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蟲也像蠍子一樣蛻皮嗎如何管理
剛孵出的黃粉蟲幼蟲長約3毫米,乳白色。1天後,體色變黃。體13節,呈圓柱形,頭部位於體節的前端。口器扁平,咀嚼式,能啃食較硬食物。第2~4節為胸部,長有3對足,第5~12節為腹部,第13節下部有肛門,尖部有兩錐形短尾。
幼蟲同幼蠍一樣,有蛻皮特性。其生長發育是經蛻皮進行的,約1個星期蛻1次皮。在溫、濕度適宜的情況下,幼蟲蛻皮順利,很少有死亡現象。剛孵出的幼蟲為1齡蟲,蛻第1次皮後變為2齡幼蟲。剛蛻皮的幼蟲全身為乳白色,隨後逐漸變黃。經60天7次蛻皮後,變為老熟幼蟲。老熟幼蟲長2.5~3厘米,接著就開始變蛹。其生長期為85~130天,平均120天。此期要加強管理,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管理方法是:
(1)當肉眼能看清幼蟲體形時,要進行加溫、增濕,促使其生長發育。升溫可採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濕是定時(每天6~8次)向飼養盒灑水。但量要小,不能出現明水。在飼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濕。
(2)給幼蟲投喂營養豐富的一、三、五號飼料(見165問),並給予大量青飼料。
(3)大小幼蟲最好分開飼養,以免出現殘食現象。
(4)此期適宜溫度為25~32℃,濕度60%~75%,麩皮濕度10%~15%。
『貳』 黃粉蟲成蟲產卵如何管理
黃粉蟲成蟲產卵的管理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產卵箱由兩個箱子組成,一個是產卵紗網箱,另一個是養殖木箱。在養殖木箱底部鋪上麥麩,將產卵紗網箱套在木箱上放好,每箱成蟲數量成蟲500到800頭最為合適。
二,黃粉蟲卵的孵化受溫度,濕度的影響大,溫度升高,卵期縮短:溫度降低,卵期延長。在溫度低於15攝氏度時,卵很少孵化;在溫度25--32攝氏度,濕度為百分之60--70,麥麩濕度為百分之15左右時,7--10天就能孵化出幼蟲。
三,黃粉蟲孵化時,同一批小幼蟲可多放一些在同一個箱子中飼養。該期間飼養管理較簡單,主要是控制料溫至24--32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為百分之60--70。經常在麥麩表面撒少量菜碎葉。也可以適量均勻噴霧在飼料麥麩表面,將厚約為1厘米的表層麥麩拌勻,使其含水量達百分之17左右。當麥麩吃完,均變為微球形蟲糞時,可適當再撒上一些麥麩。當到達一月齡成為中幼蟲時可用1毫米篩網過篩,篩除蟲糞後將剩下的中幼蟲進行分箱飼養。
『叄』 黑水虻幼蟲怎麼養殖
摘要 首先選擇具有大量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建立養殖場所。
『肆』 獨角仙幼蟲怎麼養高分!急!
要想養好獨角仙的幼蟲,需要准備以下材料:一個容器、木頭屑、噴壺、清水等。要通過篩子把買回來的營養木屑進行篩選,把粗糙的和細膩的木屑分隔開來。
先在一個透氣的容器裡面墊上一層比較柔暖的木屑,然後把獨角仙的幼蟲放進去,然後一層一層的蓋上,最後把粗糙的木屑放在上面。
獨角仙的幼蟲在在蛹化之前都會在木屑裡面生活,平時需要注意一下木屑的濕度還有及時清理一下木屑裡面的糞便。
幼蟲在腐殖土或木屑堆內部生活,一般不會將自己暴露在外面。因氣門開放,所以必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不然很容易因身體快速失水死亡。
幼蟲在食物堆中緩慢活動並取食,排出橢圓形略扁的糞粒。此種幼蟲較為溫順,可以群居,但密度過大食物不足也會發生互咬現象。
觸角有嗅覺功能,如果附近有蛋白、脂肪等含量較高的食物,幼蟲會前往取食。如果環境溫濕度不足、透氣性不足或食物耗盡,幼蟲會鑽出地表。
『伍』 蚊子幼蟲怎麼養
飼養在3-4個裝有清水的臉盆里。
夏秋季節,是蚊蠅活動的旺季,尤其是養殖場內的蚊蠅大量繁殖滋生。在炎熱的夏秋季節,畜禽因天氣原因就會出現食慾下降,抵抗力降低的情況,如再加上蚊蠅的騷擾,影響畜禽採食和休息,輕則影響畜禽的生產性能,重則會導致畜禽抵抗力下降,埋下疫病隱患。
此外蚊蠅更是疾病的傳播媒介,可以傳播大量動物疾病和人畜共患病,從而威脅畜禽甚至養殖人員的身體健康。因此,養殖戶必須把驅蠅滅蚊作為夏秋季管理的重點來抓,多措並舉,確保畜群健康安全,提高畜牧經濟效益。
『陸』 獨角仙L3幼蟲如何飼養
飼養管理
比起其他昆蟲的飼育,獨角仙算是好看好玩又好養的昆蟲,成蟲力大無窮,可拉動比身體重數十倍的物品,看他狂而有力的振翅,竟能推動其堅硬而笨重的裝甲飛上天空,除了心裡充滿震憾之外,也算是照顧獨角仙的一大享受。 獨角仙的飼育十分簡單,只要准備好適合大小的寵物箱,將一對獨角仙放入具有腐葉有機質的腐植土,再加上一根讓獨角仙棲息交配的朽木,餵食水果或果凍,很快的就有獨角仙寶寶誕生了。 一般而言,鞘翅目的昆蟲之生活史過程屬於「完全變態」,也就是必須經歷卵、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四個階段,每年為一個世代。獨角仙幼蟲以土中的有機質維生,隨著齡期的增加,幼蟲的食量也愈來愈大,終齡幼蟲幾乎跟成人的姆指一樣粗。
籠的建造
獨角仙籠大多採用木質做成,一般80cm×60cm×100cm,四周用鐵紗或銅紗,飼養籠的下部用白鐵皮製成79cm×59cm×30cm的抽屜,在籠的上面做成活蓋,便於更換食料,這樣規格的籠可飼養獨角仙50對。
成蟲飼養
將捕得的獨角仙,迅速放進事先做好的籠內飼養,飼養籠下面的鐵皮抽屜里放10cm的土(供幼蟲化蛹),在土的上面放幼蟲飼料,供成蟲產卵和幼蟲取食,在籠內放一隻飼料盤,盤內放一些西瓜皮或南瓜片,供成蟲取食,一般在8月份捕得的獨角仙,即可日夜大批產卵,到11中旬,幼蟲達3齡,即可泡製成商品出售。
幼蟲飼養
堆肥養殖法:在田頭或場邊用雜草50%,木屑50%,混合堆成長5~10m,寬獨角仙圖片(5)1~3m,高1m左右,然後澆足水,並用塑料紙覆蓋嚴,讓其發酵,一般等到堆肥裡面無溫度即可,發酵好的混合料溫度基本是恆定的,獨角仙幼蟲居於堆肥中,就能加快生長,這種方法是每個農戶簡便易行飼養獨角仙幼蟲的好辦法。 砌池養殖法:在平地建池,每池大小5~10m2不等,深60cm,池裡鋪發酵好的飼料,厚50cm,然後投放獨角仙的卵或幼蟲即可,但要注意池頂也要配有防雨蓋和遮陽光的設備。 木箱養殖法:用木板釘成木箱,箱的大小要根據飼養獨角仙幼蟲多少而定,但不宜過大,否則較難搬動,飼養前先在木箱內放好幼蟲飼料,然後將卵或幼蟲放入,這種方法,有利於多層疊放和便於室內外搬動。
冬季管理
獨角仙幼蟲的越冬管理:獨角仙幼蟲有冬眠習性,一般每年霜降前後,當氣溫下降到10℃左右時,獨角仙幼蟲活動減弱,攝食減少,出現冬眠徵兆,隨著氣溫不斷下降,獨角仙幼蟲紛紛進入冬眠,群居在混合料下層,不食不動,處於休眠狀態,獨角仙幼蟲休眠時約半年左右,直至翌年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復甦,覓食。 控制混合料的溫度:衡量一種動物的抗寒的量叫「過冷卻點」,也就是動物體液能忍受0℃以下不結冰的臨界溫度,由於獨角仙幼蟲形體構造和生物學特徵與其它動物不同,同時對抗寒能力也有所不同,據我們初步試驗,獨角仙幼蟲的「過冷卻點」在-1℃,這就是說,在-1℃的情況下,獨角仙幼蟲體液不會結冰,在短時間內也不會凍死,倘若獨角仙幼蟲長期處於-1℃以下的情況,即便氣溫回升後,體弱的不能復甦,據我們的實驗,控制獨角仙幼蟲最佳溫度在3℃~5℃之間,最低不要下降到2℃以下,最高不要超過6℃,過高了達不到全部休眠,並會養分消耗大,又得不到補充易死亡,如將溫度控制在2℃~6℃時,越冬幼蟲成活率達100%。 掌握混合料的干濕度:首先要掌握好獨角仙幼蟲混合料不能過干或過濕,含水量應控制在65%~67%之間,過幹了要及時向混合料內進行噴霧或噴少量的水,如過濕了不利於獨角仙越冬。 加強防寒措施:1)原地防凍:在養殖的籠、桶、箱等周圍用稻草圍護,並用塑料薄膜扎緊,適當搞幾個通氣孔。2)把越冬獨角仙幼蟲捉入壇內,並放些混合料,移放在背風向陽處,保濕防凍。3)就地挖個池,作為獨角仙幼蟲冬蟄洞,洞內放些混合料,洞的大小應根據獨角仙幼蟲多少來決定,獨角仙幼蟲放入後,上面蓋10cm的稻草,這種方法效果很好。要注意冬蟄洞應在50cm左右深,不宜過深或過淺,並要經常檢查有否積水。 防止老鼠為害:當獨角仙幼蟲進入冬眠期,混合料的溫度比外界高,老鼠很喜歡闖入攪亂越冬幼蟲冬眠,甚至拖走獨角仙幼蟲,有時還會在裡面打洞定居,因此在獨角仙幼蟲冬眠期,要防止老鼠為害獨角仙幼蟲,首先在獨角仙幼蟲越冬場所做好防範措施,阻擋老鼠進入,也可用鼠夾誘殺,鉛絲籠誘捕、堵塞老鼠出入的洞穴,但不能用葯物滅鼠,以防獨角仙幼蟲中毒死亡
『柒』 黑水虻蛹化期如何如何管理
當幼蟲開始預蛹後,往飼料中加水使飼料飽濕,這時預蛹會大量爬出。在池角斜坡下放置小桶,預蛹爬出後,自動落入桶中。蟲爬完之後,用鐵鍬鏟出處理完的殘渣,晾乾或者堆肥處理。
預蛹極易出現大量死亡。氣候乾燥,或者氣溫過高,蟲體容易失水死亡,預蛹時需要鑽入土壤、木屑、樹葉等地方藏身。預蛹分離後,應及時促使預蛹化蛹,避免預蛹因為不斷活動而消耗能量 。通過對不同化蛹基質的比較,發現用棉布作為化蛹基質的布摺化蛹法效果最好。具體方法為,將分離好的預蛹放入儲蟲盤內,儲蟲盤內直接採用養蟲的塑料方盒即可。每盤蟲的厚度為2cm左右。選一塊面積為儲蟲盤兩倍的棉布,將布縫起許多褶皺。均可裹蓋在蟲上。將布蓋好之後,噴灑少量水分使布變成潮濕狀態。棉布上奔放一些小木條,預蛹喜歡鑽入布摺中化蛹。弄好後,將化蛹盤放在陰暗的室內。
經常給化蛹室地面撒水,保持化蛹室的溫度在80%左右。化蛹室需要環境濕度以26-30度為佳,約一周後預蛹即可全部整齊化蛹,將布和木條取出。黑水虻蛹約為一周,有成蟲開始羽化時,可將蛹盤移至成蟲籠中。使用棉布褶放置預蛹,容易操作,可以多次重復使用。預蛹化蛹整齊,化蛹迅速,化蛹率高。在27度的室溫下,預蛹化蛹時間平均為5天,化蛹率在95%以上,預蛹幾乎無任何死亡。
成蟲的管理
黑水虻活動和交配需要較大的空間,因此需要專門建造的大籠室進行養殖,籠室設計為籠室長、寬度均為3米左右,籠頂的高度2.5-3米為宜,拱形。頂部用透明塑料薄膜覆蓋,可以防雨,保持較乾燥的環境和充足的光照。在拱形棚頂部安裝500W的碘鎢燈泡備用。黑水虻交配需要陽光的刺激,如遇陰雨天,可以用碘鎢燈照射,每天上午開燈4-5個小時既能達到效果。
籠室內的黑水虻種蟲數量以每平方米100-300隻為宜,黑水虻飛行、交配需要休息的平台,如寬大的樹葉。在籠室中種植一些高度在2米左右大葉植物,如焦芋。黑水虻成蟲活動需要補充水分,需要每天定時給植物葉面噴水,供成功吸食。在水分子添加少量約10%左右的白糖,成蟲更喜取食,但不易保持植物葉面的清潔,所以在實際生產中不宜採取。成蟲只需要補充水分,產卵量即可滿足生產需求。
在籠室中放置桶裝的臭味飼料,吸引黑水虻產卵。桶上面放置收卵瓦楞紙板。為了保證將來幼蟲生長整齊,收卵板需每天更換。一般選擇在下午三點以後,這一時期成蟲產卵活動結束,與第二天產卵間隔期較長,將來培育處來的幼蟲更為整齊。
『捌』 天牛幼蟲該怎樣防治
天牛是危害山茶蛀乾的害蟲。天牛種類很多,每年發生一代或幾年一代,幼蟲乳白色,頭尖、體胖,能蛀入樹干、枝條和根莖,在根部蛀成粗大、彎曲的蛀孔,使被害枝條的葉片枯黃、生長不良;如蛀食主幹,還可能使樹乾折斷甚至於全枝枯死。一般以幼蟲越冬。雌蟲產卵於山茶莖干或枝條上,以幼蟲、成蟲危害山茶。成蟲由幼蟲羽化而成,體呈圓筒狀,背略扁平,6足,觸角長,幾乎與體長相等或超過體長,有硬翅,能飛行,於4~5月間出現,交尾後產卵於枝幹近基部處,孵化後幼蟲蛀入樹皮下,由下向上蛀食,繼而侵入木質部,向主幹蛀食,穿成中空,來往自如,晝伏夜出,咬食樹皮、嫩枝、葉片,吮吸樹液,被害枝呈空筒形,每隔一定距離咬一排糞孔,並由小孔排出淡黃色糞便,堆到地表,被害枝常枯折。
防治方法:
(1)成蟲發生期,人工捕捉成蟲,同時勤檢查莖干、枝條上有無卵傷口和蟲糞,如果有,將其中卵或小幼蟲挖出殺死。
(2)幼蟲蛀入莖干或枝條,要從蛀孔排出蟲糞、木屑。根據這些排泄物可以判斷幼蟲所在部位,可用鐵絲插入蟲孔鉤出或直接刺死幼蟲。
(3)用棉花蘸80%敵敵畏或40%氧化樂果100~200倍液塞入孔內,並用泥土密封孔口,即可殺死幼蟲。
『玖』 蛾蚋幼蟲如何處理
1、經常保持廁所所有地漏有水,水蒸發幹了,就趕緊往地漏倒上水。這樣臭氣不但被水密封了,地溝蟲也休想飛出來,這是最環保、最經濟有效的辦法。另外別忘了洗臉池是和下水管相相通的,不用洗臉池時,也應該把下水口蓋上。
2、如果要長期保持地漏沒有地溝蟲,可以去衛生防疫站買一些低毒的殺蟲劑,用水稀釋後,打開地漏,狂噴一陣子,再蓋上。經常噴少許殺蟲劑,可以長期沒有地溝蟲 。
3、幼蟲是一種很小的蛆,長大了羽化。這種昆蟲生性嗜好黑暗,蛆就生活在下水道和下水管中的管壁上,以腐朽污穢的物質為食。只有羽化了的成蟲有翅膀可以飛翔。
4、這種昆蟲本身對人類沒有什麼危害,只是它生活在臟兮兮的地方,從污水管中飛出來。 在地漏或者下水管道裝一個地漏配套專用存水彎,防蟲地漏不僅可以防止小飛蟲進入室內,還可以防止返味。無需改動原有地漏。
(9)如何管理幼蟲的方法擴展閱讀
產生的危害現象
1、媒介:白斑蛾和星斑蛾經常出現在廚房和浴室的牆壁上,飛蛾飛舞的牆壁上,布滿細毛,容易攜帶細菌,污染食品,有傳播疾病的可能性。蛾類活動不高,發生機械性傳播疾病的概率不高,白斑蛾和星斑蛾的生態習性有可能傳播大腸桿菌病。
2、騷擾害蟲:寄生在白色油漆或瓷磚牆上的蛀蟲會影響視覺新鮮度和室內清潔度。飛蛾的飛行能力不強。它經常停在牆上不動。它只有在受到干擾時才會飛走。飛一小段距離,停在附近的牆上。
3、蛆病:蛀蟲的「害蟲」性質,最重要的是它會引起粘蟲病,這通常是由星蛀蟲引起的。一般來說,蛾幼蟲是自由生活的昆蟲,可以在不被寄主寄生的情況下完成其生命周期。當幼蟲或卵意外進入寄主體內時,它們也可以利用寄主的組織來完成它們的生命周期。
4、一般認為,蟲媒寄生蟲病的發生是一種由傷口護理和消毒不良等意外因素引起的兼性寄生蟲病。室內休息有時會鑽入鼻孔引起炎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蛾蚋
『拾』 麵包蟲吃什麼怎麼養
麵包蟲喜歡吃麵包、饅頭、谷類、米糠、麥皮、小雞飼料、豆類飼料、西瓜皮、木瓜、紅蘿、菜葉等食物。
家庭培育麵包蟲,可用面盆、木箱、紙箱、瓦盆等容器放在陽台上或床底下養殖。容器表面太粗糙的,在內壁貼裱蠟光紙即可使用。
麵包蟲又叫黃粉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甲蟲屬(擬步行蟲屬)。 原產北美洲,50 年代從蘇聯引進中國飼養。
齡期管理:
一、幼蟲為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管理方法是:
1. 當肉眼能看清幼蟲體形時,要進行加溫、增濕,促使其生長發育。升溫可採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濕是定時(每天6-8次)向飼養盒灑水。但量要小,不能出現明水。在飼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濕。
2. 給幼蟲投喂營養豐富的一、三、五號飼料,並給予大量青飼料。
3. 大小幼蟲最好分開飼養,以免出現殘食現象。(4)此期適宜溫度為25一32℃,濕度60%-75%,麩皮濕度10%-15%。
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在胸、腹部咬傷,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用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放入3倍~5倍於蟲重的混合飼料,將幼蟲放入。再蓋以各種菜葉等以保持適宜的溫度。待飼料基本吃光後,將蟲糞篩出,再添新料。如需要留種,則要減少幼蟲的密度,一般一箱不超過250克。前幾批幼蟲化的蛹要及時揀出,以免被傷害,後期則不必揀蛹。
二、蛹期:用幼蟲飼養箱撒以麥麩,蓋上適量菜葉,將蛹放入待羽化。
三、成蟲期:成蟲需鑲入鐵絲網,網的孔以成蟲不能鑽入為度,箱內四側加鑲防滑材料,以防逃。鐵絲網下墊一張紙或木板,再撒入1厘米的混合料,蓋菜葉保濕,最後將孵化的成蟲放入,准備產卵。之後每隔7天將產卵箱底下的板或紙連同麥麩一起抽出,放入幼蟲箱內待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