移栽後,2—3年即可採收。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時,挖出根莖及根,除凈泥土及小根,用磁片颳去根莖及根周圍的栓皮,切成小片或切段後用繩串起懸掛房檐下陰干或用文火烘乾。此外,也有根據出口要求,分「箱黃」、「包大黃」、「根黃」及「大黃渣子」等不同規格要求進行加工。

(六)品質評定

大黃在種植中,有時混入劣質的品種,如華北大黃(Rheum franzenbachii Münt.)及河套大黃(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使生產蒙受損失。

在形態上劣質大黃的葉緣呈波狀至近全緣,不呈掌狀分裂。由於它們均含土大黃甙(rhaponticin),因而採用薄層層析與標准品相對照的方法,或直接將葯材切片後放置在熒光燈下,如見有強烈的藍色熒光則證明含土大黃甙,屬劣質大黃。

如用化學評價法,正品大黃(包括大黃、唐古特大黃及葯用大黃)均含有番瀉甙,以及游離的大黃酸和蘆薈大黃素,而劣質大黃則不含番瀉甙及大黃酸。如用生物評價法,正品大黃具明顯瀉下作用,而劣質大黃則無明顯的瀉下作用(表14—27)。

表14—27 正品大黃與劣質大黃的化學和葯理評價

6. 中葯鑒定學的任務

一、 考證和整理中葯品種,發掘祖國葯學遺產我國僅本草著作中記載的葯物就有近3000種,它是現今中葯科學繼承和發揚的基礎。現今中葯品種約有13000種,在中葯鑒定中,中葯的品種問題直接關繫到中葯的質量,品種正確是保證中葯質量的前提,品種一錯,全盤皆否。如何確定中葯的正品,成為中葯研究工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由於歷史等 諸 多原因,使中葯材品種混亂和復雜現象嚴重。 1、 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普遍存在。我國幅員遼闊,物種繁多,同一種中葯各地使用的品種不同,或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中葯名稱,造成品種混亂。如貫眾,全國以貫眾之名葯用植物有11科、18屬、58種之多。而人參在歷代有多達30餘種別名。
2、 本草記載不詳,造成後世品種混亂。如《本草經集注》載:「白頭翁處處有之,近根處有白茸,狀如白頭老翁,故以為名。」所以從古到今就有多種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頭翁,這就造成了白頭翁葯材來源達20種以上,分屬於毛茛科、薔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 有的品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品種發生了變遷。如始載於《名醫別錄》的白附子歷代本草均為毛莨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而近代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用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根作白附子用,兩者療效不同,如何變遷的,尚待深入研究。
4、 一葯多基原情況較為普遍。《中國葯典》2000年版收載的常用中葯不少來源於2個、3個、4個、5個甚至6個種(如石決明),有的中醫葯甚至來源於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屬(如老鸛草、水蛭等)的數種動、植物,造成中葯質量控制困難。
解決中葯品種混亂和復雜問題及發掘祖國葯學遺產的途徑:
1、 通過對中葯商品調查和中葯資源普查,結合本草考證,明確正品和主流品種,力求達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國葯典》已分別將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作為金錢草,豆科植物廣金錢草作廣金錢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廣金錢草收載。
2、 研究不同歷史時期葯物品種的變遷情況,正確繼承古人葯材生產和用葯經驗。如考證阿膠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驢皮並用,清代以後用驢皮,至今沿用驢皮。
3、 開展古方葯物的品種考證,有利於醫方的發掘與繼承,為新葯研究提供依據。例如青蒿素的發現,就是從研究葛洪《肘後備急方》青蒿治瘧病方,再經過青蒿歷代所用品種的考證,結合科學試驗取得成果。
4、 對一些道地葯材的品種考證,查考地方誌,常能提供一些歷代本草未能記載的資料,解決在品種考證中的某些關鍵問題。如羅漢果,遍查歷代本草均無記載,最後從清代《臨桂縣志》、《永寧州志》查到不僅有羅漢果之名,還有其形態、性味、效用記載,這為羅漢果的葯用提供了可靠的歷史依據。再如在考證雞血藤膏時,就查考了去南的《順寧府志》和《雲南通志》等。
5、 本草考證有助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當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還不知道它們的用途,一旦《本草綱目》等本草上收載的葯物都能考證清楚,根據植物親源關系的線索,對葯物新品種的開發利用,將會有所幫助。
6、 通過本草考證與現今葯材品種調查相結合,能糾正歷史的錯誤,發掘出新品種。如虎掌與天南星,經研究並非一物,虎掌實為掌葉半夏的塊莖,糾正了《本草綱目》中將天南星並在虎掌之下,視二者為同一物的錯誤。
總之,中葯品種的的考證與整理工作對澄清中葯品種混亂,力求達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從源頭上保證中葯質量,達到品種正確,質量優良、穩定、可控,以及繼承與發掘祖國醫葯學遺產,開發新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用價值。 (一)中葯材及飲片的鑒定
當前中葯材的真偽問題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葯出現了偽品、混品或摻偽品。除歷史根源外,究其原因還有:
1、 誤種、誤采、誤收、誤售、誤用。如種大黃時誤種為藏邊大黃、河套大黃;將金錢草(過路黃)誤采為風寒草(聚花過路黃);市場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種子,以其充菟絲子;以絲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參薯的塊莖充山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還曾出現把有劇毒的小檗科桃兒七誤作龍膽,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殘事件等。
2、 一些名稱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種之間產生混亂。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廣防己、漢防己、木防己名稱或使用相混,廣防己為馬兜鈴科植物,含馬兜鈴酸,只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漢肌松」原料。以滇棗仁充酸棗仁,川射干充射乾等。
3、 個別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錢白花蛇,有用銀環蛇的成蛇縱剖成條,接上其他小蛇頭盤成小盤者,有用其他帶環紋的幼蛇偽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畫出環紋偽充正品;有用馬鈴薯片加工偽充白附片;用其他動物的皮(如馬皮)熬制的膠充阿膠等。
中葯的質量優劣,是關繫到臨床療效和中葯國際化的大問題,質量是中葯的生命。中葯的品種明確後,必須注意檢查質量,如品種雖正確但不符合葯用質量要求時,同樣不能入葯。
除品種外,影響中葯質量的主要因素有:
1、 栽培條件 栽培條件不當,黃芪木質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風分枝等。
2、 採收加工 不同的採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種類或含量不同。如茵陳,過去只用幼苗,後來通過研究發現,茵陳的三個主要利膽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為高,為此,葯典規定茵陳有兩個採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時或秋季花蕾長成時採收,前者稱「綿茵陳」,後者稱「茵陳蒿」。金銀花採用陰干、曬乾和蒸後曬干,綠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曬法加工者含量高。
3、 產地 同種葯材,產地不同,質量不盡相同,如廣藿香,廣州石牌的廣藿香氣較香醇,含揮發油雖較少但廣藿香酮的含量卻甚微。
4、 貯藏時間 如荊芥的揮發油含量隨貯藏時間的延長而減少;新鮮細辛的鎮咳作用強,當貯存6個月後則無鎮咳作用。貯藏不當會收起蟲蛀、霉變、走油、風化。自燃等。
5、 運輸 運輸中如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必然影響質量。
6、 非葯用部位超標 沉香摻入大量不含樹脂的木材、山茱萸摻入大量果核,山楂不去核入葯等。
7、 人為摻假 薏苡仁中摻入高粱米,紅花中摻入細紅沙或細鋸末,海馬腹中填入魚粉,冬蟲夏草中插入鐵絲,天麻中摻入鐵塊,全蠍中摻入泥土、食鹽,用桔梗冒充人參等。
8、 個別是葯材經提取部分成分後再流入市場如人參、西洋參、三七、五味子、黃柏、丹參等。
中葯質量的優劣主要取決於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質群的含量。對中葯質量的科學評價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穩定性、安全性為指標。有一些中葯有效成分尚不明或無准確的含量測定方法,用浸出物測定法,來幫助考察其質量。對中葯質量的評價方法進展很快,有用葯效學、免疫活性以及化學模式識別結合葯效學、指紋圖等方法評價中葯的質量。
中葯真、偽、優、劣問題最終解決有其復雜性和艱巨性,要做到中葯的名稱准確、品質可靠,必須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的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大力發展道地葯材規范化種植,同時,應加強對市場的監督、管理與執法力度,杜絕假冒、偽劣葯材。
(二)中成葯的鑒定
《中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收載中葯成方制劑458種,但全國葯廠生產的中葯制劑已超過5000種。中成葯的鑒定方法同中葯材一樣,主要包括性狀、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等。2010版《中國葯典》對中成葯鑒定常用的鑒別方法有顯微鏡鑒別,已成為控制中成葯質量行之有效的常規方法和質量標准內容之一。用薄層色譜法進行定性鑒別,以色譜法和光譜法為主進行含量測定這部內容我們將在第二講中細述。

7. 熟大黃的炮製方法

取凈大黃塊,用酒燉或酒蒸法燉或蒸至內外均呈黑色。

8. 目前大黃的品質是以什麼指標成分進行評價的

目前大黃的品質是以什麼指標成分進行評價的
國家食品質量指標標准,一般包括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按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行業分為幾十個專業,分別制定,以確保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並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1.感官指標:食品(包括原料和加工製品)都具有色、香、味、形、性狀,食品性狀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可以通過感官進行鑒別。
一般食品的性狀多是用文字作定性的描述,進行鑒別時,也多是憑經驗來評定。但是人的感覺器官由於受到生理、經驗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認識和判別能力均可能出現差異,因而必須對某些食品的感官性狀,制定出相應的標准。如新鮮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果蔬類,如西紅柿)的成熟度,以色度作比較;澱粉的白度,以光的反射率來檢查;酒的香氣,以確定出的成分來鑒別等等。對食品的感官檢驗,包括檢查食品的顏色、氣味和組織形態三個方面。
看食品的顏色:食品都具有特定的色澤,如食品顏色異常,非常鮮艷,可能加入了非食用色素或加入了過量的食用色素所致;如食品顏色較正常顏色變淡,可能是摻入了其他物質或者食品本身或原料變質發霉。
聞嘗食品的氣味或口味:食品都具有各自的氣味和口味,如山楂很酸,啤酒辛澀。聞嘗食品有無異常氣味和口味,可以為食品是否純正提供依據,如品嘗到味精有鹹味,可以判定在味精中摻入了食鹽。
觀察食品的組織狀態:食品均有本身的組織形態,有的呈固體、液體或粉末狀;有的圓,有的扁,有的有稜有角;有的軟,有的硬。如正常的木耳為革質,脆而彈性差,手感不硬,而摻了糖或摻了鹼的木耳,手摸發軟而不脆。
2.理化指標:食品是否符合食用要求,往往要通過理化分析,才能確認。
食品的內在質量,包括物理性狀、有效成分和雜質等。理想的食品應當是無毒、無害而有營養的物品。要避免或減少食品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有毒、有害物質,一般食品都根據不同的食用要求定出理化指標,根據不同的品類,訂出所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
確認食品內在質量的理化分析方法,因採用的手段和人員素質的差別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為了避免爭議,對有關的分析方法,使用的儀器、試劑、操作步驟等,均要作出統一規定。我國食品專業理化指標的測定方法,都是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驗方法(理化部分)》執行。
3..微生物指標:微生物種類很多,對人有利的有酵母菌、乳酸菌等;對人有毒有害的有結核菌、葡萄球菌等。所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需要一定的水、空氣、溫度和養分,而凡是食品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食品很容易寄生和繁殖各種微生物。食品衛生標准中所規定的微生物指標,一般是指應加以控制或限制的含菌種類和數量,如大腸菌群、致病菌等。
判別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需要通過儀器分析檢測,我國食品通用的微生物檢測方法統一按照衛生部頒發的《食品衛生檢驗方法(微生物部分)》執行。
食品質量標准適用供再加工或烹調後食用和可直接食用的加工食品,標准規定的質量指標是用以確保食品質量的規范化。有的規定了食品中應含的人體所需營養成分,如小包裝生肉類食品、干海參( 刺參)、干貝等海產品中所含水分不得超過的最高限量。有的規定了食品的烹調性,如方便麵復水後,應無明顯斷條、並條;口感不夾生,不粘牙。有的規定了食品中所含雜質的限量,如各類食用油所含雜質不得超過0.05% 等。制定食品質量標准,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身體健康。

9. 三黃片中大黃的鑒別實驗報告注意事項

摘要 方法名稱:三黃片—鹽酸小檗鹼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閱讀全文

與大黃葯典檢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維e淡斑使用方法 瀏覽:357
淋巴細胞計數有哪些方法 瀏覽:461
用黏土做蛋糕的方法視頻 瀏覽:317
真假鹽的辨別方法視頻 瀏覽:80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方法論文 瀏覽:405
幾種快速練出腹肌的方法 瀏覽:258
研究方法跟途徑一樣嗎 瀏覽:774
華為手機怎麼開機方法 瀏覽:833
列舉工業工程概念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瀏覽:175
上課時想睡覺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 瀏覽:312
木床的安裝方法 瀏覽:989
早晨吃青菜的正確方法 瀏覽:637
變性澱粉的使用方法 瀏覽:681
異地警告違章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11
指導我們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22
葯物分析方法學驗證意義 瀏覽:896
妮維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濕精華露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594
如何寫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級 瀏覽:878
六樓防護窗安裝方法 瀏覽:946
49x25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