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傳染病的傳染方式分幾種
一、呼吸道傳播,病原體存在於空氣中的飛沫或氣溶膠中,易感者吸入時獲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禽流感等。
二、消化道傳播,病原體污染食物、水源等,於進食時獲得感染,如傷寒、霍亂等。
三、接觸傳播,與被病原體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觸時獲得感染,如血吸蟲和鉤蟲病等。密切生活接觸也有可能獲得感染,如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等,不潔性接觸可傳播艾滋病、乙肝等。
四、蟲媒傳播,被病原體感染的吸血節肢動物,如按蚊、白蛉、硬蜱等,叮咬時會把病原體傳給易感者,可引起瘧疾、黑熱病、萊姆病、恙蟲病等。
五、血液體液傳播,通過應用血製品、分娩或性行為等傳播,如瘧疾、艾滋病等。
六、醫源性感染,只在醫療工作中人類造成的某些傳染病的傳播。
七、垂直傳播,又稱為母嬰傳播,是指嬰兒出生前從母親或父親獲得的感染,稱為先天性感染,如梅毒、弓形蟲病等。
⑵ 傳染病如何防治的
南瓜、西葫蘆上發生病毒病種類多,有西瓜花葉病毒(WMV)、黃瓜花葉病毒(CMV)、甜瓜花葉病毒(MMV)、煙草花葉病毒(TMV)等幾種常發性病毒。
(1)症狀 西瓜花葉病毒病症狀表現較重,植株矮化,葉脈帶綠,葉畸形,花葉明顯,綠色部分往往突起。果實產生黃綠斑駁和疣狀。黃瓜花葉病毒病症狀較輕,多表現新葉黃化斑紋和花葉,發病早,植株矮縮。甜瓜花葉病毒病症狀較重,表現系統花葉或褪色斑駁,葉面出現深綠凸起瘡斑,葉脈皺曲,莖節縮短,病瓜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疣狀突起。田間一般有幾種病毒復合侵染,表現復雜症狀。
(2)傳播途徑 主要由瓜蚜、桃蚜等蚜蟲為害時傳毒,也可由農事操作時汁液傳毒和人為傳播。高溫乾旱有利於發病,露地栽培夏、秋季節發病重。一般氣溫在24~28℃,植株感病症狀不明顯,溫度高於30℃症狀顯露出來,特別是高溫乾旱有利於蚜蟲遷飛和繁殖時,也有利於植株發病。
(3)防治方法①定植後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防治好蚜蟲。蚜蟲遷飛前鏟除四周雜草,並及時防治蚜蟲、粉虱、斑潛蠅等害蟲。播前將種子用10%磷酸三鈉50克兌水500克,浸泡3~4小時,清洗後播種。
②發病初期噴灑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或毒必克800倍液 10天左右1次,連噴2~3次。
③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④噴灑0.5%抗毒豐1000倍液。
⑶ 知道春季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嗎
[在南方] 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甲肝等。這些傳染病大多(除甲肝外)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徑傳播。人員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較容易傳播,會對大家工作帶來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
2、流腦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傳染源主要病人或帶菌者,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發於小年齡段兒童。
⑷ 冬春季傳染病預防小常識
冬春季傳染病預防小常識: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2、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3、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游藝活動室等。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飯前便後及接觸臟東西後要洗手、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擤鼻涕後)應立即洗手,避免臟手接觸口、眼、鼻。
5、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保證睡眠時間,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不食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
8、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幼兒園出現傳染病及時消毒,盡量疏散幼兒。
9、按計劃接種疫苗,出現發熱、出疹或有其他不適及時就醫。
10、傳染病人用過的物品及房間適當消毒,如日光下晾曬衣被,房內門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擦拭。
11、若有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應帶上口罩,盡快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並告訴醫生發病前有無禽類接觸史、是否去過活禽市場、近期去過哪些地方旅行等。
12、從事家禽養殖、運輸、銷售、宰殺等的職業人群在接觸禽類時要做好個人防護(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觸後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發現病、死禽及時報告動物衛生管理部門,以及時、妥善處理。發現傳染病並及時報告相關部門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冬春季節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大多都是呼吸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的共性為:發熱、乏力、頭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塵埃進行傳播,病人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可以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黏液飛沫懸浮於空氣中,被易感者吸入,即可造成傳染,也可形成大面積流行。
冬春季傳染病常見的有以下幾點: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周。流感病毒主要通過咳嗽和打噴嚏等方式傳播,正常人也可能通過接觸帶有流感病毒的物體,再接觸自己的口鼻而導致感染。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患有流感後,應及時就地適當隔離、休息、多喝開水、房間多通風和消毒,對症治療來減輕症狀和控制細菌性繼發性感染,發病早期(48小時之內)可服用抗流感病毒葯物。症狀嚴重的患者,如嚴重肺炎、劇烈咳嗽、呼吸困難、高燒不退等需住院治療。
2、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干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軀干,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接受正規治療後,如果沒有並發感染,一般7-10天可治癒。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傳染物品。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多見。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傳染性很強,如果發現兒童患病應立即隔離,起碼到痘疹全部結痂。發熱患兒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兒皮膚應注意清潔,由於皮膚瘙癢,防止抓傷,應剪短指甲,帶手套。
3、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並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病,5歲以下兒童易發病,主要症狀是發熱、手、足、臀、口腔出現皮疹或皰疹。絕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經治療可痊癒且不留後遺症。個別患者可出現重症表現,合並其他並發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需及時搶救。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較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由於目前手足口病重症患兒早期表現較難鑒別,建議家長引起重視,當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時要及時就診,嚴禁個體診所、鄉村醫生收治5歲以內有皮疹或發熱(體溫≥38℃)兒童病例。
5、人禽流感
一般認為,人類對禽流感病毒並不容易被感染上,不過也可能在任何年齡被感染,但13歲以下兒童所佔比例較高,病情較重,其屬於易感人群。人禽流感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禽類,特別是雞。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觸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高危人群有:一是家禽養殖業者。二是在發病前1周內去過家禽飼養、銷售及宰殺等場所者。三是接觸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為高危人群。
日常防治應盡量避免去活禽市場或攤位,不購買活禽、不自行宰殺活禽,應購買、食用有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及其產品。如在野外發現生病或死亡的野鳥,不要輕易接觸,應及時報告所在地區的野生動物(林業)管理部門。注意飲食衛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注意廚房衛生,砧板做到生熟分開。目前尚無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確切證據。由於沒有相應疫苗,而冬春季節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所以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
⑸ 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預防傳染病可以從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定時接種疫苗、保持生活環境衛生、發現傳染病上報和隔離等方面入手。
1、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平時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均衡飲食,也要適當的運動鍛煉身體,比如跑步、游泳、瑜伽等,提高身體素質。
2、定時接種疫苗:嬰幼兒平時要按規定去相關醫療部門定時接種各類疫苗,成人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接種疫苗。疫苗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的有效手段。
3、保持生活環境衛生:平時居住的場所和工作的環境要注意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害蟲,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開窗通風,也能夠預防傳染病。
4、發現傳染病上報和隔離:發現傳染病人要及早上報相關部分,跟傳染病人隔離,防止交叉感染,傳染病也是可防可控的,我們要正確認識,從自身做起。
拓展資料:
傳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及時採取對策,因此發現後應按規定時間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為法定傳染病。中國的法定傳染病有甲、乙、丙3類,共40種。
傳染病是一種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並廣泛流行的疾病,經過各種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或物種的感染病。通常這種疾病可藉由直接接觸已感染的個體、感染者的體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水源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垂直傳播(母嬰傳播)、體液傳播、糞口傳播等。
⑹ 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菌痢: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與不潔飲食有關。以腹痛、腹瀉、里急後重及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菌痢類型中最嚴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發生於2-7歲體質較好、平素健壯的兒童。常起病急驟,體溫可達41-42攝氏度,煩躁、嗜睡或反復抽搐,短時間內可發生呼吸或循環衰竭而致死亡。預防菌痢要把好病從口入關,注意飲食衛生,教育孩子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質的飯菜、水果,不貪食冷飲,生吃瓜果要洗凈削皮,飯前便後洗手,嬰幼兒奶瓶等食具要定時消毒。
乙腦:由乙腦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蚊蟲為傳播媒介。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患兒頭痛、嘔吐、煩躁不安、嗜睡、頸項強直、高熱不退、昏迷、抽搐等,如治療搶救不及時,可危及小兒生命或留下較嚴重的後遺症。預防乙腦,除了10歲以下兒童能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別注意滅蚊、防蚊。要教育孩子不可貪涼,不在室外露宿,可採取多種方法驅蚊、避蚊,防止蚊蟲叮咬。
傷寒: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兒童傷寒病人可占總病例數的35%-60%,小兒傷寒臨床表現不如成人傷寒典型,年齡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兒患傷寒時,肥達氏反應常呈陰性,故易被誤診。小兒傷寒多起病較急,持續發熱,胃腸道症狀明顯,嘔吐、腹瀉多見。預防傷寒要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衛生管理,養成不吃不潔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瘧疾:由瘧原蟲經按蚊傳播而引起的傳染病,以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脾腫大,貧血為發病特徵。常見的有間日瘧和三日瘧兩種。兒童由於體溫調節中樞不穩定,熱型不規則,並常以驚厥代替寒戰,表現出面色蒼白、口唇發紺、惡心、嘔吐、腹瀉、四肢濕冷等循環不良和胃腸道功能紊亂症狀,家長要引起重視。預防瘧疾重在切斷按蚊這個傳播媒介,要搞好衛生,消滅蚊子,避免人蚊接觸,防止叮咬。
紅眼病:病毒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夏季最易被染上的眼科傳染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早期症狀是雙眼瘙癢不適,有異物感、燒灼感、接著眼睛紅、腫、痛、眼屎多、怕光流淚、不敢睜眼,可伴發熱、頭痛。預防紅眼病,要做到勤洗手,不用手揉眼。人們在流行期要少到或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樂場等。若要游泳,可用氯黴素等眼葯水進行預防性用葯。http://www.ycfcyy.com/showmeiti.asp?news_id=107
⑺ 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要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關鍵在於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形成的傳播鏈。為此,要切實做到:
控制傳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於防控,由於在傳染病的三個基本條件中,缺乏任何一個都無法造成傳染病的流行,所以對於傳染病預防也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控制傳染源:這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對於人類傳染源的傳染病,需要及時將病人或病源攜帶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離位置,暫時與人群隔離,積極進行治療,護理,並對具有傳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防止病原體向外擴散。然而,如果是未知傳染源,特別是動物擔任的傳染源,由於其確定需要流行病學的因果推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上得到充分的證據,有的時候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確切結果,尤其是突發急性傳染病發生時,想要短時間內鎖定傳染源更是困難。不過,一旦確定傳染源後,需要及時採取高效的措施控制傳染源,以保證傳染源不會繼續將病原體向易感人群播散。
切斷傳播途徑:對於通過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最為直接的預防方式。主要方式在於對於傳播媒介阻斷,消毒或撲殺。如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食物或飲水要進行丟棄或消毒處理,對於污染了病原體的房間或用具要進行充分的消毒,對於一次性的醫療用品在使用後要及時進行消毒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在蟲媒傳染病傳播季節採取防蚊防蟲措施等。同時,對於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預手段也是極為必要的,如促進靜脈注射吸毒人群對使用針具進行消毒,對會發生高危性行為的人群進行安全套使用的宣傳教育等。
保護易感人群:保護易感人群也是傳染病預防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較為容易實現的預防方法。對於已經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給易感人群接種疫苗是最為保險的方法,如嬰兒在出生後進行的計劃免疫,對於傳染科醫生,護士,從事傳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員和從事禽類養殖工作的人員等接種相應的疫苗。歷史上,人們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經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證明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在傳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對於沒有預防性疫苗的傳染病,對於易感人群的保護可以採取改善營養,加強鍛煉等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方式進行,必要時也可以採取對易感人群的暫時隔離。
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很多,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如環境,氣候,社會經濟條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動,交通方式等等。隨著生物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傳染性疾病,人們已經擁有越來越高效的預防性疫苗和治療葯物,極大的提高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成功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型城市的產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傳染病的傳播越來越容易。為了更好的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新型突發傳染病的發生,以世界衛生組織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全球突發傳染病預警和應對系統,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范圍,人們對於新發傳染病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方式已經規范化和常態化,可以較為從容的應對突發事件。
⑻ 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和預防措施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虱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的主要途徑有:空氣傳播,水傳播,飲食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例如,未出過麻疹的一些兒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後,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那麼,怎樣預防傳染病呢?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切斷三個基本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的流行即可終止。我們預防傳染病的各種措施,都是分別針對三個基本環節中的某個環節的。因此,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消滅蒼蠅、墳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或病的動物,對於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⑼ 冬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1.保持良好的身體免疫力。及時接種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肺炎等預防相關傳染病的疫苗,規律飲食,不挑食偏食,多喝水,多吃水果,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加強體育鍛煉,勞逸結合,注意及時增減衣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心情。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佩戴口罩,特別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到人群聚集的場所建議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外出後、飯前便後都要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注意呼吸道禮儀,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不面對他人咳嗽或者大聲說話。
3.保持環境清潔。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廁所、門把手等重點區域要經常消毒,玩具、被子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4.保持社交距離。在商場、車站、餐廳等場所排隊等候時,都要注意保持1米以上距離,這既可以防範傳染病,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5.疾病流行期間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避免接觸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患者。
⑽ 發生傳染病我們應該怎麼做
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1.控制傳染源
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病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患傳染病的動物也是傳染源,也要及時地處理。這是預防傳染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3.保護易感者
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對易感者本人來說,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和個人的衛生,消滅蒼蠅、墳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或病的動物,對於控制傳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