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測出閾刺激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如何測出閾刺激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4 15:19:18

1. 如何准確地找到所測標本的閾刺激和最適刺激

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及刺激與反應的關系

一、實驗目的:

1.學習和掌握制備蛙類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方法

2.應用電刺激方法測定肌肉閾刺激、閾上刺激和最大刺激強度,了解刺激的種類、刺激強度與肌肉收縮的關系 二、實驗原理:

1.蛙的離體組織易於控制和掌握,神經—肌肉標本常用來研究一些規律和特性

2.肌肉具有興奮性,受到刺激表現出收縮反應

3.閾刺激才能引起反應。從閾刺激開始肌肉收縮,收縮強度隨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大,直到最大強度後,肌肉收縮不再加強 三、實驗用品: 動物:蛙

用品:生物信號處理器、張力轉換器、蛙板、解剖器械、鐵架台、任氏液、棉線以及圖釘等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破壞蛙的腦和脊髓 2.從上部切斷蛙的脊柱 3.剪除蛙的上半身以及內臟 4.除去蛙腿上的皮膚

5.分離蛙兩腿,將其置於任氏液中

6.分離坐骨神經以及腓腸肌,腓腸肌從肌腱處剪開,脫離骨

7.連接裝置,刺激腓腸肌:改變刺激強度(從弱到強,直到最大刺激),觀察對肌肉收縮的影響;找出閾強度、最適刺激強度;記錄信號

注意事項:

制備標本及實驗中,隨時用任氏液潤濕神經和肌肉,防止乾燥。 每改變一次刺激頻率後,應休息0.5-1 min, 每次刺激不要超過3-4 秒,以免標本疲勞。 刺激時注意觀察肌肉的反應 實驗項目

1、刺激強度與反應關系

刺激腓腸肌:改變刺激強度(從弱到強),觀察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2、找出閾上強度、最適刺激強度、最大刺激強度

刺激神經:改變刺激強度(從弱到強),觀察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刺激腓腸肌:改變刺激強度(從弱到強),觀察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記錄肌肉與神經的閾強度、最適刺激強度,並比較二者的興奮性; 3、刺激頻率與反應的關系

記錄在最適刺激強度下,刺激頻率與肌肉收縮的關系 五、實驗結果觀察與記錄以及分析: 1、刺激強度與反應關系

結果 在一定范圍內,刺激強度越大,電位變化越大

分析 在閾下刺激內,刺激強度越大,電位變化越大;閾刺激可使肌肉達到閾電位,之後去極化

2、找出閾強度、閾上強度、最適刺激強度、最大刺激強度

結果 小於閾強度的刺激都未引起肌肉收縮,直到刺激達到閾強度,肌肉收縮;在刺激強度超過閾刺激後,增加刺激強度,肌肉興奮性不變,肌肉收縮幅度不再加大。

2. 感官檢驗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感官檢驗的方法食品感官檢驗的方法分為分析型感官檢驗和嗜好型感官檢驗兩種:分析型感官檢驗——把人的感覺作為測定儀器,測定食品的特性或差別的方法。比如:檢驗酒的雜味,判斷用多少人造肉代替香腸中的動物肉人們才能識別出它們之間的差別,評定各種食品的外觀、香味食感等特性都屬於分析型感官檢驗。 嗜好型感官檢驗——根據消費者的嗜好程度評定食品特性的方法。比如:飲料的甜度怎 樣算最好,電冰箱顏色怎樣最好等。弄清感官檢驗的目的,分清是利用人的感覺測定物質的特性(分析型)還是通過物質來測定人們嗜好度(嗜好型)是設計感官檢驗的出發點。例如,對二種冰淇淋,如果要研究二者的差別,就可以把冰淇淋溶解或用水稀釋,應在最容易檢查出其差別的條件下進行檢驗,但如果要研究哪種冰淇淋受消費者歡迎,通常必須在一般能吃的狀態下進行檢驗。2、常用試驗方法根據感官檢驗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常用的試驗方法有以下六種:(1)差別試驗(Difference Test)差別試驗用於分辨樣品之間的差別,其中包括 2個樣品或者是多個樣品之間的差別試驗。差別試驗是對樣品進行選擇性的比較,一般領先於其它試驗,在許多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例如在貯藏試驗中,可以比較不同的貯藏時間對食品的味覺、口感、鮮度等質量指標的影響。 又如在外包裝試驗中,可以判斷哪種包裝形式更受歡迎,而成本高的包裝形式有時並不一定受消費者歡迎,都可以用差別試驗檢驗。差別試驗的試驗方法有:2點識別法、2點嗜好法、1:2點比較法、3點識別法、3點嗜好法等。試驗結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 ①2點比較法是比較兩種試樣,以此來區別兩者或判斷其優劣的方法。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可按試驗目的分為 2點識別法和 2點嗜好法。 2 點識別法是比較 X、Y 兩種試樣,根據人的感覺排列 X、Y的順序,即區別兩者的方法。由於 X和 Y之間的順序是客觀存在的。當人們的感覺判斷的順序和客觀存在的順序一致時,回答是正確的,否則回答是錯誤的,因此識別檢驗只需做單側檢驗。2點識別法一般用於判斷評審員的識別能力或者判斷 X、Y之間的差別是否達到能識別的程度等。本法具有準備和實施方便等優點,缺點是結果差錯的偶然可能性大。 2 點嗜好法是指比較 X、Y兩種試樣後指出自己喜歡哪一種的方法。在嗜好性檢驗中, 評審員指出 X、Y兩種試樣中的任何一個均可以,故必須進行雙側檢驗。本法主要用於市場調查和質量檢驗。②1:2比較法1:2比較法是指先供給試樣 X,讓評審員記住它的特性(這個試樣稱明試樣),然後同 時供給用暗號表示的試樣 X和 Y(因為評審員事先不知兩個試樣的內容和特性,故稱暗試樣), 讓評審員判斷兩個暗試樣中哪個是試樣 X的試驗。1:2 比較法一般用於出廠檢查驗收商品,或用於測定評審員的識別能力,該法比 2點比較法靈敏度高。③3點比較法有 2個試樣 X、Y,把兩個相同的試樣和一個不同的試樣按 XYY、XXY、XYX等方式組合 後供給評判員,讓評審員判斷其中一個不同的試樣的方法叫做 3點識別法。然後再比較一個 試樣和剩餘的兩個相同試樣,判斷喜歡哪一個的方法叫做 3點嗜好法。因此,3點比較法只經一次試驗,就能同時完成識別和嗜好兩個試驗。(2)排列試驗(Ranking Test) 排列試驗對某種食品的質量指標,按大小或強弱順序對樣品進行排列,並記上 1、2、3……數字。它具有簡單並且能夠評判 2個以上樣品的特點。其缺點是排列試驗只是一個初步的分辨試驗形式,它無法判斷樣品之間差別大小和程度,只是其試驗數據之間進行比較。試驗結果的分析常用查表法和方差分析法。(3)分級試驗(Scoring Test)分級試驗按照特定的分級尺度,對試樣進行評判,並給以適當的級值。分級試驗是以某個級數值來描述食品的屬性。在排列試驗中,兩個樣品之間必須存在先後順序,而在分級試驗中,兩個樣品可能屬於同一級數,也可能屬於不同級數,而且它們之間的級數差別可大可小。排列試驗和分級試驗各有特點和針對性。分級試驗的試驗方法主要有評分法、scheffe 一對比較法、模糊數學法等。試驗結果的 分析常用方差分析法。(4)閾值試驗(Threshold Test)閾值試驗是通過稀釋(樣品)確定感官分辨某一質指標的最小值。閾值試驗主要用於味覺的測定,測定值有:①刺激閾(RL)能夠分辨出感覺的最小刺激量叫做刺激閾。刺激閾分為:敏感閾、識別閾和極限閾。閾值大小取決於刺激的性質和評價員的敏感度,閾值大小也因測定方法的不同而發生變化。②分辨閾(DL)感覺上能夠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變化量稱分辨閾。,用+-△S來表示刺激量的增加(上) 或減少(下),上下分辨閾的絕對值的平均值稱平均分辨閾。③主觀等價值(DSE)對某些感官特性而言,有時兩個刺激產生相同的感覺效果,我們稱之為等價刺激。例如:10%的葡萄糖與 6.3%的蔗糖的刺繳等價。閾值試驗的試驗方法主要有極限法和定常法。(5)分析或描述試驗(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 描述試驗是對樣品與標准樣品之間進行比較,給出較為准確的描述。描述試驗要求試驗人員對食品的質量指標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準確的描述。描述試驗有顏色和外表描述、風味描述、質構描述和定量描述。其主要用途有: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鑒別產品間的差別;質量控制;為儀器檢驗提供感官數據;提供產品特性的永久記錄;監測產品在貯藏期間的變化等。因為感官感覺中任何一個器官的機能活動,不僅取決於直接刺激該器官所引起的響應,而且還受到其它感覺系統的影響,即感覺器官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以,食品的感官感覺是不同強度的各種感覺的總和。並且各種不同刺激物的影響性質各不相同,因此,在食品感官檢驗中,即要控制一定條件來恆定一些因素的影響,又要考慮各種因素之間的互相關 聯作用。目前常用的分析和描述性檢驗方法主要有:簡單描述檢驗法及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 檢驗法。①簡單描述檢驗法 它是評價員對構成產品特性的各個指標進行定性描述,盡量完整地描述出樣品品質的檢驗方法,描述檢驗按評價內容可分為風味描述和質地描述。按評價方式可分為自由式評價和界定式描述。自由式描述即評價員可用任意的詞彙,對樣品特性進行描述,但評價員一般需要對產品特性非常熟悉或受過專門訓練;界定式描述則在評價前由評價組織者提供指標檢驗表,評價員是在指標檢驗表的指導下進行評價的。該方法多用在食品加工中質量控制,產品貯藏期間質量變化,以及鑒評員培訓等情況。最後,在完成鑒評工作後,要由評價小組組織者統計結果,並將結果公布,由小組討論確定鑒評結果。②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檢驗法它是評價員盡量完整地描述食品感官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強度的檢驗方法。這種方法多用於產品質量控制、質量分析、判定產品差異性、新產品開發和產品品質改良等方面,還可以為儀器檢驗結果提供可對比的感官數據,使產品特性可以相對穩定地保存下來。這種方法依照檢驗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一致方法和獨立方法二大類型。一致方法的含義是,在檢驗中所有的評價員(包括評價小組組長)以一個集體的一部分而工作,目的是獲得一個評價小組贊同的綜合印象,使描述產品風味特點達到一致、獲得同感的方法。在檢驗過 程中,如果不能一次達成共識,可藉助參比樣來進行,有時需要多次討論方可達到目的。獨立方法是由評價員先在小組內討論產品的風味,然後由每個評價員單獨工作,記錄對食品感覺的評價成績,最後用計算的平均值的方法,獲得評價結果。無論是一致方法還是獨立方法,在檢驗開始前,評價組織者和評價員應完成以下工作:①制定記錄樣品的特殊目錄;②確定 參比樣;③規定描述特性的詞彙;④建立描述和檢驗樣品的方法。 (6)消費者試驗(Consumer Test)消費者試驗是由顧客根據各人的愛好對食品進行評判。生產食品的最終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消費者試驗的目的是確定廣大消費者對食品的態度。主要用於市場調查、向社會介紹新產品、進行預測等。由於消費者一般都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個人的愛好、偏食習慣、感官敏感性等情況都不一致,故要求試驗形式盡可能簡單、明了、易行。使得廣大消費者樂於接受,而且要保證

3. 射精刺激閾的提高方法

一、加強夫妻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消除隔閡與誤會,對丈夫早泄予以諒解並積極配合治療,將有助於克服不良心理。 二、做足同房前的愛撫、吮吻,使女方先進入興奮期乃至平台期,則較易滿足女方性要求。
三、改變同房時間。人們一般將性生活安排在晚上,但如果你將其改在睡醒時,身體疲勞已解除,精力旺 盛,再嚼片香口膠調調情,相信同房質量會有提高。
四、戴雙層避孕套,可降低陰莖的敏感性,延長射精時間。
五、降低陰莖抽動的幅度和速度,減少對陰莖的性刺激,同時女方主動迎合動作,盡快達到性高潮,以求雙方滿意。
六、男方分散對性交的注意力,比如目光離開女方,將陰莖感覺轉移到思考其他問題,甚至數數,都將有助於延緩射精。
七、在接受行為療法後採取女上位性交法一段時間,以緩解丈夫的緊張度,並增加對陰道刺激的適應性。
八、射精後在一個小時內進行第二次性交,可明顯延緩射精時間,但男方陰莖會有脹痛感。
九、採用改良行為療法中的生理脫敏訓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射精刺激閾值。
上述方法雖然簡單,或者許多人都會,但真正做得好的不多,只要堅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4. 心理物理定律的閾上感覺的測量

1860年,G.T.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綱要》中介紹了幾種心理物理法,他聲稱通過這幾種方法能夠確定作為刺激量函數的感覺量。從韋伯定律和其他幾個假設出發,費希納用「最小可覺差」(j.n.d.)構築了一個基本的對數定律ψ=Klog(Φ/b),其中ψ代表心理量,Φ代表刺激的物理值,b是絕對閾限的刺激量,K是一個相應的常量。 費希納定律說明,當刺激強度呈幾何級數上升時,感覺量以算術級數遞增;這樣,相等的刺激率產生相等的感覺閾限。
一個多世紀以來,費希納定律受到了很多批評。這些非議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問題:(1)感覺不是數量化的,所以不能測量;(2)韋伯定律是一個近似的定律,它不是在所有刺激范圍內都成立的;(3)主觀上,所有的最小可覺差不是都相等的。結果產生了大量費希納定律的修正公式,這里只闡述其中的幾個。
在視覺明度辨別的心理物理學研究中,感覺量(ψ)與刺激強度的關系由H.V.赫爾姆霍茨於1866年在《視覺心理物理手冊》中提出:其中a,b,k都是常量。這個二次函數說明在高刺激強度,感覺量會接近漸近線的上限。但是,它與某些實驗情境尤其是與灼傷的實驗數據不符。1922年,A.皮奧特在《論溫度》中提出對溫度的感覺量和味覺都是刺激強度的冪函數。1931年,E.津納提出感覺是刺激強度正切的冪用數。1932年,J.P.吉爾福特在《心理定律的興起》中說:刺激大小和感覺反應間存在指數函數關系,指數不是一個常量;冪函數以前也有人提出過,如J.A.F.普拉蒂厄在1872年,F.布倫塔諾在1874年的《經驗主義心理學》中。通過對費希納公式進行積分,同時假定韋伯率(ΔΦ/Φ)是一個常態分布,R.A.胡斯頓(1932)提出了一個心理物理定律,它是經典的Φ~r函數的積分,科索在1967年的《感覺行為的實驗心理學》中對此作了描述。 如果假定費希納定律是正確的,那麼二分法所得變異刺激的強度應該等於兩個終端刺激的幾何平均數。但是許多研究結果發現中間那個值更接近於算術平均數而不是幾何平均數。因此,費希納通過刺激辨別的間接方式測量感覺反應的結果,並沒有得到相等感覺距離的直接測量證明。假如觀察者能夠有效地判斷兩個感覺的間距是否相等,那麼直接測量程序產生的是感覺量的等距量表和感覺間距的比率量表。
1930年,L.F.理查森和J.S.羅斯用直接的數量估計法測量了聽覺反應,這種方法要求觀察者為感覺到的聲音強度指派數字。S.S.史蒂文斯在1956年把這種方法命名為數量估計法,並在1960年用了各種直接的量表法後,指出對幾乎所有的感覺道和刺激維度,感覺大小(ψ)是刺激強度(Φ)的指數函數:ψ=K(Φ) ,其中n是一個特定刺激連續體的經驗值,K是一個決定量表單位的任意常量。這個函數已用於30多個感覺維度,包括響度、亮度、視野、咖啡味覺、甜覺、溫覺、振動覺、噪音持續時間、重量覺、觸覺、電擊、手掌握力等等,指數范圍從明度的 0.33到電擊的 3.5。由於冪指數的值取決於特定的實驗條件,所以沒有哪個心理物理函數適用於所有的感覺維度。另一方面,冪定律作為一個心理物理定律不適用於非量化的感覺屬性。
有時候,一個給定的心理物理函數在log-log 坐標系中會偏離冪定律所應顯示的直線型態,當刺激值低時,呈現一個下凹的曲線。為此,史蒂文斯(1961)建議物理量表上的零點不應取物理量的零,而應取絕對閾限(Φ)。這樣,經過修正的冪定律就變成了 ,可以適用於更廣的實驗情境。
在很多情況下,如果盡求Φ。的取值能夠滿足線性函數的需要,那麼它就難以接近絕對閾限的值,因此,1963年科索在他的《閾限概念的理論與歷史回顧》中批評了這種對冪定律一味進行修正的做法,認為Φ。的確切值應與特定的經驗操作相聯系。1971年,科索重新考察了有關量表的文獻,把冪定律表述為 ,其中A是特定實驗條件下的適應水平,它的計算方法來源於H 赫爾森的《適應水平理論》(1964)。此外,還有一些人也提出了冪定律的修正公式,如G.埃克曼提出的公式是 。不同感覺道的交叉匹配法為冪定律的內在一致性提供了經驗證明。如果兩個不同感覺道的量表都遵循冪函數,它們的匹配函數也將是個冪函數,指數等於兩個原始函數指數之比。不同感覺道交叉匹配法的結果為冪定律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用二分法製作感覺等距量表時,研究者向觀察者呈現兩個大小不同的刺激,要求觀察者對與前兩個刺激同在一個刺激連續體上的第三個刺激進行調節,直至第三個刺激在感覺上與前兩個刺激的距離相等。觀察者調整刺激的值取決於兩個標准刺激呈現的方向、順序。如果際准刺激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呈現,二分法結果的值將大於標准刺激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呈現測得的值。科索(1971)把這種滯後現象歸因於觀察者的反應傾向或適應水平。
既然量表值受各種非感覺因素(如刺激順序、刺激范圍、反應范圍、標准刺激的值等)的影響,所以對物理量表及由此而來的心理物理定律的解釋就難免不太准確。嚴格地說,心理物理定律與感覺大小並不是一回事,它所涉及的是刺激和相應的判斷反應間的關系,並從中推測出感覺大小來。 不論心理物理理論涉及的連續體究責是三個還是四個,任何兩個鄰近的連續體之間總是存在一個非線性的心理物理量表(遵循對數定律或冪定律)。一些有限的研究結果表明,刺激在感受器發生了指數轉換,感覺信息傳向大腦的途中發生的是線性轉換。不管怎樣,即便神經系統中不存在一個刺激按冪定律轉換的水平,感覺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仍然遵循冪定律。
另一種可能的情形是,非線性不是邊緣感覺系統的功能,而是在大腦中樞的信息加工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因此,感覺量表實驗中的判斷反應會受到以前學習經驗、刺激、反應方式、實驗程序等因素的影響。1964年,R.R.布希及其同事提出心理物理行為應該被看成是學習過程的最終產物。由此看來,對心理物理定律,可以超出感覺道的特定參數來考慮,使之具有更廣泛的意人。

5. 早泄患者如何提高刺激閾

早泄多半是由於大腦皮層抑制過程的減弱,高級性中樞興奮性過高,對脊髓初級射精中樞的抑制過程減弱,以及骶髓射精中樞興奮性過高所引起。臨床經驗表明,訓練因素在射精時間長短上的影響是強有力的。早泄從根本上說是射精所需要的刺激閾太低,因此,早泄的治療無非是提高射精刺激閾。 提高刺激閾的方法一是夫妻雙方的手法配合訓練,一是現代的性工具治療。所謂性工具是指能夠幫助男女克服他們的性困難而能像正常人那樣完成性反應的一些器具,在某種意義上講,它們的作用要顯著強於千篇一律的所謂壯陽葯。但它們不是萬能的,它們只能幫助引起或提高性器官的興奮性。現代新出現的性工具主要的不外乎以下兩種:假陰道:對陽痿、早泄的患者有一定幫助。由於假陰道內含振盪器裝置,對陰莖有一定按摩、刺激作用,有助於它的功能恢復。現代的假陰道由高級避膠製成,有手提的、有連在整個塑膠女體的。國外生產的價格昂貴,目前國內的製作也很精良、功能齊全,應該是選擇的對象。振盪器:它的電源是電池或交流電,多是由小馬達帶動一個凸輪裝置,從而產生頻率為80次,分的振溺或頻率可以調節的振盪。這種高頻率的刺激容易激起性興奮的不斷增長,並使不射精的患者很快突破高潮閾值,使射精障礙得到克服。振盪器有男用、女用之分,男用的一般設計成采精器的形態,女用的設計成仿陰莖形態,還有通用型。但不要忘記儀器畢竟是儀器,代替不了人的感情投入和切實的感覺,所以不能完全依賴於工具,它們只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6. 關於生理學中閾刺激的問題

閾強度或閾刺激,即產生動作電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作為衡量組織興奮性高低的指標。強度小於閾值的刺激,稱為閾下刺激;閾下刺激不能引起興奮或動作電位,但並非對組織細胞不產生任何影響。
所以-80mv為閾下刺激

7. 如何測出閾刺激+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摘要 具有興奮性的組織和細胞,並不對任何程度的刺激都能表現興奮或出現動作電位。刺激可以泛指細胞所處環境因素的任何改變;亦即各種能量形式的理化因素的改變,都可能對細胞構成刺激。但實驗表明,刺激要引起組織細胞發生興奮,必須在以下三個參數達到某一臨界值:刺激的強度、刺激的持續時間以及刺激強度對於時間的變化率(即強度對時間的微分);不僅如此,這三個參數對於引起某一組織和細胞的興奮並不是一個固定值,它們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在實驗室中,常用各種形式的電刺激作為人工刺激,用來觀察和分析神經或各種肌肉組織的興奮性,度量興奮性在不同情況下的改變。這是因為電刺激可以方便地由各種電儀器(如電脈沖和方波發生器等)獲得,它們的強度、作用時間和強度-時間變化率可以容易地控制和改變;並且在一般情況下,能夠引起組織興奮的電刺激並不造成組織損傷,因而可以重復使用。

8. 閾電位的閾刺激

當細胞受到一次閾刺激或閾下刺激時,受激細胞膜上Na 通道少量開放,出現Na 少量內流,使膜的靜息電位值減小而發生去極化。當去極化進行到某一臨界值時,由於Na 通道的電壓依從性,引起Na 通道大量激活、開放,導致Na 迅速大量內流而爆發動作電位。這個足以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開放的臨界膜電位值,稱為閾電位。閾電位比靜息電位約小10mV~20mV。如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是-70mV,其閾電位約為-55mV。任何刺激只要能使膜從靜息電位去極化到閾電位,便能觸發動作電位,引起興奮。

9. 何謂閾刺激、閾下刺激、閾上刺激和最適刺激並說明各自引起反應不同的原因

閾刺激:達到閾強度的刺激;閾下刺激:低於閾強度的刺激;閾上刺激:高於閾強度的刺激;最適刺激:給肌肉最適宜的刺激度從而使肌肉處於最適宜的狀態,而達到最好的效果.

10. 閾下知覺的早期的測量方法

要判斷一種知覺行為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就要確定被試的覺知閾限,其方法包括主觀閾限和客觀閾限。所謂主觀閾限,主要是被試採用言語對是否看清了所呈現的刺激進行口頭報告,若被試報告根本看不見所呈現的刺激,而這時所呈現的刺激影響到了隨後相關刺激的加工,那麼,就可以認為對該刺激的知覺是無意識的。較早的 Sidis(1898)的研究就典型地。使用了這種技術。他向被試呈現包含字母和數字的卡片,被試和卡片之間的距離按照被試。
所報告的較暗、模糊和什麼也看不到加以確定,他假設,被試能看到圖片是對有意識知覺的。很好測量,而當它們報告看不到圖片上是什麼或者除了暗淡的模糊斑點外什麼也看不到時,被試就知覺不到字母或數字。然後,他對被試進行第二個測驗,即迫選猜測,結果發現,被試能在遠高於機率水平以上猜測到刺激的類型和刺激的身份,他認為他發現了無意識知覺的證據。事實上,將兩種測量之間的分離解釋為無意識知覺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意識知覺的測量能夠將所有相關的意識經驗完全測量出來,如果被試的言語報告沒能將所有相關的意識經驗完全測量出來,那麼,言語報告和猜測只不過提供了對有意識知覺到的信息的不同方面表現出敏感性的知覺測量。很顯然,無法保證通過被試的主觀報告使意識經驗被完全測量出來。
Eagle(1959)則使用具有情緒色彩的圖片作為閾下啟動刺激[6],探討它對閾上呈現的中性圖片的偏好判斷,獲得了無意識啟動。但是,這種測量方法的可靠性也同樣存在問題,因為被試可能看到了圖片的一些碎片,使被試的反應產生了偏向。Richard 的一項研究證明,被試通過對單詞的一部分進行加工,就能產生閾下啟動,盡管研究者將結果另作解釋,但已足以說明當前的問題。另外,也有研究者指出,被試也可能看到了圖片,但這種記憶保留很短暫,而留下的足夠痕跡會使被試的反應產生偏向。因此,閾下知覺啟動中很可能保留了某些覺知水平,雖不足以完成對圖片的識別,但足以產生反應的偏向。此外,也很難知道被試在報告他們的意識經驗時所採用的標准,而且,特定實驗的指導語對被試產生的影響不同。
在客觀覺知閾限測量中,研究人員採用所謂的是/否迫選程序作為覺知閾限的測量標准,即信號檢測論中的敏感度指標,當該指標為零時,就被當作該刺激處於閾下知覺的客觀指標。
Marcel(1974,1983)是第一個發現殘缺視覺刺激即使在客觀閾限下也能被知覺到的研究者。但是,即便如此,懷疑者依然挑剔,認為一種可能是被試在刺激呈現的瞬間處於意識狀態,另一種可能是被試可能意識到了刺激的一部分,但由於不能肯定意識到這部分信息是否足以對刺激作出分辨,因此,在迫選時就不作出反應。Merikle(2001)通過對以往採用主觀和客觀閾限的研究結果加以比較,發現根據這兩種覺知閾限所確定的閾下知覺啟動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說明這兩種方法測量的東西在性質上是相同的。仔細分析一下這兩種不同類型的覺知閾限的測量方法就會發現,在基於主觀覺知測量的研究中,正確的迫選操作被看作是在缺少對知覺的覺知狀態下對刺激信息的知覺;而在基於客觀覺知測量的研究中,正確的迫選操作被看作是反映了知覺的覺知狀態的存在。Merikle 認為,基於這兩種類型測量的研究之所以得出相同的結論,是因為客觀閾限比主觀閾限提供了對覺知狀態下知覺信息所必需的最少刺激條件的估計,換句話說,它們都提供了對知覺狀態的覺知測量,只不過客觀閾限使得這種知覺能在盡可能小的覺知狀態下進行。實際上,有些研究者曾系統比較了基於主觀和客觀閾限測量下的研究結論,也得出基於主觀和客觀測量下的研究結果不存在本質差異的結論。因此,Merikle 提出了採用先前呈現的刺激導致隨後的行為反應是否自動發生來判斷覺知狀態。

閱讀全文

與如何測出閾刺激有什麼更好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需求分析可以用哪些方法 瀏覽:212
怎麼消除痘痘小疙瘩快速方法 瀏覽:155
什麼方法瘦小腿最有效 瀏覽:377
數學模型的解決方法 瀏覽:546
肝經眼痛的治療方法 瀏覽:344
隧道未賦值解決方法 瀏覽:52
starclima壁掛爐暖氣管連接方法 瀏覽:657
簡便方法記算講解 瀏覽:671
如何溫柔地養噠宰的方法 瀏覽:976
自信腿法的正確方法 瀏覽:706
簡單閨蜜手鏈編織的方法 瀏覽:505
空氣開關漏電保護器連接方法 瀏覽:989
血漿提取rna方法步驟 瀏覽:50
小膠布和紙快速撕開方法 瀏覽:897
電動車充電瓶測量方法 瀏覽:888
關於督察督辦工作的常用方法 瀏覽:175
老年腸梗阻治療方法 瀏覽:542
fresh睡蓮眼霜使用方法 瀏覽:636
如何用配方法求出求根公式 瀏覽:788
包邊拉筒使用方法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