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木薯可以加工成多種食物,木薯適合在東北種植嗎
我國土地遼闊廣大,地勢西高東低,具有復雜多樣的氣候,所以能適宜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的生長。但不同的氣候、環境、溫度等條件下,生長培育出的農作物也是有所不同的,因為以上的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都需要一定的溫度,所以它們只適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氣候種植,東北的氣溫以寒冷據稱,根本滿足不了以上農作物的生長條件。東北什麼都好種,有播種機播下去就行了,關鍵是收割的時候。如果老下雨,地里太濕,下不去機械,有可能白忙活,如果發大水,那就沒收獲,全淹了。
木薯是近幾十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糧食作物。主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等靠近南方的地方,在北方一般較難露天種植。其中木薯的圖片其他的回答者已經放過了,我這里就不放了。廣東,福建,都有產,現在種植比較少了,這種植物比較容易種植,利用植桿插入土中就能成活,不用過多管理,一般也不用打葯,蟲害很少,隨便山坡,土地都可以種植。
❷ 選擇一種食材寫它的製作過程
食材:黃瓜
材料:黃瓜、香油、精鹽、蒜泥、醋各少許。
製作過程:
1、將黃瓜洗凈,拿一塊干凈的布包住黃瓜(這樣拍黃瓜的時候,不會瓜汁四濺了)放在案板上用刀拍開,順長切成兩半。
2、然後採用抹刀法切成小抹刀塊,放入盆內,拌入精鹽、蒜泥、香油(沒有香油熗入花椒油亦可)即成。食時盛盤內淋入少許醋。
❸ 如何種植地皮菜
藻體自由生長,最初為膠質球形,其後擴展成片狀,大可達10厘米,狀如膠質皮膜,暗橄欖色或茶褐色,干後呈黑褐色或黑色。藻絲捲曲,僅在群體周緣的藻絲有明顯的膠鞘,黃褐色,厚而有層理,並在橫隔處收縊。陸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
生長在山丘和平原的岩石、砂石、砂土、草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上,耐乾旱,干至手搓即碎時,得水亦能生長。能固氮,耐寒冷,在南極-30℃以上時,仍能生存。在中國廣泛分布,為傳統副食品。
(3)如何寫食材的種植方法新聞報道擴展閱讀:
地皮菜的功效與作用:
1、滋養身體
地皮菜口感誘人營養價值極高,它能為人體提供一些能維持身體各器官正常工作的營養,也能讓人體吸收一些膠質和纖維素,它可以促進身體代謝,也能提高身體各器官的功能,經常食用則能清腸排預防緩解便秘。
2、補鈣補血
地皮菜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鐵的含量就特別高,它能提高人體造血通力,也能促進人體內血紅蛋白再生,能讓人體內部血液保持充盈從而也就降低了人類貧血的發生產率。另外地皮菜的含鈣量也特別高,它們能為人體補鈣提高人類骨骼健康水平。
3、利水消腫
地皮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海藻糖以及木糖醇,這些物質都具有很明顯的利水作用,它們能提高人類的腎功能加快身體內多餘水分代謝,可以預防身體水腫也能緩解人類的小便不利。另外人們出現腹部積水或者肝腹水以及大腦積水時,及時食用地皮菜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4、清熱解毒
地皮菜是一種性質寒涼的食材,它清熱解毒也能消腫止痛,人們在出現疔瘡腫痛和瘡瘍腫痛時都能把它研碎以後直接外敷患處,能讓腫痛症狀很快減輕,另外人們出現燒傷燙傷時使用地皮菜外敷對病情康復也有良好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普通念珠藻
❹ 香甜烤紅薯栽培方法是什麼,如何保證烤紅薯的質量
相信大家都知道烤紅薯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食材,但是同時烤紅薯又是非常的好吃的一種食物,那麼這樣簡單的食物農民伯伯是怎樣種植出來的呢?同時他們又是怎樣保證紅薯的質量的呢?對於我們來說怎樣培養紅薯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田間去尋找這些最樸素的食材的奧秘吧。
以上就是我對於培育紅薯的看法還有要求,希望對大家有用。
❺ 生菜最好的種植方法是什麼你會如何種植
生菜是大家常見的一種蔬菜,吃法許多,清炒.火鍋食材.漢堡蔬菜全是出色的挑選。作為綠色蔬菜的生菜,營養價值還很豐富,吃起來脆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近些年生菜的種植技術有所提高,例如生菜溫室大棚種植、水培生菜等方法。下邊大家一起來看看生菜種植的技術要點。
5.澆水
澆水緩苗後5―7天澆1次水。春天溫度較低時,水流量宜小,澆水間距的日時間長;生長成熟期用水量多,要保持土質潮濕;葉球產生後,要控制澆水,避免水分不均勻導致裂球和爛心:保護地種植開始結球時,澆水既要確保主莖對水分的需要,又不能過多,田裡濕度不適合過大,防止病蟲害產生。
❻ 自己在家怎麼種植大蒜這種食材呢
一 、准備蒜頭
種植之前要挑選好大蒜,把大蒜坨掰開,搓碎,讓它們成為一個一個的獨立的蒜頭。當然市場上也有賣搓碎後的大蒜,價格便宜一些,如果質量不是太差也可以選擇這種,性價比較高。最好使用外皮沒有破損的蒜頭,不能用已經爛掉的大蒜。將蒜放進溫水中浸泡一下,2個小時以後再將蒜瓣取出,或者也可以選擇在冷水中浸泡4小時取出。用刀去除掉蒜瓣底部的莖盤,再將蒜瓣的外皮剝掉,放在陰涼處等切口晾乾。
❼ 迷你DAYZ怎麼種植食物 種植食物的方法
種植方法:
首先你需要一把鐵鍬(shovel)和一個果實或者是一包種子。
可以用來種植的有:甜椒、南瓜(長得像絲瓜的那個)、西紅柿、還有一些漿果(紅、黃、紫)。注意蘋果、香蕉什麼的沒法種。
隨便找塊沒僵屍的地,點擊你要種的植物,然後點擊Plant(種植),就好了。
差不多8小時的時間就會成熟(時間是游戲時間)。
每次可以獲得3個果實,1換3,但是這個植物生命力有限,幾個回合之後就會消失。
❽ 綠色食品與有機農業課程 需要5000字的綜述、、怎麼寫啊怎麼寫
核心提示:以地球的環保俠自居的查爾斯王子,在他的自製的一個名為《和諧》的紀錄片里,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現代社會里「毫無節制的商業化」導致了農田和農村的毀滅。「如今,我們已經把大自然的運行轉變成了一種簡單的機械過程,全球化為全世界的小農戶帶來的,就是災難。
有人將「有機農場」所代表的生活態度簡而化之成為「慢生活」。那麼這樣的「慢生活」到底應該是什麼?除了有意放慢生活節奏、反對污染噪音、支持綠色能源和傳統手工作業外,我總覺得,還要有更從容的心。心慢,生活才會慢,才能更加執著面對青山綠水、田園情趣。
系列(一)有機農夫查爾斯
早在1986年查爾斯就開始採用有機種植,當時大部分人對有機食品毫不了解,這種違背「現代農業」的做法受到了眾多質疑.對於外界的不欣賞,當年查爾斯笑了「如果沒人嘲笑就沒有意思了」,幸運的是,現在人們都已經意識到環保真的很重要,也許最後人們會說「查爾斯當年做的挺對!」
「我只能說,出於某些原因,我感到如果不善待自然,無法保持一種平衡的話,她也會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你的。」查爾斯王子在《有機庄園要素》書中寫道。他悉心照顧著海格洛夫庄園的每一處細節,希望藉此激勵別人一同保護英格蘭的鄉村風景。
每年,查爾斯王子都會在自己的農場上展露一下他的環保新動向。比如他的有機廚房。他廚房內的所有食材,都是有機農場中種植出來的,蔬菜瓜果無所不有。王子甚至還興致勃勃地寫了一本有機食譜。民眾若想知道這位有機王子又研究了什麼特色王室菜譜,到書店買一本就是。菜譜以四季來分類,食物原料當然都是查爾斯推崇的有機蔬菜和水果。看看查爾斯王子都給自己的特色菜取了什麼名字:王子雞翅、女王燒烤、卡米拉通心粉。
每年都有多達3萬人來到查爾斯王子的有機農場參觀。要想成為參觀者很簡單,只要寫信到庄園的管理員,當報名者滿25人,管理員就會組織報名參觀者在4月至10月間游覽王子的有機農場。不過用不著帶相機,因為在王子的試驗田內嚴禁拍照。
查爾斯對經營有機農庄頗有心得。10年前,他創立了自己的食品公司,專門用有機方法種植、培育作物。該公司產品名為「公爵原創」,其中最有名的是咸豬肉、手桿約克郡派,以及由約克郡當地家庭自製的漢堡、老式冰糖。公司每年給查爾斯帶來上百萬英鎊利潤,是他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推廣英式桃源生活
海格洛夫庄園只是查爾斯王子一家環保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還在一個小鎮上推廣這種回歸傳統的生活。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多塞特地區的龐德伯里鎮就是王子的另一試驗田——進行傳統而環保的居住方式的試驗。
這里沒有需要巨額投資的環保設備,也沒有工業設計感十足的建築,能看到的不過是一棟棟低矮的民居,此外就是稀稀落落幾家不大的工廠以及學校、郵局。這些房子是按照傳統農舍的樣式、沿幾米寬的小街修建起來的,所用的建材大多是當地使用了上千年的傳統材料,連人行道也是用鵝卵石而非水泥鋪成。窄小的街道,便利的生活社區,就連工廠也靠近民居,查爾斯王子的目的很明確,不鼓勵當地居民開車。
這一切都讓人產生時光倒流的幻覺,難怪當查爾斯王子提出這個計劃時,曾遭到多少經濟學家、城市規劃師、建築師的強烈反對。而現在,這里儼然成了英式的「桃花源」。而在個人的出行方面,查爾斯王子自己也做出表率。王子將自己的阿斯頓汽車改裝,使其改「喝」葡萄酒而非汽油。這輛阿斯頓汽車平均每10英里消耗1 加侖燃料,相當於每英里消耗4瓶半葡萄酒。而生化燃料每公升1.1英鎊的價格僅僅比傳統的汽油略便宜一點兒,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會減少85%。「雖然這部阿斯頓每年不過跑300英里,但是王子仍然希望這車是環保型的。」查爾斯侍衛長邁克·皮特表示。
系列(二)北京園丁園:有機食品改變生活
核心提示:朱健的有機農場的理念是:打造純天然,回歸大自然。因此在他的農場里,完全地遵循中國傳統的農業法則和自然規律,不使用農葯、化肥,而是依靠生物之間的自然循環體系,建立起一個系統內的營養物質的循環。
烤鴨上桌了,朱健熱情地建議我們用紫蘇葉替代荷葉餅。半信半疑地試了試,味道非常獨特,誘得大家連連下手,一碟紫蘇即刻見了底。朱健一邊讓服務員再添一碟,一邊不無惋惜地說,「現在天氣冷,紫蘇葉子小了點,等春夏熱起來能長巴掌大,卷著吃才過癮。」話頭一轉,他又開始滔滔不絕地跟我們說起紫蘇的屬性,《本草綱目》里是如何記載。
坐在隱藏於國家體育館「鳥巢」里的這間餐廳,本以為獨特的地理位置是它的主打牌,沒想到食物也如此令人驚艷。說驚艷可能並不太貼切,這里的食物是如此的淳樸,讓你的味蕾彷彿嘗到田地里微風的芳香。例如大白菜這樣普通的食材,簡單拌一個沙拉,沒有花哨的醬汁,卻讓你在細細咀嚼間嘗到一絲淡淡清甜。讓人忍不住驚道:原來大白菜空口吃是這么甜的。這時候朱健露出一個狡黠的笑容,告訴我們這些食材都是自己的有機農場種植的,難怪吃起來覺得這些菜是這么的「原味」。他轉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其實,我就是一個種地的。」
開餐廳更像是個興趣,有機農場才是朱健的正經營生。九十年代初期,他還在農業大學工作,當時和一家日本公司合作了一個項目,為學校食堂製作、配送學生營養餐。這次合作讓他第一次了解了「有機食品」,彼時「有機」這個概念在國內還不曾出現。他從那時候起就開始琢磨「有機農業」這個念頭。兩年後,他參與的另一個項目,修建一座綜合樓,目的是為院校、醫院等科研機構提供標准研究動物。樓建好了,「標准動物」卻幾乎找不到,這讓他十分震動,在此之前,他並沒有很深刻地意識環境污染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於是他開始尋找合適的土地,雖然這並不順利。大約四、五年後,終於覓得北京大興禮賢鎮一片幾乎完美的土地。
大興的生態環境自古以來就十分優越,地屬永定河沖擊平原,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園囿都修建在那裡。朱健找到的這塊200畝的土地,此前近十年的時間基本閑置,沒有使用過化肥、農葯,沒有受到工業污染,周邊的環境也很符合國際「有機農業「的要求標准。他的園丁園有機農場終於建立。
這片200畝的農場里,約150畝的面積用來種植果蔬,其餘的則為養殖面積。這樣的比例是經過嚴謹的計算的。
朱健的有機農場的理念是:打造純天然,回歸大自然。因此在他的農場里,完全地遵循中國傳統的農業法則和自然規律,不使用農葯、化肥,而是依靠生物之間的自然循環體系,建立起一個系統內的營養物質的循環。例如,葉菜類避免在氣溫高的時節種植,那時候蟲害加劇,對葉菜的損害十分大。若趕上氣溫迅速升高,還未長成或來不及收獲的葉菜,被蟲子啃得厲害,就不再考慮出售,而是拿去作為雞或豬的飼料。
同理,雞和豬的糞便則是植物作物的天然肥料。一隻雞或一頭豬的糞便,可以肥多少土地,這就是可以先行計算出來的。在農場裡面,自然法則是唯一的法則。「不時不食」,在農業種植中也是同樣的道理,遵循生物的自然屬性,在什麼時節該種什麼,就種什麼;不能使用農葯防蟲驅蟲,就得想辦法通過物理手段、生物間奇妙關系來擺平。最基礎的是使用防蟲網,防止蝴蝶飛蛾在葉菜上產卵,盡量減少蟲害發生的機會;另外還要使用誘蟲燈、黃板等工具,將飛蟲吸引過去,再由人工處理。
燃燒一些草葉,用煙霧熏趕也是一個方法,但朱健並不傾向採用。他更願意相間種植一些味道天然對蚊蟲就有驅趕效果的香草,讓生物自然地「相生相剋」,但必須小心選擇彼此適合的種類,不能影響果蔬的味道。現在農場正在籌備魚類的養殖,除了豐富品種以外,更重要的塘泥就是很好的有機肥料,這可以幫助農場的營養循環系統更加完整並穩定。
學院派的背景和十數年的實踐,讓朱健兼具了研究者的試驗氣質和莊稼人的實干精神。他的有機農場還有一個強大的優勢,依託農業大學、農科院在種養方面的技術支持,農場里還劃出部分園區作為農業大學的實驗基地。他最為得意的事情,就是在農場的土地上,實踐,失敗,再實踐,再失敗……最終解決了許多院校里科研人員都沒能解決的問題。因為各種客觀條件和原因,學校里的研究人員大多隻專注於單一專業,比如只研究果菜或者葉菜,學科之間很少有交叉。而有機農場就是個大試驗田,這是專業院校也很難達到的條件。
他的有機農場的產品,以往是供機關食堂、學校食堂營養餐和香港超市的配送,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負責了指定場館的送餐工作,後來「鳥巢」有商業開發的需求,就順利地達成了合作。對於朱健,他希望通過鳥巢餐廳這個載體,為他的有機農場提供一個窗口,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了解什麼是有機產品和有機農業,有機產品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實現他「有機食品改變生活」的夢想。
系列(三)陽澄湖邊的有機試驗場
Stephanie(朱秀妹)是悅豐島的農場主,學習環境科學的她對農業生產很有研究,她告訴我,在這里完全是「靠天吃飯」。「我們在種植過程中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植物生長激素,也不種植基改生物,使土地在沒有外加化學品污染的前提下,可永續經營,保留生物多樣性。」而且悅豐島也做到不時不食,即不會種反季節的蔬果,完全依照植物的生長規律耕種。於是,同一塊土在不同的時節可能會出現不下來可能會種好幾種不同的蔬菜,這樣一年下來,悅豐島可以收獲差不多 70種蔬菜,還有10種果子。
在陽澄湖費爾蒙酒店的規劃中,悅豐島不僅是酒店的菜籃子,而且還是周圍居民的綠色社區,它要提倡一種健康的有機生活,它走的是一種被稱為「社區支持農業(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路子,即一頭聯著生產者,一頭聯著消費者,希望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憑借江南幾千年的農耕傳統,能成為目前充滿安全隱患的食品體系的一劑解葯。
在悅豐島,客人主要有兩種方式參與這個有機社區。一是可以租地,一年1500元,可租下30平方米地塊;二是配送份額,蔬菜12元/斤,客人提前付費,每周五根據農場產出進行配送。「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客人比較喜歡後一種,」Stephanie說,「已經有超過80戶居民參加了我們的蔬菜配送項目,並逐漸增加。」
今年,他們還打算在農場里搭幾個房舍,「全部用的是當地的建築材料,請的是知名設計師,但建築會比較簡單,崇尚自然,主要是給客人提供一個休息的地方。」Stephanie說。她與幾名同事快樂地在這片湖邊的土地上勞作,或許正如他們在博客上所記錄的:有機耕種即是心態。「城市的生活如同要把你掏空,它不停地在你身上掏取東西,最後你金錢沒有了、精力也沒有了;然而大自然卻沒有所求地給予你一切一切,這里有星星、有月亮、有河流,還有最好的食物,在這里,你的每一天都將充滿力量。」
系列(四)巴厘:桃源里的綠色學校
核心提示:目前,學校為3歲到16歲的孩子提供與環境有關的教育。每個班級會由一名當地人帶領學生們耕種,孩子們會自己收割、打穀脫粒,再把稻穀拿到磨房,將他們碾製成糙米而非精白米。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是隨父母在巴厘島定居的外國小朋友。
差不多三十年前,加拿大小夥子John Hardy剛剛邁進25歲,他准備著一場環球旅行,但是旅行剛剛開始就結束了。他在旅程的第一站遇到了未來的妻子Cynthia,兩人一見鍾情,同樣讓他們著迷的還有發生邂逅的巴厘島。
因為兩人同樣對珠寶設計有極高的熱情,他們在巴厘島買了土地,建起自己的房子和工廠,共同創造了珠寶品牌John Hardy。巴厘島的風土人情影響著夫婦二人的創作風格,也使他們在珠寶界的名氣越來越大,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John Hardy由一個很小的公司,變成擁有1200名員工的大企業。
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夫婦二人卻決定賣掉珠寶公司,轉而從事教育行業。許多報道說是因為Cynthia帶丈夫看了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讓他感同身受,決心盡自己的能力讓更多的孩子能在更好的壞境里學習和生活。於是,從2006年開始籌備,2008年,一座命名為Green School(綠色學校)的學校誕生了,在那裡,孩子們不僅學習知識,同時,也領會著有機生活。
學校位於Sibang Kaja,偏離布滿遊客的Denpasar和Ubud。這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學校,建於Agung River的一端的山地之間,驅車前往只能將車停在遠處,再步行前往。從橫跨Agung River的巨型竹橋開始——不,應該是從橋這邊的竹子住宅開始——綠色學校便以「竹子樂園」的姿態彰顯著對環境的熱愛。比如,那座竹橋,除了竹子和當地茅草Alang Alang,找不到一顆螺絲,還有學校的劇場,那30多米跨度的屋頂,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成為當之無愧的最大的竹子建築。類似的建築在綠色學校比比皆是,它們的設計者是來自美國的Aldo Landweher,這位兩年前不幸去世的設計師花了5年時間去琢磨如何用竹子搭建巨大建築。這里,也因此被香港設計中心授予了「亞洲設計獎」。
不過,綠色學校不僅外觀是「綠色」的,內容也是。這是一座低耗能的學校,學校在各種實施方面到考慮以綠色為先,開闊的建築讓學校八面來風,完全不需要空調,同時,學校依靠水力發電,使用可循環利用塑料替換易壞的帆布屋頂,使用汽車擋風版代替寫字白板。食物也相當綠色。老師和學校每天在學校吃的都是有機午餐,吃的是簡單的米飯,只有麵包、青菜、番茄片和青瓜混合的沙拉,以及不用油炒過的肉,沒有湯,也沒有飲料,只有白開水。
目前,學校為3歲到16歲的孩子提供與環境有關的教育,並為這些孩子創造一種真正在叢林中生活和學習的經驗。學生們來自世界各地,大部分是隨父母在巴厘島定居的外國小朋友,當地小孩大約佔20%。學校正在慢慢編制自己的教材,老師們甚至在牛津大學等世界高等學府吸取精華,尋找適合教授給孩子們的內容和課程。但戶外課程才是這里的特色。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菜園,由一名當地人帶領學生們耕種,孩子們會自己收割、打穀脫粒,再把稻穀拿到磨房,將他們碾製成糙米而非精白米,他們還會自己煮飯吃,這樣才能明白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一方面有助於他們認識各種菜蔬,另一方面是一種體能鍛煉,再一方面又保證了學校的自給自足。
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遊客前來學校參觀,有時他們也留下來吃一吃免費的有機午餐。對於外人來說,很難想像是這樣一種生活,但他們卻了在其中。可喜的是,綠色學校也逐漸帶動了周邊綠色產業的發展,人們建造起了綠色房屋,環保企業紛紛進駐,綠色飯店也相繼開張。這一區域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綠色社區,朝著 Hardy夫婦的綠色夢想一步一步走近。
系列(五)千島湖畔:有機亦奢華
核心提示:「芳香谷」四季都有它的迷人之處。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節,有桃子、梨子、批把、橘子和板栗,今年沒有摘完的果子最後會落入泥土,變成來年的肥料;冬天,朋友們會饒有興致地把廚房的桌椅搬到湖邊的露台,再放一盤炭火取暖,而那個露台算是芳香谷上最小資的地方了。
2002年,杭州典尚設計總監、室內設計大師陳耀光和兩個朋友一拍即合,在千島湖租下了一個擁有350畝果園的半島,租期為50年。三人職業各不相同,一個是設計師,一個是研究傳媒的教授,還有一個是生物科學博士。關於半島的使用在最初有過很多想像。做生物科學的朋友想漫山遍野地種植可用於提煉香薰和精油的有機植物,研究之餘,還能為朋友們提供天然的芬芳;鑽研傳媒的朋友腦海中則有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他希望陳耀光可以發揮特長,設計有趣的建築、好玩的景觀。但陳耀光卻覺得設計在這里是多餘的,「我們本來就是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才選擇這里,如果在此繼續建造豪華的樓房,無異於好容易到了一個鄉野之後又進入了一個都市的小空間。」
因此,他只是畫了簡單的草圖,請了當地的工匠,任由他們用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用當地的木材、石頭,搭建了兩座小屋。而和當地的美麗景色一樣,這個半島也有個一個很詩情畫意的名字,叫「芳香谷」,此雅號的來由便是因為生物博士想要種植花草的計劃。
從杭州市區出發,大概要兩個小時才能到千島湖畔的芳香谷。事實上,陳耀光許多時候是因為很惦記島上的某樣東西才開車前往。有時他惦記著島上的桃花是不是開了,有時是想念著島上的土雞蛋,有時則是覺得很久沒有見到「島生」了。
島生是生活在芳香谷的一個小男孩,他的父母是江西人,7年前開始幫著陳耀光他們照看半島的一切,而島生正是在那裡出生的,今年6歲,由於生在島上、長在島上,陳耀光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島生」。
島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到陳耀光帶著一群人來到島上,每次都有新面孔,然而不變的是,他會收到許許多多的禮物。陳耀光會帶著島生在島上跑啊跑啊,有花的時候看花,有果子的是摘果子,或者在湖裡劃船。而島生的父母最快樂的事就是為島主和他們的朋友准備可口的飯菜。吃的是島上的土雞下的蛋、自留地上種的蔬菜、小鎮上割來的土豬肉,用柴火土灶烹炒,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芳香谷」四季都有它的迷人之處。春天,桃花開得鮮艷,是踏青的好時候;夏天,有人喜歡劃船去湖心的小島上垂釣,陳耀光則經常披一塊星條旗浴巾,在湖裡泡上半天;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節,有桃子、梨子、批把、橘子和板栗,全是天然生長的,今年沒有摘完的果子最後會落入泥土,變成來年的肥料;冬天稍微清冷一些,但朋友們會饒有興致地把廚房的桌椅搬到湖邊的露台,再放一盤炭火取暖,有時乾脆燒烤起來,而那個露台算是芳香谷上最小資的地方了。而當這些城裡人要離開的時候,陳耀光都會把當即的水果裝成一個小包一個小包,讓他們各自放在車後蓋箱里帶回家。
有時候,陳耀光他們也會妒忌島生快樂的一家子,可以成天生活在這么美麗的地方,而他們雖然是這里的擁有者,卻更多的時候是不在這里的,只能到處輾轉,為了更好的生活打拚。但有時想想,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這么一個半島在等待著自己,幸福的感覺也會油然而生,至少覺得比別人幸福。因為再忙再累,還有這個溫馨的角落存在。
對全身心回歸自然的陳耀光來說,真正的放鬆在都市裡很難實現和找到的,但是在芳香谷他可以與這種奢求無限接近。這個島就像他的一個孩子,在那裡,他可以徹底放鬆,感受鮮明的四季更替,體會水波粼粼的寧靜,還有湖面上吹過來的西西清風,那是最自然的東西,不需要靠任何機器。
他說一天中自己最喜歡的是傍晚,尤其是在自然中的傍晚,和都市的傍晚是不一樣的。他常常坐在小屋的台階上,點一根煙,沏一壺茶,靜靜地對著千島湖看陽光一點一點地消失。「朝陽給人希望,傍晚卻讓人回味,回味這一天里你做了什麼。而且傍晚的光是最美的,因為它消失得最
❾ 如何開發食材
廚師團隊要每個月去各地市場「尋寶」,並且讓供貨商成為他們的眼線,一旦有新穎的食材便第一時間進行菜式的研發。
食材指製作食物時所需要使用的原料,如黃瓜、白菜、牛肉、桂圓……食材可根據不同的特性分成不同的類別。如:素類食材、肉類食材;如:寒性食材、熱性食材、綠色食材、非轉基因食材;如:新鮮食材、速凍食材。
七子白——宮廷傳統中葯面膜早在中國古代,就有利用白術、白芷、白芨、白蘞、白茯苓、白芍、珍珠粉這七種食材作美白面膜的傳統,它可以淡化斑點、美白肌膚、消除痘印。
具體做法:每樣葯材取1茶匙混合,加純凈水攪拌均勻,敷於臉上20分鍾左右,然後用溫水洗凈即可。如果皮膚偏干可以將純凈水替換成純鮮奶或者加蜂蜜調和。
薏仁——美容教主牛爾推薦天然美白面膜將1茶匙薏仁粉、1茶匙甘草粉和3茶匙純鮮奶混合均勻,敷於臉上15分鍾,干後用沾濕的手指揉搓掉,然後用溫水洗凈即可。
保濕類美白食材:
作用:促進肌膚細胞的再生,滋潤凈化肌膚,對美白膚色有很好的功效。
代表食物:蘆薈、玫瑰。
吃法:可以自己種植一顆蘆薈,每次取一小截,去皮後把果肉切塊,放進鍋中煮一分鍾後,把水和果肉一起倒出來,加點蜂蜜後飲用;玫瑰也可以平時泡水喝。
用法:取一片蘆薈葉子中的一部分,去刺去皮,然後直接塗在臉上;或者可以將玫瑰泡水後的花水放涼,作為保濕水使用,也可以裝入噴霧瓶中當作隨身的保濕噴霧使用。
❿ 如何把食物相關的文章寫出類似《舌尖上的中國》的風格
我不知道是這樣的,要把食物相關內容文章寫的非常的有真情實感,你就必須有一點自己的親身體會,就是這個食物並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承載著你的記憶,你的故事。
類似的就是,當你在寫這個食物的時候,寫的要非常的具體,要讓人感受到那種畫面感,那種色香味俱全的感覺。
總結
在客觀的敘述中進行抒情,這是寫食物相關的一個關鍵點,只有這樣,寫作中的故事感才會透出來。