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苗木補植方法與技巧培訓

苗木補植方法與技巧培訓

發布時間:2022-05-18 14:54:07

『壹』 苗木移栽後如何養護管理

苗木移栽後養護管理

  1. 灌水與排水:水分供應是否充分、合理、及時是樹木成活的關鍵。一般情況,栽後第一年應灌水五六次(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特別在高溫乾旱是更要注意澆水,最好能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為60%以上。在多雨季節要特別注意防止土壤積水,除注意綠地的排水外,可在樹的基部適當培土,使樹盤的土面適當高於地面,使樹木不被淹。

  2. 樹冠噴水:栽植常綠樹種或反季節栽植時,一般栽後要往樹上噴水,噴水的時間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後。目前抗蒸騰劑應用廣泛。

  3. 修剪時期、補充修剪與抹芽去萌:確定好修剪時期,否則會影響成活。如核桃的特點是休眠期修剪容易出現傷流現象,傷流過多會引起水分、養分的大量流失,使樹勢衰弱,甚至枝條乾枯死亡,所以秋季修剪效果較好。 栽植時發現發芽、展葉、抽枝緩慢或枝葉發生萎蔫,澆水、噴霧、葉面噴肥後不能緩解,可以補充修剪。在不影響樹形的情況下,剪去一部分枝葉,甚至去頂或截干,以減少蒸發量,促進其成活。同時處理過去因為留芽位置不當或剪口芽不合適造成的枯枝或發芽太弱的現象,剪去枯枝、弱枝、萌櫱枝。

  4. 合理施肥:樹木栽完後,發現地下根系恢復得很慢,不能及時吸收足夠的水分與養分供給地上部生長的需要,此時可適當澆灌生長刺激素溶液,如萘乙酸、3號生根粉,目的是為了刺激盡快發新根。同時,合理的施用有機肥、化學肥料和葉面噴肥。

  5. 鬆土除草:鬆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氣性;除去雜草,以防影響樹體生長,減少水分和養分競爭。

  6. 成活調查與補植:調查苗木成活情況,及時去除死苗進行補植,減少病蟲害的病源和寄主。

  7. 病蟲害防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原則。要掌握病蟲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要了解病蟲害發生的原因、發生發展特點、與環境的關系,掌握病蟲害發生的時間、部位、范圍等規律,抓住其薄弱環節,制定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


『貳』 苗木種植的方法中包括哪些步驟

嗯,您這個很寬泛了,具體是大樹還是小樹,還是灌木,是現在種嗎,是自己家裡種來綠化的,還是大面積種植,都不同的, 這里就按單棵喬木來給說下吧。
首先如果苗木規格較大的話,帶的土球要加大,一般為樹桿徑的8倍,即10公分的樹要帶80公分的土球,第二,這個季節移植樹木一定要修剪再修剪,以減小夏季天氣炎熱苗木的蒸騰帶來的苗木失水的問題,第三要用遮陽網,減小苗木失水過多,再就是要為樹干噴水,時常噴水,注意不是澆水,要少給樹根澆水,就這么多吧。

『叄』 樹種育苗的方法

不清楚你問的是哪一種樹種的育苗方法,通用的可參考國家標准。
下面給出《CJ/T 23-1999城市園林苗圃育苗技術規程》,供你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標准
CJ/T 23-1999城市園林苗圃育苗技術規程
說 明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廢止專業標准和清理整頓後應轉化的國家標準的通知》〔質技監督局標函(1998)216號〕要求,建設部對1992年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復建設部歸口的國家標准轉化為行業標准項目及1992年以前建設部批准發布的產品標准項目進行了清理、整頓和審核。建設部以建標(1999)154號文《關於公布建設部產品標准清理整頓結果的通知》對CJ 14-1986《城市園林苗圃育苗技術規程》標准予以確認、發布,新編號為CJ/T 23-1999
為便於標準的實施,現僅對原標準的封面、首頁、書眉線上方表述進行相應修改,並增加本說明後重新印刷,原標准版本同時廢止。
1 總則
1.1 為了加強城市園林苗圃技術管理,提高育苗技術水平,滿足城市園林綠化對苗木的基本需要,特製訂本規程。
1.2 本規程主要對城市園林綠化需要的喬木、灌木和部分花木的繁育技術作出有關規定。其他專業苗圃可參照使用。花卉、草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和盆栽花木等園林植物的育苗規程另行制訂。
1.3 一個城市的園林苗圃面積應占建成區面積的 2-3%,並根據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及市場需要制訂苗木生產規劃。
1.4 園林苗圃要結合生產實際,開展科學試驗,推廣採用新技術,逐步實現良種壯苗,培育種類豐富、造型優美的苗木產品。
1 .5 各地園林苗圃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育苗技術操作規程,加強技術培訓和技術考核,努力提高職工技術素質,按規程指導苗圃育苗生產。
2 圃地選擇與區劃
2.1 圃地選擇
2.1.,各城市應根據城市綠化規劃的要求設置園林苗圃。設置兩個苗圃以上時,宜分設於城市的不同方位。
2.1.2 苗圃宜建於背風向陽、地勢平坦之處,生產區的坡度一般不大於 0.2%;如建於丘陵地,應開墾梯田。
2.1.3 苗圃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應良好:土層深度在1250px以上,pH值宜為6.0-7.5,含鹽量宜低於 0.2%,有機質含量不低於2.5%,氮、磷、鉀的含量與比例應適宜。
2.1.4 圃地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地下水位宜為 2m左右,並無嚴重的大氣和水源污染。交通方便,距市中心一般不宜遠於20 km,
2.2 苗圃區劃
2.2.1 根據育苗生產需要,苗圃應劃分為生產區和輔助區。
2 .2.2 生產區用地不得少於苗圃總面積的 8000,一般可分為以下五個小區:
a. 幼苗繁殖小區,宜設在土質好、水源近、並靠近管理區的平坦地段。
b. 小苗培育小區,宜靠近幼苗繁殖區。
c. 大苗栽培小區,宜安排在土質一般的平地或緩坡地。
d. 科學試驗小區,根據不同試驗的需要,分別在上述小區內選定,一般宜設在管理區附近。
e. 母本小區,應在土壤肥沃、土層深厚處建立;也可在圃外建立采種基地。
2.2.3 輔助區包括管理區、機具站、倉庫、積肥場等。要統籌規劃,科學安排道路、水、暖、電等系統;苗圃周圍宜營造防護林。
3 整地、施肥與輪作
3.1 整地
3.1.1 種殖前應先整地,並達到以下標准:
a. 深翻土壤,翻耕深度繁殖區宜為25^750px,栽培區為30 cm以上。為耕作層較淺,應逐年加深。
b. 修築排灌溝,溝渠應按小區設計,結合畦床的設置進行修築。
c作畦,根據生產和操作需要,設置方形或長方形畦床,整平畦面。
d.土壤消毒,應定期進行土壤葯物消毒。
3.1.2 生荒地和其他用地如用於育苗,應先淺耕滅茬,然後再翻耕;如有條件,可先種植一茬綠肥以提高地力。
3.2 施肥
3.21 苗圃應常年積肥,以積有機肥為主,廣開肥源。
3.2.2 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應腐熟後施用。要逐步推廣復合肥料。
3.2.3 基肥於翻地前施人,撤布均勻。追肥於苗木生長期施用,一般在生長初期以氮、磷為主,中期以氮為主,後期以磷、鉀為主。應注意微量元素和根外施肥的應用。
3.2.4 施肥要與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相結合。帶土球苗木出圃後應及時補回栽培土和有機肥。
3.3 輪作與休閑
3.3.1 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育苗地應實行輪作和休閑制。
3.3.2 除互為病蟲害寄主的種類外,其餘苗木品種均可輪作。
3.3.3 土地癮薄或有嚴重病蟲害時,應深翻休閑。休閑地應種植綠肥;休閑期不得超過一年。
4 苗木繁殖
4.1繁殖准備
4.1.1 作好繁殖床。選擇保水、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的材料為基質,搞好繁殖場地的消毒。
4.1.2 常年進行繁殖要建造溫室,推廣容器育苗。盡量採用技術先進的溫室和配套裝置,逐步實現工廠化育苗。
4.1.3 種子採集的親本必須選擇生長健壯、適應性強和無病蟲害的壯齡母樹,並根據育苗目的和要求分別選用不同性狀和功能的優良品系。
4.1.4 做好種源調查,適時采種。採集時嚴禁混雜,並詳細記載採集地點、時間和種名。
4.2 播種繁殖
4.2. 1 為了獲得數量多、抗性強和易於馴化的苗木,宜採用播種繁殖。
4 .2.2 種子采後應立即選種。選種標准為外觀正常,粒大充實,內含物新鮮,無病蟲,純度 95%和含水量適度。
4.2.3 種子要及時處理,不隨采隨播的種子應妥善貯藏。
4.2 .4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消毒,測定發芽率,合理確定播種量。不易發芽的種子必須進行物理或葯物催芽處理。
4 .2.5 播種時間應根據種子生理特性決定。一般為春播.休眠期長或帶硬殼的種子宜秋播,易喪失發芽力的種子宜隨采隨播。
4.2-6 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和點播等。一般樹種採用條播,少粒種子宜撒播,大粒或名貴種子應採用點播,有條件者可採用容器育苗。
4.2.7 播種要均勻適度,播後立即覆土,覆土厚度應根據種子大小和土壤、氣候條件而定。播種後要保持苗床濕潤,防止板結 。
4.3 營養繁殖
4.3.1 為了保持母本原有性狀,獲得早開花結實的苗木,宜採用營養繁殖。營養繁殖可分為扦插、壓條、埋條、分株、嫁接等方式。
4.3.2 播插繁殖。適時採集發育良好的枝、葉或根作插穗,易生根的樹種可在大田扦插,較難生根的樹種可在保護地扦插,並用生根素處理。要注意防止倒插。
a. 硬枝扦插。落葉樹於落葉後選取1-2年生壯枝.分級貯存於冷涼濕潤處,到次年春季扦插。常綠樹於春、秋季和雨季隨采隨插。
b. 軟枝扦插。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為插穗,隨采隨插。
c, 根擂。宜在春、秋季進行,根稿頂部與土面平齊。
4.3.3 壓條繁殖。扦插不易生根的樹種採用壓條繁殖法。凡壓條繁殖時,均應先將壓人土中枝條的表皮刻傷或行環狀剝皮,待形成根系後方可剪離母樹培育。壓條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a. 傘狀壓條。亦稱普通壓條。在早春發芽前將母樹 1-v3年生壯枝向四周彎曲,埋入土中8-300px,並使枝梢直立露出土面。
b. 僵枝壓條,將母樹基部一年生萌條堰伏於地面,待葉芽萌發生長到 15^20 cm時,剪去新梢基部葉片,將堰伏的枝條連同新梢基部平置於4^-6 cm深的土溝內,用細土填實。
c. 空中壓條。亦稱高枝壓條。將細土或其他保濕通氣性能良好的基質裝人容器後套在枝條上。此法主要用於不易生根的珍貴苗木的繁殖。
4.3.4 埋條繁殖。在秋季從已落葉的母樹上採集根部萌發的長枝,混沙埋藏,次年春季將枝條平置於3-5 cm深的土溝內,上援細土,灌水,並保持土壤濕潤。
4.3.5 分株繁殖。一般在春、秋季將母樹根部萌發的枝條連根分離出來栽植,多用於根秦發達的樹種。
4.3.6 嫁接繁殖。根據繁殖要求,選擇接穗與砧木之間親和力強、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樹種進行嫁接。切口要平滑,各項操作要銜接迅速,保持形成層接觸面的吻合。接後應加強管理,採取遮蔭、保濕、培土、去砧等措施,提高成活率。
a. 枝接,一般在春季發芽前隨采隨接,如秋季采穗,應蠟封低溫貯藏至次年春季使用。
b. 芽接,一般在夏末秋初砧木易離皮時進行,接芽不宜貯藏。
5 幼苗撫育
5.1 幼苗出土後,在傍晚或陰天陸續揭除覆蓋物,對易受日灼的樹種和軟枝插條應及時搭棚遮蔭。
5.2 幼苗撫育區應設噴灌.扦插床應設噴霧裝置。噴水量和噴霧量根據苗木生長情況而定。
5.3 應清除床面、步道和溝渠中的雜草。一般宜採用化學除草。雨後和灌水後表土微干時應進行中耕。
5.4 播種苗出齊後應間苗 2-3次,定苗疏密均勻,過稀處應予補栽。
5.5 扦插、壓條、埋條及嫁接繁殖苗應及時剝芽去縈,已木質化者則用枝剪剪除。
5.6 應十分注意防治幼苗病蟲害,一經發現病蟲。應及時噴葯,防止蔓延。
5.7 根據幼苗生長發育情況及時追肥,生長旺季每 10 15天施肥一次,還可酌情進行根外施肥。
5.8 幼苗須注意防寒。根據其抗寒能力的強弱,分別採用灌封凍水、設風障,筱蓋、搭棚等措施,長根而未出土的秋播苗應覆土越冬。
6 大苗培育
移植
1-2年生小苗必須移植,將其養成具有完整根系和一定干型、冠型的大苗。速生樹種移植 1-2次,慢生樹種移植 2次以上後,即可定向培育出圃。
6.1.2 移植期以春季為主。在秋季移植落葉樹時,應在苗木落葉後進行;雨季移植應以帶土球移植為主。北方可於冬季帶 土球 移植針葉樹 。
6 .1.3 移植株行距依苗木生長需要而定,並要便於蓄力和機械操作。
6.1.4 苗木在掘、運、栽的過程中應盡量縮短時間,並分級栽植或予以假植。苗木栽植後應立即灌水。
6.2 修剪
6 .2.1 苗木修剪方式因樹種及培育目的而定。一般從自然樹形為主,因樹造型,輕量勤修,分枝均勻,冠幅豐滿,干冠比例適宜。
a. 喬木類:行道樹苗木要求主幹通直,主、側枝分明,分枝點高 1.8-2.o m,並逐年上移,直到規定干高為止;庭園觀賞樹苗的主幹不宜太高,可養成多干型或曲干型等。
b. 灌木類;枝葉茂密,主枝 5-8支,並分布勻稱。
c. 針葉樹類:養成全冠型或低干型者應保留主枝頂梢;頂梢不明顯的樹種宜養成多干型或幾何型 。
d.綠籬類:應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葉豐滿。也可作定型修剪,出圃後拼裝成綠籬。
地被、攀緣類:主蔓 3-5支,分布均勻。
特殊造型苗木應分步驟修剪成型。
6 .2.2 休眠期修剪以整型為主,可稍重剪;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宜輕剪。有傷流的樹種應在夏秋修剪 。
6.3 其他栽培技術措施
6.3.1 要加強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技術措施,促使苗木健壯生長,達到預定指標。
6.3.2 要注意預防早、澇、風、雹、嚴寒、酷熱等自然災害和人、畜的損傷,提高苗木保存率。
6.3.3 合理間作、套種和補苗,提高土地利用率。
7 病蟲害防治
7.1 苗圃應設專人負責病蟲害防治工作,加強蟲情預測預報,建立植保檔案。
7.2 應根據本地區不同樹種和不同生長階段的主要病蟲發生規律,制訂長期和年度防治計劃,採取生、化學和物理等方法進行綜合防治。
7.3 認真進行土壤和種苗消毒。避免具有相同病蟲害的苗木在一塊地上連接種植或連年栽植;不得在育苗地種植易感染病蟲的蔬菜和其他作物。
7.4 嚴格執行國家植物檢疫條例的規定,未經檢疫的種苗不得引進或輸出。
7.5 對病蟲害採取防治措施時.應十分注意保護天敵。
7.6 應重點防治下列病蟲害:
a. 根部病蟲害:立枯病、根腐病、根癌病;臍蠟、縷姑、灰象卿、金針蟲、地老虎、線蟲等。
b. 葉部病蟲害:銹病、白粉病、褐斑病、黃化病、叢枝病;蚜蟲、紅蜘蛛、卷葉蟲、避債蛾、巢蛾、天社蛾、刺蛾等。
c. 枝幹病蟲害:腐爛病;透刺蛾、木蠢蛾、天牛、吉丁蟲、介殼蟲等。
7.7 使用葯劑應嚴格執行國家植物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尤其應注意以下幾點:
a.正確選擇葯劑,防止植物產生葯害。
b在有效范圍內,宜使用低濃度農葯。應注意換用不同葯劑,防止病蟲產生抗葯性。
c. 不得使用高污染、高殘毒和彼此千擾的葯物,提高防治效果。
d. 必須執行植保操作規程,確保人畜安全。
8 苗木出圃
8.1 出圃准備
8.1.1 苗木出圃前應對在圃苗木進行調查,將准備出圃的苗木的品種、規格、數量和質量加以統計,以便按計劃出圃。
8.1.2 出圃苗木應符合園林苗木產品標準的各項規定。
8.1.3 5年生以下的常綠樹苗,移植不足 2年時不得出圃,5年生以上的移栽不足 3年時不得出圃。
8.1.4 大苗出圃應行環狀斷根,斷根後可在 2年內出圃。
8.2 掘苗
B-2.1 掘苗規格

小苗

苗木高度cm

應留根系長度cm

側根(幅度)

直根

小於30

12

15

31-100

17

20

101-150

20

20

大、中苗

苗木胸徑cm

應留根系長度cm

側根(幅度)

直根

3.1-4.0

35-40

25-30

4.1-5.0

45-50

35-40

5.1-6.0

50-60

40-45

6.1-8.0

70-80

45-55

8.1-10.0

85-100

55-65

10.1-12.0

100-120

65-75

帶土球苗

苗木高度cm

土球規格cm

橫徑

縱徑

小於100

30

20

101-200

40-50

30-40

201-300

50-70

40-60

301-400

70-90

60-80

401-500

90-110

80-90

以上為一般掘苗規格,對生根慢和深根性樹種可適當增大。
8 .2.2 裸根苗掘苗時,土壤含水量不得低於 17%,帶土球苗的土壤含水量不得低於 15%0
8 .3 其他要求
8 .3.1 裸根苗掘起後的暴露時間不得過長,否則應假植。假植期不宜超過 20天。
8.3.2 裸根苗掘起後應覆蓋根部,帶土球苗的土球應打包紮緊。運輸前要打捆掛牌,標明種類與數量,防止混雜。
8.3.3 出圃苗木修剪時,要為種植時的修剪留有餘地,必須剪去病蟲枝和冗長枝。根系的修剪,則按帶根標准剪去過長部分即可。
8.3.4 出圃苗木應設專人檢查,做到四不出圃,即:品種不對、規格不符、質量不合格、有病蟲害不出圃。
9 技術檔案
9 .1 苗圃必須建立完整的技術檔案。要及時收集,系統積累,進行科學整理與分析,掌握育苗規律,總結經營管理經驗。
9.2 技術檔案的主要內容有:
9.2.1 育苗地區、場圃概況
a. 氣候、物候、水文、土質、地形等自然條件的圖表資料及調查報告。
b. 苗圃建設歷史及發展計劃。
c. 苗圃構築物、機具、設備等固定資產的現狀及歷年增減、損耗的記載。
9.2.2 育苗技術資料
a. 苗木繁殖:按樹種分類記載,包括種條來源、種質鑒定、繁殖方法、成苗率、產苗量及技術管理措施等。
b. 苗木撫育:按地塊分區記載,包括苗木品種、栽植規格和日期、株行距、移植成活率、年生長量、存苗量、存苗率、技術管理措施、苗木成本、出圃規格、出圃數量和日期等。
c. 使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成果的單項技術資料。
d. 試驗區、母本區技術管理資料。
9-2.3 經營管理狀況
a. 苗圃建設任務書,育苗規劃,階段任務完成情況等
b. 職工組織,技術裝備情況,投資與經濟效益分析,副業生產經營情況等。
9.2.4 各類統計報表和調查總結報告等。
9.3 技術資料應每本整理 一次 ,編好 目錄,分類 歸檔 。

『肆』 苗木有哪些移植方法

綠化苗木移植的撫育管理包括鬆土除草、排水灌溉、追肥、整形修剪及病蟲害防治等。在不同的培育階段,撫育管理工作的重點有所不同,現具體介紹如下。

(一)第一次移植後苗木的撫育管理。第一次移植(包括慢生樹種的第二次移植)階段苗木還較小,培育的目標主要是促進苗木根系的發育和迅速長高,因此撫育管理工作的重點是鬆土除草和肥水管理。

一、鬆土除草。由於苗木冠層未郁閉,雜草生長很快,與苗木形成營養競爭,勢必影響苗木的生長,因此必須及時鬆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除畦面外,步道和空地的雜草均應除盡。雨後和灌溉後表土微干時應立即鬆土,深度5~10厘米為宜,注意不得傷苗木的根莖,鬆土除草後要及時修理步道,泥土復在畦面,整平。

二、肥水管理。綠化苗木的生產相對來說效益較高,從近幾年苗木的銷售價格來看,胸徑8厘米以下的苗木,平均1厘米胸徑約10元,樹形好、規格8~10厘米以上的苗木的價格更高。由此看出,苗木胸徑只要多長1厘米,就起碼有10元的增值。因此,在苗場土壤質地優良的情況下,加強肥水管理,促進苗木茁壯生長能夠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施肥應注意基肥與追肥相結合,基肥可在移植時放入種植坑穴內,或在每年秋冬季節施放;追肥主要用復合肥,在生長季節進行撒施或穴施,全面追肥每年至少3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在生長季節的每次發芽前及新葉轉綠後各追一次肥,苗木生長更快。每年最後一次追肥在進入秋冬季苗木停止生長前一個月完成。以便苗木能及時木質化。施肥應與灌水相結合,以便能發揮施肥的效力。

(二)第二次移植後苗木的撫育管理,第二次移植階段苗木已基本上達到綠化用苗的規格要求,培育的目標主要是使苗木具有密集的根系和一定的干型和冠型的無病蟲害的健壯的苗木。因此撫育管理工作的重點是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修剪。

一、病蟲害防治。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認真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以培育優質、健康的城市綠化用苗。認真做好土壤和種苗消毒工作,種苗要經檢疫才能用。加強田間管理,減少病蟲害的滋生條件,使苗木健壯生長,增強抗性。合理密植,適當疏剪,改善通透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發生病蟲害應及時防治。

二、整形修剪。整形修剪的要求。城市綠化苗木的整形修剪以自然樹形為主,做到因樹造型,使冠/高比例適當,主側枝分布勻稱,樹幹完整,樹冠豐滿。行道樹苗在培育過程中,要求樹冠完整,樹干通直勻稱無傷痕,主側枝分明。分枝點的高度可通過修剪逐漸上移,直到規定的定干高度為止,一般要求2~2.5米。苗木自然高度要求達到4.5~5米,冠/高比一般為1/3~1/2,冠幅要求2.5米以上。庭園觀賞苗木,定干高度低於行道樹,一般2米以下,樹冠要求豐滿,冠/高比一般為1/2~2/3,冠幅2.5米以上,也可培育成多干型或曲干型。針葉樹種苗木,應培育成全冠型或低干型,要養好主尖。一般不宜多修剪。值得注意的是,在樹干培育過程中,當苗木未達到預定的規格要求時,分枝點的高度不宜一步修剪到位,因為修剪太強會削弱樹勢,影響生長。同時定干修剪要求在樹勢壯旺時逐漸進行,傷口才容易癒合,避免因整枝在樹幹上留下傷痕。整形修剪的時期。一般休眠期以整形為主,修剪量可稍重些。生長期以調整樹勢為主,修剪量宜輕。對於幼小的苗木,除移植修剪外,不管是休眠期還是生長期,一般盡量不要修剪,以免削弱樹勢;移植不久樹勢仍較弱的苗木一般都不宜修剪;生長慢的樹苗也不宜重剪。

(三)苗木出圃前的預處理,按照以上規程培育的綠化苗,可以達到優質苗木的標准,是城市綠化的標准用苗。但是這樣的苗木移植到工地種植後,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恢復才能達到理想的綠化效果。如果把這個恢復期安排在苗場,那麼苗木到工地種植後不用恢復馬上就可以達到綠化效果。目前這種做法在袋裝和盆栽灌木苗方面已經實現,而在大規格喬木型綠化苗方面,近年來南海、花都有幾家苗木保養場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這是未來城市綠化用苗所追求的目標。其基本做法是,將達到規格標準的苗木從苗場帶土掘起,按要求進行樹干、樹高、冠幅及根系整理修剪後,種植到大型容器中,在保養場培育3個月到半年,當苗木成活恢復生長,樹形達到要求後即成為成品苗。

『伍』 夏季苗木的移植方法以及移栽要注意什麼

(1)苗齡
苗木移植一般指一年生和一年生以上苗木的移植。移植用的苗木年齡過小,則既費工且效果不佳;苗木過大,根系生長粗長,移植後緩苗期長,效果也不理想。適宜的移植苗齡因樹種而異。速生的樹種如桉樹,當幼苗高達6~10厘米時即可開始移植,當年移植,當年出圃;生長速度較快的多數闊葉樹種和部分針葉樹種如落葉松、側柏等,一年生播種苗即可移植;生長速度慢的樹種如紅松、冷杉等,在播種地生長2年,雲杉則生長2~3年再進行移植。
(2)移植後的培育年限
培育造林用苗,每次移植後培育的時間,因樹種、氣候和土壤等條件而異。速生的樹種只需幾個月,如桉樹、落葉松、油松、側柏等苗木和闊葉樹苗多為1年;生長緩慢的雲杉、冷杉則需要培育2年。
(3)移植次數
造林樹種用苗,一般移植一次即可出圃,部分樹種如雲杉則需要移植2次,城市綠化使用的大苗,則需經過多次移植才可出圃。
(4)移植季節
移植季節應根據樹種特性及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一般樹種主要在苗木休眠期進行移植,而常綠樹種一般在生長季進行移植,最好在雨季來臨之前移植。
春季是多數樹種適宜的移植時期,在北方應以早春土地解凍後而苗木未萌動前比較適宜。但不同樹種移植的具體時間應根據樹種發芽的早晚來安排,一般針葉樹種早於闊葉樹種。
秋季移植一般適用於冬季不會遭到低溫危害,春季又不會有寒冷、乾旱等災害的地區。對闊葉樹種來說,當苗木葉柄形成離層,葉子能脫落或能人工脫落時即可開始移植。常綠樹種應在直徑生長高峰過後移植,因為此時樹木根系尚未停止生長,移植後有一段時間利於傷口的癒合。

『陸』 苗木的栽種方法有幾種

種植苗木,以陰天無風天最佳;晴天宜11:00前或15:00進行為好。因裸根苗和帶土球苗而不同。

(1)裸根苗的栽種

具體栽植時,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入拍碎的濕潤表層土,約達穴的1/2時,輕提苗,使根呈自然向下舒展。然後踩實(黏土不可重踩),繼續填滿穴後,再踩實一次,最後蓋上層土與地相平,使填之土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灌木應與原根頸痕相平。然後用剩下的底土在穴外緣築灌水堰。對密度較大的叢植地,可按片築堰。

(2)帶土球苗的栽種

先量好已挖坑穴的深度與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對坑穴作適當填挖調整後,再放苗入穴。在土球四周下部墊入少量的土使樹起立穩定,然後剪開包裝材料,將不易腐爛的材料一律取出。為防栽後灌水土塌樹斜,填入表土至一半時,應用木棍將土球四周砸實(注意不要弄碎土球),做好灌水堰,最後把捆攏樹冠的草繩等解開取下。

『柒』 灌木的基本養護方法是什麼

灌水和排澇

春季(2月~5月)乾旱季節,必須澆返青水。夏季(6月~8月)雨季,注意排澇。積水處不能超過12小時;應根據灌木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適時澆水。澆水應澆透,澆水前應進行圍堰,防止水外流;灌水時注意上下層植物的關系,特別是有針葉樹的地方要注意控水,在不影響的情況下適時灌水。

施肥

普通樹木落葉後施基肥與萌芽前施追肥,花期長的在生長期中加一次追肥。灌木及小樹在樹冠投形下掘一斷續的坪狀溝,掘溝深度以達到根系為度。冬施宜深,施射溝近樹淺而遠樹深。冬施以有機基肥為主,夏施以速效追肥為主。

『捌』 苗木補植方案

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綠化樹木的補植
所謂綠化養護就是指,樹木、綠地、植被等植物的管理與養護,至今還是新型行業,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正在被社會認可。這其中關於綠化樹木的養護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常生長的樹木根據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樹種有一定的養護標准,其實對於有問題的綠化樹木也有一定的處理原則,我們今天只說說綠化養護管理中園林綠化養護關於樹木的補植補植問題。

1、補植季節
落葉樹: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後,發芽以前補植或在秋季落葉以後土壤解凍以前補植。
針葉樹,常綠闊葉樹:在春季土壤解凍以後、發芽以前補植,或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長後、降霜以前補植。
2、死亡的樹木挖除前做好記錄,並盡早補植。
3、補植的樹木應選用原來樹種,規格也相近似。若改變樹種或規格,則須與原來的景觀相協調,行道樹補植必須與同路段樹種一致。原文鏈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9660.html?1300262872 綠化苗木的補植:春季苗木補植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方法早春時節是園林苗木補植的最佳時機,各地城市綠地苗木補植雖然投入較大,但成活率往往不理想,造成年年補、年年缺的局面。抓好選苗、起挖、栽植個重要環節,就能有效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選苗苗木質量關系重大,要注意選擇枝條健壯、芽體飽滿,無病蟲害、形態優美的苗木。另外,因用於補植,苗木規格應與周邊苗木的規格相統一協調,補植的喬木,特別是行道樹,分枝節的高度要統一,樹形盡量豐滿。起挖樹木起挖前一周澆一次透水,讓其補足水分,以避免起苗後過早脫水。起挖苗木一般要帶土球。土球直徑一般應按胸徑的8至10倍計算,落葉樹種也可用露根苗,根系長度也為胸徑的8至10倍。起挖時沿規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向下挖。挖掘過程中,遇粗根時用手鋸鋸斷,以免根部劈裂,盡量不傷根皮和須根,保留原土。修剪在喬木栽植前,要對樹冠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以減少樹木水分的蒸發,保持樹體水分上下供需平衡。修剪量依不同樹種及景觀要求有所不同。對於較大的落葉喬木,尤其是生長勢較強、容易抽出新枝的樹枝,可進行強剪,樹冠可減少至一半以上。具有明顯主幹的高大落葉喬木,應保持原有樹形,適當疏枝,所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條的l/5至l/3。無明顯主幹、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干徑10厘米以上者,可疏枝保持原樹形;干徑為5厘米至10厘米的,可選留主幹上的幾個側枝,保持原有樹形來進行短截。枝條茂密的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枝葉集中生長在樹干頂部的苗木,可不修剪枝條,只燎葉。常綠針葉樹,不宜多修剪,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生長衰弱枝、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珍貴樹種的樹冠,宜盡量保留少剪。樹木修剪造成的傷口,應塗以保護劑,如油漆、凡士林等。栽植「三埋兩踩一提苗」是林業技術部門提倡的一種科學的樹木栽植方法。這種栽植方法包括三次埋土、兩次踩實以及一次將苗木向上提起的過程。具體栽植技術要點如下:開挖樹坑時將表土(淺層土)放成一堆,將心土(深層土)另外放成一堆,不要將表土和心土混放,為以後的栽植做好填土准備。樹坑挖好後,第一步不是先放樹苗,而是先將基肥放在樹坑的最下層,然後將表土碾碎,平整、均勻地放在肥料上,這樣樹苗的根部不直接接觸肥料,碾碎的表土又為根部提供了向下生長、擴展舒張的良好條件,這是第一「埋」,埋的是肥料和表土。接著放入樹苗。樹苗放入後進行第二埋,就是培入心土,在培土到一半時,暫停培土,將樹苗稍微向上提一下,這叫「一提苗」,目的是防止樹苗窩根,影響成活和生長。提苗後,不要立即埋土,這時要將已埋的土向下踩實,目的是使樹苗的根須和土壤緊密接觸,盡快吸收水分和營養元素,以便紮根生長。有利於樹木的成活和生長。接著進行第三埋,就是將剩下的心土埋入,一直埋到與地面平齊,進行第二次踩實,目的是使樹苗樹干挺直,也使樹苗與土壤緊密結合,以防被風吹斜。另外,樹木種植要注意按原向進行種植,才能使植株更好地適應環境條件,提高成活率。對於原帶土球不完整的苗木,根群已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需用蘸根漿(2%的磷酸二氫鉀、2%白砂糖、1%維生素B12針劑、95%黃泥漿)浸蘸苗根進行處理。根系不完整、損傷較大的樹木,以及珍貴樹木,栽植時根部應噴生根激素。養護樹木栽植後應在略大於種植穴直徑的周圍,築成高10厘米至15厘米的灌水土堰,堰應築實不得漏水。栽植胸徑5厘米以上樹木時,植後應立支架固定,以防冠動根搖,影響根系恢復。以三角樁或井字樁的固定作用為好,且有優良的裝飾效果,在人流量較大的市區綠地中多用。樹木應在栽植當日澆透第一遍水,以後應根據當地情況及時補水,一般澆水不少於三遍。補植苗木處在緩苗期,在以後兩年時間內應重點養護,特別是不能缺水,應定期進行檢查和補水。原文鏈接: http://www.yt160.com/a/news/34273.html?1300262870 有了以上這兩個資料,相信你再添加點你們實際要補植的內容進去這個苗木補植方案就很容易誕生了

『玖』 365苗木網:苗木的幾種養護方法

生長勢強,生長量超過該草種該規格的平均年生長量,生機勃勃,葉色濃綠,無枯黃葉。

2、修剪:考慮季節特點和草種的生長發育特性,使草的高度一致,邊緣整齊。高度控制在:台灣草 5厘米以下,大葉油草、假儉草、沿階草10厘米以下。

3、灌溉、施肥:根據草坪植物的生長需要加強淋水和施肥,保證肥水充足,肥料的施用方法和用量科學,防止過量或不均勻引起肥傷。

4、在雨水缺少的季節,每天的淋水量稍大於該草種該規格的蒸騰量,使含水量保持在:砂土為 3 -6%,砂壤土為 6 -12%,壤土為 12 -23%。需水量大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一般要求砂土為 4 .5-6%,砂壤土為9 -12%,壤土為 18 -23%,粘土為 22 -23%:需水量少且不耐澇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砂土為 3-4.5%,砂壤土為 6 -9%,壤土為 12 -18%,粘土為 21-22%。特別在 10 -2月份要勤淋水多施肥,適當進行根外追肥,使草坪保持優良的長勢度過乾旱的秋、冬季。

5、除雜草:經常除雜草,使純草坪和混合草坪的目的草種純度達97%,新接管的綠地要求半年內達標。

6、填平坑窪:及時填平坑窪,使草坪內無坑窪積水,平整雅觀。

7、補植:對被破壞或其它原因引起死亡的草坪植物應及時補植,使草坪保持完整,無裸露地。補植要補與原草坪相同的草種,適當密植,補植後加強保養,保證一個月內覆蓋率達98%。

8、病蟲害防治: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防為主,精心管養,使植物增強抗病蟲能力,經常檢查,早發現早處理。

採取綜合防治、化學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防止病蟲害蔓延和影響植物生長。盡量採用生物防治的辦法,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用化學方法防治時,一般在晚上進行噴葯;葯物、用量及對環境的影響,要符合環保的要求和標准,發生病蟲害最嚴重的危害率在 5%以下。

閱讀全文

與苗木補植方法與技巧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蟲牙土方法怎麼治 瀏覽:291
水膠體敷料使用方法 瀏覽:828
粉絲的訓練方法 瀏覽:777
鋁蓋發霉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賺錢的方法 瀏覽:441
黃金三角手臂鍛煉方法 瀏覽:12
根號15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圖片 瀏覽:913
語音提示器安裝方法 瀏覽:204
c32漏電保護空開連接方法 瀏覽: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療方法 瀏覽:335
36x1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58
高阻計使用方法 瀏覽:951
水質超標的解決方法 瀏覽:575
英語大師教學方法 瀏覽:155
男性眼袋怎麼消除簡單方法 瀏覽:907
鈦金條有幾種安裝方法好看 瀏覽:829
披薩餅的製作方法和視頻 瀏覽:387
青田玉鑒別方法 瀏覽:914
魅族3夜間模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4
如何清理水垢的好方法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