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如何增強記憶力 記憶力加強方法
(1)串聯記憶法
美國學者哈里?勞萊發明了串聯記憶法。他舉例說,有10件毫不相乾的東西:地毯、紙、瓶子、床、魚、椅子、窗子、電話、香煙、釘子,僅需要在相當短的時間里就可以把它們牢牢記住。如果一件件地硬記,那是不容易的,但在腦海里展開一幅圖像,首先把你曾見過的地毯記住,然後把地毯和紙串聯在一起,可以把地毯想像為紙做的,這張紙是從瓶子里倒出來的,你躺在一個巨大的瓶子上把它當成床,這時看到了一條魚,你去釣魚,結果偏偏釣起一把椅子,你一賭氣把椅子拋到了窗外,這時電話鈴響了,你一邊接電話,一邊想拿支煙吸,慌亂之中你拿起的不是香煙,而是一枚釘子……像這樣把10件東西有趣地串聯在一起,相對而言就容易記憶了。
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孤立地記一個字詞、一個人物、年代、事件和物品往往難以記住,但把它和其他有關、特別是有趣的事物串聯起來就比較容易記。舉例而言,如識記人名時,把要識記的姓名同已經熟記的姓名串聯在一起,或者把需要識記的姓名同其職業、外貌特徵、初次見面地點串聯起來,或者把要識記姓名的字義相互串聯起來,形成趣味性質的想像記憶,就會獲得好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解記憶法
其實,記憶的技巧歸根結底還是要以理解為基礎。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以12歲的3組兒童記憶30對配對詞進行實驗。這個實驗對甲組只要求記住就可以,對乙組和丙組則要求利用中介詞語把配對詞聯系起來識記,其中乙組的中介詞由教師講解,丙組的中介詞完全由學生自行研究,設法找出來。實驗的結果非常令人吃驚,當教師給出第一個詞語而要求學生聯想起第二個詞語時,甲組平均答出50%,乙丙組竟高達95%,其中丙組比乙組還要好些。這個例子深刻地說明依靠對知識的聯系與理解記憶,特別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要比機械地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
所謂理解就是抓住事物最本質的東西,獲得規律性的認識。例如,識記78、71、64、57、50、43、36七個數字,若是一個一個地硬記很難記住,如果仔細研究一下,注意到這7個數字依降序排列,前一個數字比後一個數字多7,7個數字都是如此,即所謂等差數列,那麼只要記住第一個數字或者最後一個數字,其他數字就很容易推算出來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你對問題考慮得越深入,你的記憶就越牢固。沒有理解之時,不要試圖去記憶,這會浪費時間。」理解就是掌握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背誦詩文首先要理解詩文的內容、用詞及結構特點;對於數學公式、法則、定理、推論與定律,首先要理解它的含義,搞清楚它的來源與推導過程及其性質與意義;識記歷史年代、地理位置、人名、地名、門牌與電話號碼等,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再加上聯想把識記對象同其他有關事物聯系起來,掌握特點及其規律性。總之,先求理解,再求記憶,才能獲得好的記憶效果。
(3)重點記憶法
一個人在最佳學習年齡中需要記憶的知識信息相當繁雜,而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一切都牢牢記住,這就需要有重點的記憶、挑關鍵的記憶。在現代社會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發明應用了許多可靠的記憶工具與手段,如書籍檔案資料、筆記、錄音錄像、計算機、電腦等,它們可以把人們需要記憶的知識信息詳盡地記錄下來,在需要時隨時再現。這就使人們無需把學過的所有知識信息一字不差地背誦記憶下來,只需要重點記憶,記憶其中要點即可。
1921年春,愛因斯坦攜妻子到美國為猶太族青年創辦一所大學募捐。當時有美國記者來見他,向他提出了許多問題,如「您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嗎?」「太陽的時空彎曲有多大?」等等,有的乾脆直截了當地問他:「你認為如何記,才能記下許多枯燥內容?」愛因斯坦知道這些人在考查自己的記憶力,於是很愉快地回答道:「你們問我聲音的速度是多少?現在我很難確切地回答你們,必須查查辭典,才能回答。因為我從來不硬記辭典上已經印有的東西。我的記憶力是用來記憶書本上還沒有的那些東西。」接著他說:「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對於那種填鴨式的教育就非常不滿意,譬如硬要學生死記那些事件、人名、公式等,其實要想知道那些東西,從書本上是可以翻到的,根本不用上什麼大學。」
不搞包羅萬象的死纏亂打,只做重點記憶,這是許多學者、科學家的共同主張。巴烏斯托夫斯基有句名言:「記憶,好像是一個神話里的篩子,篩去了垃圾,卻保留了金沙。」所謂「篩」,就是分清主次分清重點、難點,記憶主要的東西,記憶重要的事物,而對於次要的東西、不重要的事則不必花費時間去記憶。
這3種方法要求你具備一定的思考、想像、分析能力,是記憶法的高級形式。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而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這幾種能力,你就能做到快速記憶。
㈡ 哪些可以增強老人記憶力的方法呢
老年人提升記憶力的辦法。
注意事項
老人偶爾可以翻開以前一些照片回憶下,也可以加強記憶。
多跟自己老伴聊聊天,也可以加強記憶。
要是忘記帶鑰匙,出現一次後,自己就要多提醒自己。
㈢ 怎樣提高老年人記憶力
[最佳答案]1、集中一事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想要記住的事情上,然後賦予它的意義。我們如果曾把注意力集中於某件事情上,那麼,無論我們是否想記住這件事,都...
網路知道
㈣ 老年人如何提高記憶力的十種方法
十種方法增強記憶力
一、多聽音樂幫助記憶
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以醫學和心理學為依據,對一些樂曲進行了研究,發現巴赫、亨德爾等人的作品中的慢板樂章,能夠消除大腦的緊張,使人進入冥想狀態。他讓學生們聽著節奏緩慢的音樂,並且放鬆全身的肌肉,合著音樂的節拍讀出需要記憶的材料。學習結束之後,再播放2分鍾歡快的音樂,讓大腦從記憶活動中恢復過來。很多試驗過這種方法的學生都覺得記憶效果很好。
二、背誦經典提高記憶
我們知道,人常常在看書和學習中甚至是休閑時會經常背誦一些名篇、成語、佳句、詩歌短文、數理公式、外文單詞和技術要領知識嗎?那可是鍛煉記憶力的「硬功夫」呀。馬克思青年時就是用不熟練的外文背誦詩歌,鍛煉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至20分鍾的背誦,也能增進記憶力。
三、身心運用記憶效率高
科學證明,正確的重復是有效記憶的主要方法,特別在人在學習中通過自己的腦、手、耳、口並用進行知識記憶時,記憶的效率高效果好。因為當你記憶時,應該用腦想,也要口念,手寫,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調動了自身更多的記憶「通道」參加記憶,這樣使自己的記憶痕跡加深,記憶效果當然更好。
四、奇思怪想強記憶
我們在學習與看書時往往對一些數字、年代不易記住。如果你善於聯想記憶,便好記了。如樁子表和房間法或叫羅馬房法和圖像字法,是聯想法的具體化。你可以將樁子或房間用來當成圖像的存放處樁子,原理就是讓要記憶的東西來跟已知的東西做連接。原來的東西就叫「樁子」,把新的要記憶的事物與樁子連接,此法用於大量數據和外語的記憶。
五、多咀嚼能增記憶力
科學證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記憶衰退方法之一。有人認為,其原因在於咀嚼能使人放鬆,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就相當高,足以造成短期記憶力衰退。如我們在觀察人群中就會發現,經常咀嚼的人牙齒就好,吃飯更香,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隨之增強。又如美國人最愛咀嚼口香糠就是例證。
六、女人嘮叨助長記性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女性延長了記憶和壽命。嘮叨在語言運用中也是重復說某一個事情某一個人,經常地重復當然必須加深嘮叨人對某一事或某一個的關注和記憶。專家認為,女性比男性更樂於與人言語交流;男性進入老年期後,沉默寡言居多。而言語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宣洩方式,可防止記憶衰退。
七、巧妙飲食助記憶
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可減少血栓的發生,例如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好選擇,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有不少的人,不是記憶不得法,而是大腦中缺乏記憶信息傳遞員——乙酸膽鹼。如果你經常吃點上述食物,便可極大地改善你的記憶力。
八、多愛玩耍的人記憶力強
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精神活動則能減輕記憶力衰退。特別是那些愛玩愛活動的人們興趣廣泛,涉獵眾多,知識面廣,記憶也強。科學證明:愛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項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九、運動健身可防止記憶衰退
一般情況而言,身體健康,愛好體育運動和熱愛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學習力強記憶力當然也強,人們在鍛煉身體時可以促進大腦自我更新。精英特速讀記憶專家認為,長期的心血管運動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出現的腦組織損失,可以減輕記憶力衰退。多項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腦活躍,只需經常運動。一周鍛煉三到四次的在校兒童,在10歲或11歲時考試成績一般都較高。經常走路的老年人在記憶測試中的表現要比那些慣於久坐的同齡人好。通過向消耗能量的大腦輸入額外的氧氣,鍛煉能增強智力。
最新研究還反駁了人出生後就不能再產生新的腦細胞這種說法。相反,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實際上能促進新腦細胞的增長。在老鼠身上,鍛煉引起的腦力增強效果在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海馬狀突起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十、家庭幸福情愉悅身心防腦衰
大量社會調查早已證明,家庭幸福對學習者而言是提高學習記憶力必要條件,特別是相戀的人或夫妻倆人的兩情相悅的幸福感會使雙方體內分泌激素和乙醯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延緩大腦衰老。
㈤ 如何提高成年人的專注力
如何提高專注力?一提到專注力,很多人就會將它和意志力掛鉤,似乎只有意志力強的人,才能長時間保持專注力。其實不然。專注本身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內在的意志力是一方面,外在的環境也很重要!很多時候,只要環境選對了,就可以很快進入專注的狀態,效率也會提升很多!下面就為您介紹三個方法,讓你無需毅力,也可以保持專注!
做好精力管理,掌握蛻變的正確打開方式,關注微信公眾號「陳翌僑輕安」。
㈥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老年人記憶力
1.要集中注意力
我們常形容讀書不用心的小孩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小和尚由於念經時注意力不集中,雖然口中喃喃不休,但是心思卻不在經文上。到了中老年時期,「小和尚」變成了「老和尚」,除了生理上的退化因素以外,由於聽力和視力的減退,加上周圍有繁多的事情要去操勞,使中老年人對事情的注意力受到很大限制,也是中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首先要讓這些「老和尚」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其次,對要學、要記的東西仔細閱讀和理解,對「念的經文」要有口有心,否則,很多事情堆放在一起,這個抓抓,那個放放,不是一心一意,很難把要記住的東西存放到腦子里。
2.理解有助記憶
前面講了理解記憶,就是對要記的材料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識記。這種理解,就是大腦在對外界信息的全面加工和消化吸收。因此,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要比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強得多,並且易記不易忘。
3.要重復
俗話說,「重復是記憶的母親」,就是說,要記住東西只有重復。雖然,每個人的記憶能力各有不同,但重復對每個人都是適用的。
人們都說,醫學院的學生背功最好,這不假,面對一本本厚厚的教科書,學生們是怎麼把它們背下來的呢?靠的就是時間和重復。時間是重復的保證,沒有時間,學生不可能一邊又一遍地復習;重復是記憶的根本,隨著重復的次數增加,你記住的東西逐漸增加,記住的東西逐漸難忘。
有一種方法叫「間隔時間逐漸延長的簡單重復」,這種方法是用於測定和訓練老年痴呆病人,被認為十分有效。毫無疑問,對於健康的中老年人來說,這種方法也同樣行之有效。如你想要記住一個人的名字,先在心裡復述這個名字;等15秒後,重復一遍;等45秒後,再重復一次;90秒後,再次重復,……如你能在5分鍾後仍舊記住這個名字,說明你的腦子沒有問題,你記住的東西已成記憶。
還有一種方法叫「在忘記之前記住它」。當你聽到一個新的名字時,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馬上用它,不要讓它從一個耳朵進去,從另一個耳朵竄出。
4.視聽結合
就是用多種感官(眼睛、耳朵等)結合起來幫助記憶的方法。還是舉王新明律師的例子。第一次見面,經介紹知道對方叫「王新明」,「王新明律師,您有名片嗎?」(重復的方法)當對方遞給你名片時,看著名片讀出「王新明律師」或「你是三劃王,新舊的新,光明的明,好名字」。如對方沒有名片,你可試著寫下名字,然後口中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